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留学生在汉语使用中常见的偏误分析
刘海峰
(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 曲阜
摘 要
2 7 3 1 6 5 )
对外汉语写作教 学是对外汉语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对于听、 说、 读 的教学, 写作教 学的发展 明显落后于其
汉 语使 用 错误 不 规 范 文献 标 识码 : A 致 语 意表 达 不 清 。 如 : ( 1 ) 爷 爷 在 学 校 门 口已经 等我 了。 ( 2 ) 这把钥匙应该我的是。( 3 ) 金青 岛很长时间住在。 以上 三 个 例 子 都犯 了语 序 混 乱 的错 误 , 在 第 一 个表 示 时 间的状语应该放在表示地点的状语之前, 应改为“ 爷爷已经在 学校门 口等我 了” 。第二、 三 出现的语序偏误则多是受母语语 序的负迁移影响, 韩语的基本语序是“ 主宾谓” , 所 以韩国学生 常常会根据母语的习惯来造句 。动词在汉语句子 中具有特殊 的地 位 , 可谓 是 “ 牵 一 发 而 动全 身” 。 能否 正 确使 用 动词 是 对 外汉语教与学 中的一大难题 。在留学生所写的句子中我们经 常 会 发现 动 词 使 用 错误 的句 子 。 如: ( 1 ) 年 纪轻 轻 的 我 , 一 点也
”
o
没有对学习感到兴趣 。可改为: 年纪轻轻的我 , 对学 习一点也 不感 兴 趣 。 ( 2 ) 因为 他 没 有 经过 面 试 , 所 以会 感觉 有 点紧 张 。 可 改为 : 因为 他 没 有经 历 过 面 试 , 所 以会 感觉 有 点 紧张 。 以上是一个 留学生的一篇习作 中出现的动 词偏误 问题 , 其他 留学生文章 中的类似的动词使用不当问题还有很多。可 见动 词 的 教 学应 细 致 而 到位 。 汉语 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量词, 且数量众多, 如: 个、 条、 张、 台、 把、 辆等等 , 面对不同的事物 , 如何正确选 用恰当的量词是 留学生汉语学 习的一大难 点。对于 留学生来说却十分不易 , 经 常 出现 量 词使 用 错 误 。 如: ( 1 ) 一 个个 绿 油 油 的小 草 , 在 和 煦 春 风和 温 暖 阳 光 的 关怀 下 , 正茁 壮 的成 长 。应 改 为 : 一棵 棵 绿 油油的小草 , 在和煦春风和温暖阳光的关怀下, 正茁壮的成长。 ( 2 ) 杨 老 师今 天 去 商 场 给 学 生们 买 了三 把 台灯 。 应 改为 : 杨 老 师今天去商场给学生们买 了三盏台灯 。 以上两例都是留学生写作中出现 的量词运用错误,由于 量词数量繁多, 识记较难 , 所 以在 留学生的写作中经常会出现 量词使用的错误。 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未能引起师生们足够的重视, 教师也较少在这方面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但留学生的习作 中却会经常 出现修辞失当现象。如: ( 1 ) 金彩姬非常坚固, 在 失败 三 次后 终 于 取 得 了 成功 。( 2 ) 当我 们 爬 到长 城 上 时 , 我禁 不 住 大 声 叫起 来 : “ 太过分了” 。 ( 1 ) 中“ 坚固” 是形容结合紧密, 不易破坏; 而形容人的毅 力、 意 志应 该用 “ 坚强” 。( 2 ) 中“ 过分” 的意 思 是 说话 、 做 事超 过 一 定 的程 度 或 限度 。 学 生本 来 想 表 达 的 是 ,登 上长 城 之 后 心 中激动, 抒发心中的感叹 , 却误用 了过分。 总之,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写作教学, 这 决定了它与母语写作的差别 , 决定了留学生习作 中的错误相对 于 中国学生来说 , 显得更多, 而且是多样的, 原因也五花八 门。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汉字偏误。
汉字偏误指的是外国留学生在书写和使用汉字时,由于对汉语的语音和文字特点不熟悉,造成书写错误或用字不当的现象。
一般来说,汉字偏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形混淆、误用生僻字、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等方面。
下面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
一、音形混淆由于中文拼音和拉丁文拼音系统的不同,外国留学生常常在音形上出现混淆。
例如,L和N音相近,容易混用“老”和“奶”,“里”和“你”等字。
R和L音相似,容易混用“热”和“乐”,“荣”和“弄”,“鸭”和“压”等字。
C和S音相似,容易混用“错”和“初”,“华”和“画”等字。
棘手的是,有些汉字音形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如“洪”(大水)和“红”(颜色),“话”(谈话)和“化”(改变)等等。
二、误用生僻字生僻字是文学语言中常见的用以表达特定含意的汉字,包括俗字和文言字等,不常用,难以记忆。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常常误用生僻字。
例如,“卜”字和“篷”字非常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外国留学生很容易把它们弄混,导致书写错误。
此外,“弭”字和“迷”字的读音非常接近,造成在写作时混淆。
因此,在学习汉字时,应该注意生僻字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注意认清汉字的内涵意义和字形结构。
三、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汉字是一种形音义的文字,它除了表达事物内涵,还有一定的书写规律。
而且汉字在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上与其他语言都不相同,因此外国留学生易出现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的情况,比如“句”字和“既”字,以及“乙”和“飞” 等容易混淆的字。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应该多加练习汉字书写,熟悉多种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从而确保汉字的准确书写。
四、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和异形字,如“好”字和“号”字,容易混用或误写。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需要认真学习汉字的同音异形规律,并加强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要记忆并区分近义词和同音字,减少误写汉字的概率。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与发展。
汉语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肯定会出现一些误解和偏误,本文将对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字面意思理解偏误汉语成语的意思,往往不能直接从成语的字面意思中得出,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然而,很多留学生无法完全抓住汉语成语的意思细节,就会出现字面意思理解偏误。
例如,“步步高升”这个成语,本意是“一步步往上爬”,表示事业或生活越来越顺利。
但是,有些留学生只看到“高升”这两个词,就误解成是“上升”、“往上爬”的意思,并没有抓住成语的完整含义。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发的偏误汉语成语的形成和演变,与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紧密相关,因此,其意义和内涵也与中华文化紧密关联。
然而,许多留学生来自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明显的国家,他们对于中国的语言与文化尚未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容易产生理解偏差。
例如,“饮鸩止渴”这个成语,本意是“为了解渴而喝下毒药,结果反而丧命”,但有些留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便会误解成“喝下毒药会解渴”,这严重违背了成语的本意。
三、成语习得缺乏上下文语境成语的使用往往与上下文语境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因此,缺乏上下文语境的成语学习可能会导致理解的偏误和误解。
例如,在“以和为贵”的语境下,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通过和解、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是最好的选择”,而在“以硬为尊”的语境下,该成语的意思则是“强者为尊,以强硬的方式制约他人”。
因此,在成语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应加强对上下文语境的了解,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四、语言表达差异带来的偏误汉语成语的表达方式往往与外国语言存在差异,例如构词、形式、结构等方面。
这些差异会导致理解偏误和词汇误用。
例如,“家喻户晓”这个成语中,“户”字的意思是“人家、世家”,而在英文单词“family”或“household”的意思中,并没有这种语言结构的设计。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导言: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学习汉语。
汉语的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也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
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留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这些偏误源于对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将母语语法结构直接套用到汉语成语上,导致了成语使用的不准确和误解。
本文将从语言学视角分析留学生在汉语成语习得中的偏误现象,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语言深层结构差异导致的偏误一、成语意义的误解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由于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往往会出现对成语意义的误解。
“画蛇添足”是一个常用成语,表示做多余的事情,但是有些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画蛇,又加上了足”,认为是做了正确的事情。
这种误解源于对成语的字面意思看待,没有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为了解决这种偏误,留学生应该多与母语人士交流,多阅读汉语经典文学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真正意义。
二、成语搭配的误用由于母语和汉语之间的语法结构不同,留学生也会出现成语搭配的误用。
“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英语里表示“惊人的”、“难以置信的”,但是当留学生将其直译为“unbelievable”时,却与汉语成语“难以置信”有一定的区别。
这就是典型的语法结构差异导致的偏误。
要解决这个问题,留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多接触汉语语境,提高对汉语成语的搭配用法的敏感度。
二、对比分析及改进建议一、对比分析以上述例子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会受语言深层结构差异的影响,出现成语意义的误解和成语搭配的误用。
这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了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成语的时候产生偏误。
二、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提高汉语成语敏感度。
留学生应该通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接触汉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对成语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2. 深入了解汉语文化。
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序偏误分析
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序偏误分析一、引言汉语是一门语序非常灵活的语言,语序的准确使用对于理解和表达意思至关重要。
对于泰国留学生来说,汉语的语序是他们常犯的错误之一。
本文将从泰国留学生常见的语序偏误出发,进行分析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主要问题1. 主谓宾语的顺序混乱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将主谓宾语的顺序颠倒。
他们可能会说“我买书”而不是“我买的书”,或者说“他吃饭”而不是“他吃的饭”。
2. 疑问句的语序错误在疑问句中,泰国留学生经常将句子中的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置在主语之后。
他们可能会说“你可以来吗?”而不是“你可以吗来?”,或者说“他有时间去参观吗?”而不是“他有时间吗去参观?”这种错误的语序使得疑问句的意思不清晰。
3. 修饰语的位置不当对于修饰语的使用,泰国留学生经常将修饰语放在名词之前,而不是正确地放在名词之后。
他们可能会说“他高个子的一个人”而不是“他一个高个子的人”,或者说“在他的房子里有一个大的电视”而不是“在他房子里有一个电视大”。
三、分析原因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语序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汉语和泰语的语序不同汉语和泰语的语序存在较大差异。
泰语是一种SVO(主-谓-宾)语序的语言,而汉语的语序则相对比较自由。
这种语序的差异导致了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将语序从泰语中直接翻译过来,并且忽视了汉语的语序特点。
2. 语法知识的不足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于汉语的语法知识了解不够充分。
他们缺乏对于名词、谓语、宾语等在句子中位置的准确理解,从而导致了语序的错误使用。
3. 学习方法的问题部分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过于依赖于课堂教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往往只重视对汉语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而忽视了对语序的练习和掌握。
这种学习方法的问题导致了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语序偏误的现象。
四、改进建议为了帮助泰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序,我们可以提供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 比较汉语和泰语的语序差异学习者可以通过比较汉语和泰语的语序差异,了解到两种语言在语序上的不同之处。
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序偏误分析
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序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汉语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泰国留学生占据相当一部分。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泰国留学生常常会出现语序偏误的现象。
本文将对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序偏误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1. 语序偏误的表现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母语和汉语的语序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常常会出现语序偏误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1)主谓宾的错误搭配。
在泰语中,主谓宾的语序与汉语有所不同,泰国学生往往会直接按照泰语的语序思维习惯来构造句子,导致主谓宾的顺序混乱。
(2)时间状语和主语的位置错误。
泰语中,时间状语和主语的位置相对灵活,这与汉语的固定语序相反。
泰国学生在表达时间概念时,常常将时间状语放在错误的位置上,影响了句子的表达准确性。
(3)语序逻辑的混乱。
在泰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中,他们往往会遇到语序逻辑混乱的问题,即在进行句式转换时,无法清晰表达句子的逻辑关系。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语序偏误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母语影响。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导致在句子结构和语序方面出现偏误。
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容易察觉和纠正。
(2)学习方法的问题。
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导致语序偏误无法得到有效的纠正和改善。
(3)缺乏语言环境的影响。
泰国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难以融入到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导致语序偏误无法及时得到纠正和改善。
3. 对策分析要帮助泰国学生解决汉语学习中的语序偏误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1)加强语言环境的建设。
在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语序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模式。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帮助泰国学生逐步改变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语序准确性。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汉语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并涌现出了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汉语爱好者。
然而,由于汉语成语的特点和语言环境的不同,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误。
本文将就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偏误进行分析。
一、音形意混淆汉语成语的意义往往与成语的音形有关,而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因为音形相似而混淆其意义。
例如“满载而归”、“满腹经纶”、“满城风雨”等成语,由于音形上的相似,留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误以为它们的意义相同。
另外,一些汉字自带的义项也容易让留学生混淆,如“快马加鞭”和“马不停蹄”,其实前者是形容加速,后者是形容不停的迅速行动,但因为都含有“马”字,留学生容易将其混淆。
二、语用不当汉语成语不仅仅是词汇,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用特点。
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出现语用不当的情况。
例如,留学生常常会将成语当做普通词汇使用,而忽略了其特殊的语境和用法。
另外,留学生由于语言母语不同,对成语的用法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出现错误的表达情况。
汉语成语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情况,进行变通和运用。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往往将其当做死板的词汇来使用,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导致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黄鹤楼”应该是用于表示文学艺术的高峰,但留学生却将其用于表示一个餐厅名字。
四、混淆成语汉语成语的数量极其庞大,而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将不同的成语混淆在一起,造成语义混乱。
例如,“半斤八两”和“八两半斤”虽然都是用于表示两者相等或相似,但是前者更多用于贬义,表示两者都不值得推崇,后者则多用于中性或褒义。
综上所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需要注意音形意的正确区分,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用特点,灵活进行运用。
同时,需要有意识地纠正自己在学习中的偏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华文。
汉语成语是汉语中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但对于留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们在学习和运用汉语成语时往往存在一些偏误。
本文将就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字面理解错误许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往往将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义混淆。
比如“井底之蛙”,直译过来是指井底的青蛙,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指见识狭隘的人。
许多留学生会错误地理解成这个人在井底,而没有理解其寓意。
这种字面理解错误造成了他们在使用成语时的不当使用和误解。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强调汉语成语的实际意义,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
可以通过教学材料、语境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避免他们陷入字面意思的误区。
二、误解成语的来源和历史背景汉语成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故事或典故。
许多留学生对汉语成语的来源和历史背景了解不深,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准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天下》的一个故事,意思是指做多余的事情,但是很多留学生并不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造成了误用和误解。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介绍汉语成语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故事和起源,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典籍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三、语境不当使用成语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许多留学生经常不注意成语的语境使用,容易造成成语的不当使用。
一方面,他们可能会在不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成语,导致了误解和混淆。
他们可能会选择不适当的成语来表达某种含义,造成了语言不通顺或不自然的情况。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成语的语境使用,让学生了解成语的适当使用场景和语境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正确使用成语,加深他们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四、缺乏实际运用和实践汉语成语是词汇的一种,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它们。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知识。
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水平和交流能力,也反映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和挑战。
本文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语音转写造成的偏误许多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与汉语完全不同,他们在学习汉字时会受到自己母语语音体系的影响。
一些外国留学生将自己的母语语音转写成汉字,导致汉字的发音和书写与汉语实际语音不符。
“珍惜”可能被误写成“真西”、“正吃”可能被误写成“政吃”。
2.缺乏汉字笔顺知识汉字的书写顺序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汉字的结构和形态。
许多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字笔顺教育,导致他们在书写汉字时无法掌握正确的笔顺,出现笔画顺序颠倒或者错位的现象。
3.语义误解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很容易产生语义误解,将汉字的意思和自己母语的字面意思进行对应,造成偏误。
“激动”可能被误解为“激热”、“滑稽”可能被误解为“滑鸡”。
二、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解决方法1.加强汉字笔顺教育为了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汉字笔顺的教育,使外国留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个汉字的书写顺序。
可以通过示范写、比划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外国留学生牢固掌握汉字的正确笔顺。
2.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语音转写和语义对照的方式,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通过将汉字的发音和实际语音进行对照,帮助外国留学生正确理解和书写汉字。
3.注重语言和文化的交融教育机构还应该注重外国留学生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综合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日常生活,避免在学习汉字时出现语义误解和偏误。
三、总结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汉字是一个非常特殊和复杂的文字系统。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常常犯以下几种偏误:
1.汉字写错:
初学者往往对汉字的结构和笔画不熟悉,容易写错。
比如,“的”字易写成“得”,“是”字易写成“士”,“玩”字易写成“宛”等。
2.词义混淆:
初学者对一些近义词的区别不清楚,容易混淆。
比如,“高兴”和“快乐”,“会”和“能”,“看”和“看见”等。
3.词语搭配错误:
初学者对词语的搭配不熟悉,容易用错。
比如,“喝饭”应为“吃饭”,“穿上”应为“穿衣服”等。
4.词序错误:
初学者对汉语的语序不熟悉,容易将句子的词序颠倒。
比如,“我喜欢看电影”写成“喜欢我看电影”。
5.读音错误:
初学者对一些汉字的读音不熟悉,容易发音错误。
比如,“是”字的音读为“shì”而不是“shī”,“学”字的音读为“xué”而不是“xuè”等。
为了避免以上偏误,初级留学生应重视汉字的学习,多做练习题来熟悉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加强对近义词的学习,尤其是区分词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多积累词语的搭配用法,通过阅读和听说来加深记忆;多练
习句子的构造和语序,注意语法规则的应用;并在听说训练中特别注意读音准确性,多听多模仿。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摘要:汉语惯用语是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惯用语语义的隐蔽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偏误。
本文通过对在教学中搜集的惯用语偏误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惯用语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进行了仔细考察,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惯用语偏误分析语义句法语用对外汉语教学在中高级阶段惯用语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重点,因为惯用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掌握及熟练运用惯用语是衡量留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
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都会碰到惯用语。
比如说课堂提问时,老师常开玩笑说学生们在下面都像“霜打的茄子”。
hsk考试中,会给定惯用语,让学生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惯用语语义的隐蔽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会出现大量的偏误,并且偏误的类型比较多。
本文是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中搜集到的近400条偏误语料出发,对惯用语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进行了仔细考察,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对策。
一、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分析惯用语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其整体含义并不仅是语言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抽象意义。
尤其是对外国人来说,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惯用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因语义造成的偏误分析如下:1、将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惯用语的意义并不是构成惯用语的各个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都是它的语源意义,组合成为惯用语,字面意义往往不起什么作用,抽象的虚指、遍指或泛指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大多数惯用语主要通过比喻、夸张和借代等修辞手段体现出实际意义,而这种实际意义往往与虚指意义相差甚远。
但没有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如没有接受过惯用语教学,就很难将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联系起来,使用时也往往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偏误。
以下为具体分析:留学生可能会在理解成语的意义上出现偏误。
由于成语的特殊性,一些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其实际意义可能存在差异。
留学生可能会根据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忽略了成语的真实含义。
“开门见山”这个成语在字面意义上是指开门就能见到山,但其实意思是指言简意赅、直截了当。
留学生如果只字面理解,可能会造成误解。
留学生在使用成语的适当场合上容易出现偏误。
成语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不同的成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留学生可能会把成语用在不适当的情境中,从而产生误解或者不合适的感觉。
将“有口皆碑”这个成语用于自我评价,可能会被人认为自我吹嘘。
留学生在记忆成语时可能会出现偏误。
成语的记忆要求掌握成语的正确词序和用法,否则容易搞混或者颠倒。
留学生由于母语与汉语有一定的差异性,可能会在记忆成语时出现混淆或颠倒的情况。
“人山人海”和“山高水长”这两个成语如果记忆错误,容易混淆使用。
留学生在运用成语时可能会出现语法上的偏误。
由于成语是一种特殊的短语,有一些特定的语法用法。
留学生可能会在使用成语时出现语法错误,导致表达不准确。
在句子结构上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误用成语的语法结构。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偏误、使用偏误、记忆偏误和语法偏误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偏误,留学生应该注重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正确把握成语的使用场合,正确记忆成语的词序和用法,并注意成语的语法结构。
多听多读多练,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和语境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在中国,有许多英语背景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他们的母语是英语,他们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犯一些偏误。
下面将分析一些常见的错误。
1. 词汇错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差异很大,留学生经常会使用错误的词汇。
他们可能会用“电话”(telephone)来指代手机,而不是正确的词汇“手机”(手机)。
他们还可能会将一些英语词汇的意思直译成汉语,从而导致误解。
2. 语法错误: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
他们可能会将英语的语法结构直接翻译成汉语,从而造成汉语表达的不准确和不自然。
他们还可能会忽略一些汉语的语法规则,比如汉语的动词的时态和语气。
3. 词序错误:词序在英语和汉语中也存在差异。
留学生经常会将英语的词序直接应用到汉语中,从而导致句子的意思不清楚。
他们可能会将英语的主语放在句子的末尾,而忽略了汉语的主谓宾的基本词序结构。
4. 声调错误:汉语中的声调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英语中没有声调,所以留学生经常会在使用汉语时忽略了声调的正确使用。
这导致他们的汉语发音不准确,而且听起来不自然。
5. 习惯用语错误:习惯用语是一个语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上有很大差异,留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习惯用语的误用。
他们可能会用错误的习惯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导致误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留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汉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以通过多听多读多写来积累词汇,并通过和中国学生交流来提高口语。
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语也非常重要。
通过参加汉语课程和交流活动,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偏误影响分析
交际障碍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递进复 句时如果出现偏误,可能 会影响交际效果,造成沟 通障碍。
学习障碍
偏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 正,可能会影响留学生对 汉语递进复句的进一步学 习和掌握。
心理障碍
偏误可能导致留学生对自 己的汉语水平产生怀疑和 焦虑,影响学习积极性和 自信心。
03
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 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汉语递进
复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 实际交流中运用汉语递进复句,
增强语感。
故事讲述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 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汉语递进复
句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练习与反馈教学方法
练习设计
教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包括填空、改错、造句等,让学 生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汉语递进复句的理解和掌握。
偏误原因分析
01
02
03
母语干扰
留学生的母语语法和表达 习惯可能与汉语存在较大 差异,容易在习得过程中 产生干扰。
目的语知识不足
留学生可能对汉语递进复 句的语法规则和用法不够 了解,导致使用时出现错 误。
文化背景差异
留学生在理解汉语递进复 句的语义和语用时可能受 到自身文化背景的限制, 产生误解或误用。
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习得偏 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习得偏误
分析 • 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教学方法 • 教学建议与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复杂性
汉语语法结构独特,表达丰富,对于留学生来说,掌握汉语的递进复句是学习 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由于汉语和他们的母语有很大的差距,经常会出现一些语言习得偏误。
以下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的分析。
词义理解偏误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成语的语义通常不是直接的,而是隐喻或比喻的。
留学生往往会按照自己母语的语义去理解汉语成语,从而产生错误的理解。
“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指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
但是留学生可能会误解成一箭射中两只鸟,即射中了两个目标。
这样的理解偏误会影响他们正确应用汉语成语。
习惯用词偏误也是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成语时常见的问题。
汉语成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关系,对于某个特定的情境或语义,通常只能使用固定的汉语成语来表达。
但是留学生由于母语习得的影响,可能会习惯性地使用自己母语中的表达方式,从而导致习惯用词的错误。
“贼喊捉贼”这个成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指罪犯声称抓捕同类罪犯,以掩盖自己的罪行。
但是留学生可能会使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这样的习惯用词偏误会导致他们的表达不准确。
语境运用偏误也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汉语成语的运用往往与具体的语境相关,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但是留学生由于对汉语语境的不熟悉,经常会在使用汉语成语时出现语境运用的错误。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指对不懂得欣赏的人讲解音乐,比喻对不懂事的人讲道理。
但是留学生可能会误用成语,比如在一个与音乐无关的场景中,仍然使用“对牛弹琴”来形容对不懂得的人进行解释。
这样的语境运用偏误会使他们的表达不够准确。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常常会出现词义理解偏误、习惯用词偏误和语境运用偏误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偏误,留学生需要多加练习,并且在实际交流中多向母语为汉语的人请教和学习,以提高他们对于汉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
学习汉语是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汉字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之一。
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误。
本文将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常见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偏误:1. 混淆同音字和同形字:汉字的发音和形状往往不同,但在外国留学生的学习中,由于母语的影响,他们往往容易混淆同音字和同形字。
“青”和“情”、“心”和“忍”等。
这种偏误会导致他们在写字和阅读时出现错误。
2. 错误的笔顺和笔画:汉字的书写有严格的笔顺和笔画要求,但外国留学生由于缺乏对这些规则的了解,常常出现错误的笔顺和笔画。
他们可能会把“氵”写成“⼦”、“⼦”写成“⼦”等。
3. 忽略部首和偏旁:汉字的构成往往与部首和偏旁密切相关,但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忽略了部首和偏旁的作用,导致他们无法准确理解和识记汉字。
4. 语义歧义:由于外国留学生对汉字的语义理解常常不够准确,他们在阅读和书写时常会出现语义歧义,导致错误理解和应用汉字。
1. 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习,加深对同音字和同形字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音、形、义结合的方式来记忆和区分这些字,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2. 在教学中注重对汉字的笔顺和笔画的讲解和示范,同时引导学生多写、多练习,加强对笔顺和笔画的记忆和应用,帮助外国留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3. 引导外国留学生重视部首和偏旁的作用,多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构造。
通过以上解决方法,相信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克服偏误,提高汉字识字水平,为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但只要我们引导他们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实践和练习,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偏误,最终掌握好汉字,提高学习水平。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和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使用上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容易将字的形状错误地理解。
由于母语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将汉字的笔画顺序颠倒,造成字形错误。
“楽”和“曰”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完全相反,但在外国留学生的视角下很容易混淆。
外国留学生也容易将类似的字形混淆,例如“六”和“卜”,“用”和“田”,造成类似字形的错误。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发音时也经常出现偏误。
由于没有接触过汉语的语音系统,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发出汉字所对应的音节。
很多外国留学生往往将汉字“q”读成了“k”,将“x”读成了“s”,将“zh”读成了“j”等等。
这种偏误通常是因为他们将母语的发音规则应用到了汉语中,而忽略了汉语的特殊音节。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语义理解上也容易出现偏误。
由于语义的差异,他们可能会将汉字的意义理解错误。
很多外国留学生往往将“面”理解成了“表面”,而忽略了它还有“面条”、“面子”等不同的意义。
一些汉字的含义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例如“心”、“道”等字,他们可能很难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应用时也容易出现偏误。
由于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他们往往只能通过教材和课堂来学习汉字,而无法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将汉字的应用场景理解错误,导致在真实情境下的错误使用。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字形、发音、语义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偏误,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加强听说训练,增加实际应用的机会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汉字能力。
也需要加强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的了解,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促进他们汉字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09级二班王苗苗
一,语料来源(以下句子来自一位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水平,这些句子是该留学生在做HSK五级模拟题的作文题时出现的)
1,“太”VS“很”
(1)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
(不用再复习了)”
(2)这家健身房费用不贵,还有运动环境也太好,所以年轻人去这个地方锻炼自己的身体。
(3)你买的这件衣服太好,我很喜欢。
2,“不能”
(1)我觉得自己没有担心,没有紧张,但是现在我不能睡觉了。
(2)(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
”)可是,我不能停止,一直准备。
(3)你的声音太小了,我不能听见。
二:鉴别偏误
由以上句子看出是有规律的偏误
第一组,“太”的用法都是不正确的,应用作“很”。
你的准备已经很好了;运动环境也很好。
这件衣服太好了,或者是这件衣服很好,我很喜欢。
第二组,“不能”用的不准确,“没有”和“不”的用法不准确,应为“不担心,不紧张,但是现在我睡不着觉了”,“不能停止”改为“没有停止”“不能听见”改为“听不见”。
三:偏误分类
第一组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正确掌握“太”的用法,“很”的用法,以及“太”和“很”在语用上的区别。
第二组的(2)也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掌握“没有”和“不”表示否定时的区别。
而第二组中的(1)(3)则属于语法方面的偏误。
同时,这两组偏误也属于语内偏误,由于学习者对“太”和“不能”的用法不全面,才产生这种偏误的。
四:解释偏误的原因
这两组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
第一组,可以看出该生没有掌握好“太”和“很”的区别。
属于副词“太”的多度泛化。
“太”和“很”都是副词,在程度上,“太”比“很”更深一些。
“太”表示程度高是“过分”的意思,即这种程度高已经超高常规标准或程度,超过适当的承受限度,难于接受。
并且“太”有主观评价性,多用于赞叹,句末常带“了”。
而“很”,是个典型的程度副词,其本身的客观性很强,多用于陈述、描写或客观评价的句子。
所以,符合汉语规范的表达最好是:
(1)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很好了。
(不用再复习了)”
(2)这家健身房费用不贵,还有运动环境也很好,所以年轻人去这个地方锻炼自己的身体。
(3)你买的这件衣服很好,我很喜欢。
第二组,这组的三个句子可以看出,该留学生没有掌握“没有”和“不”表示否定时的区别。
“不”:多用于主观意愿,否定现在、将来的动作行为,也可以用于过去。
“没(有)”:主要用于客观叙述,否定动作、状态的发生或完成,因此只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
另外,“不能睡觉”“不能停止”“不能听见”属于“不能”的过度泛化。
“不能”表示不可能,而“不”还有一个用法就是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因此,较好的表达是:
(1)我觉得自己不担心,不紧张,但是现在我睡不着觉了。
(2)(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
”)可是,我没有停止,一直准备。
(3)你的声音太小了,我听不见。
五: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交际
由于中国人对留学生说汉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以,“太”的过度泛化,“没有”和“不”分不清,“不能”的过度泛化,这些基本上不影响交际,在和中国学生老师交流的时候基本能懂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如若不及时纠正,不利于其对汉语的深入学习,也会对以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偏误分析目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对第二语言教学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对偏误分析的研究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发掘,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授者或是学习者更要特别注意对直接接触到的实例的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