金沙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自然驱动力
金沙江流域近十年地表变化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第30卷第5期2023年10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0,N o .5O c t .,2023收稿日期:2022-07-06 修回日期:2022-07-29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长江流域典型区域产流产沙综合机制研究 (2016Y F C 0402301-02) 第一作者:杨建和(1995 ),男,云南香格里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㊂E -m a i l :y a n g j i a n h e @i m d e .a c .c n 通信作者:严冬春(1981 ),男,湖北宜昌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㊂E -m a i l :ya n d c @i m d e .a c .c nh t t p :ʊs t b c y j .p a p e r o n c e .o r gD O I :10.13869/j.c n k i .r s w c .2023.05.018.杨建和,严冬春,文安邦.金沙江流域近十年地表变化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5):13-20.Y A N GJ i a n h e ,Y A N D o n g c h u n ,W E N A n b a n g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r f a c eC h a n ge a n dS o i l E r o s i o n i n J i n s h aR i v e r B a s i n i n t h eP a s tD e c a d e [J ].R e s e a r c ho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3,30(5):13-20.金沙江流域近十年地表变化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杨建和1,2,严冬春2,文安邦2(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299)摘 要:[目的]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定量评价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和空间分布对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㊂[方法]采用C S L E 模型开展2010 2020年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定量估算与分析㊂[结果]2010 2020年金沙江流域变化显著的是草地面积,净减少6059.7k m 2,耕地面积净增加2294.38k m 2,植被覆盖为0.6以上盖度面积减少57.70%;金沙江流域2010年和2020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7.06t /(h m 2㊃a ),24.56t /(h m 2㊃a )㊂10年间,侵蚀等级由低强度向高强度转变,金沙江流域上游和中游(青海直门达至云南石鼓段和石鼓至四川屏山段)侵蚀等级由轻度向中度转移显著;金沙江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布上,2010年和2020年8ʎ以上坡段侵蚀量占比分别达92.71%,93.80%,高程在3000~4000m 的侵蚀模数增量显著,增幅为63.5%㊂[结论]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引起土壤侵蚀由轻度向中度转移现象明显,应重点关注金沙江流域各段不同坡度和海拔带土壤侵蚀变化趋势,以期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数据支撑㊂关键词:土壤侵蚀;时空变化;金沙江流域;中国土壤流失方程中图分类号:S 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3)05-0013-08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r f a c eC h a n ge a n dS o i l E r o s i o n i n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 i n t h eP a s tD e c a d eY A N GJ i a n h e 1,2,Y A N D o n g c h u n 2,W E N A n b a n g2(1.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00049,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 o f M o u n t a i n H a z a r d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C h e n gd u 61029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 i sa ne c o l o g i c a l l yf r ag i l ea r e a i nth eu p p e r r e a c h e so f t h eY a n g t z e Ri v e r a n d a n i m p o r t a n t a r e a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w e s t e r n r e gi o n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c h a n g e a n d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l o c a l s o i l e r o s i o nc o n t r o l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C h i n e s e S o i l L o s s E q u a t i o n (C S L E )m o d e l w a s u s e d t o c a r r yo u t q u a n t i t a t i v ee s t i m a t i o na n da n a l ys i s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i n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f r o m 2010t o2020.[R e s u l t s ]T h e o b v i o u s c h a n g e s i n J i n s h aR i v e r B a s i n f r o m2010t o 2020w e r e t h e n e t d e c r e a s e o f g r a s s l a n d a r e a b y6059.7k m 2,t h e n e t i n c r e a s e o 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a r e a b y 2294.38k m 2,a n d t h e d e c r e a s eo f v e 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 a r e aa b o v e 0.6b y57.70%.T h e s o i l e r o s i o nm o d u l u s o f 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 i n2010a n d 2020w e r e 17.06t /(h m 2㊃a )a n d24.56t /(h m 2㊃a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t h e p a s t t e n y e a r s ,t h e e r o s i o n g r a d e c h a n g e d f r o ml o wi n t e n s i t y t oh i g h i n t e n s i t y ,a n d t h e e r o s i o n g r a d e i n t h eu p p e r a n dm i d d l e r e a c h e so f 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 (Z h i m e n d a i nQ i n g h a i t oS h i gu s e c t i o n i nY u n n a n a n dS h i g u t oP i n g s h a n s e c t i o n i nS i c h u a n )c h a n g e d f r o m m i l d l e v e l t om o d e r a t e l e v e l .I n t e r m s o f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e r o s i o ni n t e n s i t y i n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 ,t h e p r o po r t i o no fe r o s i o na m o u n to nt h e s l o p e sw i t ha b o v e8ʎi n2010a n d2020w a s92.71%a n d93.80%,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i n c r e m e n to fe r o s i o n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o d u l u s b e t w e e n3000m a n d4000m w a sr e m a r k a b l e,a n dt h e i n c r e a s ew a s63.5%.[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c h a n g e i n l a n d u s e a n d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i n J i n s h aR i v e r B a s i n l e a d s t o t h e o b v i o u s t r a n s f e r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f r o m m i l d l e v e l t o m o d e r a t e l e v e l.W es h o u l df o c u so nt h ec h a n g et r e n do fs o i le r o s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s l o p e sa n d e l e v a t i o n z o n e s o f 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 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d a t a s u p p o r t f o r s o i l e r o s i o n c o n t r o l.K e y w o r d s:s o i l e r o s i o n;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c h a n g e s;J i n s h aR i v e rB a s i n;C h i n e s eS o i l L o s sE q u a t i o n土壤侵蚀是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㊂土壤侵蚀不仅会降低土地生产力,还会降低林草地的保水能力,甚至发生垮塌㊁泥石流等灾害,泥沙流入江河会严重威胁水利设施[2]㊂土壤侵蚀深受人为活动对地表破坏的驱动[3],耕作开垦㊁伐林毁草㊁开发建设项目等造成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一个流域内的产流特性,导致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变化[4-5]㊂开展阶段性流域尺度的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作为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的基础和前提[6],可有效评估流域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同时可为流域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㊂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较大流域尺度土壤侵蚀估算方法有U S L E,R U S L E和C S L E模型[7],其中U S L E,R U S L E模型是基于美国较为平坦的地势而建立的,C S L E模型则将U S L E,R U S L E模型中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具体化为生物措施因子㊁工程措施因子和耕作措施因,以适应中国的复杂地貌㊂模型的选择往往根据研究区地势,及具体数据的可获得性而定,在我国土壤侵蚀评估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实践[8-13]㊂金沙江流域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的重要区域㊂目前,已建成乌东德㊁白鹤滩㊁溪洛渡㊁向家坝等四座大型水电站,以及数量众多的小电站,流域内还有大量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被源源不断的挖掘和开发,交通和基建数目不断扩张,人类活动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影响深远㊂然而,对金沙江流域整体性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鲜有报道,大部分研究报道仅涉及流域的某一段(云南段㊁川西段或甘南段),且多数采用U S L E或R U S L E模型,如云南境内,彭建等[14]使用R U S L E评价过滇西北山区土壤侵蚀情况,陈峰等[15]使用R U S L E分析滇南山区土壤侵蚀演变,陈正发等[16]使用R U S L E估算云南省土壤侵蚀分布特征㊂四川甘肃境内,如杨青林等[17]使用U S L E对川西北地区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姚昆等[18]使用U S L E研究川西南山地土壤侵蚀动态变化,魏健美等[19]使用U S L E研究甘南川西北地区土壤侵蚀,蒲泓君等[20]使用R U S L E进行川西南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王莉娜等[21]使用U S L E对甘肃省进行土壤侵蚀变化评价㊂由于金沙江流域南北纬跨度大,海拔落差高,山高坡陡,耕作模式多样,U S L E或R U S L E模型在金沙江流域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㊂本文考虑金沙江流域涉及高原㊁山区㊁盆地的特点,使用G I S技术和C S L E模型定量解析金沙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特征,为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保护提供决策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0.54ʎ 104.95ʎ和北纬24.46ʎ 35.78ʎ,发源于青海省当曲,流经青藏高原㊁川西高原㊁横断山区㊁云贵高原㊁川西南山地区,在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全长3496k m,海拔落差在5000m以上㊂金沙江流域以金沙江为主干水系,涵盖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脉区,向南至云贵北高原,向东至川西高原和盆地,南北纬跨度9度以上,流域面积约47.32万k m2㊂流域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众多高山深谷相间并列,峰谷高差可达1000~3000m㊂流域内气候时空变化大且差异显著,大气环流形势多变,冬半年(横断山脉区北段为10月至次年5月,其余地区为11月至次年4月)主要受西风带气流影响,被青藏高原分成南北两支的西风急流,其南支经过,带来大陆性的晴朗干燥天气,而流域东北部受昆明静止锋和西南气流影响,阴湿多雨;夏半年(6 9月或5 10月)西风带北撤,则受海洋性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并由流域东南向流域西北逐趋减少㊂金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10mm,流域下游(四川屏山至宜宾)江两侧山地年降水量约为900~1300mm,相应径流深为500~900mm,大凉山地区年降水量可达1500mm以上,径流深1200~1400mm,中上游(青海直门达至四川屏山)主要属高山峡谷区,降水和径流垂直分布明显,江两岸山地年降水量为600~800mm,径流深为400~ 700m m,另外部分流域河谷地区年降水量仅有400~600 m m,径流深仅200~400m m㊂植被类型随海拔气候变化分布有草甸㊁草原㊁针叶林㊁灌木㊁针阔混交林㊁阔叶林等㊂流域内土壤类型丰富,青藏高原地带主要为风沙土和黑毡土,川西㊁云贵高原主要为寒漠土㊁红壤㊁棕壤,四川盆地带主要为紫色土和黄壤㊂41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2 数据来源降雨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收集了金沙江流经的5个省份(包括青海省㊁西藏自治区㊁云南省㊁贵州省㊁四川省)共计168个县级气象站点的19812010年逐年降雨量㊂土壤数据为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以1ʒ100万世界土壤数据库(HW S D )为基础数据㊂D E M 数据来自地理遥感生态网中下载的A L O S 卫星的30m 分辨率数据产品㊂N D V I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是利用L a n d s a t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而来,通过地理遥感生态网下载30m 分辨率的2010年和2020年两期N D V I 数据㊂土地利用数据主要依托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是由L a n d s a t 卫星30m 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中国土地利用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而来,本研究分别下载了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㊂1.3 土壤侵蚀模型本研究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 S L E 模型[22],比起U S L E 和R U S L E 等模型,C S L E 模型中含有更具体的植被覆盖㊁工程措施㊁耕作措施因子,更能体现不同时期地表变化下的土壤侵蚀情况,其计算表达式为:A =R ㊃K ㊃L S ㊃B ㊃E ㊃T (1)式中:A 表示年均土壤流失量 t /(h m 2㊃a ) ;R 表示降雨侵蚀力因子 (M J ㊃mm )/(h m 2㊃h ㊃a ) ;K 表示土壤可侵蚀性因子 t ㊃h m 2㊃h /(h m 2㊃M J ㊃mm ) ;L 表示坡长因子,无量纲;S 表示坡度因子,无量纲;B 表示生物措施因子,无量纲;E 表示工程措施因子,无量纲;T 表示耕作措施因子,无量纲㊂(1)降雨侵蚀力因子R ㊂降雨侵蚀力其内涵是降雨所导致的土壤侵蚀发生的一种潜在能力,主要跟当地降雨量有关㊂考虑到研究主要是考量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地表结构变化下的土壤侵蚀情况,为此用于计算降雨侵蚀力的降雨数据统一只使用1981 2010年的多年平均降雨量㊂参考‘水土流失计算导则“基于年降雨资料的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R =0.067P d 1.627(2)式中:R 为年降雨侵蚀力因子 M J ㊃m m /(h m2㊃h ) ;P d 为年降雨量(mm )㊂(2)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 ㊂土壤可侵蚀性简而言之为土壤被冲蚀㊁搬运的难易程度,主要跟当地的土壤质地有关,计算模型使用认可度较高且被广泛应用的基于土壤质地中不同土壤颗粒含量计算的E P I C 模型[23],并将K E P I C 换算成国际通用单位t ㊃h m 2㊃h /(h m 2㊃M J㊃mm ) ,即:K E P I C =0.2+0.3e x p -0.0256S AN (1-S I L /100){}ˑS I L /(C L A+S I L ).3ˑ1-0.25C /C +e x p (3.72-2.95C ){}ˑ1-0.75(1-S A N /100)/(1-S A N /100)+e x p -5.51+22.9(1-S A N /100){}K =0.1317㊃K E P I C(3)式中:S A N ,S I L ,C L A 分别为砂粒(0.05~2.0mm )㊁粉粒(0.002~0.05mm )㊁黏粒(<0.002mm )含量(%);C 为有机碳含量(%)㊂(3)坡长因子L ㊂坡长因子求算的原理是某一坡长的坡地上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小区坡长(22.13m )的坡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采用土壤侵蚀研究中孔亚平[24]提及的坡长因子公式:L =(λ/22.13)m(4)式中:λ为坡长,坡长被定义为地面上一点沿水流方向到其流向起点的最大地面距离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本研究的坡长基于D E M 计算㊂m 为坡长指数,根据刘宝元[25]和江忠善[26]等研究的坡长指数依据坡度进行取值,如下:m =0.1 θ<5ʎ0.2 5ʎɤθ<15ʎ0.3 15ʎɤθ<25ʎ0.4 25ʎɤθ<35ʎ0.5 θȡ35ʎìîíïïïïïï(5)(4)坡度因子S ㊂坡度因子定义为某一坡度小区单位面上的土壤侵蚀量与标堆小区坡度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之比,计算方法借用刘宝元[27]和刘斌涛[28]等的公式:S =10.8s i n θ+0.03 θɤ5ʎ16.8s i n θ-0.50 5ʎ<θɤ10ʎ21.204s i n θ-1.2404 10ʎ<θɤ25ʎ29.585s i n θ-5.6079 θ>25ʎìîíïïïïï(6)式中:S 为坡度因子值;θ为坡度㊂(5)生物措施因子B ㊂通常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植被覆盖或实施田间管理的土壤流失总量与同等条件下清耕的连续休闲地土壤流失总量之比㊂本文根据植被覆盖情况结合土地利用类型进行B 因子计算,具体赋值情况参照‘流域管理项目土壤侵蚀监测评价手册“和‘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丛书“进行赋值计算,如表1㊁表2所见㊂(6)工程措施因子E ㊂工程措施因子其内涵是当各条件与标准小区一致的情况下,实施工程措施下的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小区土壤流失量之比㊂由于金沙江流域幅员辽阔无法细分石坎或土坎等较细的工程措施,本研究以常见的梯田形式作为工程措施,同时考虑金沙江流域地势差异明显的特性,参考金沙江流域青藏高原㊁云贵川西高原和川西盆地的耕地地形,耕作习惯资料,依据‘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对流域上段㊁中段㊁下段的不同耕地进行相应赋值(见表3)㊂51第5期 杨建和等:金沙江流域近十年地表变化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 林㊁草㊁灌木B 值植被盖度B 因子林㊁草地盖度<20%20%~40%40%~60%60%~80%ȡ80%林地B 值0.1000.0800.0600.0200.004草地B 值0.4500.2400.1500.0900.043植被盖度B 因子灌木盖度<30%30%~45%45%~60%60%~75%ȡ75%灌木B 值0.2500.2000.1500.1200.100表2 其他地类B 值土地利用类型B 值耕地0.470建筑地0.353贫瘠0.230水域㊁冰雪地㊁湿地0.000(7)耕作措施因子T ㊂耕作措施因子其内涵是其他条件一致为前提,采取某种耕作措施的土壤流失量与同等条件下没有采取耕作措施的土壤流失量之比㊂本研究依据‘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全国轮作区名称及代码对T 因子赋值,研究区所包含的耕作区与对应T 值见表4,其他地类均赋值为1.000㊂表3 不同工程措施E 值水土保持工程措施E 值水平梯田 0.100坡式梯田 0.414隔坡梯田 0.347波浪式梯田 0.414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000表4各耕作区T 值耕作区T 因子值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藏东南川西河谷地喜凉作物一熟区0.272西南中高原山地旱地二熟一熟水田二熟区贵州高原水田旱地两熟一熟区0.410云南高原水田旱地二熟一熟区0.425滇黔边境高原山地河谷旱地一熟两熟区0.429四川盆地水旱二熟兼三熟区盆西成都平原水田麦稻两熟区0.4222 结果与分析2.1 十年地表变化情况本研究主要从与土壤侵蚀有关的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两个角度分析地表变化㊂首先对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矩阵分析,见表5㊂从土地利用面积减少量来看,2010 2020年草地面积减少量最多,耕地和森林次之,其中,草地转移情况主要有3404.90k m 2草地转移为耕地,3062.44k m 2草地转移为森林,4283.69k m 2草地转移为贫瘠㊂从土地利用面积增加量分析,2010 2020年耕地面积增加量最多,其次是森林,耕地的增加面积主要由森林㊁草地转移而来,森林的增加面积主要由草地㊁耕地和灌木转移而来㊂总体上,2010 2020年耕地面积净增加2294.38k m 2,森林面积净增加2133.07k m 2,灌木面积净减少542.19k m 2,草地面积净减少6059.7k m 2,水域面积净增加105k m 2,贫瘠地面积净增加1910.78k m 2,建筑地面积净增加158.65k m 2㊂将2010年㊁2020年的两期植被覆盖度(图1)进行重分类,并进行分区统计得到不同覆盖度下面积比例如表6所示,2010年植被覆盖度在0.6~0.8的占比最大,0.6以上盖度面积占比为65.44%,2020年植被覆盖度在0.4~0.6的占比最大,0.6以上盖度面积占比为27.68%㊂显然,2010 2020年覆盖度较高的植被面积在减少,0.6以上覆盖度面积减少57.70%㊂综上所述,金沙江流域10年间地表变化明显,耕地㊁森林㊁贫瘠㊁水域和建筑地面积都有所增加,耕地面积增量最高,而灌木和草地面积锐减,草地面积减少量最高,森林面积的增加量远不及灌木和草地面积的减少量,说明植被覆盖度减弱,主要是覆盖度较高的草地面积减少严重㊂2.2 土壤侵蚀模数与侵蚀强度变化在G I S 平台对C S L E 各因子进行地图代数运算得到2010年和2020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图2),结果显示,2010年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介于0~870.75t /(h m 2㊃a ),平均侵蚀模数为17.06t /(h m 2㊃a )㊂根据地势从青海当曲至青海直门达划为流域上上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0.20t /(h m 2㊃a);直门达至云南石鼓为流域上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9.34t /(h m 2㊃a);石鼓至四川屏山为流域中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1.3261 水土保持研究 第30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 /(h m 2㊃a );屏山至四川宜宾为流域下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50t /(h m 2㊃a )㊂2020年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介于0~895.46t /(h m 2㊃a ),平均侵蚀模数为24.56t /(h m 2㊃a ),其中流域上上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4.00t /(h m 2㊃a ),流域上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0.37t /(h m 2㊃a),流域中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7.45t /(h m 2㊃a ),流域下游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0.40t /(h m 2㊃a)㊂显然,十年间流域上游和中游,即青海直门达至云南石鼓段和石鼓至四川屏山段土壤侵蚀模数变化最明显,分别由19.34t /(h m 2㊃a)上升至30.37t /(h m 2㊃a )㊁由21.32t /(h m 2㊃a )上升至27.45t /(h m 2㊃a),侵蚀等级由轻度向中度转变㊂表5金沙江流域2010年㊁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k m 2年份2020年耕地森林灌木草地水域贫瘠建筑总计减少量耕地30589.692301.43245.021790.72176.843.07105.0635211.844622.15森林2923.92141198.801101.00148.111.090.011.67145374.594175.79灌木561.38926.972735.75926.230.710.050.005151.082415.342010年草地3404.903062.44527.14256273.80240.924283.6966.32267859.2011585.40水域25.9312.610.00224.772571.26184.384.283023.23451.96贫瘠0.275.410.002435.71117.9913201.401.0515761.822560.42建筑0.130.000.000.1719.420.00487.45507.1719.73总计37506.22147507.664608.91261799.503128.2317672.60665.82472888.94增加量6916.536308.861873.165525.70556.964471.20178.38图1 金沙江流域2010年㊁2020年植被覆盖度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如图3所示,2010 2020年金沙江流域上游和中游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明显,为明确10a 间各侵蚀强度等级间的变化,进行了土壤侵蚀强度转移矩阵(表7)㊂由表可知,2010年向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转移中,微度侵蚀向轻度侵蚀转移41.53%,轻度侵蚀向中度侵蚀转移66.03%,中度侵蚀向强烈侵蚀转移29.08%,强度侵蚀向极强度侵蚀转移27.80%,极强度侵蚀向剧烈侵蚀转移11.00%,总体呈现低强度向高强度转移㊂表6 金沙江流域2010年㊁2020年植被覆盖情况年份参数植被覆盖度<0.20.2~0.40.4~0.60.6~0.8>0.82010面积/k m24394.7877371.6587673.73217934.92102847.67面积占比/%0.9015.7817.8844.4620.982020面积/k m211365.18152680.17190477.60123256.6612443.15面积占比/%2.3231.1438.8625.142.54图2 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分布图3 金沙江流域2010年㊁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71第5期 杨建和等:金沙江流域近十年地表变化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7 金沙江流域2010-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转移矩阵k m 2年份2020年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总计微度97796.6473308.873367.361336.48550.52157.07176516.94轻度3272.79132605.0356249.967814.09650.39228.00200820.26中度400.223267.6340332.9618972.481903.22354.4765230.982010年强度208.401072.181077.1414297.046540.43335.1123530.30极强度170.00474.87233.50602.357504.911111.2210096.85剧烈33.66216.70325.80169.67170.181150.732066.74总计101881.71210945.28101586.7243192.1117319.653336.60478262.072.3 不同坡段土壤侵蚀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土壤侵蚀在不同坡度下的分布情况,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将流域坡度分为0ʎ~5ʎ,5ʎ~8ʎ,8ʎ~15ʎ,15ʎ~25ʎ,25ʎ~35ʎ,>35ʎ,共6个坡段,对2010年和2020年的土壤侵蚀模数按不同坡度提取(表8)㊂结果显示,随坡度的增加侵蚀模数不断增大,呈正相关㊂10年间,侵蚀模数的增幅与坡度也呈正相关,其中0ʎ~5ʎ坡段土壤侵蚀模数增幅最少,只增加了20%,大于35ʎ坡段的土壤侵蚀模数增幅最大,由25.85t /(h m 2㊃a )增至39.09t /(h m 2㊃a),增加51.22%㊂从土壤侵蚀量来看,两期土壤侵蚀量占比较高坡段均处在8ʎ以上,侵蚀量占比分别达到了92.71%,93.80%,2020年6个坡段对应的土壤侵蚀量均高于2010年对应坡段土壤侵蚀量㊂表8 金沙江流域不同坡度段土壤侵蚀变化坡度/(ʎ)面积/万h m 2面积占比/%201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 ㊃h m -2㊃a-1)侵蚀量/万t侵蚀量占比/%202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 ㊃h m -2㊃a-1)侵蚀量/万t侵蚀量占比/%10年土壤侵蚀模数变化/%0~51009.2719.433.203229.663.653.843875.603.05+205~8411.097.917.833218.833.649.754008.133.15+24.528~15851.0716.3915.2012936.2614.6320.9117795.8713.98+37.5715~251183.2722.7822.0826126.6029.5532.0437911.9729.79+45.1125~351080.2220.8023.9525871.2729.2635.0937904.9229.79+46.51>35658.8912.6925.8517032.3119.2739.0925756.0120.24+51.22注: +表示增加㊂2.4 不同高程带土壤侵蚀变化特征由于研究区海拔跨度大,进而分析了不同高程带土壤侵蚀分布情况㊂将流域划分为7个高程梯度(<500m ,500~1000m ,1000~2000m ,2000~3000m ,3000~4000m ,4000~5000m ,>5000m )㊂如图4所示,流域上上游高程在4000m 以上,流域上游高程为3000~5000m ,流域中游大部分高程为1000~3000m ,流域下游高程500~1000m 为主㊂由表9可知,侵蚀模数与高程带并无直接线性关系,2010年在3000~4000m 高程带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最低,主要涉及流域上游和中游段,2020年小于500m 高程带土壤侵蚀模数最低,2010年和2020年在1000~2000m 高程带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均最高,涉及流域中游和下游段㊂在4000~5000m 高程带土壤侵蚀量最高,涉及了金沙江流域的上游和上上游,2010年和2020年分别侵蚀了43173.19万t 和65740.99万t ,占比为48.70%和51.53%㊂从各高程带十年侵蚀模数变化来看,增幅由大到小的高程带依次为3000~4000m ,4000~5000m ,2000~3000m ,500~1000m ,1000~2000m ,>5000m ,<500m ,由此推断金沙江流域上游和中游段土壤侵蚀强度增加最为明显㊂图4 金沙江流域高程空间分布81 水土保持研究 第30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9金沙江流域不同高程带土壤侵蚀变化高程/m面积/万h m2面积占比/%201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㊃h m-2㊃a-1)侵蚀量/万t侵蚀量占比/%202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㊃h m-2㊃a-1)侵蚀量/万t侵蚀量占比/%10年侵蚀模数变化/%<5007.780.1620.09156.300.1822.00171.160.13+9.50 500~100041.790.8019.84829.110.9426.171093.640.86+31.91 1000~2000521.3210.0322.9911985.1513.5229.5915425.8612.09+28.71 2000~3000904.1217.4018.6116825.6718.9824.6722304.6417.48+32.56 3000~4000715.9613.7813.679787.1711.0422.3516001.7012.54+63.50 4000~50002725.5852.4615.8443173.1948.7024.1265740.9951.53+52.27 >5000279.065.3721.105888.176.6424.566853.715.37+16.40注: + 表示增加㊂3结论与讨论(1)金沙江流域2010 2020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发生明显变化㊂耕地面积增量最多,净增加2294.38 k m2,主要由森林㊁草地转移而来㊂草地面积减量最多,净减少6059.7k m2,草地主要转移为耕地㊁贫瘠地和森林㊂10年间,植被覆盖度减弱,覆盖度较高的面积减少严重,0.6以上盖度面积减少57.70%㊂有研究显示金沙江流域植被覆盖受气温和降水驱动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32.627%和28.265%[29],说明植被覆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流域高海拔带可以考虑放牧,流域低海拔带考虑耕地扩张和森林保护行为,以及开发建设项目导致植被覆盖发生变化㊂(2)金沙江流域2010年和202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7.06t/(h m2㊃a),24.56t/(h m2㊃a),呈增加趋势,其中流域上游,即青海直门达至云南石鼓段土壤侵蚀模数变化明显,由19.34t/(h m2㊃a)上升到了30.37t/(h m2㊃a)㊂整个流域侵蚀强度等级分析结果总体呈现低强度向高强度转移,显著表现为微度侵蚀向轻度侵蚀转移41.53%轻度侵蚀向中度侵蚀转移66.03%,中度以上转移量相对较低㊂(3)金沙江流域不同坡段和高程带土壤侵蚀特征变化明显㊂总体上,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增加而递增,2010 2020年土壤侵蚀模数增幅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高程在1000~2000m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均最高,涉及流域中游和下游,即云南石鼓至四川宜宾㊂10年间,侵蚀模数变化增幅最大的高程带为3000~4000m,该高程带处于流域上游和中游㊂本项研究在土壤侵蚀模型选择上,使用C S L E模型要优于R U S L E模型,金沙江流域地貌㊁海拔㊁气候㊁耕作模式差异明显,C S L E模型中各因子更能具体代表不同地区的情况,在计算坡度坡长因子时,使用适合西南土石山区的高坡度分段公式,以适宜流域山高坡陡的现象,所以计算结果较为合理㊂另外,有研究表明生物措施因子B是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 S L E)中最敏感的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为影响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侵蚀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力[30-31]㊂因此,研究中统一使用了1981 2010年29个时间序列的年均降雨量,从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出发,目的是排除降雨因素,揭示十年地表变化造成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㊂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气候㊁地形㊁土壤㊁植被,对于金沙江流域而言,气候和土壤是不受人类控制而发生土壤侵蚀的潜在因素,需要讨论的是耕垦㊁毁林开荒㊁设施建设㊁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下改变了地形和植被覆盖等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加剧的问题㊂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近10年金沙江流域草地退化严重,耕地和建筑扩张明显,植被覆盖度减弱,这可能与人为过度放牧和开发建设等行为有关㊂人类的开发建设,如修建高速公路㊁修建大型水电站等都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地形发生变化意味着坡度的大小㊁坡长㊁坡形等随之发生改变,这直接决定了土壤侵蚀对地表径流的响应,除了开发建设造成地形改变还会破坏植被,加之耕地扩张,过度放牧等行为使草地面积减少,导致土壤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屏障㊂以上这些行为是造成2010 2020年金沙江流域出现土壤侵蚀由低强度向高强度转移的主要原因,目前,轻度侵蚀向中度侵蚀转移量最多,需要警惕未来进一步加剧的风险㊂由于尚无定量评价冻融侵蚀的方法[32],本研究只估算了水力侵蚀,尚未考虑金沙江源头存在冻融侵蚀的现象㊂可见估算水力㊁冻融等混合侵蚀地块的土壤侵蚀模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㊂91第5期杨建和等:金沙江流域近十年地表变化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 W a n g Z J,J i a o JY,S uY,e t a l.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l a r g e-s c a l ea f f o r e s t a t i o n w i t hf i s h-s c a l e p i t sf o rr e v e g e t a t i o na n d s o i l e r o s i o nc o n t r o l i nt h es t e p p ez o n eo nt h eh i l l-g u l l y L o e s sP l a t e a u[J].C a t e n a,2014,115:159-167.[2]王占礼.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4):32-36.[3] G u oS,Z h uZ,L y uL.E f f e c t s o f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a n d h u-m a na c t i v i t i e so ns o i l e r o s i o ni nt h eX i h eR i v e rB a s i n,C h i n a[J].W a t e r,2018,10(8):1085-1099.[4]王永立,范广洲,周定文,等.我国东部地区N D V I与气温㊁降水的关系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9,25(6): 725-732.[5]赵峰,范海峰,田竹君,等.吉林省中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5):661-666.[6] A l i S.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 L o s sE q u a t i o n i ns e m i-a r i da n ds u b-h u m i dc l i m a t e so fI n d i au s i n g s t a g ed e p e n d e n tC-f a c t o r[J].I n d i a nJ o u r n a l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2008,78(5):422-427.[7] V B a g a r e l l o,C,DS t e f a n o,e t a l.P r e d i c t i n g m a x i m u ma n n u a l v a l u e so fe v e n ts o i l l o s sb y U S L E-t y p e m o d e l s[J].C a t e n a,2017,155:10-19.[8]周璟,张旭东,何丹,等.基于G I S与R U S L E的武陵山区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20(4):468-474.[9]胡刚,宋慧,石星军,等.基于R U S L E的卧虎山水库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8,38(4):610-617.[10]陈朝良,赵广举,穆兴民,等.基于R U S L E模型的湟水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4):73-79.[11]王凯,夏燕秋,马金辉,等.基于C S L E和高分辨率航空影像的孤山川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1):26-32.[12]马亚亚,王杰,张超,等.基于C S L E模型的陕北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6):95-102.[13]顾治家,谢云,李骜,等.利用C S L E模型的东北漫川漫岗区土壤侵蚀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1):49-56.[14]彭建,李丹丹,张玉清.基于G I S和R U S L E的滇西北山区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分析:以云南省丽江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7,25(5):548-556.[15]陈峰,李红波.基于G I S和R U S L E的滇南山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以云南省元阳县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21,32(2):629-637.[16]陈正发,龚爱民,宁东卫,等.基于R U S L E模型的云南省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6):7-14.[17]杨青林,丁鹏凯,仙巍,等.川西北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人民长江,2018,49(10):30-35. [18]姚昆,周兵,何磊,等.川西南山地区2000 2018年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4):224-230.[19]魏健美,李常斌,武磊,等.基于U S L E的甘南川西北土壤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2):31-37.[20]蒲泓君.川西南干热河谷土壤侵蚀风险评价:以20002015年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2,42(11):112-114.[21]王莉娜,李文龙,王素芳,等.基于遥感和U S L E模型的2000 2010年甘肃省土壤侵蚀变化评价[J].草业科学,2016,33(2):176-183.[22] L i uB,Z h a n g K,Y u nX.A ne m p i r i c a l s o i l l o s s e q u a t i o n[C]ʊ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12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i l C o n s e r v a-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C o n f e r e n c e,B e i j i n g,C h i n a.2002.[23]W i l l i a m sJR,D y k eP T,J o n e sC A.E p i c:A m o d e lf o r a s s e s s i ng th e e f f e c t so f e r o si o no ns o i l p r o d u c t i v i t y[J].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o d e l l i n g,1983,5:553-572.[24]孔亚平,张科利,曹龙熹.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坡长因子评价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43-47. [25]刘宝元,毕小刚,符素华.北京土壤流失方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6]江忠善,郑粉莉.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66-69.[27] L i uB Y,N e a r i n g M A,R i s s eL M.S l o p e g r a d i e n te f f e c t s o n s o i l l o s s f o r s t e e p s l o p e s[J].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t h eA s a e,1994,37(6):1835-1840.[28]刘斌涛,宋春风,史展,等.西南土石山区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因子修正算法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5(8):49-51.[29]张顾萍,陈国民,邵怀勇,等.近16年金沙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7):1638-1648.[30]陈锐银,严冬春,文安邦,等.基于G I S/C S L E的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壤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1):17-26.[31]陈羽璇.基于G I S和C S L E模型的珠江流域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D].西安:西北大学,2021. [32]陈同德,焦菊英,王颢霖,等.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20,57(3):547-564.02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沙江流域云南片水文极小值演变及生态基流保障分析
金沙江流域云南片水文极小值演变及生态基流保障分析王东升;袁树堂;杨祺【摘要】基于金沙江流域云南片内主要支流1968-2017年水文径流极小值及年月平均流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分析其极小值演变特征,采用Tennant法及地区经验综合分析其河道生态基流,并对其生态基流保障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区、西北区为年极小值对应每100 km2产流高值区,滇中区为低值区,地区差异显著,东北区年径流极小值呈现显著波动减少趋势,滇中区、中北区及西北区变化趋势不一;主要支流平均仅有47%的年份生态基流得到全部保障,53%年份水文极小值低于生态基流,其中东北区及西北区保障程度较高,滇中区保障程度低;预计东北区受天然来水影响、西北区部分河流受水利水电工程调度影响,生态基流保障压力将逐步加大,滇中区除昆明、曲靖部分河流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将逐步得到改善外,其他大部分河流将持续处于高压状态.【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9(035)004【总页数】7页(P35-41)【关键词】水文极小值;年际变化;突变分析;河道生态基流;金沙江流域云南片【作者】王东升;袁树堂;杨祺【作者单位】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1;X143气候变化下极端水文事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与诸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新兴交叉研究方向。
洪涝灾害、干旱等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正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1]。
水文极值很少出现,但一旦出现将产生巨大影响[2]。
现有的针对水文极值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引起洪涝灾害的水文极大值[1-4],与干旱、水生态环境相关性较强的水文极小值研究较为少见。
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5],同时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承担了长江上游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功能[6]。
金沙江流域近6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径流响应关系
金沙江流域近6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径流响应关系卢璐;王琼;王国庆;刘艳丽;刘翠善【摘要】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诊断了近60年来金沙江流域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趋势以及径流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金沙江流域的气温具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加率为0.025 2℃/a,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显著;②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丰枯年交替的演变规律,尽管年降水量总体上具有非显著性增加趋势(M-K值为1.48),但秋季降水量呈现弱减少趋势;③受降水、气温、积雪和冰川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金沙江流域的流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然而,近20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④年和季节降水量与径流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尽管年气温与流量具有不显著的负相关性,但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同步性,季节气温与径流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金沙江流域;气候要素;流量;演变趋势;响应关系【作者】卢璐;王琼;王国庆;刘艳丽;刘翠善【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中国水利学会,北京10005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1;P333.6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都在发生着不可忽视的变化,根据IPCC第5次评估报告,1880—2012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85 ℃,特别是在北半球,增温幅度更加明显,而且1983—2012年可能是过去1 400 a中最暖的30 a[1]。
气候变化将会引起水文循环的变化,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上的重新分配及水资源总量的改变,引发部分流域极端气候及水文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了洪旱灾害频发的风险[2-4]。
金沙江流域降水径流特性初步分析
金沙江流域降水径流特性初步分析
宋萌勃;李太星;陈吉琴
【期刊名称】《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9)001
【摘要】选用1964-1990年内金沙江上游和下游14个雨量站资料进行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地区分布相当不均匀,年内主要集中分配在汛期6-9月,年际变化不大;选用金沙江干支流上4个控制站年径流系列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深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丰枯周期明显,年际变化不大。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宋萌勃;李太星;陈吉琴
【作者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12;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12;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2.1
【相关文献】
1.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金沙江流域降水径流响应关系对比分析 [J], 陈吉琴;香天元
2.黄河源区降水径流变化特性初步分析 [J], 孙贵山
3.金沙江流域径流特性变化及影响分析 [J], 宋晓波;伍勇;罗志远
4.金沙江流域降水径流趋势分析 [J], 陈吉琴;王艳;徐成汉
5.金沙江流域降水和径流时空演变的非一致性分析 [J], 张海荣;周建中;曾小凡;叶磊;孟长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沙江—搜狗百科
⾦沙江—搜狗百科⽔⽂特点 ⾦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量约710毫⽶;因流域⼴阔,⽀流众多,河川径流⽐较丰富且稳定,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1498亿⽴⽅⽶,构成长江⼲流⽐较稳定的基本流量。
⾦沙江⽔系径流分布情势和降⽔分布情势相应,具有中下段径流增长较快、降⽔⼭地⼤于河⾕、地带性⽔平分布和局部地区垂直分布相互交织的特点。
⾦沙江 降⽔量 下段(新市镇—宜宾)河段两侧⼭地年降⽔量约为900~1300毫⽶,相应径流深为500~900毫⽶,特别是⼤凉⼭地区年降⽔量⾼达1500毫⽶以上,径流深达1200~1400毫⽶。
中上段属⾼⼭峡⾕区,降⽔和径流垂直分布明显,两岸⼭地年降⽔量为600~800毫⽶,径流深为400~700毫⽶,其中⼤雪⼭、⼩相岭年降⽔量⾼达1400~2300毫⽶,径流深为800~1800毫⽶。
⽽河⾕地区年降⽔量仅有400~600毫⽶,径流深仅200~400毫⽶,其中⽩⽟⾄塔城、⾦江街⾄龙街段年径流深最⼩,仅有150~200毫⽶。
径流量 ⾦沙江降⾬径流主要来源于⽯⿎以下及其⽀流雅砻江。
因⽟树巴塘河⼝—⽯⿎区间属于横断⼭区,流域狭窄,⽽且⼜位于⾦沙江纵向河⾕少⾬区,降⽔量在600毫⽶以下,特别是⽟树巴塘河⼝⾄奔⼦栏段的年平均降⽔仅在500毫⽶以下,径流深⼩于250毫⽶,两岸⽆较⼤⽀流汇⼊,因此⾦沙江上段区间径流约只占27%。
⽯⿎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4亿⽴⽅⽶,⽯⿎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秒;在中段由于降⽔量增⼤,⼜有最⼤⽀流雅砻江汇⼊,河川径流倍增,龙街多年平均流量为3760⽴⽅⽶/秒,⾄屏⼭站多年平均流量达4610⽴⽅⽶/秒。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攀枝花为572亿⽴⽅⽶,⽀流雅砻江⼩得⽯为524亿⽴⽅⽶,两者⼏乎相当。
屏⼭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28亿⽴⽅⽶,约占长江宜昌以上总径流量的1/3。
⾦沙江实测年最⼤径流量:屏⼭站为1952亿⽴⽅⽶(1954年),攀枝花站为699亿⽴⽅⽶(1966年),⽯⿎站为546亿⽴⽅⽶(1964年)。
开都河流域汛期径流量演变研究
开都河流域汛期径流量演变研究开都河是我国金沙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流域面积约为2370平方公里。
该河流经泸定县、丹巴县和康定县等地,是当地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重要水源。
河流的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流经某一地点的水量,是衡量河流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对于开都河流域来说,研究汛期径流量的演变,不仅可以为开都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还可以对区域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开都河流域的汛期径流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一般来说,汛期(5月至9月)是开都河流域的雨季,降水量明显增加,河流水位上升,流量急剧增加。
而非汛期(10月至次年4月)则为旱季,降水量较少,河流水位下降,流量相对减少。
汛期径流量的具体演变过程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增加会直接导致河流的流量增加;其次是地形和土壤的影响,开都河流域的地形较为复杂,存在山区和平原,不同地形的土壤保水能力和渗透能力也不同,这将影响降雨水的入渗情况和后期径流形成过程;再次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开都河流域是农业发展区域,农田灌溉和水源开采等人类活动会对河流水量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开都河流域汛期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野外观测站点的数据收集,收集汛期径流量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结合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图像和卫星数据来分析开都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和植被覆盖情况,这对于研究降雨入渗情况和河流水量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建立开都河流域水文模型,通过模拟汛期径流量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变化规律。
通过对开都河流域汛期径流量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变化情况,也为开展水资源管理、农田灌溉和水库调度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金沙江流域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变化 、 内分配及 时间序 列变 化趋势 进行 了研究 , 年 为金 沙江 流域 的水 电站 开发 建设 和水资 源优化 配置提 供科 学依 据 。
1 径 流 量 的 变化 特 征 分 析
根据金 沙江 干流 主要水 文控制 站直 门达 、 岗拖 、 巴
和西 电东 送实施 步伐 , 开展南 水北调 西线调 水 、 引水 滇
第4 1卷 第 7期 20 10 年 4 月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 e n te vr
Vo . 1 41. . No 7 Ap .. 2 0 r 0l
文 章 编 号 :0 1 4 7 ( 0 0 0 0 1 0 1 0 — 19 2 1 ) 7— 0 0— 5
下 段 的华 弹 、 山站 径流 系列进 行 了还原计算 。 屏
1 1 径 流 量 的 年 际 变 化 .
1 1 1 极 值 比 . .
金 沙江干 流 主要 水 文 站 年 径 流 量 极值 比见 表 1 。
作者 简 介 : 长 江 , , 程 师 , 要 从 事 水 文 水 资 源研 究 工作 。 E—m i x c e .o c 徐 女 工 主 a :uj j em.n l @ h
研究 院对金 沙 江 干 流 主 要 水 文 站水文 资料 的多 次 复 核 , 沙 江 干 流 中 游 河 段 水 文 站 的 可靠 径 流 资 料 从 金 15 9 3年启用 , 下游河 段水 文站 的可靠径 流资 料从 14 90 年启 用 。本 文 利 用 金 沙 江 干 流 中 上 游 主 要 水 文 站 15 2 0 9 3~ 0 5年 的年月 径流 资料 、 游主 要水 文站 14 下 90
有显 著的 上 升 或 下 降 趋 势 。
金沙江流域径流变化特性分析
峰涨落缓慢 , 峰低 量大 。金沙 江在我 国水 力开发 中 占有 极其重要 的地 位 , 水能资源 蕴量达 114亿 k 约 占全 .2 W,
国的 1. % , 67 可开发水能资源达 9 0 00万 k 是我国规划 W, 的具有重要 战略地位的最大水 电基地 。
本文收集 了金 沙江流域 8 控制站 的年径 流资料 , 个 即干流直门达站 ( 9 6~ 0 2年 ) 石鼓 站 ( 92~ 04 15 2 0 、 15 20 年) 和屏 山站 (9 0~ 0 4年) 雅砻 江支 流甘孜站( 9 6 14 2 0 , 15
~
金沙江 以青海 省直 门达至云南 省石鼓 为上游 , 石鼓 至四川省屏 山县新市镇 为中游 , 市镇至宜 宾市城 区合 新
江Hale Waihona Puke 为下游 。自直 门达至宜宾市河长 2 9 k 区间流域 25 m,
20 04年 ) 雅 江 站 ( 90~ 04年 ) 洼 里 站 ( 90~ 、 16 2 0 、 16
1 流域 概 况
金沙江发源于青藏 高原 , 是我 国西南地 区最 大 的江 河之一 。长江江源水 系汇 成通天河 后 , 到青海 玉树县进 入横断 山区, 开始称 为金沙江 , 流经云南高原西北 部 、 其 川西南地 区, 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宾接纳岷 江为止 , 全
长 2 1k 流域 面积 3 3 6 m, 4万 k m。
式 中, k 为第 i 月径 流量 占全 年径 流量 的百分 比, k
为 k( =12 … ,2 的均 值。当年 内径流 均匀分 配时 , i ,, 1 ) C = ; 0 C 值越 大 , 明各 月平 均 流量相 差悬 殊 , 表 即径流
年 内分 配 越 不 均 匀 。
近三十年来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综述马国君;李红香【摘要】金沙江生态系统多样复杂并存。
历史上,生息在该流域内的各民族生计方式都能确保地表相关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环境一直良好。
其后随着西南及西藏局势的变化,中央王朝加强了这一地区的统治,由于开发方式失当,部分地段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不断扩大,不但影响了金沙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进而还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Jinsha River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which ecological system is varied and complex,such as the meadows,thin treelawn,wetlands,forests,valley etc.Historically,the modes of production of the ethinic groups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related to the surface,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good,which is the key runoff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er,with the situation changes of the Tibet and southwest China,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d strengthened this area’s rule,which led to the changes of ethnic relations,the changes of means of production,partl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continues to expand,which not only influence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Jinshajiang river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but also influenced the local social stability.【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族际互动【作者】马国君;李红香【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背景复杂多样,战略地位堪为重要。
新编2019届鲁教版高中地理高二必修3检测:第4单元_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_第1节_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一节一、选择题读金沙江(长江干流上游自青海玉树至四川宜宾河段)干流出口水文控制站屏山站的历年径流量、输沙量过程线图和多年平均流量及输沙量年内分配图,完成1~2题。
1.对金沙江上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年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多年输沙量的变化幅度B.多年平均径流量小于多年平均输沙量C.多年平均输沙量的年内分配比多年平均径流量更不均匀D.汛期(6~9月)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90%以上2.对确定流域而言,影响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雨C.地质构造D.植被覆盖率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上游径流的变化及读图判读能力。
从图中可看出,多年径流量变化范围为 1 200~2 000个单位,而多年输沙量变化幅度为150~500个单位,故多年输沙量变化幅度大;从年内分配看,多年平均输沙量年内基本集中于5~10月,其他月份很少,说明年内分配更不均匀。
在研究特定区域时,流域确定后,意味着当地地形的坡度、植被覆盖率是一定的,则此时影响输沙量的变化因素就是降雨的多少。
答案:1.C 2.B结合下列材料,回答3~5题。
材料一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见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示意图。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示意图3.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A.水资源B.煤炭资源C.铅锌资源D.土地资源4.田纳西河流域目前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 )A.火电B.水电C.核电D.风电5.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C.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解析:第3题,为防治洪水在田纳西河修建大坝,对水资源进行梯级开发。
50年来金沙江干流水温变化特征分析
50年来金沙江干流水温变化特征分析本文作者在收集整理了金沙江干流的历史资料,并对三次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50年来,金沙江河源地区及其下游支流上游的枯季、中游河段、下游与支流交汇口处和两岸山谷平原等河段均出现有冰川活动。
而且每个冰川体都呈向上游和下游运移的趋势。
这说明,50年来金沙江流域仍然存在着多期间冰川活动。
由此可见,金沙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多期间冰川作用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冰川活动对金沙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1.冰川融水补给成为主导因素从50年来金沙江各站实际观测到的径流量看,冰川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总径流量的70%以上;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降雨补给的贡献,它们共同构成了金沙江径流量的主导因素。
2.冰川消融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随冰川规模增加而减弱冰川面积越大,则冰川消融得就越快,冰川消融产生的径流量相应会逐渐减少。
3.冰川消融引起的径流量变化具有周期性特征冰川消融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使冰川附近的气候条件发生改变,形成“暖期”或“冷期”。
当冰川前缘接受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刻,即为“暖期”,反之称为“寒期”。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金沙江上游地区已经先后出现了5个暖期(暖期长短依次为61天、52天、45天、42天),4个冷期(寒期长短依次为62天、48天、47天、46天)。
如图6-7所示。
三、金沙江干流冰川作用对环境的影响1.冰川退缩造成高山湖泊萎缩金沙江干流冰川退缩后,河床抬升,河道弯曲,沿途形成许多串珠状的湖泊群落,其中较著名的有木格错、拉波错、普莫雍错、阿鲁湖、阿色湖、纳木措、巴木错等。
2.冰川泥石流灾害频繁由于冰川融水携带大量泥砂入江,极易诱发冰川泥石流灾害。
据统计,仅1980—1999年10年间,金沙江流域内就发生冰川泥石流灾害30余次,累计造成直接损失达亿元左右。
四、金沙江冰川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沙江干流冰川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金沙江干流冰川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晚新生代金沙江河谷地貌演化及动力机制
研究不足与展望
地貌演化过程的细节
尽管我们已经对金沙江河谷地貌 演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对于各个演化阶段的具体过程和 细节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动力机制的深入研究
尽管我们已经初步探讨了金沙江 河谷地貌演化的动力机制,但仍 有许多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例 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谷 地貌演化的具体影响机制仍需深 入研究。
在金沙江河谷中,沉积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沉积地貌,如河漫滩、阶地和洪积扇等。这些沉积地貌 的形态和分布受到河流流速、流量和堆积物质的物理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沉积作用还导致河谷横剖面的形成和演变,影响河谷的形态和地貌特征。横剖面的形态通常是不均匀 的,受到局部地形、气候和河流流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5
晚新生代金沙江河谷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地貌形态,对区域气候、环境和人 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探究金沙江河谷地貌演化的过程和动力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环 境演变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历史。
研究内容与方法
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影像分析和历史资料研究,对金沙江河 谷不同地貌形态进行详细调查和测量。
利用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和气候学等多学科理论和 方法,对金沙江河谷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和动力 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河流地貌
01
金沙江河谷具有多种河流地貌类型,包括河床、河岸、河漫滩
、阶地等。
峡谷地貌
02
金沙江峡谷地貌发育,峡谷深度和宽度因地而异,峡谷两岸坡
度陡峭,切割强烈。
堆积地貌
03
金沙江河谷内有大量堆积地貌,包括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洪积扇等。
金沙江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地质构造
金沙江河谷地貌的形成与区域地质构造密切 相关,受到地壳运动和断裂活动的影响。
金沙江流域径流年代际变化特性分析
金沙 江流 域 已建 大 型 水 利工 程 众 多 , 要 大 中型 主 水库 有 二 滩 、 桥 、 华 坝 、 家 村 、 洞 、 龙 甸 、 大 松 毛 渔 九 跃 进、 洋派 、 木 河 、 车 大银 甸 等 。其 中 , 二滩 水 库 、 大桥 水 库 于 19 9 9年 前 后 建 成 , 他 多 为 2 其 0世 纪 6 0年 代 建
金 沙江 流域地 处 青 藏 高原 、 云贵 高 原 和 四川 盆 地 西部边 缘 。流域 自然地 理差 异较 大 , 地形 北高 南低 。
补 给 。径 流年 内分 配 与 降水 的季节 变化 基 本一 致 。5
~
9月 , 流 以降 雨 为 主 , 中 7~9月为 降 雨 最集 中 径 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 量较 多 , 年平 均年 降水 量为 6 0—15 0 ml 是 金 多 0 0 i, l
沙江流域 的暴 雨多 发 地 区 , 暴雨 强 度 大 、 时短 、 且 历 多
为夜 间降雨 , 如安 宁河上 游 、 雅砻江 与金 沙江 汇合处 以
及西溪 河 、 水河 、 宁 河 、 姑河 的上 游 地 区是 金 沙 黑 西 美 江流域 暴雨 高值产 区。
制 面 积 却 分 别 占屏 山 的 4 . % ,5 8 ,7 5 。 67 2 .% 2 .%
金 沙江流 域多 年平均 年 降水量 约为 8 0m 上 游 5 m,
雨季早 于下游 , 区 自上 而下 移动 , 雨 降水 量下游 大 于上
游 。5~l 0月 随 着 东 南 、 南 季 风 的 逐 渐 加 强 , 湿 气 西 暖
第 6期
赵 文焕 , : 沙 江 流 域 径 流 年 代 际 变 化 特 性 分 析 等 金
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柳宏才;张会兰;夏绍钦;庞建壮【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23(30)2【摘要】为了探究金沙江流域控制水文站屏山站水沙序列的趋势及突变特性,量化不同驱动因素对水沙变化的贡献。
基于金沙江流域1954—2016年径流和输沙数据,从长时期及场次事件两个角度揭示了水沙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63年间,径流量年均变化速率为-1.16×10^(8)m^(3)/a;输沙量年均变化速率为-2.0×10^(6)t/a;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水沙序列在该年发生突变;(2)水沙关系的特征参数a值在1998年前后由上升改为下降趋势,退耕等坡面水保措施在1998年后发挥了重要作用;b值始终下降,河道影响因素始终发挥减沙作用;在场次降雨尺度上,流域径流-悬移质泥沙环路(C-Q环路)以顺时针形环路为主,表明坡面泥沙物源充足,是影响流域产沙的重要因素;(3)流域内降水、温度及NDVI与径流和输沙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人类活动与降水因素对径流量的贡献比为-1∶2,而输沙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对应的贡献比为-6∶1。
综上,金沙江流域63年间的径流输沙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径流量的变化主要由于降水的变化,输沙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大。
【总页数】9页(P107-115)【作者】柳宏才;张会兰;夏绍钦;庞建壮【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缙云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4【相关文献】1.二滩水库拦沙作用及其对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2.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3.金沙江流域大型梯级水库对水沙变化的影响4.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5.近70年长江干流寸滩站以上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
金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作者:赵琨虹何艳谢雨芯吴莉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10期摘要:金沙江流域光、土地、热能等资源丰富,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正在进行水能资源和农业的综合开发。
但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进行开发时需要在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方面下功夫,对金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泥沙输移规律进行研究,以制定合理的資源开发利用方案。
关键词:金沙江;河流泥沙;水土保持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
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
又名绳水、淹水、泸水。
川藏界河。
金沙江的发源地(即长江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定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正源沱沱河。
2008年调查确立当曲的上源且曲为正源,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
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其间有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至四川宜宾纳岷江始名长江。
从青海省的河源至宜宾市干流河长3481千米,流域面积50.2万平方千米,约占长江流域面积26%。
年平均流量4750立方米/秒。
以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辅。
金沙江落差3300米,水力资源一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
干流是规划有多级梯级水电开发。
金沙江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航运困难。
由于河床陡峻,流水侵蚀力强,金沙江是长江干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来源,是三峡水库入库泥沙的主要来源。
研究金沙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是该流域水电资源开发中的重要问题。
金沙江流域自然条件特殊:1.区位与地貌金沙江流域位于云南省北部,行政区域有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东川、曲靖和昭通八地、州、市的47个县、区。
流域西北部为横断山脉。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丽江境内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m,最低点为东南的金沙江河谷,海拔1016m,境内高峰林立,以山地为主;流域东北部为云贵高原北缘,地势南高北低,以中山山原为主,最高山峰是东川市境内的拱王山,海拔4247m,最低点事水富县金沙江水面,海拔267m,地势起伏大,“V”型谷居多。
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骤见文献 [ ] 5 。取检验置信水平 = .5 00 。
2 2 累 积距 平法 .
累积距平是一种较常用 的判 断变化趋 势 的方 法 , 过对 累 通
2 0 万 t占三峡入库输沙量 ( 溪场站 ) 6 % , 52 0 , 清 的 3 是三峡水 库 入库泥沙的主要来源 J 9 9年 以来 , 。18 在金沙 江流域 内开展 了 以“ 长治 ” 工程为主 的大规 模水 土流 失治 理 。截 止 19 9 6年 , 其 下游治理区 , 共完成 2 1 k 面积 的治理 工作 。因此分 析 .万 m
m/ , s多年平均径流量 140亿 I , 5 n 占三峡入库径 流量 ( 溪场 清
站)的 3 .% 。在金 沙江下 游建 设或 拟建 的 巨型 电站有 向家 65
坝、 溪洛渡 、 白鹤滩 、 乌东德等 , 加上金沙江上游建设或拟建的金 安桥 、 虎跳 峡电站 , 金沙江正成为我国水 电开发的热土。金 沙江
3 金沙江 水沙变化趋势
本文 采用 最新 资料 , 利用 Man—K na 检 验方 法和 累积 n ed l l
距平方法 分析 石鼓 和屏 山站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情况。石
鼓水文站集水 面积 2 26 1k 为金沙江上游干流控制 站。屏 3 5 m , 山水文站集水 面积 4 50 9k 为金沙江 出口控制站 ] 8 9 m , 。使 用 资料情况见表 1 。
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 实验室 , 博士研 究生。
, /阱
金 沙 江 流域 水 沙 变 化 趋 势分 析
王 渺 林 夏 成 阳 , 2 卢春 生 黄 建
( . 江水利委 员会 长 江上 游水 文水 资源勘测局 , 1长 重庆 40 1 0 04; 2 中国科 学院 地理 科学- . 9资源研 究所 , 北京
金沙江流域降水和径流时空演变的非一致性分析
究 热点f 1 1 - 1 2 1 。
1 引言
金沙 江流域 发源 于青 藏高原 ,是 我 国西南 地 区最 大 的 江河 之 一 , 干流 全 长 3 4 9 6 k m, 总落 差 5 1 5 4 m, 流
趋 势f l 3 1 。在 单 变 量 MK检 验 法 基础 上 , C h e b a n a等 于 2 0 1 3 年 成 功 引入 水 质 研 究 领域 的 多变 量 MK趋 势 分
开展 南水 北调 西线 调水 、 引水 滇 中高原 和川南 丘 陵区 ,
实 施金 沙 江下 游 的 “ 长治 ” 工程 , 是 金 沙 江流 域 未来 开
( 1 .华 中科技 大学水 电与数 字化工 程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2 .数 字流 域科 学 与技 术 湖北省 重 点实验 室 , 华 中科 技大 学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 基 于金 沙 江流域 1 9 6 6 ~ 2 0 1 0年 降 水和径 流 资料 . 采 用 单 变量 Ma n n — K e n d a l l ( MK 1趋 势 分析 法 、
意义。
析 方 法 ,研 究 年 最 大 洪 峰 和 年 最 大 日洪 量 的联 合 变 化趋势 , 以检验 洪 水 过程 的多 要素 变 化 规律 _ l 1 。叶磊
等对 长 江 上游 主要 控 制 站 点 的年 最 大 洪 峰 、年 最 大
在 以往 的研究 中 ,已有许 多学 者分 别将 降水 和径 流 作 为独 立 研 究对 象 进 行 分 析 m ] , 部 分 研 究 包含 多
1971—2009年金沙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研究区概 况和 资料来 源
变 化研究 的一个 重 要 领域 ¨ 。IC j P C研 究 报告 指 出 , 2 1 研 究 区概 况 . 研究 区域 是指 从 云南省 境 内的迪 庆 州德 钦 县 德 在 最 近 1 0 a 10 - 2 0 0 ( 96 0 5年 ) 温 度 线 性 趋 势 为 的
量 以 88 m/ Oa的速 率增加 ; 季流域年 平均 降水量最 大, 空间分布上 , .9m l 春 在 流域 上段 、 中段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 势 , 而流域
下段呈 下降趋势。各气象要 素年代 变化趋 势不太 明显。金 沙江流域 云南段的 气候 变化对流域 内自然生 态系统、 资源量和 自 水 然 灾害等产生影响 , 从而加剧 了流域 内生态 系统 的脆弱性 , 并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 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 沙江流域 ; 金 气候 变化 ; 态环 境 ; 南 生 云
中图分类号 :4 7 P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X(0 0 0 0 1 17 5 3 2 1 )研究 。也有 不 少学 者 对 云南 省金 沙 江 流域 的森
0. 4 o 7 c
,
金 这 一 趋 势 大 于 《 三 次 评 估 报 告 》给 出 的 拉 附近 至 昭通 水 富县 的金 沙 江 流域 。在 流域 内 , 第
50k 其 30m 0 6o 10-20 ) . c(9 1 00 。全球温度普遍升高, 尤其在北 沙 江干 流 长为 16 m, 海拔 高度 由 20 的江 半 球高 纬地 区升 幅较 大 J 。近 10a 中 国平 均 地 面 降至 出 口处 的 20i, 0 来 6 流域 面积 为 1873k , n 0 6 m。流 9个县 ( , ) 。该 流 市 区 表气 温为 05 _ . ._08℃ , 温速 率 比同期 全 球平 均 气 域 范 围包 括 云南省 7州 市 4 增 温略强 , 降 水 量 则 没 有 出 现 明显 的 变 化 趋 势 J 域是 我 国生态 环 境 最 为脆 弱 、 土 流 失 严 重 和 土 地 年 。 水 近 4 Oa 中国年 降 水量 呈 减少 趋 势 , 0 , 西部 地 区降 覆被 变化 显著 的地 区 , 同时 也 是 对 长 江 流 域 中下 游 水 量增加 趋 势 明显 , 在 西 南 某 些 地 区 则 呈 减少 趋 地 区 的社 会 经济 可 持续 发展 中生态 可持 续 性影 响较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20, 9(3), 235-248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journal/jwrrhttps:///10.12677/jwrr.2020.93025Runoff Trend and Natural Driving Forcein the Upper Jinsha RiverMing Xiong, Jue Li, Yali ChenBureau of Hydrology,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HubeiReceived: Apr. 7th, 2020; accepted: May 21st, 2020; published: Jun. 16th, 2020AbstractBased on the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1 to 2015 at the major stations on the upper Jinsha River, the annual and month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a temperature rising trend which is gradually weakening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Most of the sudden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ccurred between 2002 and 2005, and the changes upstream are earlier than those downstream.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which is obviou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iver sec-tions, and not significant in the middle.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from November to April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 months, and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March to May. In the lower river section, the precipitation shows a trend of slight in-crease from March to May, and in the other months there exist no obvious trends of decrease or in-crease. The sudden change points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d between 1997 and 1999. The trend of change in annual runoff is not obvious. The runoff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upper section from November to April, but not obviously in the remaining months. In the middle section, the increase from November to April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 but the increase is not obvious. The runoff in the middle section shows trend of insignificant increase from February to May, and increases or decreases alternately in the other months. The sudden change points of runoff were between 2002~2003. On the upper Jinsha River, the closer the area to the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los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increase of runoff is caused jointly by rising tempera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and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lower section.KeywordsJinsha River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volution Trends金沙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自然驱动力熊明,李珏,陈雅莉作者简介:熊明,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
*特邀论文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0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21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16日摘要基于金沙江上游干流水文站1961~2015年月径流量与控制面积以上同步气温、降水资料,对年和各月的气温、降水和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自上而下气温上升幅度逐渐减弱。
气温突变点大都位于2002~2005年之间,上游早于下游;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上段和下段增加趋势明显,中间不显著。
上中段冬春季11~4月降水增加趋势大于夏秋季,春季3~5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下段仅春季3~5月呈非显著性增加趋势,其它月份增加和减少趋势互现。
降水突变点位于1997~1999年之间;年径流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除上段冬春季11~4月径流显著增大,其余月份径流增大趋势不明显。
中段存在冬春季11~4月的增大趋势大于夏秋的现象,但增大趋势不明显。
下段除春季2~5月呈不明显增大趋势外,基余各月增大和减小趋势交替出现。
径流突变位于2002~2003年之间;金沙江上游愈靠近长江源头降水与气温的关系越密切,其径流量增加系由于气温上升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段主要受降水变化的影响,气温影响可忽略。
关键词金沙江径流,气温降水,演变趋势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Wuhan Universit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金沙江上游是连接长江源区和长江干流的重要河段,上起青海省玉树巴塘河下至石鼓,河长965 km 。
左岸自北而南是高大的雀儿山、少鲁里山、中甸雪山;右岸对峙着达马拉山、宁静山、芒康山和云岭诸山;流域宽度不大,支流不甚发育,水网结构大致呈树枝状。
河段径流受长江源区冰雪融化和流域降水产流的共同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是研究径流自然演变规律的极佳场所。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在长江流域开展了有关气温、降水和径流序列变化趋势研究[1]-[6],但大多数研究是将气温、降水和径流作为独立对象[7],少有将各种要素相互关联。
因长江源头地区受温度显著上升影响,导致冰川和积雪融水增多,2005年以来长江源径流量量快速增加[8] [9] [10],长江源头径流增加对金沙江上游径流的影响如何却缺乏研究。
有关金沙江上游气温、降水和径流趋势的研究表明[11] [12] [13] [14] [15],年气温显著升高、降水有增加趋势,而年径流呈非显著增加趋势,然而,研究时间尺度绝大多数采用年尺度,极少研究年内分配规律。
同时,现有学者研究针对的是长江源头、金沙江流域甚至长江流域,空间尺度大,难以掌握径流沿程细微变化,无法确认各种因素对径流的影响范围。
本文以金沙江上游为研究区,分别利用单变量MK 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研究金沙江上段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解析金沙江上游降水径流演变的驱动因子,更好地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金沙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自然驱动力基础支持。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金沙江上游至上而下分布岗拖、巴塘、石鼓三个水文站(见图1),均有较完整的径流观测资料,是本次径流演变分析的基础。
岗拖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49,072 km 2,距河口距离4830 km 。
岗拖水文站1956年6月设立,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水温、岸温、降水量、蒸发量等。
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90.9 mm 。
巴塘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80,055 km 2,距河口距离4538 km 。
岗拖水文站1952年12月设立,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水温、降水量等。
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91.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49.8 mm 。
石鼓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214,184 km 2,距河口距离4175 km 。
岗拖水文站1939年2月设立,1953年5月升级为水文站,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分、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等。
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35.3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738.9 mm 。
气温和降水数据来自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岗拖以上流域采用5个气象站,巴塘以上流域采用7个气象站,石鼓以上流域采用12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数据均为剔除缺测值后站点区域平均。
为使气温、降水和径流系列一致,统一采用1961~2015年系列进行分析。
2.2. 分析方法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弄清金沙江上段气温、降雨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采用Mann-Kendall 检验对进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