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合集下载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0课【教学课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0课【教学课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三、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什么是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以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什么是文学革命? 它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下,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对封建主义文学 的攻击,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陈独秀(1879~1942)
青年杂志
新青年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民主革命的洗礼,奋起猛烈还击,新旧思潮激烈交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掀起 了新文化运动。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兴 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
二、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内容有哪些?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资产阶级新文化 2.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封建旧文化 民主和科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2.代表作品: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chÚ)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鲁 迅的《狂人日记》。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
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写文章须 “言之有物”。 从1918年起,《新青年》率先 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胡适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主要内容,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的人物、思想和事件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内涵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各个方面。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讲授法: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标志、过程,呈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各个方面。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的叙述,也有对其意义的阐述。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内涵较为丰富,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成果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流派的差异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史的困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流派的差异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0课【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0课【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在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的推动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发起猛烈冲击。

促使了人民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代表人物的分析,使学生能逐步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被袁世凯所攫取。

为了根除封建思想,在思想领域进行反封建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二、进入新课(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一些?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哪里?总结: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出示图片《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新青年杂志》等图片。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 10《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简案(无答案) 川教版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 10《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简案(无答案) 川教版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通过文字材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重点)目标3: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两面大旗及主要内容目标4: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会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

(难点)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右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先驱和代表人物及内容?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4.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迅:“吃人的礼教。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6.说出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7.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四)课堂小结(五)当堂达标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课时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
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
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
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
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
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
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
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
入人心,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

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
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
标志:
兴起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