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反应电化学反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原电池产生一个 与外加电压 E外 反 方向的反电动势 Eb;
Eb 随着 PO2、PH2的 增加而增加,PO2、 PH2 可增大直到 P, 并以气体放出。
作这样的实验:
• 逐渐增加外加电压 E外 ,考察电流计的 电流 I,然后作曲线 I E外 。
0 1:E外很小,电流 I 很小,Pt上产生的 PH2、PO2也很小(P P)。
• 所以 H2、O2 不能逸出而 只能向溶液 扩散而消失。
同时需要通过小电流 I 使电极区不断产生 H2、O2 以补充其扩散的损失。
12:E外渐增,PH2、PO2 渐增,H2、O2 向溶液的扩散渐增,所需的电流也有少许
增加。
2:E外 达 “ 2 ”点时,PH2、PO2 = P,电 极上有气泡逸出,这时产生的反电动势 Eb 达到最大值:Eb, max
E可逆 = Cl/Cl2 0.05916 lg (m)2 = 1.3595 0.05916 lg (10.81) 2 = 1.370 V
而 E分解 = 1.31 V 1.37 V = E可逆 • 反常现象!
事实上,电解过程中参加阳极氧化的还有 副反应 O2 产生,虽然 PO2 P。
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
§9.1 电池反应与电极过程
一、电池反应(电化学反应)有两类: 1. 化学电池中,自发反应,化学自由能
电能 2. 电解池中,外部供电能(包括蓄电池
的充电)
•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包含: 1. 界面上的电极过程:阳极、阴极的氧化、
还原过程;
2. 液相传质过程:离子的电迁移、扩散过 程等。
阴 阴, 平
使 阴 变小(负) 即要使正离子在阴
极上还原析出,其 电势必须比可逆电 极电势更负一些;
阳极极化:
阳 阳, 平
使 阳 变大(正) 即要使阴离子在阳
极上氧化析出,其 电势必须比可逆电 极电势更正一些;
E分解 = 阳 阴 阳, 平 阴, 平 = E可逆
二、电极过程
电极过程在电池反应中是串联进行的,彼此 独立而可以分别研究。
本章研究的电池反应动力学,重点是在电极 表面发生的过程,即电极过程。
电极过程包括:
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 电极表面附近薄液层的传质及化学过程。
三、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
1. 反应粒子向电极表面扩散; 2. 反应粒子在电极表面上(或表面附近
讨论(自学):
a)前面几个数据,电解反应均为 H2O 分解:
H2O H2 + ½ O2 E可逆 = H+/O2 H+/H2 = 1.23 V
而 E分解 E可逆 (如 H2SO4:E分解 = 1.67 1.23V)
b)中间几个数据,电解反应: HCl ½ H2 + ½ Cl2
(i 0) 平(i = 0)
电解池的分解电压 E分解 至少包括三种作 用必须考虑:
1)可逆电池电动势 E可逆; 2)电解质溶液、导线和接触点等电阻的
电势降 IR; 3)阴极、阳极两极上的电极极化引起的
E不可逆。
即: E分解 = E可逆 + I R + E不可逆
1. 电解池电解
阴极的极化:
§9.2 极化现象
一、分解电压
• 用Pt作电极 电解 H2SO4 水溶液:
电极反应: 阳:H2O 2e ½ O2 (PO2) + 2H+ 阴:2H+ + 2e H2 (PH2)
电解反应: H2O H2 (PH2) + ½ O2 (PO2)
在电解过程中,电 极 Pt 上产生的 O2、 H2 与电解液 H2SO4 一起构成原电池;
• 所以 Eb, max E可逆。事实上:E分解 E可逆, 即不可逆的充电过程,外界需作更多功使
体系恢复原状。
2)分解电压 E分解 的位置 Eb, max不 能测定得很精 确(如图), 且重复性差。
上述 I-E 曲线的物理意义不很确切,仅作 了一些定性说明。但这确实很有实用价值。
3)书上 P660 表中列出当量浓度电解液的分 解电压 E分解 和相应的电池的 E可逆。
Eb,
(最大反电动势)。
max
• 用作图法可确 定分解电压即 最大反电动势 Eb, max ;
EA:忽略 “气体产物向溶液扩散” 的 Eb, ;
max
EB:考虑 “气体产物向溶液扩散” 的 Eb,
讨论:
1)当溶液连续电解时(P = P),如 “2” 点,此时已有一定大小的电解电流 I(I 0),即此为不可逆过程。
薄液层中)进行“反应前的转化过 程”,如脱水、表面吸附、先行化学 反应等; 3. 电极 / 溶液界面上的电子传递(电化学 步骤);
4. 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或表面附近薄液 层中)进行 “反应后的转化过程”, 如表面脱附、复合反应、分解、歧化 等后续化学反应;
5. 产物形成新相(如生成气泡或固相积 沉),并向溶液(或电极内部)扩散。
因为 H+/O2 = 1.23V( Cl/Cl2 = 1.36 V) 所以 HCl 水溶液的电分解
阴极:H2 阳极:Cl2 + 少量 O2
E分解偏低于纯 H2、Cl2 可逆电池的 E可逆。
二、极化现象
由于电流 i 0,电极的电极电势 偏离 i 0 平衡时的电极电势 平 的现象称为 极化现象:
• 2 3:E外继续 增大,但反电动
势 Eb= Eb, max 已 不变;
• 此后 E外 的增加 只用于增加溶液
的电位降:
I R = E外 Eb, max
故电流 I 随 E外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性(快速 )增加。
分解电压:
•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稳定发生电解(出
产物)所必需的最小外加电压(如图中的
“2”点),即
— 后面将具体分析 H+ / H2 电极过程历程。
四、控制步骤
整个电极反应的进行速度由其反应历程 中最慢的步骤(即反应相对最困难的步 骤)决定,此“最慢”步骤即称反应速 度“控制步骤”。
而其它“快步骤”可近似认为在平衡状 态下进行的,因而可用热力学方法处理。
所以整个电极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与 “控制步骤”的动力学特征相同 (后述有具体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