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优质】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有一些常考的考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进行总结。

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了人们思维和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重点理解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文化和社会认知发展:掌握文化和社会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了解文化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

3. 认知发展中的错误思维:了解认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思维,如谬误思维、转化思维等。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理论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刺激-反应、强化和惩罚等。

2. 认知学习理论: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启发式学习、发现学习和概念学习等。

3.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熟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概念,如模仿学习、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效能等。

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评价常考考点包括: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如标准、效度、信度和客观性等。

2. 评价方法:熟悉教育评价的常用方法,如考试评价、观察评价和问卷调查等。

3. 教育评价的原则: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公正、客观、全面和科学性等。

四、个体差异与辅导个体差异与辅导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

重要考点包括:1. 智力和学业成绩:了解智力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智力测量的方法和常见智力考试。

2. 个体差异的原因:熟悉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发展特点等。

3. 辅导与干预措施:掌握辅导与干预措施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如个体辅导和小组辅导等。

湖南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

湖南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2.〔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世界公认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后扩充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大纲》包含《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国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的活动〞〕理论。

4.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的《教育有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6.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表达的。

7.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安排〕等。

1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正是围绕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错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主要从群体差异、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3〕教学内容。

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过程。

〔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

包含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2023年3月最新整理湖南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考试要点

2023年3月最新整理湖南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考试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旳基本心理规律旳科学。

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旳心理学问题, 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旳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研究内容: 学习与教学旳要素、学习与教学旳过程(五要素、三过程)要素: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载体/工具)、教学环境(物质/心理)过程: 学习过程(研究关键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①协助教师精确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旳理论指导③协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多种研究措施和角度(协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发展概况创立: 夸美纽斯(遵照自然)、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旳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 世界最早旳系统教育心理学专著)发展—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旳学科(20世纪代到50年代)走向成熟—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完善(成果[4])我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旳书--《教育实专心理学》。

1924年, 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剪发展与教育一、概述含义[5]: 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旳过程中所发生旳有规律旳心理变化过程。

心剪发展基本特性[4]: 持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次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阶段特性: 少年期(初中)、青年初期(高中)初中特点: 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①抽象占主导, 现反省思维;②独立批判、片面主观并存;③随意性明显增长;④成人感;⑤内心世界、朋辈交往;⑥自控能力不强高中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向成人靠近;①经验型转向理论型, 现辩证思维;②人生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深刻发展;③客观、敏感;④冲突矛盾教育含义学习准备: 学习者在从事新旳学习时, 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旳学习旳适合性。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 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 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精细加工策略:做笔记、提问、记忆术、生成性学习
组织策略:列提纲、归类精细加工策略 、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元认知策略(选择)
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 3.努力管理策略 4.学业求助策略
信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信程度
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 有效性与准确程度。可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标准化 :包括测验题目、被试、施测程序、统计
人格的特征(单选)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3.整合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5.社会性
1.问题情景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对问题解决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3.原型启发 4.已有的知识经验 5.情绪和动机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简答、论述重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创造性的含义(判断、选择)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情绪的分类 ,依据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
(1)心境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2)激情 :欣喜若狂、暴跳如雷
3.不平衡性(关键期)
4.差异性
关于最近发展区:
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促进教学发展,认为教师可采用支架,进行支架式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高频考点

中学教资心理学高频考点知识点一感觉规律种类定义举例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暗适应——走进电影院明适应——走出电影院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黑人的牙齿很白继时对比——先吃糖再吃橘子觉得橘子更酸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现象盯着白炽灯看一会儿,将目光转移到白墙上出现亮的像或暗的像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红、橙、黄等有温暖感;蓝、青、紫等则会有寒冷感知识点二知觉的基本特性种类含义常见的例子区分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做笔记时,用红色的笔勾画重点强调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至少要包含两个以上的事物,其中一个是对象,剩余的作为背景整体性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窥一斑而知全豹外界内容缺失,补全内容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外界内容完整,补全意义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哈姆雷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恒常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对它的知觉保持相对稳定性人的身高、门的形状、五星红旗的颜色等对象本身不变,虽然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但保持原来的映象知识点三注意的分类注意种类概念引起原因举例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烈、新异变化、对比、指示)(2)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主体的知识经验)上课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老师讲课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设目的,需要意志努力(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对活动的合理组织(3)对教学内容的间接兴趣(4)主体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5)人格、动机、主观能动性等(6)过去的知识经验。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100个重点汇总(精选)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100个重点汇总(精选)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W0个重点汇总(精选)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s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7s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而做出良好适应。

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木身的认知经验。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在中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好心理学的要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以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从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抽象的思考和推理。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再仅仅依靠具体的实物操作,而是能够运用符号和概念进行运算。

了解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更具挑战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自尊心变得更强。

同时,他们也更加渴望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要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形成的。

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学生的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学习理论,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动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外部动机则是由于外部的奖励或压力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让他们真正热爱学习,同时合理运用外部动机来激励学生。

记忆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在不断发展,从机械记忆逐渐向意义记忆转变。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运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分类、复述等,提高记忆效果。

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重点(完整版)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广义。

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

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和三过程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6、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捷克的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点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论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与教育的要素,学习与教育的过程两大方面。

学习与教学要素:1、学生(是主体。

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2、教师(是关键);3、教学内容(是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是接触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是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捷克——夸美纽斯(遵循自然的思想,按照人的本性组织教育和学习)瑞士——裴斯泰洛奇(《论教育学》“教育要心里化“)俄国——卡普杰列夫(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为明代书)美国——桑代克(从动物身上做实验,从此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产生)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3.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此后人主义思潮掀起。

奥苏伯尔——用认知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学习。

4.教育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至今)布鲁纳总结: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前苏联的教育之父乌申斯基;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补充: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原则: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实验法(用的范围广,成就最大)、个案法(从出生到现在的研究)、调查法、测量法(从标准化的试题来了解心理)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 (精编)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版) (精编)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 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从19世纪末起,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 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 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 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初中 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里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3..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4..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5..顺应:是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7..性格:是指个体是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沉声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即指人类的学习。

9..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发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0..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归究。

11..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2..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13..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和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西欧那个人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4..错误观点:即个体日常直接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

15..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16..动作技能:由一系列实际活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方式。

17..心智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也称之为智能技能,智慧技能。

18..高原反应: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也称之为:“高原期”。

19..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笔记整理资料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笔记整理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老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世纪末到19世纪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4、教育心理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含义: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一直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具有不平衡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主要是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2、青年时期:主要是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2、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四、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五、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1、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意识记忆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六、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喜欢争论;理想主义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七、人格的发展P22人格反映一个人心理的整体及机能,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及精神面貌,是具有与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培训资料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培训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具体而言;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的条件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①学生;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个体和主体,存在着差异性②教师;教师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具有什么样的职业心理能力、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品质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与学之间实现传递的工具。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⑤教学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与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帮助教师课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客观的对教育现象进行判定二为教育教学提供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世纪末到19世纪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钮斯总结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结果,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论教育学方法》——教育要心理学化赫尔巴提出四段教学法对教育心理学有突出贡献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三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显示其作为一门作为具有独立的科学体系的形成。

70年代奥苏伯尔认知心理学观点四教育心理学的完善布鲁纳 1994年第一,主动研究第二,反思研究第三,合作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心理变化的过程。

①从时间跨度上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②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人格发展量大方面③从性质上讲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善④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先天性发展与教养作用的共同结果⑤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2心理发展的几个特征①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具有差异性③具有不平衡性④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时期,具有半成熟,本幼稚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资料一、1、心1)12)1伯3)1了4)1验着冯特心5)古6)认7)情8)意9)人的2、心3心理4心理3、画1) 2)心3)总成着4、心(多选(一)是有实验可分第一章绪心理学的历史19世纪前,没19世纪中叶,伯研究出一个1860年,德国了一条著名的1879年,德国验法引进心理着科学心理学特的贡献 1开心理学派构造古希腊哲学家认知过称是最情绪情感是人意志过程中一人格是在遗传的总和包括人心理学:心理理学的研究原理学的研究任画图说明心理心理学定义心心理现象人总结:心里现成的,已经形着人格特征,心理学的研究选/单选/填空)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控验科学普遍采取分为实验室实验教育论史没有心理学学开始引进实个定律韦伯国著名哲学家的遗忘规律曲国著名哲学家理学,并在德学正式诞生。

开创了心理学造主意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基本的心理人对客观事物一直活动是人传的基础上在人格倾向性和理学是研究心理原则1客观任务 1描述理现象:(心理:心理学是研认心理过程情意人格倾人格人格特象虽然分为心成的人格又影而人格特征也方法(选、填空)( 给你根控制和创设一取的方法,也验法和自然育心理学学科,从哲学实验法对心理伯定1 / 3律:K家、心理学家曲线,遵循着家、生理学家德国莱比锡大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的奠基人德《论灵魂》理过程包括物的态度体验人类所特有的在社会化过程和人格心理特理现象及其规观性原则 2系述心理现象 2理现象的具体结研究心理现象及认知过程(感觉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倾向性(需要、特征(能力、气心理过程和人格影响着心理过程也影响着心理过填)p4 据概念实例一定的条件,也是心理学研实验法。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好心理学的要点,对于考生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显著的提升。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不再仅仅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来理解世界。

例如,他们可以思考假设性的问题,进行数学中的代数运算等。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有了新的特点。

他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较长时间,但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再来说说中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尊心也变得更强。

在这个时期,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大,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纳。

在学习动机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得更加多样化。

内部动机,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增强;外部动机,如考试成绩、升学压力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点。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中学生正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这个阶段,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记忆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在不断发展,从机械记忆逐渐向意义记忆转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归纳、总结等,提高记忆效果。

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有时也会出现片面和极端的想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4.3)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4.3)

当然,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于学生学习上的真正成功,即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大多数成绩不良问题,其实质是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应用上存在障碍。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因此,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我们知道,学习效果虽然是客观的,对它的评定也遵循一定的客观标准,但是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有主观性。因此,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第一,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第二,课题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第三,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第四,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如图4—1所示: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为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要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心理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心理学的要点对于成功通过考试以及日后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中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在这个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进行假设性思考和逻辑推理。

了解这一点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

比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和假设来理解复杂的问题。

学习理论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信息加工和认知结构的构建。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情境、协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也是一个关键方面。

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较为丰富和强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例如,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作为教师,要能够敏锐地察觉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如何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智力。

在动机理论方面,需要了解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及作用。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能够持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惩罚所驱动。

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真正热爱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另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是重要内容。

人格特质理论如特质理论、类型理论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了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从众心理、群体规范等都是需要关注的要点。

中学生开始渴望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同伴的影响逐渐增大。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doc

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doc

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心理学所讲的学习,不仅指文化知识学习、还包括为习惯学习、情感性学习、思想品德学习等。

(1)中学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2)中学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

3、研究表明,教学是复杂的心理活动系统(1)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系统(2)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3)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4、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1)客观性原则。

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教育心理的研究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提出研究的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3)进行研究准备,包括搜集资料、人员培训等;(4)研究付诸实施;(5)整理研究资料;(6)分析研究结果并加以推论;(7)撰写研究报告;(8)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打算。

中学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1、问卷法是课题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测验法则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研究方法。

问卷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它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取样大问卷设计时应注意:(1)问题要明确,没有难懂与含糊的地方;(2)问题不宜多,不要设计复杂与难回答的问题;(3)问卷题目应生动有趣、回答须简单,便于统计处理;(4)一套问卷,应有一定的测验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问题;(5)调查范围较大,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2、教育心理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周期短,效果可以用仪器检测。

3、个案研究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适合高中及高中以下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红线。

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 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③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

④身体剧变,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⑥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

2)、★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

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②人生观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深刻的发展。

③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④对未来充满理想,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发展,但又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4、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6、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内部认知结构不断变化。

图式: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同化:主体把新刺激组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顺应: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的情境时,对自身图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情境。

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觉动作阶段(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四个阶段的特征:1)感觉动作阶段的突出成就出现了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中,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

3)具体运算中,儿童思维有明显的逻辑性,突出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此外,儿童还获得分类和序列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

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

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自我中心化倾向: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泛灵论倾向:将任何事物都看作是生命或类生命的活动。

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他的认知发展观: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

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持久性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提高;感受性增强;概括性明显发展(初二是转折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观点)2) 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教学支架:指儿童在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9、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人感繁殖感对停滞感;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1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

11、如何建构健康的人格?人格统合包括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树立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1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儿童2、3岁左右;加速发展:小学;突变时期:青少年时期。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13、皮亚杰认为,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中心,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假想的观众”“个人的虚构”14、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有以下几种:1)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物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和场独立型(内部线索参照,不受外来事物干扰);2)冲动型与沉思型;3)整体型和序列型15、认知能力也即智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

智力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量和质的差异)与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

16、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17、心理学家将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8、性格是指个体字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类型分为:1)机能类型说(英国的培因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向性说(瑞士的荣格提出内向型和外向型);3)独立-顺从说(奥地利的阿德勒提出)补充:**中学生观察发展特点:自觉性、精确性、概括性、顺序性**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记忆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发展快**中学生行为表现发生的变化:喜欢争论、理想主义**性格差异对学生学习有何影响: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专门的学校、老师、有目的)1、(美)加涅将学习层次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最高层次的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嫁衣控制调节和管理的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 *我国将学生的学习分为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的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

强化在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5、俄国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他认为个体行为分为2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7、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的方式有:1)普雷马克原理(用调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2)行为塑造(也叫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8、根据联结学习原理,消除不良行为的策略有: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9、格式塔的顿悟学习,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是一个德国的心理学派理论,代表人物苛勒。

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他提出的学习观是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他提出的教学观是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认知结构: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用来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

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1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