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输电网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展望_孙玉娇
浅谈大同输电网的发展前景

2 、 5 0 0 k V 电 网不能 满足大范 围电力资 源优化配 置和电力市场 的需求 。 直流 输电与交流输 电相 比较, 稳定不如交流输 电。 国网公司在 对 电 3 、 电力负荷 密集地 区电网短路 电流控 制 困难 , 例如 华东华 北电 网有 些 网的规划中, 做 出了 “ 一 特四大” 的电网发展模式 。 我国运行的特高压交 5 0 0 k V 母线 的短路 电流水平将 超过断 路器最 大遮 断电流 能力。 4 、 长链 流 输 电在 运行 中一致 很稳定 , 为发生 大面积 的 “ 瘫痪 ” 。 建立特高 压输 型 电网结构 动态稳 定问题突 出。 5 、 受端 电网存在多支流 集中落点和 电 电线路 , 与其他地市联 合成特高压 电网, 成为输 电的主框 架, 进 一步提 压稳 定问题 。 高大同地 区电网运行的稳 定性 。 在设备制造行业 , 山西的发展就 不是 强项。 在特高压电网的运行, 的能 源结构 , 使得大 同电网远 距离输送 、 输送 电压等级 的输 电网成为研 有长 冶一 荆门超特高压输 电线 路作为前车之鉴 , 本土 的设备制造水平会 究 之重。 随着 电网的需 求而提高 。 例如 。 在 超特高压输 电线路 中, 设备 制造的技 我国首例l O 0 0 k V , 晋东南一 南 阳一 荆 门特高压 交流试验示 范工程 自 术全是 我国 自 主研发 , 线路 的保护装 置、 互 感器等设 备。 加 强特高压输 2 0 0 9 年1 月6 E t 正式 投入商业 运营 。 其 中很多技 术都 获得 国家 技术 进步 电线路 的发展 , 提 高本地设 备制 造业的质量和技术 。 奖。 但 是在大 同电网的规 划中仍 旧采用 多回2 2 0 K v / 5 o O k V 交流输 电 , 目 3 总结 前的研 究技 术也相对成 熟。 2 0 1 3 年, 大 同供 电公司将 开工建设 l l 0 千 伏 在未来的 电网发展 中, 我国未 来要 建设一特高压交流电网为骨 干网 及以 上输 电线路2 9 . 7 千米, 变电容量1 5 . 1 5 万千伏 安 ; 投 产1 1 0 千伏 及以 架 , 特 高压、 超 高压 、 高压电网分层分 区, 山西电网作为能源输 出的大省 上输 电线路 1 9 6 千米 , 变电容量5 3 万千伏 安。 份, 在输送 电量的 同时, 要对输 电的结 构进行优化 , 大 同作为山西电网 在前几年 的电网建 设中, 由于特高压输 电线路的工程投 资偏高, 对 中输 电一 分子更加 要提高 输 电的可靠性 及经济性 , 实现 “ 坚强电网、 资 其技 术的研究仍在继 续。 后续的输 电线路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到输 电容 产优良、 服务优秀、 业绩优秀 ” 一强三优的战略 目 标。 量等 , 还要考虑到 投资、 社会效 益型等 问题 。 架设输 电线路是 单 回还是 双 回对输 电线路的运 行都 有不小 的影 响。 因此在 特高压 电网建设 中还 处于发展阶 段。
浅议当前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状况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

浅议当前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状况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笔者在本文中简要概述了我国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我国继电保护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相应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必然朝着综合性的自动化技术方向快速发展。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发展趋势前言: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是为了确保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以及提高其经济效益。
在继电保护系统中成功地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使继电保护技术具备了智能化、网络化、计算机化等几大重要特点。
就我国的继电保护来说,它是在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后形成的,到现在为止也组建了一支理论功底十分浑厚且实践经验又十分丰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历程后,我国当前已经拥有了一个集继电保护技术研究、电保护设备设计与制造以及运行和维护的完整体系。
一、概述继电保护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的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晶体管继电保护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被广泛采用。
其中由天津大学联合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共同研究开发的500千伏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装置以及由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独立研究和制造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装置,都成功地在葛洲坝的500千伏线路上运行,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完全依赖进口国外的500千伏线路保护装置。
而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我国已开始着手研究以集成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集成电路保护装置,发展到八十年代,我国的集成电路保护装置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列,相应的晶体管保护装置也逐渐被淘汰,一直到九十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装置的研究、生产以及应用在我国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这可以被称为我国的集成电路保护装置时代。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着手研究在继电保护运用计算机技术,在1984年,由原华北电力学院研究和制造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获得了鉴定并通过,同时也在电力系统中成功运行,这标志着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继电保护技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到九十年代,我国的。
当前我国输配电价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输配电价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开始加强对输配电价的改革,改革的进行也是初见成效,但是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输配电价的改革,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输配电价;改革成效;问题;对策随着我国输配电价的改革,我们在看到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理智的去解决这些问题,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输配电价的改革。
一、我国输配电价改革成效我国的输配电价改革的起源是在2014年的深圳进行的,根据在深圳实施的经验,2015年开始将试点扩展到了湖北等地区,最后试验的效果是显著的,是符合改革的标准的。
到了2016年,改革的试点已经扩展为12个省级电网,在这些地方也获得了满意的结果[1]。
通过在各地的试验,主要是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对与电网的管理模式改变能力。
从原来的监管模式改变成为对电网的有效资产的监管,这样的监管模式更加的详细全面;二是,对电网的成本进行了约束。
通过改革,每一个电网的成本都是有明显降低的,提高电力的利用率;三是,精确了输配的电量,有效的节省了电量的使用,降低了用电的成本。
二、我国输配电价改革的问题(一)降低成电成本与输配电价改革的机制相矛盾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关于电力行业的企业不断的增多,并且随着企业的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获得的利益也是薄弱的,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开始要求降低用电设备的各种成本,从而或者更多的利益,维持企业的经济发展。
有些地方的政府或者企业会过度的追求用电的成本,私自降低用电的成本,制定一些措施,往往这样的措施是不合理的,与输配电价的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关于电网的投资和输配电价自相矛盾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电力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国家和相关政府希望电力企业大力的投入资金,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但是这个投资也会对输配电价的改革而造成问题。
如果电力的企业顺应国家的发展,投入资金多,而且核算的有效投资也多,这样是可以扩大电力行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是提高了用电的成本,这个结果和输配电价的改革是相反的。
我国电力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电力发展趋势浅析我国电力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进程。
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电力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电力行业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与升级。
首先,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一是由火力发电向清洁能源转型。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低碳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特别是风电、光伏、水电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我国电力行业也在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研发新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其次,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二是由分散式向智能化转型。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智能化电力系统从供电系统、输配电系统、终端用户三个层次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达到了安全、可靠、高效的供电运行目标。
未来,智能化电力系统将成为电力行业的新趋势,推动电力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第三,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三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在能源供给方面,我国正在加强多元化能源的口径,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多种新能源。
在电力运营方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电力市场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未来,电力企业将从能源供给商向全方位的能源服务商逐步转型,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
总的来说,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电力行业正在面临着重要的转型和升级。
未来,电力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态势,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推进智能化电力系统的建设,实现电力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
这将有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我国电力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电力发展趋势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电力行业也处于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中。
不仅是传统的工业用电需求增加,还有居民生活用电、商业用电和新兴产业用电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以下是对我国电力发展趋势的浅析。
我国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消费依然高速增长,尤其在一些发展中的地区和新兴产业中,电力需求增长更加迅猛。
电力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电力供应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原因之一是电力产能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瘠地区,电力供应短缺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问题,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和不可持续。
我国电力发展呈现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电力发展逐渐朝着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发展了大量的清洁能源项目,如风电、太阳能和水电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国也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和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利用效率,优化电力供需关系,实现电力的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发展促进工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电力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动力源,电力供应的充足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推进,电力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一系列高能耗和污染严重的企业被淘汰和关闭,新的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逐渐成为主导,这些产业对电力的要求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电力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以满足新需求对电力供应的要求。
我国电力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电力供需矛盾和能源结构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我国在电力产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行业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煤炭和化石能源,能源结构仍然不够清洁和可持续。
电力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供电企业面临价格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双重压力。
电力体制改革下输电网扩展与优化[论文]
![电力体制改革下输电网扩展与优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579ee1e009581b6bd9eb19.png)
浅谈电力体制改革下输电网的扩展与优化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输电网作为电力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面对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新形势下,输电网如何及时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问题,从电力行业市场化中,输电网面临的挑战分析入手,从模型描述、可靠性分析、投资回报以及电源选择等方面,对输电网的扩展与优化展开研究。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输电网扩展优化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047-021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推进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电力行业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各个环节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天然垄断性行业,电力行业面对着有效打破垄断、融入加入wto后的开放性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等革新任务。
输电环节是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将加大对输配电网络的投入和改造,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输电网的规划与扩展也面临新的课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扩展和运行管理等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输电网与发电侧和用户侧的关系也需要重新定义。
传统的输电网管理环境带有管制性质,政企不分家,形成垄断地位。
而市场经济环境下,输电网的规划与建设虽然仍然接收相关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监管,但是正逐步朝着放松管制、形成自由竞争的方向发展,所以,传统的输电网规划思路在新的环境下,需要重新定义与扩充,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特征。
下文将结合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给输电网带来的冲击,分析了输电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展开研究,对电力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输电网扩展与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给输电网带来的新挑战2.1 不确定信息增多市场化的条件下,输电网市场逐步放开,更多的企业可以参与其中,对输电网建设的成本、人力、技术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更多的模糊性难预估的不确定信息,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发电环节相关的不确定性。
浅谈大同输电网的发展前景

浅谈大同输电网的发展前景作者:孔玉录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13期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高电压、长距离输送的自动化阶段。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特高压的复杂电网运行的必要途径,提高电压等级是远距离输送的必要,这些都是贯彻国家电网坚强电网的政策。
所以,为了同时满足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低成本输送的基本要求,适应未来能源流的变化,具备电网运行调度的灵活性和电网结构的可扩展性,我国未来要建设一特高压交流电网为骨干网架,特高压,超高压,高压电网分层分区,网架结构清晰的,强大的国家电网。
引言我国电网存在的问题:1、长期处于电力短缺状态,煤炭的短缺使中国东,南,中部电力不足,主要靠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北方地区供电。
2、500kV电网不能满足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市场的需求。
3、电力负荷密集地区电网短路电流控制困难,例如华东华北电网有些500kV母线的短路电流水平将超过断路器最大遮断电流能力。
4、长链型电网结构动态稳定问题突出。
5、受端电网存在多支流集中落点和电压稳定问题。
1、大同电网运行的特点大同处于山西的北部,是国内煤炭储备之首,负荷量低,就是这样的能源结构,使得大同电网远距离输送、输送电压等级的输电网成为研究之重。
我国首例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2009年1月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其中很多技术都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
但是在大同电网的规划中仍旧采用多回220Kv/500kV交流输电,目前的研究技术也相对成熟。
2013年,大同供电公司将开工建设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9.7千米,变电容量15.15万千伏安;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96千米,变电容量53万千伏安。
在前几年的电网建设中,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工程投资偏高,对其技术的研究仍在继续。
后续的输电线路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输电容量等,还要考虑到投资、社会效益型等问题。
架设输电线路是单回还是双回对输电线路的运行都有不小的影响。
如今电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如今电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电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电力的依赖程度的增加,电网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电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详尽的了解。
目前,电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它不仅仅提供了电力供应,还承载着能源传输、电力调度和安全保障等重要职责。
然而,传统的电网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供需失衡、能源浪费以及部分区域的电力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在加快电网的升级和改造。
一方面,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增加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等,改变了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
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电网中,使得电力的传输、调度和管理更加高效和可靠。
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如下:1.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将实现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和调节电力供需,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智能电表、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等概念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2. 网络化:电网将逐渐向分布式发展,由中央化的供应模式向能源互联网转变。
分布式电力资源的利用将有助于提高电网的弹性和韧性,减少供需失衡的问题,并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电网的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
3. 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技术在解决电力供应和需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
电池技术的突破将带来更高的能源密度和更低的成本,使得储能设备更加便宜和可靠。
4. 微电网的兴起:随着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技术的普及,微电网将成为未来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网可以在电网断电时提供独立的电力供应,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力交换网与主电网进行互联。
这种灵活且可靠的能源供应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未来电网的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更大,这也意味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容量需要扩大,才能满足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以达到国内电力企业持续供电的目标。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国内电力市场的秩序逐步完善,并建立起竞争有序、规则统一的电力市场,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本文从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现状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电力发展的未来趋势,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可用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电力;电力结构;发展趋势;电力市场引言:我国电力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每年增长10%的速度攀升,直至上世纪末全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77GW以上,位于世界第二。
进入到本世纪以后,全球化经济的浪潮影响着国内各产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找准发展的时机,每8年翻一倍,缓解了近五十年中国内用电紧张的问题。
本世纪起我国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不再是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而是让电力资源进入到经济市场中,由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市场秩序、引导市场发展,这种经营模式使我国的电力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可以迎合国际电力改革的潮流,保持稳定的增长。
一、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现状至2020年底,全国新增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3000万千瓦,总量达到了90.142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2340.4万千瓦,火电新增9142.14万千瓦。
随着中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内新增的220kV输电线路长度可以达到10万余公里,新增设的220kV变电设备容量达到了25000万千伏安。
本世纪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水电站完工以后,我国电力能源的供输变得更加稳定和充足,有效缓解了用电紧张的问题,同时我国水电建设的步伐加快,有关部门调整了国内电力能源供应的制度,使得各小型水电站围绕着大型水电站的核心,推进发电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持续增长[1]。
二、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结构我国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增强国内电网建设,优化国内的电力能源供需结构,国内以发电形式以水电、核电及风电等形式为主,新时代的发电形式也包括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发电等,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资源,从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可以体现出对环保的重视。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前景1、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过程:电力技术的发展是从直流电开始的,早期的直流输电是不需要经过换流的直流输电,即发电、输电和用电均为直流电。
如1882年在德国建成的57km向慕尼黑国际展览会送电的直流输电线路(2kV,1.5kW);1889年在法国用直流发电机串联而得到高电压,从毛梯埃斯(Moutiers)到里昂(Lyon)的230km直流输电线路(125kV,20MW)等,均为此种类型。
随着三相交流发电机,感应电动机和变压器的迅速发展,发电和用电领域很快被交流电所取代。
同时变压器又可方便地改变交流电压,从而使交流输电和交流电网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很快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在输电领域直流具有交流输电所不能取代之处,如远距离海底电缆或地下电缆输电,不同频率电网之间的联网或送电等。
直流输电的发展与换流技术(特别是高电压、大功率换流设备)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从1954年到1998年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有57项,其中架空线路15项,电缆线路10项,架空线和电缆混合线路9项,背靠背直流工程23项。
在这个时期直流输电在远距离大容量送电,电网互联和电缆送电(特别是海底电缆送电)等方面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直流工程输送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960-1975年为460MW/年,1976-1980年为1500MW/年,1981-1998年为2096MW/年。
新型半导体换流设备的应用。
进入90年代以后,新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首先在工业驱动装置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1997年3月世界上第一个采用IGBT构成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工业性试验工程,在瑞典中部投入运行,其输送功率和电压为3MW和10kV,输送距离10km。
由于这种换流器的功能强,体积小,可以减少换流站的滤波装置,省去换流变压器,简化换流站结构,而称之为轻型直流输电(HVDC Light)。
采用IGBT的电压源换流器,具有关断电流的能力,可以应用脉宽调制(PWM)技术进行无源逆变,解决了用直流输电向无交流电源的负荷点送电的问题。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与新技术研究与探索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与新技术研究与探索一、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指直流电压大于100千伏的输电技术。
它具有输电距离远、输电损耗小、可实现环境友好和景观协调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国家之一,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便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长江三峡—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一工程的建成,不仅为中国的电力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国外,北欧国家、美国、俄罗斯等也在积极推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海上风电场输电和国际能源互联互通等方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正成为首选。
虽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成本高。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的设备和技术成本仍然较高,使得输电工程的投资成本大大增加,这也是限制该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2、设备可靠性有待提高。
由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设备涉及到众多高压器件和复杂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对输电运行的影响极为重要。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设备可靠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3、环境影响需关注。
尽管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仍需引起重视。
特别是在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减少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为了克服高压直流输电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动其发展和应用,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
电力电子器件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运行成本。
近年来,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工作,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智能高压开关设备等,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新常态下中国水电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下中国水电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影响全球经济,中国经济正在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新常态下,水电发展在中国具有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电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装机容量,水电发电量在国内总发电量中占比较大。
水电发电是中国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常态下,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水电发展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水电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水电资源分布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水电资源相对较少,而西南地区水电资源非常丰富。
这导致了水电开发与电力消费地区不匹配,需要通过跨区域输电等方式解决。
水电发展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水电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但大规模的水库建设会影响生态环境,导致水生态退化、鱼类迁徙受阻等问题。
在水电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发展还面临着投融资难的问题。
水电项目投资规模庞大,建设周期较长,且具有较高的环保要求,这使得一些水电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资金供给紧张,水电项目投融资难的问题将愈发突出。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水电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需要加大水电资源调度和跨区域输电建设力度,实现水电开发与电力消费地区的平衡。
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还需要推动水电发展与其他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实现能源产业的协调发展。
还需要加大水电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电项目建设。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改革优化投融资机制等方式,促进水电项目的投融资。
新常态下中国水电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水电发展是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实现能源供给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水电发展还需要克服诸多的挑战,例如水电资源不均衡、环境影响等。
浅谈柔性直流输电在海上风力发电中的技术优势

浅谈柔性直流输电在海上风力发电中的技术优势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柔性直流输电的基本技术原理及原理接线,将柔性直流输电与传统直流输电技术进行对比,并总结归纳柔性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及应用场景。
关键词:柔性直流;技术优势;对比引言国内海风资源丰富,开发资源充足。
中国拥有 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岸线长度约为 1.8 万公里,沿途地区包括渤海湾地区、江苏地区、浙江地区、福建地区和广东地区等,几乎全部涉及经济发达省份,海上风资源技术开发潜力超过 35 亿千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全国近海水深 5-50 米范围内、100米高度层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在 5 亿千瓦以上。
截至2022年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3051万千瓦,同比增长15.61%,预计2023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3470亿千瓦时。
2022 年以来,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距离随单机容量提升不断提升。
其中海缆招标项目中青洲一、二、四项目离岸距离分别约为 50、55、70km,离岸距离均已远超过 30km,海风项目深远化趋势明显。
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送出工程更为复杂。
风机的输出电压需要先通过35kV集电线路汇集至海上升压站,再经海上升压站并通过高压海底电缆接入陆上集控中心。
这意味着离岸距离越远的深远海项目,送出工程的成本越高,并且不同的送出方案也会影响项目的收益,所以对于开发业主来说,在成本与收益之间选择合适的送出方案至关重要。
海上风电的送出主要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种方式。
交流送出系统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受输电距离、容量以及电压等级的限制,适用于容量较小的近海风电项目;直流送出则不受输电距离的限制,更适合离岸距离较远的大容量深远海项目。
由于目前国内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多位于近海浅水区域,所以交流输电的送出方式最为普遍。
有研究表明,对于离岸距离超过70公里、容量大于4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相比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更具经济性和可靠性。
电力行业供需形势与未来发展

电力行业供需形势与未来发展
一、电力行业供需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供
需形势也变得愈发紧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和工
业化的推进,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供给方面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电力行业的供给结构也
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煤炭发电正在逐渐被清洁能源如风电、太阳能
等所取代,这对于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清洁能源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不稳定性、存储难题等,这也给电力供给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电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在未来,电力行业将继续朝着清洁、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
将逐渐应用到电力行业中,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电力
供需的平衡。
同时,电力行业在未来也将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能源安全、供
给不足等问题。
因此,电力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电力行业供需形势紧张,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电力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有信心,电力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摘要:2016年11月7号,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并强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达到15%,因此,按照规划的要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水能、光伏、核电等领域,要大力发展煤炭发电。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火力发电为主为主导的电力体系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与建设。
关键词:电力发展;结构分析;未来趋势引言国家电网实施了“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使我国能源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着调整战略布局、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这极大地改变电力行业的产业布局。
基于此,本文以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电力发展必要性和发展重点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了我国电力发展的趋势,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我国电力发展必要性(一)我国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所以,传统的火力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解决了电力供应短缺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原来的缺电向对外供电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既发生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地方都在确保供电和经济效益安全的前提下,都在大规模的进行火力发电。
另一方面,我国电力供应结构趋向单一化,以传统燃煤为主,而新能源发展相对滞后。
火灾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好处,但也产生了影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因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重视绿色资源的使用,使传统电力结构发生变化,从量到质的变化。
(二)我国传统电力供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传统的火力发电与社会发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矛盾,其规模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电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了大规模的燃煤电厂发展,从而对电力资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

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主要能源仍然是不可再生能源,人们对于这种能源的依赖为人类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改变能源使用的组成结构,成为人类现在研究的主要课题。
电网和电力作为新型能源,人们已经开始致力于对其进行更深的开发和研究。
本文就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对中国电网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总结出几点中国未来电网的关键技术。
标签:电网;发展模式;关键技术0 前言随着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开采以及环境的变化,使全世界各国都开始进行新能源的研究,发展新能源革命。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如果仅仅依靠不可再生能源供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将会大大阻碍了我国的社会的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本世纪中期将会是我国重大的转型期,将会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体系转变为现代的新能源体系。
下面我们就对电力的发展进行分析。
1 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1.1 影响中国未来电网的主要问题影响我国电网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源、电力、电力流和电网。
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发电资源的类型和数量、清洁电量比重影响了电源结构和布局(即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各类电源布局的地理分布),而电网格局则受到输电需求和电力技术的影响。
以上种种因素都影响了我国未来电网的发展[1]。
1.2 我国社会未来对电力的需求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更是我国的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目前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了下来,进入平稳的增长状态,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变为了集约型的发展模式,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模式出现了重大的转变[2]。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将会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根据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的水平可以判断,我国每年未来的人均用电量也会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约8000千瓦时。
若按照现在我国人口的的增长速度推算,到时我国大约会有15亿人口,共计耗电量约为12万亿千瓦时,而2015年我国的总耗电量约为5.55万亿千瓦时,两者间的耗电量差一倍多。
孙玉才:电改需解决深层次矛盾

056 ENERGY 2012.12孙玉才认为,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大趋势不变,但要与其他领域配套改革相衔接,电力改革孤军深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012年,正值中国有电130年,也是2002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第10个年头。
业界对电改的成与败给出了不同的评判,观点莫衷一是。
那么,到底该如何客观评价这场耗时10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接下去改革将如何继续走下去?《能源》杂志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希望能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来解读这场改革。
改革成与败《能源》:从整体上,如何看待这十年的电力改革?您认为评价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孙玉才:我对十年电力改革结果的评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部分实现,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有效解决。
十年来,电力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实现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二是初步建立电力市场监管体系;三孙玉才:电改需解决深层次矛盾文 |本刊记者 张娜是明确了电价改革思路,出台了一些重要的电价政策;四是电力市场建设进行了一些试点,如开展了区域电网竞价上网试点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
但是,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有效解决。
一是电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二是电力统一规划机制不健全;三是科学电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四是电力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完全理顺。
关于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问题,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根据电力工业的性质,评价电力改革成功与否,必须站在全社会和全行业的角度来看,要看是否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科学合理的用电需求,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电力安全保障能力,要看是否有利于高效、清洁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十年改革的结果看,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我国电力工业总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革总体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但当今电力行业发展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煤电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无序竞争、厂网建设发展不协调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管理体制不适应的原因,也有政策措施不到位的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因,这些都是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需要着重解决的地方。
我国电力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电力发展趋势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电力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将对我国电力发展的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清洁能源的利用将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我国在核能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核电有望成为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将成为趋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实现电力的高效调度、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计量和智能用电等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用电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用电效率。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推进新能源的消纳。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日益突出。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能源互联和高效能源传输,实现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平均消纳。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还可以提高电力的供应安全性,增强对外能源依赖的抵抗能力。
第四,电动汽车的普及将带动电力发展。
电动汽车是清洁能源和交通运输的有机结合,它的普及将极大地推动电力需求的增长。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动汽车在未来将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将带动电力系统的扩容改造和电力需求结构的变化。
我国电力发展将以清洁能源的利用、电力系统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电动汽车的普及为主要趋势。
这些趋势对于保障我国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促进能源转型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快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打造全国范围的能源互联网,同时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实现我国电力发展的可持续和可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 网 技 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M 721 文献标志码:A
Vol. 37 No. 7 Jul. 2013 学科代码:470·4051
未来中国输电网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展望
第 37 卷 第 7 期
电
网
技
术
1931
Offshore Grid Initiative ,NSCOGI),该计划是欧盟 成员国与挪威之间的合作,旨在创建可连接跨越欧 洲北部海域的风电厂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综合海 上能源网络,可将北海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 苏格兰的风电站、德国的太阳能阵列、比利时和丹 麦的波浪能发电站以及挪威的水电站等联系在一 起, 被认为是欧盟 6 个优先能源基础设施行动之一。 按欧盟委员会的说法,北海海上网络将成为未来欧 洲“Super Grid”的一部分。 2008 年 12 月 17 日, 欧盟通过了气候变化一揽 子计划,设定了“20-20-20”目标[17]。2009 年 7 月 8 国集团(G8)峰会发表减排宣言, 提出了到 2050 年 全球温室气体至少减排 50%,发达国家排放总量比 1990 年减少至少 80%以上的长期目标。2009 年 10 月,欧洲议会为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设定的减排目 标是:到 2050 年排放量比 1990 年的排放量低 85%90%。 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保证能源安全,提高欧 洲经济的竞争力,欧盟委员会在其“欧洲能源技术 战略规划”[18]中提出了多项倡议,其中电力倡议的 目标是:到 2020 年实现至少 35%的电力由分布及 集中式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到 2050 年电力可实现 100%脱碳化生产。同时提出进一步整合国家电网, 形成真正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泛欧洲电网,并对欧洲 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应对新的挑战。 2009 年 11 月 7 日, “欧洲北海各国海上网络计 划”的政治声明在欧盟能源局签署[19],2010 年,欧 洲气候基金会(European Climate Foundation,ECF) 制定了至 2050 年的具体路线图
1930
孙玉娇等:未来中国输电网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展望
Vol. 37 No. 7
未来,随着大容量远距离电力输送需求的增 加,我国电网如何发展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借鉴 国外电网发展思路,根据我国未来电源及负荷发展 预测结果,对我国 2020 年及 2030 年电网发展模式 进行预测,对我国 2050 年电网发展模式进行展望, 并总结我国未来电网发展可能存在的技术需求。
0 引言
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使用化石能源带来 的环境影响,使人类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解决能 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从欧美国家来看,美国石油资源一直十分依赖 进口[1],国际油价的波动使美国在能源战略上发生 了重大转变[2-5],未来将更加重视国内资源的开发, 减少对国外资源的过分依赖,并通过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利用新技术、发展能源供应的多样性等措施 保证能源供给的安全。 电网方面则提出 “Grid 2030” 计划,对美国未来电网进行了设想,以适应未来各 方面条件的变化。 欧洲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样较高,一次能源 的 80%来自于化石能源,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应对 气候变 化, 已有众 多学 者和机 构提 出建设 欧洲 “Super Grid”建议,该“Super Grid”可实现大规 模可再生能源供电,保证能源供给的安全和清洁。 未来我国负荷将持续增长, 面对能源资源紧张及 环境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 除了采用节能减排等措施 以外,将同样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 [6-10]。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及负荷分布极为不均 衡,而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重 这一局面,因此,电网作为电力传输的载体,在能 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规划建设了多条超/ 特高压直流 输电工程,可以将西部、西南部、北部地区电力送 往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
可以说,美国为了实现“Grid 2030”计划煞费 苦心,召集了 60 多个高层确定电网远景设想,200 多个电力专业人员进行路线图的设计,足以看出美 国对“Grid 2030”计划的重视。 而从 “Grid 2030” 计划中未来电网的定位来看, 美国提出“Grid 2030”电网设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 负荷增长需要、大容量电力输送需求、接纳新能源 及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而且是由于美国电力设备 老化需要更新换代,美国的电力市场竞争机制及各 种技术的发展对电网发展产生驱动,同时也涉及到 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等。可以说, “Grid 2030”的 定位是全方面的,既涵盖了不同需求,又融合了各 种可用技术,并在设计中不断更新升级。其电网设 想提出的思路及为了实现该设想所采取的技术路 线对我国未来远期电网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欧洲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同样有多 个机构提出不同的电网设想。早在 2003 年即有学 者提出泛地中海新能源合作的想法[13], 指出将欧洲 的海上风电、北非及近东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用 HVDC 与欧洲电网相连, 既可解决欧洲的 CO2 排放 问题,又可解决北非及近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就业 问题,同时可以通过电网互联及电力交易等方式加 强地中海区域各国家的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及睦邻 友好合作关系。 2004 年, Czisch 博士[14]根据具体的 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建模研究和分析比较,指出利 用现有的技术将欧洲及其周边国家电网相连,可在 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欧洲 100%可再生 能源发电,且电力成本没有增加,甚至会减少,这 为欧洲后续提出建设“Super Grid”提供了依据。 2006 年,Airtricity 风能有限公司制定了“欧洲海上 Super Grid”计划[15],该“Super Grid”是一个高压 海底传输网络,可最终覆盖波罗的海、北海、爱尔 兰海、英吉利海峡、波斯湾及地中海。2007 年,泛 地中海可再生能源合作组织提出了 DESERTEC 概 念[16],指出在撒哈拉沙漠建立覆盖面积达 17 000 平方公里的集中式光热太阳能电站、光伏电站及风 电厂, 其产生的电力通过 HVDC 电缆送往欧洲及非 洲国家,可为中东、北非国家提供大量电力,且可 进行海水淡化,并可进一步为欧洲大陆提供 15%的 电力。 2008 年 , 欧 盟 在 “ Second Strategic Energy Review-Securing our Energy Future”中提出“北海 各 国 海 上 风 电 计 划 ” (the North Seas Countries’
1 欧美电网发展思路及对我国电网的借鉴 意义
美国电力设备及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由于电力 投资不足,发生电力阻塞的输电线路增加,大停电 事故发生概率增大,8.14 大停电事故给美国造成了 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了实现电网 的升级改造,建造现代化电力系统,美国能源部组 织众多部门、机构召开 2 次会议,第 1 次会议对未 来电网进行设想,提出了“Grid 2030”计划
[11]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次会议为实现该计划设计了具体的路线图[12]。 在“Grid 2030”计划中,美国提出在现有网络 上建设国家主干网,通过国家主干网将东西海岸、 加拿大及墨西哥联系起来,主干网可用于在国家层 面上进行电力供应及需求平衡,扩大电力供应范 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通过利用全国范围内的 季节性、区域性气候多样性及需求侧管理等方式实 现高效送电,降低网损。在技术实现上,国家主干 网涉及多种技术,如超导电缆及变压器、先进电导 体、信息及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 “Grid 2030” 计划中同时指出超导系统可以减少网损,减少输电 走廊,扩大输电能力,与高压直流输电及其他先进 导体实现无缝整合,并可实现电力、氢能的同时输 送,因此,在建设国家主干网时若考虑将超导输电 与液态氢输送结合起来可节省总的基础设施费用。 美国提出“Grid 2030”计划时,仅提出了一个 电网结构的设想,尚未确定具体的电网实现方式, “Grid 2030”是一个开放式的概念,其方案设计需 要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如 1—3 年的时间。由于 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如电网的最终需求、研发进程 的预期等,且当设计方案同时有多种选择时,需要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对其中某一方案的相对优势理 解得更为透彻时才能决定选择哪一方案,而设计过 程中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不断融入其中。 “Grid 2030” 的具体路线图的提出即是对后续如何实现“ Grid 2030”中电网结构方案的设计比选、解决后续涉及 到的关键问题等进行详细的路线设计。
孙玉娇,周勤勇,申洪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192)
Analysis and Prospect on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China’s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 in Future
SUN Yujiao, ZHOU Qinyong, SHEN Hong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power grid in Europe and America are presented and the inspirations that could be leant from these development ideas for China’s power grid development in future are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predicted results of power sources and load in China in future, the possible power stream patterns in 2020, 2030 and 2050 a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China’s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s in 2020 and 2030 are predicted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a’s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s in 2050 is prospected. On this ba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nationwide interconnection of power grids in China is an inexorable trend. In 2020 and 2030, China’s power grids will b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pattern of EHV/UHV AC/DC hybrid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in 2050 there will possibly coexist three development patterns, namely the AC/DC EHV/UHV hybrid power transmission mode, the superconducting backbone network and the matching pattern between power source and load. Finally, the requirement on key technologies for China’s power network development in future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Grid 2030; Super Grid; power grid development patterns;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 the year 2050 摘要:介绍了欧、美国家电网发展设想,指出其对我国未来 电网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并根据我国未来电源 及负荷预测结果,分析了我国 2020 年、2030 年及 2050 年 可能的电力流格局,对我国 2020 年、2030 年输电网发展模 式进行了预测, 对我国 2050 年输电网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 指出未来我国全国联网是一种必然趋势, 2020 年及 2030 年 我国电网将主要以交直流超/特高压混合输电网模式发展, 2050 年我国电网发展模式可能存在交直流超/特高压混合输 电网模式、超导主网架模式及电源与负荷匹配模式 3 种情 况。最后总结了我国未来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 关键词:2030Grid;超级电网;电网发展模式;输电网; 205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