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11种方法及详细讲解

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11种方法及详细讲解

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11种方法及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反应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最小公倍数法。

具体步骤为:首先找出反应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然后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系数。

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推导并求出其它化学式的系数,直至将方程式配平为止。

最后要验证反应式,确保配平正确。

另一种方法是观察法。

具体步骤为: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有机物反应,先看H右下角的数字,而无机物先看O的数字,一般是奇数的配2,假如不够可以翻倍。

对于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先看H、C,再看O,它的生成物一般为水和二氧化碳。

配平的系数如果有公约数要约分为最简数。

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

要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

观察法可以用于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

最后,需要注意先计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有些方程式不需要配平。

举例来说,Al + O2 → Al2O3,这个方程式已经是配平的,不需要再进行配平。

O的系数为2,然后根据碳原子数和氢原子数配平氧原子数,得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 3O22CO23H2O观察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发现左边的Fe2O3和CO需要配平,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XXX原子数和氧原子数的变化,可以得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 2Fe + 3CO2奇数配偶法是一种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其步骤包括: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开始入手,根据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对于FeS2O2Fe2O3SO2这个化学方程式,可以按照奇数配偶法的步骤进行配平,最终得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定一法(归一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其步骤包括:找到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高考化学,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必考书写化学方程式,且必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很重要!!一、配平简介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配平来解决。

二、配平原则1.质量守恒原则: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3.电子守恒原则: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相等。

4.电荷守恒原则:若为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三、配平步骤1.一标: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二等: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

3.三定: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氧化剂(还原剂)化学计量数=降(升)价的最小公倍数÷1mol氧化剂(还原剂)降(升)价总数。

4.四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五查:检查质量与电荷、电子是否分别守恒。

四、配平技巧(一)正向配平此处我们使用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作为例子进行讲解: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②列出反应前后同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N的化合价由-3价变至+2价,故上升5价O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2价,每个O2含2个O. 故下降2×2=4价③根据升降价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④观察法,根据已配平的物质将其他物质配平⑤根据原子守恒检查无误后完成配平【练习】(2016·天津)配平反应方程式:MnO(OH)2+I-+H+→Mn2++I2+H2O,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得MnO(OH)2+2I-+4H+=Mn2++I2+3H2O,故答案为:1,2,4,1,1,3;(二)逆向配平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配平宜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开始,即先考虑生成物,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歧化反应),宜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即逆向配平,原理和正向配平完全一致。

化学方程式配平与计算

化学方程式配平与计算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 的粒子个数之比。
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依据
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意味着反应物中过量的部分不应算在内; “总和”意味着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应算在内,
如用肉眼看不见的气体。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步骤):
Fe2O3 Fe2O3
+ +
3CO 3CO
——
加热
Fe + 3CO2 2 Fe + 3CO2
练习:Fe3O4 + CO —— Fe + CO2
H2 + Fe2O3 —— Fe + H2O
KClO3 —— KCl + O2
(二)奇数配偶法
适用条件:所要配平的的原子个数的奇数 例 2.配: 在平 化学反应式中只出现一次。
(四)定一法 配平化学方程式
再例如 , 配平:
C2H5OH
+
3
点燃 O2 ————
2
CO2 +
3
H2O
1
3
2
3
解析:我们把乙醇前的计量数先定成 1。再依次确定各生成物 前的化学计量数,最后配平其它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
1、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我们只能改动 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中 的数字,否则就违背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的原则。
解: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
H的相对原子质量×H的原子数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
1×2
1×2+16
×100% =11.11%
18Kg的水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8Kg ×11.11%=2Kg

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点燃
学会了吗?
Fe
1 CO +
1 4
1 Fe3O4 —
高温
高温 3 CO4 2
+
4 CO + 1 Fe3O4 ===4CO2 + 3 Fe
注意:系数中如出现分数,则需要同时扩大一 定的倍数,使系数都变为整数。
例题1:
1 P +
5 4
1 点燃 2 O2 —— P2O5
点燃
4 P + 5 O2
=====
2 P2O5
例题2:
1 CH4+ 2 O2 H2O
注:CH4是甲烷的化学式
1 ——
点燃
2 CO2 +
例题3:
Fe
1 CO +
1 3
1 Fe2O3 —
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徐州市九里山实验学校 吴峰
学习目标:
1、通过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训练,进一步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训练,学会 “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第一步 假设某一化学式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数为1;
第二步 根据假设,依据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个数不变的原则找出其它化学式前 的系数;
高温
高温 2 CO3 2
+
3 CO + 1 Fe2O3 ===3CO2 + 2 Fe
你学会了吗?请你试一试: 1 H2O—— 1 H2 ↑+
通电 通电
1 2
O2 ↑
2H2O === 2H2 ↑+ 1O2 ↑
再试一试吧:
1 C2H4+ 3 O2 H2O 2 ——

化学配平方法定一法

化学配平方法定一法

化学配平方法定一法
化学配平方法之一:定一法
化学配平是在化学反应中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的过程。

化学配平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定一法。

定一法是一种常用的基础配平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在使用定一法进行化学配平时,首先需要确定反应中的主要反应物和生成物。

然后,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方程式,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进行调整,使其满足摩尔比例。

举例来说,考虑以下化学反应:
H2+O2→H2O
在该反应中,氢气和氧气是反应物,水是生成物。

根据该方程式,我们可以确定氢气和氧气的系数都是1,水的系数是2。

根据定一法,我们可以假设氢气的系数是x,氧气的系数是y。

然后,我们根据方程式中氢气和氧气的原子数量,建立以下方程:
x(H2)+y(O2)→2(H2O)
根据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氢的原子数:2x=2
氧的原子数:2y=2
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
x=1
y=1
因此,根据定一法,反应式为:
H2+O2→2H2O
通过定一法,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从而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

总结一下,化学配平方法之一是定一法。

使用定一法进行化学配平时,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然后通过解方程组得到正确的系数。

通过使用合适的配平方法,我们可以保证文章的清晰思路和流畅表达,并且避免包含任何负面影响的元素,如不符合标题、广告信息、版权争议、敏感词和不良信息。

此外,文章的正文应该是完整的,没有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不完整的段落。

化学方程式配平 高中

化学方程式配平 高中

化学方程式配平高中定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1NH3+O2——NO+H2O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此可得1NH3+O2——NO+3/2H2O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1NH3+5/4O2——NO+3/2H2O第四步:取最小公倍数相乘4NH3+5O2===4NO+6H2O最小公倍数法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2KClO3==2KCl+3O2↑奇偶配平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写明条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观察法配平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3Fe+4H2O==Fe3O4+4H2↑电子得失总数守恒法这种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骤课本上已有介绍。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一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一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一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可以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法的背景和意义。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它们进行反应配平定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指导和优化,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因此,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法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法的背景和目的,引出文章的主题。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反应配平定律的基本原理,以及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法的具体步骤。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和意义,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定法,探讨其原理和步骤,以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一反应配平定法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原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对读者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反应配平问题,促进化学实验和工程中相关研究的开展。

2.正文2.1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碳(CO2)是常见的气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性质各有不同,但在某些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可溶于水形成硝酸。

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

它还可以参与生物体内的一些生化反应,如在血管内起着调节血管舒缩的作用。

最新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最新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定化学式较为复杂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题: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先配最复杂的KMnO 4计量数为1:1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再根据K 守恒配K 2MnO 4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MnO 2+ O 2↑再根据Mn 守恒配MnO 2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1/2 MnO 2+ O 2↑最后根据O 守恒配O 2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1/2 MnO 2+ 1/2 O 2↑最后一步,化分数为最小整数比,计量数为1省略不写:2KMnO 4 K 2MnO 4+ MnO 2+O 2↑练习:NH 3+ O 2 == NO + H 2O1NH 3+ O 2 == NO + H 2O1NH 3+ O 2 == 1NO + 3/2H 2O (N 、H 原子守恒) 1NH 3+5/4 O 2 == 1NO + 3/2H 2O (O 原子守恒) 4NH 3+ 5O 2 == 4NO + 6H 2O同理,如果“设1法”不能配平,则可以通过“ 设1,x 法”或“ 设1,x ,y … 法”等去进行处理。

P+ CuSO 4+ H 2O = Cu 3P+ H 3PO 4+ H 2SO 4P+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H 2SO 4(1+ x )P+ 3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H 2SO 4(1+ x )P+ 3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3 H 2SO 4(1+ x )P+ 3 CuSO 4+ (3x+6)/2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3 H 2SO 4 最后由O 守恒:12+(3x+6)/2 = 4x +12 解得x=6/5代入得 11/5P+ 3CuSO 4+ 24/5 H 2O = 1 Cu 3P+ 6/5 H 3PO 4+ 3 H 2SO 4化简后得: 11P+ 15CuSO 4+ 24 H 2O = 5 Cu 3P+ 6H 3PO 4+ 15 H 2SO 4练习:Fe 3P+HNO 3=Fe(NO 3)3+NO ↑+H 3PO 4+H 2O△ △△ △ △ △1Fe3P+xHNO3=Fe(NO3)3+NO↑+H3PO4+H2O1Fe3P+xHNO3=3Fe(NO3)3+NO↑+1H3PO4+H2O1Fe3P+xHNO3=3Fe(NO3)3+(x-9)NO↑+1H3PO4+H2O1Fe3P+xHNO3=3Fe(NO3)3+(x-9)NO↑+1H3PO4+(x-3)/2H2O最后由O守恒: 3x = 27 +(x-9) + 4 + (x-3)/2解得x=41/3代入得1Fe3P+41/3HNO3=3Fe(NO3)3+14/3 NO↑+1H3PO4+16/3 H2O 化简后得:3Fe3P+41HNO3=9Fe(NO3)3+14NO↑+3H3PO4+16H2O。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五大方法及练习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五大方法及练习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五大方法及练习一、最小公倍数法:1、找出在短线两边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并求出其最小公倍数。

2、根据某端该元素所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该端该元素原子的个数最小公倍数求出系数,并标出。

3、再根据已确定的系数,配齐其它系数,并检查是否配平:一般原子数较复杂的原子配起,如有氧元素,可先从氧原子开始。

例: 第一步,铁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3,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铝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2。

所以从氧元素开始配。

第二步,Fe 3O 4 的系数=12/4=3,Al 2O 3的系数=12/3=4。

第三步,根据Fe 3O 4和Al 2O 3的系数来确定Al 和Fe 的系数。

Fe 3O 4 + AlFe + Al 2O 3点燃12 3Fe 3O 4 + Al Fe + 4Al 2O 3点燃 Fe 3O 4 + AlFe + Al 2O 3 点燃以下雷同。

二、奇数配偶法:1、先找出短线两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看该元素在短线两边的原子数是否有一奇一偶的一对,如果有,就以这种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将该元素原子数是奇数的化学式前先配上2。

3、由已经确定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去决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例:第一步,找出短线两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第二步,找出该氧元素在短线两边的原子数一奇一偶的一对并在该氧元素原子数是奇数的化学式前先配上2第三步,由已经确定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去决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以下雷同。

三、观察法:1、以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生成物作为起点,去推求各有关反应物的系数和生成物的系数。

2、根据已经求得的系数去求未知的系数例:Fe2(SO4)3 + NaOH — Fe(OH)3 + Na2SO4第一步,Fe2(SO4)3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 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系数为3;第二步,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Fe2(SO4)3 + NaOH — 2Fe(OH)3 + 3Na2SO4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中有6 个OH,3Na2SO4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Fe2(SO4)3 + 6NaOH —2Fe(OH)3 + 3Na2SO4最后把“—”改成“=”,标明Fe(OH)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是化学反应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目的是正确地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通过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楚地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为实验操作和理论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质量的有关计算和体积的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体积。

2.质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体积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2)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液体的体积;(3)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固体的体积。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的过程。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1.观察法: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2.最小公倍数法: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需配平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3.定一法:将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系数设为1,然后调整其他物质的系数使其相等。

4.交换法:将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进行交换,使其相等。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统一。

2.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的数目相等。

3.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和四舍五入。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方法,为更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已知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计算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系数为2,氧气的系数为1,水的系数为2。

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定化学式较为复杂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题: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先配最复杂的KMnO 4计量数为1:1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再根据K 守恒配K 2MnO 4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MnO 2+ O 2↑再根据Mn 守恒配MnO 2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1/2 MnO 2+ O 2↑最后根据O 守恒配O 2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1/2 MnO 2+ 1/2 O 2↑最后一步,化分数为最小整数比,计量数为1省略不写:2KMnO 4 K 2MnO 4+ MnO 2+O 2↑练习:NH 3+ O 2 == NO + H 2O1NH 3+ O 2 == NO + H 2O1NH 3+ O 2 == 1NO + 3/2H 2O (N 、H 原子守恒) 1NH 3+5/4 O 2 == 1NO + 3/2H 2O (O 原子守恒) 4NH 3+ 5O 2 == 4NO + 6H 2O同理,如果“设1法”不能配平,则可以通过“ 设1,x 法”或“ 设1,x ,y … 法”等去进行处理。

P+ CuSO 4+ H 2O = Cu 3P+ H 3PO 4+ H 2SO 4P+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H 2SO 4(1+ x )P+ 3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H 2SO 4 (1+ x )P+ 3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3 H 2SO 4 (1+ x )P+ 3 CuSO 4+ (3x+6)/2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3 H 2SO 4 最后由O 守恒:12+(3x+6)/2 = 4x +12 解得x=6/5代入得 11/5P+ 3CuSO 4+ 24/5 H 2O = 1 Cu 3P+ 6/5 H 3PO 4+ 3 H 2SO 4 化简后得: 11P+ 15CuSO 4+ 24 H 2O = 5 Cu 3P+ 6H 3PO 4+ 15 H 2SO 4练习:Fe 3P+HNO 3=Fe(NO 3)3+NO ↑+H 3PO 4+H 2O△ △△ △ △ △1Fe3P+xHNO3=Fe(NO3)3+NO↑+H3PO4+H2O1Fe3P+xHNO3=3Fe(NO3)3+NO↑+1H3PO4+H2O1Fe3P+xHNO3=3Fe(NO3)3+(x-9)NO↑+1H3PO4+H2O1Fe3P+xHNO3=3Fe(NO3)3+(x-9)NO↑+1H3PO4+(x-3)/2H2O最后由O守恒:3x = 27 +(x-9) + 4 + (x-3)/2解得x=41/3代入得1Fe3P+41/3HNO3=3Fe(NO3)3+14/3 NO↑+1H3PO4+16/3 H2O 化简后得:3Fe3P+41HNO3=9Fe(NO3)3+14NO↑+3H3PO4+16H2O。

巧用“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巧用“设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证明】 ∵D C / / AB,AD=BC,∠A=60°,
∴∠ABC=∠A=60°。 又∵BD平分∠ABC, ∴∠ABD=∠CBD = ∠ABC=30°。 ∵DC//AB, ∴∠BDC=∠ABD=30° ∴∠CBD=∠CDB ∴CB=CD。 ∵CF⊥BD, ∴∠F为BD的中点。 又∵DE⊥AB, ∴DF=BF=EF。 由∠ABD=30°,得∠BDE=60°。 ∴△DEF为等边三角形。 【评析】 本题考查平行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同时考查了 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因此本题综合性较强,解 题需要考生具有很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3】 如图4,在直角梯形ABCD中,AB// CD,∠ABC=90°,AB=2BC=2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 点O,线段OA,OB的中点分别为点E,F。 ⑴求证:△FOE≌△DOC; ⑵求sin∠OEF的值; ⑶若直线EF与线段AD,BC分别相交于点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通式为A B+ C D —→A D + C B, 这种类型我们 可在任 何一种化合 物 前
设 其 系 数 为 1,一 般 也 是 在 复 杂 些 的 化 合 物 前 设 其 系 数 为 1 更 好 些 。例 如 ,硫 酸 和 氢 氧 化 铁 反 应(3 H 2 S O 4 + 2 F e ( O H ) 3 — → Fe2(SO4)3+6H2O),Fe2(SO4)3最复杂,我们在其前设 系数为1,其他化合物前系数就容易写出来了。
G,H,求
的值。
【解】 ⑴证明:
∵E,F分别为OA,OB 的中点,
∴EF//AB,EF = AB=CD。
又∵AB//CD, ∴EF//CD,∠OEF=∠OCD,∠OFE=∠ODC。 ∴△FOE≌△DOC。 ⑵∵EF//AB, ∴∠OEF=∠CAB。 ∵∠ABC=90°,AB=2BC, ∴AC= BC 。 在Rt△ABC中,sin∠CAB= sin∠OEF= 。 ⑶由△FOE≌△DOC得:OE=OC, ∵点E是OA的中点, ∴OE=AE=OC,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学习目标】1、根据客观事实,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正确配平化学方程式【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导学新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读法【师生合作,共同探究】一. 最小公倍数法适用条件:所配原子在方程式左右各只出现一次。

例1. 配平:Fe O Al O Fe Al +−−→−+3243高温解析:先根据两边氧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可确定43O Fe 的系数为3,32O Al 的系数为4。

进一步确定铝的系数为8,铁的系数为9。

结果得Fe O Al O Fe Al 94383243++高温 二. 奇数配偶法适用条件:方程式中所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奇数只出现一次。

例2. 配平:22222O O H O H MnO+−−→− 解析:方程式中只有水中的氧原子数为奇数,先把O H 2的系数配成2。

再根据氢原子数确定22O H 的系数为2,最后确定2O 的系数为1。

配平结果为↑+2222222O O H MnO O H 三. 定一法适用条件:如大多数碳氢化合物或含碳氢氧的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以及某些分解反应。

例3. 配平:O H CO O OH H C 22252+−−→−+点燃解析:先设定OH H C 52的系数为1,再确定CO 2的系数为2,H 2O 的系数为3。

方程式右边氧原子总数为7,OH H C 52中有一个氧原子,可确定O 2的系数为3。

配得结果为O H CO O OH H C 22252223++点燃四. 代数法(又叫待定系数法)适用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种类较多,配平不知从何下手的比较复杂的反应。

例4. 配平:22424O MnO MnO K KMnO ++−→−∆ 解析:可先假设4KMnO 和42MnO K 前的配平系数分别为x 和y ,再由此配平2MnO 和2O 。

即得2)(O y x -)(424y x MnO yK xKMnO -+−→−∆2MnO +①(假设) ①(假设) ②(Mn 守恒) ③(O 守恒)由K 元素守恒(即等式两边K 原子数应相等)可得:y x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定一法 最小公倍数法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定一法 最小公倍数法

2.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五字口诀: 写---配---等---注---查
课后练习
练习1: 试试看,你能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吗? (1) C + CO2
高温
2 CO
(2)4 Al + 3 O2
点燃
2Al2O3
高温
(3)2CuO + C
2 Cu + CO2
点燃
(4) CH4 + 2 O2
CO2 + 2 H2O
练习2、正确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箔燃烧 2、水通电分解
4Al +3O2
通电
点燃
2Al2O3
2H2O
2H2 + O2
点燃酒精灯(C2H5OH),火焰上罩一个干净的烧杯,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将烧杯迅速正立,向烧杯中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写出酒精灯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用短线连接) 2)配 (等号两边同种原子个数相等) 3)注 (注明条件、箭头符号,短线改等号) 4)查(化学式正确?配平?条件?箭头?)
小结
(1)反应 条件只有一个写在等号的上方;若需 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等号上下方
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 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 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两边每 一种元素原子的数目相等。
定一法
(1)设“1”(找化学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 学式,将其化学计量数设为1 ) (2)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它物质的化学 计量数(可为分数)。 (3)用式子两边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同时 乘以该分数的分母,使各化学计量数变成最 简整数比。 (4)检验式子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定化学式较为复杂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题:
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
先配最复杂的KMnO 4计量数为1:1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
再根据K 守恒配K 2MnO 4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MnO 2+ O 2↑
再根据Mn 守恒配MnO 2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1/2 MnO 2+ O 2↑
最后根据O 守恒配O 2计量数为1/2:1KMnO 4 1/2 K 2MnO 4+ 1/2 MnO 2+ 1/2 O 2↑
最后一步,化分数为最小整数比,计量数为1省略不写:
2KMnO 4 K 2MnO 4+ MnO 2+O 2↑
练习:NH 3+ O 2 == NO + H 2O
1NH 3+ O 2 == NO + H 2O
1NH 3+ O 2 == 1NO + 3/2H 2O (N 、H 原子守恒) 1NH 3+5/4 O 2 == 1NO + 3/2H 2O (O 原子守恒) 4NH 3+ 5O 2 == 4NO + 6H 2O
同理,如果“设1法”不能配平,则可以通过“ 设1,x 法”或“ 设1,x ,y … 法”等去进行处理。

P+ CuSO 4+ H 2O = Cu 3P+ H 3PO 4+ H 2SO 4 P+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H 2SO 4
(1+ x )P+ 3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H 2SO 4 (1+ x )P+ 3 CuSO 4+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3 H 2SO 4
(1+ x )P+ 3 CuSO 4+ (3x+6)/2 H 2O = 1 Cu 3P+ x H 3PO 4+ 3 H 2SO 4 最后由O 守恒:12+(3x+6)/2 = 4x +12 解得x=6/5
代入得 11/5P+ 3CuSO 4+ 24/5 H 2O = 1 Cu 3P+ 6/5 H 3PO 4+ 3 H 2SO 4 化简后得: 11P+ 15CuSO 4+ 24 H 2O = 5 Cu 3P+ 6H 3PO 4+ 15 H 2SO 4
练习:Fe 3P+HNO 3=Fe(NO 3)3+NO ↑+H 3PO 4+H 2O
1Fe 3P+xHNO 3=Fe(NO 3)3+NO ↑+H 3PO 4+H 2O 1Fe 3P+xHNO 3=3Fe(NO 3)3+NO ↑+1H 3PO 4+H 2O
1Fe 3P+xHNO 3=3Fe(NO 3)3+(x-9)NO ↑+1H 3PO 4+H 2O
1Fe 3P+xHNO 3=3Fe(NO 3)3+(x-9)NO ↑+1H 3PO 4+(x-3)/2H 2O
最后由O 守恒: 3x = 27 +(x-9) + 4 + (x-3)/2 解得x=41/3 代入得1Fe 3P+41/3HNO 3=3Fe(NO 3)3+14/3 NO ↑+1H 3PO 4+16/3 H 2O 化简后得:3Fe 3P+41HNO 3=9Fe(NO 3)3+14NO ↑+3H 3PO 4+16H 2O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