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正式)
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XXXX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施工生产及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确保施工生产及管理活动中能充分辨识危险源,客观准确评价并有效控制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各单位在施工生产及管理活动中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局安质部负责局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整理编制局《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对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局工管中心、技术中心、保卫部等部门依据相应职责,参与局施工生产和管理等活动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相关工作;技术中心负责局重大风险控制方案的审核审批。
第五条局、子(分)公司和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办公室(行管部门)负责对机关、驻地办公区域危险源进行调查识别、登记,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分别建立局、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办公区《危险源清单》和《重大a1危险源清单》,并报同级安置部门备案;局、各子(分)公司机关各部门负责识别、评价和控制本部门的危险源,建立部门《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报同级安置部门备案。
第六条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安质部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编制本单位《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经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副指挥长批准后予以发布,同时报局安质部备案,并对所属项目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门参与施工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负责风险控制方案或措施的审核和审批工作。
第八条项目部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副经理、领工员及技术、机械、物资、安质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识别、登记,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本项目《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或措施,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并报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安质部审核备案。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1. 前言危险源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场景、物品或行为。
正确识别危险源是开展风险评价的前提,只有在明确了危险源的范畴和特点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和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2.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危险源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通过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是开展风险评价的基础。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如搅拌机、压缩机、吊装设备等。
•化学物质:如有毒、有害或易燃品等。
•物理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空等。
•生产作业方式:如热工、液态、气态等。
具体识别危险源的方法如下:2.1. 现场勘察法通过现场勘察的方法,寻找装置、设备、场所、环境或生产作业方式等方面的潜在危险源。
现场勘察的前提是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现场工作人员,逐一检查危险源可能出现的场所和环境。
2.2. 经验法根据历史经验、统计数据、行业资料和相关法规等,总结和归纳出一些典型危险源,通过分析和比对,找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这些危险源,进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3. 初步分析法从停车空闲状态开始,对所有的设备采集数据,对设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和比对,对设备周边的环境和现场的运作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初步识别危险源。
3. 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在识别出潜在危险源之后,需要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损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
控制管理则是指采取措施,防范危险源所引发的事故,以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估其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坏程度和对人身、设备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常见危险源的评估分类。
•风险值和风险等级的计算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与分析。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高温高压、噪音振动、粉尘毒物等。
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风险评价和控制的基础。
1.观察法:通过观察现场生产过程和设备设施,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如观察设备是否存在锈蚀、老化等问题,是否设有安全防护设施等。
2.询问法:通过向从业人员询问相关信息,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如询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了解,是否存在操作隐患等。
3.检查法:通过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危险源。
如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润滑、绝缘等情况,减少设备失效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企业生产和员工健康带来的风险程度和影响。
风险评价是为了提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控制方案。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大小、暴露时间、暴露频次等指标,对危险源进行分级评价。
如根据实际情况,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等级,确定重点防控对象。
2.定量评价: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值的计算,确定可能导致员工伤害的风险大小。
如根据危险源的概率、暴露时间和风险程度,计算出风险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重点控制对象。
控制管理办法是针对已辨识和评价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以降低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安全。
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术控制:通过改善设备、装置和工艺流程等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如引进先进的防护设备,采用安全操作规程等。
2.管理控制: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规范生产作业行为。
如建立紧急预案,进行定期安全培训等。
3.个人防护:针对可能的危险源,要求员工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降低事故伤害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一、目的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找出每项工作活动有关的危险源,并考虑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什么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或导致什么设备设施损坏等。
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判定出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并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各车间及项目部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职责各厂区及项目部负责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公司批准的风险控制计划,确保其可控、安全。
生产科负责督促、指导各个厂区及其项目部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监督检查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
各厂区及其项目部负责人审核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审批制定的风险控制方案,并监督落实。
四、危险源评价程序(一)、危险源辨识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考虑各种常规活动(正常的工作、作业活动)、非常规活动(如夜班作业、机械检修和维护等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设施等。
1、辨识的主要范围⑴、机电设备维护、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施工等其它作业活动;⑵、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材料保管区和油库等生产生活设施;⑶、各厂区及项目部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⑷、车间生产工序、工艺、危险或有害施工部位、作业类别、作业活动等;⑸、大型或特殊生产机械、设备、设施、装置及劳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
2、辨识的时机(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2)、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3)、监督检查和管理评审要求时;(4)、发现遗漏的危险源或危险源情况发生变化时;(5)、应急准备与响应的评审要求时。
3、危险源分类方法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其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⑴、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5类:A、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女口:支架强度、刚度不够、场区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一、目的为确保公司生产、服务和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旨在持续识别公司生产、服务和过程中的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级别,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对危险源的辨识、更新、风险评价及控制。
三、职责1. 安全生产管理部为本项工作的主控部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2. 各职能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所从事活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措施的确定和实施。
3. 二级单位、项目部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或本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四、工作内容和要求1. 危险源辨识(1)辨识范围:公司所有的活动(常规、非常规的活动)、公司所有人员(公司的职工、相关方人员、参观访问人员)和公司所有设施(建筑物、设备、材料、环境)。
(2)辨识类别: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生理等大类。
2. 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定量或半定量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级别。
(2)风险级别划分: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程度,将风险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风险和关键点四个级别。
3. 风险控制(1)控制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替代、隔离、通风、个人防护等措施。
(2)控制措施实施: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和项目部负责实施危险源控制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五、管理和监督1. 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2. 各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和项目部应积极配合,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顺利进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是一套用于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管理危险的方法和过程。
该办法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危险对组织和工作人员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实施这些办法。
首先,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组织内外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
这些危险源可以是物理的,例如高温、高压、化学品等;也可以是生物的,例如病菌、病毒等;还可以是心理的,例如工作压力、职务冲突等。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对工作环境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可能的危险源。
其次,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组织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水平。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并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例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系统分析等。
评估结果将被用作决策的依据,以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最后,风险控制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对组织和工作人员的威胁。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设计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改变工作流程以减少危险、安装安全设备等。
行政控制措施包括撰写安全规程、培训员工、监督遵守安全规定等。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风险控制管理需要组织全员参与,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在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时,以下几点应当予以关注:1.组织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2.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反映组织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新的风险。
3.采取多种方法和技术,应对各种类型的危险源,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3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领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生产经营性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641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浙能生﹝2016﹞474号)3 术语和定义3.1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及由之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设备设施损坏以及周边环境的严重性的组合。
根据风险大小,将风险分为四级,即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重大风险。
3.3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以及确定风险等级、确认风险是否可接受、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的过程。
3.4 分级控制根据不同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确定控制级别,并从人员配备、人员能力、人员培训、设备设施、制度和规程等方面制订清晰的分级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4 工作原则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分级控制工作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科学辨识、客观评价、分工负责的原则,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围绕人、机(包括设备设施和原辅物料等生产资料)、环境、管理四要素,逐级确定企业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风险控制清单和措施,并汇编成简明扼要的“一企一册、一部一册、一班一册、一岗一册”。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办法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管理体系,以预防和控制各类危险源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保证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确定工作责任人,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2.危险源辨识工作应以现场实地考察为基础,通过高风险作业分析、查阅历史事故记录、与员工交流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危险源辨识应包括建筑设施、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等方面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登记。
4.对已经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危险源,仍应进行辨识并记录,以期进一步完善控制措施。
5.进行危险源辨识后,应形成辨识报告,并将其作为推动风险评价的依据。
三、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应基于危险源辨识结果,重点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2.风险评价需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并科学地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评价应结合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4.风险评价需充分参考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价,并保持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评价报告,明确列出风险等级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四、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措施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并分别制定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
2.风险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优先采取防御措施,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保证危险源的有效监控,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3.风险控制方案应包括控制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实施时间表、责任人和监控措施等,并列明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4.风险控制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对于无效的控制措施应及时修改和更新。
5.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办法_secret-10页文档资料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辨识施工范围内生产活动、产品制造及服务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及时更新,策划必要的控制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单位施工生产、产品制造和服务等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与管理活动。
第三条危险源实施分类、分级控制与管理。
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是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第四条危险源分类施工范围内施工生产、产品制造及服务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铁路营业线(含临近营业线)类、非铁路营业线类、其它类三类。
第五条危险源分级建设项目风险点等级划分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程度,分为高度、中度、低度风险和关键点四个级别。
高度风险: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铁路交通事故、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因素;《郑州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郑铁办〔2008〕237号)规定的Ⅰ级施工。
中度风险:采取汽车吊装铁路梁施工、长度超过30m(含)的公路梁吊装第 - 1 - 页施工;径跨大于10m(含)的箱桥预制;开挖深度超过10m(含)的基坑施工;高度超过8m(含)的高空施工;郑铁办〔2008〕237号规定的Ⅱ级施工;郑铁办〔2011〕62号规定的需纳入铁路局施工计划的临近营业线A、B类施工;其它安全控制难度大的风险施工。
低度风险:汽车吊装长度超过10m(含)、小于30m的公路梁施工;径跨大于5m(含)且小于10m的箱桥预制及顶进施工;开挖深度超过5m且小于10m的基坑施工;高度超过5m(含)且小于8m的高空施工;郑铁办〔2008〕237号规定的Ⅲ级施工;郑铁办〔2011〕62号规定的需纳入铁路局施工计划的临近营业线进行的C类施工。
关键点:没有纳入低度及以上风险管理的,但施工中又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制定专项方案或措施来保证实施的施工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第六条危险源辨识方法:各单位应对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人为行为危险源等。
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辨识方法和工具,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及时更新和完善。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旨在判断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引发的后果,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等级,并为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危险源的性质、数量、暴露时间等。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基础上,针对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三个层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和落实。
四、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包括危险源的特点和危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技巧、风险控制的措施等,培训形式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五、监督检查和纠正措施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和检查。
发现问题和隐患应及时纠正和整改,并进行记录和汇总,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和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六、应急预案和演练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逃生路线、危险源控制措施等内容,确保在危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七、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不履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责的人员和部门应进行相应的追究和处罚,力求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和工作环境。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潜在危险源进行逐个鉴别、评估和确定的过程。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化学、生物或人为因素,如高温、高压、有毒物质、噪声、尘埃、电器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提前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现场实地观察、查看相关文件和资料、借鉴经验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伤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旨在确定潜在风险的大小,为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专家判断、经验总结等方法,以描述性语言对风险进行评估,如高、中、低风险等。
定量评价则利用统计学和数理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如风险指数、风险值等。
风险评价需要结合对象的特点、环境条件以及对伤害程度的评估。
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是针对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的保证人员和环境安全的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目的是尽量降低或消除潜在风险的发生。
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改进设备、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材料、隔离危险源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安全意识、设立安全管理体系等。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装备、提供应急救援设备等。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风险控制管理还需要完善风险监控和事故应急措施。
风险监控是指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事故应急措施是指当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程度和损失。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是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风险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
此外,风险监控和事故应急措施的建立也是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管理的效果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办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有效的危险源辨识,企业能够识别出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规范指导危险源辨识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指导,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标准和规程。
这些规范指导提供了一套可行的程序和方法,帮助企业准确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
2. 辨识方法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安全检查、作业风险评估、事故调查和职业卫生评价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辨识工作。
3. 辨识记录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应当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和追溯。
这些记录包括识别到的危险源、评估结果、辨识的时间和人员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确定并评估每个危险源可能引发的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企业能够理解和量化工作场所中的风险状况,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辨识与评估是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这一过程包括确定危险源的危害性、暴露程度和可能性,综合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2. 风险研判与分析风险研判与分析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研判和分析,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价记录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和归档,以备将来参考和复核。
这些记录应当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时间等内容。
三、管理控制办法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办法,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 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该办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管理办法的内容:1.危险源辨识:组织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危险源可以是物质、设备、工艺、环境等方面的,组织或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
2.风险评价: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组织或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3.风险控制:对于评价出的风险,组织或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紧急预案等方面的,通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
4.管理责任:组织或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5.培训和教育:组织或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和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6.监督和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组织或企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相关法规法规定的要求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
7.信息共享和沟通:组织或企业应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法规和规定的最新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对于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和企业在实施该办法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要求进行,加强管理和培训,确保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该办法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3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领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生产经营性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641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浙能生﹝2016﹞474号)3 术语和定义3.1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及由之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设备设施损坏以及周边环境的严重性的组合。
根据风险大小,将风险分为四级,即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重大风险。
3.3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以及确定风险等级、确认风险是否可接受、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的过程。
3.4 分级控制根据不同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确定控制级别,并从人员配备、人员能力、人员培训、设备设施、制度和规程等方面制订清晰的分级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4 工作原则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分级控制工作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科学辨识、客观评价、分工负责的原则,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围绕人、机(包括设备设施和原辅物料等生产资料)、环境、管理四要素,逐级确定企业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风险控制清单和措施,并汇编成简明扼要的“一企一册、一部一册、一班一册、一岗一册”。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一、危险源辨识管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的过程,包括对于工作场所、生产设备、人员操作等方面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分析,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现场实地勘察对于已经建成和正在使用中的工作区域、设备及相关系统,应当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现场危险因素进行实地勘察,包括信息搜集、现场观察、测量分析等,尽可能全面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风险评估通过危险源辨识,识别出的危险源应当进行量化分析,进行风险评估,以评定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引导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3、资料统计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应当对于已经出现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和资料统计,加以借鉴,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二)危险源辨识的要点1、认识到安全风险的存在和可能性。
对于任何工作单位来说,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严谨对待,认识到安全风险的存在,及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工作人员的负责制工作人员应当十分重视自身的安全,要认真执行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若有违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在发现有安全隐患时也应当积极展示自身的安全意识,积极配合工作保障安全。
3、风险评估对于已经识别出的安全隐患,应当进行评估分析,以确定其实际的风险等级,制定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控制管理风险控制管理是基于对于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实际的风险,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风险评估控制1、管控等级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于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应当按照其重要程度以及风险级别进行管控,对于级别高的危险源,应当采取更加严谨的控制措施。
2、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应当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如改进工作流程、设备更新、危险源隔离、采取更加严格的操作标准、提供技术培训、增加设备维护等。
(二)风险监控管理1、监控的目标对于已经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应当进行持续的监控,以确定控制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保证控制效果。
企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企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一、目的本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过程,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内容本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控制措施实施、监督与检查、记录与报告和持续改进。
三、危险源辨识1.企业应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2.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不同类型危险源的特点和危害,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性危险源和行为性危险源等。
3.危险源辨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等,确保全面、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
四、风险评估1.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经营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
2.风险评估应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频率等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
3.风险评估结果应形成风险矩阵或风险清单,为后续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五、风险控制措施制定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应明确责任部门和实施计划,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3.风险控制措施应按照优先级排序,优先考虑风险影响程度大的措施,确保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风险。
六、控制措施实施1.企业应严格按照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关注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3.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措施的全面性和协同性。
七、监督与检查1.企业应设立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监督与检查,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安全监督与检查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定期演练等。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辨识公司范围内施工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铁道部、六局及上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在建设工程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与管理活动。
第三条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是指一个生产系统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的、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危险源实施分类、分级控制与管理。
公司安全部是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第四条危险源分类公司范围内施工生产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包括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以及合同中包含的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区域。
第五条危险源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1.一般风险是指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列为一般危险源。
2.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建筑施工一般及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分级1.重大危险源:施工过程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生产安全事故、建筑施工事故或其他事故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就是重大危险源。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滑模、爬模、飞模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140-15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危险源的分类、分级及辨识方法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构成。
危险源便是范围包括:
(一)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人员。
(二)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恶劣天气、道路状况、车辆技术状况、设施设备、违法违章操作等。
二、危险源的分类
公司范围内生产经营及服务管理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道路运输、作业场所、设施设备。
危险源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一)一般危风险是指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
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立列为一般危险源。
(二)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一般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三、重大危险源分级
作业活动场所类分为三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时应考虑现有管理水平、
人员素质、环境条件;发生事故影响的范围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相关人员暴露在该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法律法规的要求及遵守情况;引起事故或者紧急情况的可能性;以往发生事故的控制情况等因素。
(一)公司各部门、管理科室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方法为
1、直接风险分析法:凡是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一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二是员工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三是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四是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2、现场排查法:如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询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表等。
3、系统分析法:事件树法、事故树法
4、打分法:通过定量的评价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源的大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
(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三种状态和五个方面
1、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
3、五个方面人员、车辆、道路、环境、法规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基本程序
1、评价准备、现场勘察、资料收集
2、危险辨识危险有害性分析,辨识危险源辨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事故机制。
3、定性、定量、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的选择确定性定量评价危险等级。
4、安全对策措施应急预案。
5、结论及建议做出评价结论。
6、编制报告。
五、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管理科室,上报的各类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工作内容包括:
(一),可以重新界定重大危险源类别
(二),可以提高或降低重大危险源级别
(三),补充完善各类、各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四),审批二级、三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五),审查各类一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审查通过后履行签字手续,并加盖公司章后进行评审。
六、重大危险源评价和控制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公司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活动,由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人,实施人员和资金,时间,各科室,客运站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活动由现场管理小组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责任人,实施人员和资金、时间,并将情况和活动结果领导小组审查。
七、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实行各制,公司各管理科室,客运站定期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排查依据排查结果制定防范措施,每周五将重大危险源排查整改情况及下周的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每月23日前将本月对一级重大危险源的控措施和完成情况及下月的一级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
理办公室,每年6月日和12月日前将半年各部门存在的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
八、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要进行控制可通过确定目标,指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消除风险,也可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案,应急措施,或应急预案,方案中要明确责任部门或人员,职责,可能导致的事故,主要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法,需要的资金,时间要求等,并在实施前经过评审。
(一),一般危险源应采取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岗前安全教育的方式增强和提高全体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重大危险源。
1,三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专项方案,安全措施和风险卡,控制措施进行控制。
2,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专项方案,安全措施和风险卡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外还应该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措施。
3、一般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九、监督检查
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布公司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分管安全副经理安排重大危险源的机动检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部门各类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情况的检查,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