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知识点
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在数学中,集合是由若干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一裙学生、一个篮球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可以用花括号{}内列举集合的元素来表示,如集合A={1,2,3,4,5}。
也可以用条件描述法来表示,如集合B={x|x是小于10的正整数}。
二、集合的运算2.1 集合的包含关系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就是集合B的子集。
用符号表示就是A⊆B。
如果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
2.2 集合的并、交和差并集是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交集是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差集是属于一个集合但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设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1,2,3,4,5},A∩B={3},A-B={1,2},B-A={4,5}。
三、集合的应用3.1 好友关系的建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集合的概念来描述好友关系。
假设小明的好友集合为A={小红,小刚,小亮},小红的好友集合为B={小明,小亮},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集合的交、并等运算来描述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或者小明和小红的好友总数。
3.2 统计问题的应用在统计问题中,我们也会用到集合的概念。
有一个学生集合S={小明,小红,小刚,小强},在这个集合中,又分别有参加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的学生集合A、B、C,我们可以通过集合的运算来描述同时参加两个或三个队的学生数量,以及只参加一个队的学生数量等。
四、集合的应用举例4.1 集合的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购物中,A商店有优惠商品集合为A={苹果,香蕉,橙子},B商店有优惠商品集合为B={香蕉,橙子,西瓜},我们可以通过集合的交、并等运算来找到两家商店都有的优惠商品,或者是A商店有而B商店没有的优惠商品等。
4.2 集合的应用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在数学研究中,集合的运算更是无处不在。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特征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理解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集合的表示方法展示出来。
4.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集合题目,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题目,提高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对集合的深入理解。
一、导入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实例,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班级中的学生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ppt课件
03
性质
差集运算不具有交换律,即A-B≠B-A。同时,差集运算也不满足结合
律。但是,差集运算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A-(B∪C)=(A-B)∩(A-
C)和A-(B∩C)=Leabharlann A-B)∪(A-C)。04
集合应用举例
生活实例分析
超市购物
在超市购物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商品的分类和集合。例如,水果区、蔬菜区、日用品区等,每个区域都可以看 作是一个集合,而每个商品则是集合中的元素。通过集合的概念,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商品的位置。
交集运算满足交换律和 结合律,即A∩B=B∩A ,(A∩B)∩C=A∩(B∩C) 。此外,交集还具有分 配律,即 A∩(B∪C)=(A∩B)∪(A ∩C)。
差集运算
01
定义
差集是指属于第一个集合但不属于第二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
A-B。
02
示例
A={1,2,3},B={2,3,4},则A-B={1}。
2
化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中,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都 与数学中的集合论密切相关。例如,分 子中的原子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中的元 素,而化学键则是连接这些元素的纽带 。通过集合论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 描述和预测分子的性质和行为。
3
经济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市场供需关系、消费者行 为等都与数学中的集合论有着密切的联 系。例如,市场中的商品可以看作是一 个集合中的元素,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是 这个集合的子集。通过集合论的方法, 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市场的运行规律和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表示方法
通过列举法、描述法等方式表示 集合,理解并掌握常用数集的表 示方法。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所教授的《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7页的例1和第108页的“做一做”,以及第110页的第1题。
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和简单的集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集合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及练习题,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初步接触集合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讲解教材第107页的例1,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3.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做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以巩固他们对集合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我会讲解教材第110页的第1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如下: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数学集合,并说明它们的元素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哪个环节不够好,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拓展延伸,让他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集合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来让学生初步接触集合的概念。
这个环节是我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因为我认为直观的感知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我们身边哪些物品可以组成一个集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分组展示这些物品如何构成一个集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体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们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集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集合符号的使用和基本运算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集合运算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类似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集合运算的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展示成果时也能看出他们对集合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集合知识的应用还不够自信。因此,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集合的基本运算:掌握交集、并集和差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举例:A集合{1, 2, 3}与B集合{2, 3, 4}的交集为{2, 3},并集为{1, 2, 3, 4},A集合与B集合的差集为{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集合现象,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普遍性,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集合a.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集合现象,如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b.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c.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内涵。
(2)集合的表示方法a.介绍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
b.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集合,如家庭成员、水果等。
(3)集合的分类a.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b.让学生举例说明各类集合的特点。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4.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学习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 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表示集合的方法,并能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是集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介绍了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学习并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
3. 培养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颜色,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红、蓝、绿}表示喜欢红、蓝、绿颜色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6. 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7. 作业设计:(1)题目:判断下列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并在集合下面画“√”或“×”。
例:{1, 2, 3} √ 4(2)答案:{1, 2, 3} √ 4{5, 6} √ 7{8, 9} × 10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优惠活动等。
第9讲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人教版
第9讲数学广角—集合(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一、思维导图集合:解决重叠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
方法1:只参加A+只参加B+A、B都参加=总人数方法2:参加A+参加B一A、B都参加=总人数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运用集合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1)重叠问题的解题策略:先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集合图,再借助集合图进行思考。
(2)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方法一:两部分相加后减去重复部分;方法二:一部分减去重合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运用集合图可以使重叠问题变得更加直观。
三、例题精讲考点一:数学广角—集合1.李老师对一些同学进行才艺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会吹竖笛的有22人,会拉小提琴的有8人,其中既会吹竖笛又会拉小提琴的有4人。
被调查的同学至少会其中一种乐器,李老师调查了()名同学。
A.26B.37C.422.下图是三(1)班同学参加学校体育周运动员情况。
(1)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人。
(2)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人。
3.下图是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情况,请你根据图意解决数学问题。
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人。
②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4.参加绘画小组学生名单梅芳李莉王一鸣汪小涵王刚夏芳江帆李大柱肖芬张博李晓乔婷赵强王雪参加书法小组学生名单夏芳李晓赵强姚静李伟王雪刘琪汪莉江帆徐亮王一鸣(1)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书法小组的有()人。
(2)参加绘画小组和参加书法小组的一共有()人。
(3)根据题意在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人数。
四、易错专练一、选择题(满分16分)5.三(5)班全体同学去参观熊猫馆和海豚馆(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馆),参观熊猫馆的有28人,参观海豚馆的有40人,两个馆都参加的有20人,三(5)班有()人。
A.68B.40C.486.四年级(1)班有46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32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6人,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至少有()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9.1 数学广角——集合课件(共25张PPT)
数学广角——集合
只参加A 项的人
两项都参 加的人
只参加B 项的人
列式计算时:要注意重叠部分。
08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时相应练习题。
09
板书设计
02
情境导入
通知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定 于下周五进行趣味运动会,在三年级 各班抽取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8名 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
大队部 2024.11
第一章
学习任务一 集合
03
任务一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牛顿实验班 思维训练营
许畅
张丽 马天放 张俊一 韩刚
侯冬 王晓雷
刘宇航
姜敏 马明博 赵达 钱亚新 郝英 张菁 李思阳
你要继续把图示 补充完整哟!
小牛顿实验班和思维训练营都参加的
06
课堂练习
能力提升
(1)既参加小牛顿实验班又参加思维训练营的有( 3)人。 (2)参加小牛顿实验班和思维训练营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和小方一共猜对了16个灯谜。
(2)小明和小冬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
16+12-4=24(个) 答:小明和小冬一共猜对了24个灯谜。
3.三(5)班读书活动中,带故事书的有30人,带科普书的有26人,
两种书都带了的有8人。 (1)填写右边的图。 (2)带这两种书的一共有( 4)8 人。
带故事书的 带科普书的
小 组 合 作 要求
1、先独立思考:怎样才能直观的表示出既参加跳绳又 参加踢毽的同学,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重新整理名单,直观的表示 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同学,并将整理好的名单记 录在练习本上。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主要内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应用。
3. 重点与难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
4. 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描述并画出一些集合的实例。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3. 课后作业设计要兼顾基础与提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107页至第108页的“数学广角—集合”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性质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集合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运算。
难点:理解集合的性质,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2. 通过示例讲解,使学生理解集合的性质,如无序性、互异性等。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等。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集合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课堂随时板书)1. 集合的基本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七、作业设计(5分钟)(1) 我国的传统节日(2) 你的家庭成员(1) 班级中身高超过170cm的学生(2) 你的朋友作业答案:1. (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你的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等。
2. (1) 班级中身高超过170cm的学生:具体名单。
(2)你的朋友:具体名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3.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
b. 提问:什么是集合?集合有什么特点?2. 新课a. 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b.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c. 示例讲解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3. 练习a.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b. 讲解练习题,分析学生的错误,纠正错误。
4. 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b. 强调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集合,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集合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同时,要注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内涵与外延,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例子,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属性及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2. 集合的元素、属性3.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概念题:让学生解释集合、元素、属性等概念。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运算题:让学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知识点:容斥原理1.解决重叠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统计一些数量,在统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数量重复出现,为了使重复出现的部分不致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既先不考虑重复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除出去,使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方法称为包含排除法,也叫做容斥原理或重叠问题.一般方法: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来帮助分析思考.容斥原理1:两量重叠问题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可表示成:A∪B=A+B-A∩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容斥原理2:三量重叠问题A类、B类与C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类、B类、C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B∪C=A+B+C-A∩B-B∩C-A∩C+A∩B∩C一.选择题1.(2021秋•肥城市期末)四(3)班共有40人,会打篮球的有21人,会游泳的有18人,两种运动都不会的有10人,两种运动都会的有()人。
A.7人B.8人C.9人【思路引导】会打篮球的人数加会游泳的人数,再加两种运动都不会的人数,然后减去四(3)班的人数,即等于两种运动都会的人数。
【完整解答】解:21+18+10﹣40=39+10﹣40=49﹣40=9(人)答:两种运动都会的有9人。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三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具体章节为第57页至第5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级里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等问题,引出集合的概念。
2. 讲解教材内容:我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4.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和例题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在课程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等关键知识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小明,小红,小李,小张,小王};(2){小丽,小花,小草,小燕,小美}。
答案:(1)A∩B={2,3},A∪B={1,2,3,4};(2)C∩D={4,5},C∪D={3,4,5,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共19张PPT)
已升级到最新版本 当前版本号:10.1.0.7106
5 + 4 - 1 = 8
总人数=跳舞人数+唱歌人数—即跳舞又唱歌人数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总人数=跳舞人数+唱歌人数—即跳舞又唱歌人数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跳舞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唱歌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探索新知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课件PPT
探索新知
卢强
陈东
马超
刘红
王爱华
李芳
赵军
丁旭
徐强
于丽
刘红
杨明
朱小东
周晓
李芳
陶伟
杨明
跳舞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唱歌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跳舞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唱歌
赵璇
即跳舞又唱歌
只跳舞
只唱歌
即跳舞又唱歌
朱子浩 王宇成 孙鑫浩 陈子博
赵璇
跳舞
赵璇
刘子洋 王梓蘅 陶紫阳
唱歌
赵璇
即跳舞又唱歌
总人数=只跳舞+只唱歌+即跳舞又唱歌的人数
判断: 1.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 ) 2.参赛的同学最少有 8人。14(人)
课件PPT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学以致用
先把下面一样的水果圈起来,在算一算一共进了( )中水果。
8
学以致用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为什么“两项都参加的”影响了我们解决问题?
3. “两项都参加的”到底应该算几个人?
三、绘制“韦恩图”,解决问题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探究: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 情况,又能明显看出一共有多少人”?
四、读懂“韦恩图”,再次体会
(一)基础练习
2.
(1)既荣获“语文之星”又荣获“数学之星”的有( )人。 (2)荣获“语文之星”或“数学之星”的一共有( )人。 问题:括号里填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五、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二)拓展练习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决问题呢?写一写,画一画。 (3)一共要进行多少场?你是怎样想的? (8+4+2+1)×2=30(场)
陈东 丁旭
王爱华 马超 赵军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于丽
周晓 陶伟
朱小东 卢强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问题:1. 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9+8-3=14(人)
五、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一)基础练习
1.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要求:填一填,说一说。
五、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数学广角——集合
集合
一、出示题目,引发冲突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
二、研讨交流,体会含义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问题:1. 算出来的人数怎么和实际人数不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