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测量教案5
《太阳,我们的朋友》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太阳,我们的朋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是人类的本能,观察太阳我们的朋友带给了我们什么。
2、学习如何科学使用测量仪器,科学采集数据,记录、认识采集数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重要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和意识;练习常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生进行观测活动,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体验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2、难点:科学观测太阳的高度,理解太阳高度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指导、观察教具准备:太阳高度测量仪、记录本、刻度尺、竹竿(1米)、温度计、记录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头脑风暴活动,太阳可以给我们指示方向1、导入:假如一觉醒来,太阳刚刚升起,突然发现自己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迷失了方向。
我们该怎么办?2、讨论: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辨认方向的?学生的这次讨论可以是小组形式的,也可以班级集体讨论。
3、结论:太阳给我们指引方向,使我们在迷失了方向的时候能很快找到东南西北。
以我国居民为例,早上,太阳的位置大约在东方;中午,太阳的位置大约在南方;傍晚,太阳的位置大约在西边。
二、学生进行讨论:“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辨认方向的”。
随着学生讨论的逐渐深入,有的学生会提出“太阳只会告诉我们方向吗?”带着这个问题转入下面的探究活动。
1、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①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
②学生活动:利用仪器测量太阳高度。
A.学习使用测量仪的方法。
首先,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地面上,调节底座的水平螺丝,使太阳高度测量仪成水平状。
然后,转动观察架,使太阳光穿过通光孔与投影屏上的圆完全重合。
最后,我们看到的观察架上的箭头所指刻度,便是太阳高度。
B.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4-6人组成。
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观察、监督、检验、记录。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案名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要点:1.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地球的自转和其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资源:地球仪、两张纸、直尺、铅笔、直尺、图表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有所变化?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太阳的高度发生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二、观察与实验(30分钟)1.演示实验一:太阳高度测量方法-制作一个太阳高度测量仪:将一张纸剪成窄而长的条状,竖直插入直立的另一张纸中,并在底部固定。
-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阳光下,通过移动纸条观察和测量太阳的高度。
-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太阳高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2.探究实验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例如一周或一个月),每天在正午观察太阳的高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可以使用地球仪来推算太阳高度的变化。
每天正午时,通过测量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与天赤道的夹角,计算太阳的高度。
-将观察和测量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并就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三、数据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数据,通过观察图表和测量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什么因素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太阳的高度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2.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并共同总结出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四、知识拓展(15分钟)1.通过回顾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2.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解释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五、总结反思(5分钟)1.简要总结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高点出现在正午。
24.1 《测量旗杆的高度》 教案-数学九年级上册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实践课:《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一、实践目的:探究用数学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的多种方案。
二、实践工具:标杆、卷尺、测角仪、镜子、纸、记录笔三、实践步骤及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出如下4种测量方案:1、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实验原理: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得到 △ABC ∽△CDE具体操作:小组选一名同学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身高CD 、观测者的影长DE 、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BD计算方法:旗杆高度AB =DECD BD 2、利用标杆,用眼睛观测,观测者的眼睛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实验原理: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得到△ABD ∽△ACE具体操作: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
观测者适当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当旗杆的顶部、标杆的顶端、观测者的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H G F ED CBA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F 、观测者的脚到标杆底部的距离FG 和到旗杆底部的距离FH 、标杆的高BG . 计算方法: 旗杆高度EH ABBD AE EH CE CD +⋅=+= 3、利用照相机,实验原理:利用照相机的原理把物体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根据比例尺求旗杆高度。
具体操作:选一位同学,脚与旗杆底部几乎重合站立好,用相机照出旗杆和同学的照片。
需测量的数据:同学的身高a 、照片上同学的身高b 和旗杆的高度h 。
计算方法:旗杆高度H=(ah)/b4、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实验原理:构建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具体操作:在地面上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测角仪,测量旗杆顶端的仰角∠α的大小。
需测量的数据:测角仪低部到旗杆底部的距离AD 。
计算方法:旗杆高度CD AD CD CH AH BH AB +⋅=+⋅=+=ααtan tan五、本课小结: 在测量物体的高度时1、有阳光时怎么测量?2、阴雨天气怎么测量?3、如何用测角仪测量?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作出解答。
教案 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通过读图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在读图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结合身边的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教学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时间】10月12日、10月13日“加1”:课前预习:课本P,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预习材料,优化设计14页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内容。
21第1时导学案提纲: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7”环节:一、导。
导入新课,讲明学习目标、重难点。
(图片导入:“阳光花园”的困惑)二、思:自主学习。
问题一、太阳高度的基本概念(理解)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完成:(1)在图中找出正午太阳高度: H 。
(2)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多少?(3)比较白昼和黑夜太阳高度与0。
的关系。
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0;白昼的太阳高度大于0。
;黑夜太阳高度小于0。
问题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活动1,读正午太阳高度角预习材料中的“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图或地图册P16,完成思考问题。
(1)、读“二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图,思考: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比较北回归线、北极圈和北极点三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的大于北极圈,而北极圈得大于北极点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规律为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运动-太阳高度及太阳周日视运动(教案)
地球运动——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一、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即当地的仰角。
教师:出示地球仪,以一球形体代表太阳,现场演示太阳高度的含义。
为了说明太阳高度角的概念,首先应该说明一下地平面的概念,因为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时已经很好地向学生展示了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而不是平面。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角不同,同一地方的在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得出第二个直射点,即有关太阳高度的相关规律。
(2)特点: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教师:演示太阳照射地球仪,让学生思考什么地方太阳高度最大,什么地方太阳高度最小?有什么规律?
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晨昏圈上为0°。
昼夜交替教案
昼夜交替教案教案名称:昼夜交替教案目标:1.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运动关系。
2.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学会使用天文仪器观测太阳的高度变化。
教学准备:1.地球、太阳、月亮的模型。
2.世界地图。
3.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地球、太阳和月亮的模型,向学生解释地球、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地球上,然后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
2.介绍昼夜交替的原因:通过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向学生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让学生理解当地球自转时,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部分,所以其他部分处于黑暗中。
3.地球自转的实验:让学生围成一圈,其中一个学生站在中间,代表地球。
其余的学生围绕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概念。
4.锻炼:给学生分发世界地图,让他们标出不同时区的地区,并解释不同时区之间的昼夜交替。
5.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使用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让学生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观测太阳的高度变化。
让学生观察太阳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高度变化,并让他们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6.总结:通过讨论和回顾,总结昼夜交替的原因,并提醒学生四季变化的原理与昼夜交替有关。
教学延伸:1.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变化,以加深对昼夜交替原理的理解。
2.使用模拟太阳系的软件或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索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关系。
3.组织夜晚观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夜晚的星空和星座的变化。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解答有关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问题。
3.给学生提供小测验,测试他们对于昼夜交替原理的理解程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2. 掌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方法;3.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太阳的变化,如早晨、正午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有何不同;2. 提问:你认为为什么太阳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高度?请思考一下。
知识讲解:1.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并强调地球自转导致了太阳的日常变化;2. 介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正午太阳的高度;3.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测量仪器(如测角仪)或简易工具(如竖杆和影子测量)来测量太阳的高度。
实验设计: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以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地点,并在相同的时间(正午)进行观察;3. 学生可以使用测量仪器或简易工具来测量太阳的高度,并记录下来;4. 实验时间可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以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寻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否与季节有关?如何解释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讨论;2. 教师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3. 引导学生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这一变化进行日常生活或农业生产?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与太阳高度变化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实验或研究;2.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并比较其准确性;3.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太阳高度与气温、日照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时的参与度;2. 学生提交的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3. 学生对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太阳高度角教案:学习判断时间和方位
太阳高度角教案:学习判断时间和方位。
一、太阳高度角是什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通俗的说就是太阳离地面的高低。
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单位是度数,它被定义为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在天文学中,太阳高度角以太阳直射点为参考点,分别以正午和日出/日落为起点进行测量。
二、如何测量太阳高度角?在测量太阳高度角时,需要使用一些仪器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这些仪器包括:1.倾斜仪:是一种测量倾斜角度的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太阳高度角。
2.水平仪:是一种测量水平面高度的仪器,也可以用来测量太阳高度角。
3.太阳高度角仪:是一种专门用来测量太阳高度角的仪器,它包括一个水平仪和一个倾斜仪,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太阳高度角。
三、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太阳高度角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判断时间和方位。
1.判断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时间,因为太阳高度角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当太阳高度角是0度时,说明是早晨6点左右;当太阳高度角是90度时,说明是正午12点;当太阳高度角是180度时,说明是晚上6点左右。
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当前的时间。
2.判断方位:除了判断时间,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方位。
在正午时,当太阳高度角是90度时,太阳光线垂直地面,也就是说当我们朝向太阳时,正前方就是南方,正后方就是北方。
而在其他时间,由于太阳光线的角度不同,我们只需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律,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方位。
结语:太阳高度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时间和方位。
掌握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和应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太阳高度角的意义和作用,更加便利地利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时间和方位。
赤道日晷教案
赤道日晷教案教案标题: 赤道日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赤道日晷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使用赤道日晷的方法,并能够解读和分析其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赤道日晷模型或实际赤道日晷。
2. 太阳位置图表和相关时间表。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准备:1. 安排教室或室外空间以确保可以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变化。
2. 检查赤道日晷模型或实际赤道日晷的状态,并确保其准确度和可用性。
3. 准备太阳位置图表和相关时间表,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时进行参考。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展示赤道日晷模型或实际赤道日晷,并引导学生探究其结构和用途。
解释赤道日晷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通过太阳的位置和光线变化来测量时间的。
探究:2. 给学生提供太阳位置图表和相关时间表,并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在一天中的变化和与时间的关联。
解释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季节的高度变化以及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 引导学生将赤道日晷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解释对准赤道日晷的方法。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赤道日晷所投下的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并与时间表中的相应时间进行对比。
让学生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并解释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应用:5.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图,并解释图表中不同时间点的太阳高度和角度。
6.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新的实验,以探究夏至和冬至期间太阳位置的变化,并预测赤道日晷在这些时间点的影子会有何变化。
7. 让学生用赤道日晷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然后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他们的预测。
总结:8. 提醒学生赤道日晷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强调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户外进行实地观测,使用赤道日晷进行时间测量。
- 探究不同地区赤道日晷的设计和用途差异,并与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一、引言在物理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自然现象。
本文将以物理实验教案的形式介绍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测量太阳高度,学生能够理解角度测量的概念和原理;2.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熟悉仪器的使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1. 角度测量的原理角度是用于描述物体在平面内或空间中相对方位关系的物理量。
常见的角度单位有度(°)、弧度(rad)等。
测量太阳高度就是测量太阳的角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度来表示太阳的高度角。
2. 实验仪器本实验所需的仪器有:直尺、经纬仪和测角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选择一个室外的阳光明媚的天气进行实验。
(2)找一块平坦的地方放置仪器。
(3)仔细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并调整仪器的位置和高度。
2. 角度测量(1)使用直尺将绳子固定在地面上,固定点离太阳光线的投影足够远。
(2)使用经纬仪测量绳子长度,并记录下来。
(3)使用测角仪测量太阳高度角。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太阳高度角。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而定,我们通过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方法来验证学生的测量是否准确。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测量角度的方法。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干扰,如地面的不平整、仪器的精度等,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需要仔细操作,对仪器进行正确的校准和调整。
2.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可以尝试以下改进:(1)选择更准确的仪器,如测角精度更高的测角仪。
(2)增加重复测量次数,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七、实验总结通过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的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地球5 教学案
姓名 听课后的整理与归纳是取得高成绩的诀窍六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教学案命制人:毛江国 命制时间:9月15日 审核人:备课组【重难点探究】探究一 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判读仔细观察两图,回答⑴图乙中的外圆是;B 、A 、C 、E 四点平分该外圆吗?⑵图乙中的BAC 线是同一条经线马?⑶图乙中太阳直射的经线是⑷B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 ,是正午太阳高度吗?⑸ 图乙中③点的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吗?(2)题。
(1)a 地的纬度为( )A .23°26′SB .23°26′ NC .68°26′SD .21°34′ N(2)设b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 ,c 地的地方时为T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甲 侧视图 乙 俯视图A .H <60°,T >13时B .H <60°,T <13时C .H >60°,T <13时D .H >60°,T >13时探究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正午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
且日影方向始终背向太阳。
影子长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逐渐增长。
4、楼高、楼间距问题:一般说来,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反之较大。
例1 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 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 )A. h ×tg(90°-38°)B. h ×tg(90° - 38° - 23.5°)C. h ×ctg(90° - 38°)D. h ×ctg(90° - 38° - 23.5°)要想使太阳能集热板获得最多热量应保持集热板与太阳光线 。
观察太阳高度教案
观察太阳高度教案教案标题:观察太阳高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太阳高度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太阳高度的变化。
2. 学会使用观察太阳高度的方法,如使用太阳时钟或直接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3. 掌握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地球轨道倾斜度以及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太阳时钟或其他观察太阳高度的工具。
2.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 太阳高度观察记录表。
4. 图片或视频展示太阳高度变化的例子。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太阳的认识,询问他们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否会变化,以及有什么因素可能导致太阳位置的变化。
探究:2. 展示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并解释地球自转和地球轨道倾斜度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的日出和日落,而地球轨道倾斜度则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分发太阳高度观察记录表,并解释如何使用太阳时钟或直接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记录太阳高度的变化。
4. 让学生在不同时间观察太阳的高度,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鼓励学生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进行观察,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总结:5.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讨论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地球轨道倾斜度以及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6.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太阳高度的变化模式。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太阳高度与地理位置、纬度以及地球倾斜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源或参考相关书籍进行研究,并撰写小研究报告。
评估:8. 布置观察太阳高度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周内每天观察太阳的高度,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学生应该能够准确观察并描述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延伸:9. 将太阳高度与其他天文现象进行比较,如月亮高度、星星的升起和落下等。
帮助学生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变化。
注意事项:- 在进行户外观察时,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提醒他们不要直接盯着太阳观察,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五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
学生准备:塑料直尺、摘下手表(看能不能通过观察太阳判断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早上起床上学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升起啊?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落下啊?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来观看一下太阳的东升西落。(播放太阳和群星视频,ppt 2)
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的东升西落,那么怎么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呢?你能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吗?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ppt 3)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表。那么,古代的人们没有手表,怎么知道时间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日晷、沙漏等)对,现代的钟表就是仿照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做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种古代的计时器-日晷吧!制作日晷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晷。
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日晷制作教程。
现在每个人都拿到一套制作日晷的材料,和一份制作说明,请大家开始制作日晷。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日晷做的又快又好,谁先做完举手告诉老师。(来回巡视,看到大部分同学完成即可击掌停止实验)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日晷制作,下面带上我们自己制作的日晷,到实验室前面的空地来测一测现在的时间吧。
正午太阳高度角优秀教案
极点处影子问题:北极点影子南极点影子
不同纬度正午影子地朝向
不同纬度正午影子地朝向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除北极):正午影子全年朝
南回归线以南(除南极):正午影子全年朝
太阳高度地分布规律(3)
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影子:
影子朝正北或正南时当地时间为点
极昼区影子问题
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升,落,正午在.影子日出朝向日落朝向正午朝向
南半球夏半年: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升,落,正午在.影子日出朝向日落朝向正午朝向
例1.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影长及朝向如图所示.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地说法正确地是( C )
(1)②表示地地点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 __ _ __ _.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h地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地纬度是______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地是____地.这一天地球上发生极昼现象地地区是_______
(4)④表示地地方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A.甲B.乙C.丙D.丁
课后练习:
图3—9是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地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地地理坐标为( )
30°N,90°EB.16°52′N,105°E
C.23°26′N,120°ED.36°52′N,150°E
2.此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北京时间( )
(1)该地纬度位置是( )
A. 10°NB. 10°S
C. 13°26´ND. 13°26´S
(2)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
测量太阳的高度小学科学教案
测量太阳的高度小学科学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备好投影仪和白板,让学生能够观察太阳的变化。
2.准备测量用工具,如:天文望远镜、投影仪、水平尺、立式尺等。
3.准备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二、课前教学:
1.通过投影仪和白板,让学生加深对太阳的认识;
2.介绍使用测量用工具的方法;
3.演示实际测量的过程,让学生熟悉实际测量的步骤;
4.让学生分组探讨太阳的高度测量的原理;
三、实际测量操作:
1.学生小组分配角色,组长负责组织工作;
2.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开始实际测量,测量太阳的高度;
3.确保安全,测量过程中避免学生受伤或者弄污环境;
4.在操作过程中、结果采集过程中,帮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
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四、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太阳测量的原理,了解实际测量的步骤;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激发学生日新月异的想法;
3.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让学生了解测量太阳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太阳对地球生命的重
要性。
太阳高低变化教案中班
太阳高低变化教案中班教案名称:以太阳高低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认识太阳高低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2. 了解太阳高低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3. 掌握观察太阳高低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太阳高低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2. 太阳高低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太阳高低变化的影响。
2. 观察太阳高低变化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模型。
2. 太阳模型或图片。
3. 天文日历或日出日落时间表。
4. 实验材料:直尺、铅笔、纸、手机或相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太阳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和位置,提出问题:太阳是如何升起和落下的?太阳的高度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吗?2. 概念讲解通过地球仪或模型,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太阳高低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
同时,介绍太阳高低变化对地球气候、季节等方面的影响。
3. 观察太阳高低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可以利用天文日历或日出日落时间表预测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季节去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直尺和手机或相机,测量太阳在不同时间的高度,并记录下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发现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太阳高低变化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太阳高低变化对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影响。
六、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太阳高低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以及太阳高低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七、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太阳高低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八、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写出观察心得和体会。
九、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做准备。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一、引言太阳高度是地球上各种活动和气象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测量太阳高度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如何测量太阳高度,并帮助他们理解光线传播和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直接观察法1. 实验目的:通过直接观察太阳位置变化来测量太阳高度。
2. 实验器材:直尺、铅笔、光线探测器(可选)等。
3. 实验步骤:(1)在一个固定位置放置直尺,使其竖直贴合于地面;(2)在直尺前方放置一个标记物,如铅笔尖;(3)利用标记物与直尺构成边长固定的水平臂,根据日影长度变化判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及高度。
三、利用影子法1.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几何关系测量太阳高度。
2. 实验器材:直尺、绳子、铅笔等。
3. 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光滑的平地,向南暴露;(2)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地上,并拉出与初始位置垂直的绳子;(3)利用初始位置和影子的切线,以及几何关系计算出太阳高度的近似值。
四、使用高度仪1.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专门测量角度的仪器来测量太阳高度。
2. 实验器材:三脚架、水平仪、望远镜等。
3. 实验步骤:(1)采用三脚架搭建稳定结构,并校准水平仪;(2)调整夹持装置使其能够固定望远镜,在水平方向上靠近垂直状态;(3)观察并记录太阳在视野中的位置和角度,通过读取刻度得到太阳高度。
五、使用智能手机应用1.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来测量太阳高度。
2. 实验器材:智能手机等。
3. 实验步骤:(1)下载和安装适用于测量太阳高度的应用程序;(2)打开应用程序,根据提示完成校准过程;(3)将手机指向太阳并读取应用程序上的太阳高度数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务必确保人身安全,并遵守相关实验室规定。
2. 对于直接观察法和影子法,选取一个光照充足且没有阴影干扰的地点进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午太阳高度得测量与实际应用》一课程目得新课程设计得基本理念中特别重视对地问题得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与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得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切实体现素质教育得理念。
二设计依据1.让学生在测量某地某日得正午太阳高度得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
2.通过圭表得理论研究与实地制作,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两幢楼之间得间距与地理纬度得关系,培养学生科学得研究与学习态度。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协作得团队精神与社交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设计思路1.成立活动研究小组,明确活动任务、活动背景、活动意义、活动步骤、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展示方法等,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责任到人。
2.资料得收集与整理,活动记录表设计。
3.设计测量得方案。
4. 实验器材得准备:杆:一定要直,有一定分量,不能被风吹动摇摆。
最好准备一个重物悬挂在绳子上,检验杆子就是否立得竖直。
表:提前在中央电视台对准时间,精确到秒。
尺:能够测量2米以上,刻度精确到毫米。
绳子:用来画圆弧。
粉笔:地面标记。
计算器:能够计算反三角函数。
5.实地测量。
6.数据得整理与分析,分析数据存在差距得原因。
7.完成实践活动报告。
四教学过程本堂课就是建立在充足得课前准备基础上,包括资料查询、方法研究、器材准备等一系列活动。
【教室教学现场】课程导入:我们通过查询地图可以知道一个地方得地理坐标,当我们想知道自己得所在得地理位置时可以借助GPS信号接收机来获取,但假如我们没有精确得地图与现代化得技术装备我们如何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一些简单工具来获取比较精确得地理坐标呢?学生讨论。
结论:可以利用该地地方时12时与北京时间得时差计算出该地得经度。
如何确定地方时12时,就就是找到当天物体影子最短得时刻。
只要用测量得方法测出该地得正午太阳高度,再查出当日太阳直射得地理纬度,就可以计算出该地得地理纬度。
学习原理:教师:(投影)【室外教学现场】活动一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测量计算当地得地理经纬度步骤:①于夏至日前一天,选定一处开阔得地方将杆竖直立于地面,在正午之前大约两小时,记录时刻t1,画出杆影,并以杆影长为半径画出一段圆弧。
②在正午之后大约两小时前观测杆影得顶点,当顶点再次与圆弧重合时,记下杆影位置,并记录时间t2,做两次杆影得角平分线,该线就就是当地得经线,即指示正南正北方向。
(以上两步为前一日准备活动:目得就是找到正北方向。
)③在夏至日时,在正午前观测杆影,当杆影与角平分线重合时,记录杆影顶点位置,与北京时间,测出杆长与影长,并计算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实验记录表一:地理坐标计算表(注:本表格中数据均为参考值)数据存在误差得可能分析:(每个小组自己分析)①今年夏至准确时间为21日13时46分,此时太阳直射点还没有到达最北点。
而我们得计算就是以直射在最北点来计算得。
②杆影与经线得重合度问题,有得可能就是在没有完全重合时测量得,可能测量得时间提前或者推后了。
③杆子可能并不完全垂直于水平地面,还有可能地面并不水平。
④测量得精度问题。
(注:本表格中数据均为参考值)活动二研究两幢楼之间得间距与地理纬度得关系学生收集楼间距得资料:《物权法》第八十九条明确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得通风、采光与日照。
”在现代化得大都市中,高层住宅已成为了人们最主要得住房形式,而住房得楼间距直接影响到了住户得采光,尤其就是底层住户得采光条件。
一年之中太阳得高度在冬至日这一天就是最小得,而且太阳照射得时间在冬至日这一天就是最短得。
所以,只要保证在冬至日这一天能有充足得阳光照射,便可以保证全年都有比较充足得阳光照射。
结论一:楼间距与楼高得关系我校一年中最小得正午太阳高度应为冬至日时得正午太阳高度。
因此合理楼间距OC=L•ctgH (OC:楼间距L: 楼高H:冬至日得正午太阳高度) 实地量取我校南北教学楼得高度与楼间距。
并计算理论楼间距,讨论就是否合理。
结论二:楼间距与地理纬度得关系楼间距OC=L•ctgH,H=90°-(Φ+23°26′)得到楼间距OC=L×ctg(66°34′-Φ)即在纬度(南北几圈之外)越高楼间距应越大。
学生还可以研究怎样即保证合理得楼间距,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采用以下方法:活动三 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得安装与改进为了获得最多太阳光能,提高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得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热水器在我们这里怎样安装最合理呢?学生得出多种结论,如:①根据太阳能热水器得使用频率最高得季节固定一个角度。
②有得学生家里冬季不使用,主要在春夏秋季使用,而夏季温度容易升高,春秋季不容易升高,故主要为满足春秋季,应保证春秋季被照射角度大。
③还可以改进装置,设置调节阀,根据不同季节调节,这样使用效率最高。
【学生总结报告】五 教学思考及评价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得一种方法。
本次活动具有如优点:1.本次实践活动就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得有益尝试。
实践活动教学利于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利于活跃她们得思维与拓展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个真实得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比较有见地得观点,并参与辩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就是大有好处得。
2.本次实践活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得培养。
实践活动教学有利于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得良好文建楼时可以高低相间分布,前楼化氛围。
树立“以学生为本”得教育观,倡导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得文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得创造潜能。
尊重学生得差异与个性,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科学研究。
3.本次实践活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有效途径。
传统教学方法就是应试教育下得产物,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得创造能力,更不用说个性得全面发展与素质得全面提高了。
实践活动得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得提高。
活动内容得选择上就是以学生得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得综合性知识为基础,强调学科间得联系、知识得综合运用及综合能力得培养。
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教学就是实现素质教育得有效途径。
4.本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类型班级或不同层次得学生选取不同难度得教学案例,更好得发展学生得智能,最大限度得开发学生得潜能。
5.本次活动体现了教师较高得业务水平。
进行实践活动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得学识、娴熟高超得课堂驾驭能力与技巧以及敏锐得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既能在学生辩论过于激烈之时适时进入,缓与气氛,又能在遭遇冷场、气氛沉闷之时循循善诱,调动情绪,使课堂讨论朝着教学目标得方向前进。
授课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得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提炼总括能力。
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方能“站得高、瞧得远”,其最后得案例点评与总结,才可能就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得,学生从教师得点评与总结中捕捉、领悟到得知识也才就是水到渠成、记忆久远得。
本次实践活动得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实践活动教学课时受到限制。
实践活动教学需要大量得精心准备与充分得课堂讨论,尚且不谈教师驾驭课堂得能力与技巧如何,也不谈学生课堂配合与发挥效果如何,单就课时来说,对实践活动教学已就是一个很大得挑战。
由于要确定正北方向,需要在前一天就开始准备,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测量正午日影时,并不就是正常得教学时间,可能给教学秩序带来一些干扰。
2. 本次活动由于学生平时参与实践活动较少,学生还不能积极参与与配合。
长期得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得主动性、自觉性与积极性较差,繁重得高考压力使学生在学时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
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就是为了拿到高分,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得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得灵活运用。
其结果就就是学生对实践活动教学持不理解态度,认为就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却认为“要花费太多课外时间,太累了”。
其结果就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得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得老路上。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得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得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得热情,让她们感觉到在活动中学到了有用得知识。
实践活动就是对现有教学得有益补充,更能培养学生得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以及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就是新课程得特色,也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得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得作用,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 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