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新课程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
新课程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数学中的估算是一种重要思想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掌握估算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等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计和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
对于具有估算和估计能力的学生来讲,他对数量、时间和空间等能有整体性、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看法,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有益的。
因此在数学课堂应落实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在教学中培养估算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主观意识上总是重精算轻估算,估算能力比较弱。
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用估算法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探寻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
其次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
例如:估算一堆黄豆有几个,玩游乐场购票需要多少钱,教学楼有多高,一个苹果有多重,一分钟能走多远,从你家走到学校走几分钟有几米。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感到没有必要进行精算或实地测量,估一估就行了,同时又觉得估算就是身边的事,不陌生,不抽象。
这样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问题,在体验中正确地认识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从而增强估算意识,并加强了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把估算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运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的乐趣,体验估算的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如何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对于估算的要求
估算与精确计算相比,在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用途。
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但学生身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学生的估算意识薄弱,估算方法、策略相对单一。
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我们之前老师的重视不足,在估算方面教学经验不足有关。
如何在我们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于估算的要求?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合适的情境,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感受到估算优于精确计算,学生才能自觉的运用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
比如估算方法有:凑整法、寻找区间、用乘法口诀凑数、等,在不接触具体情境时,估算以数据的简化为原则,能够计算更加简便。
3、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估算策略。
在具体情境中,指导学生何时该大估,何时该小估,以便于估算结果能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判断。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
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
领悟新教材内涵 提高估算教学实效
领悟新教材内涵提高估算教学实效估算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基本技能,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
新教材对估算的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讲解和细化。
我们需要理解并领悟其内涵,才能更好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认知估算的概念估算是一种近似求解的方法,指在没有精确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前提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分析判断,以及通过把问题和已知量和所求结果的相似性、差异性和相关性联系起来,得到一个合理的、接近正确结果的预估的方法。
估算的结果没有精确度,但足够客观和实用,可以为后续的计算或决策提供基础。
二、了解估算的类型估算的类型包括:精简型估算、计数型估算、取估算、近似估算和估算范围。
1. 精简型估算:只保留有效数字来估算答案。
2. 计数型估算:通过直接计数得到答案,通常适用于类似“三百米长的小路需要多长时间走完”这样的问题。
3. 取估算:根据已知数的位数和大小,自主掌握一种比较适合他的估算数量级的方式,把数据精简为“亿、千万、百万、十万、万”的数量级进行估算。
4. 近似估算:根据计算中不同变量的单位体积、重量、面积等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近似估算方法。
5. 估算范围:根据所求的结果在某个范围内,通过分析问题,确定一个合理的范围统计估算结果。
在比赛等场合,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三、学会估算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可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和效率。
2. 多练习估算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帮助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和实用性。
3. 掌握基本数学知识。
估算方法离不开基础的数学知识,如数字大小的计算及千、万、亿间转换,数字位数的理解与估算等。
只有把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地更加扎实,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估算中。
四、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估算是处理现实问题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只有建立好估算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吴正宪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教育时政)》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修订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化了数学中的"估计"以及"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教学。
那么,如何理解"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呢?例如:学校组织987名学生去公园游玩。
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带8000元钱够不够?解决此题的适当方法是把987人看成1000人,所以适当的单位是"1000人"。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吴正宪
【作者单位】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2.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3.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4.关注新课标要求,落实化学学科素养
——"石油炼制乙烯"教学设计探究5.以终为始:"逆向设计"落实新课标单元学习要求
——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被重视,因为它是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将从估算能力的定义、培养方法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估算能力的定义估算能力是指凭借经验和推理,通过近似值或相对粗略的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合理的结果。
它不同于精确计算,但在实际生活中,估算能力能够迅速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决策,尤其在面对大量数字,不可能一一进行精确计算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1. 熟练掌握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四则运算,才能更好地进行估算。
2. 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
通过大量数学思维训练,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在对数字进行估算时,更加敏锐和准确。
3. 掌握量接近和数位接近的概念。
了解量接近和数位接近的概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数字进行近似计算,从而培养估算能力。
4. 制定适合学生的估算方法。
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制定适合学生进行估算的方法。
比如,有些学生更加适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估算能力;有些学生则适合进行课内外系统性的练习。
三、估算能力的重要性1. 实际应用估算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计算问题。
在购物、旅行、理财等生活场景下,估算能力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提高数学素养估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学生有了合理的估算能力后,他们便会更加理解和掌握更高级的数学知识。
3. 开拓思维估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数字的应用,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通过适当的估算练习,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拓展和锻炼。
结语在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估算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思维和生活实践。
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应该注重对估算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践行课标理念培养估算能力
学生素质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
几乎所有版本的数学教材都估算内容贯穿始终。
然而绝大部分一线教师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用笔算来代替估算,让学生的估算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甚至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残缺不全。
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践行课标理念,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及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一、创设估算情境,培养估算意识要想让学生专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就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把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当中来。
估算教学也不例外,有些学生受追求答案正确率心理的影响,他们在估算时,往往第一想到的不是如何估算,而是如何先把这道计算题给正确解答出来,然后再四舍五入地写一个近似数就当作估算的结果了。
这样的估算教学也很难真正意义上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造成这样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估算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
而要想让学生一开始就想着估算,那么我们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意义。
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三”第8题,这一道题目是用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两种物品编制成一道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估算的。
这是编者创设的一种生活情境,也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不排斥题目,并且非常容易接受题目。
但是,当学生一遇到这个题目时,第一印象就是先用笔计算出台扇与电饭煲一共多少钱,然后再与400比较,看看是超过了400,还是低于400,从而获取所谓的“正确”答案,这也是许多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
那么,如何来让学生克服这样的心理,让学生采用合理的策略来估算呢?笔者将这一道题目的情境进行了修改。
在这里,台扇价格标签上的十位上的数字看不清了。
这样,学生就不可能用笔算来处理这一道题目了。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学生会想到各种方法进行估算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也许有的学生想到用200+200进行估算,也许有的学生会用300+200来估算,无论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来估算,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把台扇价格中间数字想象成各种数字进行估算,更好地增加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一、《课标》对“估算”有什么新要求课标修订版中加强了对“估计”以及“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如何理解“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例如:学校组织 987 名学生去公园游玩。
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 8 元,带 8000 元钱够不够?解决此题的适当方法是把 987 人看成 1000 人,所以适当的单位是“ 1000 人”。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学段估算的核心。
在对大数进行估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单位也很重要。
教室到学校体育馆有多远,就应当选用米作单位。
而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就要选择千米作单位。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就要用光年作单位。
第一学段的估算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刚才的例子是选择了 1000 人作单位。
一般来说,估计教室的长度时,通常以“米”为单位;估计书本的长度时,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单位,如步长、臂长等。
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熟悉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真正了解其长短,大小和轻重等,并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表象。
二、如何把握估算教学的内容及其要求(一)为什么教•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 为判断计算器、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 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有利于学生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
• 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
• 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二)教什么关于“教什么”要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展开教学。
至少教学要涉及“估算方法”、“估算策略”。
估算方法:①凑整的方法。
如凑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
②取一个中间数。
如32、37、 30 和3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35多一点,有的比3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35,直接用35×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③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
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新课标下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点
新课标下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下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
那么,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比笔算用得更为广泛。
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 为“喜欢估算”。
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呀,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
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准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
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2008年奥运会中国能拿多少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长度等的估算问题。
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作者:郭丽丽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04期日常生活中总会用到数学估算,估算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新课标理念,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构建估算情境,增强估算意识枯燥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注意力明显不集中,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排除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专心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此种情形同样出现在估算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估算情境的有效构建,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体会估算的意义,促进学生对估算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估算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容量和升》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感知1升到底是多少,教师可设计多个实践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1)量杯认识:准备一个1升的量杯,让学生实际观察1升水到底有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在大脑中清楚地构建1升的概念。
(2)正方体容器认识:教师拿出事前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观察、估算能否装下1升水。
之后,让学生将量杯中的水(1升)全部倒入正方体容器中。
这时,学生从表象观察就会认识到,正方体容器中的水正好为1升。
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正方体容器中的水进行测量:正方体容器中水的高度、宽度及深度全部为1分米。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当正方体的长、宽、深全部为1分米时正好装1升水。
(3)猜测、估算:初步估算一下,一升水能倒满多少杯水,准备一个喝水常用的玻璃杯,让学生将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亲自验证一下预估结果是否准确,从而体验容量的概念。
案例中,教师通过多种实践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感知、猜测、验证估算结果,亲身体验估算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估算认知经验,增强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估算的习惯。
二、丰富估算策略,提升估算能力估算的实质就是一个计算近似数的过程,将一个不是整数的数看成是整数从而实现对数值的估算。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口北京教科院学数 学课程标 准》 强化 了
数 学 中的“ 估计 ” 以及 “ 选择适 当的单位 ” 进行 简单估算 的教学 。那 么 ,如何 理解
( 二) 教什 么
程当 中, 应当多增加一 些学生 的体 验 , 不
起相应 的表象 。
一
5 . 大小协调 。两个数 , 一个数往 大 了 估, 一个 数往 小 了估 , 或者 一个 数估 、 一 个数不估 。
6 . 先估后调 。
些机械 的训 练 ,可能会 给学生形成一
种错误 的定势 。而估算教学中 , 重要的是 如何培养学生 近似的意识 ,这是我们数 学 教学本身应该 关注的 问题 ,应该作 为 重要的教学 目标来实施。 引导学 生在 问题 情境 的对 比中 , 选 择估算或精确计算 ,不 断地 积累这方 面
1 . 整体把握估算教学 , 把估算 意识 的 培养作为重要 的教学 目标 。所谓整体把 握估算教学 ,就是要把握 自己所教估 算 教学部分 的知识 结构与地位 ,要知道 自 己所教学 的估 算知识部分在 整个小学 阶 段处于什么位 置?对学生今 后的估算 学
习起到什么作用 ?要在 自己所 教 的学段 达到什 么样 的 目标?这样 一来 , 在教学中 就会做 到游刃有余 , 心 中有数 。
范围 , 是发 展学生数感 的重要方 面 ; 它为 判 断计算器 、口算和笔算 结果是否 合理
十数 6 0 即是所求 的商 。
( 三) 怎 么教
需 要近似值 , 就是需要估算 , 解 决哪些 问 题 一定要算 出精确值 。 比如 “ 全家 吃饭 ”
提供 了依据 ; 在具体情境 中估算 , 有 利于 学生提高判断 、 选择 的能力 ; 还有利 于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增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相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
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培养学生估算水平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纯地用算式实行一种机械训练,难以提升学生的估算水平。
(一)结合具体情境,选择计算策略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适宜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局部。
作者借下列图来阐明观点。
比方,在教学加法估算时,能够设计这样的情境:聪聪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
大约需要多少钱?对于以上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何况情境中有4个数量,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就会使用估算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学段教学估算,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宜的计算策略。
例如理解“大约”,有这样的教学片段:师:明明家到学校大约是50米,“大约50米”是什么意思?生:接近50米,能够超过一点,也能够不到50米。
师:可能是多少米呢?生:48、49、50、51、52、53等等。
师:可能是70米吗?生:不能是70米,相差太多了。
(二)提供信息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学生体会估算思想在初次教学估算时,能够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使得学生无法实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思想。
例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能够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聪聪过生日想买下面两件生日礼物,在这个情境中,遥控汽车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
果然,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汽车的价格是3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40元,40+5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
学习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心得体会
持续关注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
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状况,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加强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的整合
教师可以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如与 代数、几何等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 合能力。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估算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际生活问题,鼓励学生运用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估算的应用价值。
。
对估算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反思 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增加生活实例和情境模拟。
需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思维和方法的引导和训练。
对估算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 方法。
对估算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估算 技巧。
引入更多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 用价值。
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交流方 法。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展望 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期望估算教学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 期待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估算思维习惯。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目的与意义
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估 算能力。
分析估算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 学启示。
02
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估算的定义与重要性
估算的定义
估算是一种大致的推算方法,用于快速得出近似的结果,而不需要精确计算。 在数学中,估算通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鼓励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提高对数 字的敏感度和快速计算能力。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1. 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的教学大纲和标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
估算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概念和技术进行估算。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具体落实方法。
2. 了解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首先需要了解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具体变化。
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对估算要求的明确表述:2.1 实际问题的应用新课标强调将估算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估算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技能,而是一个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实际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合理估算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合理估算,而不仅仅是求一个精确的答案。
这强调了估算技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给出一个合理可行的估算结果。
2.3 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除了传统的“舍位取整”方法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其他估算方法,如精确估算、变形估算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具体操作在了解了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基本变化后,下面将介绍如何具体地落实这些要求。
3.1 设计合适的估算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计合适的估算问题,并提供一系列实际情境。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估算能力。
3.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或指导,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运用估算技能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3 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估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高新区第四小学赵鹏
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学习,我了解到了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现谈一点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落实好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教学估算?众所周知,1、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学会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结果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简单地说,估算也是一种数学方法,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把握估算的教学内容。
估算在新课标中是分两个学段来学习的。
第一学段,学生要会选择恰当的单位来进行简单的估算。
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明白用“米”比“厘米”更合适,应该用“米”,不用“厘米”。
第二学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采用最优方法估算。
这里主要是指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来选择大估或小估。
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这里涉及到估算方法。
主要的方法有7种左右,这里只列举其中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凑整法,取中间数法,利用乘法口诀凑数法等。
最后,在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注意形成经验的积累。
2、培养学生整体规划思想。
通过估算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思想。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突出算法的多样性,然后让学生自己交流体会,感悟最优方法。
4、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可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不断身体估算的思想和做法。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新课标中对估算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数学学科中,估算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和技巧;其二,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同样重要而且普遍存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重基础教学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估算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基础教学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将这些技能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对于小学生而言,估算的基础技能包括读数、比较数大小、认识数的单位等,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将这些基础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在购物、跑步、游戏等场景中进行估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其估算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估算相关的小游戏,如猜重物重量、猜距离、猜容积等。
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估算,提高其应用能力。
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估算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现代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教师不可忽视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对于估算教学而言,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提升估算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器、游戏软件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智能手机等技术工具来进行互动教学,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估算相关的APP应用程序或微信公众号,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估算练习,提高其估算能力和兴趣。
三、以情景化教学提高估算教学实效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学,通俗易懂地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合并,让学生通过情景化学习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如购物、旅游、运动等场景,让学生在这些场景中进行估算练习。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估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都是很浅显的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没有在学生脑子里形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意识到估算教学的重要性,是估算思想感悟与意识培养的统一体。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估算教学中突出估算意识的培养,绝不只是在练习中增加几道习题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渗透和训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2.增强估算意识。
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从身体的高矮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2、体验估算的重要性。
在教材中,估算的内容非常多,如: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3618÷18,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3600÷18=200,所以3618除以18的商肯定是200多,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数学估算应该有原则可循,它必然是采用口算形式,在允许的范围内,越简单越好。
但它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有效科学地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之我见
估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新课标修订之后,如何落实对估算的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落实
1、挖掘估算素材,培养估算意识。
教师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善于在教材中挖掘估算素材,如估一估:(低年级)抓一把大豆大约多少粒,(高年级)一袋大豆大约多少粒?,运用教材中的素材,抓住教学契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分组(一个社区或一个村的学生一组)的办法,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体现估算的乐趣,在估一估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思维目标,体现四基中的内容。
2、精心设计情景,培养估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估算的具体情景,比如精算、估算都是计算方法,在精算时,可以用估算来寻找精算的错误,估算和精算是不可分割的计算方法,在不断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标在2017年正式实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要求。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将从理念、策略和实践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一、理念落实1.了解估算的概念和作用估算是指在缺少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结果做出合理的推测。
估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对处理诸如租金、交通、工资等实际问题十分有用。
(2)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对于今后不同领域的职业发展也十分重要。
2.倡导“真实”估算学生在课堂上习惯加强口算及直接利用真实数来进行计算,简化或者模拟题目。
教师有必要引发学生对于问题背景信息和数据的思考,进行确认和陈述。
这种真实估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比较能力和计算别。
(例如:背景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说每个人握一只筷子,那么需要多少根筷子?这时候需要一些真实数据作为参考)二、策略落实1.建立形式化估算流程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形式化估算流程。
具体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确定可估算的规律和条件、选择、代入、修正,确定答案。
这样的估算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精度和稳定性,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提供丰富的练习材料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特点,提供丰富的估算练习材料。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是与其相似的虚拟题目,都需要适当地分类和组织。
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个性倾向,分别提供多角度的训练。
例如:教师要使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特点等信息,鼓励学生使用他们已经掌握的估算技能进行模拟处理。
三、实践落实1.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估算思维需要时刻训练和提高,近来,学生的合作精神十分普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群体活动、班级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和作业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2问题三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一、《课标》对“估算”有什么新要求课标修订版中加强了对“估计”以及“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如何理解“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例如:学校组织987 名学生去公园游玩。
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 元,带8000 元钱够不够?解决此题的适当方法是把987 人看成1000 人,所以适当的单位是“ 1000 人”。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学段估算的核心。
在对大数进行估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单位也很重要。
教室到学校体育馆有多远,就应当选用米作单位。
而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就要选择千米作单位。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就要用光年作单位。
第一学段的估算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刚才的例子是选择了1000 人作单位。
一般来说,估计教室的长度时,通常以“米”为单位;估计书本的长度时,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单位,如步长、臂长等。
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熟悉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真正了解其长短,大小和轻重等,并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表象。
二、如何把握估算教学的内容及其要求(一)为什么教?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 为判断计算器、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 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有利于学生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
? 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
? 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二)教什么关于“教什么”要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展开教学。
至少教学要涉及“估算方法”、“估算策略”。
估算方法:①凑整的方法。
如凑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
②取一个中间数。
如32、37、30 和3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35多一点,有的比3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35,直接用35×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③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
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④寻找区间。
也就是说叫寻找它的范围,也叫做去尾进一,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么只看首位的时候,估得的结果就是它的至少是多少;进一就是首位加一,假如说278,就看成了300,首位加一,这样就是它最多可能是多少,这样得到一个范围,就是寻找它的区间范围。
⑤大小协调。
两个数,一个数往大了估,一个数往小了估,或者一个数估一个数不估。
⑥先估后调。
⑦利用乘法口诀凑数。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数乘一个整十数、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如果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则这个数就是除法估算的商。
如358÷6 ,用除数6 乘整十数60 ,其积360 最接近被除数358 ,那么整十数60 即是所求的商。
(三)怎么教?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而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
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并逐步加以积累。
教学建议:1. 整体把握估算教学,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所谓整体把握估算教学,就是要把握自己所教估算教学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地位,要知道自己所教学的估算知识部分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什么位置? 对今后的估算学习能起到什么作用? 要在自己所教的一段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样一来在教学中就会做到游刃有余,心中有数。
学习估算的开始阶段,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或许会影响一点教学进度或计算速度,这时老师不能为了赶进度而着急,应该给学生充分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要知道开头的“ 慢” 正是为了不久之后的“ 快” 和“ 好” 。
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估算的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仅仅定位在就教会凑整估算,或是见到“ 大约” 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而估算教学中,首要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应该关注的问题,应该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施。
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什么样的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比如“全家吃饭”饭费大约200元,就是估算。
没有必要精确地计算。
但作为饭店的收银员就需要精确计算,估算显然不行。
2. 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选好题目,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
比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你估一估这道题,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就有价值。
另外,只有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有了对估算价值这种体验以后,他的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
另外,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
估算教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合适的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有深刻的体会,尤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解释过算的过程。
面对不同的算式,学生有时用计算器计算,有时用精确笔算,结果对不对,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准确不准确,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来验证计算的结果。
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学生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后,他会自觉地进行估算。
3. 鼓励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过程,让学生进行合理估算。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估算结果是多样的,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
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
这种示范并不是包办,而是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科学的范围内进行估算,同时对好的方法加以强调,进行合理的估算。
4. 做好对估算的有效评价( 1 )对估算意识的评价首先看一个案例,摘自TIMSS 的测试:保罗用$5 去购买牛奶、面包和鸡蛋。
当他到达商店时,发现这三种食品的价格如下图所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A. 当保罗试图确认$5 是否够用时;B. 当销售员将每种食品的价钱输入收银机时;C. 当保罗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D. 当销售员数保罗所付的费用时。
这个题目设计的比较巧妙,它通过一个具体问题,考察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下对是否需要计算估算进行判断,也就是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估算意识。
此题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估算意识也是可以考察的。
因此在进行估算评价时,也要重视对估算意识的考察。
( 2 )对估算策略的评价估算分为:一种是根据实际问题来进行估算,一种是脱离实际问题的情境,纯算式的进行估算。
?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即为正确学生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这个估算就应该是合理的,这是针对着解决实际问题来说的。
老师需要认识到,估算结果并不是与实际情况越接近就越好,只要合理即为正确。
什么是合理,只要估算的结果,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就是合理。
? 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一定的区间内,即为正确;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给予针对性的评价有一些题目,脱离了实际问题情境,属于纯算式的估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不能简单地把估算结果是否与精确值最接近作为唯一的标准,只要能够落在区间内,就视为是合理的。
这个区间,也就是它的取值范围。
同时,不同年龄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如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估算,它的估算结果落在一个范围比较大的区间内,我们觉得就可以。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估算经验,就要引导他不断地进行再反思,再调整。
举个例子来说:78 × 365 积大约是多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可能这样估70 ×300 ,或者80 × 300 ,或者80 × 400 ,这样我们都可以视为是合理的。
有了一定的计算技能以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进行反思,还可以估成80 × 350 ,这时候的范围就比原来要小多了。
? 数学中比较重视估算结果是否落在了合适的数量级中数量级也就是十、百、千,万……,换句话说就可以用10 的多少次次方。
如上面提出的TIMSS 测试题中有一道题的备选答案很有意思,“史密斯家每星期的用水量是6000 升,他家每年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升?”让学生从下面的答案进行选择。
A.30000B.240000C.300000D.2400000E.3000000这正是在考察学生对数量级的了解。
一年52 个星期,52 × 6000 ,结果为十万数量级,再加上肯定比三十万大,所以结果为 C 。
关于评价估算策略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们估算的策略不同,只要是合理的,就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鼓励他们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课堂中涌现出来,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去呵护住学生们的这份探究的精神,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一种方法。
教师不要急于给予评判,给孩子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不断地学会调整,不断地学会反思,提升孩子这种判断的能力。
问题四:如何依托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一、《课标》中对“常见的量”的要求是什么在小学阶段“常见的量”基本在第一学段出现,主要有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重量单位。
《课程标准修订版》中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中“理解常见的量”的具体要求,落实得还不够到位。
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师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能够认识这些常见的量,并能够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准确的落实“理解常见的量”这一具体目标呢?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一)依托现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
北京市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耿爽老师上的《克和千克》,和北京小学走读部朱洁老师上的《认识时间》,都能够依托现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现和理解常见的量。
在《克和千克》一课中耿老师注重依托现实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从超市中买回的各种商品及生活中常见的与克和千克有关的情境),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引入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给孩子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也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