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bb59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4.png)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提高安全意识。
下面是一些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一、地震安全常识1. 了解地震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震状况,及时了解地震动态信息。
2. 在建筑物内时,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找到避难地点,如桌子底下、门框旁边、墙角等地,不要站在窗户旁边或靠近高大家具。
3. 在户外时,迅速远离高大建筑物、大树等易倒塌物体,找开阔的地方,远离电线杆、电线等可能断裂的物体。
4. 在地震发生后,注意余震,尽量不要进入建筑物,尤其是倾斜、倒塌的建筑物。
二、山体滑坡安全常识1. 山体滑坡多发于陡坡、悬崖、斜坡等地形,避免在此类地势下活动,尤其是在降雨天气、地震等不利条件下。
2. 注意观察附近山体的变化,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土体下滑等,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人员损失。
3. 居住在山体滑坡易发地区的人们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了解避难的路线和方式,以便在发生山体滑坡时能够及时脱离危险区域。
三、泥石流安全常识1. 居住在泥石流易发地区的人们要了解泥石流的特点和预警信号,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做好应对措施。
2. 在泥石流来临时,要迅速向上游、山体侧面或高地躲避,尽量避免进入河谷或低洼地带。
3. 遇到泥石流,要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恐慌,不要盲目逃跑,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逃生的方向和路线。
四、地面塌陷安全常识1. 注意关注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了解地下水位、地下工程施工情况等,避免在可能发生地面塌陷的地方居住或活动。
2. 不要在河流堤岸、岩溶地区、煤矿山区等地区筑房修屋,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3. 在地面塌陷可能发生的地方遇到坑洞、沉陷现象时,要立即停住脚步,做好自身保护,寻找逃生的方法。
五、安全常识的普及和培训1.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地质灾害预防知识
![地质灾害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52bf7681eb91a37f1115c6b.png)
地质灾害预防知识一、发生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1)大滑动之前。
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
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
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
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4)临滑之前。
滑坡体四周岩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
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二、应急避险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
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
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5fad85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d.png)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是一种提高基层防灾人员和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应急防范能力的培训活动。
通过开展此类培训,可以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掌握预防、监测和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培训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地质灾害类型和形成原因: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
2.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3. 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如地面变形监测、降雨监测、地震监测等。
4. 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如地面裂缝、房屋倾斜、水井水位变化等。
5.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如科学选址、加强监测、提高防灾意识等。
6. 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方法:如紧急疏散、临时避难、急救知识等。
培训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知识抢答等互动环节,使参与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农村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材料
![农村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993f29561252d380eb6eb1.png)
地质灾害防范基本知识农村宅基地选址及建房应了解和注意地事项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地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地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地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纯自然因素诱发地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项目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地称为人为地质灾害.2、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地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3、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或人类项目活动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地区域.4、主要地质灾害规模分级依据体积或面积大小,分成四个规模等级.不同地地质灾害,划分界限不同.5、地质灾害灾情分级依据造成地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分成四个等级.6、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地质灾害尚未发生,但存在危险,依据地质灾害威胁人员、财产地大小,地质灾害险情分成4个等级.二、贺州市地地质环境条件及易发灾害1、气象条件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雨日较多,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2100毫M.其中,昭平县是广西地三个多雨区之一和四个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雨量2058毫M;钟山县年均降雨量1556毫M;富川瑶族自治县年平均降雨量1667毫M;八步区和平桂管理区年平均降雨量1533毫M.雨季一般由四月上旬开始,至九月上旬结束,降雨量约占年总量地70%.其中,5月份降雨量最大,多在300毫M左右,其次为6、4、8、7、9月份.贺州市地滑坡、崩塌灾害多发生在5、6月份,强降雨是最主要地诱发因素.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地灾害性天气为暴雨,常诱发群发性地滑坡、崩塌.贺州市年平均暴雨日数6-8天,昭平最多年为13天.2、地形地貌贺州地地貌类型以构造侵蚀中低山为主,面积约748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地63%;侵蚀剥蚀丘陵地貌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地14%;构造溶蚀岩溶地貌次之,面积约216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地18%.贺州大部属南岭山地丘陵范畴,山多平地少.境内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山体坡度较陡,一般多在20-45度之间.贺州城区、昭平县北部、钟山县大部、富川县东部等地,分布有许多岩溶平原,平原内峰林<丛)石山较多,石山多陡崖和峭壁.中低山边缘和盆地内还有丘陵,为山地和平原之间地过渡类型,山坡坡度一般15-30度.地形地貌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地空间基础.在中低山地貌区,滑坡、崩塌、坡面泥石流高易发;在丘陵地貌区,滑坡、崩塌中易发;在石山地区,多悬崖峭壁,岩质崩塌高易发.3、地层岩性从地质灾害角度而言,贺州市地岩石按成因可分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侵入岩3大类.碎屑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和页岩,在全区广布,以寒武系老地层最为发育,普遍具有浅变质现象.碳酸盐岩,即石灰岩,出露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分布在钟山县、平桂管理区、八步区中北部及富川县.侵入岩主要连片出露于八步区北部和东部、钟山县和富川县之间,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第四系松散层广泛覆盖于区内表层.岩性是地质灾害发生地物质基础.在碎屑岩和侵入岩山地斜坡表层,多为残坡积成因地夹碎石或含粗砂粘土,土层松散,透水性好,土质滑坡和坡面泥石流高易发.在峰林<丛)石山区,斜坡残坡积土层薄且不连续,滑坡不易发,但山体岩石多裸露,表层遭裂隙切割较破碎,岩质崩塌高易发.在岩溶盆地和平原,上覆第四系松散土层,下伏岩溶孔洞发育地石灰岩,岩溶塌陷高易发.4、人类项目活动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地原因,可归为两类,一是纯自然因素引发地自然地质灾害,二是项目活动引发地人为地质灾害.在贺州,人为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地90%以上.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地项目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山区切坡建房和修路,破坏了自然边坡地平衡状态,引发滑坡、崩塌灾害;二是斜坡地带地灌渠和农田灌溉,水体入渗容易导致边坡滑动;三是在岩溶区建房抽水,造成地下水位强烈波动,引发岩溶塌陷灾害;四是矿产开采,主要是采石场和地采矿山,引发岩质崩塌和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三、农村宅基地选址因为选址不当,将居民点选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区或易发区,易使人民群众地生命财产受到危害.因此,科学选址是首先考虑地问题,是主动防灾、远离地质灾害、保障长期居住安全地最有效地预防手段.按照国务院颁布地《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用地审批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划地村镇或新农村集中成片建房选址时,要严格执行法规,在规划期聘请有资质地专业单位对拟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从源头开始,有效防控地质灾害.但山区农村零星分散建房时,目前还难以逐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从地质灾害易发地几项基础条件考虑,来有效规避.1、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空间地带在碎屑岩和侵入岩丘陵山区,如坡顶、坡腰或坡脚有小块平缓地,要优先利用,如果属自家地责任田,可请示国土部门,考虑异地开垦置换;要避开汇水面积较大、切割较深地沟口、沟道和两侧沟坡,尤其在水土流失严重地侵入岩区,以远离山洪、泥石流地威胁;如果没有可利用地平缓地,则尽量选择山坡坡度小于25度地坡脚建房,优先选择凹形坡坡脚,其次为直线坡坡脚,避免选择凸形坡坡脚;要避开宽缓山梁和台地地边缘,以及陡立地河岸等这些坡度骤然由缓变陡地部位,要保持5-10M地安全距离;避开老滑坡遗留地圈椅状地形;在石山区,要尽量避开山体上部为陡崖、中下部为斜坡地地带,宅基地要与山脚至少相距15M,留出缓冲区;在岩溶区,要避开溶洞、塌陷坑发育地地段.2、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岩土体结构选择土层较薄地斜坡;优先选择砂岩斜坡,避免选择泥岩、页岩斜坡;优先选择反向坡<进山石)、其次为斜交或直交坡,避开顺向坡<出山石);选择岩层厚、较坚硬完整、裂隙少地斜坡;避开老滑坡地堆积体;在石山区,避开上部山体裂缝多,岩石破碎地坡脚地带,如坡脚有较多以往地落石,住宅地安置要大于落石滚到地距离.3、避开项目活动强烈影响地地段不在切坡及填方较高地道路上下边坡附近选址;不要在灌渠或梯田地上下边坡附近建房;在岩溶区,要避开集中抽取地下水地供水源地;在地下开采地矿区,要避开坑道影响范围;不在矿山地弃土场下方、尾矿库下游地沟道两边建房.四、农村住宅地质灾害防范手段1、丘陵山区地防范在丘陵山区,农村建房受地形条件限制,往往难以选择到平缓地,普遍需要开挖山坡,形成较陡地人工边坡.山坡原来地平衡稳定状态遭到破坏,形成不稳定人工边坡,在重力作用以及降雨、水流冲刷等不利条件下,日久天长,形成滑坡崩塌地趋势是必然地.也就是说,屋后较高陡地切坡普遍存在滑坡崩塌隐患,只是发生地时机、规模地大小难以确定.屋后地滑坡崩塌也是贺州市最常见地地质灾害,尽管其规模不大,但因为距离房屋太近,冲击力强,常常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广大农民群众要克服侥幸心理,不能仅仅重视房屋建筑,还要对宅基地周边地滑坡崩塌隐患多加防范.以往已经建设好地和准备建设地住宅,可参考下面列出地一些具体措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地方法来防范地质灾害.<1)房屋后墙与开挖地人工边坡要留出安全距离斜坡地段遭开挖后,形成圈椅状人工边坡围成地建筑场地,如不采取有效地边坡治理项目,则易遭受滑坡崩塌灾害.在我市,农村建房切坡引发小规模地滑坡崩塌灾害是普遍现象,且多发生在残坡积土层或强风化带顶部地松散破碎带.土石方沿坡面滑塌后,在水流、重力和惯性作用下,往往会运动一段距离,冲溃坡脚房屋.为避免损失,房屋后墙与开挖地人工边坡要留出足够地安全距离,以缓冲滑塌地岩土体地动能.坚硬地土质人工边坡无支护时,切坡面坡度要小于50度,一般安全距离应大于边坡高度地3/4;土质人工边坡切坡高度要小于4M,大于4M时要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台阶之间要留出宽度大于1M地马道.强风化岩质人工边坡无支护时,切坡面坡度要小于60度,一般安全距离应大于边坡高度地2/3;岩质人工边坡切坡高度要小于6M,大于6M时要分台阶开挖,台阶之间至少留出1.5M宽地落石平台.当所切边坡上部为土质、下部为岩质地复合坡型时,在土岩接触面处要错台,宽度要大于1M.<2)对切坡体进行项目支护如果受地形条件限制,切坡坡度和高度过大或留不出足够地缓冲区,则要考虑上项目手段支护,以保障长期居住安全.要克服侥幸心理,支护项目宜早不宜迟,如果等到边坡崩滑后再去治理,则项目难度和费用要大幅增加.切坡坡度在50度以上、切坡高度3-5M地较松软土质边坡,建议修建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支挡.墙身高度3-4M为宜,墙顶宽0.5M、底宽1.0-1.2M即可.挡土墙地断面一般取直角梯形,墙背竖直.如果建造在基岩上,可不设基础;如果建造在土层上,要设置基础,基础比墙底宽60公分即可,基础高度50公分.挡土墙每隔10M做一沉降缝;墙后回填砂卵石做反滤;墙体一定要设置排水孔,可梅花形布置两排,排距1.5M,孔距3M即可.当所切边坡上部为土质、下部为岩质地复合坡型时,可在土岩接触面错台处,修建浆砌石挡土墙.这类挡土墙和土质边坡高度大于5M地挡土墙,技术上较复杂,要找专业人员咨询.<3)做好房前屋后、上下边坡坡面截排水项目对于坡体上地单排房屋,在开挖边坡地外围,修建环形排水沟,排水沟至切坡开口线地距离以5-10M为宜,土层薄地,可适当减少;土层厚地,要适当增加.根据自身地经济条件,可采用片石、空心砖砌筑或水泥砂浆抹面,三面光,禁止采用土沟形式.排水沟过水断面地宽和深取50-70公分为宜.如为梯级削坡建房,在各级房屋前地地坪上,也要设置排水沟,减轻雨水、生活废水对坡体地冲刷和入渗.<4)管理好坡体上地引供水系统在房屋所处斜坡上部,尽量不布置引水渠、引水管、塘坝、蓄水池和蓄水塔等供水系统.如果无法避免,则要严加管理,要经常检查清理维护,做好防漏防渗措施,避免引水系统渗漏引发山坡失稳.<5)砍除切坡开口线上方地高大树木植被虽然对稳定边坡具有很好地作用,但当切坡上部自然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过高地乔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造成更大危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树大招风”,树木随狂风摇摆时会加剧根部土体地松动,促进水体地入渗;二是“头重脚轻”,增加人工边坡上部地倾覆力;三是短时间内滞留大量降水,增加坡体地重量和下滑力,降低土体地抗剪强度.过密过高地乔木,易使滑坡范围扩大和发生滑动地时间滞后,倒伏倾泻地树干易使房屋受损.因此,建议砍除切坡开口线上部自然斜坡地“危树”.砍除范围5-10M 即可,要超出排水沟范围,清理后地空地可种植一些草皮或低矮灌木.<6)开挖地废弃土石方及填土坡地处理切坡建房,多采取半挖半填方式整地.形成地土石方,一般都用于做填土地基.当废弃地土石方量较大时,不要随意顺坡堆放,尤其是不能堆在梯级房屋上部地斜坡地段,要选择专门地排土场,或在整地、造田、修路等需要填土地项目中加以充分利用.填土地基要进行项目处理,尤其是梯级削坡建房地段.填土厚度较大且存在填土坡时,在坡脚最好砌筑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既可稳定边坡,又能减少堆填土方量.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或夯实,避免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而损害房屋.控制填土坡地坡度,压实后控制在35度以内为佳,如受场地条件限制,确实需要形成陡坡,则需在坡脚砌筑挡土墙,坡面贴片石墙护坡.房屋地基如利用填土区,建议采用圈梁结构,基础要埋入非填土层.<7)加固房屋重点部位,调整房屋使用功能受地质灾害发生地不确定性以及极端灾害天气地影响,即使采取了上述防范措施,也不能确保屋后边坡万无一失.因此,强烈建议广大农村群众对房屋结构和布局采取一些手段,一旦边坡失稳后,尚可有效减轻损害程度.提倡圈梁和捣制楼板,增加房屋地整体刚度;靠近高陡切坡面地一楼后墙,直接承受崩滑体地冲击和挤压,视边坡稳定情况,可酌情选择增加墙体厚度、缩小窗洞尺寸、增加钢筋混凝土壁柱数量、现浇钢筋混凝土半墙或全墙等,以提高墙体抗冲击、抗挤压地能力;在房屋使用功能布局上,临近切坡面地后进间,不要作为卧室,最好设计成卫生间、储物室、厨房、楼梯间等.2、石山地区地防范石山地区坡脚,存在地地质灾害隐患主要是危岩崩塌.这类灾害往往突然发生,无征兆可寻,最难监测和预测,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地几率大,治理难度也最大.可参考下面列出地一些具体措施来防范.<1)避让上部为陡崖,岩石较破碎,下部为斜坡,坡面和坡脚堆积有以往落石地坡脚地带,尤其是近期有过崩塌历史地,危险性最大,选址时要避开,已建地房屋要优先考虑搬迁避让,以彻底脱离地质灾害隐患区.<2)项目防范难以搬迁地,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简易项目防范.可以把屋后20M范围内地斜坡通过半挖半填改造成梯地,每级平台宽5M左右即可.平台上覆土,密植竹、松树等根系发达地树种.在坡脚开挖拦石沟,开挖地土方沿沟整形堆放.上述措施可防范体积在1方左右地落石.3、岩溶地区地防范在岩溶平原或洼地,存在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易造成房屋倒塌、开裂、人员伤亡.可采取如下几项措施来避免或减轻造成地危害.<1)地基简易勘探和处理尽量选择无塌陷历史地地带建房.对宅基地进行钎探、井探或槽探,摸清土层厚度、下伏岩面地起伏程度及有无孔洞.如果土层内或下伏岩石存在规模较小地空洞<一般面积在5平方M以内),可灌入低标号地砂浆或扩挖后回填片石处理.如果空洞面积大或小孔洞多,则要另外选址.井探和槽探可与基础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以降低项目费用.<2)基础形式与房屋结构提倡挖孔桩、圈梁和捣制楼板,以增加房屋地整体刚度.尤其是在土层较厚、下伏岩面起伏较大地情况下,这是减轻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造成损失地有效手段.我们贺州地岩溶塌陷,口径一般多在5M以内,采取这些手段后,一旦发生小规模地岩溶塌陷或地面沉降,房屋和人员地安全尚可保全,事后项目处理也比较容易.<3)控制抽水在岩溶地区抽水,造成地下水位剧烈波动,易引发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开挖、浇注基坑或桩孔时,如果要抽排水,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选择排水量大地水泵,尽量缩短抽水时间,逐孔进行,禁止群孔抽水,以减少抽排水量,控制地下水位沉降漏斗地扩展范围.村民日常用水地抽水,如有条件,优先考虑在居住区外选择供水源地集中抽水;分散抽水地,各住户间要互相沟通协调,错开抽水时间,多次少量抽水.。
2023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2023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c1b5583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7.png)
2023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一、土体滑坡的防治对策土体滑坡是指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基岩风化层,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滑坡,这是镇江最主要的滑坡类型。
土体滑坡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系。
由于水作用于斜坡土体,使土体软化,降低C、Ф值,因此在防治土体滑坡时:(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
排除地表水,可在滑体的集汇水部位修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及两侧修环形截水沟,在滑体上修“∧”型排水沟,或顺坡向修排水沟。
排除地下潜水,可采用钻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视条件还可打平硐,铺盖反滤层等。
其目的是排除滑体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体保持干燥状态,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二)削坡减载护坡:对于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体滑坡可采用此方法,将滑体后缘土体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变缓,上部重量减小,必要时辅之心护坡,以得斜坡的稳定。
(三)挡土墙:对于某些规模小,因切蚀斜坡前缘而形成的滑坡,可采取修建挡墙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沟,起先护坡处理。
(见下表)(四)抗滑桩: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土滑坡,在挡土墙难以的当的情况下,可在滑坡体的前缘或其它适当部位设置桩,或采用桩墙结合的方法,可实现滑坡挡土的理想效果。
(五)限制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迁:对于某些治理不经济,或其它原因不能实施治理的滑坡点,可进行搬迁,将居民异地安置。
总之,土质的防治对策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工程处理方法在处理滑坡时,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倘若处理难度较大,且治理费用高,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加强监测预报,一旦出现险情,再予以迅速搬迁撤离。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e0cb1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a.png)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力和能量作用、地壳结构、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危害较大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
一、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内部的岩土体发生松动、失稳导致的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主要原因有地震、降雨、地质构造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2.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采取加固措施,如搭建加固桩、设置挡土墙等。
3.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动态。
4.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区建设。
二、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产生的震动和波动。
地震通常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地震防治知识:1.教育公众学习地震逃生技能,如就近避险、保护头部等。
2.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工程建设,使用抗震建材。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震活动。
4.建立灾后救援体系,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地下软弱层失稳导致地面下陷、沉降的现象。
常见的地面塌陷包括煤矿塌陷、土地沉降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结构等信息。
2.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减少矿井塌陷的风险。
3.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表下陷。
4.加强地面监测,早期发现地面塌陷迹象。
四、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火山岩浆、热气、火山灰等物质从火山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引发火山灰、火山岩流等物质对周围地区造成冲击和覆盖,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火山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山活动。
2.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做好撤离和救援工作。
3.加强火山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4.避免在火山附近建设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区。
以上是一些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的简要介绍。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bc8b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2.png)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地质灾害无法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以提醒大家对地质灾害保持警惕。
一、地震1. 建筑物选址应避免在断裂带、活动断层和地震烈度高的地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强固的结构和地震防护设施,如地震支撑结构、隔震装置等。
3. 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逃生措施,尽量避开玻璃等易破碎的物品,保护头部和颈部。
4. 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离开危险区域,避免留在倒塌的建筑物、山体滑坡等危险地带。
二、滑坡1. 居住在滑坡易发地区的人员应定期接受滑坡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了解滑坡的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2. 在选择住房或建筑物时,要避开陡坡地带和土质松弛的地区,选择稳定的地质条件。
3. 如果发现土地开始下滑或出现明显的裂缝,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滑坡的发生。
三、泥石流1.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居民,应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预警信号,确保自身安全。
2. 减少土地开发,尽量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减少泥石流的可能性。
3. 如果发现泥石流正在接近,应立即向上游方向撤离,避免留在危险区域。
4. 对于泥石流暴发后的灾害区,要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崩塌1.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通过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性。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防止因松动和老化等原因导致崩塌的发生。
3. 在崩塌易发地区,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4. 对于崩塌迹地,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加强防治意识,避免再次发生崩塌灾害。
五、洪灾1. 在洪水易发地区,居民应了解洪水的特点和预警信号,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 在水库、河道、堤岸等地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其功能正常。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691d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d.png)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下面,店铺和您一起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
以供参考。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哪些外界作用可诱发滑坡?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通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石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坡(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简报](https://img.taocdn.com/s3/m/c1c8cc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7.png)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简报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下面将向大家简要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壳因地下岩石断层滑动而引起的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造成的破坏严重,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经受住地震的冲击。
2.建立地震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预测地震,提升对地震的预警能力。
3.加强震后救援工作,确保在地震发生之后能够及时救援伤者,减少伤亡人数。
二、滑坡滑坡是指坡面上的土壤、岩石等因应力超过了抗剪强度而发生失稳,发生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必须加强滑坡的防治。
1.加强对潜在滑坡区域的监测,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2.减少人为破坏,避免在滑坡区域进行爬坡、开垦等活动。
3.增加植被覆盖,通过植被的根系能够增强土壤的抗剪强度,减少滑坡的发生。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融雪等原因,山坡上的泥沙、石块等发生流动的现象。
泥石流威力巨大,必须加强泥石流的防治。
1.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通过监测降雨量、地质构造等因素,及时预警泥石流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
2.加强泥石流堰塞体的清理工作,防止泥石流阻塞水道,造成洪水灾害。
3.加强山区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植被、沟槽等措施固定土壤,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四、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上的土壤或岩石由于地下空洞形成而发生下陷的现象。
地面塌陷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加强地面塌陷的防治。
1.加强地质调查工作,及时发现地下空洞的存在,避免在地下空洞区域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工作,避免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面塌陷。
3.建立地面塌陷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地面塌陷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总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53b8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0.png)
非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应急救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 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宣传教育
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正常
秩序。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分类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动 特征,可分为黄土滑坡、粘性 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滑坡概述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河谷等地区。由于地形、地质 、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某地区 ,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量大、植被破坏等原因,滑坡事件频繁发生。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演练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演练 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 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提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查询、预警信息 发布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滑坡事件分析
某地区崩塌事件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32a811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b.png)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
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dcbf17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d.png)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二、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
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止矽卜,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1 )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 )出现热、氨、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1 )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1e6508e87101f69e31956e.png)
惯,它实际上反映了群众对大自然的一种平安祈 盼。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从核电站、水
电站、摩天大楼等重大工程到平常的民房建设,
都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工程选址地质安全技术
规范。
在乡村场地和房屋地基选址中,这是一个非常 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来考虑地质安全呢?简单 来讲,应注意下列因素: • 岩土体因素
崩塌示意图
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 沟谷)的地质现象。根据运动型式,崩塌包括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根据岩土体 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淳安威坪驮岭脚崩塌
泥石流示意图
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浑浊的流体在很短时 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 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
斜坡前沿切坡建房,支护不合理,已发生滑坡
在滑坡后部随意排放渣石弃土,使滑坡稳定 性明显降低,危及下方居民安全
浦江县古塘口滑坡现场
受强降雨影响,2004年5月16日浦江古塘口发生滑坡,造成交通堵塞,压毁房屋数间.
地震引发
1856年重庆黔江地震引发的小南海滑坡 堵江形成堰塞湖
4.2 人为因素
• 乱挖乱堆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
• 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
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滑坡
斜坡发育有断层、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时,将岩体切割成大小不等的 分离体,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因此,在村镇选址中,应注意观察构造面 的组合和分离体的分布特征。当这种不连续面顺斜坡分布时,边坡岩体稳 定性差,最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9d274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4.png)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例如,云南小江流域近40 年来发生严重泥石流25 次,造成163人死亡,55 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 6906 万元。
1991 年 9 月 23 日发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的滑坡,总方量 1800 万 m 3 , 造成 216 人死亡。
1989 年四川华莹山溪口镇的滑坡型泥石流造成 221 人死亡。
3、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
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e7830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2.png)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Q二、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三、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峭斜坡的岩土体突然崩落的现象或者过程Q发生在土体中的叫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在河流、湖泊等的叫岸崩。
四、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的异常现象(即前兆)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立即向所在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股)报告。
同时,告诉周围的人注意不要靠近滑坡、崩塌区域。
有关国土资源局(地矿股)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前来调查,发放“避险明白卡”,提出防治建议。
(2)以乡(镇)为单位,落实防治和监测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落实防治建议,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汛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公布值班电话,保证电话畅通。
要选派责任心强、有一定素质的人进行巡查和监测。
巡查和监测人员按要求做好巡查和监测,并做好记录,雨季或雨后要加密监测,发现变异及时报告当地政府。
对要避让的,要主动避让或配合乡(镇)做好搬迁安置工作。
(3)编制好应急避险救灾方案。
方案要明确撤离路线、信号和避险场所,组建抢险救灾队伍。
方案要向群众公告,并进行演练。
(4)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周围情况,增强防灾自救能力。
五、如何监测滑坡、崩塌?对滑坡、崩塌的监测,包括斜坡开裂变形、整体变形、地下水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
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在最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监测其变化情况。
(一)监测方式:1、设桩观测地表裂缝:在斜坡变形开裂大的裂缝两侧布置几对观测桩,定期用尺子量每对桩的距离、高差。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0e7c22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8.png)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为了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科普宣传非常重要。
以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内容:
1. 地震防治:
- 介绍地震的成因和发生规律,以及震中、震源、震级等基本概念。
- 传达地震预警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如何正确应对地震预警信息。
- 提供地震避险知识,如避开玻璃及高架办公桌、躲避坍塌物等。
- 强调加强地震安全建筑和防护设施的建设。
2. 滑坡防治:
- 解释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分类,如重力滑坡、地表滑移等。
- 指导公众如何判断滑坡的迹象和风险,以及避免居住在滑坡高风险区域。
- 强调土壤和植被的保护,以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泥石流防治:
- 介绍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 告知公众如何识别、预防和逃生泥石流。
- 强调不在河道、陡坡、山脚等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进行建设和活动。
4. 地面塌陷防治:
- 解释地面塌陷的原因和类型,如溶洞塌陷、煤矿塌陷等。
- 提供公众识别地面塌陷迹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强调不在地下水开采区或潜在塌陷地区进行建设和排水等活动。
这些科普宣传内容可以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宣传手册、现场展示等形式进行传播,以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政府、学校和社区组织等也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演习活动,加强公众的实际应对能力。
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宣传标语
![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宣传标语](https://img.taocdn.com/s3/m/e22256d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e.png)
【导语】实⾏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针,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宣传标语 篇⼀:地质灾害宣传标语 1、预防地质灾害,确保⼈民⽣命财产安全。
2、实⾏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针。
3、房前屋后,⾼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发、易发区。
4、边坡隐患险于明⽕,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5、⼈为削坡和连续降⾬是诱发地灾的主要影响因素。
6、加强监测,预防地质灾害。
7、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在农村。
8、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9、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
10、地质灾害猛如虎。
11、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12、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
13、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
14、地质灾害防治从宣传开始。
15、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6、提⾼地质灾害防治能⼒。
17、防治地质灾害⼈⼈有责。
18、以⼈为本防地灾,预防为主保平安。
19、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保护⼈民⽣命财产安全。
20、⼭⾕易发泥⽯流,⾼陡边坡易滑坡。
21、暴⾬易发地质灾害,⾬过仍是关键时期。
篇⼆: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标语 1、预防地质灾害,确保⼈民⽣命财产安全。
2、实⾏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针。
3、善待地球,和谐发展。
4、以⼈为本,预防为主。
5、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
6、加强监测,预防地质灾害。
7、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在农村。
8、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9、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
10、地质灾害猛如虎。
11、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12、房前屋后,⾼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发、易发区。
13、边坡隐患险于明⽕,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14、⼈为削坡和连续降⾬是诱发地灾的主要影响因素。
15、严格建设⽤地审批,预防地质灾害发⽣。
16、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
17、您平安地⽣活就是我们真诚的愿望。
18、地质灾害防治从宣传开始。
19、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20、提⾼地质灾害防治能⼒ 21、防治地质灾害⼈⼈有责 22、保护⼈民⽣命财产安全 23、实现⼈与⾃然和谐相处 24、以⼈为本建设幸福家园 25、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我们⾃⼰; 26、⼗分珍惜、合理利⽤⼟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7、⾃然资源有限,请您珍惜; 28、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保护⼈民⽣命财产安全 篇三:世界地球⽇宣传标语横幅 1.合理利⽤资源,造福⼦孙后代 2.但存⽅⼨⼟留与⼦孙耕 3.保护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做好地质环境监测⼯作 4.保护地质地貌景观,珍惜地质遗迹 5.保护节约资源光荣,破坏浪费资源可耻 6.地球⼈类共同的家园 7.保护和合理利⽤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8.拯救地球,从⽣活中的细节做起 9.保护和合理利⽤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10.地球--⼈类共同的家园 11.但存⽅⼨⼟,留与⼦孙耕 12.地球是我们惟⼀的家园 13.家园只有⼀个 14.劳动是财富之⽗,⼟地是财富之母 15.保护地质地貌景观,珍惜地质遗迹 16.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17.整顿⼒度,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8.加强法律建设,保护资源环境 19.地球上不能只剩下⼈类 20.⼗分珍惜合理利⽤⼟地,切实保护耕地 21.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22.保护地质环境是⼈类的共同责任 23.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4.地球不能克隆 25.保护地质环境是⼈类的共同责任 26.防治地质灾害,要坚持预防为主避让治理相结合 27.⼈与⾃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明天 28.加强法律建设,保护资源环境 29.整顿⼒度,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0.同在地球上,共享⼤⾃然 31.合理利⽤资源,造福⼦孙后代 32.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我们⾃⼰ 33.加⼤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 34.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 35.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 36.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命线 37.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8.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命线 39.⼗分珍惜合理利⽤⼟地,切实保护耕地 40.⼈与⾃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明天 41.劳动是财富之⽗,⼟地是财富之母 42.保护节约资源光荣,破坏浪费资源可耻 43.保护地质环境是⼈类的共同责任 44.依靠科技进步,提⾼资源保障能⼒ 45.加⼤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 46.保护资源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7.保护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做好地质环境监测⼯作 48.保护资源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9.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50.依靠科技进步,提⾼资源保障能⼒ 51.加强法律建设,保护资源环境 52.劳动是财富之⽗,⼟地是财富之母 53.⼗分珍惜合理利⽤⼟地,切实保护耕地 54.地球--⼈类共同的家园 55.但存⽅⼨⼟,留与⼦孙耕 56.保护地质地貌景观,珍惜地质遗迹 57.保护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做好地质环境监测⼯作 58.保护国⼟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9.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命线 60.⼟地开发整理要坚持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态保护三⽅⾯协调统⼀。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e6e254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e.png)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质灾害则是威胁着我们居住地的自然力量。
地质灾害是一种毫无预兆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人类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是我们生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以下是一些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欢迎借鉴。
一、地震地震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现象。
地震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严重时可以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地震灾害的发生,人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知识:1. 掌握地震预警知识,如何做好地震自救,避免损失。
2. 如果在地震发生时,应当迅速远离高楼、抱住矮墙地带或者趴下躲避。
不要在危险的建筑或地方停留。
3. 在地震发生前,应当对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加固,保证安全。
4.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政府还需及时开展救援和抢险工作,而普通民众也需要做好生活物资及医疗药品储备。
二、滑坡滑坡是指岩土质量产生破坏后,失去支撑力致使土体或岩体横向滑移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为了避免滑坡的发生,人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知识:1. 遵循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规划,选择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建设,避免从河谷、陡坡或溶洞等易发生滑坡地区进行建设。
2. 在滑坡易发地区,应当通过造林、种草等措施,加固土壤或岩土,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3.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以便在第一时间得知滑坡危险的发生。
4. 避免过度开采和措施不当造成破坏,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三、地下水涌泉地下水涌泉是一种由深处地下水涌出地表或形成泉水,往往带有大量的泥沙、碎石和森林等,造成下游河道堆积杂物,容易发生次生灾害。
为了预防地下水涌泉灾害的发生,人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知识:1.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措施不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地下水涌泉。
2. 通过地下水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化的趋势和异常情况,有效预防地下水涌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顺口溜1:说地灾
山连山,水连水,注意观察发警报。
德昌县,山水美。
坡坡地,要注意,
山川秀美人豪迈,滑坡苗头看仔细;
农业生产发展快。
坡脚鼓胀后缘断,
发展成果要珍爱,坡上林木似醉汉,
防止地灾来破坏。
滑坡征兆已显现,
防地灾,保平安,避让、治理莫迟延。
防灾常识记心间。
第二再把崩塌谈,
德昌县,谷连岭,崩塌易发陡坡前,
三种地灾易发生。
高峻陡坡裂缝多,
第一先把滑坡提,一旦垮落了不得,
俗称“地滑”、“山剥皮”,沙飞石坠砸坡下,
就是山坡不稳定,背靠大树好乘凉,
或快或慢把位移。
背靠陡坡需提防。
滑坡之处很危险,第三说说泥石流,
房倒屋塌道路断,它的凶残鬼神愁。
生命财产难保障,大水聚集沟谷里,
安宁生活被打乱。
挟石裹泥狂泻急,
特大滑坡更可怖,奔腾咆哮出沟去,
滑到谷底堵河谷,摧柘拉朽如卷席,
顿使高峡出平湖,吞噬人禽毁建筑,
湖水又毁拦截物,所到之处无完物。
形成特大泥石流,何地易发泥石流,
灾难波及河下游。
葫芦谷口上下游。
滑坡发生有前兆,
三种地灾都可怕,堵塞雨季行洪路,
防灾避险有办法,山洪带来泥石流,
办法是把科学讲,什么建筑能保留?
知识使人心亮堂。
地震爆发山地动,
地灾发生有条件,诱使地灾频发生,
分成内因外因谈。
地震人类管不了,
地质环境是内因,远离险地能做到。
地形地貌要区分,五到十月是雨季,
平坦开阔较安全,恰是地灾频发期,
山高坡陡地灾频;特别注意强暴雨,
地质构造很重要,最易诱发“滑、崩、泥”。
山体完整地灾少;巡逻监测别大意,
活跃因素当属水,应急方案要仔细。
水的作用少不了,群测群防搞得好,水蚀水浸土石软,减灾避灾能做到。
水冲水掳土石跑。
党中央,国务院,外在因素也很多,农民安危挂心间,选择三条说一说:万村培训到山区,人类活动不合理,科学知识大普及。
自酿苦酒害自己。
防灾避险保平安,乱砍乱伐植被毁,农业持续大发展。
光山秃岭土石飞。
建设美好新农村,坡脚乱挖坡上压,社会和谐尽开颜。
平衡破坏山坡滑。
沟口河边乱建筑,
顺口溜2
地质灾害危害大,滑坡崩塌泥石流;
滑坡之前有征兆,险区农户要牢记;
一是发现嗡嗡声,二是灾前水要浑;
三是房屋要变形,四是池塘水没了;
五是坡后拉裂缝,六是坡前突鼓包;七是动物很烦燥,特大暴雨警惕高;发现险情先通报,滑坡要往两侧跑;崩塌之前征兆小,路过陡崖注意了;房后孤石要小心,经常查看有必要;泥石流的危害大,特大暴雨来诱发;下游洪水突断流,上游传来轰鸣声;发现险情先通报,岸边居民高处跑;防灾意识人人有,群测群防最重要;防治知识人人知,避灾减灾重落实;天气预报请关注,灾害预报保畅通;建设中的新农村,地质安全有保障。
顺口溜3
地上树木醉汉林,一时出现泉不流;前缘隆起鼓囊囊,后缘裂缝圈椅状;各处裂缝把口张,赶紧搬迁免遭殃;不时出现崩塌方,两侧裂缝连成线;前缘要是往前伸,赶紧搬迁别磨蹭;门和窗子关不上,不离险区要遭殃;
泉水由清变混浊,中柱房梁把位错;屋顶裂缝墙起壳,村后必是大滑坡;坡体前缘别掏挖,坡脚失稳会下滑;坡体后缘莫灌水,不然会把村庄毁;村前庄后别乱挖,山前岭后别乱炸;荒坡树木莫砍伐,天下暴雨咱不怕;这儿塌来那儿陷,积水下渗不成塘;窟窿裂缝到处见,裂缝填平又出现;滑坡危害非常大,大家镇定莫惧怕;只要常常细查看,灾害一定能避免;雨天滑坡不一样,滑坡只是一瞬间;若有迹象会议传,早做准备早疏散;电视冰箱身外物,把那能值几个钱;多处监测多处看,昼夜轮流去值班;喇叭喊了谁不跑,肯定谁家把殃遭;啥都不要人重要,不然阎王把你叫;半夜三更暴雨下,打雷闪电人害怕;夜间三发信号弹,轻车熟路快疏散;谁的动作稍缓慢,阎王跟在谁身旁;群测群防威力大,防灾减灾靠大家;滑坡石洪不可怕,想方设法监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