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正式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e0868702d276a200292edf.png)
硫酸溶液 稀盐酸
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 除了水还有其他的溶剂吗?
实验探究二: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实验]9-2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 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3mL汽油, 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实验方案 •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 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 溶液的温度。
我会做
1、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 溶液里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2、 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④⑤ ①啤酒 ②水 ③泥水 ④澄清石灰水⑤盐酸
返回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返回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返回
返回
用4号试管内的 液体实验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 中加2-3滴洗涤剂 现 象 静置后 分 层
振荡前 振荡后 分 层 浑浊① 浑 浊 分层ຫໍສະໝຸດ 倒出液体后试 管是否干净?
不干净 较干净
浑浊但 浑浊② 浑 浊 不分层
讨论题:
(1)什么是乳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是什么?
溶液
分散的微粒 分散物状态 宏观特征 实例 相同点 分子或离子 固、气、液 均一、稳定 食盐水
乳浊液
分子集合体 液态 不均一、不稳定 油水混合物 都是混合物
3、去污原理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课件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6e8c0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9.png)
PART 01
溶液
01
溶液
探究实验: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静 置
一匙蔗糖 20 mL水, (或食盐) 搅拌
糖水 (或盐水)
现 象 固体 消失 ;
结 论 蔗糖 能 被水溶解形成 蔗糖溶液 。
01
溶液
分 析 蔗糖为什么不见了呢?
蔗糖溶解微观解释
蔗糖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溶液的组成
溶质/溶剂的确定 2.根据溶液的名称来确定 溶液的命名:某某的某某溶液
(溶质)(溶剂)
加入水中的物质 溶质
溶剂
溶液名称
蔗糖
蔗糖
水 蔗糖的水溶液或蔗糖溶液
食盐 高锰酸钾
食盐
水 食盐的水溶液或食盐溶液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或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液
注: 溶剂为水时,可以简称为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02
01
溶液
食盐在水中会不会溶解呢?为什么不见了呢?
食盐溶解微观解释
溶液中的离子 盐晶体
氯化钠在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01
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 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不是“反应”
2.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 剂 中分离出来。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谢谢观看
浅绿色
黄色
蓝色
紫红色
PART 02
溶液的组成
02
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
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4a70282b160b4e767fcf7e.png)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课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6ecc6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5.png)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实验】 蔗糖溶于水
溶质
溶剂
溶液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 水
注意:①m溶液 = m质+m剂 ②V溶液 < V质+V剂
3、根本特征 均一性: 指溶液任一局部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 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液
溶液 D、盐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在一起,
那么不是溶液了
考考你 ?
如右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参加某种物质后,原来 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 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那么参加 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请简述你选择此项的理由: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分子间隔 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右边液体压入左边。
在乙醇和水形成的溶液里,究竟 谁是溶质、谁是溶剂呢?
溶剂 溶质 振荡前 震荡后 静置后
现象 现象
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分层
均匀混合
乙醇和水互溶,
不分层 不分层 形成溶液
溶质
溶剂
↓
↓
【实验】①2ml汽油与5ml植物油混合
②5ml汽油与2ml植物油混合
↑
↑
溶剂
溶质
你能说出①②所得溶液里 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吗?
溶剂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H2O
注意
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反响后,生成的 可溶物是溶质。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相应的无水物 是溶质,结晶水是溶剂。如CuSO4.5H2O 溶于水后,CuSO4是溶质,水是溶剂。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8be56b6a48d7c1c708a1458b.png)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活动与探究一:
探究目的:溶液是如何形成的?
【现象】将蔗糖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消失在水中。 【微观解释】蔗糖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纯净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冰加入水中
食盐和蔗糖同时加 入水中 植物油加入到水中
纯净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不是
不均一,不稳定
练习:
判断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 硫酸 氯化氢 溶剂 水 水
溶液名称 稀硫酸 稀盐酸 硫酸铜溶液
乙醇的汽油溶液 碳酸溶液 石灰水
硫酸铜 乙醇
碳酸
水 汽油 水 水
氢氧化钙
小结:除了水,其它物质也作为溶剂;如:汽 油、酒精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 会吸热
原因:
水合过程: 会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变化不明显 吸热=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小结】
固体 液体 气体 溶质
被溶解
一种或几 种物质
分散
另一种 物质
能溶解
溶剂
液-液 互溶: 量多的 是溶剂 通常: 水是
7.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A、D) A.稀硫酸 B.碘酒 C.液态氧气 D.澄清石灰水
8.对溶液的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D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 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 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9f5b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4.png)
3.结合实验探究过程,撰写一篇关于溶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内容。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溶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有所抵触。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些作业,进一步巩固溶液知识。如果有疑问,欢迎随时向我请教。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溶液的形成、特点和应用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的三种溶液实例,并简要说明其组成和用途。通过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6)拓展延伸:介绍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记忆。
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笔记+习题+答案
![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笔记+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957691daef5ef7ba0d3c6d.png)
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考试要求: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考点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种,可以是______________状态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种,可以是______________状态2、溶液的基本特征:_______性、_________性的________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判断: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___________为蓝色_________为浅绿色__________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___________为溶剂,_____________是溶质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_____________是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__________为溶剂,_______的为溶质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溶质是___,溶剂是_____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如:氧化钙溶于水,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 如足量的Zn 和稀盐酸反应,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2、常用的乳化剂:____________注意:乳化和溶解的区别洗涤剂出去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①溶解吸热:如___________溶解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溶解放热:如________溶解、________溶解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________溶解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物质溶于水都会同时发生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过程_________与_________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课题二、溶解度考试要求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注意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解度曲线:能看得懂溶解度曲线图,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课件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881eb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3.png)
量、压强),溶质 不会从溶剂分离 出来。
3、溶液由什么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注意:
1、 溶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
液。(如蒸馏水)
2、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NaCl溶液是无色 KMnO4溶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 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 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 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
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H2SO4,②澄清石灰水:Ca(OH)2
再见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 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 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 被海水覆盖着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课件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40011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4b.png)
液体 分层
试管 不干净
水和 植物
形成
油及 液体 乳状 液体
试管
洗涤 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液体
较干净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乳化功能: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问: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的区别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实验9-3】P29(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现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剂质
象
结论
乙
水 醇 分层
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混合
问:水和植物油能够互溶吗?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实验9-4】P29(水和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
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 油
液体 分层
形成乳
溶质是什么?
课外研究:
1、家庭小实验 , 清洗餐具 。 2、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探究溶解时的吸
热、放热现象
一、溶液
被溶解
溶质 的 物 质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分散到
能溶解其他 另一种 物 质
物质的物质
溶剂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 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 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 绍了乳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 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 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动 画模拟讲解,并注意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c728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7.png)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4)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2.教学难点
(1)溶液的形成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溶液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学习溶液的浓度、稀释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游戏设计:设计溶液配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和稀释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简洁清晰的PPT,展示溶液的定义、特征和种类等关键知识点,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料:播放溶液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溶液浓度计算和稀释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溶液的定义与特征: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稳定性、均一性和透明性。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969c9d2c1c708a1284a4411.png)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 、认识溶解现象,记住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能正确判断一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重点);2、能说出乳浊液的定义和特征,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4、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课前预习】(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并划出你认为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完成下列各题目,课前2分钟同桌互查并识记)1、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的?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溶质、溶剂?3、溶液的质量= +问: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加溶剂体积,对吗?为什么?4、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等也可以做溶剂。
5.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
7.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现象。
8.洗涤剂有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之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液,该现象又称之为乳化现象,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课内探究】引言:地球的大部分表面都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海水是纯净的水吗?如果你在海水中游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苦又咸。
为什么?知识点一:溶液的组成散到水分子中的?怎样理解溶液概念中的“均一”和“稳定”?为题2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溶质只能是一种吗?问题3:1、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2、我们在实验中曾用过哪些溶液?3、据生活实例,你知道溶液哪些用途?( )A :ρA > ρB B : ρA < ρBC :ρA= ρBD : 不能确定 练习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KNO3将( )A :会沉降下来B :不会分离出来C :会浮上水面D :不能确定知识点二:乳浊液与乳化现象问题: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服上的污垢,其原理有什么不同?【本节反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收获?用知识树勾画出来:达标检测1、可以作为溶质的()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都可以2、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A、泥沙B、酒精C、汽油D、蔗糖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C、溶液中的溶质可是固体、液体,也可是气体D、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138b3cee06eff9aef807e5.png)
第九单元 溶
课题1
液
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一【实验9-1】物质溶解于水
蔗糖
食盐
现象
蔗糖、食盐很快消失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形成什么
思考:
怎样解释食盐、蔗糖在水中的 变化呢? 阅读课本P26-27
自学内容
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 哪里去了呢?原来,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 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 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如果 把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放到水中,氯化钠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的分 散到水分子中间,也形成稳定的溶液,只不过氯 化钠在水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 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其中任意的一部分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
溶质
能溶解 被溶解 一种或 分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溶 几种物 物质 剂 的物质 质 的物质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一、溶液
(1)均一性
2、溶液的基本特征: (2)稳定性
(3)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探究实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剂 水
溶 质 乙 醇
振荡前现 震荡后现 静置后 象 象 现象
结论 水和乙醇 能够互溶
分层
不 不分层 分 层
讨论题: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质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优质课件+限时训练(人教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质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优质课件+限时训练(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12e1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7.png)
授课 一、溶液的形成和组成 实验与探究: 溶液的形成 实验9--1
现 象 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形成什么 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
观察与思考: 怎样解释食盐、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呢?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 散,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的中间。
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 中以离子形式(Na+、Cl-)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间。
2.铁和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D ) A.只有硫酸亚铁 B.只有铁
C.只有硫酸铁
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
3.下列判断生理盐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B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课堂小结: 一、溶液
1.定义:水、空气(或氧气)
2.组成:m溶液= m溶质+ m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乳化现象:
课堂检测
1.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花生油
3.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的功 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
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
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
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交流与讨论: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6f06c6c175f0e7cd137ad.png)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5分钟训练1.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答案:细小悬浊液小液滴乳浊液分子离子溶质溶剂溶液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
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dbe27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7.png)
3.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
2.溶液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溶质的分散、溶剂的溶解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溶液的性质:介绍溶液的性质,如无色透明、无味、具有一定的沸点和凝固点等,帮助学生认识溶液的特点。
4.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讲解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混合物。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小组合作实验: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我还设计了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be8c6c8358fafab068dc027a.png)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
1
【思考1】同学们都喝过糖水,糖水是甜的,但在糖 水中为什么看不到糖呢?
【思考2】前面我们接触了一些化学反应,如氢氧化 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什么这两种物质要 放在溶液中反应呢?
【思考3】衣服上的油污,为什么用水洗不掉,而用 汽油或洗涤剂可以洗掉呢?它们洗掉油污的原理是 不是一样的呢?
同,其中正确的是( B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2、假如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
稀溶液,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C )
A、液态氯化氢
气体 一般作溶质,液体
作溶剂。
多---溶剂 ; 少---溶质
但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不 2、液体与液体互溶 管多少,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
汽油等物质也是常见的溶剂。
在未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
为水.。
17
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若两种液体互相溶
解时,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如果其中 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溶剂。
.
39
1.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蔗__糖_ ___,溶剂是___水___ __, 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以___分__子____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隔 里的;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氯_ 化钠_____,溶剂是 ____水__ _,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以__离__子____形式存在。 2.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__固__体____或___液__体____,也可以是 __气___体_____;如果二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__量__多____ 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的一种叫___溶__质______;如果其中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邓家民
摘自:《新思考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2、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3、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4、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5、学生汇报: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6、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7、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8、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
解?
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9、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10、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11、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学生1:均一、稳定。
12、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13、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14、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溶质现象
水碘
水高锰酸钾
汽油碘
汽油高锰酸钾
结论
15、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16、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17、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18、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溶
质
振荡
前现象
振荡
后现象
静置
后现象
结论
水乙
醇
19、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
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20、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21、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
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22、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23、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
是否干净
振荡
前
振荡后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
洗涤剂
24、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25、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
26、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
27、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
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28、巩固练习
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29、作业:教科书P.33习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