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合集下载

小学阅读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阅读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阅读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阅读课堂上,教师经常会讲授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整体的语文水平。

在本篇文章中,将归纳总结一些小学阅读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阅读课上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阅读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之前,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阅读的目的可以分为多个方面,比如获取信息、娱乐、表达观点等。

通过训练学生正确设置阅读目的,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

其次,推理和判断是小学阅读课上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暗示、事实的逻辑关系等进行推理,理解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并进行判断。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环境描述等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事件的发展推测结局等。

通过训练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理解词语和句子是小学阅读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生词和完整句子的含义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上下文的线索、词语的派生和猜测等方法来推测词义。

同时,学生还需要解析复杂句子的结构,理解主谓宾关系、修饰成分等,从而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通过训练学生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第四,归纳概括是小学阅读课堂上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的内容,理解主题、中心思想和重点信息,并进行归纳和概括。

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总结一篇文章的主题,并归纳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

通过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整体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策略是小学阅读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

比如,预测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想象文章的内容;主题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节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抓取文章中的关键细节等。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三、阅读
1)中年段:读好 高年段:读懂 2)中年段:思想感情 高年段:表达方法 3)中年段:提出疑问 高年段:表达顺序,思想感情,表达方法 4)中年段:句号、逗号、冒号、引号 高年段:顿号、逗号、分号、句号




四、习作
1)中年段:写段 高年段:分段表述 2)中年段:写见闻、写书信 高年段: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应用文 3)中年段:学习修改 高年级:自改,交换修改
中、高年级语文 教学重点



一、 朗读和默读
1)中年段:用感情朗读
高年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中年段: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高年段: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二、 词句
1)中年段:关键词句
高年段:有关词句,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 2)中年段:字典、词典、生活积累 高年段:词典


1)对比朗读 4)表演朗读
2、默读
2)感情朗读 5)分角色朗读
3)配乐朗读 6)自由朗读
3、轻读

4、诵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1、写的来源 :积累、指导 2、写的作用 :激活、感悟、表达 3、写的种类 :仿写、改写、缩写、感受 4、写的指导: 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写作特点、 段落结构、好词佳句 ……


பைடு நூலகம்
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



1、把握教学重点,不能偏离主题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3、体会语法知识,感悟表达方式 4、渗透写作知识,乐写主题作文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篇: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部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按标施教一、各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一)读书技能要求:低年级强调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默读。

中年级一是要继续抓好朗读,逐渐将其演变为预习要求;二是要学会并加强默读、略读的训练,并能粗知大意。

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朗读、默读技能,并能独立自能地阅读课文。

(二)识字教学要求:低年级强调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中年级依然要予以关注,但是写字的指导不必过细,要充分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

高年级则强调自主识字,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

(三)阅读理解的要求:低年级把理解定位在了解词句的意思上,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

中年级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高年级一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等。

篇章林冲(四)关于积累的要求:低年级强调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丰富原始积累。

中高年级一要坚持抓好熟读背诵;二要注重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要拓展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量,逐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以上三个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感受、理解、积累、应用为重点,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

梭鱼、天鹅、虾第二部分明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人定教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1、阅读的习惯较差2、阅读的自动化程度不高3、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抓好四个重点,一个加强: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重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重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重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案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与写作教学一样,是字、词、句、段、篇根本功的“组装”,运用和娴熟的过程。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获得学问的过程。

但是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熟悉缺乏,又不愿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功夫。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认为必需抓好住以下二个重点。

一、巧用情境1、创设情境。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

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

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日,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认真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头放录像。

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答复。

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熟悉。

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

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还用图画呈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

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地。

无论是因奇怪,还是由于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心理动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

假如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方法、老观念去教。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

因此,在引入情境后,依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

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熟悉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便利,我又创设了情境:教师成了“欢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知同学,今日却不欢乐了,由于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导语: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欢迎借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一般来讲,读通读顺的要求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③大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一步应从学生课前预习开始.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课前读课文一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二是把握课文的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中高年级学生可运用查工具书等方法弄懂这些词句.此外,应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课文有关资料.上课伊始,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预习基础上进一步读准、读顺课文;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读懂的问题.例如,教学《养花》这一课时,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默读课文,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课文: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养花?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这个步骤要求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咀嚼品味,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这属于理解、感悟性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充分读书,在“理解”和“感悟”上下工夫,力求“自得”.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这一教学步骤中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重点句段蕴含深刻含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应引导学生按照“段——句——字词”的顺序理解和体会.第二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问题.首先,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深读课文,要学会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而抓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深度同课文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从而提出“精读课文”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三是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其一,要留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读为基础,离开读或者读书时间少、次数少,学生都是很难真切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其二,读的方式要多样.可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多种读书方式,必要时可穿插教师的讲解和范读.要特别重视默读的作用.默读是引导学生把读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如果只读不思,就同“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没有多大区别.其三,读要有层次.“多读”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而应当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效果.其四,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重点词句旁写上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即教学生作批注.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语文基本能力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密切相关.因为语感的培养是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及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感情朗读又是一种读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再创造,是读者表达个性化阅读感受,读者与文本、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因此,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务必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的手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指导感情朗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深刻的、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二、感情朗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不应牵得过多,统得太死.三、感情朗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不必传授过多的朗读技巧,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反复体验.四、感情朗读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范读、语言的渲染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五、感情朗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活动评价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言最主要的途径是背诵.读得“滚瓜烂熟”,文章的语言就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博闻强记,熟读背诵.精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匪浅.”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多背一些文章.通过熟读背诵,把范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的语段融入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中,“记诵者,学习之舟车也.”语言积累多了,阅读写作就有了坚定的基础.教材选编的课文往往文质优美,尤其是精读课文,几乎每一篇都有值得熟读成诵的语段.教师要引导在品读、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的精彩、重点语段(有的甚至是全文),直至熟读成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说写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做到上述要求,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的迁移与运用的训练.迁移运用语言的训练形式多样,不同的课文也有不同的训练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写结合的运用性训练呢?我认为要抓好两大方面.一、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1、生字课文的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会用就是要求理解字义,能够组词、能够迁移运用.因此课文要求学会的生字要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加强组词的训练.2、新词新词中有些词在全文中举足轻重.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对词语的理解,还应该注意加强词语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二、仿写训练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点仿和面仿.点仿是局部模仿课文表达方式的训练.局部模仿,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仿写、段落仿写.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课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课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教材中常作为仿写的句式有:排比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设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等.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就是很好的句式仿写例子.段落仿写主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如《迷人的张家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都是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比较适合段落的仿写.还有些课文的段落结构很特别,值得模仿.如《再见了,亲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它们的构段形式为“祈使句开头——中间回忆往事——结尾反问”.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面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篇章结构的训练方式.教材中的课文在篇章结构上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总——分——总”结构的课文,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第二类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如《三峡之秋》等.第三类是按地点或空间转换顺序的课文,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三味书屋》等.第四类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写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鲸》等.还有一类是比较常见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如《飞夺泸定桥》《开国大典》等.学习这些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悟出写作方法,进而安排学生进行迁移性的仿写训练.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必定能得到提高.以上阐述的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般流程.这些教学步骤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各教学步骤常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情的差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四个步骤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机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学思路.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文而异,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最佳的流程,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

读,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三少一多”,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更少;具体表现在重分析、轻朗读;重知识、轻技能。

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

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难以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要解决这一问题,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

一、以读代讲,理解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无疑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可是现在的语文课上,多数情况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靠自己读懂的,而是听老师讲懂的。

这就使阅读教学失去了意义。

可是,"耳传",只能使学生"懂",只是把知识或结论"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而已,"自得"却包含着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自己读懂”的意义,但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书读百遍”“读书破万卷”没有充足的时间怎能做到?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堂课40分钟是一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的实践的蛋糕就少了。

”因此课堂上应以读代讲,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朗读,真正让学生做到“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阅读课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阅读课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阅读课的知识点总结小学阅读课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小学阅读课的知识点总结:阅读兴趣的培养-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 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增强阅读的社交性。

基础阅读技能- 学习正确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如保持适当的距离、光线等。

- 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包括跳读、略读、精读等。

词汇积累- 通过阅读,学习新词汇,理解词义,并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正确使用。

- 学会使用词典等工具,自主查找生词的意思。

句子理解- 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 学会分析复杂句子的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

段落理解- 学习识别段落的主题句,理解段落的主旨。

- 掌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

文章结构分析- 识别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 学会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阅读理解策略- 学习预测、提问、总结等策略,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 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 鼓励学生对所读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跨文化理解- 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书籍,拓宽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鼓励学生模仿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

- 通过写作练习,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应用。

阅读评价- 学会如何评价一篇文章,包括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

- 通过评价,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阅读习惯的养成- 鼓励学生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如每天阅读一定时间。

- 通过阅读记录,跟踪自己的阅读进度和收获。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小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知识。

小学各年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

小学各年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

小学各年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必须”
(1)必须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

(2)必须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战略重点,是必须落实,不能后退的“钢性指标”。

(3)必须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能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大致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情感。

(4)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要关注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和积累。

二、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1)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

(2)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拓展积累: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速有效积累。

三、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学习诗歌,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

(4)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小学阅读理解学习要点

小学阅读理解学习要点

小学阅读理解学习要点小学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阅读理解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考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那么,在小学阅读理解学习中,有哪些要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呢?一、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在阅读中应该首先注重阅读速度的提高。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快速朗读,并逐渐减少朗读时间,来提高阅读速度。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则可以通过练习快速扫描、精读和跳读等技巧,来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和速度。

二、把握文章主旨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往往需要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尽可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对于比较生僻的词汇或者表述,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分析和推断,来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阅读时注重文章的结构、段落,以及强调语句等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熟练掌握阅读技巧阅读理解题往往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

例如,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画线圈、标记、摘记等方式,来加深对重要信息的记忆和理解。

还可以通过根据题目要求有选择地阅读、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等技巧,来更快更准地解决阅读理解题目。

四、注重实践演练阅读理解题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阅读理解题时,应该注重实践演练。

可以通过模拟试题、做题软件、阅读课外读物等途径,来提高对于不同题型的解题能力,并增强阅读理解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在小学阅读理解学习中,学生需要注重阅读速度、把握文章的主旨、熟练掌握阅读技巧,以及注重实践演练,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当然,学生还应该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多读好书、多练习,坚持不懈,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关键技能。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的内容,欢迎阅读!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强调诗文的诵读以及特色化情感的体验等,是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淡化段落教学,强调整体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课标中,让我们感受到:第一、新课程改革中没有把段落作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整体理论发生变化的结果,是阅读教学理论改革的直接体现,打破了原来侧重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顺序,不再把词、句、段、篇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外在标准,阅读的初始阶段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恰恰是重点;第二、这样的要求意味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或途径可能是多样的,不一定每篇课文都必须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在这个学段的阅读材料中,诗歌故事还占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诵读、表演、复述等活动也可以实现初步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的目标,为教师和学生灵活地尝试各种途径和手段创造机会;第三、降低要求,避免繁琐化,为学生能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提出空间;第四,对于情节性强的文章,我们不能逐段学习,繁琐分析,肢解故事,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再读课文,感悟理解(边读边勾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最后指导朗读,能读出个人的理解或感受。

)<三>总结归纳。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原来侧重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程序简化,不再被这样程序化的操作所牵制,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阅读文本。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对课文有初步的把握和体会就可以了,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拔高或要求太多。

二、重视复述,鼓励与他人交流。

《语文课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2009-10-09 23:02:42)写在前边的话:(很久以来,我们总认为: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

其实,语文可以称之为“片”,但不是模模糊糊的,而是版块“片”状:“基础知识版块”、“阅读版块”、“习作版块”。

语文的版块是有脉络的,把握了它的脉络,我们的语文教学便不会再乱如麻团,繁琐低效。

语文阅读教学高秏低效的原因何在?阶段目标不清晰 :低段复杂化,高段幼稚化;训练永远0位起:每节课都从字词句开始……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经过悉心整理,为大家呈上《语文阅读教学各年级目标及阅读重点、教学策略》。

细细品读,你会感到:语文真的没那么难!)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各年级教学目标一年级1.喜欢,喜欢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

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4.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的问题。

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6.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7.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

8.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

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学校阅读教学的重点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考法:1、考法:联系上下文说明词语例如: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详细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详细语境中揣摩词义的改变,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原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说明词语的方法有许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说明等。

2、径直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渐渐地抹”这几个词表达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方法:说明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方法〔3、4〕:表态,说明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能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答:不能。

〔说明立场〕“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说明字的意思〕,更能表达春风所带来的生气〔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假如换了就不能表达这种生气,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考法: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说明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说明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盼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说明。

然后依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末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段阅读教学两个重点(选自《语文新课程标准》):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抓关键词句第一步:读一段话,获得整体感受。

第二步:找出哪些语句使你获得了这样的感受,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第三步:反复读画出的语句,看其中的哪些词语突出表现了这个主要意思,画上“?”。

二、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第一步:读课文,确定同哪些语句进行联系(上文、下文、上下文)。

第二步:联前想后,推测、判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联系事件情节的发展联系语句创设的情境第三步:1、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3、运用想象理解词语4、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5、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6、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比较辨析理解词语7、运用表演理解词语8、拆分词素理解词语9、以旧带新理解词语10、联系插图理解词语三、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举例例子:在《勇敢的少年》一课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第一步——先请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从这一段中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母亲的不舍、汉斯的勇敢。

第二步——用“”画出写母亲不舍的语句;用“□□□ ”画出写汉斯勇敢的语句。

学生汇报,共同订正修改。

第三步——自己反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其中哪些词语使你感受到母亲的不舍?学生默读思考,找出关键词画上“?”。

引导学生交流,通过关键词怎么体会出母亲的不舍。

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读读议议、议议读读。

找出了关键词,并不意味着学生真的读懂了课文。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想进去,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体会它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例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告奋勇”。

第一步——说一说“自告奋勇”是什么意思?目的是回忆词语的本义。

第二步——课文里说汉斯主动承担什么艰巨任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事件。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中心小学苏菊梅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日益成为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年级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抽象、归纳能力的不断提高,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下面浅谈我个人的一点认识。

一、感受识记能力。

要继续抓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上下功夫。

一是要注重默读习惯的培养,因为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要让学生凝神,先憋住那股气,再逐步自然放松表情,这就做到了不出声读。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逐步提高扫读的速度。

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

即“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这些都需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

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

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要注意学生默读后效果的检查,避免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二、提高理解能力。

第一、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是小学生具备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进入中年级应该具备这种能力。

小学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

小学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

小学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教学策略作者:郭根福来源:《江苏教育》2009年第19期[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阅读教学用来形容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

然而,目前小学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抓落实各学段教学目标入手。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实效(一)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3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4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5突出段落训练。

I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体现由浅入深的阶段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习”,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能用”,而中年级正是“初步学习”到“能用”的过渡阶段,是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

中年级的朗读指导必须注意:第一。

减少繁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遇到难读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二。

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

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教师声调、肢体语言、表情的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并有所熏陶和感悟,从而产生朗读的欲望,从模仿中逐步形成能力。

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上下工夫。

一是要注重默读习惯的培养。

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要让学生凝神,肌肉紧绷,先憋住那股气,再逐步自然放松表情,这就做到了不出声读。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逐步提高扫读的速度。

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即“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与策略梳理

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与策略梳理

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与策略梳理小学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梳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1. 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名人传记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非常重要,如定期阅读、默读、参与交流讨论等。

2.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提前预测、注重上下文语境、对比辨析等。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后的问题回答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词汇是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词汇积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积累和巩固词汇。

教师可以通过单词卡片、词汇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此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词汇来理解和表达文章的内容。

4. 培养阅读速度和流畅度:小学生阅读速度和流畅度的培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活动如阅读比赛、朗读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度。

同时,为了克服阅读速度慢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快速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策略1. 分层次教学: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分组,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和任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合作学习:小学生之间存在合作学习的需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相互激励和互补,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教学重点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教学重点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材的学习,谈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理解,并就开学以来在教学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谈谈对阅读教学课堂操作的建议。

一、潜心处理教材用心钻研教参
(一)充分利用好单元导语,注重单元整合
(二)同样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三)区别好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要求精读的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词、句的训练
(2)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第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第二,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第三,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

第四,教学中还要重视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

2、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合理把握课时明确具体目标
三、追求过程合理提高教学实效
最后,我谈一下课堂中板书的设计。

板书的设计要为学习文章服务,选材要从文中来,到文中去,遵循板书的科学性及充分发挥板书的艺术性而精心设计板书,能使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省事,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以上是我个人教学中一点心得总结,恳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

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

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阅读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重点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一)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3、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4、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5、突出段落训练。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第一:减少繁琐分析,读书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得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诵读的基础。

第二,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

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教师声调、肢体语言、表情的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并有所熏陶和感悟,从而产生朗读的欲望,从模仿中逐步形成能力。

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上下工夫。

一是要注重默读习惯的培养。

默读训练时,要让学生凝神,肌肉紧绷,先闭一口气,再逐步自然放松表情,这就做到了不出声读。

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中年级的词句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理解词句方法的点拨上,让学生透过关键词句感悟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找近反义词解词、采用为分合法解等,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梳理。

更重要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这个词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想象、练笔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词语的过程,也是将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富有生命色彩的“意象”过程。

4、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要从抓分段和概括段意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在学会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训练。

其次,要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5、突出段落训练。

通过“段落”训练,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另一方面可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曾经说过:“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于艺术的训练。

中年级课内阅读教学重点

中年级课内阅读教学重点

中年级课内阅读教学重点
1.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必须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

2.速读与精读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范围和信息量的日益增大,速读已成为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课内时间有限,且课文大多篇幅较长,所以课上老师也多以速读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课文,这样本是出于无奈。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文章进行精读、细读了。

因为粗读、速读是建立在精读、细读和背诵能力之上的。

正如快跑要建立在强壮的体魄基础之上一样,没有强壮的体魄就不可能跑得快、跑得远。

上课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品味、鉴赏。

这也正应了前文所述的观点: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留给学生。

3.阅读感受不可能千篇一律。

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地发现自己特殊的感悟,激发他们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批评、质疑的精神。

我们所要了解的不仅是文学作品写了什么或怎么写,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认识,领悟作品的深层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入于书又出于书,学于书而不拘泥于书,才能在阅读中不断开发新思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

4.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语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使学生学好语文,仅靠掌握课本的百余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阅读量的积累,语言例子的极大丰富,应当是形成语文能力的首要的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的内容,欢迎阅读!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强调诗文的诵读以及个性化情感的体验等,是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课标中,让我们感受到:第一、新课程改革中没有把段落作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整体理论发生变化的结果,是阅读教学理论改革的直接体现,打破了原来侧重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顺序,不再把词、句、段、篇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外在标准,阅读的初始阶段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恰恰是重点;第二、这样的要求意味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或途径可能是多样的,不一定每篇课文都必须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在这个学段的阅读材料中,诗歌故事还占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诵读、表演、复述等活动也可以实现初步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的目标,为教师和学生灵活地尝试各种途径和手段创造机会;第三、降低要求,避免繁琐化,为学生能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提出空间;第四,对于情节性强的文章,我们不能逐段学习,繁琐分析,肢解故事,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感悟理解(边读边勾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最后指导朗读,能读出个人的理解或感受。

)总结归纳。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原来侧重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程序简化,不再被这样程序化的操作所牵制,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阅读文本。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对课文有初步的把握和体会就可以了,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拔高或要求太多。

《语文课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这样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从复述的对象来看,是有明确规定性和指导性的,即使具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作品,而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求复述;第二、在复述这样的作品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鼓励学生对作品人物发表看法、观点,并相互交流。

为了实现这样的任务,阅读动力和阅读量是关键。

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的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

所以,这样的作品应该成为这个学段阅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这些作品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正因为复述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

所以有时将其归入阅读教学,有时作为说话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综合特点的表现。

从阅读教学来说。

复述直接体现着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更为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文特点,采取不同的要求,将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令人头痛,无论怎样指导,写出的作文总有些生硬、枯燥,文章主要表现在语言不够生动形象。

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的好词、佳句有限,无法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

所以中年级落实语言是提高学生说、写的有效手段。

具体做法如下:1、随文积累。

很多课文很美。

如:《走月亮》、《诗的材料》、《火烧云》等课文中蕴藏着很多优美、生动的词语。

这类文章,教师就应该把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重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熟读后,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让学生通过课文语言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语言储备”,这个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语言积累、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积累”的整合,也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另外,可以利用课堂资源,变化形式让学生积累不同的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语言活动中。

如: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摘录语文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类写好规定的句数。

2、课外积累。

扩展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养成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我采用了“阅读三步曲”:读—圈—抄,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好的段落作好圈点,并摘抄下来。

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讲习时自觉的吸取文章中有益的“语言营养”的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天,看到张鑫同学在读《爱的教育》。

我也一直想读这本书,便对张鑫说:“等你看完《爱的教育》,借我读读行吗?”也许她没有想到老师会向她借书,先是一愣,接着连声说好。

过了几天,她把书交给我,颇为神秘地说:“等你读完了,我们可以交流交流吗?”我自然一口气答应。

几天后的课间操,我和张鑫交流了读书体会。

当时,好几个同学围在周围,大概是出于好奇吧:老师会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而后,让我更惊喜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王康旭拿着一本崭新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兴致勃勃地说:“老师,这本书我读完了,借给你看吧。

”王康旭是属于坐不住的那一类学生,平时连阅读课都上不好,今天这是怎么了?我收下他的书,他也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你知道吗?现在同学们都在偷偷地读书,都想读完了借给你,看谁借给你的多。

”多可爱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此后,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借书给我看。

班级里的读书氛围就这样被不经意地营造了出来。

我欣喜若狂,及时调控,把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引导到中外名著上。

早读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背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

我相信读它们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传统文化的烙印。

孩子们说有的读不懂,我说长大了自然会懂;孩子们问我考试考不考,我说不考,考试是为了更好地读书,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孩子们问我懂不懂,我老老实实地承认有的懂,有的不懂。

为了提高读书质量,我和孩子们共同商定了每月必读书目,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

没有刻意求新的教学模式,没有花样迭出的教学设计,一本书,一次交流,我和孩子们一起漫步在书海中,其乐无穷。

今年暑假期间,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

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

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

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

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

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

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

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

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

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

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

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

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

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

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

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

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

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

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虽然李老师和我教的都是中学,但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

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

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