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4课《听一听》|全国通用
5.《听一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声音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声音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难点: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2.声音特性的辨别和理解。
解决办法:1.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通过击鼓、吹哨等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通过电话、广播等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2.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音色等;3.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教学活动,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特性的辨别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声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首先,我观察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学生对于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很强烈,但在基础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疲倦和不专注。这可能是因为过多的理论知识讲解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4.《听一听》说课稿(精品)

4.《听一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听一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我们怎么知道》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并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本课活动过程板块由三部分组成。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耳朵”,让学生互相观察耳朵的外形轮廓,借助手电筒观察耳朵内部结构,并借助画图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和作用并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活动二“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以敲击不同的水杯为观察对象,让学生认识耳朵的功能,知道利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观察;活动三“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不仅是对学生听力的考验,而且能考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仔细程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辨别事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意识,增强辨别事物的意识)。
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后续其他有关感觉器官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熟悉的,但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对观察、描述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还要注意语言的趣味化,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过用眼睛观察,也知道会借助一定的工具观察眼睛的特征,可利用方法的迁移,借助工具和观察方法来观察耳朵的结构。
三、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知识目标: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了解耳朵的外部特征;知道根据物体的发生特点可以辨别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能利用物体发声的特点辨别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分享,在探索中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快乐;善于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5 听一听(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青岛版2024秋)

1. 展示耳朵模型,详细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提问:我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3. 引导学生观察耳朵模型,描述耳朵的形状
4. 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5.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6. 展示各种发声物体,让学生听声音并猜测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7.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态度责任:
1.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认识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学习如何保护耳朵
难点:1.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保护耳朵的具体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 组织学生玩“猜猜我是谁”游戏
8. 提问: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活动二: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1. 播放巨大声音的录音,引导学生捂耳闭嘴
2. 讲解使用耳机的注意事项,控制音量和时间
3. 演示耳朵进水时的处理方法:同侧单腿跳
4. 讲解耳朵异常时的处理方法:及时就医
5. 讲解生病时用药的注意事项:遵医嘱
6.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青岛版(2024年)科学一年级上册
《听一听》教学设计
课题
2.5听一听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认识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秋)一年级科学上册第4课听一听教案青岛版六三制20171128538

第四课听一听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耳朵。
2、联系实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声音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2、了解耳朵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哪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耳朵的方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活动一:手电筒
活动二:不同材质的杯子
活动三:瓶子、沙子、石子
活动四:网载音频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耳朵
同桌用手电筒互相观察彼此的耳朵(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我看到耳
朵......)
活动二: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将不同材质的杯子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上台敲击杯子,全班同学共同听不同
杯子的不同声音,并进行讨论。
活动三: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小组内活动,一个同学蒙眼,一个同学摇,听音辩物。
(我猜是……)
(探究技能: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观察。
)
拓展活动: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利用网载音频文件,让学生听音辨别物体。
(例如:小提琴、小鸟、瀑布、小狗……)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们的耳朵,并且体验了利用我们的耳朵去“观察”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不仅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耳朵,也要合理利用它来发现和体会我们美好的生活呀!。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听一听

4 听一听【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课标要求】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学习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3.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4.观察耳朵,了解耳朵的构造,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评价任务】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实验探究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交流: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观察物体的一种方法,是什么?对,用眼睛看。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而且观察物体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今天,咱们再来借助另一个感觉器官——耳朵继续认识物体。
(教师板书课题《听一听》。
)二、探究新知1.观察我们的耳朵师引导:同学们,要想借助耳朵来认识物体,我们首先需要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
大家看一看,我们的耳朵在哪里?形状像什么啊?它有什么作用呢?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耳朵在哪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作用。
从而引出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耳廓、外耳道,内部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结构。
【耳朵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需要了解太多,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外部结构耳廓、外耳道就可以。
另知道外部结构耳廓、外耳道就可以。
另外,老师告诉学生内部还有很多看不到的部分,激发学生课下去了解。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教师准备四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纸杯、塑料杯、玻璃杯,还有不锈钢杯,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杯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2017教育部审)统编小学一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他们怎么知道--第4课、听一听》教案案例一

第4课、听一听学习目标:1、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解别南音。
2、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一、谈话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耳朵像什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自己同桌的耳朵上,并与自己的耳朵进行比较。
(板书课题:听一听。
)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二活动过程1、观察我们的耳朵教师指导学生由外到内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要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
学生思考后问答借助手电简等来观察耳朵的内部。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电简观察其他学的耳朵。
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例如:“耳朵里面有毛毛”等。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展示优秀作品。
2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制成的杯子并蔽击不同的杯子、让学生听杯子敵击后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杯子的材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3、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事先已经放人物体的不透明塑料瓶,告知学生要通过听晃动瓶子产生的声音来判断瓶子内的物体。
教师晃动瓶子,瓶子产生声音,学生进行判断。
三、拓展活动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如模仿动物的叫声等。
教师总结: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传话游戏”,提醒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对观察有了怎样的认识,并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优秀表现。
(2017教育部审)统编小学一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他们怎么知道--第4课、听一听》教案案例二

第4课、听一听学习目标:1、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一、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雷电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板书课题一听一听。
二、活动过程(一)观察我们的耳朵。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如照镜子、询间父母等描述自己耳朵的外部特征。
)2、班内交流,生生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间耳朵的外部结构是否一样。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观察非朵,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学生耳朵的外部结构是不同的。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耳朵里面是什么样的。
向学生提出“怎样才能知道耳朵内部的结构。
”(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方案如借助手电筒等方式进行观察。
)4、学生进行实验初步探究耳朵内部的结构:借助手电简观察对方的耳朵内部并进行展示。
5、教师总结:耳朵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器官,能帮我们听到多种多样的声音。
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二)敲一敵,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1、教师引导:每个小组有4个不同的杯子。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分别轻轻地敲击它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
(学生做出猜测。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做实验时需要的注意事項。
3、学生实验探究声音的不同。
4、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1、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塑料瓶,里面分别装有细沙和石子。
在不打开瓶盖的前提下教师试着通过晃动瓶子产生的声音让学生猜一下哪个瓶内装着细沙,哪个瓶内装着石子。
学生做出猜测并试着说明理由。
2、学生小组内实验探究。
3、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的耳朵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也是在观察。
三、活动总结1、学生说收获。
2、教师总结。
(2017教育部审)统编小学一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他们怎么知道--第4课、听一听》教案案例三

第4课、听一听学习目标:1、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解别南音。
2、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一、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育乐《清晨》。
2、教师让学生谈听音乐后的体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已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
3、板书课题: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这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自然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观察耳朵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耳杂是什么样子的,并追向学生是如何知道的。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耳朵的认识,了解学生对耳朵的认识程度。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观察耳朵。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看不到耳朵内部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什么工具继续进行观察。
4、学生继续观察。
5、小组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耳朵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无法观察到耳朵内部。
此时教师再提供手电筒帮助学生延续探究)三、听不同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耳朵的功能。
2、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4 个杯子,让学生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3、学生小组活动。
4、学生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敵击不同的杯子,亲身经历耳朵可以分辨出声音的不同过程教师通过追问“你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述自己的发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猜一猜里面是什么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教科书插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3、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4、教师总结。
五、拓展活动教师出示儿种比较常见的声音让学生排识,提出课下探究的活动指向。
4.听一听

【一年级科学教案6】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4.听一听
教学目标:
1、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的耳朵。
1、教师提问:同学们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吗?引导学生借助镜子观察。
2、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电筒观察耳朵的外形特征,找出耳朵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根据观察画一画自己的耳朵。
4、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二、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1、教师提问:认一认图中的这些杯子,同学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吗?
2、小组内敲一敲,听一听这些杯子的声音是否相同。
3、小组汇报听到的声音。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1、教师介绍活动规则:一个学生蒙上眼睛,另一个学生把石子和沙子分别放入塑料瓶中晃动。
蒙上眼睛的学生听声音猜物品。
2、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3、学生活动。
4、学生介绍自己的发现。
四、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课下借助多媒体设备辨别声音。
板书设计:
《听一听》
用耳朵辨别(观察):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