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 省一等奖课件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  省一等奖课件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郑人买履》《刻舟求剑》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郑人买履》《刻舟求剑》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1) 指名读。 (2) 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 样?他
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 小结。 (4) 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 指名读。 (2) 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 什么“
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 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 句话说
fb n
zq
(2) 指名认读对照。
(3) 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G(

Q(

D(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劝诫性特点的
文学体裁,即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 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 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借 物喻人等,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 的道理能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 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 韩国贵族韩非所著,他是战国末 期哲学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练习2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 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 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古诗。 6.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 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刻舟求剑》(ppt)课件

《刻舟求剑》(ppt)课件
不可更改。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shè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jù qì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ruò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讲授新课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之 (它们 )
二、动词,到……去 三、助词,不译。
1、而置之其坐。代词, “它”。指量好的尺寸。 2、至之市,而忘操之。代词,它。指量好的尺寸
动词,到……去
3、反归取之。代词,量好的尺寸。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物。指鞋子。 4、是吾剑之所从坠。 助词,不译。 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代物,指剑。
讲授新课
世楚界人上 有的涉事江物者,总其是剑在自不舟断中地坠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是吾剑之 有“反个”同楚”返国”人,渡返江回,。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有、个如楚果国你人是渡和江他,一他起的坐剑船从过船江中的掉人到看水到里整,个急情忙景在想船对边楚上人刻说下些记什号么,?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预习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世3、界宁上信的度事,物无,自总信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32、、其如剑果自你舟是中和坠他于一水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所相以当后 于人“我用(“的一)字千”、金“自”来己形(容的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秦有庄个襄 楚王国及人秦渡王江嬴,政他时的,剑为从丞船相中,掉封到文水信里侯,,急门忙下在有船宾边客上三刻千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大山工作室
翻译句子
•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2、宁信度,无自信也 • 3、是吾剑之所从坠。 •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大山工作室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大山工作室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 履。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 自己的脚。” 度,量好的尺码。自,自己,代词。
大山工作室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 的懊恼之情和回答 别人时的执迷不悟 的神气,另外还要 表现别人问话时的 应表现出的疑惑之 情。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 的尺寸放在自己的位置上。 郑人:郑国人。履:鞋子。度(duó ):量长度。之: 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坐:座位。
至之市,而忘操之。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之:动词,到……去。而:连词,连接前 后的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操:拿在 手里。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
大山工作室
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固执、迂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 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

秋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课件

秋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课件

3.【任务一】生字词:

suì



吾忘持度
duó
先自度其足
nìng dù
宁信度
【任务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注意人物的语气。
(3分钟后期待你带给大家的精彩朗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题组训练(三):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以下习题: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 这本书又称《________》,是________组织编写的。
2.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 ) ②遽( ) ③契(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 ②是( )③遽( ) ④求( ) 4.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的意思。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遽契其舟( )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认识通假字
如: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 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 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有了 “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 中,“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座” 为本字。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
大山工作室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大山工!作室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刻舟求剑
大山工作室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 履。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 自己的脚。” 度,量好的尺码。自,自己,代词。
大山工作室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 的懊恼之情和回答 别人时的执迷不悟 的神气,另外还要 表现别人问话时的 应表现出的疑惑之 情。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
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 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 给大家。再 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 试想,每每 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 脑中。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 刻上记号,
楚人,楚国人。其,他的。遽,立刻,急忙。契,雕刻。 其,那,那个,指示代词。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公开课 精品课件(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公开课 精品课件(苏教版)

小提示:认识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还 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就借 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有了“座” 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坐” 就叫做“座”的通假字,“座”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
请指出“之”“而”在下列词语中的 意思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 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 应表现出的疑惑之情。
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弄清重点词语的 含义并翻译全文。 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 等待全班讨论。
说说红字的意思
duó,量长短
郑人买履
lǚ,鞋子
郑人有欲买履 同“座”,座 者,先自度其足, 位 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 集市 得履,乃曰:“吾 量好的尺码 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终于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 宁可 无自信也。”
以什么是寓言导入新课 。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 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 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 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 训,给人以劝诫作用。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 _,作者韩非 ,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 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 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 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糊涂

这儿 雕刻 记号 的地 方
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 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 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 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近了 ,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 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PPT共43页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PPT共43页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刻舟求剑》《郑人买履》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其,那个。所契者,只船上 刻记号之处。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 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 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大山工作室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 之。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带尺寸)就对卖鞋的人
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回家拿尺寸。 持,拿着。度(dù),名词,这里指脚的尺寸。反,
返回,同“返”。取,拿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有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 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 结束了。遂,终于。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调换位置 何不以足试之?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郑人有欲买履者--有欲买履之郑人 倒装是为了强调“郑人”,应译为“有个郑国人, 想去买鞋子”,更具讽刺意味。
大山工作室
是吾剑之所从坠。 所从坠: 所(从)+动词=所字结构 ……的…… 所从+坠=坠落的地方 是:这 之:助词,无义,不译 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还有类似的结构吗? 所契者:刻的地大方山工作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熟背并默写《刻舟求剑》。 2.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
• 1、背诵并能默写两则寓言 •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正确翻译文言句
子 • 3、初步学会对比综合阅读。
• 自学提纲: • 1、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 2、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等到
指量好位的尺码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 同“返”,返
集市 乃曰:“吾忘持

量好的尺码 度。”反归取之。
散集
及反,市罢,遂不
终于 得履。人曰:“何

等到
不试之以足?”曰:
宁可
“宁信度,无自信 也。”
指鞋
小提示:认识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 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 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 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 象。其中,“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 “座”为本字。
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两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
导现实生活。
自学提纲:(12分钟左右)
• 1、了解作者及作品 • 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
句子停顿的节奏)。
•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弄清词语的 意思,并能翻译句子。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固执,迂腐,愚蠢,可笑)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 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 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 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 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当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红色字的含义
• 1、先自度其足 2、宁信度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 词语,翻译课文。

刻舟求剑 从
渡水
他的楚人有涉江者,qì雕刻
其剑自舟中坠于
jù立即 水。遽契其舟, 那
助词,不译 曰:“是吾剑之 这儿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雕刻
求之。舟已行矣,
记号 的地
而剑不行。求剑 方
若此,不亦惑乎!
糊涂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当堂训练
7、读句子,回答问题。 •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
样的启示?) 8.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
•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 ) ②宁( )
• 3.解释字词。
• (1)履( )
(2)操( )
• (3)宁( )
(4)罢( )
• 4.翻译下列句子。
•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 3、及反,市罢 4、遂不得履
•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 7、何不试之以足
二、翻译下列句子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何不试之以足 • ---宁信度无自信也
• 三、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郑人买履》 2.预习、背诵《刻舟求剑》

《 吕

氏 春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 的意思。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通“返”,返
回)
虚词: 请指出“之”“而”在下列词语中的
(1) 至之市
意思
(动词,到)
(2)而忘操之 (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
(4)而置之其坐 (连词,表示承接)
(5)而忘操之 (连词,表示转折)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 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 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 的语句;
• 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 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suì
duó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nìng dù
宁信度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 意人物的语气。
小帮助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
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 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 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 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 的疑惑之情。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 弄清词语的意思,并能翻译句 子。
说说红字的意思 lǚ,鞋子
郑人买履 duó,量长短
郑人有欲买履者, 到……去
同“座”,座先自度其足,而置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 想些什么?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 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寓意:
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Fra bibliotek的观念和方法, 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shè jù qì yǐ ruò
涉遽契矣若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是吾剑之 所从坠。”
楚人: 不慌不忙 十分自信
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 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堂练习:
一、解释加红色词的意思: •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 是吾剑之所从坠 二、翻译句子: • ----剑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 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 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 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 诫作用。
(简言之: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写法评析:
《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 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通过对比、反问揭示其错误实 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 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 议论发人深省。
当堂训练
•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练习
•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 人。
秋 》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 3、理解寓意,并指导实践。
自学提纲:(15分钟左右)
•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文言文的
语感。 •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语,翻译课文。 • 4、三读课文,思考: • a、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想些什
• 4、三读课文,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哪一句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这则 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 道理?
韩非:战国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 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 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 埋头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后, 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秦王 的重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出有关句子。 • (1)郑人最可笑的“言”: • (2)楚人最可笑的“行”: • (3)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
你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 明。
作业布置: • 预习诵读欣赏,准备背诵古诗。
•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案.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
当堂训练
•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作业 •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 2.为下列字注音。 • ①坠( ) ②遽( ) ③契( ) • 3.解释下列词语。 • ①涉( ) ②是( ) • ③遽( ) ④求( ) • 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遽契其舟( ) • 5.翻译句子。 •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