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合集下载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一、抢救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以救治患者生命为中心,尽快稳定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原则:迅速、准确、规范、科学、有序、团队协作。

二、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配备:1.医院应建立危重病人急救专科或急诊科,配备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和护士。

2.抢救工作应有临床抢救组,组长是急救科或急诊科主任,组员包括内科、外科、麻醉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和护士,并根据患者情况随时组织其他专业人员参与。

三、抢救工作的流程:1.急救通知:当接到危重病人抢救通知时,医务人员应迅速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到达现场:医务人员应快速抵达抢救现场,并对环境进行判断和处理,保证抢救环境安全。

3.评估和初步处理:医务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病情,并进行初步的抢救处理,如开通静脉通道、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

4.受理手续: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重要信息,并填写相应的抢救记录表。

5.抢救措施: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抗休克、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失衡、呼吸支持、心脏复苏、抗感染等抢救措施。

6.监测和观察: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抢救过程和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并及时上报给主管医师。

8.家属沟通: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向他们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抢救工作的培训和质控:1.培训:医院应定期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急救能力和专业素质。

2.质控:医院应建立抢救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评估抢救效果、分析抢救失败原因、改进抢救流程和培训医务人员等。

五、抢救工作的风险预防和安全保障:1.风险预防:医务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感染、误用药、误伤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安全保障:医院应提供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保证其正常使用和保养。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进行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危重病人应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情况决定抢救组织工作:1、抢救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重病人抢救应由该科急诊主治医师和急诊护士长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病人、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处),由院组织专科医师共同抢救。

(三)急诊室护士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遇有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主班护士和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四)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协作。

(五)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要随叫随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六)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提醒补开医嘱和处方。

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要注明执行时间。

(八)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应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九)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

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

(十)病人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科(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对已住院的急症病人应定期追踪随访,以利提高救治水平。

(H^一)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

内容包括:1、病员到院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2、组织是否得力;医护配合如何;3、抢救中有何经验教训;。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是医疗机构在病情危急时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救治措施,旨在尽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以下是关于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重点内容。

首先,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重视病情评估。

抢救前,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分析等,以确定适合的抢救方法和方案。

同时,还要注意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变化并进行处理。

其次,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建立科学的抢救流程。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抢救流程,包括急诊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操作等各个环节,确保抢救过程有条不紊。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并能够迅速作出决策,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

此外,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强调团队合作。

危重病人抢救通常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包括急诊科、内科、外科、麻醉科等的医护人员。

医疗机构应建立跨学科的救治团队,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

再者,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注意信息共享和沟通。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病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抢救过程中各种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共享。

同时,医护人员之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包括交流病情、商讨治疗方案等,以提高协作效率。

最后,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注重抢救后的随访和康复。

抢救成功并不意味着病人病情完全恢复,医护人员要对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和康复评估,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

为了保障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并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我院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使医疗急救进一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急诊危重患者是指病情复杂凶险、治疗难度大、已存在或极有可能出现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从而有致死、致残可能的患者。

对于急诊危重患者应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按急诊室相关规定处置。

如在门诊突发的急危重患者应立即抢救并及时通知医务部,医务部负责联系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救治工作。

病区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二、医院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应高度重视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各科室必须保证抢救药品、设备及必备物质的应急储备,并定期检查完好情况并要有检查记录。

三、对危重患者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重点管理,予以重点监护观察、诊治、护理,必要时多科协同,尽全力抢救。

四、对危重患者应及时开出病重或病危医嘱,向病人家属告知有关情况并进行谈话签字。

病危、病重患者应及时开出病危(重)通知书。

五、科内危重患者情况应及时上报医务部。

六、对危重患者二级医师每日应重点查房,应认真了解病情变化情况,上级医师应重点关注危重患者的诊治工作,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予以有效的处置。

七、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医师的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应附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八、需要多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申请并认真组织会诊。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重危病人抢救制度病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各级医师应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2.各级医师应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法定代理人或重要家属详细告知病情的严重性、预后、院方采取的抢救措施、需要代理人或家属配合的方式等,并向他们发出书面的“病危通知书”,请收到者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

病危通知书一式三联,一联交给患者代理人或直系亲属,一联粘贴在该病人病历上,另一联送医务处备案。

3.对于重危病人,应加强三级查房,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查房。

针对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副主任以上医师要在“病危通知”发出后的三天内,每天对该患者进行查房,在病情需要时,随时查房。

查房内容主要是病人当前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措施和方法。

在病人病情突变,进行抢救时,应由当班最高年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

4.要按要求及时写好病程记录,重危病人每天要有病情记录。

要及时详细记录病情演变及抢救过程(注明参加抢救的人员以及起止时间、方法效果等)。

5.对于重危病人,每天除了口头交班,还要有书面交班,有的要进行床边交接班。

6.当疾病涉及一个以上科室时,要及时邀请会诊,涉及多科时,可组织全院大会诊或进行远程会诊,必要时邀请院外专家会诊。

医务处要做好院内外大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

7.对于重大的抢救病例,科室要成立抢救小组,由科主任任抢救小组组长;对于特别重大的抢救病人,要成立全院抢救小组,由医院分管院长任抢救小组组长。

主管科室为主,各相关科室、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一起参加,共同制订研究抢救方案,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8.医技科室、后勤保障部门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满足临床抢救病人的需要。

9.节假日,科室要安排足够的医疗力量。

门急诊重危病人抢救制度1.急诊抢救工作必须组织健全,分工周密,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分秒必争。

危重病人的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的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的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是指针对生命垂危或情况危急的病人所实施的一套系统化的救治措施。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保障其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快速响应、准确评估、合理诊断和科学治疗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具体措施。

一、快速响应危重病人抢救的关键是时间,因此快速响应是制度的第一步。

医疗机构应建立24小时全天候的急救中心,确保能够随时接收到危重病人的求救信息,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派遣医护人员前往现场。

急救电话热线应设立专人值守,采用多台电话接听并及时受理病人求救电话。

专门负责急救的医护人员应熟悉求救流程,能够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及时做出反应。

接到求救电话后,医护人员应迅速了解病情,询问求救者的姓名、地址和详细病情描述等信息,并指导求救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同时,医护人员应与具体的抢救组医生保持紧密联系,及时确定抢救方案,确保快速救治。

二、准确评估危重病人抢救中,准确评估病情是成功抢救的基础。

医护人员应快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症状、疼痛程度等信息,同时了解病史、过敏史和用药情况等重要背景。

评估病情时,应根据病人的体征、症状、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并根据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抢救方案。

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如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准确评估还包括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判断。

危重病人往往处于惊恐、恐慌或失去意识等状态,医护人员应及时安抚病人情绪,稳定病情。

三、合理诊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对病情进行合理诊断。

诊断的目的是明确病因和病情,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病人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根据不同病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尿液、影像等进一步检查以确诊病情。

在确诊病情后,医护人员应及时通知病人家属,并向其说明病情、诊断结果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护理人员发现病人病情危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
抢救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医生未到之前,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

2.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和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及护理操作规程。

3.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
所用药品的安瓶必须暂时保留,抢救结束后,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

4.对病情变化、各种用药、抢救经过和效果等,应严密观察并及时、
正确记录,应抢救未能及时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班及科室之间的交接应详细交接病情、
抢救经过、各种用药及护理问题与措施。

6.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遵医嘱方可搬动,并协同医
生进行危重病人的入院、转科及检查的陪同护送工作。

7.重大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呈报医务
科或分管院长,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

8.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药品、器械的清理消毒和补充,
抢救设施处于备用状态、房间彻底清扫、消毒。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1.积极参与国际抢救医学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抢救理念和技术。
2.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抢救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3.定期组织国际抢救医学研讨会,提升我国抢救医学的国际影响力。
二十四、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1.加强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学习,确保抢救工作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内进行。
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伦理素养。
2.抢救结束后,及时整理抢救记录,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3.医院定期对抢救病例进行质控,分析抢救成功率和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抢救工作。
七、信息沟通与协调
1.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2.抢救小组与医院抢救领导小组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抢救资源的合理调配。
3.演练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演练中的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二十二、信息化建设
1.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立抢救信息平台,实现抢救数据电子化、网络化,便于信息共享和远程会诊。
3.推广应用移动医疗技术,提高医护人员在救现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十三、国际交流与合作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一、抢救原则
1.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全体医护人员应迅速、准确、高效地开展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以赴救治,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3.严格遵守抢救规程,确保抢救措施科学、合理、有序。
二、抢救组织架构
1.医院成立危重病人抢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院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2.建立资质认证制度,对达到一定水平的医护人员进行认证,保证抢救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一、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领导和组织
2.人员培训和装备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以及特殊病种的应急培训。

此外,还应为抢救人员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设备,确保抢救所需的药品、设备、监护仪等设备齐全。

3.资源调配
4.质量管理
建立危重病人抢救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抢救记录的规范、评估和总
结救治结果的制度。

同时,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临床路径制度,以提
高抢救工作的规范性和知晓率。

二、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1.到场评估
2.采取紧急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抢救人员要迅速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如建立呼吸道
通畅、胸外心脏按压、静脉通路建立等。

同时,要及时给予氧气和心肺复
苏等紧急处理。

3.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控制
在采取紧急措施后,抢救人员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包括确定病因、查体和辅助检查、给予药物治疗等。

4.持续抢救和监测
在对病情控制后,抢救人员要进行持续的抢救和监测,包括继续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生命体征等。

5.转运和转院
在危重病人病情稳定后,抢救人员要进行转运和转院的安排。

这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及时获得适宜的医疗资源。

6.抢救记录和总结
在抢救结束后,抢救人员要及时进行抢救记录,包括抢救的步骤、药物应用和病情变化等,以及对抢救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危重病人指的是生命垂危、生命体征急剧变化或有明显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

这类病人需要迅速的抢救措施以避免恶化并尽可能挽救生命。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目标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对危重病人进行救治。

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核心在于“黄金一小时”。

研究表明,危重病人的生命最关键的时期是发病后的1小时内,称为“黄金一小时”。

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正确的抢救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

三、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危重病人抢救团队。

这个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接到抢救通知后必须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危重病人的救治。

四、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求医疗机构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抢救危重病人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包括心脏监测器、呼吸机等等。

药品方面,必须储备充足的输液、抗生素等紧急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五、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规定了明确的抢救流程。

包括首先进行病情评估,确定危重程度和抢救优先级。

接着立即给予基础支持,如维持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然后给予特殊治疗,如心肺复苏、手术等。

最后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直到病人稳定。

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强调团队合作。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职。

医生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并指挥抢救工作,护士负责观察病情并给予护理,技术人员负责操作医疗设备等等。

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规定了抢救记录的详细要求。

抢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用药、仪器使用等都要详细记录,以便于以后进行回顾和总结,不断改进抢救流程和提高抢救效果。

八、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求医疗机构进行定期的抢救演练。

由于危重病人抢救是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团队成员需要迅速反应和配合,否则可能延误病人救治时机。

通过定期的抢救演练,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应变能力和配合默契度。

九、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抢救质量评价指标,对危重病人抢救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抢救质量和效果。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危重病人得到恰当、及时和有效的抢救服务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危重病人是指临床上危及病人生命的病情或伤情,通常表现为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常见的病情,如心肺骤停、重度创伤、严重中毒等。

以下是一份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的示例。

一、抢救团队建设1.1建立专门的抢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1.2抢救团队成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保证其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1.3在各个科室中设立抢救队,有统一的抢救制度和操作规范。

二、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2.1配备齐全的抢救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氧气吸入装置等。

2.2确保抢救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在抢救中能正常使用。

2.3准备与危重病人抢救相关的药品,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和储存,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抢救流程和指标3.1制定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包括急诊处理、诊断评估、急救措施等环节。

3.2根据不同病情,确定抢救的优先级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抢救方案。

3.3设定抢救的时间指标,包括到达时间、对危重病人进行初步评估的时间、开始抢救的时间等,以确保抢救措施的及时性。

四、抢救记录和评估4.1在抢救过程中进行详细的抢救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用药剂量等。

4.2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恢复情况、病情变化的趋势等。

4.3根据抢救记录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抢救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案。

五、抢救后的处理和随访5.1抢救成功后,及时将病人转入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5.2对抢救失败的病人,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提供最佳的护理和安慰。

5.3对抢救后的病人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的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六、制度的宣教和培训6.1定期开展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宣教和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都熟悉制度和操作流程。

6.2加强与其他科室、抢救队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配合和协作能力。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文(4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文(4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并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和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定本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第二条危重病人抢救应当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注重生命尊严,依法严格保护患者的医疗权益。

第三条危重病人抢救应当坚持及时、全面、科学、有序、协作的原则,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危重病人抢救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指定具有抢救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抢救工作。

第五条医护人员参与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要求,且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保持抢救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危重病人抢救准备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对危重病人进行基本救治。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类危重病人抢救指南和流程,明确抢救流程和步骤,规范抢救操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病历、抢救过程和抢救结果,保护患者隐私。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危重病人抢救所需的医护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抢救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危重病人抢救病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支持抢救工作的展开。

第三章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第十一条在发现危重病人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向院内急救中心或抢救组报告,并保持与急救中心或抢救组的通讯畅通。

第十二条急救中心或抢救组收到报告后,按照抢救等级和急救标准,立即出动抢救人员和设备前往现场。

第十三条抢救人员在抵达现场后,应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进行初步救治和稳定抢救。

第十四条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抢救指南,有序进行急诊检查、实施急诊治疗和手术等必要的措施。

第十五条抢救过程中,应当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意外伤害。

第十六条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抢救情况说明和告知。

第四章危重病人抢救授权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危重病人抢救的授权程序和范围,规定抢救适用的条件和审批程序。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概述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及时、有效地救治危重病人,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本制度规定了危重病人的识别、抢救流程、抢救措施、护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

二、危重病人的识别医护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发现危重病人。

对来院就诊的病人进行初步评估,了解病人病情及危重程度。

对疑似危重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危重情况,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

三、抢救流程紧急评估: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呼吸、循环等方面。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人病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药物及时输入。

心肺复苏:对于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病人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紧急手术:对于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做好术前准备,联系手术医生进行手术。

实施急救措施:根据病人病情,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机械通气、心电监护、药物抢救等。

通知上级医生:对于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上级医生,共同参与抢救。

记录抢救过程:对抢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等。

四、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根据国际最新指南,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措施。

紧急手术:根据病人病情,做好术前准备,联系手术医生进行紧急手术。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术后并发症。

机械通气:对于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确保病人通气充足。

心电监护:对危重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药物抢救:根据病人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强心药、升压药、呼吸兴奋剂等。

在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守用药规范,确保药物效果及安全性。

其他措施:根据病人病情,可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如血液净化、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介入治疗等。

五、护理规范制定护理计划:根据病人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模版(五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模版(五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制定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科学的抢救,最大程度减少病人的死亡率。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各科室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工作。

二、基本原则1. 人道原则:抢救工作应以病人生命为中心,体现人道关怀和尊重病人的意愿。

2. 及时原则:在发现危重病人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病情的恶化。

3. 综合原则:抢救工作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医疗资源等,以达到最佳的抢救效果。

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1. 发现危重病人,并报告医疗领导。

2. 验证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3. 启动抢救程序,确保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就绪。

4. 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查体、评估病情及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

5. 根据病情的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抢救方案,并及时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

6. 进行抢救操作,包括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等。

7. 抢救过程中,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抢救策略,确保抢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8. 抢救结束后,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抢救记录,包括抢救措施、病情变化及反应等。

四、危重病人抢救团队1. 抢救组长:由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负责抢救的整体策划和指导。

2. 抢救医生:由医院内科、外科等相关专业的医师组成,负责抢救操作和药物治疗等。

3. 护理人员:由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病房的护士等组成,负责进行病人的监护和护理工作。

4. 查体技师:由检验科、放射科等专业的技师组成,负责进行病人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5. 心电技师:由心电图室的技师组成,负责进行病人的心电图监测和分析。

6. 药剂师:由药剂科的药剂师组成,负责抢救所需药品的准备和配置等。

五、抢救设备与药品的准备1. 抢救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器、输血设备、药物泵等各种抢救设备的配备和维护。

2. 抢救药品:包括急救药品、抗生素、抗病毒和抗感染药物等的配备和管理。

危重病员抢救制度范本

危重病员抢救制度范本

危重病员抢救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抢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重病员的抢救行为,保障病员的生命安全,并确保抢救过程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适用范围包括医院、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和救援组织。

二、定义和原则1. 危重病员:指体循环、呼吸或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生命垂危并需立即抢救的病患。

2. 本抢救制度的原则:(1)生命至上:确保危重病员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则;(2)迅速而有序:抢救行动应迅速展开,但同时也要保持有序;(3)合理使用资源:确保抢救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4)尊重病员意愿:尊重病员及其家属的选择和决定。

三、组织与指挥1. 抢救小组成员:(1)组长:医院或急救中心的急诊科主任或急救中心主任;(2)副组长:急诊科主治医师或急救中心副主任;(3)核心组员:急诊科抢救专家及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等。

2. 指挥系统:(1)单指挥系统:由组长一人统一指挥抢救行动;(2)双指挥系统:组长与副组长共同指挥,确保抢救行动的连续性。

四、危重病员抢救程序1. 病情评估:(1)迅速评估病员的意识水平、呼吸、循环、体温和其他重要生命体征;(2)判断是否属于危重病员,并进行分级,以确定抢救的紧迫性。

2. 负责抢救的医生:(1)组长或副组长亲自负责指导抢救行动;(2)医生应根据危重病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抢救措施:(1)急救措施: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呼吸、辅助循环等;(2)药物治疗:根据危重病员的具体病情和需要,合理使用药物;(3)器械治疗:如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进行治疗。

4. 抢救联络:(1)及时通知病患家属,并保持沟通;(2)与相关科室、专家进行联络,征求意见和专业指导。

五、抢救结束与记录1. 抢救结束:(1)当危重病员的生命体征稳定后,病情得到控制,可宣布抢救结束;(2)如病员无法挽回生命,应立即停止抢救行动。

2. 抢救记录:(1)详细记录病员的抢救过程、使用药物和器械等情况;(2)抢救结束后,将抢救记录整理并归档。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三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三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三篇篇一: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重危病人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咨询班人员。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全科医、护人员,尤其值班人员必须加强病区巡视,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等,同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

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指示,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5、在抢救病人的同时,通知重症ICU人员协同参与抢救;如有必要,同时紧急通知中心ICU行气管插管准备,同时专人负责通道,将危重患者转至ICU继续实施抢救;如有必要,须联系中心ICU会诊或转至中心ICU实施抢救。

6、由抢救工作主持者或指定人员,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并作好相应的签字记录。

7、抢救工作期间,报请医务处协调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配合,以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

8、特殊情况如高级干部、港、澳、台胞,或已产生纠纷的病例,可由医务处到场协调,必要时设立科室或院抢救小组,选派专人负责治疗或护理,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科室间或院间会诊,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9、重症医学科每日须留有一至二张床位,以备急、重症病人入院治疗,抢救时使用。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是医疗机构针对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所制定的一套救治措施和操作流程。

该制度旨在尽可能救治患者的生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快速反应和通知机制:当医务人员发现病情危重的患者时,应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并通知相关的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进行抢救。

2. 抢救团队的组建和角色分工:抢救团队一般由多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医务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

每个团队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职责,以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

3. 快速诊断和治疗:抢救团队在病情评估后必须迅速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包括采集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心电图监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4. 监测和支持生命功能:抢救期间,对患者的生命功能如心跳、呼吸、血压等进行密切监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支持措施,如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体外循环等。

5. 充分沟通和家属支持: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6. 抢救结束和后续处理:当患者的病情稳定或无法挽回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停止抢救工作,并进行后续处理,如整理相关文书、安排转院等。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流程会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但其核心目标都是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并确保抢救工作的科学、规范和高效进行。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抢救原则
1.1抢救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
1.2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1.3抢救工作应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密切配合,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二、抢救组织架构
2.1医院成立抢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的抢救工作。
26.1通过以上各环节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本抢救制度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协同、优质的Fra bibliotek重病人抢救体系。
26.2医院应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抢救模式,提升抢救成功率。
26.3展望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不断推进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创新发展。
全文总结:本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从抢救原则、组织架构、设备与药品管理、抢救流程、培训与演练、质量控制、信息沟通、法律法规、心理支持、紧急情况处理、持续改进、资源配备、环境与安全、记录与档案管理、科研与教育、社会支持、监督与考核、跨部门合作、感染控制、家属参与、志愿者服务、数据分析、国际交流、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医院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同时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4.3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抢救工作合规、安全、高效进行。
二十五、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25.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抢救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救治质量。
25.2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抢救流程和救治策略。
25.3强化医护人员质量意识,提高抢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二十六、总结与展望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一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生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二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三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四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五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六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病人应加床档和约束带.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七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者加床栏或约束带.八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九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十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十一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危重病人抢救范围凡病情紧急危及生命立即进行抢救及监护者,均莹列为重危抢救病例,包括:1、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2、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3、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包括麻醉意外;4、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全心衰、急性心肌梗塞、阿斯综合征、重症心绞痛等;6、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7、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危象;8、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填塞;9、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度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异物、肺梗塞、羊水栓塞、高压性气胸、急性大量胸腔积液、呼吸机麻痹等;10、急性大咯血支气管扩张症、二尖瓣狭窄、肺结核等;11、各种原因所致的喉梗阻急性喉炎、白喉等;12、急性肝、肾功能衰竭重肝、尿毒症、肝肾综合征等;13、严重颅脑损伤,脑疝;14、海绵窦血栓形成,重型脑出血;15、大面积烧伤Ⅲ>20%或Ⅱ>50%;16、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各种腹腔脏器穿孔17、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8、重症急性溶血危象输血反应、血型不符、蚕豆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19、急性粒细胞缺乏,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各种药物、食物或毒物急性中毒;21、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等;22、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病情严重者;23、重症剥脱性皮炎;24、自缢、刎殒、电击伤、溺水、严重利器伤、扼伤、爆炸伤、车祸伤等;25、严重多发性或复合性创伤;26、急性青光眼.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五、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统.各系统评估内容如下:一中枢神经系统评估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2、意识障碍患者使用Glasgow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意识状态的显着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二呼吸系统评估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脉搏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3、呼吸机运行情况.4、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5、血气分析情况.6、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三心血管系统评估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除血压观察外,不能忽视代偿机制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3、评估和记录压疮分期、部位、面积及处理.五排泄系统评估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2、液体平衡、特殊化指标等情况.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六实验室检查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七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按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执行.六、责任护士每日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效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督查并签名1、根据患者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通过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变化.2、当发现病情变化或潜在变化时,一边通知医生,一边进行以下的观察,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处理.2.1迅速确认气道通畅、判断通气和循环状态.2.2确认所有的监测导联线、静脉管道、胸管、尿管通畅并正常工作.2.3确认ICU所有的监护报警设置适当.2.4确认呼吸机连接正确.2.5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气囊容量.2.6确认胸引管开放并引流通畅.2.7检查心率和心律.2.8检查周围脉搏、皮肤颜色、体温和尿量.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2.9检查术后出血情况: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及胸管的引流量.2.10意识水平,应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四肢活动变化.2.11观察尿量和尿的性质.2.12确认胃管的通畅和位置,观察胃管引流有无血性液体.2.13测定体温:通过测定中心体温和外周体温,比较二者有无差异.2.14检查特殊用药输注情况,确保给药无误.2.15观察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钾、血钠、PH值、碳酸氢根3、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达到下列标准时,需立即呼叫医生.3.1对患者情况感到担心.3.2气道发生危险,出现喉鸣.3.3心率发生急性改变,<40次/分或>150次/分.3.4收缩压发生急性改变,<90mmHg.3.5呼吸频率发生急性改变,<8或>30次/分.3.6脉搏氧饱和度发生急性改变,吸氧情况下<90%.3.7意识状态发生急性改变.3.8尿量发生急性改变,4小时尿量<50ml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一护士热情接待病人,立即安置病人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二及时通知医生,特殊情况同时向医务科、护理部或院办报告.三根据病情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取适宜卧位、吸氧、吸痰、止血、徒手心肺复苏等.四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双管.五安置心电监护,立即测量T、P、R、BR、心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六备齐抢救器材和药品.七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八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对意识不清、躁动病人使用约束带或床档,确保病人安全.做好各种管道护理,保持管道通畅在位.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及时评价护理效果.九做好病人及家属陪护的交流沟通及安抚工作.十随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T、P、R、BP、神志、瞳孔变化,监测24小时尿量.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十一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做好护理文件书写.十二做好饮食指导,进行健康教育.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作好书面、口头、床头三交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外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二、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师、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应亲自到场指导和协助抢救,遇有疑难问题,及时邀请会诊,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和主管院长。

三、凡属危重抢救病人,主管医师应填写病重(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并留有医院领导、主管医生、家属的签字,交家属和医务部各一份,病历保留一份。

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各项抢救记录,若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四、各科应有抢救室,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作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

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和各科室应保证药品、器械的正常供应,便于工作。

五、抢救时,当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

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

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最好有第二个人复核后,再行注射。

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抢救结束后,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六、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

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足,抢救物品合格率要达到100%。

七、若遇特殊情况超出一科范围或本科力量不足时,科室之间应支援配合,必要时医院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

八、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

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九、凡遇有重大灾害、事故抢救,接到病人或省、市卫生厅(局)的呼叫时,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

抢救室工作制度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病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病人时使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药品、物品每日核对一次,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失效日期,超过有效期一律不得使用,必须重新灭菌。

做好周期消毒工作。

6.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7.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8.做好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

观察室工作制度1.因病情需要,可在门诊观察室短期观察病人。

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3.值班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4.值班护士经常主动巡视病人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

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6.留观察病人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

7.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8.做好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

治疗室工作制度1.注射治疗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必须认真核对药物和注射单。

3.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理,要及时清理,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消毒。

4.治疗室清洁用具应专用,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

5.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班制度。

6.各种物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7.毒、麻、精神、限剧药、贵重药应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9.用过的注射用具浸泡消毒,一次性用品毁形处理,清理后每日与供应室交换。

10.对无菌用品必须注明灭菌、失效日期,超过有效日期,须重新灭菌。

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2.室内定期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每月做细菌学监测一次,并做好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工作。

换药室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入换药室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工作态度严肃认真,动作轻柔,以减轻病人痛苦及恐惧感。

2.换药物品及各无菌包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失效日期。

超过有效期的物品一律不得使用,必须重新灭菌。

换药物品一经打开,超过24小时须重新灭菌。

3.换药物品及各无菌包每周大消毒一次,器械消毒液每周更换两次。

4.做到换药物品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5.对清洁和污染伤口,要分先后并在固定位置处理。

6.特殊感染不得在换药室处理。

应隔离处理,换下敷料焚烧处理。

7.保持室内整齐、清洁,每日擦拭、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并做好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工作。

8.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9.各类外用药品,瓶签标志要明显,字迹要清楚。

抢救物品及药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

心肺复苏程序1、当护士接到呼叫器的求救信息时,迅速拿起急救小包赶往病房,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首先迅速判断是否意识丧失,(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患者无反应。

)是否心脏骤停,(触摸颈动脉,时间不超过10秒)看呼吸是否停止,(视胸廓有无起伏。

)如果准确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给氧.同时要迅速按下对讲机按纽以通知大夫。

(太忙时可以让家属帮忙按下)并把紧急救助标识列于门口。

(也可以指挥让家属帮助)护士测量血压,开放两步液路。

2、有除颤心律(房颤、室颤)表现者应进行一次除颤后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将木板置于病人身下, 呈仰卧位,立即右手拳击病人胸骨中点一次,触颈动脉仍无搏动.立即行人工呼吸,(首先要开放气道,尽快行气管插管加压呼吸。

)和胸外心脏按压。

3、人工呼吸A、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托颌法仰头抬颈法B、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按压:两手掌根重叠放于按压部位,两手手指交叉翘起离开胸壁,术者的双臂与患者胸骨垂直,以100次分的频率快速、均匀、不间断地按压30次,按压幅度为4~5厘米。

按压、放松比例要适当,为1:1。

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膛,一人复苏时,按压30次,吹气两口,周而复始,每次按压前先定位,连续完成5个15:2的按压/通气周期,可更换按压者,但必须保持原有的速度和频率不变。

(转换按压者需在5秒内完成)直到除颤/监测,仍无循环体征,重新行CPR。

对已有呼吸和循环体征的患者采取复苏体位。

(如侧卧位。

)两人按压时,一人胸外按压,另一人位于患者头旁侧,保持气道通畅,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并进行人工通气。

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C、终止复苏如果连续抢救成人30分钟,新生儿15分钟未能恢复自主循环,则可以停止复苏,这是符合临床一般情况,但老龄各器官功能已衰竭,家属表示非常理解,不必延长复苏时间;反之青壮年突然猝死,(如电击,交通工伤事故,不明原因等猝死)要延长抢救时间。

临终护理1、临床死亡期此期的主要指征为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如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仍有复苏的可能。

2、传统死亡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

临床上,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都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死亡。

3、脑死亡(braid death)(1).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2).无运动、无呼吸;(3).无反射;(4).脑电波平坦。

上述标准24h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影响,即可做出脑死亡的诊断。

4、尸冷死亡24h以后,尸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

因死亡后,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降低。

5、尸斑死亡2~4h以后,出现在尸体最低部位的暗红色斑块或条纹。

因死亡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坠积到身体的最低部位。

6、尸僵死亡后1~3h开始出现尸体僵硬,12~16h发展至高峰,24h以后开始缓解。

因死亡后肌肉中的ATP不断分解而不能再合成,致使肌肉收缩,尸体变硬。

7、尸体腐败死亡24h后出现,表现为尸臭、尸绿等。

因死亡后机体内的酶发生组织分解自溶。

患者死亡后护理患者死亡后的护理包括尸体护理和对死者家属的护理。

⏹良好的尸体护理既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心灵上的安慰。

⏹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护理职业道德。

一、尸体护理尸体护理应在确认患者死亡,医生开具死亡诊断证明后尽快进行。

尸体护理过程中,应尊重死者和家属的要求及民族习惯。

(一)目的使尸体保持清洁,位置良好,易于辨认,安慰家属,减轻哀痛(二)操作步骤及要点放平床头支架,使尸体仰卧,头下垫一软枕,双臂放于身体两侧,用大单遮盖尸体,防止面部瘀血、变色,有伤口者更换敷料,有引流管者拔出导管后缝合伤口,用纱布覆盖,洗脸,梳发,有义齿者代为装上,避免脸型改变,协助闭上眼睑,不能闭合眼睑者可用四头带托住,脱去衣裤,擦净全身,用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门、阴道等孔道,可防止液体外溢,但棉花勿外露。

二、对死者家属的护理1、失去亲人是生活中最强烈的应激事件,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

2、当他们意识到亲人确实死亡,震惊、痛苦、气愤、空虚等情绪伴随而来,家属在悲痛的心情下处理死者的后事。

3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能从悲哀中解脱出来。

4、但时间的长短与家属对死者的依赖程度、死者病程的长短、死者的年龄等有密切的关系,一般需一年左右,有的可能更长些。

做好死者家属的护理,使其缩短哀伤期,重新健康快乐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措施如下:1、做好尸体护理,体现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抚慰;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宣泄感情的场所与环境,鼓励家属宣泄感情;3、针对其心理反应,给予心理疏导、精神支持、生活指导与建议。

18类常用抢救药品一、中枢神经兴奋药尼可刹米(可拉明)[药理及应用]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微弱兴奋作用。

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0.25~0.5g/次,必要时1~2小时重复。

极量:1.25g/次。

[注意]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心律失常、震颤及惊厥。

山梗菜碱(洛贝林)[药理及应用]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