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带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试题和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eb207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7.png)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试题和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
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
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
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
耗氧愈多,氧亏愈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指在一定行政区域,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指一定时期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有关评价指标的平均含量。
10.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9099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2.png)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的是:A. 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增加政府收入D. 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答案:B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 项目筛选B. 问题识别与评价C. 方案比选与评价D. 环境效益评价答案:D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除了:A. 项目概况B. 环境基线调查结果C.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 施工过程安全措施答案:D4.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当优先采用的环境保护原则包括:A.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B. 污染者负担原则C. 事前保护原则D. 合理利用资源答案:A5.下列哪项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之一?A. 投资回报率B. 社会效益C. 项目实施难度D. 经济效益答案:B6.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机关是:A. 国家发改委B. 国家环境保护部门C. 地方政府D. 项目建设单位答案:B7.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A. 环境现状评价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保护方案D. 经济效益评价答案:D8.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除了:A. 现场调查B. 实验室分析C. 数据分析D. 民意调查答案:B9.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主要依据是:A. 环境保护法B.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办法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D. 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答案:A10.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 项目审批优先B. 顺利实施为主C. 公众参与D. 快速决策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包括项目筛选、问题识别与评价、方案比选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测措施,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和批准等环节。
2.请举例说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新建工业园区、建设扩建水利工程、开发矿山资源、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重点(含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重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35fd32ee06eff9aef807fd.png)
1、环境评价的概念与构成?概念:环境评价一般是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规划、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内容:①对环境质量变异进行识别;②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进行分析;③对环境系统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估;④对人类社会行为与环境系统质量改变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定。
2、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识别和评定。
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划分中的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3、生态区位?景观组分(水、土、气、动植物)、生态单元(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经济要求与生活要求(人的需求)的最佳配置。
4、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
自然环境:环境总体下的一个层次,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物质和资源的总和。
5、环境基准与环境标准的区别?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由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
环境标准是以环境基准为依据,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或其他需要所制定标准的总称。
区别基准:不具法律效力;不考虑人为、社会经济因素。
标准: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应;可以修改和补充。
(基准大于标准、标准严于基准)6、环境标准体系中国标准的主体?①环境质量标准(主体)②污染物排放标准(主体)③环境基础标准④环境方法标准⑤环境标准物质标准⑥环保仪器设备标准7、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关系?水环境质量标准?首先,排放标准限值建立在经济可行的控制技术基础上,不分级别。
其次,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由地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制定排入特殊保护区的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后题及复习
![环境影响评价课后题及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890fc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5.png)
环境影响评价课后题及复习一、名解环境:是指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和。
具体地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建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标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其过程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经常用流程图来表示。
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要素优劣进行的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判定和预测。
环境质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和方法标准。
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功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cd49da3186bceb19e8bb10.png)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参数;熏烟性烟羽;氧亏;土壤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环境容量;辐射逆温;土壤背景值;城市热岛效应;连续A声级;危险废物;统计噪声级;污染分担率;熏烟;卫生防护距离;陆海风土壤本底值;等效连续A声级;产品排污系数;危险风速;环境影响识别;环境背景值;大气稳定度;氧垂曲线;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环境标准;普通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三化”原则;土壤污染物临界含量;清洁生产;环境要素;环境负荷比;等标污染指数;灯标污染负荷;单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评价指数;环境质量分级;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记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四、问答题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2.简述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3.简述污染源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4.简述大气稳定度的判定和分级。
5.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哪些因素?6.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含的要点内容。
7.简述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8.简述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原则。
9.简述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
10.简述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途径。
11.简述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
12.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和特点。
1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14.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15.简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16.简述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17.简述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18.简述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
19.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
20.简述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原则和具体方法和特点。
五、计算题1.锅炉房2m处测为80 dB,距居民楼16m;冷却塔5m处测为80 dB,距居民楼20m,求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是否超标(标准为60 Db)?2.某工厂锅炉的烟囱孔径为800 mm,烟气排放速度为13.5 m/s,烟气温度为70℃,排气压力为740 mmHg;废气中SO2的平均浓度为16 g/Nm3。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复习题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96ca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a.png)
环境影响评价根底学问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搬分三个阶段,即(C )。
A 预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B 预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C 前期预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推测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D 前期预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推测评价,报告书编制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公众参与应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C) 阶段完成。
A 前期预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B 分析论证和推测评价阶段C 贯穿于环评的各阶段中D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需进展资源合理性分析。
A 全部建设工程B 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C 污染型工程D 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A)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A 对建设工程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B 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推测和评价C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D 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筛选时,应重点关注〔D〕。
A 环境保护目标B 建设工程特点C 特征污染物D 环境制约因素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依据评价范围〔C〕,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承受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A 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B 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C 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D 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应承受〔C〕。
A 定量评价为主B 定性评价为主C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D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D〕。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7f3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b.png)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A.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B.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增加企业利润答案:D2、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A.客观、公开、公正B.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D.增加企业利润答案:D3、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预测与评估环境影响C.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检测与监督环境影响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然后进行预测与评估环境影响,最后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2、请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也可以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论语试题库带答案《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之一。
它包含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论和行事,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因此,了解《论语》的内容和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本文将介绍一些《论语》试题库,并附上参考答案,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论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一、选择题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仁爱B.忠诚C.礼乐D.道德答案:A.仁爱解释: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爱人。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仁爱之心,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哪一项重要思想?A.中庸之道B.礼乐制度C.仁爱之道D.忠恕之道答案:D.忠恕之道解释:这句话是孔子忠恕之道的体现,意思是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而是要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事。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整理题目与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整理题目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c51f06bceb19e8b8f6ba96.png)
环评复习题一、单选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的形成2. 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A.美国B. 日本C.德国D.中国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4.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A.易评估性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5.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A)A.美国B. 日本C.德国D.中国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D)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7.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C)A.大气B.矿藏C.野生动物D.自然保护区8.环境影响报告书经(C),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A.批准前B.批准过程中C.批准后D.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9.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D)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地点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企业10.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A)承担相应责任A.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C.环境保护调查报告D.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二、多选1.复杂地形系指(ABCD)A. 山区B.丘陵C.沿海D.大中城市的城区E.平原2.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ABCD)筛选和确定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境要求3.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环境预测方法有(ABCD)A 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调查法 D专业判断法4.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ABCDE)A.预防措施B.最小化措施C.减量化措施D.修复补救措施E.重建措施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ABCDE)A.居住区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C.文化区D.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E.特定工业区6.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III类主要适用于(AB)A.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B.鱼虾类越冬场、泗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C.工业用水区D.农业用水区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ABC)混杂区A.居住B.商业C.工业D.文教机关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入(ABC)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A,GB3838中IV类水域。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82bbd6240c844769eaeee8.png)
环境影响评价题型:问答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主要内容(.评价因子、等级、时期和范围、模型的选择)填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质量评价: 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
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总结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方案或不开发的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对3.编制清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4.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5.能够及时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与形式基本功能1判断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2预测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要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3选择功能将同样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哪一个更有价值4导向功能环境评价中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依法评价原则b) 早期介入原则c) 完整性原则d) 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所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报告书和审批报告书的内容和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法规主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通过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通过施行主要规定和技术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环境标准基础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检测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标准我国环境标准标号的含义GB :国家强制标准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程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分类: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的分类筛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 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2.评价大纲的审查3.环境质量评价的质量管理4. 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工作等级的确定2.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3.现状调查和评价4.环境影响预测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新)分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精编版(含答案)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精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5612d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1.png)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精编版(含答案)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考试复习题集填空题: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指导性)(专项)。
3、⽣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问题。
4、⽣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
5、环境影响预测⽅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净能⼒:是指由于⼤⽓⾃⾝的运动⽽使⼤⽓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起到对⼤⽓的净化作⽤,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
7、清洁⽣产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先进的⼯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资源利⽤效率,减少或避免⽣产、服务和产品使⽤过程中污染物的产⽣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跟踪监测的⽅法与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0、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
11、⽣态系统的定义:指⽣命系统与⾮⽣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12、评价因⼦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13、()和()是影响⼤⽓扩散能⼒的主要动⼒因⼦。
)(烟尘)(⼯业粉尘)。
14、⼤⽓总量控制因⼦:(SO2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16、⽔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产和进⼊环境的⽅式分为(点源)和(⾯源)。
17、噪声痛阔定义及其指标(使⼈产⽣疼痛感觉的声压,声压值为:20Pa)18、焚烧时产⽣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恶英类)19、⽣活垃圾填埋场距离⼈畜最近距离(500⽶)20、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21、⽔质监测的四个断⾯(背景断⾯)(对照断⾯)(控制断⾯)(削减断⾯)。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参考答案-42页word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参考答案-42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598b070c5da50e2534d7f38.png)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参考答案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4、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5、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即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8、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9、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0、“三同时”:即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填空题:1、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2、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3、大气环境标准、水质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标准。
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评复习提纲 仅限参考.doc
![环评复习提纲 仅限参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75826162daef5ef7bb0d3c67.png)
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2.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通过时间2014年4月24 H,正式实施时间2015 年1月1日。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由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类目录组成,对于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业类型为允许类。
4.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具有强制性的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5.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在环境标准的执行中应坚持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即凡颁布了地方环境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国家环境标准中未规定的污染物,或虽已规定但较松不符合地方特殊要求的,可制定地方环境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6.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
7.项目与外环境的关系,关键在于清楚了解项目的东南西北边界外的情况,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除用文字对外环境情况进行描述外,还须配以图件(建设项目四至图)。
& 污染源分类:按污染源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按污染源的运动特征,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
9.工艺流程图的作用:了解生产工艺和污染物。
10.两本账;三本账。
详细看书P40-4111.水污染物的分类: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考虑,可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四类。
(简答题)12.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简答题)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污染水质复杂程度地表水域(纳污水体)规模(重点在河流规模的划分,枯水期的平均流量,平均流量的划分)水环境质量要求14.河流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一级:一般情况下为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二级: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一般情况下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三级:一般情况下,可在枯水期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加答案学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加答案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feca44f18583d04864591b.png)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加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加答案1、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中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综合性标准与行业性标准间是何种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2、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有哪些组成?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及作用?A(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对建设项目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6)公众参与制度;(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B(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
(3)为区域的杜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环境敏感区有哪些?(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5、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何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200 m 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环评复习题答案
![环评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a35e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1.png)
环评复习题答案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名词解释1、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3、答: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排物放量的常规方法。
此法的基本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4、答:水平衡是指建设项目所用的新鲜水总量加上原料带来的水量等于产品带走的水量、损失水量、排放废水量之和。
5、答:无组织排放,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管)的无规则排放,表现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具有弥散型的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以及设备、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在空气中的蒸发、逸散引起的无组织排放。
6、答: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7、答:水体可以在其环境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这种过程叫水体自净。
8、答: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9、答:空气质量模式是以数学方法定量描述大气污染物从源地到接受地所经历的全过程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其核心部分为大气扩散模式,主要描写大气对污染物输送、扩散和稀释作用。
10、答:风向坐标系取x 轴与平均风向一致,y 轴在水平面上与风向垂直,z 轴指向天顶的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设在污染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上。
11、答: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e3d2ea6294dd88d0d26b34.png)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三、填空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式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2、地面水水质监测中,一般根据当地水文、水质资料确定可代表监测水域的平水期、半水期、枯水期。
三个时期的季节或月份进行监测,对于地面水二级评价来说,需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期,每次至少需要进行水文、水质同步调查5天。
3、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具有四种最为基本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4、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5、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方法:物料平衡法、现场实测法和经验估算法。
6、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准、物理污染(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控制标准等。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到大气、水和工业等等。
7、环境评价模型分类:、模型和模型。
8、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一级评价项目布点不应少10个,二级不应少于6个;9、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布设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梅花式均匀布点法、对角线均匀布点法。
10、大气结构可以相对的分五个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次、逃逸层。
四、名词解释1、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1分),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2分)。
大气越不稳定,其扩散稀释能力越强(1分)。
2、环境质量:3、污染排放标准: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需对污染源产生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所作的限定性规定。
4、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1分)和评价方法(1分)评估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学科(2分)。
5、环境影响评价P6: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形态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评提纲答案
![环评提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a177db28ea81c758f57831.png)
一.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逾期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是,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以达到人类活动和环境相协调,是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影响后评价:在开发建设活动正式实施后,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以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评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决策水平,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水体自净:水体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混合断面: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这个断面就称为混合断面。
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起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地讲。
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评估,并提出减少环境分析的方案和对策大气自净:大气中的污染物由于自然过程,而从大气中除去或浓度降低的过程或现象混合层高度:实质上是表征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热力湍流稀释的范围,即低层空气热力对流与湍流所能达到的高度大气稳定度:空气团在铅直方向稳定程度的一种度量等效连续A声级: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大小,单位为dB (A)二.思考以下问题:1.第一章课件中的污染源调查部分什么是污染源?●污染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92d9c3f111f18582d05a25.png)
环境影响评价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
(×)[集中体现]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提纲其中23、24、25、29、31、32、33、35、38未做出具体答案,答案在书上对应页码,需理解记忆。
1 什么是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如何分类。
P2~6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适宜性。
•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环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估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学科。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对某一区域某一历史阶段的环境质量的历史变化的评价,评价的资料为历史数据,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发展趋势。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利用近期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3、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重要决策或开发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免这些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P6目的:在开发活动或决策之前,全面地评估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显著变化,并提出减免措施,从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基本要求是: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且应当识别和评估这些影响。
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及减免措施进行比较。
3、编写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使专家和非专家都可以了解影响的特征及重要性。
4、应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5、能够为决策提供信息。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预知功能、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
对开发项目而言,它可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提出各种减免措施和评价各种减免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从而为污染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可以在更好层次上保证区域开发和公共决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少或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3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7~8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特点: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部门不办理征地,银行不予贷款。
3、分类管理。
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1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2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3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可只条包环境影响登记表。
评价工作的重点也各有侧重:新建项目的评价重点主要是合理布局、优化选址和总量控制;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价重点是工程实施前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以新带老。
4、评价以工程项目和污染影响为主。
4 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一)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的分类筛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对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来承担。
2、评价大纲的审查:由建设单位想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审评方式、提出审查意见。
评价单位依据经过审批大纲开展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由建设单位报主管部门预审,后转报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后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审查通过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工作程序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和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位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为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5 简述我国环境标准及标准体系的分类与分级。
P16环境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环境标准组成的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叫环境标准体系四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对环境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词汇、术语、图式、原则等做出统一技术规定)、环保方法标准(对环境保护领域内以采样、分析、测定等为对象制定的统一技术规定)。
两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6 简述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基准的概念及其区别。
P17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环境基准:环境中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对特定对象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水平。
环境基准是依据科学实验的结果制定的,并未考虑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影响。
环境标准则是环境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基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技术规定,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决策结果,是环保法规的执法依据7 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定义如何?有何分类?P21~22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分类:➢按产生性质:自然污染源(生物污染源、非生物)、人为污染源(生产、生活)➢按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大气污染源(排放形式:点源、线源、面源;移动性:固定源、移动源)、水体污染源(水体性质:地面水、地下水、海洋;源形式:点源、非点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按污染物性质:物理性污染源、化学性、生物性按生产行业:工业污染源、农业、交通运输、生活等污染物: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或能量。
根据污染的产生过程: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8 污染物排放量如何估算?P23➢物料平衡法:生产过程投入物料量T、等于产品所含物料量P与物料流失量Q的总和。
如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转化为污染物、则污染物排放量(或称源强)就等于物料流失量。
T=P+Q Q=T-P如果物料流失量部分转化为污染物(R修正系数)Q’=RQ➢排污系数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计算。
K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W 某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Q=KW➢实测法:对污染源进行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计算。
C实测的污染物算数平均浓度,L烟气或废水流量。
Q=CL9 如何进行污染源评价?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如何确定?P23~24等标污染负荷法:➢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定义:Gi污染物年排放量,S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Pi=Gi/Si➢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n是其污染物的等标负荷之和Pn=∑Pi➢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P=∑Pn➢污染物占工厂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i= Pi/∑Pi= Pi/ Pn➢污染源占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n= Pn/∑Pn主要污染物的确定: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列,从小到大计算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列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的确定:将污染源按等标污染物负荷和排列,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源10 简述单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环境质量分指数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和特点。
P25(一)单因子评价指数:Ci第i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观测值,Si第i种评价因子评价标准Ii=Ci/Si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是无量纲数,表示某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观测值相对于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程度。
1、采用环境质量标准绝对值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数:主要针对环境中的污染物。
Ii表示对应污染物的超标倍数,Ii越大,第i种因子的单项环境质量越差。
Ii=1,环境质量处于临界状态。
2、采用环境质量标准相对值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数:针对非污染生态因子。
Bi植被生长量、生物量等,Boi植被标定生长量、标定生物量等,Pi标定生长系数、标定相对生物量等Pi=Bi/Boi 3、采用环境质量相对百分数作为单因子评价指数:景观生态学评价和生物多样性评价。
H景观多样性指数,m景观类型数,Pi某类型景观所占百分比面积H=-∑(Pi·lnPi)4、采用经验公式直接计算的单因子评价指数:根据实测资料中污染参数与污染危害的关系,建立类似经验公式的指数计算公式。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是最简单的环境质量指数,只能代表单个环境因子的环境质量状况,不能反映环境要素以及环境综合质量的全貌,但它是其他环境质量分指数、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基础。
(二)多因子环境质量分指数P27对每个待评价的环境要素,对该要素中的多个因子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将多因子目标值组合成一个单指数。
计算方法是对多个因子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加权后,再将其综合。
1、加和型分指数:将多个具有可比性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加和后得到的综合指数。
(1)简单加和式环境质量分指数:将多个单因子评价指数简单加和的综合分指数。
n参与该环境要素分指数综合计算所涉及的评价因子的数目,Ii对应的单因子评价指数I=∑Ii(2)矢量加和式环境质量分指数:将多个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矢量加和I=√(∑Ii2)(3)加权加和式环境质量分指数:根据不同评价因子的环境特性,对每个单因子评价指数乘以权值系数后进行简单加和或矢量加和。
Wi各单因子评价指数对应的权系数。
I=∑WiIi/∑Wi 或I=√(∑WiIi2/∑Wi)与简单加和相比,矢量加和更能突出Ii较大者的贡献率。
2、幂函数加和型分指数:将多个具有可比性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加和后去幂函数方式映射得到的综合指数I=a(∑WiIi)b分指数反映各单因子评价指数加权加和的结果,结果的数值范围更符合指数设计者的要求。
由于分指数最终还要进一步综合成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幂函数加和型分指数在后续处理上不如一般加和型分指数的环境意义明确。
3、兼顾极值的加和型分指数。
不仅考虑Ii的平均值,还适当兼顾Ii中的最大值I=√[(maxIi2+Ii2)/2 ] 或I=√(maxIi·Ii)11分指数计算中加权系数如何确定?有哪些方法?P29(1)应用单个因子观测值得统计性质该方法在计算中会考虑到观测值本身得标准差,是一个纯统计学的考虑。
随该因子观测值标准差增大而加大,从评价角度看,变化幅度大的评价因子理应给予较大权重.W i=σi/∑σi式中:σi某因子观测值的算数或几何标准差(2)应用单个因子得环境容量来确定权值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某种环境污染物可容纳的程度,即污染物开始引起环境恶化的极限。
Vi=(Si-Bi)/BiWi=Ui/∑Ui式中:Vi环境可容纳量,Si该因子的评价标准,Bi环境背景值,Ui环境因子可容纳量Vi的倒数(3)应用环境化学或环境毒理学研究结果确定权值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环境污染物评价指数的权值确定,因为各种污染因子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