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活用
成语活用的方式
成语活用的方式
1. 直接引用成语:哎呀呀,你看“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如小明总仗着他厉害的哥哥在学校欺负人,这不是活脱脱的狐假虎威嘛!
2. 换字活用成语:嘿,“画蛇添足”可以变成“画龙添足”呀,就像本来一幅好好的龙的画,非得给添上脚,不就奇怪了嘛!
3. 拆分成语:“专心致志”可以拆成“专心”和“致志”呀,说他做事的时候特别专心,一心一意地致志于那件事。
4. 谐音活用成语:“一马当先”变成“一码当先”,哎呀,就像在扫码的场合,一个人迅速掏出手机扫码,可不就是一码当先咯!
5. 扩展成语:“望梅止渴”可以说成“远远望梅止口渴”,想象一下在沙漠中远远看到梅子就想着能止口渴啦,多形象!
6. 与现代词汇结合:“马到功成”结合“马上”,可以说“马上马到功成”呀,寓意立刻就能成功。
7. 改变成语结构:“朝三暮四”变成“暮四朝三”,咦,效果不也一样嘛,就像有些人做事老是变来变去的。
8. 跨领域活用成语:把“高瞻远瞩”用在选股票上,说那个专家选股票真是高瞻远瞩,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潜力呢!我觉得成语活用真的好有趣呀,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创造出好多新奇的说法呢,大家都快来试试呀!。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成语活用方式
成语活用方式1. 哎呀呀,成语可以直接用来描述当下的情况呀!就像咱看到一个人做事特别认真,就可以说他是“一丝不苟”呀。
比如说:“你看小李工作的时候多认真啊,那真的是一丝不苟!”2. 嘿,成语还能稍微变一变再用呢!比如说“一马当先”,咱可以说成“一马奋勇当先”,更加强调那种冲劲。
就好像在比赛的时候,小王奋勇地跑在前面,这时候就可以说他“一马奋勇当先”呀。
3. 哇塞,成语和其他词语组合起来简直绝了!像“兴高采烈”和“欢呼雀跃”组合起来,“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地欢呼雀跃”,是不是感觉更生动啦!有一次大家一起出去玩,得知可以去喜欢的地方,那可真是兴高采烈地欢呼雀跃啊!4. 哟呵,成语还可以用来调侃呀!当朋友犯了个小迷糊,就可以说“你可真是马马虎虎啊”。
记得有次小张找东西找不到,我们就笑着说他“你可真是马马虎虎”。
5. 嘿呀,成语可以拿来比喻事情呢!比如“如鱼得水”,就像他到了那个新环境,简直是如鱼得水般自在。
那次看到小李在新公司适应得那么好,可不就是如鱼得水嘛。
6. 哎呀,把成语拆开用也很有意思呀!“画龙”然后再“点睛”,像在描述一幅画作的时候,先强调画得好,再说说那个精彩的点睛之笔。
那次看到那幅画的时候,我们就说“这可真是先画龙,最后那一下点睛太妙啦”!7. 哇,成语能用来表达心情呢!像“心花怒放”,当拿到了期待已久的礼物,那心情就是心花怒放呀。
那次我收到喜欢的礼物时,不就是心花怒放的嘛!8. 咦,成语还能在对话里巧妙运用呀!朋友问“这事能不能成”,咱就回答“十拿九稳”呀。
记得那次谈合作,大家都觉得十拿九稳呢!9. 哈哈,成语可以加上语气词变得更鲜活呀!“哎呀,真是妙不可言呐”。
就像那次看到那精彩的表演,大家都忍不住说“哎呀,真是妙不可言呐”!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成语有好多好多活用方式啊,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有趣,大家可得好好去发掘和运用呀!。
成语活用的例子
成语活用的例子
成语活用的例子如下:
1. 不翼而飞:小偷在商店里偷走了珠宝,警察一到现场,发现珠宝已经不翼而飞。
2. 画蛇添足:本来这幅画已经非常完美了,但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画家在上面画蛇添足,反而毁了整个作品。
3. 铁石心肠:他对亲人的离世毫不动情,简直是铁石心肠。
4. 杀鸡取卵:这家公司只顾着追求眼前的利润,却忽视了长远发展,好像杀鸡取卵。
5. 韬光养晦:他从小就很低调,善于韬光养晦,不轻易展现自己的才能。
6. 运筹帷幄:他是团队的领导者,擅长运筹帷幄,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给出明确的指示。
7. 水落石出:经过调查,最终真相水落石出,原来小偷就是屋
主自己。
8. 过犹不及:他一向做事过于小心谨慎,有时候过犹不及,反而错失了一些机会。
9. 风雨同舟:困境时,大家要风雨同舟,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度过。
10. 胸有成竹:他在会议上表现得非常自信,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对解决问题有清晰的思路。
成语活用
成语活用所谓成语的活用,就是临时改变一下成语的结构或意义,即变换一些成分,或者赋予成语以新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的活用又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形式的活用主要是指通过增字,减字,换字及变序等手段改变成语的结构,使成语的形式发生变化,内容的活用主要是指改变成语的本来含义和使用场合,或者改变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而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成语的结构形式和意义一般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更动,但有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可以活用,其方式大致有:一.易序式。
改变成语语素的词序。
如万“头攒动,碑前啜泣重。
一颗巨星陨落去,谁不首疾心痛!”……其中“首疾心痛”由“痛心疾首”易序而成,这是为了押韵;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重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将“损人利己”改为“损己利人”,很好的概括了革命作家柔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
二.易字式。
改换成语中的某个字,如“水落油出、燃煤之急、虎头豹尾……”便是由成语“水落石出、燃眉之急,虎头蛇尾”易字而成的。
三.扩充式。
在成语中间嵌入其他的词语。
如“标新立异,披星戴月”,有人分别扩充为“标现代化之新,立现代化之异”;“披星而出,戴月而归”。
四.节缩式。
将四字成语节缩成两字或三字,如“大方之家,抛砖引玉,画蛇添足……”常被减缩为“大方,引玉,蛇足”。
五.离析式。
拆成成语,另成新意。
如“有土而不豪,是绅而不劣(矛盾)”由“土豪劣绅”离析而成;“已到了悬崖,为何还不勒马?”由“悬崖勒马”离析而成。
六.标点式。
在成语中间插入标点符号,另造新意,如“望洋兴叹”(漫画标题)中的“洋”加引号代指洋货,强烈地讽刺了某些国人的崇洋心态。
“对!牛弹琴。
”在成语中加以叹号,并在最后加一句号,则使成语“对牛弹琴”变成了句子,并能有力的回击对方,达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艺术效果。
七.否定式。
反弹琵琶,对一些成语的意义给予否定。
《旁观者未必清》,《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即是此类标题。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成语典故活用
成语典故活用:
1. 画蛇添足:原意是在画蛇时多画了一双脚,形容做事过分,反而破坏了原有的事物。
例: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只是最后一段有些画蛇添足,删去会更好。
2. 破釜沉舟:原意是打破炊具,沉船入胜地,表示决心战斗到底。
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破釜沉舟,全力以赴。
3. 望梅止渴:原意是看到梅子就解渴了,形容用想象来安慰自己。
例:这次考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但是想想自己的努力,也算是望梅止渴了。
4. 亡羊补牢:原意是羊丢了才去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才想办法补救。
例:这次事故暴露出我们的管理漏洞,应该及时亡羊补牢,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 东施效颦:原意是东施模仿西施皱眉的样子,形容盲目模仿别人,反而显得可笑。
例:他学着别人的口音说话,结果弄得不伦不类,真是东施效颦。
6. 班门弄斧:原意是在鲁班面前炫耀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例:你在这位专家面前谈这个问题,简直是班门弄斧。
7. 对牛弹琴:原意是对牛弹奏琴曲,形容对方根本不懂得欣赏或理解。
例:跟他讲这些高深的理论,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8. 一鼓作气:原意是一口气完成一件事,形容鼓起干劲,一下子完成任务。
例:我们要一鼓作气,争取在天黑前赶到目的地。
9. 一举两得:原意是一次行动得到两个好处,形容一举成双。
例:这次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友谊,真是一举两得。
10. 一箭双雕:原意是一箭射中两只雕,形容一次行动得到两个好处。
例:这次谈判既签订了合同,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真是一箭双雕。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
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例: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
“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 “绳”,原意指墨斗线。
这里作纠正讲。
用法令、法则纠正。
《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
”“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
“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
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
《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
衫:穿衣。
履: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
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
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
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
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
《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
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
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
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
形,形状。
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
后,方位词。
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
《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晰后。
成语活用训练
成语活用训练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少数几个词语就能传达复杂的含义和情感。
熟练掌握常用成语并能正确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写作中,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成语活用训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
一、纵横捭阖(注:指善于纵横驰骋、捭阖权谋)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帝王用于形容谋略高超的人,比喻其能熟谙权谋,灵活应对各种局势。
近年来,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某些职场精英的能力。
比如,李总经理是一位纵横捭阖的人,他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化解危机,领导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百折不挠(注:指坚韧不拔,有毅力)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面临艰难困苦时始终坚守信念的精神。
比如,李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始终百折不挠,每次都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
最终,他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运筹帷幄(注:指统筹全局,制定战略)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能够冷静思考,善于制定整体规划。
比如,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遇到市场变化时总能运筹帷幄,制定出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使得公司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四、融会贯通(注:指能够把知识和经验整合运用)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能够将多种知识和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于实际中。
比如,小明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学生,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他都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居安思危(注:指在安定中思考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稳定和安全的状态下,也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
比如,公司的财务部门总是居安思危,不断地监控和分析财务风险,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六、独步天下(注:指在某方面具有独特的才华)这个成语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极高的才华和能力,无人能敌。
比如,张琳是一个音乐界的天才,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创作都独步天下,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七、囊括五湖四海(注:指掌握了各地的事物)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所了解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各地的事物。
成语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古汉语句式 1、宾语前置: 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 一言以蔽之。 2、介宾短语后置:蠢若木鸡。 3、被动句式:古为今用。 4、省略句式:再衰三竭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成语活用的艺术
成语活用的艺术成语,顾名思义,就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的词语。
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常常活用。
成语活用主要有增字、减字、换字、易位、拆分、变义等六种方式。
下面,我们以高中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中的句子为例,略做分析。
一、增字增字就是在成语的语素之间插进别的词语(1)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赘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鲁迅《灯下漫笔》)(2)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
恭颂(太平)的(盛世)。
(鲁迅《灯下漫笔》)(3)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例(1)在“白讨苦吃”中增加了一个“无谓的”,来修饰限制“苦”字,更加突出了“将沉重累赘的银元装在怀中”的没有价值。
例(2)在“太平盛世”中增加了一个“的”字,目的是通过短暂的停顿对“太平”进行强调,以更加鲜明地跟不太平的乱世形成对比。
例(3)在“衣锦还乡”中增加了一个“故”字,作用是为了跟前句“发迹后访穷朋友”衔接更加紧密,读起来更加顺畅。
二、减字减字就是把成语的语素减少,使之变成两个字或三个字(4)回到红草莓,我就回顾童年,一切都还没有开始。
一切都还将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一切都是初现的、未名的,一切都等着我去叫出它们的名字。
我在这一瞬间“(返童)”:历史老了。
而时间还小。
(任洪渊《诗人读诗》)(5)这种奖赏。
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鲁迅《拿来主义》)(6)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
(赵鑫珊《人是什么》)例(4)的“返童”是成语“返老还童”的缩写。
“返老还童”的原意是由衰老回到童年,适用对象是老年人,而例文的意思是“回到红草莓,我就回到童年”,不一定非是老年不可,所以减字为“返童”能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形容活学活用的成语
形容活学活用的成语
活学活用是指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巧妙灵活地应用。
以下是形容活学活用的成语:
1. 巧妙应用,妙笔生花:形容运用得当,使人感到神奇。
2. 活用自如,驾轻就熟:形容掌握的知识应用得非常自如,毫不费力。
3. 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指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融合在一起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指学习知识后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5. 反复推敲,屡试不爽:形容通过反复思考和尝试,最终得出准确、有效的结果。
6. 灵活运用,变化莫测:形容应用技巧灵活多变,随时能够适应各种情况。
7. 掌握精湛,炉火纯青:形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运用自如。
谈成语的活用
谈成语的活用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熟语,平时在使用时,除了按照它原有的固定意义使用外,有时为了表达和修辞的需要,还可以活用成语,这包括成语的借用、成语语素的易位和改换、成语的扩展、成语的节缩等。
并且成语的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上的种种需要所采用的一种临时性修辞手法。
这样使用起来,不仅可以让语言幽默、谐趣,增强气氛,还可以使文句表达得更具体、更明确,也更能让人充分理解。
因此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成语活用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活跃了。
一、成语的借用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不按成语原有的意义使用,而暂时借用它的另一意义。
诸如,借用其字面“义”,或是望文生义。
在成语的借用中,另一种是借用其字面“义”。
例如:书除了可以当催眠药之外,在睡眠上的另一贡献是,许多客人来访打地铺睡觉时,书可以当枕头。
怪不得近年来,大部头书好卖,因为只要一两本书就够高了,比一大堆小本书更能“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原为“高枕而卧”,语出《战国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该成语的字面义即:垫高枕头毫无顾虑地睡大觉。
比喻无所顾虑,不必担忧。
这段文字不用其比喻义,而是借用其字面义的。
一读颇有讽刺幽默的意味。
二、成语语素的易位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成语语素的排列次序变换,形成一种临时性的变体,因此它不再具备成语的习用性(千百年来长期相沿成习,并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完整性和定型性(即固定性)了。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语素的易位。
更换的方式有两种:颠倒前后结构或同等成分互换这种用法一般出现在韵文中,主要是为了达到压韵的效果。
除此而外,成语语素易位后的变体还能协调文句中的声律。
像“我小姐与张生好事成就,怕的是到不了偕老白头。
又只见老夫人气冲牛斗,且向前施一礼细问根由。
”这是京戏《红娘》中红娘的一段唱词,其中的第二句“偕老白头”的“头” (tóu),与第一句的“就”(jiù)、第三四句的“斗”(dǒu)、“由”(yóu)都是同韵(ou)相押的,若不将成语“白头偕老”中的语素进行易位变体,而直取其“原装”运用,则“老”就不与后面“就”“斗”“由”等三字押韵了。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一、动词类成语1、垂头丧气:指表现出失落、沮丧的神态。
形容受到挫折或失去希望的沮丧心情。
2、打草惊蛇:比喻用小事惹起不必要的麻烦或吓跑大麻烦。
3、走为上计:指做事用脑,活要聪明,想尽办法,守口如瓶,不漏风声,以免被对方知道。
4、杯弓蛇影:比喻出乎意料的变化,或暗藏祸端的危险。
也比喻反常的自然现象,或说话的语气太急。
5、投鼠忌器:比喻误用人才或把不擅长的事推给人做。
二、形容词类成语1、形影不离:夫妻情深,形影不离,表示夫妻长相随,彼此亲密无间。
2、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由上而下地造成严重紊乱,也比喻坏事从上头开始而渐渐普及下去。
3、四面楚歌:形容形势不利,处境焦恼。
比喻给别人以无路可走的窘境,让他万分愁苦挣扎。
4、刀光剑影:形容矛头直指,怒目恶相的样子。
比喻彼此怨怼不休,局势对立。
5、气宇轩昂:比喻人气度高贵,无所不能。
三、名词类成语1、把酒言欢:饮酒谈心,来杯小酒,开怀相谈的意思。
比喻聚在一起,坦诚相谈,共同欢乐。
2、一言九鼎:比喻一句话说得准确,道出实情,令人信服。
3、权衡利弊:对两个结果按照利弊各占一半去加以衡量。
比喻审慎评估,从各方面看问题,断定结果。
4、见钱眼开:属非正式用语,指面对金钱,表现得尤其贪心或放纵。
5、口蜜腹剑:比喻面貌和举止温和甚至谦恭,但心里藏着刀子,要伤害别人。
四、代词类成语1、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即因自己的行为承受其后果的意思。
比喻自己造成的后果受到自己负责,不可推卸。
2、自力更生:指由自己自发努力,不依靠外界他人而更进一步发展繁荣。
3、自相矛盾:引申指自己的话跟行为特别针锋相对,矛盾抵触。
4、自命不凡:指有自尊心的人,自认超过一般人,自私自利。
5、自作聪明:自己想得出局,而不去劳驾别人,而且认为自己精明聪明,自以为是的意思。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示例】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
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二、名词用作状语【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三、动词活用为名词【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示例】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示例】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示例】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示例】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
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二、名词用作状语【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三、动词活用为名词【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示例】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示例】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示例】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成语活用的例子(一)
成语活用的例子(一)成语活用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形象性。
在创作中活用成语,可以让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成语活用的例子和讲解。
1. 画龙点睛•例子:在一幅画作上,画家将画面上的主角画得栩栩如生,最后在眼部点上了一点红色,恰到好处地点睛了整幅作品。
•讲解:成语“画龙点睛”表示为一幅画画上点上恰到好处的装饰,使整幅画更加完美。
在创作中,可以用来形容为作品做最后一笔修饰,使其更加精彩和出色。
2. 一箭双雕•例子:小明在比赛中巧妙地运用两个成语,既取得了冠军,又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可谓一箭双雕。
•讲解:成语“一箭双雕”表示用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双重目的。
在创作中,可以用来形容做一件事情同时达到两个目标的巧妙做法。
3. 杯弓蛇影•例子: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有蛇存在,但小红一直以为杯子里的倒影是蛇,大惊小怪,可见她多虑。
这就是杯弓蛇影。
•讲解:成语“杯弓蛇影”表示原是因杯弓形状映入水中的倒影而看成蛇而产生的错误观念。
在创作中,可以用来形容因为多疑和过分担心而引起的没有根据的恐惧。
4. 功亏一篑•例子:小刚在考试前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因为最后一道题没有做对,最终成绩只得了及格分,可谓功亏一篑。
•讲解:成语“功亏一篑”表示功劳恰好不够一篑(土筐),即因为功劳不够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创作中,可以用来形容在最后关头因为一点小失误而导致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
5. 画蛇添足•例子:小丽在画上已经画好了一条蛇,但她又画了一只脚,想要让蛇更真实一些。
结果却让蛇显得奇怪而不自然,画蛇添足。
•讲解:成语“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地做了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在创作中,可以用来形容在已经完美的状态下做出多余的举动,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以上是关于成语活用的一些例子和详细讲解,不同的成语在创作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让你的创作更加出彩!6. 一日三秋•例子:小明与好友分别已经两年了,他们之间的连络很少,每次见面就像是分别已经很久了,可谓一日三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活用现象浅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他是现代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是我国宝贵文化的财富。
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
这种灵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成语活用。
首先要指出的是,成语活用是在了解了成语愿义的基础上的活用,要以原成语为基础和依据。
所以成语和成与活用是源与流的关系,我们要想了解流,必须要弄清楚源。
那么,我们就是先说说这个源——成语。
为什么大家喜欢成语活用,它具有哪些优点呢?一.成语特点:(1)形式整齐汉语成语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多由四字构成,书面上由四个汉字记录,这是汉语独有的语音形式。
成语的四音节形式,是在汉族文化传统,心理习惯影响下,在汉语语汇长期发展下形成的。
成语中的四个音节,既可以满足容纳丰富的语言信息的需要,表意清楚。
又能构成错综复杂的语法关系,而且形式又简单,不至于太松散。
(2) 音律和谐成语是人们在长期反复运用语言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它的每一个结构要素,都已失去了独立性,而相互依存,凝结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定型化的语言单位。
(4) 言简意赅成语的内容十分丰富,他通过提炼的形式,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所以言简意赅是成语在表义上的突出特征。
许多成语往往具有双层含义,真实意义常隐于字面意义的背后,引发人们广泛的联想,这也是成语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
如“守株待兔”“偃旗息鼓”形象而含蓄的说明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成语以其结构的凝固性,意义的完整性,声律的和谐性,被公认为是民族语言的珍品。
成语言简意赅,透过简短的形式,领悟丰富的内涵,常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成语本身常由修辞形式凝结而成,富有语言魅力。
加上成语用字典雅古朴,字字取精用宏,韵味独具,气势不凡。
成语具有如此多的特点为什么还要活用呢?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它活用的原因。
二、成语活用的原因(一)喜闻乐见成语的独特特点和成语以四字格为主的形式,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反映在语言结构就是钟爱四字格。
(二)陌生的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人们喜欢被不寻常的东西所打动。
”改换成语中的字词,偏离成语的常规,要么语意理解偏离,要么语言符号(读音用字)偏离,目的是创造一种“不寻常”的东西来,用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形式和理解,产生一种陌生美,顿悟美,去“打动人心”,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把这种不寻常的感受引向预测的最佳境界。
三、成语活用的主要方式(1)易序式。
改变成语语素的词序。
如:“万头攒动,碑前啜泣重。
一颗巨星陨落去,谁不首疾心痛!……”其中“首疾心痛”由“痛心疾首”易序而成,这是为了押韵。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重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将“损人利己”该为“损己利人”,很好地概括了革命作家柔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
(2)易字式。
改换成语中的某个字。
如:“水落油出”、“燃煤之急”、“虎头豹尾”便是由成语“水落石出”、“燃眉之急”、“虎头蛇尾”易字而成的。
(3)扩充式。
在成语中间嵌入其他的词语。
如“标新立异”、“披星戴月”有人分别扩充为“标现代化之新,立现代化之异”、“披星而出,戴月而归”。
(4)节缩式。
将四字成语节缩成两字(或三字)。
如“大方之家”、“抛砖引玉”、“画蛇添足”常被简缩(5)离析式拆开成语,另成新意。
如“有土而不豪,是绅而不劣”(茅盾)由“土豪劣绅”离析而成;“已到了悬崖,为何还不勒马?”由“悬崖勒马”离析而成。
(6)标点式在成语中间插入标点符号,另造新意。
如《望“洋”兴叹》(漫画标题)中的“洋”加引号代指洋货,强烈地讽刺了某些国人的崇洋心态。
“对!牛弹琴。
”在成语中加一叹号,并在最后加一句号,则使成语“对牛弹琴”变成了句子,并能有力地回击对方,达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艺术效果。
(7)否定式。
反弹琵琶,对一些成语的意义给予否定。
《“旁观者”未必“清”》、《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即是此类标题。
(8)易色式。
改变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或使用范围。
“一世之雄”是褒义的,鲁迅曾用来讽刺那种装腔作势、色厉内荏的假英雄,这是易褒为贬;“野心勃勃”是贬义的,《红岩》中李敬原用它来赞扬成岗,这是贬词褒用。
要结合语境很容易理解。
(9)别解式。
临时赋予成语以新的意义。
如:“二楼三楼——厂长书记;四楼五楼——亲戚、‘关系’;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知足常乐——咱不生气。
”(《中国青年报》)“顶天立地”原来意思是形容英雄气概,这里是说工人们在分房时得到的是一般人不爱住的最高(顶天)、最低(立地)层,“顶天立地”被赋予新的意义。
一些人视婚姻如儿戏,常好说“我们要再结再离(再接再励)”,用的也是成语的别解式。
(10)意译式。
如:“然而祸不单行,掉在井里的时候,上面又偏来了一块大石头。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后一句便是成语“落井下石”的意译。
由于成语意义的活用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富幽默感。
所以不仅在书面上和口头上成语活用运用的很巧妙生动,。
在看电视时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视上的许多广告和小品相声都使用了成语活用这种手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成语广告现象。
四、成语广告现象成语广告“既活泼又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有时代新气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又透露出一种高层次的追求”。
成语广告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接选用某个褒扬性的成语来集中凸显该商品的特殊品质,旧瓶装新酒,充分利用该成语的原来语义进行“自我表彰”,由于这些成语大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所以它的效果不但言简意赅,而且事半功倍,深得众多厂商的宠爱。
(一)、成功实例上海南山箱包有限公司生产的密码箱的广告词是“万无一失”,一语双关、巧妙突出。
由于密码箱的性能、特点与“万无一失”意义相通,两者搭配在一起,名实相符,恰如其分。
在成语广告中,有一种现象引人注意,即为了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利用一定语境撇开原成语的整体义(比喻义)而回归于成语的表面义或把原成语中的某一字更换,使仿拟后的成语贴近商品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成语活用”。
例如:春风满面(微风吊扇),高枕无忧(药枕),随心所“浴”(水仙牌燃气热水器),有“杯”无患(哈磁杯),默默无“蚊”的奉献(洁士电热蚊香)无“胃”不至。
恰当地活用成语,能起到积极宣传商品的效果,这主要依赖于特定语境的限制与烘托。
例如“默默无‘蚊’的奉献”这一广告用语,配上万籁俱静的夜晚一家人酣睡的场景,一只小小电热蚊香器默默地点着,它的缕缕香气使肆虐的蚊子一一被歼。
广告用语借助抒情的画面,温馨的气氛,把电热蚊香拟人化了。
“默默无闻”与“默默无‘蚊’”,品格与功效,相互默契,巧妙配合。
广告创意者充分利用语境的烘托,用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感受来牵动和诱发顾客的遐想,激发顾客购买电热蚊香的愿望。
这是成语活用在广告中的成功运用。
但是,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虽然成语广告很成功,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有材料介绍,有的小学生把“一毛不拔”解释为“很结实”、“很牢固”或“好棒”等,究其原因是受广告用语“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的影响。
(三)、解决办法众所周知,成语是一种凝固性很强的结构,其意义大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加合,是非表面性的,具有特定意义。
成语这些特点,要求运用时特别要防止任意更换字词,切忌望文生义。
广告活用成语撞击的恰恰是这些“禁区”,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广告用语受人称道呢?除了有明确的修辞目的及特定语言环境之外,活用成语都要有先决条件,那就是人们完全掌握所活用成语的原来结构、整体意义。
唯有这样,才能让人理解活用成语后所产生的新义、新色彩、新用法,才会产生别异新奇的修辞效果与广告效应。
可是,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或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对当前广告中活用成语要正确对待,一方面要留心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影响,肯定运用变异手法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切不可使人误把活用义当作原义,陷入认识上的误用。
五、成语误用有些人诡辩说“成语误用可以说成是成语活用,而这没多大区别。
”我要说的是成语误用绝不等于成语活用。
成语活用是在了解成语原义基础上的创新,而成语误用是由于不理解成语意义及其典故,望文生义,结果闹出许多不便和笑话。
(一)、误用实例甲:前几天你儿子问你几个成语,你怎么解释的?乙:我给他正确的解释啊!甲:孩子问了:什么叫“小题大做“?乙:“小题大做”就是小孩的题大人做。
甲:大人做?乙:对啊!你的作业,不都是我做的吗?虽然都做错了,但那也是做啊!甲:呵,你瞧你这个傻爹!乙:什么叫傻爹啊,这叫“大智若愚”。
甲:这应该叫“大愚弱智”。
孩子又问了,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乙:这更简单了!就是不能因为物理考得好就高兴,也不能因为几何考得不好就哭鼻子。
甲:那什么叫“不屈不挠”乙:就是说胳膊不弯曲就挠不到后脑勺。
甲:什么叫“有条不紊”乙:那就是嘴里有油条就不能接吻。
甲:大家看见没,这爹不好好学习,直接影响下一代。
乙:你这意思,我影响下一代了?甲:可不是影响了吗!前天,你儿子按照你的教育思路,写了一篇作文,到了学校一念,差点出人命!乙:至于吗!甲:还不至于?孩子作文一念,一部分老师晕倒了,一部分吓跑了,还有一些年轻老师直接变成寿星老了。
乙;还搞出时空隧道到了!甲:小孩往台上一站《我的家》。
乙:这是题目。
甲:“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乃是一丘之貉。
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个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晚上,总是我和妈妈殊途同归,然后守株待兔。
爸爸是个工程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摇头晃脑,上蹿下跳,张牙舞爪。
妈妈是个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
我是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呆若木鸡,一双眼睛寒光四射,两行鼻涕青翠欲滴。
我们一家三口,臭气相投,肥猪满圈,只是妈妈常常鼠肚鸡肠,经常因为我成绩不好就对我同室操戈,心狠手辣,打得我五体投地。
爸爸看妈妈打我却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这家伙老气横秋,重色轻友!”从这段相声中,我们看到了望文生义所带来的笑话,正如当中所说,这是坑害下一代的行为。
我们不能只把它当成笑话来听,而是要从中思考他的社会影响,这种误用成语现象虽是取乐,但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青少年他们无法理解这其中的真正含义。
但他们学会了望文生义,这对于以后我国语言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我们可能因此丢失我们几千年才凝结成的语言精华。
(二)、解决办法1、加强小学生基础教育,培养他们“刨根问底儿的”的思想。
对于成语要了解其出处、典故,原义。
2、对于成语广告现象及相声中的成语误用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慎重考虑其影响,负起舆论监督的责任。
说了这许多,也只涉及了成语活用的一点皮毛。
中国汉语语言博大精深,是人类交际、传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