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群体与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群体与组织

社会群体

群体类型

组织结构

科层制

●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群体。由于我们具有群体成员的身份,我们才能够拥有现在的生活。我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是我们所属群体的产物。

●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其中又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缓冲器(涂尔干)。它为人们提供亲密关系,并赋予社会行为以意义和目的感,消除没有归属感的迷惘状态。

●群体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群体如何施加其控制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形成群体?

●工具性需要(instrumental needs),群体帮助其成员去完成那些不容易单独完成的工作。例如足球运动员、学习小组等等。

●表意的需要(expressive needs),群体帮助其成员实现情感欲望。例如朋友群体、民族群体等等。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定义:按照一定行为模式进行互动的一组人。

●一个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

群体(group)与集群(aggregate)、类群(category)

●群体:强调人们相互交往并由此产生的一种共同的归属感。往往有着共同的兴趣、价值观、种族、或社会背景、血缘纽带。

●集群:是指暂时处于同一空间而互不隶属的个体之和。如排队等候的人群或剧场的观众。

●类群:是一种统计量,它指具有某些相似特点的人,如身高超过1.8米的男性、戴眼镜的女大学生等等。同一类别的人既不相互交往,也不存在归属感。

二、群体类型

●乔治·古尔维奇(Georges Gurvitch,1894~1965)提出多元的群体分类标准。例如群体功能、群体数量、群体存在时间等等,这些分类标准全面但显得庞杂而难以操作。因此,其他社会学家采取另外的划分方法进行群体的研究。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s)

●我们所属的第一个群体(家庭)以及邻里、朋友圈,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亲密和归属感,这些群体叫做初级群体。由查尔斯·库利在1909年提出。

●“主要是指那些以面对面交往与合作为特征的群体。初级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在形成个人的社会属性与价值理念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库利)

●初级群体是―生活之源‖,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对我们形成良好情感至关重要。在面对面的互动中,人们产生自尊感、归属感,以及被欣赏和被爱的感觉。

●必须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初级群体都是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产生消极影响的初级群体。例如某些帮派、团伙。

●2)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s)

●基于某种利益或活动而组成。成员以特定的角色进行互动,如学校里的班级、学生会;社会中

的行业协会、党派等等。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次级群体更大、更正式,而且较少个人情感的投入。

●次级群体中也含有初级群体。因为次级群体往往不能满足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深层需要。因此,在学校、工作场所等,我们会建立起朋友圈,以寻求一种不那么正式的情感关系。

2、内群体与外群体

●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1840-1910)根据群体成员立场和态度来划分,提出内群体(in-groups)和外群体(out-groups)概念。

●内群体是社会成员归属和生活的群体,外群体则相反。群体的归属产生―我们‖与―他们‖的划分。内群体产生忠诚感和优越感、竞争性,以及对外群体的排斥。当界限基于种族、宗教、政治、职业、语言、血缘等社会差异的时候,内外群体的分别就更为明显。

●内外群体的界线由一些符号或者代码来正式规定和强化。例如僧侣的服装、律师的从业资格证、教授的学历及任职证明、民族群体的语言或者衣着、肤色等等。

●亨利·塔菲尔(Henri Tajfel)的最简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

●实验让男学生估计投影屏幕上有多少个点,然后告诉被试会根据点的数量将他们分成估计不足和过多估计两组,事实上这种分组是随机安排的。

●当男生们知道自己所属组别后,研究者让他们为其他两名男生颁奖,当另外两个男生与被试是同一组时,他们会将奖品平均分配;但当一个男生是内群体成员而另一个是外群体成员时,给内群体成员的奖品明显更为丰厚。

●穆扎菲·谢里夫(Muzafer Sherif)1961年进行的实验表明,对内群体界限的意识是如何被强化的,以及与外群体的对抗是如何在竞争情境中产生的。

●被试是11-12岁的小男孩,全部身体健康,来自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实验场景是夏令营,被试被分为两组。

●第一周,每组的男孩开始认识彼此,达成群体规范与内部劳动分工。

●第二周,通过棒球赛、足球比赛、拔河及寻宝游戏让二组展开竞争。虽然这些竞赛以体育精神开始,但正面情感很快消失。

●第三周,两组聚集在一起参加宴会、看电影、放焰火,这些活动无法消除两组之间的冲突,反而给了他们互相挑衅、训斥、骚扰的新机会。

●最后,实验者安排了一系列紧急场景比如维修夏令营供水管道等,才让两组不得不一同合作达成目标,终于降低了外群体的敌对和群体间合作的障碍。

思考:

●内外群体的划分,其产生的有益效果和负面效果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具有固定的加入程序,并分配在群体中的角色、权利和义务。如班级、车间、办公室等等。

●2)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

●无正式结构的、自发形成的群体。20世纪20~30年代由E.梅约(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等人经过―霍桑实验‖ 得出。

关于“霍桑实验” Hawthorne plant of the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in Chicago

●研究人员选择了14名男工人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计件工资制度。他们认为实行这套奖励办法理应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

●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根据动作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