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是一篇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不知黄雀在后,只顾捕蝉。
黄雀不知有鹞子在后,只顾捕螳螂。
鹞子不知有猎人在后,只顾捕黄雀。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连环追逐,表达了“自欺欺人,自作自受”的道理。
以下是《螳螂捕蝉》的现代汉语译文:
螳螂在捕捉蝉,黄雀在它后面。
螳螂不知道黄雀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蝉。
黄雀也不知道有鹞子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螳螂。
鹞子也不知道有猎人在后面,只顾着捕捉黄雀。
这个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追逐,告诉人们不要贪心,否则会自食恶果。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螳螂捕蝉是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吴王欲伐⑦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⑤也;黄雀延颈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正谏》)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①荆:楚国②舍人:宫廷侍从③少孺子:年轻人④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脚⑤傍:通“旁”⑥延颈:伸长着头颈⑦伐:进攻⑧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⑨罢:停止⑩则:就。
11.三:多次12.子:你13.委:缩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他像这样子了多(三:虚词即为多次)个早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边放声得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螳螂缩着身子贴紧树枝向前爬去想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
这三者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它们身后的灾祸!”吴王说:“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吴国国君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国君竟然大怒道:“谁反对,我就处死谁!”此语一出,大臣们当然惊慌起来:再劝说会遭到杀身之祸;不阻止又所国家遭殃。
这时,有个侍卫小官想了个办法,天天拿着弹弓在国君的花园里转来转去,引起君王注意。
螳螂捕蝉的意思_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
螳螂捕蝉
成语解释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
成语繁体螳蜋捕蟬
成语简拼TLBC
成语注音ㄊㄤˊㄌㄤˊㄅㄨˇㄔ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螳螂捕蝉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成语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
英语翻译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篇1作为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的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 ⑴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⑴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⑴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⑴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⑴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参考答案:1、⑴要;⑴旁边;⑴伸2、⑴树;⑴蝉;⑴螳螂;⑴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⑴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⑴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篇2《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九作者:扬中市实验小学陆智华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7《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九执教:扬中市实验小学陆智华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要上的课文是——螳螂捕蝉,(教师板书课题)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声旁准确地读出读音了,咱们大声地念念它,好吗?读“螳螂”二字——齐读课题过渡:螳螂捕蝉是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想知道吗?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轻轻地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对照着文后的生字表认认、记记,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成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典故。
下面是对这个典故的注释及其拓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一个人贪图小利而不顾大局,最终却被别人趁机夺走,自食其果。
螳螂捕蝉,是指螳螂瞄准了蝉虫,准备捕捉。
螳螂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常常能够成功捕捉到猎物。
在这里,螳螂象征着一个人的短暂的成功和眼前的利益。
黄雀在后,是指黄雀紧随其后,准备夺取螳螂捕捉到的猎物。
黄雀表示那些趁机利用别人疏忽的人或势力,常常能够从别人的成功中获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图小利而忽视大局,更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往往在我们得到小利的同时,也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弱点,给别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这个典故也引申出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我们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应该保持警觉并且懂得分清轻重缓急。
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竞争者或对手。
只有全面考虑,才能避免被人趁虚而入,保护自己的利益。
总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承,是一种警示人们要警惕眼前的小利,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故事。
同时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提醒我们,要保持警觉,避免被人趁虚而入。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螳螂捕蝉是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chán,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吴王欲伐⑦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⑤也;黄雀延颈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正谏》)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①荆:楚国②舍人:宫廷侍从③少孺子:年轻人④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脚⑤傍:通“旁”⑥延颈:伸长着头颈⑦伐:进攻⑧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⑨罢:停止⑩则:就。
11.三:多次12.子:你13.委:缩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他像这样子了多(三:虚词即为多次)个早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边放声得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螳螂缩着身子贴紧树枝向前爬去想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
这三者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它们身后的灾祸!”吴王说:“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吴国国君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国君竟然大怒道:“谁反对,我就处死谁!”此语一出,大臣们当然惊慌起来:再劝说会遭到杀身之祸;不阻止又所国家遭殃。
这时,有个侍卫小官想了个办法,天天拿着弹弓在国君的花园里转来转去,引起君王注意。
螳螂捕蝉的文言文注解
螳螂捕蝉的文言文注解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译文:
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高中语文《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高中语文《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吴王欲伐荆(楚国),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国王的侍从官有少孺子(年轻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一心想要)得其前利(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攻打)旦(天,日)子(您)延(伸长)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2)如是者三旦。
(何苦沾衣如此)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螳螂]欲取蝉,而[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螳螂捕蝉》写了螳螂、黄雀和蝉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吴王告诉他左右的人说:“胆敢有来规劝(我)的人一定处死!”②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6、请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这则寓言主要写的是吴王决定攻打楚国,有个年轻人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谏吴王不要去打楚国。
二: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螳螂捕蝉原文及翻译
螳螂捕蝉原文及翻译
螳螂捕蝉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想着眼前的利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螳螂捕蝉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读后启示:
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文言文《螳螂捕蝉》原文翻译及道理
文言文《螳螂捕蝉》原文翻译及道理文言文《螳螂捕蝉》原文翻译及道理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
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整体含义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课文: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
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相关推荐】
文言文《螳螂捕蝉》的整体含义
螳螂捕蝉文言文寓意
螳螂捕蝉文言文启示
螳螂捕蝉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
”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它的下面。
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注释】[1]蝉:知了。
[2]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3]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4]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5]旦:早晨。
[6]子:你。
[7]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附”同“跗”,脚背骨。
[8]延颈:伸长头颈。
[9]务欲:一心想要。
[10]前利:眼前的利益。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螳螂捕蝉是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吴王欲伐⑦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⑤也;黄雀延颈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正谏》)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①荆:楚国②舍人:宫廷侍从③少孺子:年轻人④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脚⑤傍:通“旁”⑥延颈:伸长着头颈⑦伐:进攻⑧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⑨罢:停止⑩则:就。
11.三:多次12.子:你13.委:缩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他像这样子了多(三:虚词即为多次)个早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边放声得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螳螂缩着身子贴紧树枝向前爬去想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
这三者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它们身后的灾祸!”吴王说:“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吴国国君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国君竟然大怒道:“谁反对,我就处死谁!”此语一出,大臣们当然惊慌起来:再劝说会遭到杀身之祸;不阻止又所国家遭殃。
这时,有个侍卫小官想了个办法,天天拿着弹弓在国君的花园里转来转去,引起君王注意。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螳螂捕蝉的寓意
2.螳螂捕蝉的文言文原文
3.螳螂捕蝉的注释
4.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
5.螳螂捕蝉的故事寓意
正文
螳螂捕蝉是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用以说明贪图眼前的好处会带来危险,也暗示着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螳螂捕蝉的寓意、文言文原文以及注释。
螳螂捕蝉的寓意是,有些人只顾着追求眼前的利益,却不顾身后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这种短视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失败和灾难。
螳螂捕蝉的故事旨在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螳螂捕蝉的文言文原文:
昔者,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从前,螳螂在前面捕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等待着捕食它。
下面是对这句古文的注释:
1.昔者:从前,表示时间上的过去。
2.螳螂:一种昆虫,以捕食其他昆虫为生。
3.捕蝉:螳螂捕食蝉的行为。
4.不知:没有意识到,没有预料到。
5.黄雀:一种鸟类,也是螳螂的天敌。
6.在后:在后面,表示位置上的接近。
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的中国,那时的生态环境中,螳螂和蝉、黄雀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现代食物链中的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这揭示了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
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贪婪而导致的失败和灾难。
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
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螳螂捕蝉的成语解释【汉字书写】:螳螂捕蝉【汉语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正谏》:“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中性成语;指人目光短浅。
【螳螂捕蝉的意思】: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身后早已有危险。
【螳螂捕蝉的近义词】:后发制人、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坐收渔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的反义词】:深谋远虑、瞻前顾后、勇往直前;【螳螂捕蝉的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决定出兵攻打楚国,他不想有人来劝阻他,便放言说道:“哪个不自量力的要想劝我便处以死刑。
”有一个侍卫官明白攻打楚国对吴国并没有好处,于是他想了想决定婉转地劝阻吴王。
连续三天一大早他都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边转悠,尽管衣服被露水弄湿了。
吴王看了感到很好奇,于是问侍卫:“你这是何苦啊,一大早把自已搞得湿淋淋的。
”侍卫回答说:“吴王且看,花园里那棵树上有只知了,它在树枝上叫得很欢快,但它完全不知道身后有只螳螂在他的身后准备捕捉它,螳螂也没有想到它的身后有只黄雀盯它盯了很久了,黄雀自然也不知道我的弹弓早就已经对准它了。
如果只看到当前的.利益总是会得意忘形,很难看到背后的危险,吴王您说是吗?”吴王听了侍卫的这一番话顿时恍然大悟,马上将攻打楚国的计划取消了。
【螳螂捕蝉例句】战国.庄周《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
常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小编带你看看吧。
螳螂捕蝉原文:
庄子走到一个栗树园的边上,看见一只长相怪异的喜鹊从南方飞来。
喜鹊的翅膀有七尺长,眼睛有一寸大小。
喜鹊从庄子的头顶飞过,翅膀碰到了庄子的额头,而后飞到栗树林上落下来。
庄子自语道:“什么鸟?这么大的翅膀,飞到这儿落下来,眼睛这么大,竟看不见我的脑袋。
”
庄子于是拉起衣裳,提着脚步,手执弹弓,寻找射杀喜鹊的机会。
忽见一只知了在栗树叶下怡然自得的纳凉,全然没有察觉一只螳螂正挥动锯齿一样的双臂从后面逼近它;螳螂见知了就要被抓到,似有得意之色,没有觉察到那只喜鹊正从后面扑食它;喜鹊一心在螳螂身上,不知庄子正执弹要射杀它。
庄子见此,猛然醒悟“物与物之间都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算计,不知谁又在后面算计我呢?”——丢下弹弓返身就走,果见栗园的看门人在后面要捉他,见他返身逃走,于是一边骂一边向他追来……。
庄子回到家里,闭门思过,三天没出房门。
弟子问:“您为什么这几天总呆在家里?”庄子说:“我守形忘身,只顾捉喜鹊而忘了我自己;观于浊水迷于清渊,沉醉于利害而背谬本性。
栗树园中的喜鹊只顾抓螳螂而忘了自己,我是只顾喜鹊而忘了自身,险些被看栗树的人捉到,我要反思反思。
”
螳螂捕蝉的寓意:
警示后来人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深陷危机之中。
螳螂捕蝉的注释和译文
螳螂捕蝉的注释和译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注释:
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古汉语中悲并不一定指代“悲伤”。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
附即“跗”,脚背,这里代脚。
委:曲折。
曲:弯曲。
傍:同“旁”,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
延,伸长。
颈,脖子。
务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
务:一定,必须。
利:利益。
顾:考虑。
患:忧患、灾祸。
译文: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一边放声的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蝉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击它。
这三种动物,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的祸患。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注释(1)吴王:指吴王寿梦。
欲:想要。
伐:征讨,讨伐。
荆,指楚国。
(2)谏:规劝。
以下劝上为谏。
(3)舍人:门客(4)少孺子:年轻人。
(5)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
操:持、拿。
(6)三旦:三个早晨,三天。
三,泛指多次。
天,古汉语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古汉语中悲并不一定指代“悲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螳螂捕蝉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学习如何借事喻理成了本节课的训练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是怎样劝阻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4、拓展对成语的了解,激发读书兴趣
5、练习用借事喻理劝告别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成语书、《话说中国》。
教学方法:
1、通过听读故事、看图片、角色转换领悟文中道理。
2、能力训练: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活动,寻找借事喻理的有效方法。
教学设计:
课前热身:四字词语接龙,调动学习兴趣。
一、成语导课。
同学们,看来你们平时积累了不少成语。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双胞胎成语,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ppt1)指名读,齐读一遍。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ppt2),板写,请学生注意跟写。
谁会讲这个故事?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寓言故事,却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10课。
/uploadfile/docume nt/20090507102635795.ppt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请迅速浏览全文,解决两个问
题:1)、识记生字词、文中重点词,准备听写。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遍,正音。
全体用心读、书空一遍,注意易错处,马上听写其中四个词。
3、听写: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螳螂捕蝉、恍然大悟。
同桌互批,展示错误,想法记住,自行纠错。
4、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两名同学回答后,
总结方法(1):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几个重点词语连起来说几句话,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刚才听写的四个词语)
5、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吗?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
以备解答。
三、细读文本,深化认识。
1、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会想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少年,再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遍。
怎样讲才能做到绘声绘色呢?学生回答后小结方法:抓住重点字词,抑扬顿挫地读。
其他同学当吴王,听完故事想了什么?
2、及时采访吴王,表扬形成方法:联系上下文思考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看图,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
/uploadfile/document/20090507102635795.ppt 出示ppt,分析:对于吴国来说,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背后隐伏的隐患是什么?先看根据形势图理解。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BA%C7%EF% C1%D0%B9%FA%D0%CE%CA%C6%CD%BC&in=22789&cl=2&lm=-1&st=&pn=2&rn=1&di =120382874865&ln=192&fr=ala1&fm=ala1&fmq=1331981755062_R&ic=&s=&se=&sme=0&ta 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i68367877770&objURLhttp%3A%2F%2F %2F20100714%2F4139%2F201007%2F4139kwMJmg_b.jpg&fromURLhtt p%3A%2F%%2Fshow_pics.php%3Fshopid%3D4139%26bookid%3D908608 11&W431&H459&T9341&S24&TPjpg
(表扬学生会看图,未来准是个军事家)
3、小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仿写一个成语,那就是“吴王伐楚,诸侯在后。
”(板书)真那样的话,吴国可真是不堪设想啊。
所以说,一个成语挽救了一个国家呀!
2、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或者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的劝
告却听少年的)同桌讨论一下。
勇敢、爱国、很机智。
相机指导朗读出吴王的固执、怒。
少年的机智灵活。
3、那大臣是怎么劝的?哪位大臣来劝告一下?学生想象说话,注意据理力争的语气。
4、小结:少年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是力劝、直劝,少年则是——智劝、巧劝。
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
这个少年真是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5、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来体会一下少年的智慧。
先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谁来试试?看图朗读/u ploadfile/document/20090507102635795.ppt
读完后进行评价。
6、少年表面是讲螳螂捕蝉的趣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这种方法是借事喻理。
(板书)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若还有疑问,可设计以下引导语:谁当小老师,再来解答一下?)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若无人提到吴王、大臣,可以这样引导:三人行必有我师。
从少年身上我们学到机智委婉。
那从吴王、大臣身上能学到什么呢?简略带过。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历史上,借助故事以事喻理的成语还有不少,你能说出几个吗?小组交流,记住自己组想到了几个,看哪个组说得最多。
3、老师也搜集了几个成语(ppt)(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等)。
你了解哪个?说给大家听。
你想了解哪个?/question/63725720.html(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question/99211093.html?an=0&si=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question/3753328.html?an=0&si=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示幻灯片,可以指名由学生读,时间要充足,避免走马观花。
快速阅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question/87368837.html看看它和螳螂捕蝉有什么相似之处?
4、出示《话说中国》,《成语故事》等书,小结:祖国文化博大精深,读千年美文,做君子少年,记住一些永恒的经典,能给你一生带来只要的影响。
5、读书使人睿智。
同学们都是腹有诗书的书香少年,不妨想想:如果你是少年,你会怎么劝阻吴王?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小结:借事喻理,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真高兴同学们也拥有了这种能力!
7、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你们对这节课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提高。
五、作业超市:
1、续编故事:第二天,吴王上早朝时当众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
大臣们大吃一惊,议论纷纷。
吴王微微一笑,说:“是这么回事……”。
3、仿照《负荆请罪》,排演《螳螂捕蝉》。
4、生活中也有许多当代吴王、赵王、犯了错误(比如上网入迷、课堂上看课外书、乱花钱等),你怎么说才会使他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