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摘要】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东西、欢乐的心情、成功的喜悦等与人共享。幼儿的分享既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的品质表现,也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手段。从幼儿开始培养其分享行为,有助于健全其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本文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因素,探讨了一些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动机和训练幼儿分享技能、规则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养成分享行为。【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
一、幼儿行为特点
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样一个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使得他们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不会与同伴相处,总以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幼儿的认识依靠行动,再有意识,不是想好在做,而往往是做了再想。比如,我们看见一个幼儿在用蜡笔准备在纸上涂鸦,问他想画什么,他说不知道。当他的笔在纸上无意间留下个似园非园的图形的时候,他才高兴的告诉你,他画的是饼干。幼儿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幼儿高兴的时候往往是“天才”,是“神童”,这时候他们一句话,一个行为往往让父母们欣喜若狂。有一次,我为四岁的女儿买了一套“喜洋洋”的拼图卡,她高兴的要与我比赛,我无论如何努力都会输。说实话,每次她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从没有落下,真是天才,我的女儿。可是,要是他们不高兴了,你又会觉得不知要比平时笨多少。幼儿爱模仿,其行为对成人的依赖性大。因此,成人的行为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是在幼儿期,所以成人的言传身教和正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曾经有过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议,在这里我也不能妄下结论。但是,我们常有这样的经历,幼儿看见父母手里有两根棒棒糖时,给了他一个,他一只手它放进嘴巴的同时另一只手又来拿了。当然,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要定下人性善还是恶的结论,只是因为幼儿的年纪较小,心里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缺乏与人交往的情况下只能想到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还处于“独占”的意识形态,还不具备与人分享的观念。这就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正确引导,让幼儿真正的理解分享,知道我与人分享,别人也会与我分享。
(二)环境因素
1.家庭
现在的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一家人都宠着一个孩子,好玩的,好吃的,都给了一个孩子,这就造成了幼儿根本没有与人分享的机会,就算大人们有时候会做出假意的向孩子要颗糖果的索取,但都只是在和孩子玩耍而已,长期以往,孩子明白了与大人之间的潜规则,只要假意的与大人分享一下,做个动作就可以了,大人们是不会真的要的。我相信许多父母都给孩子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又都会把好吃的东西先给孩子,这样长期的影响,就造就了孩子的假分享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大人们真的拿了孩子与其分享的东西时会突然哭泣的原因,因为幼儿在意识上根本就不想分享。
还有一些家长会有言行不一的现象,讲一套,再做一套。有这样一个例子,有几个幼儿的小朋友在玩玩具,其中有个小朋友想玩别人不给,他一边说“我妈妈给我讲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一边说“我妈妈给我买了新玩具,我也不拿给你玩”。当其他小朋友要他拿出来时,他又说“妈妈不让我带进幼儿园,说你们会把玩具弄坏”。幼儿并没有区分对错是非的能力,在幼儿的心中父母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也是他们前进方向的指路灯。可现在父母的言行不一,造成了幼儿发展的直接干扰,长期以往,对幼儿的发展是一种很坏的影响。
2.幼儿园
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幼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幼儿园中,而且幼儿园中拥有专门的分享行为的培养活动。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影响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如果幼儿园重视,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指导,可以帮助幼儿更快的形成分享行为。相反,如果幼儿园不重视,而教师自身对幼儿的看法就不一致,出现了偏爱某位幼儿的现象,对于这位幼儿偏心的态度,必定会造成对其他幼儿行为的不一致,使幼儿之间失去了公平,对精神和物质不再是平等的分享,幼儿也会模仿,这对幼儿是极坏的影响。
3.同伴
同伴是幼儿进行分享活动的最主要的对象,幼儿对同伴的认识在心理上首先是平等的,放松的。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幼儿刚开始出现联系性游戏,幼儿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说笑,互借玩具,但这种联系是偶然的,没有组织的,彼此之间的交往也不密切。这是幼儿在游戏中社会性交往发展的初级阶段,成人应多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让幼儿多与其他的同伴沟通和游戏,适当的引导幼儿之间的合作,充分的感受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初步的换位意识,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的分享品质。
三、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方法
(一)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观念、动机
1.通过榜样激励幼儿
幼儿并没有对分享行为形成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一个榜样来引导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
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孩子们无条件的崇拜、相信父母。对于正处在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并且无意注意在主导地位的幼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默默的注视着,模仿着。所以父母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言行合一,不能只做表面工作,要身体力行地来为幼儿做一个好榜样,让幼儿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学习成长。当家里买了一篮水果放到孩子面前,父母先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先挑了个大的给父母,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推却,应该在乐意接受的同时表扬孩子,顺便在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孩子看到水果不顾父母拿了就只管自己一个人吃的时候,父母不能一笑了之,而应该教育他东西要与人分享。
与父母一样,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是高大且威严的,引导着幼儿向前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相处时的关系、方式都被幼儿关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