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周长》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这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知识点。

因为有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经接触到了周长概念,并且建立了基本的表象,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直观地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但是初中生才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所以我们要从一开始就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觉得可以先从一个最简单的正方形开始教学,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很容易产生感性认识,加上学生们都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正方形比较好动手操作,所以用正方形来探究“周长”这个概念的奥秘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计算周长的方法;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面图形》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求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说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如果我们乘坐观光小火车从长隆欢乐世界的摩天塔处出发,观看世界上最高的过山车,一路向上,绕着大半个地球飞行,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呢?(利用学生喜欢坐过山车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谈话导入师:请大家猜一猜小明坐的这辆观光小火车一圈有多长?(1)观察题中的两个条件:①我们需要一个圆形纸片作为观光小火车的轨道;②沿途要设站。

(2)组织学生观察问题,提炼出信息:这辆小火车从哪里开始、向哪里开始,分几次才能绕着圆形纸片跑完全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够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周长的定义和意义;二是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其意义,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正确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围绕一个物体走一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讲解周长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这里的周长概念既包含规则图形的周长,也包含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中大量存在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列入学生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是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周长”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图形的周长.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会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周长,正确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指出、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采用“情境创设"和“诱导探究”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归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获得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周长。

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通过美丽的树叶图片,让学生感受树叶的周长,从而对周长有着初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2、3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说出这些树叶大小、形状、颜色都不同.然后教师口述:“其实它们的周长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步的学习."(2)课件演示5通过动画演示:小蚂蚁沿树叶绕一圈,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了树叶的周长,从而引入课题“认识周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最后,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周长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长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要测量一个图形的边线长度的情况?”(如测量桌子的周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长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掌握,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直观发现平面图形的周长特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周长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举例:
(a)在讲解三角形周长计算时,指出难点在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之和即为周长,可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认识周长人教版说课稿

认识周长人教版说课稿

认识周长人教版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认识周长”这一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如认识图形、理解面积的概念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周长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周长的概念:通过对实物和图形的观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是指围绕一个图形边缘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的周长,以及通过测量和加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围栏的长度、跑道的周长等。

教学中的重难点主要集中在:1. 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将周长与面积混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周长是边缘长度的概念。

2. 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需要学生掌握测量和累加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单元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PPT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2. 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自主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设计校园围墙的长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边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做好铺垫,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周长的概念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描一描、辨一辨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运用多种策略正确测量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知识,增强学生自信心,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直观想象、量感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有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对周长虽有模糊的认识,但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

由此我们提出教学重难点,分别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周长含义,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2.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运用多种策略正确测量物体周长。

五、教学方法首先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满提出,在教学中要更关注和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下三种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进行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中将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适当互动引导,用多种方法理解新知识,并交流分享。

2.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

提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中,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3.学生学法,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用学具,动手实践等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

《认识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周长》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认识周长(说课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特点
学生只局限于对长方形、正方形 周长的认识,并且只会计算有公 式的标准图形的周长,所以这里 的周长概念既包含规则图形的周 长,也包含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 立起周长概念。
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在活动中初步 理解周长的含义,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的实践活动,自主 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畅所欲言谈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是它的周长。
学生展区
…………
………… ………… ………… …………
电脑屏幕
情感目标: 联系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使学生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周
长概念的建立和测 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
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教师自己准备实物三角板、 长方形钟、硬币; 小组准备三角形、爱心卡 片、红绳、尺子。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
优势:
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特 征,并且通过美术课已经明 白了“边线”的含义,又善于 通过图形观察、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等有趣的活动解决 问题。
不足:
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认 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 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 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 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 抽象。
三、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创设动画情境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探究活动 激发创造欲
培养创新精神
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观察操作法 课前预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如何测量周长等,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周长的概念,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以及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讲解测量周长的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的疑问。

5.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测量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两个部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学法: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人教版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周长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一课。

本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周长的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周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用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边的长度之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物(如树叶、纸张等)、尺子、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等。

2. 学生准备:直尺、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边缘,提问:“这些边缘的长度可以怎么计算?”-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一个正方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 教师总结周长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 巩固练习- 分发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应用拓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周长应用实例,如跑道、花园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测量和计算这些实际图形的周长。

5.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通过提问和小结,巩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中关于周长的计算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并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和“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并为后续学习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认知,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讨论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5.总结提升: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6.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周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以后学习计算图形周长、面积以及探索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

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直观感知上,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长的含义,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2、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一片美丽的树叶,提问:“同学们,这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把它的形状画下来?”(2)让学生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缘描出树叶的形状。

(3)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问:“你们画的都是树叶的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周长。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这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的内容。

学生在二年级时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周长的认识教学。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这样编写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列入学生的认识范围,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它图形周长的计算作好准备。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心理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绳子、软尺、直尺、学生的学具等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并把新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件展示小蚂蚁沿着树叶做运动的场景,然后让学生伸出手和它一起做运动,利用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的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来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利用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周长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周长。

(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1、摸一摸。

我让学生从学具中选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摸一摸它的周长,让学生感知一周的长度,安排学生间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第一篇: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

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

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PPT放前测图)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

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

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人教版《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认识周长》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周长》。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周长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实物操作辅助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树叶、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边缘。

- 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用绳子围绕这些物品,需要多长的绳子呢?”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测量、拼接等方法,实际操作计算几种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 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计算周长的规律。

3. 概念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明确周长的定义:图形边缘的长度和即为周长。

- 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与图形的形状、大小有关。

4.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 通过小游戏,如“找出周长相同的图形”,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延伸-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 讨论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跑道设计、装饰边框等。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第【1】篇〗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

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一个例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

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说教学目标,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

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

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

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

汇报方法后再比较优化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长的认识》。

一、说教材《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1页第三单元"四边形"中第4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光盘资源学具准备:要求学生采摘树叶片、尺子、量绳、五角星、正方形、长方形等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二、说教法1、媒体直观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因此,我采用了远教项目模式二进行教学,远程模式二的IP资源具有实效性、直观性,它能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2、自主合作探究法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数学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说学法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说一说”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流程(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图形,再沿边线剪出来,让学生得到一周的直接体验,初步感知一周,为学生探索周长,掌握周长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说课第【1】篇〗一、说教材:《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说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说教学内容是:利用实物和图形,通过剪、描、画、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封闭、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本课的说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说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剪、描、画、找、量”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1、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认识周长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认识周长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认识周长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认识周长的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周长,主要涉及人教新课标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

2. 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教学重点是周长的概念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利用教具和学具,详细讲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周长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板书周长的计算公式和重要概念,方便学生复习。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答案:1. (1)正方形的周长:4×4=16(厘米);(2)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3)圆形的周长:3.14×直径。

2. (1)正方形的周长:4×4=16(厘米);(2)圆形的周长:3.14×10=31.4(厘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周长》说课稿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
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
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
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
计算出周长。

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
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
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
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
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
探究。

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
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
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
观念的形成。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
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
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件展示小蚂蚁作运动的场景,并让学生举起手来跟小蚂蚁一起运动,然后抽象出小蚂蚁的运动路线,提出问题: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路线是树叶的什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

(课件:我爬过的一周是树叶的周长。


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在第二环节:“感知周长,理解概念”中,分别设置了3个活动。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指一指图上游泳池和篮球场的一周,感知这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活动二:然后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板凳面、铅笔盒面等等,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活动三:描一描,我又请学生从1号信封里拿出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形状,描出它们的周长,通过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却在不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这样,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发言,描述对周长的认识,然后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板书: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还强调“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测量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荷兰学者弗赖兰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俗话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

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在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引导探究,计算周长”中,我准备这样设计:1、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我分别出示一个“△”和“ ”,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学生们各执己见,想法不一,师适时引导: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谁的答案正确呢?怎么办?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像“△”和“ ”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出所有边长的总和,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一些图形还可以采用“变曲为直”的方法。

)这样,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方式,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他们不但能在操作中学会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学会操作。

(4)巩固练习。

师:咱们研究了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的图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谁来口答?
(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算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数学理念。

)(四)课堂总结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学的?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还体现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实现了认知上的飞跃 .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