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7古诗词二首忆江南敕勒歌教案作业题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 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识记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默写《敕勒歌》: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敕勒..()()穹.庐()笼.盖()见.牛羊()3、《敕勒歌》选自,是时期北方族的一首(体裁)。
诗歌表达了草原牧民的情感。
同时,也表现了草原牧民们的生活景象。
二、理解运用蒙古人腾格尔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当我身躯一样爱惜沐浴我的那江河水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5、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色的毡房、()色的炊烟、()色的草原、()色的土地、()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6、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7、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三、综合分析风景佚名我一直以为,好的风景一定在远方。
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有一篇东西获了个小奖,得到了一笔微薄的奖金。
我便做出了一个近乎奢侈的决定:到远方去。
其实也没有走上多远——时间和金钱的双重限制。
我来到了被无数诗人歌颂过的甘南草原。
那是十月之交,地草已经干枯了,但另有一番魅力——金黄色的,苍苍茫茫的,很像沙漠。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位于古诗文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背景,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句的意象和寓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文化。
3. 领悟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读和意象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欣赏,生僻字词的学习,诗歌情感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课件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解读诗句,分析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例题讲解:挑选诗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解读诗歌意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句诗句,尝试自己解读其意象和寓意。
6. 欣赏:分析诗歌中的美,如景色美、情感美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生僻字词:勒、穹庐、苍苍、茫茫、见牛羊3. 诗句解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解读方法,分析《敕勒歌》中的另一句诗句。
示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这句诗句描绘了广袤的敕勒川,天空湛蓝,草原一望无际。
风吹过,草低伏,露出成群的牛羊。
诗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敕勒歌》的基本内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课后作业

18 古诗二首——敕勒歌一、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主人。
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空间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北朝情歌南朝情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下面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歌词,请你哼唱哼唱,感受一下这支歌与《敕勒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7 古诗词二首 敕勒歌》教案_0

苏教版2019二年级语文上册7 古诗词二首敕勒歌教材分析:《敕勒歌》是敕勒人唱的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行交代了敕勒川的位置,在高耸连绵的阴山脚下,接着用“穹庐”“笼盖”描写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行“苍苍”“茫茫”“见”生动地体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设计理念:《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敕勒人歌唱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生活的歌。
我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设计时,我指导学生抓住“苍苍”“笼盖”等关键词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多形式、多层次的诵读中感受草原无比壮阔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具备了通过查找工具书和结合画面了解诗词大意的水平,我把这首诗大意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在此基础上,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以各种方式朗读为平台,想象草原的壮阔,以唱背古诗升华学生的情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目标:1.学习4生字,似、阴、苍、低,理解“穹庐”“苍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学生体会大草原壮阔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敕勒族人美好的生活,感受对大草原和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4生字,似、阴、苍、低,理解“穹庐”“苍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像画面,感受草原的壮阔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敕勒族人美好的生活,感受对大草原和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 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敕勒歌》古诗新唱视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进入古诗1.谈话创设情境,配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暑假杨老师去了趟草原,带来几张自己在草原拍的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但你们看完要给我一个点评哦!(1)课件展示图片老师适时讲解图片拍摄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师用自己去草原的照片导入,会给学生亲切真实感,并且配上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更能渲染草原的壮阔意境,易于激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向往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敕勒歌古诗教案

敕勒歌古诗教案教案:《敕勒歌》一、教学内容1. 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 章节:第二单元第7课3. 内容:《敕勒歌》古诗原文及其翻译,了解古诗背景,分析诗歌意境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敕勒歌》。
2. 学生能够理解《敕勒歌》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
3.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分析修辞手法。
2. 重点:朗读、背诵《敕勒歌》,体会古诗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讲解(10分钟)1. 讲解古诗背景,介绍作者敕勒及其生活年代。
2. 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天空的明亮。
4. 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朗读与背诵(5分钟)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
2. 组织学生集体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巩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草原天空羊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将《敕勒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2. 答案: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诗歌讲解、朗读与背诵、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敕勒歌》的内容,体会了古诗的意境。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草原的诗歌,扩大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北方大草原的古诗,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辽阔、天空的明亮以及羊群的活泼。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b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
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然而,早在壹五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争取机会,踊跃**。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赏析和背诵。
具体章节为第一单元《古代诗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敕勒歌》的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通过赏析,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
重点:朗读技巧的掌握,诗歌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敕勒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
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5. 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作者:佚名3. 背景介绍:北朝民歌4. 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调5. 诗歌赏析:意境、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朗读技巧,朗读《敕勒歌》并录制音频。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语音准确、韵律优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诗歌赏析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北朝民歌,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敕勒歌》的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的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指导”和“诗歌解析”。
4. 作业设计中的“朗读技巧的运用与实践”。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理解《敕勒歌》的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民歌,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
优品课件之二年级语文上7古诗词二首 忆江南 敕勒歌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7古诗词二首忆江南敕勒歌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7 古诗词二首【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阴、似、苍、低”8个生字,会认读绿线内的“胜、勒、庐、笼、茫”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
并能根据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素材】 1.唐朝诗人白居易相关资料 2.北朝民歌相关资料 3.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古诗词【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4个生字,会读“胜”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1) 1.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指生回答。
2.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江南水乡,见过江南的美丽景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7课《古诗词二首》中的第一首,领略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江南水乡的美丽。
(课件出示2) 3.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忆江南) 4.学习“忆、南”,记忆字形:(1)“艺”换偏旁,就变成了“忆”。
“忆”是心里的感觉,所以用“竖心旁”。
理解“忆”的意思:(回忆、思念)(2)“南”要注意中间部分不是“羊”。
二、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简介相关知识(1)简介诗人“白居易”。
(课件出示3)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了解“江南”(课件出示4):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二年级语文上7古诗词二首 忆江南 敕勒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7古诗词二首忆江南敕勒歌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7古诗词二首【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阴、似、苍、低”8个生字,会认读绿线内的“胜、勒、庐、笼、茫”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
并能根据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素材】.唐朝诗人白居易相关资料2.北朝民歌相关资料3.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古诗词【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4个生字,会读“胜”字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1).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指生回答。
2.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江南水乡,见过江南的美丽景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7课《古诗词二首》中的第一首,领略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江南水乡的美丽。
(出示2)3.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忆江南)4.学习“忆、南”,记忆字形:(1)“艺”换偏旁,就变成了“忆”。
“忆”是心里的感觉,所以用“竖心旁”。
理解“忆”的意思:(回忆、思念)(2)“南”要注意中间部分不是“羊”。
二、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简介相关知识(1)简介诗人“白居易”。
(出示3)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了解“江南”(出示4):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敕勒川草原之行
任务一:放暑假了,丁丁一家来到敕勒川草原度假。
看到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爸爸让丁丁弟弟用一首诗歌来赞美此情此景。
弟弟不禁想起了哥哥经常吟诵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但有几个字弟弟不会,想请哥哥丁丁为他注音后再朗诵一次:
似()庐()笼()盖()苍()茫()任务二:给好朋友明明的一封信
亲爱的明明:
我到了(阴山)下的敕勒川大草原,这里太让我(吃惊)了,绿油油的(野草)特别茂盛。
(茫茫)的大草原牛羊成群结队,十分壮观。
我还认识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给我讲了特别多草原的故事。
回来后我一定和你分享。
你的好朋友:丁丁 2022年7月22日
任务三:丁丁弟弟想为《敕勒歌》配一幅图送给奶奶,但他还没有想好,请求哥哥帮忙。
请你为丁丁画一幅图作为参考。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敕勒歌》课时目标1.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苍、茫”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敕勒歌》。
3.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进意境1.视频出示草原风光,配上背景音乐《天堂》。
2.引导交流:你能用一两句话描述看到的景色吗?(天真蓝,草原真辽阔,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3.教师介绍: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方草原上有一个游牧民族叫敕勒族,他们以草原为家,以放牧为生。
我们今天要学的《敕勒歌》是他们民族的一首民歌,也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给我们描绘了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4.板书诗题“敕勒歌”,齐读。
【设计意图】从草原风光导入新课,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之阔、物产之丰,为后面学习诗歌奠定感情基础。
同时作品的简要介绍,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1.读诗歌。
(1)自由读:自读古诗,圈画出诗中的6个生字,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互读古诗,一人读,一人听,听字音是否读正确,诗句是否读通顺,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
(3)示范读: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说说听出了怎样的节奏。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指名读:学生练读后,指名朗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同步 习题附答案 (4)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习题一、基础题1. 多音字组词。
lǒng () xiàn ()hǎo()笼见好lóng() jiàn ()hào()2.看拼音,写词语。
Jìyìjiùshūjiān g nán rúguǒcāng máng x iān g sìyīn tiān dī xià二、综合题1.写出字的结构忆()南()如()苍()旧()2.填空(1)《忆江南》作者(),朝代()。
(2)《刺勒歌》是一首北朝()。
3.解释字词(1)谙:。
(2)红胜火:。
(3)蓝:。
(4)曾:。
4.造句回忆。
如同。
三、提高题3. 对号入座。
(1)忘望( ) 记看( ) 远( ) 难 ( ) 希( ) ( ) 不了一( ) 无边愿 ( ) (2)邻领带( ) ( ) 居 ( ) 国首( ) 相( ) 红( ) 巾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婆婆()的孩子()的蝈蝈()的田野()的小溪()的童年5.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1)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2)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6.补充完整火红的________ 金黄的________蔚蓝的________ 洁白的________7.照样子写词语例:许多许许多多认真____ ( )____ ( )____ ( )___《古诗二首》习题答案一、基础题1. 多音字组词。
lǒng (笼罩) xiàn (出见)hǎo(好吃)笼见好lóng(灯笼) jiàn(再见)hào(爱好)2.看拼音,写词语。
Jìyìjiùshūjiān g nán rúguǒ记忆旧书江南如果cāng máng x iān g sìyīn tiān dī xià苍茫相似阴天低下二、综合题1.写出字的结构忆(左右结构)南(上下结构)如(左右结构)苍(上下结构)旧(左右结构)2.填空(1)《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优秀教案设计+课后练习

2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 原高原辽阔。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 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 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 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 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2:夜宿 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教学 词语。
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课时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 的词语。
1.教学 目标 2.朗读和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 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 神。
教具 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目标教学 重点 导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课题入 手,利用简笔画的形式 展现课题表达的内容, 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 意,引起学习兴趣。
】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 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 看要求。
(课件出示3)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 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 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 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 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敕勒歌》优秀教案设计+课后练习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描写高楼的诗句:《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
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
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2.描写大草原的诗句草原诗三首(一)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连一连。
kǒn g sì lú chén lǒn g寺辰恐笼庐二、看拼音,写词语。
tián yěcān g mán g g uān g yīn jīn g xiàbùgǎn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百尺:恐惊:草低:四、课文整体梳理。
1.《夜宿山寺》的作者是唐朝(),这首诗用()的手法。
把山寺的()和夜晚的()写得非常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敕勒川》哪两句交代的是敕勒川的位置(),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五、重点段落品析。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敕勒歌是一首朝时的民歌。
2024年《敕勒歌》教案(通用

2024年《敕勒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敕勒歌》的原文及注释;3. 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4. 诗歌内容的解析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2. 掌握《敕勒歌》的原文、韵律、节奏,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解析与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以及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敕勒歌》的原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敕勒歌》原文及注释、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民歌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敕勒歌》;2. 讲解:介绍诗歌背景、作者,解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诗歌内容;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敕勒歌》,让学生注意听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意境;4. 实践:学生分组朗读《敕勒歌》,互相纠正发音,体会诗歌的韵律美;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古代民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韵律、节奏知识进行解析;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创作一首短小的诗歌,并互相交流、讨论;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内容:a.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b. 《敕勒歌》原文及注释;c. 诗歌韵律、节奏分析;d.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敕勒歌》的韵律、节奏,创作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民歌,比较其与《敕勒歌》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古代民歌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2.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赏析;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朗读、创作诗歌;4. 作业设计:根据《敕勒歌》韵律、节奏创作诗歌。
2024年精选古诗敕勒歌精彩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年精选古诗敕勒歌精彩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14121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2.png)
2024年精选古诗敕勒歌精彩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精选古诗》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章《敕勒歌》。
详细内容包括对古诗的朗读、解析、翻译、背景介绍以及诗歌意境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敕勒歌》的朗读技巧,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使学生理解《敕勒歌》的词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翻译,以及诗歌意境的体会。
2. 教学重点:掌握《敕勒歌》的朗读技巧,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敕勒川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敕勒歌》,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感受诗歌韵律美。
3. 解析:分析诗歌的词句含义,讲解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意境,分享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诗歌作者:不详3. 朗读技巧:韵律、节奏、语气4. 诗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5. 背景介绍:敕勒川、阴山、北朝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敕勒歌》,背诵全文。
(2)翻译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敕勒川美景的想象。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The sky is gray, the fields are boundless, the wind blows and the grass bends, revealing cattle and sheep.(3)示例:敕勒川的大草原一望无际,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草地上牛羊成群,构成一幅宁静美丽的画卷。
2024年精选古诗敕勒歌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年精选古诗敕勒歌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5f5e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0.png)
2024年精选古诗敕勒歌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敕勒歌》,位于教材第四章《古代诗歌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敕勒歌》的全文解读,分析其艺术特色,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背景,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敕勒歌》的内容,体会其雄浑豪放的气息,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
2. 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知识,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韵律知识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敕勒歌》的内容解读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朝时期的地图,简要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敕勒歌》。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敕勒歌》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读:引导学生逐句解读《敕勒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古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北朝时期的诗歌,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内容:a. 诗歌背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b. 诗歌解读:韵律、对仗、意象c. 艺术特色:雄浑豪放,意境高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敕勒歌》中的意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提示:意象有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等,可从自然美、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体会到了《敕勒歌》的艺术魅力,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代诗歌。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北朝时期的诗歌,深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解读中的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古诗词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阴、似、苍、低”8个生字,会认读绿线内的“胜、勒、庐、笼、茫”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
并能根据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素材】1.唐朝诗人白居易相关资料2.北朝民歌相关资料3.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古诗词【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4个生字,会读“胜”字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1)1.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指生回答。
2.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江南水乡,见过江南的美丽景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7课《古诗词二首》中的第一首,领略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江南水乡的美丽。
(课件出示2)3.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忆江南)4.学习“忆、南”,记忆字形:(1)“艺”换偏旁,就变成了“忆”。
“忆”是心里的感觉,所以用“竖心旁”。
理解“忆”的意思:(回忆、思念)(2)“南”要注意中间部分不是“羊”。
二、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简介相关知识(1)简介诗人“白居易”。
(课件出示3)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了解“江南”(课件出示4):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课件出示5)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水乡──江南。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3.教师范读。
(课件出示6)4.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句子长短不一)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还有“江城子”、“西江月”、“浣溪纱”等。
三、整体感知,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思考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7):借助拼音,自由读。
(2)指读,指正读音。
(注意“谙”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4.交流生字的识记法。
(课件出示8)5.书写时应注意写什么?把每个字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6.作品反馈,看谁写得漂亮规范。
7.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再读再悟,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9)(板书:好)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过渡: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一)忆景(课件出示10)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指名读。
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理解“胜”和“如”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部编版(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板书:江花江水)(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
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利用对偶句式,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课件出示11)(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谙)“曾”呢?(2)理解“旧”的意思。
简单渗透背景。
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诗人也是那样的熟悉?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
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课件出示12)(二)忆人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江南的人)(课件出示13)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指生有感情地朗读)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
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
(课件出示14)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
(背诵)(板书:忆)五、赏读新词,拓展延情1.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
2.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课件出示15)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课堂作业新设计1.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及白居易的其他两首《忆江南》。
2.这么美的江南,这么美的词,请同学们用画画、作词、写导游词等方式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吧。
3.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如”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参考答案:1.略2.略3.好像,好似。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唐·王涯《春游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读绿线内的“勒、庐、笼、茫”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和书写“阴、似、苍、低”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草原无比壮阔、四野苍茫的景象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16)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再到大草原去看看。
好吗?(课件出示17)2.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天空、草原、牛羊、蒙古包等)3.师:是啊,多美的画面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可是,中国古代的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个字就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课件出示18)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敕勒歌)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来试试。
注意“敕”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勒”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lè”。
5. 简介(课件出示19):《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乐府民歌”。
敕勒族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居住在我国甘肃、内蒙古一带,那里又称敕勒川。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轻声读古诗,画出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20)出示生字:敕勒阴山穹庐笼盖苍茫好似低头见牛羊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强调多音字“勒、笼、似、见”的读音。
(课件出示21)5.把生字带入古诗,听录音读课文,对比朗读的区别,避免以唱带读;6.师带读,生跟读,再次对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音读准。
齐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学习第1、2句)(课件出示22):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2)猜猜诗中哪几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3)自由读这2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老师讲述大概意思;敕勒: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阴山脚下静静流淌着敕勒河。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穹庐:蒙古包的圆顶。
(4)“天似穹庐,笼罩四野”中“似”是什么意思呢?(好像)(5)这两句话讲了什么?(交待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即在绵延千里的阴山脚下,描写了一幅壮美广阔的图画。
表明了天的广阔与敕勒川的辽阔,向四面望去,无边无际的田野与天相接。
)谁愿意来读读这2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6)分小组赛读这2句。
4.课件出示:天空、草原、牛羊。
(课件出示23)(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什么?指名交流。
(2)在图片旁出示第3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句(3)“苍苍,茫茫”都是指空阔辽远、没有边际的意思,你知道有哪些四字词语也是这个意思?(如: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等)(板书:苍苍茫茫辽阔无边)(4)是呀!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当一阵劲风吹过,草丛中显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板书:风吹草低见牛羊茂盛肥壮)(5)再读读第3句。
5.诵读整首诗,试着背诵(课件出示24)。
6.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指生认读。
师生共同正音。
(课件出示25)2.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阴”和“阳”长得很像;“似”是“单人旁”加“所以”的“以”;苍是“草字头”加“仓库”的“仓”;3.在书写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阴”、”阳”要注意区分;“苍”的下半部分是“仓”,不是“仑”;“低”下面的一点不要漏掉。
4.练习书写。
5.交流反馈。
五、拓展延伸,小结全文(课件出示26)1.我们领略到了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