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名词解释“物质化”过程“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高原期[参考答案]高原期: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高原期”,在高原期过后,练习曲线又继续上升。
原型定向[参考答案]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试述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参考答案](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
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所谓的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
所谓独立性是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
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心智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在学生熟悉动作的基础上再提出言语要求。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宝典]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一、解释下列术语动作动作技能熟练操作练习心理练习集中练习分配练习整体练习局部练习随机练习2.下列属于连续动作技能的活动是。
(1)打开收音机;(2)草书;(3)实弹射击;(4)开车。
3.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1)言语指导;(2)示范;(3)练习;(4)反馈。
4.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1)集中练习;(2)区组练习;(3)随机练习;(4)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5.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1)心理练习;(2)整体练习;(3)区组练习;(4)分配练习。
6.请指出下列属于固有反馈的例子。
(1)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2)教练对运动员说,请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3)丈夫对妻子说:“你在汤里放的盐太多。
”(4)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7.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1)被试缺乏学习动机;(2)练习过多导致疲劳;(3)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4)缺乏适当的指导。
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
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1)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2)学习应循序渐进;(3)防止过早出现疲劳;(4)先要有准备动作。
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1)发现法;(2)讲解法;(3)示范法;(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10.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
(1)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2)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3)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4)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11.普通人每秒只能对外界刺激的变化进行两次调节,而熟练的钢琴家每秒能弹奏10个以上的音符。
最适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解释是。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练习题一、判断题。
1、操作技能熟练阶段动作的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动觉控制水平较高,而视觉控制水平较低。
()3、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4、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5、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6、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7、细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
例如,打字、弹钢琴、举重、铁饼、标枪等,就属于这类技能。
8、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9、定势是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于该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10、练习曲线是开始时进步慢,后期进步快。
()二、选择题。
1、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之为()。
A、心智技能B、演讲技能C、驾驶技能D、操作技能2、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4、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运动技能D、记忆技能5、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而不注重内容。
A、技能B、形式C、方法D、技巧6、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7、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 (一) 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
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象和目 标期望。目标意象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自 己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反应和动作型式,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表象,即明确解决问 题的目标模式。而目标期望则是对自己 的作业水平的估价,即明确自己能做得 如何。这两种期望都起着学习定向作用。
果将心、身二者的练习相结合,其效果 更佳。决定心理练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学 习者要对练习的任务熟悉。从未进行过 身体练习的动作,不可能做心理练习, 若练习也只能是错误的练习。另外,心 理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产生 厌烦情绪,使作业水平下降。 心理练习的效果也决定于任务的性质。 若任务中认知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反应 主要是依靠肌肉的线索,则心理练习作 用甚微。
部程序控制 (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 平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一、关于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像其他领域的学习一样,心理学家对动作
技能的学习也提出了多种解释。在众多的 解释中,可分为强调行为的、强调认知的 和强调生态的三种基本不同的观点。
(一)习惯论
习惯论认为,一种运动成分所产生的反
学习心理学家目前主要采用保持测验和迁
移测验来测量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保 持测验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测量表现,迁移 测验则是在变化条件下测量表现。之所以 采用这两种测验,是因为在动作技能的学 习中,有两种导致表现发生变化的因素: 一是导致学习的表现特征发生相对持久变 化的因素,二是导致表现发生暂时变化的 因素。由于训练期间(习得阶段)观察到 的表现的任何变化,可以是暂时的变化, 也可以是更持久的变化,因而有必要包括 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
(二)指导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研究将关注如何利用 技术辅助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 工智能等,提高动作技能学习的效果,为教 育和学习提供更高效、个性化的方法。
动作技能学习的跨文化研究
总结词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动作技能学习的异同
详细描述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动作 技能学习的异同,探究文化因素对动作技能 学习的影响,为跨文化教育和学习提供理论
任务分析与目标设定
总结词
任务分析是将复杂动作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技能的过程,目标设定则是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详细描述
任务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动作技能的结构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掌握每个子技能。目标设定可以帮助学 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馈,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每个子技能,最终实现整体动作技 能与反馈
教师需密切观察学生的学 习过程,及时发现和指出 错误,并提供针对性的反 馈和建议。
示范与模仿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正确的 动作,让学生模仿并反复 练习,以纠正错误。
调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需 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帮助 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动 作技能。
学习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特点
动作技能具有外显性、客观性、 可观察性、可操作性、习得性等 特点。
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与阶段
泛化阶段
学习者初步掌握动作技 能,但动作不准确、不 协调,多余动作较多。
分化阶段
学习者逐渐消除多余动 作,能够比较准确地完
成动作。
巩固阶段
学习者完全掌握动作技 能,能够熟练、准确地
完成动作。
自动化阶段
学习者完全自动化地完 成动作技能,无需意识
激励与评价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学习与教学1、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冯忠良的学习分类。
p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讲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一是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
二是技能学习,又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
三是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 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
P233、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
学习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而且广泛出现于动物世界。
P154、学与教基本关系。
P301)学与教可以明确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并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内容。
教是指教师的教授活动,其活动主体是教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
2)学和教又是紧密联系的,同处于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3)学与教的紧密联系还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
5、教学的主要任务。
P29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6、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通过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进行的途径。
P29第二章:学习理论1、19世纪晚期, 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p34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p 423、感觉经验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p33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3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2)人本主义的学理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感情,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较直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第七章_技能的形成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
(二)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与形成阶段 (1)基本特征: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对象具有观 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⑧结构具有简缩性。 (2)形成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 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 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 动作阶段。 练习:下列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 、内潜性、减缩性 B客观性 、内潜性、检索性 C 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 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 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
(四)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 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 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 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 求最再现出 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操作模仿阶 段的动作特点: a、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 活性较差。 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c、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 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d、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 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D、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 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 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 特点: a、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 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 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c、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 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 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d、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 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二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一、言语指导与示范 (一)言语指导(讲解) 1、学习动作技能的目的 2、动作技能的性质 3、学习程序与步骤 4、注意事项
(二)示范 问题1: 在进行示范时是示范专家的动作表现(专家 榜样)还是示范初学者学习的过程(学习榜样)? 在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言语指导与示范通 常是结合起来进行的。 问题2: 不同的示范方式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
第一节 动作技能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人类习得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 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1、连续性的与不连续性的动作技能
连续性动作技能是指动作序列较长,在完成任务的过
程中需要根据复杂的内外刺激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调节 和校正的动作技能。如开车、跑步、打字、弹琴等。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即动作已 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 作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 (一)熟练动作的主要特征: 1、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立即反应代替 了笨拙的尝试 ) 2、能利用微弱线索。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局部动作综合成大 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2、在多种情境下练习:随机练习与区组练习 问题2:哪种练习形式,练习的效率好?
区组练习在动作技能的习得阶段有积极作用,但在保持和迁 移阶段则不如随机练习。换言之,随机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学 习要比区组练习产生更持久的影响。这被称为“情境干扰 效应”。
3、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 问题3:心理练习是否必要? 心理练习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尽量采用身体练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选题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
示范 C。
练习 D。
反馈2。
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
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
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3。
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
A.心理练习 B。
整体练习 C。
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A。
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
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5。
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A。
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6.绘画属于()。
A。
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
认识策略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
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C。
对象具有观念性 D。
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
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
图示 B.坐标 C。
遗忘曲线 D。
练习曲线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
阅读 B。
写字 C。
解应用题 D。
笔算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
对象具有客观性 B。
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C.对象具有观念性 D。
结构上具有简缩性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
概念 C。
规则 D.高级规则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
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
操作整合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
A.操作模仿 B。
操作熟练 C。
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_________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2.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成为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4.对活动起定向作用A.知识B.能力C.技能D.智力()5.吹啦弹唱属于技能A.认知B.心智C.操作D.评价()6. 操作技能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7. 操作技能从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8.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A.初始阶段B.中间阶段C.结束阶段D.全过程()9. 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_________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10. 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客观性C.观念性D.展开性()11. 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_________A.外显性B.展开性C.内潜性D.客观性()12. 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_________A.简缩性B.外显性C.内潜性D.感念性()13. 加涅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_________的范畴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4. 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_为基础。
A.认知B.知识C.智力D.练习()15.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_________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16. 在心智活动的研究上,最早进行心智活动系统研究的是_________A.兰达B.赫钦斯C.加里培林D.库恩()17. 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_________A.听觉控制B.视觉控制C.触觉控制D.动觉控制()18.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只有通过_________,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
教师职格证心理学的第七章《技能学习》
2.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3.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二)原型操作
定义: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
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教学要求: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完全展开的方式出现。
2.要注意变更活动对象。
在动作控制方面:表现为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 注意范围狭窄,知觉的广度、精确性与敏锐度及辨别力都较差。
3、操作整合阶段 含义:操作整合是指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
成为一个整体,固定下来,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操作整合阶段活动方式的特点:
在动作品质方面:时快时慢。 在动作结构方面:动作衔接转化不熟练。 在动作控制方面: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在动作效能方面:完成动作的紧张度已大大缓和下来。
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的动作表象。
不断改变言语形式,如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简缩,由外部言 语转向内部言语。
5、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教学。
练一练
1.下列( A.物质性 C.观念性 )不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 B.外显性 D.展开性
第七章 技能学习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一)技能的定义: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 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征:
1、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七章运动技能的协调控制
三、时间协调 双手用不同的节奏同时敲击
四、空间协调
双手同时完成有不同轨迹的操作任务
线
单手
双手 相同图形
圈
双手 不同图形
单手
双手 相同图形
双手 不同图形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协调
单侧肢体协调
上下肢协调
双人间协调
多人间协调
复习思考题
1.如何应用速度准确性权衡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2.动力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列举几项非连续性动作技能,并描述他们的协调控制过程。 4.简述人类步态转换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较慢的动作准确性较高。
菲兹定律的理论假设
间歇反馈假说 刺激-时机假说 多重运动假说
(二) 时间、动作距离与动作准确性
动作距离(D)和动作时间(MT)这两个独立的因素 组合在一起也会影响动作的准确性。Schmidt在研究 中发现,动作的误差与动作的平均速度(D/MT值)呈 线性关系。随着动作速度的增加,动作误差就会呈线 性增加。
• 有些动作非常容易完成,比如双手同时上举或后摆; • 有些动作不容易完成;比如用双手同时拍打出两种
不同的节奏。
理论基础: 1、基于运动程序的运动控制理论 2、基于自组织系统的动力系统理论
二、速度—准确性权衡
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含义
在一些要求快速而准确的运动项目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 实验要求与自己的主观情况,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 确率的标准来进行动作反应,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 取反应速度,而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 确率,这就是反应速度--准确率权衡现象。
抓握与Fitts定律
二、书写动作
二、双手协调
《动作学习与控制》教学大纲
《动作学习与控制》教学大纲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32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使学生了解动作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动作控制原理与学习原理,深入了解动作的产生、执行和控制过程,全面掌握体育动作的本质,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教学、科研和各级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实践,从宏观上培养体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一、参考教材《动作学习与控制》张英波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
二、参考书目《动作技能学习导论》赫秋菊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玛吉尔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
教学环节一、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教师应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试。
卷面分值为100分。
期末总学分=平时分数(考勤30%+作业40%+课堂表现30%)40%+期末考试分数60%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课)引论(2学时)一、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学习目的与意义二、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第一章动作科学知识体系概述(2学时)第一节动作科学发展概况及其应用第二节动作学习与运动的表现第二章先天能力与动作技能(4学时)第一节人体的个体差异,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第二节对教师和教练员的提示第三章动作的信息处理与动作决定(4学时)第一节动作信息处理方法第二节动作反应与动作决定第三节动作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第四章感觉信息与动作表现(2学时)第一节闭环控制系统第二节反射调节与动作控制第五章动作视觉控制(2学时)第一节视觉系统与动作控制第二节动作视觉控制的影响因素第六章动作产生与动作程序(4学时)第一节动作程序理论第二节一般动作程序第三节动作控制信息流程中的开环控制第七章动作技能控制与准确性原理(2学时)第一节动作相对时间第二节快速动作准确性的决定因素第八章动作学习准备与过程(2学时)第一节动作学习准备第二节动作学习过程第九章动作学习的练习结构(2学时)第一节开式技能动作学习的高效练习结构第二节闭式技能动作学习的适宜练习结构第三节动作学习练体结构的优势整合第十章动作学习实践反馈技术(2学时)第一节技术的分类第二节反馈技术的运用第十一章动作学习实践指导技术(2学时)第一节动作学习计划与实践指导第二节动作学习过程实践要点第十二章动作学习实践评价技术(2学时)第一节人体动作模式的评价第二节动作表现评价《动作学习与控制》课程考试大纲引论[评价目标]1、识记:动作的产生与发展2、理解: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学习目的与意义3、应用: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学习方法4、综合: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内容体系[主要内容]一、动作的产生与发展1、动作的渊源与历史;2、动作学习与控制理论的形成;3、动作学习与控制理论的发展与丰富阶段二、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学习目的与意义1、建立良好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理念;2、提高对动作学习与控制科学的全面认识;3、提高指导体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本章考点归纳】(本章为考试重点和难点)1.技能的概念及其特点★2.技能的种类★★★3.技能的作用★4.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6.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7.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8.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当然,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二、技能的种类较有典型代表性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一)操作技能1.操作技能的含义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2.操作技能的特点操作技能除了具有上面所列举的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
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本身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动作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1.举例说明动作技能的含义、构成成分、分类。
2.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辛普森、克拉蒂和蔡斯关于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
3.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与理论观点,分析某一具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4.区分一般知识与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规律的异同,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5.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内外因素。
6.根据某一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绘制练习曲线,并分析其主要特征。
Contents一、动作技能的概念二、动作技能的种类三、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一、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包括三种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二、动作技能的种类(一)根据动作的精确性——▪粗大动作技能(gross motor skill):在较大空间内进行并要求做大幅度动作,运用大肌肉,且常要求整个身体的参与。
如跑步、游泳。
▪精细动作技能(fine motor skill):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
如打字、刺绣、弹钢琴。
(二)根据如何定义动作技能的开始与结束--▪连续性动作技能(continuous motor skill):以连续的方式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打字、滑冰。
特点是动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知的始点和终点。
▪非连续性动作技能(discrete motor skill):具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少于5秒)。
如射箭、投掷标枪。
(三)根据环境的稳定性—▪封闭性动作技能(closed motor skill):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作为参照,动作模式固定。
如保龄球、跳水、体操。
▪开放性动作技能(open motor skill):动作技能面对的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不可预测,必须参照外部环境刺激来调节动作。
如驾车、踢球。
(四)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徒手型动作技能:操作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即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来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一、解释下列术语动作动作技能熟练操作练习心理练习集中练习分配练习整体练习局部练习随机练习区组练习情境干扰效应固有的反馈增补的反馈结果的知识觉错能力反应时(间)运动时(间)运动能力倾向测验答案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1)被试缺乏学习动机;(2)练习过多导致疲劳;(3)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4)缺乏适当的指导。
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
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1)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2)学习应循序渐进;(3)防止过早出现疲劳;(4)先要有准备动作。
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1)发现法;(2)讲解法;(3)示范法;(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10.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
(1)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2)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3)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4)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11.普通人每秒只能对外界刺激的变化进行两次调节,而熟练的钢琴家每秒能弹奏10个以上的音符。
最适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解释是。
(1)钢琴家有特殊天赋;(2)熟能生巧;(3)人脑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能自动进行;(4)通过练习,注意分配能力增强。
12.根据动作技能能力倾向测验的原理,测量手指的灵活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下述技能的学习:(1)编织; (2)射箭;(3)铅球; (4)画画。
13.下列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是。
(1)打太极拳;(2)骑自行车;(3)游泳;(4)广播操。
14.草书毛笔字主要需要下列运动技能。
(1)大肌肉的;(2)小肌肉的;(3)连续的;(4)不连续的。
15.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的早期(即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能陈述动作技能的规则; (2)体验动作技能学习的有效感;(3)对要完成的动作任务形成目标意象(goal image) ;(4)既要形成目标意象,又要形成目标期望。
答案四、研究与设计1.观察一位中学或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的上课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要求教师在课内教学生掌握某项体育动作)。
或者收集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本章介绍的哪些动作技能学习的原理。
2.观察并比较初入学儿童与熟练的书写者在书写常用汉字时的不同特征。
3.以情境干扰效应为例,说明什么是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测量这种学习。
4.认知领域中的知识和智慧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也在于理解。
试分析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在理解阶段学习的目的和条件的差异。
5.试分析练习在智慧技能学习领域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中的相同和不同作用。
6.假定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练好毛笔字,你认为本章阐述的哪些原理可指导教师的教学。
7.举例说明熟练动作技能有哪些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五、判断1.按加涅的看法,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是两类不同的习得的能力,区分这两类能力的主要依据是作业中是否包含复杂的认知成分。
2.像踢足球这样的体育活动,既需要连续的运动技能,也需要不连续的运动技能。
3.心理学家假定,通过练习,人脑可以贮存完成复杂技能的程序并向肌肉发出一系列执行动作的指令,这一假设可以解释熟练操作的自动化。
4.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发球的同时发出跺脚声,其作用是增加发球的力量。
5.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6.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般都要经历动作认知、动作联系和动作自动化三个阶段。
7.初入学儿童在习字时运用书空形式帮助记忆字形,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练习形式。
8.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动作技能看成是一种类型的程序性知识。
9.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连锁形成过程。
10.研究表明,知识学习反应快的人,运动动作反应也快。
11.同智力测验一样,动作技能倾向测验所测得的能力差异主要反映先天因素与影响。
12.研究表明,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自己发现的操作方法一般优于接受指导的方法。
答案六、问答1.为什么说眨眼、握手这样的动作不是动作技能?2.试用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理论解释动作技能学习的阶段。
3.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为什么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可以一边与人交谈一边开车?4.请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解释动作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
5.简述动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案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熟练操作:达到较高速度、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
练习:练习者为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而对动作程序进行的有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重复。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配练习: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整体练习: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组成成分。
局部练习: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组成成分。
随机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而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
区组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
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
情境干扰效应: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
固有的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结果的知识: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别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运动目标达成状况的信息。
觉错能力:练习者将练习后所获得的固有反馈与已习得的正确参照进行多次比较后形成的独立觉察自己错误的能力。
反应时(间):从刺激的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的时间。
运动时(间):从开始运动到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
运动能力倾向测验:通过测量简单的动作技能以预测复杂动作技能学习情况的测验,对人才选拔和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填空1.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2.追踪任务3.习惯论,认知论,生态观4.图式理论5.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6.保持,迁移7.固有的反馈,增补的反馈8.动作技能不易遗忘9.指导学习优于发现学习10.集中练习,分配练习11.高尔顿三、选择1.⑶,⑷。
本题考查动作技能的性质,以与与生俱来的(吞咽食物)和不涉及精细肌肉协调的动作(摇头)区分开。
2.⑵,⑷。
打开收音机和实弹射击较少受外部情境控制,动作序列又比较短,属于不连续动作技能。
草书与开车的动作序列较长,开车还要根据外部情境进行调节,属于连续的动作技能。
3.⑶。
“见”指观察别人执行动作技能,相当于示范。
“学”则指观察后的模仿和练习。
学者难,强调的是学,即练习的重要性。
4.⑷。
动作技能的练习要抱有改进作业的目的,要付出努力。
学生被罚之下抄写生字,是迫不得已应付教师,并未抱有改进书写技能的目的,不属于练习。
5.⑵。
扔铅球属于不连续动作技能,不宜采用分配练习;这种动作又主要依靠肌肉线索,不宜采用心理练习;这种动作还要快速执行,显然是由一个动作程序支配,宜采用整体练习。
由于只练习一种技能,因而与随机和区组练习无关。
6.⑴,⑵。
固有反馈是练习者自己可以获得的反馈,据此,⑴,⑵是练习者自己可以提供的,⑶,⑷则属于增补的反馈。
7.⑶。
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因素蒙上眼睛练习,被试只得到固有的反馈,但由于得不到外来的、增补的反馈(结果的知识),固有的反馈无法与正确的标准比较对照,导致练习无任何进步。
8.⑴。
练习者观察示范后,要对示范的动作进行加工储存,这种工作是在容量有限的短时记忆中完成的。
示范过快,可能导致练习者无法正常加工储存,形不成正确的动作意象,故而教师的示范不能过快。
9.⑷。
10.⑷。
动作技能难以通过发现习得,即使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不仅费时而且因得不到增补的反馈而难以发现正确的动作。
11.⑶。
弹钢琴也属于动作技能,在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看来,动作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系统方式表征的,产生式系统形成后,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一般能自动执行,这是熟练技能的心理机制。
12.⑴。
13.⑵,⑶。
14.⑵,⑶。
15.⑷。
四、研究与设计1.略。
2.略。
3.根据学习与表现的关系,内在运动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反映在运动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上。
区组练习中,在习得阶段,动作表现有了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迁移和保持,学习效果不好。
随机练习中,习得阶段的表现变化相对持久地保持到了迁移阶段,表明学习发生了。
测量这种学习,要采用保持或迁移测验。
情境干扰效应研究中,练习过后的10分钟及10天之后,都进行了保持和迁移测验,以检测学习是否出现。
4.认知领域的理解要形成命题网络,新旧知识要联系起来,可以采用言语讲解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探讨发现的方式。
动作领域的理解涉及形成动作的意象,只能通过示范观察的方式进行,不能通过发现的方式进行。
5.练习都是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这两种技能形成的必由之路,但单项的智慧技能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单项的动作技能的练习则不需要情境的变化,只要在一定情境中达到动作熟练即可。
6.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中,指导和示范相结合的原理;集中和分配练习、随机与区组练习、局部与整体练习的原理以及给学生提供反馈,学生对反馈信息进行加工,觉错能力形成等原理都可以用来指导书写教学。
7.熟练操作的特征见教材。
其原因可以用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和习得规律解释,即产生式系统的形成和熟练。
五、判断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正确。
9.错误。
10.错误。
11.正确。
12.错误。
六、问答1.眨眼属于不随意动作,是先天具有的反射;握手只涉及大肌肉的运动,不涉及小肌肉的精细协调。
2.认知阶段相当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陈述性知识阶段,联系形成阶段相当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变式练习阶段,自动化阶段相当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和熟练。
3.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开车的动作已熟练,只占用极少的工作记忆容量,这样就腾出一些空间用于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