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和飞船运行时的跟踪测控(高教社杯数学建模大赛获奖论文)
数学建模 历年试题及论文
拟合、规划 图论、层次分析、整数队论、图论 微分方程、优化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 随机模拟、图论 多目标优化、非线性规划 图论、组合优化 随机优化、计算机模拟 0-1规划、图论
2000 2000 B题 钢管订购和运输 缺 2000 C题 飞越北极 缺 2000 D题 空洞探测 缺 2001 A题 血管的三维重建 数据 曲线拟合、曲面重建 缺 多目标规划 2001 B题 公交车调度 缺 2001 2001 C题 基金使用计划 缺 2001 D题 公交车调度 缺 2002 A题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 非线性规划 Y 2002 B题 彩票中的数学 单目标决策 Y 2002 2002 C题 车灯线光源的计算 Y 2002 D题 赛程安排 Y 2003 A题 SARS的传播 微分方程、差分方程 Y 2003 B题 露天矿生产的车辆安排 整数规划、运输问题 Y 2003 2003 C题 SARS的传播 缺 2003 D题 抢渡长江 Y 2004 A题 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 数据 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优化 缺 2004 B题 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 数据拟合、优化 缺 2004 2004 C题 饮酒驾车 缺 2004 D题 公务员招聘 缺 2005 A题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数据 聚类、模糊评判、主成分分析、多目标决策 缺 2005 B题 DVD在线租赁 数据 多目标规划 缺 2005 2005 C题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 数据 缺 2005 D题 DVD在线租赁 数据 缺 2006 A题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 数据 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 Y 2006 B题 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 回归、线性规划 数据 Y 2006 2006 C题 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 缺 2006 D题 煤矿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 数据 缺 2007 A题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数据 微分、差分方程 Y 2007 B题 乘公交,看奥运 数据 图论、0-1 规划、动态规划 Y 2007 2007 C题 手机“套餐”优惠几何 数据 Y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
Vol.28No.2Feb.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问题的提出卫星和飞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发射和运行过程进行测控是航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状况是对卫星和飞船(特别是载人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测控设备只能观测到所在点切平面以上的空域,且在与地平面夹角3度的范围内测控效果不好,实际上每个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考虑与地平面夹角3度以上的空域,在一个卫星或飞船的发射与运行过程中,往往有多个测控站联合完成测控任务,如神州七号飞船发射和运行过程中测控站的分布如图1所示:请利用模型分析卫星或飞船的测控情况,具体问题如下:1.1在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至少应该建立多少个测控站才能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测控?1.2如果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且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球面S 上运行,考虑到地球自转时该卫星或飞船在运行过程中相继两圈的经度有一些差异,问至少应该建立多少个测控站才能对该卫星或飞船可能飞行的区域全部覆盖以达到全程跟踪测控的目的?1.3收集我国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资料和发射时测控站点的分布信息,分析这些测控站点对该卫星所能测控的范围,2问题的分析2.1对题1的分析,由题意可建立直观的平面几何图形(图1),利用已知角α,R ,h 表示出角θ,则2π2θ就为所建的最少测控站个数.2.2对题2的分析,尽管按题目的假设,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迹形成了球环区域,且与赤道表面有固定夹角,并在球面上运行.但由于地球有自转,从而地球上的测控站也在运动,由运动的相对性可以将地球看做是静止的,那么球面S 相对地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扫过的区域就是球面S 上的一个球环,即球面S 上下各去掉一个球冠的剩余部分.而每一个测控站能监控到的区域是以测控站为顶点,87度角为半顶角的圆锥体与球环相交得到球面S 上的一个球冠.为了用最少测控站对卫星或飞船可能飞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王秀琴(集宁师范学院数学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摘要:问题1可化为一个平面几何问题,用简单的计算即可.对于问题2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尽管按题目的假设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且在球面S 上运行,但由于地球有自转,从而地球上的测控站也在转动.由于运动是相对的,我们将地球看作是静止的,则球面S 就是以相反的方向作转动,从而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扫过的区域就是球面S 上的一个球环,而球面S 上下各去掉一个球冠的剩余部分,而每一个测控站能监控到的区域是以测控站为顶点,87度为半顶角的一个圆锥体与球环相交得到球面S上的一个球冠,从而问题归结为用尽量少的球冠来覆盖球环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空间解析几何问题经复杂的计算得到了每个测控站监测球环的有效测控角,从而可知需要测控站的最少个数.关键词:最小覆盖;有效测控角;球环;球冠中图分类号:V5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2-0138-03图片来源/jrzg/2008-09/24/con -tent_1104882.htm图1第28卷第2期(上)2012年2月138--行的区域全部覆盖达到全程跟踪测控,即问题归结为用尽量少的球冠来覆盖球环的问题.则需要把测控站都建在赤道上,两个相邻的测控站可以分别形成两个测控区域,这两个测控区域相交后可得到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恰好在球环的上下边界处,才能全部覆盖球环区域,以达到全程跟踪测控的目的,即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空间解析几何问题.由此可以作出图3,经过复杂的计算得到了每个测控站监测球环有效测控角,即平面A'OB'与平面AOB所形成二面角A'B'-O-AB的平面为覬则平面角得二倍就是有效测控的最大范围,可知2π2覬就是所建最少测控站个数.3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参数说明3.1基本假设(1)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是圆.(2)测控站的选择不受地域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由于所求得最少测控站得个数,所以测控站选在赤道上建立.3.2参数说明α:监控站监控视角的一半;θ:测控区域所对地球圆心角的一半;γ: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固定夹角;β:与固定夹角γ互余的角;覬:相邻两个侧空站的有效测控视角的一半h:地球表面到卫星或飞船轨道的高度;R:地球的半径;l:地球表面上一点G到点N的距离;s:卫星或飞船运行轨道上一点M到点N的距离;S:表示卫星或飞船运行的球面;K:表示测控站与卫星或飞船得运行轨道共面时所需测控站的最少个数;K':表示测控站与卫星或飞船得运行轨道共面时所需测控站的个数;P:表示卫星或飞船得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由固定夹角时所需测控站的最少个数;P':表示卫星或飞船得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由固定夹角时所需测控站的个数;4模型的建立与问题的求解4.1对问题1的解答依据题意,有如下平面图:以球心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代表地球,R+h为半径的圆代表卫星或飞船运行的轨迹.根据图3有cosθ=R+LR+h(1)tanα=SL(2)由(2)变形得S=tanα(3)根据勾股定理得(R+h)2=(R+L)2+S2(4)将(3)代入(4)得(R+h)2=(R+h)2+(Ltanα)2(5)由(5)整理得(tanα2+1)L2+2RL-(2RH+h2)=0(6)由(6)解得L=-R±R2+(tan2+1)(2Rh+h2)姨由L≥0得L=-R+R2+(tan2+1)(2Rh+h2)姨(tan2+1)(7)将(7)代入(1)得cosθ=-R+-R+(R+1)2+tan2α(2Rh+h2)姨tan2α+1R+h(8)化解(8)得cosθ=Rtan2α+(R+h)2+tan2α(2Rh+h2)姨(R+h)(tan2α+1)(9)由(9)得,θ=arccos=Rtan2α+(R+h)2+tan2α(2Rh+h2)姨(10)则测控站的最少个数为K'=2π=π(11)当K'为整数时K=K'否则K=[K']+1(2)对问题2的解答以球面S和地球共圆中心为圆心,z轴垂直向上,赤道所在平面为xoy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地球表面方程为x2+y2+z2=R2,球环S的方程为x2+y2+z2=(R+h)2,在图4中,AB 所在的球冠为一个测控站覆盖的区域,为此测控站建立在赤道与x轴的交点O'上,A'和B'相邻的两个测控站的交点,并且交点分别在球环的上下边界,C和C'分别为AB和A'B'的中点,则平面ABO和平面A'B'O构成的二面角就是有效测控角的一半,∠COC'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下我们来求此角.由图4得x2+y2=tan2βz2x2+y2+z2=(h+R)姨2(13)解(13)得z2=(h+R)2(14)139--将(14)代入(13)得球环上边界方程;x 2+y 2=tan 2β(h+R)21+tan 2β(15)由图4得x 2+y 2=tan 2α(x-R)2x 2+y 2+z 2=(h+R)2(16)解(16)得,x=Rtan 2α±(h+R)2+tan2αR(2h+R)姨(17)将(17)代入(16)得,y 2+z 2=tan 2αRtan 2α±(h+R)2+tan 2αR(2h+R)姨-姨姨R2(18)由(15)和(18)联立得方程组,x 2+y 2=tan 2β(h+R)2y 2+z 2=tan 2αRtan 2α±(h+R)2+tan 2αR(2h+R)姨tan2α+1-姨姨R2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19)化解(19)得,x 2-z 2=tan 2β(h+R)2-tan 2αRtan 2α±(h+R)2+tan 2αR(2h+R)姨tan2α+1-姨姨R2(20)将(14)和(20)联立得z 2=(h+R)2x 2-z 2=tan 2β(h+R)21+tan 2β-tan 2αRtan 2α±(h+R)2+tan 2αR(2h+R)姨tan2α+1-姨姨R 2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21)解(21)得A'的坐标为x'=(h+R)2-tan 2α(±(h+R)2+Rtan2α(2h+R)姨-R)2姨y'=tan 2α±(h+R)2+tan 2αR(2h+R)姨-R 姨2-(h+R)21+tan2β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由B'点与B 点关于x 轴对称可得B'(x',y')由C'点是B'点和B 点的中点可得C'(x',y')oc'=x'2+y'2姨由图3得cos γ=ocR+h(22)将(22)变形得oc=(R+h)cos γ即C((R+h)cos γ,0)由此开可以得cos 覬=o 姨c oc 姨姨'|o 姨c ||oc姨姨'|即覬=arccos1-tan 2α(±(h+R)2+Rtan2α(2h+R)姨-R)2(1+tan 2α)2(R+h)2姨所以侧控站最少个数为P'=2π2覬=π覬当P 为整数时P=P'否则P=[P']+1———————————————————参考文献:〔1〕刘承平.数学建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吕林根.解析几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0--。
全程跟踪卫星或飞船的测控站数量模型
A bs r c : od tr n en mb r f nmo i rn n o to tt n f t c igstl ts r p c s isi t a t T eemiet u e nt iga dc nr l ai s r kn aele a ehp ,n h oo o s o o a i os
全程跟 踪 卫 星或 飞船 的测控 站数 量模 型
王 积 建 王 晓 红 ,
( 江工 贸职业技 术学院 a 基础部 ;b 图书馆 ,浙江 温州 3 5 0 ) 浙 . . 2 0 3
[ 摘 要] 为 了 定全程跟踪 卫星或 飞船的测控站数量 ,在不考虑地球 自 确 转影响和考虑地球 自 转影响 的情 况
b t a eo ir g r i ga dr g d n lu n eo er tto ft ee rh. u n i tv d l ft ef we t o h t c s fd s e a d n n e a i g t i he r he nf e c ft o ai no at aq a t a i emo e e s h h t o h o o t rn nd c n r t to f r c i g s t lie rs c s i y g o e rc m eho si sa ih d. n n m nio i g a o tolsa i nso ta k n a e lt so pa e h psb e m ti t d se tbls e I a d t ,n v e o Sh nz o I”m a e p c s i , h e s o i rn n o to t t nsn e e sp e e td d ii on i iw f” e h uV I nn d s a e h p t ef we t m n t i ga dc n r lsa i e d di r s n e o o
卫星和飞船跟踪测控的数学模型
K e o ds y w r :mo io i g; lc s e s iti u in n t rn o u  ̄b td srb to
对 于 问题 二 , 地 球 自转 的 影 响 下 , 星运 行 过 程 中星 下 点 轨迹 在 地 球 表 面 形 成 一 些 “ ” 型 的轨 在 卫 8字
迹 , 称地 分 布 在 赤道 两边 . 虑到 卫 星 星 下点 轨 迹 的 密集 程 度 问题 , 于 星下 点 轨迹 圈数 较 少 的卫 星 , 对 考 对
1 问题 分析
本文讨论 的问题是2 0 年 “ 0 9 高教社” 杯全 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比赛c . 题 卫 星按 运 行 状 况 可 分 为 同 步卫 星 与 非 同步 卫 星 , 同步 卫 星 又 分 为 同 步静 止卫 星 、倾 斜 轨 道 卫 星 而
和极 地 轨 道 同步卫 星 . 于 问题 一 , 让 测 控 站 所在 平 面 与 卫 星轨 道 共 面 , 卫 星只 能 在赤 道 上 空 运行 , 对 要 且 只有 同步 轨道 静止 卫 星符合 条 件 . 如果 该 卫 星为 非 同 步卫 星 , 该卫 星距 离地 球 表 面 的高 度 处 于 一个 范 那 围值 , 即在 围绕 地 球运 行 的 最 小 高度 与 最 大高 度 之 间 .
Th ntrn f t e b cme jr p r f t e srn ui s s m . T i tei a ay e h e mo i ig o h m eo s a mao at o h ato a t y t o c e hs h s n lsd te s lcso vn bet ao n h at o u fmo ig o jcs ru d t ee r h,a d etbi e i l i i r uin mo e o ntr g n s lh d a s a s mpie ds i t d l fmo i i fd tb o on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题优秀论文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摘要卫星和飞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卫星或飞船运行过程中测控站需要的数目进行求解,从而实现能够对卫星或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的目标。
对于问题一,由于测控站都与卫星运行轨道共面,且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考虑与地平面夹角3度以上的空域,所以,我们首先考虑将卫星或者飞船的运行轨道理想化成圆形,建立其与地球共心的圆形轨道模型,此时,运用几何知识和正弦定理计算出至少应建立12个测控站。
但是,在现实中卫星或飞船的轨道为椭圆形状,接着我们又给出了质点运行轨道为椭圆时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需要建立测控站数目的区间为12至16个。
问题二,我们利用每个测控站测控的锥形区域与卫星或飞船轨道曲面相交的圆的内接多边形来覆盖整个卫星轨道曲面,就可以将需要这样内接多边形的个数近似的看作需要建立测控站的最少个数,这里我们只给出内接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两种数学模型,此时,计算出需要测控站的最少数目分别为60和67个。
问题三,通过网络查询得到神舟七号的观测站位置和数目,以及飞船运行的倾角和高度等相关数据。
通过线性拟合我们发现测控站的位置近似符合正弦曲线。
最后,我们给出了模型优缺点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的方向。
关键字:卫星或飞船的跟踪测控;圆形轨道模型;圆锥测控模型;测控站点的数目1、问题重述1.1 背景资料现代航天工业中卫星和飞船的测控设备只能观测到所在点切平面以上的空域,且在与地平面夹角3度的范围内测控效果不好,实际上每个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考虑与地平面夹角3度以上的空域。
在一个卫星或飞船的发射与运行过程中,往往有多个测控站联合完成测控任务,因此需要分析卫星或飞船的测控情况。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一:在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至少应该建立多少个测控站才能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问题二:如果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且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球面S上运行。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论文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摘要本文对问题中各种情况下应建立的测控站个数进行了模型构建、并采集资料,并分析了资料中所建测控站对卫星所能测控的范围。
首先,通过对文章仔细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和合理的假设,给所分析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及依据,进而得到明确的答案和相关模型。
对于第一问,在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我们想到使卫星或飞船飞的尽可能高,这样测控站测控范围就越大,测控站就越少,通过画图及正弦定理求出测控最大视角,再用︒360除以测控最大视角,可得至少应建立的测控站个数,用MATLAB 软件算得20个。
由于第二问中,卫星围绕地球转的同时,地球也再自转,卫星运行过程中并存在有经度差异,故此题过于复杂,我们对过程采用分解后再结合的方法,先假设地球不自转而卫星旋转,据画图及正弦定理可得测控最大视角2β。
在地球自转同时卫星也转动的时候,在卫星运转一周时间内,地球所在卫星旋转轨道平面内所走的距离可求得:t V C 11=。
通过画图分析得两个测控站的距离:︒=90βπR l 。
则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测控站多余的数目为:βπηR t V l C 1190︒=='。
卫星旋转w 周时其最大经度差为2π,由以上推论在同一纬度上增加的测控站个数βπβπη=='''22;则总的测控站数目为: H R R +︒-︒︒=93sin arcsin 8790η(R Vt πλcos 2-)(HR R s i i n +︒-︒+93arcsin 871π) 在问题三中,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从中获得了有关神七运行的基本信息,通过对上述所建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的测控站的位置以及所测控的范围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关键词:卫星、运行轨道、地球自转、经度差、测控站一、问题重述卫星和飞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发射和运行过程进行测控是航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状况是对卫星和飞船(特别是载人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一等奖论文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 A/B/C/D 中选择一项填写) :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赵东辉 2. 张晓凤 3. 汪立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 林军 日期: 日 西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 警察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由于警 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地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 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是警务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课题。 问题一: (1)题目要求在城区 A 的 20 个巡警服务台位置确定的情况下,按照尽量 3min 到达案发地的原则为各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对于此问题本文建立最大 集合覆盖模型,并利用数学软件 MATLAB 进行分配求解,最后得到 A 区现有每个 巡警服务台的管辖范围如表 1。 (2)我们对于 13 条交通要道实现快速全封锁的问题,以所用时间最小为目 标,引入 0-1 变量,建立该问题的 0-1 规划模型,并借助数学软件 LINGO 进行求 解,求解结果见表 4。 (3)由问题(1)的分配结果可知,在现有巡警服务台的设置下:①还有 6 个路口在案发时巡警不能在 3min 之内到达, 即必然导致某些地方出警时间过长; ②我们根据每个巡警服务台的工作量的方差定义了工作量不均衡度,结果显示: 此时服务台的工作量不均衡度为 8.4314。 为了解决上述出警时间过长与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建立集合覆盖的 0-1 规划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在增加 4 个平台的情况下,可以解决出警时间过 长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解决了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在增加 4 个巡警服务 台的情况下, 使平台的工作量的不均衡度降为 3.0742。 增加的 4 个巡警服务台的 路口标号见表 8。 问题二: (1) 本文定义了两个评价原则, 原则一: 巡警能在 3min 之内到达案发路口; 原则二: 巡警服务台的工作量均衡度尽量小。 根据以上两个原则对该市现有巡警 服务台的设置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 有下述两种不合理的情况: ①有 138 个路口,在案发时巡警不能在 3min 之内到达;②此时的不均衡度已达 40.3。基于上述两点,现有的巡警服务台设置极其不合理。 针对现有巡警服务台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 本文提出三种方案对设置进行优 化调整。方案一:保持现有巡警服务台的个数和位置,再在其他路口增设巡警服 务台;方案二:保持现有巡警服务台的个数,但对其位置进行调整;方案三:不 考虑现有巡警服务台的设置情况,重新确定全城的最佳巡警服务台数目与位置。 (2)本问题实质是单目标规划问题,以巡警围堵时间最短为目标,以成功围 堵为条件。对于巡警的成功围堵,可以转化为二部图的完全匹配,利用匈牙利算 法,求得最佳围堵方案。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模型
盯一 0— aci 2 2r n s
。故所 需 的测 控 站个数 n , 为 : ( H)
r 笪 1
【 一r s“ eR0 ’ s cJ o . n
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想 的状况 是对 卫 星和 飞船 ( 理 特别 是载 人飞 船 ) 进行全 程 跟踪 测控 。 测 控设 备 只能 观测 到所 在点切 平 面 以上 的空域 , 且在 与地 平 面夹 角 3度 的范 围内测控 效 果不好 , 际上 实
每个测 控 站 的测 控 范 围只考 虑与地 平 面夹 角 3度 以上 的空 域 。在 一个 卫 星 或 飞船 的发 射 与运 行 过 测控 任务 , 神舟七 号 飞船 发射 和运 行过 程 中测控 站 的分 布 。 如
请 利用 模型 分析 卫 星或 飞船 的测控 情况 , 体 问题 如 下 : 具
() 1 在所 有测 控 站都 与卫 星或 飞船 的 运行 轨 道 共 面 的情 况 下 , 少 应该 建 立 多 少个 测 控 站 才 能对 其 进 至 行 全程 跟踪 测控 ? () 2 如果 一个卫 星 或飞船 的运行 轨道 与地 球赤 道平 面 有 固定 的夹 角 , 在 离地 面高 度 为 日 的球 面 S上 且
所 能测控 的范 围。
2 问题 分 析 和 模 型 假 设
问题 一 , 设卫 星测 控站 分布 在 与卫 星轨道 共 面的地 球表 面 , 假 且卫 星 的运行 轨 道为 圆 。利用几 何关 系 给 出全部 覆 盖需要 的测控 站点数 与卫 星 高度 的关 系 。当卫 星 的运 行 轨 道 为椭 圆 , 星运 行 轨 道 的一 个 焦 点在 卫
2009年数学建模竞赛C题全国一等奖论文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试摘要卫星和飞船对国民经济和国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对卫星的发射和运行测控是航天系统的重要部分,理想状况下是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本文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了卫星或飞船飞行的参数方程,并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出卫星飞行的轨迹图,借助图形,对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问题进行建模,得到了在不同情况下对卫星或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所需建立测控站数目的一般方法。
问题1:在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采用CAD制图法和解析三角形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出在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至少应建立12个测控站才能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问题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给出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的参数方程。
同时,验证了其运行轨道在地球上的投影轨迹为一关于赤道平面对称的环形带状区域。
最后,给出对卫星或飞船可能飞行区域进行全部覆盖所需建立测控站的模型。
问题3:对于陆地上的观测点,通过对“神舟七号飞船”相关信息查询,进行几何角度的和长度计算,得出观测点能观测到的区域约为s,再计算出飞船可能飞行的面积,通过进一步的优化与计算得出陆地上的观测点能观测的区域为18.67%.关键词:轨道星下点测控点相对运动优化一、问题重述卫星和飞船对国民经济和国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对卫星的发射和运行测控是航天系统的重要部分,理想状况下是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测控设备只能观测到所在点切平面以上的空域,实际上每个测控站的范围只考虑与地面成3度以上的空域。
往往要有很多个测控站联合测控任务。
问题1:在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至少应建立多少个测控站才能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测控?问题2:如果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与地球赤道有固定的夹角,且在离地面为H的球面S上进行。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A题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汽车的行车制动器(以下简称制动器)联接在车轮上,它的作用是在行驶时使车辆减速或者停止。
制动器的设计是车辆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人身和车辆的安全。
为了检验设计的优劣,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
在道路上测试实际车辆制动器的过程称为路试,其方法为:车辆在指定路面上加速到指定的速度;断开发动机的输出,让车辆依惯性继续运动;以恒定的力踏下制动踏板,使车辆完全停止下来或车速降到某数值以下;在这一过程中,检测制动减速度等指标。
假设路试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为无穷大,因此轮胎与地面无滑动。
为了检测制动器的综合性能,需要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进行大量路试。
但是,车辆设计阶段无法路试,只能在专门的制动器试验台上对所设计的路试进行模拟试验。
模拟试验的原则是试验台上制动器的制动过程与路试车辆上制动器的制动过程尽可能一致。
通常试验台仅安装、试验单轮制动器,而不是同时试验全车所有车轮的制动器。
制动器试验台一般由安装了飞轮组的主轴、驱动主轴旋转的电动机、底座、施加制动的辅助装置以及测量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被试验的制动器安装在主轴的一端,当制动器工作时会使主轴减速。
试验台工作时,电动机拖动主轴和飞轮旋转,达到与设定的车速相当的转速(模拟实验中,可认为主轴的角速度与车轮的角速度始终一致)后电动机断电同时施加制动,当满足设定的结束条件时就称为完成一次制动。
路试车辆的指定车轮在制动时承受载荷。
将这个载荷在车辆平动时具有的能量(忽略车轮自身转动具有的能量)等效地转化为试验台上飞轮和主轴等机构转动时具有的能量,与此能量相应的转动惯量(以下转动惯量简称为惯量)在本题中称为等效的转动惯量。
试验台上的主轴等不可拆卸机构的惯量称为基础惯量。
飞轮组由若干个飞轮组成,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几个飞轮固定到主轴上,这些飞轮的惯量之和再加上基础惯量称为机械惯量。
例如,假设有4个飞轮,其单个惯量分别是:10、20、40、80 kg·m2,基础惯量为10 kg·m2,则可以组成10,20,30,…,160 kg·m2的16种数值的机械惯量。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优秀范文10篇)11000字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优秀范文10篇)11000字数学建模竞赛从1992年始,到现如今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数学建模获奖论文,供给大家欣赏和探讨。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优秀范文10篇之第一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数学建模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能力,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学习这种能力,这对于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是比较有效的,而且对于学生们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有更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们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学习知识是比较基础的教学目的,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高中数学对于很多学生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而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数学建模; 能力培养; 应用研究;建模活动是一项比较有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建模活动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独立,自觉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去探索以及解决问题,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基本技能得到锻炼是最根本的目的。
学生们的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在建模活动中得到锻炼,提升学生们的空间观念以及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是延伸目的。
一、对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解概述高中数学建模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利用学生们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来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遇到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就是对生活中或者课本中比较抽象问题解决的过程。
通过抽象可以建立刻画出一种较强的数学手段,通过运用数学思维也能观察分析各种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学生们可以从复杂的问题中抽离出自己熟悉的模型,然后在利用好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基本就是事半功倍。
201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
EE (S F/ 60 (116 23/60 - 120) * 4/60 Eq / 60)
(7) (8)
t (EE - 12) *15 * pi/180
式中,EE 为真太阳时, t 为太阳时角
再通过查阅参考文献,直杆影长的计算和太阳高度角存在着余切函数关系 式,通过下图可以直观的了解太阳影子倍率变化:
A D t
Eq
N N
Y
B
A
S
length
L
k h
3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的解答
5.1.1 问题一的分析
首先查找资料分析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观测的地理经纬度、季节(年、 月、日)和时间等各个因素的关系,观察附件中的视频中杆子影子在一天实际当 中的某个时间段的变化(有长变短再变长)过程如图(一),并建立函数表达式 模型,然后利用 MATLAB 软件作出 3 米高的直杆的太阳影子长度的变化曲线。
3)拍摄时间的参数影响 计算时差时( Eq )指真太阳时与地方时平均太阳时之差,计算公式为:
Eq (0.0028 - 1.9857 * sin ( Q) 9.9059 * sin (2 * Q) - 7.0924 * cos(Q) - 0.6882 * cos(2 * Q))/(60 * 24) (1)
Q 2 * pi * N dn - n0 / 365.2422
5
(2)
dn (W - L) n0 79.6764 0.2422 * (Y - 1985) - floor * (0.25 * (Y - 1985)) L (D M/ 60)/(15 * 24)
W (S F/ 60)/ 24
问题二要求直杆所处的地点,实际是转化求直杆所处的经纬度问题。本文根 据附件(一)给出的杆子影子顶点坐标数据、拍摄瞬时时间和日期,并结合上文 问题(一)所建立数学函数表达式[(1)-(9)]模型,用 MATLAB 软件,对
卫星或飞船的跟踪测控模型设计
问题 1 在所有 测控 站都 与卫星 或飞 船 的运 行轨 : 道共面 的情况 下 至少应该 建立 多少 个测控 站 才能对 其 进行 全程跟 踪测 控?
问题 2 如果 一个 卫 星或 飞船 的运行轨 道 与地球 :
3 问题 的解 答
() 1 问题 1 的解答
在 此 问题 中 . 了简化计 算 . 为 我们认 为绕地 球运
作者 简 介 : 徐 昕 (9 2 )女 , 南 岳 阳 人 , 教 授 , 南 师 范 大 学在 读 博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微分 方 程 。 杨 17 一 , 湖 副 湖 研
・
1 3・ 8
杨徐 昕 , 曾玉华 , 成夏 炎 : 星或 飞船 的跟 踪测控模 型设 计 卫
故 A0C= T ACD A 1一 一
h p / w . v n r 2 0 — 9 4c net l 8 2 t :w wg . /z 0 8 0 / /o t _ 4 8 . t / oc j ̄ 2 n 1 0
h 。 t m)
请 利 用模 型分 析 卫 星或 飞 船 的测 控 情况 . 具体
问题如 下 :
与地 球球 面交点 的经 度差 异的绝 对值 ; 一不 超 过 []
2 模 型 的假 设
为 了便 于建 立相关 模 型 , 我们 假设 : 地球是 一个 标 准 的几何球 体 ;忽 略影 响测控 站布置 的地理 因素
和其他 因素 : 不考 虑地球 公转 的影 响 ; 把卫 星或 飞船 看 成一 个质点 ; 星在太 空 中运行 速度大 小不 变 。 卫 符 号说 明 : 地 球 自转 的周 期 ; 一 卫 星或 飞 一 船 在 轨 道 运行 的周 期 : 一 卫 星 或 飞 船 离地 平 引 力 常数 , 小 等 于66  ̄ 0 G 大 . 1 7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精品)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精品)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评估——从历史文化交流方面进行讨论摘要本文从各国人民在历史文化方面的交流评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根据题意以及互联网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定量估计了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突出上海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理念。
首先,运用灰色聚类法对互联网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灰类等级划分,再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其次,建立各灰类白化函数,再对各组数据进行聚类权F运算,进而得出各因素的相应数据。
最后,通过白化函数得到的矩阵和聚类n权运算得到的函数,应用求聚类公式,求得各聚类对象的,,,fd*,LjjLLj,,,jL,1j各灰色聚类系数及结果。
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推导出一种进行加权分析的方法,利用本方法对影响世博会的各个因素进行加权,得出了各个世博城市关于T,通过比较得到上海世博会影影响力的组合权重数据为(0.3634,0.3620,0.2743)响力均高于爱知、汉诺威世博会。
合适的评估体系是本课题的关键。
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统计,并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
通过组合权重数据,得到了三个世博城市关于影响力的权重。
由于此模型不受指数的影响,有很好的灵活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指数,减少模型的工作量,增加模型精度。
关键字:定量估计、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1一、问题重述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
可以从我们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B题省级二等奖论文
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B题省级二等奖论文一、引言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竞赛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参与竞赛中的B题的省级二等奖论文。
二、问题描述本次竞赛的B题要求我们通过分析某地区近几年的降雨数据和水库蓄水量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情况以及水库的蓄水量变化情况。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为了分析和处理题目所给的数据,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数据的清洗:对于给定的降雨数据和水库蓄水量数据,我们首先对其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的可视化:通过使用Python的Matplotlib库,我们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变化。
3.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运用统计学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对降雨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探究其周期性和趋势性;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降雨量与水库蓄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以预测未来的蓄水量变化情况。
四、结果与讨论经过上述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的结果:1.降雨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降雨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且存在一定的趋势性。
通过对降雨数据进行拟合,我们成功建立了一个能够预测未来降雨量的数学模型。
2.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我们建立了一个能够预测水库蓄水量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和验证,我们发现该模型对未来水库蓄水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的降雨量将继续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并且可能会有一定的增加趋势。
2.水库的蓄水量将会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预测的数据显示蓄水量将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五、结论本文以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B题省级二等奖论文标题为中心,描述了我们在竞赛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我们通过对降雨数据和水库蓄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成功建立了能够预测未来降雨量和水库蓄水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模型
度 值 , 一 经度 值 , 地 一地 球 自转 角速 度 , 一 卫
星 自转 角速 度 , 一 测控 站测控 时 问的一半 。 t
( )在所有 测控 站都 与卫 星或飞船 的运行 轨道 1 共 面 的情 况 下 至 少 应 该 建 立 多 少 个 测 控 站 才 能对
其进 行全 程跟 踪测控 ? ( )如果 一个卫 星或 飞船 的运行轨 道 与地球 赤 2 道平 面有 固定 的夹角 , 在离 地 面 高度 为 日 的球 面 且 S上 运行 。考虑 到地球 自转 时该 卫 星或 飞船 在 运 行
/C …c ( _ D s _ O i n
) 。
利用 三角 形 中三角 之和 等于 10 可 知 : 8。
0= 10 一 O D 一( 0 ) = 8。 C 9 。+
9 一c( 0 卢 s i n
3 0。 6 1 0。 R
第一作者简介 : 程红萍( 9 1 )女 , 17 一 , 陕西大荔人 , 讲师 , 硕士。研究
方 向: 高等数学 、 数学建模。E m i:hnhn p g2 0 @1 3cm。 - alce gogi _0 5 6 . o n
与地球 赤道平 面有 固定 的夹 角 , 在 离地 面 高 度 为 且 日 的球 面 s上 运 行 的情 况 下对 卫 星 测控 。方 案一 ,
夹 角 3度 以上 的空域 。
过程 中相 继两 圈 的经 度 有 一些 差 异 , 至少 应 该 建 问
立 多少个 测 控 站 才 能对 该 卫 星 或 飞船 可 能 飞 行 的
区域全 部覆盖 以达 到全 程跟踪 测控 的 目的? ( )收集 我 国一个 卫星或 飞船 的运行 资料 和发 3 射时测 控站点 的分 布 信 息 , 析这 些 测 控 站点 对 该 分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优秀论文作品学习借鉴】CUMCM2013A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车道被占用是指因交通事故、路边停车、占道施工等因素,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
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
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
车道被占用的情况种类繁多、复杂,正确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将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和设置非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提供理论依据。
视频1(附件1)和视频2(附件2)中的两个交通事故处于同一路段的同一横断面,且完全占用两条车道。
请研究以下问题:1.根据视频1(附件1),描述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2.根据问题1所得结论,结合视频2(附件2),分析说明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
3.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视频1(附件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
4.假如视频1(附件1)中的交通事故所处横断面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路段下游方向需求不变,路段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事故发生时车辆初始排队长度为零,且事故持续不撤离。
请估算,从事故发生开始,经过多长时间,车辆排队长度将到达上游路口。
附件1:视频1附件2:视频2附件3:视频1中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附件4:上游路口交通组织方案图附件5:上游路口信号配时方案图注:只考虑四轮及以上机动车、电瓶车的交通流量,且换算成标准车当量数。
视频1中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附件4上游路口信号配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或飞船的全程跟踪测控建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07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某生)
原题:(来自09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大赛乙组赛题,有所改动。
)
卫星和飞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发射和运行过程进行测控是航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状况是对卫星和飞船(特别是载人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而测控设备只能观测到所在点切平面以上的空域,且在与地平面夹角3度的范围内测控效果不
好,实际上每个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考虑与地平面夹角3度以上的空域。
请利用模型分析:如果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a ,且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球面S 上运行。
那么,至少应该建立多少个测控站才能对该卫星或飞船可能飞行的区域
全部覆盖以达到全程跟踪测控的目的?
问题分析:
由于测控设备只观测与地平面夹角3度以上的空域,显然测控设备观测的空间是个圆锥形空域。
圆锥的顶角是固定不变的,其底面大小随圆锥的高(卫星轨道高H )变化。
又由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a ,而且由于地球自转时该卫星或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相继两圈的经度有所变化,这就会导致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迹在地球表面的投影将会覆盖北纬a →赤道→南纬a 之间的带状区域如图1。
特别地,当a=0的时候卫星或飞船的轨道和赤道共面。
当a=π/2的时候卫星的投影将会是整个地球表面。
显然夹角a 决定着卫星运行空域在地球表面的总投影区域。
所以最终可把需要求的变量用关于H 和a 的函数表示出来。
图1 卫星正常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2 地球和测控区域等在卫星轨道上的截面图
对模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整理。
1.测控点所观测空域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区域内的最长测地线L 的计算函数。
如图2,R 是地球半径,外圆是高为H 的卫星运的运行轨道,灰白色部分为测控站J 的盲区,虚线是过测控点的地面切线,L 是测控站J 所观测区域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的最长测地线。
卫星轨道与J 的观测临界面交于A 点,在△AJO 中:JO=R,AO=R+H,∠AJO=
π60
61
,解三角函数可得:6060cos arccos ππ-⎪⎭⎫
⎝⎛+=∠H
R R
AOJ 。
弧L 对应的圆心角为2∠AOJ ,于是有:R AOJ L ⋅∠=2
⎪⎪⎭⎫ ⎝
⎛-⎪⎭⎫ ⎝⎛+=⇒6060cos arccos 2ππH R R
R L (1) 2.当卫星或飞船轨道与赤道夹角固定时卫星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带的宽度d 关于a 的函数。
d 是2a 对应的弧长,弧半径为地球半径R ,即得:
d=2aR (2)
3.测控模型中要用到多个测控点分布在同一纬线的情况,为了方便表达,定义那些穿过测控点的纬线称为测控纬线。
测控纬线长度用u 表示,控纬线的纬度用W 表示(为了便于数学计算,纬度也用弧度制表示)。
这里算出u 和W 的关系函数。
μ的直径等于2Rcos W ,进而可得出:
μ=2πRcosW (3)
模型建立及求解
1.当测控纬线条数m 已知时同一测控纬线上连接相邻两测控点的测地线长度l 的计算。
如图3,d=AB ,所有圆直径为L ,已知测控纬线数为m ,设AC=x ,DB=y ,从而可得方程关于x,y 的方程组:
L
x
y d
x y m =-=+-2)1(
⇒ 1
12++=
++-=
m L d y m L mL d x (4) 进一步计算l ,l 的计算可以近似地当做平面运
算,即: 图3
442
22x L l -= 2
2
12⎪⎭
⎫ ⎝⎛++--=⇒m L m L d L l (5)
2.测控纬线条数m 、测控纬线纬度w (弧度制单位)、相邻两测控点的测地线长度l 、和该测控
图3纬线上的测控点个数n 的建模。
因为,当测控纬线条数m 为奇数时,由于南北半球对称,赤道也将是一条测控纬线;当测控纬线为偶数时,所有测控纬线和测控点都在赤道两边,与m 为奇数时模型不同,所以要把m 取值的奇数偶数两种情况分开建模。
A.当m 为奇数的时候如图3,虚线圆是单个测控点所测空域的投影区域。
J 1J 2所在的测控纬线到赤道的测地线距离为等式(4)中的y ,结合式(4)得赤道一侧第i 条测控纬线的纬度:
()()
1++=
m R L d i W i ,再由Wi 结合式(2)、式(3)可进一步得出赤道一侧第i 测控纬线长度μi 、和该测控纬线上的测控点个数ni 的值,整理为表2。
图4
表2:测控纬线条数为奇数时N 的求解参照表
i W i μi
n i
0(赤道) —
2πR
()
()[]()
2
2
2112L mL d m L m R +--++π
i
()()
1++m R L d i ()()
1cos
2++m R L d i R π
()
()[]()()()
1cos
2112
2+++--++m R L d i L mL d m L m R π
()
∑-=+=2
/11
02
m i i
n
n N
(6)(n i 的取值规则:当n i 有小数部分时进1取整数。
B.当m 为偶数时如图4。
AE 等于式(4)中的y ,J 1J 2所在的测控纬线到赤道的测地线距离为等于AE/2=y/2,由于赤
道北第二道测控纬线到第一道测控纬线的测地线距离为y ,结合式(4)得可得:
()()()
1212++-=
m R L d i W i ,由W i 结合式(2)、式(3)可进一步得出μi 、n i 的值,整理为表3。
图4
表3:测控纬线条数为偶数时N 的求解参照表
i W i
μi
n i
i ()()()
1212++-m R L d i ()()()
1212cos
2++-⋅m R L d i R π ()
()[]()()()()
1212cos
21122
2++-+--++m R L d i L m L d m L m R π
∑==2/1
2m i i n N (7) (n i 的取值规则:当n i 有小数部分时进1取整数。
)
编程计算最小的N 的值。
1.Matlab 程序设计:
程序输入部分:输入地球半径。
卫星高H ,赤道与卫星轨道夹角a 等。
计算部分:
如果夹角a=0时卫星在赤道上。
N=2πR/L 。
否则用关于m 的for 循环语句进入计算。
for 语句中给m 赋初值,因为测控纬线条数必须大于投影带宽d 和单个测控点测控区域直径L 的比值才能完全覆盖卫星出现的空域。
d/L 苦有小数部分就进1取整数,把所得值赋给m 做初值。
在for 语句主体部分结合前面所建模型,分别计算对应的总测控点个数N 和m+1(即增加一条测控纬线)时需求的总测控点个数N1,当N<N1时N 就是所求的最少的测控点。
这时break 跳出for 循环。
计算单个测控点空域的投影面A 和卫星轨道投影U 只需要依所推出函数试计算。
输出部分:输出A 、U 、N 。
2.程序代码见附码。
附码:程序环境(Matlab6p5)
%输入部分
R=6371;N=0;N1=0;
%算出L 和d
H=input('请输入卫星的平均高度(单位:km)H='); L=2*R*(acos(R/(R+H)*cos(pi/60))-pi/60);
a=input('请输入卫星轨道与赤道夹角(用弧度制)a='); d=2*a*R;
%算出N
if a==0
N=2*pi*R/L;
else for m=ceil(d/L):50 %给m赋初值
if mod(m,2)==1
N=2*pi*R/sqrt(L^2-((2*d-m*L+L)/(m+1))^2);
if m>1
for i=1:(m-1)/2
N=ceil(N)+4*pi*R/sqrt(L^2-((2*d-m*L+L)/(m+1))^2)*cos(i*(d+L)/(R*m+R));
end
end
for i=1:(m+1)/2
N1=ceil(N1)+4*pi*R/sqrt(L^2-((2*d-m*L+L)/(m+1))^2)*cos((2*i-1)*(d+L)/(R*m+R));
end
else for i=1:m/2
N=ceil(N)+4*pi*R/sqrt(L^2-((2*d-m*L+L)/(m+1))^2)*cos((2*i-1)*(d+L)/(R*m+R));
end
N1=2*pi*R/sqrt(L^2-((2*d-m*L+L)/(m+1))^2);
for i=1:(m+1)/2
N1=ceil(N1)+4*pi*R/sqrt(L^2-((2*d-m*L+L)/(m+1))^2)*cos(i*(d+L)/(R*m+R));
end
end
if N<=N1 break;
else N=0;N1=0;
end
end
end
str=['所需卫星测控站个数N=',num2str(ceil(N))];disp(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