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空间特征及其演变
郑州市最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划定32个核心板块
![郑州市最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划定32个核心板块](https://img.taocdn.com/s3/m/64f55ed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b.png)
郑州市最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划定32个核心板块文:陪你去看房 ID:peinishaizz 作者:房姐3月11日,在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中,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出来了。
按照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原计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会在2019年底完成。
目前尚不确定规划是否还处于编制讨论阶段,但从河南卫视展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未来郑州的发展重心和布局。
1首先,通过报道我们了解到,郑州被初步划定出32个核心板块,每个板块1-3平方公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城市设计为抓手,着力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和城市结构的关键点。
也就是说,这32个核心板块至关重要。
有多重要呢?三个点:支撑点、新亮点、关键点。
换句话说,这32个板块,是郑州未来16年的核心板块,这些板块或者项目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郑州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这32个板块的总用地面积为68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及港区22个,总用地面积为51平方公里,县市区10个,总用地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接下来,重点来了。
针对这32个板块,图片中还附有一个详细的表格。
这上面的信息,体现的是各个区的重点区域所在。
2先看几个基本面:数量上,郑东新区最多,核心板块有5个;其次是经开和管城,分别是3个。
管城区的发展速度一直在各区中,排在后面,这次一次被划定了三个核心板块,相信未来几年管城的区域形象会得到很大改观。
比较意外的是高新区,只有一个核心板块,位于高新区中心板块。
双湖科技城这两年呼声很高,又是建湖又是建学校又是建地铁、引进高新企业,但这次并未被划入核心。
用地面积上,东区仍是重头,总用地面积为12.26平方公里。
其次是港区,两个板块的用地面积达到11.3平方公里。
高新区和金水区的面积最小,分别是1.1平方公里和1.76平方公里。
3最后,我们来看各个区域内的核心板块和项目。
中原区,核心板块为:中央文化区(CCD)和中原新区须水河核心片区。
郑州发展区位讲解
![郑州发展区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30a7accc281e53a5902ff28.png)
郑州发展区位讲解
(107 )
东 四 环 辅快 道速 路
郑州发展区位讲解
郑州发展区位讲解
龙子湖高校园区
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 里,主要由高等院校组 成。湖面伸入各大学校 区,湖中有近133公顷 的湖心岛,岛上规划有 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 设施。龙子湖区东南部 规划10.7平方公里作为 科技园区,主要用于安 排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 致力于开发IT、科技研 发等高新技术产业。
高
速
万 三 公 路
郑民高速公路
郑州发展区位讲解
郑州国际物流园
通过快速交通线路加强与航空港区的联系,形成空陆一体的物流体 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物流亲和型产业,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包括 两个集装箱中心站、两个公路物流港和一个综合保税港区。
郑州发展区位讲解
中牟县
西起万三公路,东接古都开封。中牟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 基础好,刘集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业为主,布局商务 服务、科技研发、文体娱乐、房地产业等;远景规划的官渡组团呼应 中牟县城,主要以科技研发、现代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商 贸和文化旅游为主。形成了中牟大白蒜、中牟西瓜、雁鸣湖大闸蟹等 特产,是河南省最大的奶源和水产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 、农产品加工、农业物流,以及农、牧、渔等基础农业形态。
郑州港区 投资环境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入区项目 建设应符合综保区(港区)总体规划、消防、环保等要求。 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235万元/亩,容积率达到1.0以上,建筑密度不低于60%,其 中工业地产项目税收贡献≥15万元/亩。 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的面积的5%,绿地率不得超过20%。 征地类项目投资总额需1亿元以上,投资强度≥235万元/亩,产值≥500万元/亩,税收贡 献≥10万元/亩。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fca15977232f60ddcca198.png)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以郑州市为例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向南北方向蔓延。
基于poi数据的郑州市中心城区图书馆空间分布研究
![基于poi数据的郑州市中心城区图书馆空间分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51e5d3ccbff121dc3683eb.png)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数据
本研究的区域为郑州市中心城区四环以内,研究区域的 具体范围为:北起大河路,南至 310 国道;西起西四环,东至 东四环。区域如此界定的原因有两方面的考虑:(1)通过实 地考察,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图书馆基本分布在四环以内区域; (2)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人口集中区域图书馆布局的特征与 集聚模式,四环以外区域人口分布不够集聚,为确保结论的准 确性,本研究区域界定为郑州市中心城区四环以内。
Key words: library;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mean nearest neighbor;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0 引言
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就近阅读场所。
大数据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处理海量数据的工具和方法, 为原来难以通过定量分析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操作可能。POI (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作为一种点数据,与地理实体 相对应,含有名称、位置等信息 [1],已成为精细化城市空间 分析的重要突破点,能够直观有效地反映各类城市设施要素 的分布情况 [2],近年来在城市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得到了广泛 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基于城市文化设施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但从数据获取上看,这些研究多利用电子地图、传统的 统计数据或调研数据等,在研究区域上多集中于上海、北京 等国内一线城市,少有对中部具有深厚潜力大城市的研究 [3]。 笔者基于 POI 数据,以郑州市中心城区四环范围内的图书馆 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其空间布局特征 与集聚模式,以期为郑州市未来图书馆的规划布局提供参考,
算法语言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2020 年第 1 期
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
![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67ff86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b.png)
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叶浩;濮励杰;张鹏【摘要】采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数据,运用最近邻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定量分析了1985-2010年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特征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85-2010年间,中国城市的整体分布主要呈集聚型,其集聚程度有着逐渐增强的趋势.不同规模的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存在很大差异.集聚强度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大而降低,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互斥作用不断加强.超大型、特大型城市由均匀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相对降低.从局部区域上城市的空间集聚或空间关联性质来看,其集聚特征的反差十分鲜明.东部地带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都较为发达,形成了高水平均衡模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分布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空间极化特征.【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城市体系;空间分布;最近邻分析;局部Moran's I;中国【作者】叶浩;濮励杰;张鹏【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州510320;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南京210093;广东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州5103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00 引言城市体系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各种规模、各种类型城市的分布结构的有机整体,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体系的演变不仅为城市地理学家所关注,也日益引起经济学家的兴趣[1-2]。
城市体系研究是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及相关研究的传统课题,分析城市体系变化的特征及其趋向对于准确地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地确定城市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知名学者依据城市人口规模、GDP及建成区面积等指标对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进行了研究[3-5]。
具体到城市空间分布的形态与模式研究中,主要从城镇分布密度、平均最邻近距离、空间分布类型和空间分布重心等方面进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6-7]。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416920d58fafab069dc026e.png)
YANj“ 研 究
■ 张 善 奎 孙 玉娟
一 、 市 规 划 回 顾 民国时 期至今 ,郑 州前 后历 经 六版重 要 的规划 ,包 括 民国 时期 的 1927年 和 1947年 规 划 , 以及 建 国后 的 1954 年、1 982年 、1 995年 ̄o201 0年 总体 规划 。 1.1927年 规 划 1927年 , 冯 玉 祥 倡 导 开 展 “建 设 新 郑 州 ” 运 动 ,组 织 编制 了 《郑 埠设 计 图 》,对铁路 和 旧城 区之 间的商 埠 区 进 行 规 划 ,规 划 面 积 为 10.5平 方 公 里 。 1928年 制 定 的 郑 州 新 市 区 建 设 草 案 》 , 规 划 面 积 为 35平 方 公 里 ,人 口28万 人 ,两 个 规 划 区 域 分 别 位 于 郑 州 铁 路 东 西 两 侧 , 初 步 形 成 “组 团 式 ”发 展 的城 市 空 间格 局 。 2.1 947年 规 划 1947年 ,郑 州 编 制 了 《郑 州 市 复 兴 规 划 指 导 委 员 会 初 步 建 设 计 划 纲 要 》 ,规 划 确 定 铁 路 以西 为工 业 区 ,商 业 区仍然集 中在 火车站附近的德化街 、大 同路一 带 :行 政区 仍 然 划 定 在 以前 商 业 区 以东 ,原 来 旧城 区 的衙 门 集 中 所 在 地 ;居住 区则分布在市区 的东北南三面 。 3.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1 954年 河 南 省 会 由 开 封 迁 至 郑 州 , 郑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重 新 制 定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在 1 951年 的 《郑 州 市 将 来 发 展计划 》和 1 952年 的 《郑 州市 都市计 划草 案平面 图 》、 《郑 州市都市 计划 报告 书 》的基础 上编 制完成 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68ae352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3.png)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郑州地理
![郑州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31eb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d.png)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 应急救援组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3. 技术支持组技术支持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技术鉴定、检测、评估和应急处理建议。
4. 应急协调组应急协调组负责与政府相关部门、周边单位及媒体沟通协调,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紧急报警发现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现场救援(1)切断泄漏源:迅速采取措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
(2)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区域。
(3)现场警戒: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4)灭火救援:根据火灾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救援。
3. 医疗救护(1)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卫生防疫: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传播。
4. 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充足,为现场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5. 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五、后期处理1.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 责任追究: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 整改措施: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点与其演变
![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点与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13e5a087cd184254b35352a.png)
(三)城市特色结构 城市特色结构理论关心和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是:在一个城市系统中,城市特色之间到底是一 个什么样的存在关系?相同或不相同的城市特色 能否共同存在?如何共同存在?共同存在的依据 是什么?共同存在的属性和类型有哪些? 研究城市特色结构理论(以下简称“结构理 论”)是通过寻找一个城市系统中城市特色共同 存在(以下简称“特色共存”)的规律,以建立 指导城市特色创新的系统优化理论。 从概念上讲,城市特色结构是指在一定时空 范围(一定时间段及一定地域或等级的城市系统) 内,能使多种城市特色共同存在的一种相互依托 和制约且相对稳定的不同城市特色类型的构成关 系和方式。也可简单表述为:城市特色结构是在 一定时空范围内不同城市特色能够共同存在的关 系和方式。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
结构一方面是受城市内部自然环境的约束, 另方面也受到历史发展、文化宗教和城市规划 的影响。 城市结构是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文化因 素作用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反映,是城市地理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 中国的城市结构是希望要有规划,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的。中国城市结构可分为工业区、居住 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 结构要素中首重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认为工业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内 部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居住区是人民生活生息 所在和社会活动的地方。商业区则是各种经济活 动中枢。
(四)城市形态的演变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不同的经济结 构、社会结构对应不同的城市形态,20世纪90年 代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 城市快速扩展的时期,城市形态的演变迅速而剧 烈,既有外部轮廓的扩展,又有内部水平结构的 调整和垂直结构的优化,复杂多样,呈现出新的 特征,对此我们应作相应的总结。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https://img.taocdn.com/s3/m/ce3e8c45e45c3b3567ec8b65.png)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出炉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4年03月31日来源:郑州市政府郑州都市区划分九大功能片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未来15年郑州的发展定位确定。
2011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引导郑州都市区发展建设,郑州市进行了方案征集,通过多轮技术讨论,最终确定了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方案。
战略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经济格局的战略支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陆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结合战略规划,进一步确定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为(一区三城),即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确定都市区的战略格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一带、两翼、三轴”,建立“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若干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主”即主城区,为都市区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城”就是航空经济新城。
“三区”即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主要承担新的城市功能,并疏解主城区人口和功能。
其中东部新城为“省级公共文化行政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南部新城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西部新城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新材料生产基地”。
“四组团”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主要承担次区域服务中心的作用。
其中巩义为“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文化创意旅游区”,登封定位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都市区文化、旅游服务主体功能区”,新密定位为“都市区能源、建材、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新郑定位为“炎黄历史文化展示区、食品制造基地”。
26个新市镇承担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职能,发展特色产业。
新型农村社区为都市区最基层的社区单元。
发展目标优化布局,组团发展。
按照产城互动、组团发展的空间开发原则,重点推进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基础,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成为千万人口城市。
1990_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_潘竟虎
![1990_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_潘竟虎](https://img.taocdn.com/s3/m/72d16136af45b307e87197d5.png)
收稿时间:2014-07-08;修回时间:2014-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40);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KQNYB12021)作者简介:潘竟虎(1974—),男,甘肃嘉峪关人,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经济分析。
E-mail :panjh_nwnu@ 。
快速城市化是中国正经历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能够清晰地刻画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城市的空间扩展、功能演替和群组空间的融合,必然引起空间形态的剧烈演变,而城市中不同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壮大、组合、嬗变,也必将强烈地作用于城市的形态演化过程[1]。
城市空间形态(Urban Morphology )指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在外部形状、紧凑度和破碎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城市在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城市功能结构、空间发展政策以及规划管理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2]。
城市空间形态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了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历经经验主199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潘竟虎,戴维丽(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构建了SVBI 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
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 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
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郑州市地质地貌调查报告
![郑州市地质地貌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433f25aaea998fcc220ea3.png)
郑州市地质地貌调查报告吴艺楠郑州市概况郑州,位于东经112°42'-114°13' ,北纬34°16'-34°58',东西宽166公里,南北长75公里,总面积约为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010.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237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4平方公里。
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面是七朝古都东京开封市,西面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南面是许昌市,北面为焦作市和新乡市。
郑州市横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是低山丘陵地带。
郑州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连天峰海拔约1512.4米;最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镇胡辛庄,海拔73米。
邙山位于郑州市西北隅,邙山的地貌主要为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由于黄河的侧蚀和众多沟谷侵蚀作用,使得黄土丘陵形态显得异常陡峻。
地形地貌郑州地区位于丘陵岗地与泛滥平原相交接地带,为华北的平原一部分。
地形比较平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为46编至3编。
郑州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按其形态区内地貌依次分为:丘陵岗地,波状平原,倾斜平原及泛滥平原。
具体分布见图2。
各地貌单元的分布及特征分述如下:1.丘陵岗地:分部于本区西南部,占面积较小。
地面标高130.0一210.0m。
地面起伏,纵坡度变化大,坡降10一46编。
冲沟发育,无定向,大多相互连通,粗短且深,切割密度O一61%,切割深度6.0一48.Om,呈“V”向“U”型过渡。
发育程度由丘陵向岗地逐渐减弱、消失。
地表为晚更新世黄褐色风积黄土覆盖,沟底可见中更新世棕色亚粘土(离石黄土)2.波状平原:位于五龙口,华山路,闰炯,黄岗寺,荆湖一线以西,占全区面积的1/4一1/3,大多为未建成区,地面标高120.0一170.Om。
地面波状起伏,波降3一21%0。
冲沟发育一般,呈南北向或北东向展布,平面呈树枝状或平行状排列,廷伸长,彼此间隔均匀,切割密度8一25%,切割深度过1.5一20.Om,多呈“U”形,沟中沟发育。
郑州市城市空间特征及其演变
![郑州市城市空间特征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b05fe05b52acfc789ebc9cd.png)
1、试分析你最熟悉的城市最近二十年的空间演变状况、原因及趋势;郑州市一.郑州市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特征:1.总体特征城市结构具有明显的平原地区城市特征,道路骨架基本延用网格状加放射状结构,区域平面形态规整,城市机理均质化较强,与平原的地形地貌相一致。
土要道路呈东西和南比走向,仅在靠近京广、陇海铁路的周边地区,沿铁路方向优先发展,呈现出与铁路走向相一致的形态特征。
2.用地特征以京广、陇海两人铁路自然划分为界,城市逐步形成双“V”字形产业带的用地特征,其内侧为城市工业及铁路发展用地,外侧为城市生活发展用地。
由于铁路长期阻隔带来的交通不便,造成双“V”字形内侧的产业带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郑州由中心组团、北部花园口组团、西部须水组团、东部圃田组团和南部小李庄组团组成,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各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地插入,河流、铁路等自然分割。
3.空间特征呈斜向切入城市中心的双“V”字形铁路骨架奠定了郑州市特有的空间特征,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片区”的空间格局。
即以火车站、二七广场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区和以铁路自然分割形成的西南、东北两个片区。
即以二七广场为城市中心,以紫荆山和绿城广场为片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状多组团的圈层式空间特征。
郑州市城市结构是围绕中心组团,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组团。
从影响城市的因素分析,郑州北依黄河,东南为国际机场,西南地形复杂且有城市备用水源一常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二程(丹江口水库到北京)从城市南部通过。
纵观几种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因素,城市空间扩展的伸张轴应以东西为主方向,而以南、北向为次要伸展方向。
4. 交通特征铁路线成为城市发展的屏障,多年来形成了东西两片区交通自成体系,路网较为密集,空间相对独立,而两片区之间交通联系相对薄弱的城市道路胃架系统。
铁路线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进而直接影响到两个片区空间的同步发展。
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组团间联系道路与城市对外交通结合,以放射性交通干道和快速环路将五个组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五环(一五环快速路)九放射(九条放射干道)的格局。
河南省“三生空间”分类与时空格局分析
![河南省“三生空间”分类与时空格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1dd69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f.png)
河南省“三生空间”分类与时空格局分析李明薇;郧雨旱;陈伟强;马月红;郭蕊蕊【摘要】[目的]“三生空间”是十八大提出的政策性指导,对河南省进行三生空间研究可为该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三线划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在探索“三生空间”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土地的多功能性原则,依据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构建了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及其评价标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揭示了1990-2015年河南省三生空间的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结果](1)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北部地区,南阳市也有零星分布;2015年每个省辖市的生产生态空间明显比1990年范围有所缩小,郑州市最为明显.其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地区,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各省辖市的城镇地区,其中信阳南部山地有较大区域生产空间呈减少状态.(2)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两期生活空间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生活生产空间2015年较1990年有较明显的增加.扩大区域主要是生活生产空间,分布在各省辖市的城镇地区,郑州市扩张面积最大.(3)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和南部山地区域,两期生态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西高、南高、东低”的格局特征.扩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崂山东西两坡、伏牛山、大别山等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在嵩山、黄河沿岸区域、桐柏山、信阳南部丘陵区域、崂山大部区域.[结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大量增加是河南省三生空间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郑州市是变化最大一个地区,这是由郑州市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决定的.【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8(039)009【总页数】8页(P13-20)【关键词】三生空间;土地功能;土地利用分类;地理信息系统;河南省【作者】李明薇;郧雨旱;陈伟强;马月红;郭蕊蕊【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0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河南省由原来经济落后的农业大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五大经济体,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城镇化率由1990年的15.52%提高到2015年的46.85%。
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总结
![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73ce50b0717fd5370cdc7a.png)
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总结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对应不同的城市形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城市快速扩展的时期,城市形态的演变迅速而剧烈,既有外部轮廓的扩展,乂有内部水平结构的调整和垂直结构的优化,复杂多样,呈现出新的特征,对此我们应作相应的总结。
一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90年代以来,城市内部水平结构的演变有着复杂的特征:大城市出现多中心结构;商业块状集聚,新的商务区逐步形成;居住由同质到分异,分散到集聚; 工业优先增长,并向工业区和开发区集聚。
1多中心结构趋势明显,专业中心逐步形成9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为适应功能日趋复杂的发展需要,避免人口和设施过度密集,疏解城市中心的压力,城市中心出现等级的分化,形成中心、副中心的中心体系。
城市中心的功能也开始分化,趋于多样化和专业化,出现若干专业职能的城市中心,如城市文化中心、城市体育中心、城市博览中心、城市会展中心等,城市中心等级与功能的分化促进了多中心城市的形成。
上海传统的中心位于浦西南京路、外滩附近,90年代以来城市逐渐出现多中心结构,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的商务中心。
浦西除了南京路、外滩以外,乂形成了江湾、花木、徐家汇、真如四个副中心,上海城区已形成“多中心,开敞式” 的城市结构。
广州随着城市的东扩,形成“北京路一上下九路”、“环市东路”和“天河”多中心结构,从功能内涵来看,“北京路一上下九路”分区以中心商业职能为主,'‘环市东”与"天河”分区以中心商务职能为主(图1)。
2商业块状集聚,新商务区逐步形成(1)商业街坊式发展,出现新商业空间。
随着城市的主导功能山生产型逐渐向生产消费服务型转变,商业区已经从批发零售散乱布局向功能更加清晰、辐射范围与服务覆盖作用更加突出的商业中心发展。
在空间布局方面,商业也摆脱了传统布局分散、沿街布置等传统商业特点,转而以集中而独立的商业用地形式存在,III线状向块状形态转化,如苏州观前街、大连青蛙桥、北京王府井等。
郑州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郑州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98eea4dd3383c4ba4cd201.png)
一
城 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要素在
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主要剖析郑
州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阶段 +规律性 和机 制 .并对未来城市 的发展方向
做 出预 测 。
空间上的分布形式| _ 】 从外部形态上 来看 .其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的结
构和 空间 分布 形 态 这 是城 市 空 间
结构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 】也是探索 城市发展规律并进行城市未来发展 规划和预测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 国诸多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相关问
1 1停滞阶段 (9 8 . 14 年以前 )
位于 目前郑州市中心 建于30 60 年前的商城是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 中心 ( 至今 仍 保 留较为 完 整 的近
70m长 的 夯土城 垣 ) 汉代 以后 . 00 。 郑 州 逐渐 衰 落 1 世 纪 末 期 郑 州成 9 为 面积仅 2 2k .3m 的小县 城 。民国初
维普资讯 com
文章编号:0 9 6 0 20 )3 0 6 - 6 10 - 00(08 0 - 0 1 0 中图分类号 :23 2 F 9 文献标识码 B
郑 州市 空 间结构演 变分析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 . 编号 : K 一 An lss o p ta S rc u e Ch n e o Z e g h u sL ay i f S a il tu t r a g s f h n z o
善。
步扩大 ,包括商城遗址及火车站 周
边地区 ,也 即现在的郑 '城市核心 J t 、 l
构成 了郑州市工业区沿铁路线一侧
带 状 布 置 的基 本 格 局 。 而 - t省 级 L t 文化 、 商业 体 育等 公共设 施 围绕行 政 中心相 继建 成 。1 6 年 以后 直至 1 9 ” 文革 期 间 +因政 治原 因 +郑 州市 的 发展 受 到一定 程 度 的影 响 。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e3b74b75a26925c52cc5bf14.png)
郑州总体规划及个人分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经完成。
昨天(8月20日)郑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对《总规》进行审议。
据介绍,《总规》编制、报批工作即将进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审查阶段。
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以及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城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越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米;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米。
分析:郑州的产业结构及城市产业布局在变化,郑州的各种产业将走向集中化和规模化。
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占用的大量的土地资源,农业示范区将大量的占用和保护耕地,房地产开发商走向城镇的过程中,土地占用审批的过程会更加艰难,所以地价仍然会稳步攀升。
城镇居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也提升了城镇人口的购买力,对房价会是一个提升。
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35平米,也就是说普通的三口之家将会拥有105平米的住房,而这些住房不可能是政府提供的。
二、中心城区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告诉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分析你最熟悉的城市最近二十年的空间演变状况、原因及趋势;
郑州市
一.郑州市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特征:
1.总体特征
城市结构具有明显的平原地区城市特征,道路骨架基本延用网格状加放射状结构,区域平面形态规整,城市机理均质化较强,与平原的地形地貌相一致。
土要道路呈东西和南比走向,仅在靠近京广、陇海铁路的周边地区,沿铁路方向优先发展,呈现出与铁路走向相一致的形态特征。
2.用地特征
以京广、陇海两人铁路自然划分为界,城市逐步形成双“V”字形产业带的用地特征,其内侧为城市工业及铁路发展用地,外侧为城市生活发展用地。
由于铁路长期阻隔带来的交通不便,造成双“V”字形内侧的产业带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郑州由中心组团、北部花园口组团、西部须水组团、东部圃田组团和南部小李庄组团组成,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各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地插入,河流、铁路等自然分割。
3.空间特征
呈斜向切入城市中心的双“V”字形铁路骨架奠定了郑州市特有的空间特征,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片区”的空间格局。
即以火车站、二七广场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区和以铁路自然分割形成的西南、东北两个片区。
即以二七广场为城市中心,以紫荆山和绿城广场为片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状多组团的圈层式空间特征。
郑州市城市结构是围绕中心组团,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组团。
从影响城市的因素分析,郑州北依黄河,东南为国际机场,西南地形复杂且有城市备用水源一常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二程(丹江口水库到北京)从城市南部通过。
纵观几种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因素,城市空间扩展的伸张轴应以东西为主方向,而以南、北向为次要伸展方向。
4. 交通特征
铁路线成为城市发展的屏障,多年来形成了东西两片区交通自成体系,路网较为密集,空间相对独立,而两片区之间交通联系相对薄弱的城市道路胃架系统。
铁路线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进而直接影响到两个片区空间的同步发展。
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组团间联系道路与城市对外交通结合,以放射性交通干道和快速环路将五个组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五环(一五环快速路)九放射(九条放射干道)的格局。
各组团内部道路网,结合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的特征,道路网为较为规整的格网状。
二.郑州市城市内部空间演替: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对城市空间最为概括性的描述。
郑州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发展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和城市交通三个方面。
1.土地利用的调整
l)土地利用的均质性现象
依据城市地理学理论,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地处中原,地势比较平坦,属子平原型城市,其城市土地利用应现出均质化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贯穿全国的京广、陇海两人铁路干线交汇于郑州,把郑州分为不均等的四个象限,形成了如今典型的双“V”字型城市空间格局。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均质化,使得郑州土地呈现出非均质化特征。
2)老工业基地的大力改造
郑州市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始于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五”、“二五”时期,区域内云集了郑州棉纺厂、郑州二砂、电缆厂等大型国有企业,是郑州市纺织、机械、化工业的重要聚集地,在棉纺、砂轮、电缆制造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巨人贡献。
企业的建设同时带动了郑州市西部的城市建设,棉纺厂一带曾一度成为郑州市最繁华的区域。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国有企业日益衰退,昔日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郑州作为中国内陆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郑州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始了对郑州市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大力改造。
2. 城市功能的完善
1) 商业市场发育日趋成熟
90年代以来郑州的商业中心主要是以二七广场地区为城市商业圈为中心,使得二七广场地区集交通、纪念、商贸功能为一身,这给城市核心地区的交通带来了很人压力,使城市中心的功能近乎瘫痪。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单中心的商业模式已不适合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城市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化。
目前城市的商业中心西部为碧沙岗公园,东部为紫荆山广场,城市中心为二七)广场。
这种多中心的商业结构人大缓解了城市中心的各种压力,使得二七广场地区的城市功能能够正常进行。
2) 老城区改造一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综合规划
京广、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给郑州带来了繁荣,同时将郑州市分为东西两半,也成
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
郑州火车站处于铁路交汇的核心部位,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日前郑州火车站只有东出口,并依此形成了繁荣的火车站商圈和二七广场商圈。
日前郑州火车站)广场南北两侧设有两个公交枢纽站,多达40条的公交线路汇集于此,给火车站周围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铁路方面表示,列车提速后铁路发送量占所有交通工具发送总份额的比例逐年递增,现已十分拥挤的火车站广场进出站通道的集散能力远远不能适应运输需求。
而在城市建设上,郑州火车站东广场周围建筑密度过人,而火车站西侧的发展则无法与东侧同日而语,西侧地区多年来城市面貌未有大的改观,建筑物布局与建筑景观杂乱无章。
铁路西侧的居民必须跨过铁路绕行才能到达火车站,这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火车站东西方在商业、交通、居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反差。
因此将根据郑州火车站西出口及西广场建设规划,对火车站周边地区实施有计划的综合整治,带动老城区更新改造,改善该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三.郑州市城市外部空间拓展
1. 城市发展轴的演变及确立
1987年以后城市化地域外向扩展显著。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产、生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工业用地沿原工业区外围扩展。
城市用地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服务功能在城市各项功能中的地位上升,居住用地和科研用地向城市东、东北和西南方向均有较大规模的扩张,城市用地沿原建成区边缘向外扩展,尤以生活居住用地向东北、西南方向的扩展最为显著。
城市形态近似团块状,向外扩展势头迅猛,城乡之间用地矛盾激化,城市绿地受俊。
第一,交通线路的延伸成为城市化地域扩张的先导。
第二,居住用地向城市东北和西南方向蔓延,城市发展轴间用地被填满并凸出。
第三,学术、科研机构用地最先向外扩展。
1987年以后,大量学术、科研机构在距离建成区较远的郊区建成,这些机构占地面积较大,主要沿交通线分布,充当了城市化地域扩展进程的先锋。
第四,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演化,促进了城市化地域的扩张。
在市场机制调控下,城市地域结构日趋合理,各种功能用地按其付租能力高低重新分布,以二七塔为核心形成了中心商业区,原来位于市区中心的工厂、企业出现外迁倾向,纷纷从建成区内部向郊区迁移。
2. 城市多组团圈层式的发展
随着郑东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规模建设,城市空间脱离老城区形成向外跨越式发展的趋势,进而拉人了城市的框架,城市由摆脱摊大饼蔓延发展,进而确立了多组团、圈层式发展的新模式。
近期郑州市实施“四个一”(一区一城一环一路)工程,对郑州城市发展和
空间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区指加快郑东新区建设,是加速城市化、构筑现代化大都市框架、提高郑州在全国区域中心地位的具体行动;一城指以人学城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郑州市科技创新与文化中心地位和城市品位、大力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一环指环城快速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建设,环路建设对建立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市区环形加放射的道路系统增强交通枢纽的功能、发挥郑州市交通优势作用巨大不仅有利于缓解过境交通压力,同时改善郑州市区因铁路分割形成的不同发展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一路指郑少洛高速公路,该路的建成投运对于郑州市城乡一体化网络发展和河南省郑汴洛黄金旅游线建设的意义重大。
以上项目的实施,更有力的奠定了郑州城市形态由中心组团带动周围四个组团和谐发展的模式。
自此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四.小结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城市的内部填充土要发生于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向南北方向蔓延。
而近20年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变。
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