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4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5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一种重 要排泄方式。按泉的形成方式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 泉。
下降泉:由潜水含水层形成的泉。根据泉水出 露的原因又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下降泉、溢流 下降泉。
上升泉:由承压水含水层形成的泉。根据上升 泉出露的原因又分为侵蚀上升泉和断裂上升泉。
(4)初生说:1902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E.修斯 提出。认为初生水来自岩浆源的分异作用,初生水 的基本标志是高温、溶解有特殊的与岩浆有关的化 学成分。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内生说:由前苏联水文地质学家Г.Н.卡明斯 基提出。认为凡是早于渗入循环与沉积循环生成的地下 水均可命名为内生水,它主要由岩浆及变质(由地球内 力作用引起岩石的改造与变化)起源的水、汽组成。
裂隙可分为风化裂隙、成岩裂隙和构造裂隙三种类 型,相应的裂隙水也分为三种。(顶板砂岩含水层)
裂隙是坚硬岩石中的空隙。包括裂隙的宽度、 长度、数量、分布及连通情况。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9
③岩溶水 埋藏于溶洞溶隙中的重力水,或称喀斯特水,
有时也称溶洞水。喀斯特水的水量大、水质好,可 作大型供水水源,但岩溶水对煤矿生产安全构成严 重威胁,尤其是岩溶化岩层厚度巨大时,多是造成 矿井重大水患的水源。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23
(3)良好的补给来源 岩层具备了良好的储水空间和构造条件,但如果 水源不足,仍不能成为含水层。含水层通常会直接或 间接的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地下水的补给,补给 水量越大通常含水层富水性越强。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24
含水层根据埋藏条件和水力学状态可以分为承 压含水层和潜水(无压)含水层。
饱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一般对煤矿生 产几乎没有影响。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0
②潜水 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
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自由水 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 为潜水位。对于煤矿来说,潜水是矿坑充水的 重要水源之一。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1
注:民用水井与矿井排水。
由于采掘活动而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所有含水 层称为充水含水层,按其影响程度和性质可以分为 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 直接充水含水层:指露天坑或矿井巷道直接揭露的 含水层,或通过煤层回采后的冒落裂隙带、回采工 作面及巷道底板破坏带等直接向矿井充水的含水层。 间接充水含水层:指与直接充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 并通过直接充水含水层向矿井充水的含水层。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7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蒸发
入 渗
水汽输送
径流
蒸发
自然界中水循环
动态观点:通过循环—水的质量得以净化、水的数量得以再生,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8
(四)地下水的分类 (1)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
①上层滞水 ②潜水
③承压水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9
①上层滞水 一般认为上层滞水是指埋藏在离地表不深的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2
注:井下施工上山巷道与泵坑积水。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3
③承压水 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
重力水,称为承压水。储存承压水的向斜构造, 在水文地质学中通常称为承压水盆地或自流盆地。 自流盆地按其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补给区、承压 区及排泄区三部分。 对矿井开采来说,承压水对 矿井影响较大,甚至造成淹井事故,必须引起高 度重视。
(第四系含水层等)
孔隙的大小:取决于沉积物颗粒形状、大小、均匀程度、
排列情况及胶结程度等。颗粒越粗大,其间孔隙越大。颗粒
大小相等,呈立方体排列(疏松排列),其孔隙要大于呈四
面体排列(紧密排列)。沉积物颗粒不均匀,粗颗粒间的孔
隙常被小颗粒充填,使孔隙变小。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8
②裂隙水 埋藏于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按成因,岩石的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3
(二)地下水的起源(假说)
(1)渗入说:公元前 1世纪,认为地下水是 由雨水和雪水渗入地下形成的。
(2)凝结说:公元前 4世纪,认为地下水是 由空气中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4
(3)沉积说:20世纪初,在人们发现地下深处 存在高温卤水以后,认为地下水与含水岩石同时形 成于沉积盆地中,两者的年龄一致,并把这种水命 名为沉积水(同生水)。
溶隙是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 膏、岩盐等)中的空隙。巨大洞穴或溶隙,是水溶 蚀结果。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20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一)含水层 通常指储有地下水的透水层,是地下水 赋存与运动的主要场所(如岩溶发育的石灰 岩和白云岩)。含水层的构成通常需要以下 三个条件:(1)储水空间(2)储存地下水 的地质构造(3)良好的补给来源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6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
①孔隙水 ②裂隙水 ③岩溶水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7
①孔隙水
储存于疏松岩层孔隙中的水。一般情况下,岩石颗粒大
而均匀,则含水层孔隙大、透水性好、水量大、运动快、水
质好;反之,则正好相反。孔隙水对采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孔隙含水层厚度、岩层颗粒大小及其与煤层的相互关系。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21
(1)储水空间
构成含水层,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储水空间。 岩层的空隙愈大、数量愈多、连通性愈好,则 透水性能就愈好,重力水就愈易渗入及流动, 有利于形成含水层。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22
(2)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 具备利于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也是构成含水层 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有隔水(不透水或弱透水)层的 存在下,可以避免重力水向下、向侧向流失。如分布 于向斜构造的透水层与隔水层组合,往往构成良好的 含水层。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
矿井 水文 地质 基础 知识
一、地下水的形成与分类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三、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四、矿井涌水量预测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2
一、地下水的形成与分类
(一)地下水的概念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储存在
岩石空隙中的水。它主要以气态水、吸着 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等几种形式 存在于岩石空隙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逐渐公认地下水的起源与 地球水圈起源紧密相关,原始地壳出现以后,地球水圈 才逐渐形成。包含在地球水圈中的水(包括地面水和地 下水)主要是整个地质时期从地球内部持续地逸出起源 的。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6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 分大循环(海陆之间)和小循环(海陆内部)。
在全球范围内,水分从海洋表面、陆地的河湖、岩 土表面蒸发,植物叶面蒸滕的水分,上升的水汽随 气流转移到陆地上空,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 面,又以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大海之中, 称为大循环。循环周期长达数千年或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