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耿恭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耿恭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
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
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
恭乃发使贪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努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
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
有顷,水泉奔出。
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
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会显宗崩,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
恭厉士众击走之。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
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
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
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
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
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
”城中皆称万岁。
开门,共相持涕泣。
明日,遂相随俱归。
虏兵追之,且战且行。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
于是拜为骑都尉。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论司马迁言“使人不倦”“使民不倦”

第 34 卷第 2 期2024 年Vol.34 No.22024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OI :10.20004/ki.ujn.2024.02.004论司马迁言“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王子今(西北大学 历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摘要] 《史记》中有言及“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的文字,以为是政治成功的赞语,但参考《史记》其他所谓“不倦”语例,发现“使人不倦”“使民不倦”具有激励社会能动性与创造力的意义。
司马迁有关论述,体现了开明史学家对于行政史、社会史关系之观察的重要发现。
相关论说为考察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之动力的形成和持续的原由,提供了积极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使人不倦;使民不倦;行政史;经济史[中图分类号] K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842(2024)02-0048-07《史记》赞美政治成功,有言及“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的文字。
参考司马迁笔下频繁出现的其他“不倦”语例,可以理解“使人不倦”“使民不倦”是对全面激励民间能动性与创造力的社会领导作用的很高等级的评价。
汉代语言文字习惯,“倦”与“卷”或许义近。
司马迁的有关论述,体现了重要的历史发现和深刻的社会思考,亦暗示行政史与经济史、社会史的特殊关系。
“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的政策能够促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提升,这一认识为考察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进程中发展动力的形成与持续,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启示。
一、《高祖本纪》“使人不倦”汉并天下,刘邦终得建国。
司马迁记录了这样一个生动的庆功场景:“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对于“无赖”语义,裴骃《集解》引录了晋灼的解说:“许慎曰:‘赖,利也。
文言文《后汉书耿弇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
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
拿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
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
及王莽败,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
弇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
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
拿因从光武北至薊。
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
弇曰:“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
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
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
”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曰:“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
”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
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畤、美阳二县。
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
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
帝壮其意,乃许之。
四年,诏弇进攻渔阳。
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
诏报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
”况闻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
帝善之,进封况为隅糜侯。
五年,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
因诏弇进讨张步。
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视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
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
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
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
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
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谥.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B.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C.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D.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礼,即《诗经》《礼记》,加上《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文言文阅读题)后汉书·张纯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张纯传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题后汉书张纯传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
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
父放,为成帝侍中。
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
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
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
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
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
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
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
二十年,纯代朱浮为太仆。
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
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
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
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
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
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
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
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
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
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
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
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
三月,薨,谥曰节候。
(选自《后汉书张纯传》,有删节)【注】①禘(di):祭祀鼻祖。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②祫(xia):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③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B.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C.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D.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
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
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
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
四年,迁长乐卫尉。
明年,代桓郁为太常。
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
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
”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
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
九年,以病罢。
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
《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
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
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十三年,更召拜太常。
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
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
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
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
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帝虽善之,犹未施行。
其冬,复以病罢。
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夙夜:整夜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幸:驾临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厝:放置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副:符合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C. 九年,以病罢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9.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
本出孤微。
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
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
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
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
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
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
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
”昌乃出足示之。
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
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
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
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
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
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崇尚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C.视事四年视事:就职治事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案:立案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好之,遂就经学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B.(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何以识黄昌邪昌乃出足示之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形容饱经风霜的脸

形容饱经风霜的脸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脸上的皱纹非常多,但是,他的眼角和额头却是非常光滑。
他已经饱经风霜了。
这个人已经不年轻了。
但是,他脸上仍带着笑容。
那是一种成熟、稳重和自信的笑容。
看到这个人的笑容,就会觉得岁月静好、一切安好!1、形容经历了沧桑巨变的人解释:风霜:①经过了风雨的考验;②形容人饱经风霜,经历坎坷或岁月的沧桑变化。
出处:唐·杜甫《送穷文》:“风雨十年成白骨,风尘三载得青春。
”示例:我们不能忘记,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孔,那被岁月风霜磨砺过的眼睛,那被风霜雨雪打磨过的双手……2、比喻经历了许多磨难而仍保持正直《三国演义》第63回:“孔明又把眼睛一翻,见那孔明已先走了,心中大怒,将手一指。
”①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②经事:经历过的事情。
③正直:没有私心;④正直:为人正直,不受外界的影响。
3、形容饱经风吹雨打的人出处:《后汉书·班固传》:“班氏父子,早失其亲。
”例子:这次的斗争,我们也是饱经风霜的人了,这点经验我还不会!我们应该做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不要做一个永远不会成功的人。
4、形容经历过困难的人形容历尽沧桑。
也指经历了艰难困苦的事。
如,在困难中熬过来,在逆境中奋起。
《庄子·齐物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后汉书·耿纯传》:“尝行,夜遇霹雳,白昼见所闻异事……以杖击地而呼曰‘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草木为铜兮,众生为薪’”。
5、形容有学问,知识渊博,阅历丰富。
【解释】有学问,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示例】李绅《陋室铭》:“不交不足以动天下之三,不才不足以通古今之变……”。
文言文《后汉书卷四十九耿弇》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
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
弇少好学,习父业,更始立,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
弇曰:“令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大中彭庞,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
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
”更始见光武威声日盛,君臣疑虑,乃遣使立光武为萧王,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还长安。
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令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光武大说。
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
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彭庞。
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庞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
诏报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
“五年,诏弇进讨张步。
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
弇旦度河击祝阿,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今其众得奔归钟城。
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
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
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赦.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
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
弇喜。
谓诸将曰:“吾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
今来,适其所求也。
”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
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
弇复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
遂定济南。
弇凡所平那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十三年,增弇户邑,上火将军印绶..,罢,以列侯..奉朝请。
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
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候。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九》,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B 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C. 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D. 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通晓经术。
后汉书《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

《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
父艾,为王莽济平尹。
纯学于长安,因除为纳言士。
王莽败,更始立。
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
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
世祖北至中山,留纯邯郸。
会王郎反,世祖自蓟东南驰,纯与从昆弟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于育。
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
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宿归烧其庐舍。
世祖问纯故,对曰:“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
”世祖叹息。
时赤眉、青犊、上江、大肜、铁胫、五幡十余万众并在射犬,世祖引兵将击之。
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
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
世祖曰:“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
”乃以纯族人耿弇为蒲吾长,悉令将亲属居焉。
世祖即位因自请曰:“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
”帝笑曰:“卿既治武,复欲修文邪?”乃拜纯为东郡太守。
时东郡未平,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
居东郡四岁,时发干长有罪,纯案奏,围守之,奏未下,长自杀。
纯坐免,以列侯奉朝请。
从击董宪,道过东郡,百姓老小数千随车驾涕泣,云“愿复得耿君”。
帝谓公卿曰:“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八年,东郡、济阴盗贼群起,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遣使拜太中大夫,使与大兵会东郡。
东郡闻纯入界,盗贼九千余人皆诣纯降,大兵不战而还。
玺书复以为东郡太守,吏民悦服。
十三年,卒官,谥曰成侯。
(《后汉书》卷五十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病者皆载木自随木:棺木B.老弱在行行:军队C.纯勒部曲,坚守不动勒:命令D.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著:显著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指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口。
东汉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鲁琼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
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②部金蒲城。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
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衣媵穿决,形容枯槁。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明年,迁.长水校尉。
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
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
前击白山,功冠三军。
宜奉大使,镇抚凉部。
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
”由是大忤于防。
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
②后王,即国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B.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C.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D.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后汉书之光武帝纪上》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光武帝纪上》原文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
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
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
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
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
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
时伯升已会众起兵。
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
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
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
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
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
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
斩阜、赐。
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进围宛城。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
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
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
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
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
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后汉书-耿恭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耿恭传》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后汉书-耿恭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耿恭字伯宗,少孤。
《后汉书·耿秉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原文: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
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
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
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
以战去战,盛王之道。
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
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
十五年,拜驸马都尉。
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
虏皆奔走,不战而还。
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
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
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
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
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
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
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
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
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
谥曰桓候。
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
长子冲嗣。
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
冲官至汉阳太守。
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乏,稍迁少府。
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
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
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译文:耿秉字伯初,高大雄壮,腰带八围。
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谋略。
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
他常常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
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
当时显宗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
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后汉书-光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后汉书·光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
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
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
朱鲔攻温,大破之。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
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
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
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
”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武曰:“诸将尽然。
”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大王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
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
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
”光武又不听。
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
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速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成其所志耳。
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也。
大众一散,难可复合。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
”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
”行至鄗,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
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闹,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光武六月已未,即皇帝位,建元为建武。
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
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
”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敬之戒之。
传尔子孙,长为汉藩。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B. 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C. 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D. 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一般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追尊名号。
冯梦龙《智囊—耿纯》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冯梦龙《智囊—耿纯》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耿纯①东汉真定王扬②谋反,光武使耿纯持节收扬。
纯既受命,若使州郡者至真定,止传舍③。
扬称疾不肯来与纯书欲令纯往。
纯报曰:“奉使见侯王牧守,不得先往,宜自强来!”时扬弟让、从兄绀皆拥兵万余。
扬自见兵强而纯意安静④,即从官属诣传舍,兄弟将轻兵在门外。
扬入,纯接以礼,因延请其兄弟,皆至,纯闭门悉诛之。
勒兵而出,真定震怖,无敢动者。
(选自冯梦龙的《智囊》)【注】①耿纯:王莽时为纳言官,后投奔刘秀,为前将军,有战功,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②刘扬:(?-公元26年),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政治人物。
真定王。
新末后汉初群雄之一,汉景帝七代孙。
③止传舍:下榻在驿馆中。
④安静:安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使.州郡者至真定____(2)宜.自强来____(3)兄弟将.轻兵在门外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延请其兄弟,皆至,纯闭门悉诛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扬称疾不肯来与纯书欲令纯往。
4.耿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1.(1)派遣(2)应该(3)率领2.(耿纯)就邀请他的兄弟进屋,等他们都到齐后,耿纯关闭门窗通道,将他们全部斩杀。
3.扬称疾不肯来/与纯书/欲令纯往。
4.①耿纯有勇有谋,懂得用计平定叛乱;①耿纯行事果断,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斩杀了贼首。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若使州郡者至真定”翻译为“就先派使者前往知会”,“使”意思是“派遣”。
“宜自强来”翻译为“我看你还是应该抱病勉强来一趟官舍吧”,“宜”意思是“应当”。
“兄弟将轻兵在门外”翻译为“刘扬的兄弟则率兵在官舍外等候”,“将”意思是“率领”。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东汉官吏诈病现象研究

第43卷第4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43No.42023年7月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ul.2023收稿日期:2023-02-1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汉唐长江下游地区水环境与社会协同演化研究 ,项目编号:22YJC770016㊂作者简介:吕金伟(1990 ㊀),男,湖北省钟祥市人,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史研究㊂㊀㊀①主要参见李建民‘汉代 移病 研究“(‘新史学“12卷4期,2001年,第1-24页);吴昊㊁吕金伟‘春秋战国时期诈病现象研究“(‘浙江学刊“2016年第1期,第69-75页);吕金伟㊁吴昊‘诈病:西汉官场特殊现象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第171-178页);刘岳超‘ 元史⓪所见移病及其意涵探析“(‘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第63-72页);曹丽莉‘变局中的乱象 晚清上层官员托病现象探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2年第9期,第133-143页)㊂此外,日本大庭脩㊁王彦辉㊁黄留珠等学者在阐述相关问题时对两汉的诈病现象有所论及,详见下文分析㊂东汉官吏诈病现象研究吕金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4)㊀㊀摘要:东汉时期官吏们出于政治㊁伦理道德㊁人际关系等原因而选择诈病㊂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 病人 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㊁退出官僚队伍㊂但 病人 身份被人识破的官吏,可能因此遭到惩处㊂对多数诈病的官吏而言, 患病 是其进行政治博弈的筹码㊂借助 患病 ,部分诈病的官吏可以传递出难以明言的政治隐意,隐晦地表露个人期望㊂官吏诈病是东汉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㊂诈病是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策略,它是否被运用,取决于官吏的个人需求㊂关键词:诈病;隐意;官吏;政治文化;东汉中图分类号:K234.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6320(2023)04-0008-10㊀㊀诈病,又称装病,是指身体健康的人谎称患病㊂诈病是一种比较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春秋时期即有之[1],此后屡见不鲜㊂‘太平御览“的编纂者们注意到此前历史上的诈病现象,将之称为 阳病 [2]㊂就东汉的情况而言,‘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中记载的 称病 称疾 托病 托疾 诈疾 辞以疾 辞疾 辞病 移病 等词语,均与诈病同义㊂东汉官吏是诈病活动中最多且最重要的群体,据统计有122人㊂其中,诸侯王4人,中央官60人,地方官44人,不详者19人,5人任中央官与地方官期间均出现诈病现象㊂从时段分布上看,东汉前期(光武至和帝)30人,后期(殇帝至献帝)91人,不详者1人,尤以桓㊁灵㊁献时居多,有65人㊂当代学者对中国古代的诈病现象已有所探讨,历史学研究者主要分析诈病在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的用途②,如台湾学者李建民‘汉代 移病 研究“一文较早述及两汉的诈病现象,他选取10余位移病(即诈病之一种)官吏的事迹进行分析,认为官吏移病具有权谋化特征,暗藏着多种企图,并指出这是了解两汉政治心态乃至时人行为方式的重要线索㊂总的来看,学界对中国历史上诈病现象的研究仍比较少见㊂鉴于此,本文以东汉官吏的诈病现象为研究对象,考察官吏诈病的方式及他人的回应㊁官吏的 病人 身份㊁官吏诈病的原因㊁诈病与官吏的管理㊁官吏诈病与外戚宦官专权,以求加深对东汉政治史的认识㊂㊀㊀一㊁官吏诈病方式与 病人 身份(一)官吏诈病的方式及他人的回应1.官吏诈病的方式在诈病活动中,官吏希望他人知晓自己 患病 的情况㊂因此,他们会通过一定的方式透露出自己 患病 的消息㊂2023年第4期吕金伟:东汉官吏诈病现象研究其一,移病㊂何谓移病?‘汉书㊃楚元王传“颜师古注云: 移病者,移书言病也,一曰言以病移出,不居官府㊂[3]1931‘后汉书㊃翟酺传“李贤注云: 移病谓作文移而称病也㊂[4]1602颜师古㊁李贤都指出移病有呈送 病假书 之意,但颜师古的看法似更加全面,他还认为移病的官吏会搬出官舍,以示 患病 无法视事,不再过问行政事务㊂其二,声称 患病 ㊂如建武元年(25),诸将欲劫更始帝东归,事泄,更始帝派使者召群臣,御史大夫隗嚣 称疾不入 [4]521;永和六年(141),大将军梁商在洛水大会宾客,从事中郎周举 称疾不往 [4]2028;河东太守史弼被中常侍侯览诬陷,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4]2112㊂声称 患病 与移病有别:诈病者口头宣称 患病 即可,无须呈送 病假书 ㊂少数诈病的官吏,甚至说出了所患 疾病 的名称,主要有:眩疾㊁眩瞀㊁狂㊁恶风㊁风疾㊁呕血㊁脚挛㊁足挛㊁废疾㊁头痛㊁痺病等㊂尽管他们所说的 疾病 不存在,但明确说出 疾病 的名称,无疑有助于使人相信他们 患病 ㊂其三,表演与 患病 有关的症状㊂‘后汉书㊃方术列传“称,建武八年,匈奴犯边,光武帝召百僚廷议,光禄勋郭宪认为不宜动兵, 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 ;同书‘张湛传“又记载建武十七年(41),太子太傅张湛 称疾不朝 ,拜太中大夫,光武帝属意他接任大司徒, 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笃 ㊂官吏们表演与 患病 有关的症状的目的在于令他人相信自己 患病 ,认可其 病人 身份㊂2.他人的回应他人得知官吏 患病 的消息后,主要有六种回应㊂其一,置之不理㊂据‘后汉书㊃郅恽传“,光武帝时汝南乡会饮,太守欧阳歙欲表彰督邮繇延,功曹郅恽认为太守 以恶为善 ,欧阳歙不而罢 ,郅恽 称病 ,数月后,欧阳歙复召繇延㊂可见,郅恽 称病 ,太守欧阳歙未予理睬㊂由于受官僚等级意识的影响,对诈病的官吏置之不理者,多为其上级;反之,则比较少见㊂其二,赐医㊂‘后汉书㊃方术列传“记载永建二年(127),顺帝 策书备礼,玄征之,(樊英)复固辞疾笃㊂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㊂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 ㊂顺帝 使出就太医养疾 ㊂值得注意的是,为诈病的官吏赐医之人,多是皇帝或太后㊂其三,探病㊂如 永元五年(93),迁(张)酺为太仆㊂数月,代尹睦为太尉㊂数上疏以疾乞身 (和)帝不许,使中黄门问病 [4]1532㊂和帝十分清楚张酺 托病自洁,求去重任 的心理,他派中黄门探视张酺的真正意图并非拆穿诈病,而是展现浩荡的皇恩,迫使张酺起身视事㊂有时,赐医与探病一同发生㊂如章帝曾打算采纳尚书张林的建议,将食盐改由官府专卖等,尚书仆射朱晖认为此议与民争利, 称病笃,不肯复署议 ,理屈的章帝 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 [4]1460-1461;顺帝时,太尉庞参遭到弹劾,当时正在进行茂才㊁孝廉的察举,他 称疾不得会 ,后因上计掾段恭上疏辩解,顺帝才 遣小黄门视参疾,太医致羊酒 [4]1691㊂其四,拆穿诈病㊂灵帝时,诏令涿郡 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 ,安喜尉刘备怀疑自己名列其中,督邮至县宿于传舍, 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 ,刘备知晓督邮无病,心生恨意,率领吏卒闯入传舍捆缚督邮,鞭杖百余下[5]872㊂一般而言,拆穿诈病的人,或为与诈病者意见㊁利益不一者,或为了解实情的医生㊂张仲景‘伤寒论㊃平脉法“载: 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㊁烦极㊂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㊂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㊂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盻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㊂设令脉自和,处言汝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㊂ 金代成无己注云: 诈病者,非善人,以言恐之,使其畏惧,则愈㊂ [6]在医生张仲景㊁成无己看来,拆穿诈病的方法就是让诈病者惧怕医生将要施行的治疗手段,迫使其自行放弃 病人 身份㊂相较之下,刘备的做法显得过于偏激㊂其五,拒绝诈病者的要求㊂和帝时,太常张奋上书 称痺病不任行,乃以太常礼职,愿与大司农换职 ,遭到免官[7]392;献帝时,徐州牧陶谦辟赵昱为别驾从事,赵昱 辞疾逊遁 ,陶谦复征,且以刑罚相逼,赵昱乃起,拜广陵太守[7]146;等等㊂可以说,拒绝诈病者要求之人,其权势多在诈病者之上㊂其六,满足诈病者的要求㊂谢承‘后汉书㊃陈禁传“: 沛国陈禁,性不好荣㊂建武 三十年 ,拜议郎,引见赐食,禁阳 称 眼目无所见,以肉投㊃9㊃南都学坛2023年第4期羹中㊂ [7]234陈禁声称双眼失明,却能将肉投入羹中,自然瞒不过光武帝㊂但陈禁最终辞官,皆因光武帝不愿为难他㊂其实,诈病的官吏利用 患病 传递出无法明言的隐意,当然希望他人能够领会,进而满足自己的要求㊂不过,诈病官吏的要求能否被满足,关键取决于他人的回应㊂他人回应后,官吏的诈病活动多会终止㊂如延熹三年(160)桓帝征召曾任河南尹的杨秉,他 称疾不至 ,尚书令周景与尚书边韶议奏: 可告在所属,喻以朝庭恩意㊂如遂不至,详议其罚㊂ 复征,杨秉不再 称疾 ,拜太常[4]1771-1772㊂据此可知,周景㊁边韶的议奏实为一个柔中带刚的回应,若依旧 称疾 ,杨秉必遭惩处㊂综上,笔者认为,诈病活动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官吏将自己 患病 的消息传递给他人,传递方式或移书言病,或口头声称 患病 ,或亲自表演 病态 ;第二步,他人得知官吏 患病 的消息后,或置之不理,或赐医,或探病,或拆穿诈病,或拒绝其要求,或满足其要求;第三步,根据他人的回应,诈病的官吏多会终止诈病㊂(二)官吏的 病人 身份装病后,诈病者获得了一种 病人 身份㊂这种 病人 身份,对诈病者㊁知情者(除诈病者外)㊁不知情者(以他人居多)而言,截然不同㊂如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与颍川太守寇恂结怨,贾复过颍川,扬言 见恂,必手剑之 ㊂ 谷崇(对寇恂)曰: 崇,将也,得带剑侍侧㊂卒有变,足以相当㊂ 恂曰: 不然㊂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㊂ [4]623此事中,诈病者是寇恂,知情者是谷崇,不知情者是贾复㊂对谷崇而言,寇恂是一位健康的人;对贾复来说,寇恂是一位病人;至于寇恂,他身兼健康人士与 病人 的双重身份㊂因 病人 身份是伪装的,诈病的官吏常会尽力保守这一秘密㊂然而,他人是否承认官吏的 病人 身份才是诈病问题的关键所在㊂若他人置之不理,则意味着官吏的 病人 身份毫无意义㊂若他人没有置之不理,则有三种情况:第一,赐医与满足其要求,表示他人承认官吏的 病人 身份;第二,拆穿诈病与不满足其要求,表示他人否认官吏的 病人 身份;第三,由于探病既是表达礼节或关爱的方式,又是探视病情有无的借口[8]3,故而,前者表示他人承认官吏的 病人 身份,后者表示他人怀疑官吏的 病人 身份㊂其实,诈病官吏的 病人 身份根本无法令人完全信服㊂明代医家张景岳评论诈病时曾说: 人情诈伪出乎其间,使不有以烛之,则未有不为其欺者㊂ [9]1304张景岳认为,除医生外,人们均被诈病者所欺骗㊂但这一论断较为偏颇,因为不是医生的人也能识破官吏的诈病活动㊂如‘后汉书㊃党锢列传“: 征(蔡)衍拜议郎㊁符节令㊂(大将军)梁冀闻衍贤,请欲相见,衍辞疾不往,冀恨之㊂ [4]2209可知,梁冀清楚蔡衍明明无病却 辞疾不往 ,心生怨恨㊂同书‘何进传“记载中平六年(189)灵帝崩,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两次 称疾 ,却被宦官洞悉其中原委,谎称何太后传召,将何进骗入省闼,斩于嘉德殿前㊂‘三国志“卷12‘魏书㊃崔琰传“还记载: 及(袁)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㊂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㊂ [5]367骑都尉崔琰 称疾 ,被袁谭㊁袁尚二人识破,以致身陷囹圄㊂李建民认为,界定 病人 往往不由医生负责,而是人际互动的结果[8]19㊂此说甚是㊂ 病人 身份的建构主要仰赖诈病的官吏一己之力㊂ 病人 身份在诈病的官吏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或得到认可,或遭到质疑㊁否认;而 病人 身份的放弃,也与人际互动的结果关系至密㊂那么,医生在诈病活动中是否无足轻重呢?我们认为,医生既能否定官吏的 病人 身份,又能提升其 病人 身份的可信度㊂一方面,从‘伤寒论㊃平脉法“的记载来看,医生扮演着否定 病人 身份的角色㊂正如医家张景岳所言: (诈病)治之之法,亦惟借其欺而反欺之,则真情自露而假病自瘳矣,此亦医家所必不可少者㊂ [9]1304另一方面,医生若对诈病抱持一种默许的态度,常能使他人相信官吏的 病人 身份㊂从社会层面上来说,与健康人士相比,病人身份带来的权利与责任具有特殊性㊂美国医史学家约翰㊃伯纳姆认为病人的权利与责任主要有:第一,病人的正常责任得到豁免;第二,病人对患病不负有责任,不能仅凭个人意愿实现康复;第三,病人必须把患病看作不可取的状态,且抱有康复的愿望;第四,病人有义务配合治疗活动[10]㊂约翰㊃伯纳姆所谈论的对象,属于真正的病人㊂然㊃01㊃2023年第4期吕金伟:东汉官吏诈病现象研究而,与之相比,诈病官吏的 病人 身份带来的权利与责任则有三个不同之处:首先,诈病的官吏对 患病 负有责任,能够凭借个人意愿实现 康复 ;其次,诈病的官吏把 患病 看作可取的状态,是否康复要视人际互动的结果而定;最后,诈病的官吏多不愿配合医者的治疗,除非医者默认其 病人 身份㊂㊀㊀二㊁官吏诈病的原因分析医家张景岳对诈病的贡献之一,即是阐发诈病的原因㊂他说: 夫病非人之所好,而何以有诈病?盖或以争讼,或以斗殴,或以妻妾相妒,或以名利相关㊂ [9]1304张景岳对诈病原因的概括直指这一问题的核心㊂循此思路①,我们对东汉官吏诈病的原因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㊂(一)政治原因1.官吏因政治斗争而诈病政治斗争是残酷的,罢官夺爵甚至杀身破家亦在所难免㊂官吏以 患病 为由,以弱者形象示人,或能降低政治损失,抑或保全身家性命㊂‘后汉书㊃耿纯传“称,真定王刘扬意图不轨,光武帝派高阳侯耿纯暗中抓捕刘扬,耿纯等人到达真定后,刘扬 称病不谒 , 遣使与纯书,欲相见 ㊂可知,刘扬 称病 意在免遭擒杀㊂‘后汉书㊃杨彪传“则记载献帝迁居许都,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入殿,察觉尚书令杨彪脸色不悦, 恐于此图之,未得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 ㊂曹操一生至少三次诈病②,可谓熟谙此道㊂2.为谋取政治利益,官吏诈病‘风俗通义㊃过誉“载: (五)世公转换南阳,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欲举其子,伯起自乞子瓒尚弱 明年复举瓒㊂瓒十四未可见众,常称病,遣诣生,交到十八,乃始出治剧平春长㊂ [11]192蔡瓒 称病 ,是为避免他人揭穿自己年龄尚小㊁无法任官的事实,进而遮掩五世公察举不实之过,保住自己的政治利益㊂3.下级谏言,对上级的过失进行规劝[12],上级不予采纳,下级诈病这种现象,大致分两类:一是在中央,朝臣向皇帝或太后谏言,皇帝或太后不纳,朝臣诈病㊂如安帝初,邓太后临朝,为戒盈满之祸,越骑校尉邓康 数上书长乐宫谏争,宜崇公室,自损私权 ,邓太后不从,邓康 谢病不朝 [4]606;尚书令桥玄劾奏太中大夫盖升贪污,但盖升于灵帝有恩,灵帝 不从 ,桥玄 托病免 [4]1696㊂二是在地方,下级官吏向太守或州牧谏言,太守或州牧不纳,下级官吏诈病㊂如会稽郡一位孝妇奉养婆婆尽心尽力,小姑却诬陷孝妇毒害其母,太守未加详查,错判孝妇有罪,户曹史孟尝 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 谢病去 [4]2472-2473;官渡之战前,荆州牧刘表表面上尊奉献帝,暗地却向势力强大的冀州牧袁绍示好,治中邓羲 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5]211㊂(二)伦理道德原因两汉时期,儒家伦理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影响力日益扩大[13]㊂对官吏而言,践行儒家伦理道德既是他们修身㊁齐家的内在要求,又是他们治国㊁平天下的外在追求㊂部分官吏的诈病就与此有关㊂1.官吏知耻,诈病放弃任官耻 是‘管子㊃牧民“所言的四维之一,是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之一㊂当任官与羞耻感之间出现对立之势时,知耻的官吏会选择不任官㊂如故大司徒司直王良得光武帝征召,行至荥阳,欲拜访友人,竟遭到质问: 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 良惭,自后连征,辄称病 [4]933;汉末名臣杨彪 见汉祚将终,自以累世为三公,耻为魏臣,遂称足挛,不复行 [7]428㊂官吏们出于内心的羞耻感而谎称 患病 ,放弃出任官职,是其真情之流露,绝非沽名钓誉㊂㊃11㊃①②我们对诈病原因的概括与张景岳有所不同:一则我们关注的诈病的行为主体是官吏,张景岳所说的似为所有人;二则我们考察的是东汉诈病现象,张景岳着眼的则是明代诈病现象,其原因更为复杂㊂曹操年少时就会诈病,‘三国志㊃魏书㊃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曹)嵩㊂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 卒中恶风㊂ 叔父以告嵩㊂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㊂嵩问曰: 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 太祖曰: 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㊂ 嵩乃疑焉㊂ 之后,曹操在任官期间也发生诈病活动㊂其中,灵帝光和末曹操任济南相,得罪了权臣贵戚,于是诈病㊂但‘魏书㊃武帝纪“言 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裴松之注引‘魏书“却说 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 ,二说不知孰是,故录之存疑㊂参见陈寿‘三国志“卷1‘魏书㊃武帝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页㊂南都学坛2023年第4期2.两汉 以孝治天下 ,一些官吏为尽孝而诈病去官如章帝时,太仆邓彪 丧后母,辞疾乞身,诏以光禄大夫行服 [4]1495;顺帝永建三年(128),车骑将军来历之母薨,来历 称病归第 , 服阕,复为大鸿胪 [4]593;献帝时,公车司马令谢该 以父母老,托疾去官 , 道断,不得去 ,少府孔融上书举荐, 诏即征还,拜议郎 [4]2584㊂因史书语焉不详,我们无法判断邓彪㊁来历㊁谢该托 病 去官㊁归家尽孝是出自真心,还是惺惺作态,但从结局看,他们的尽孝之举似乎得到了政治认可㊂3.身为兄长的官吏爱护弟弟,为让其弟获得官爵,以 患病 为借口让之如丁鸿应袭封陵阳侯,却怜悯其弟丁盛幼小,谎称 身被大病 , 上书让国于盛 [4]1263;度辽将军皇甫规 连在大位,欲退避弟,数上病 [11]186㊂不过,在 以孝治天下 的时代背景下,兄弟之情似不能超越父子之恩㊂故而,鲍骏指责丁鸿 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谓智乎 [4]1263一语,实在情理之中㊂(三)人际关系原因上下级之间关系疏远,下级官吏会假借 患病 去官,摆脱上级的影响㊂如光武帝时,新迁都尉逼迫郑敬任功曹,郑敬讥讽都尉治理不善, 辞病去 [7]606;安帝建光二年(122),汝南太守王龚辟陈蕃为郡吏,陈蕃至,王龚未立即召见,陈蕃心有不悦, 谢病去 [4]1820;灵帝时,侍御史孔融与御史中丞赵舍 不同,托病归家 [4]2263㊂可是,为何上下级之间关系疏远时,诈病者多为下级?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官僚等级意识有关㊂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是秦下层官吏的行政读本,有 吏有五善 吏有五失 的内容,其中, 中(忠)信敬上 为五善之首, 犯上弗智(知)害 为五失之一[14]㊂可知,秦政提倡官吏 敬上 ,反对官吏 犯上 ㊂此处所言之 上 ,既专指皇帝,又泛指上级㊂汉承秦制,这一官僚等级意识沿袭而下㊂下级不能公开地 犯上 ,只好利用诈病的委婉方式,躲避之㊂㊀㊀三㊁诈病与官吏的管理(一)诈病与官吏任用两汉时期,任用官吏的规定很多,身体健康即为其一㊂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置五经博士,举状上列有博士的基本情况,其中就有 身无金痍㊁痼疾 ,且注明由某官㊁某甲保举[15]㊂郑樵‘通志㊃选举一“亦云: 凡学士不得有金痍㊁痼疾,督邮书其版,举主保之㊂ [16]一般而言,身体健康㊁没有疾病的人才有资格出任官吏㊂在举状或版状上写明保举人,一方面增加了所写内容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若情况不实,可以连带追究保举人的责任㊂诈病者拥有一种 病人 身份,因此, 患病 成为他们拒任官职的正当理由㊂相关情况详见表1㊂东汉时以诈病的方式拒任官职者有45人,其中儒士22人,处士10人,隐士1人,在职官吏2人,故官4人,世家子弟4人,不详者2人㊂在时段分布上,东汉后期高于前期,桓㊁灵㊁献时人数最多,有27人㊂这里,有两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㊂第一,儒士是以诈病的方式拒任官职者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但诈病是一种欺诈行为,是否违背了儒家的 信 观念?对此,经学家郑玄的看法值得深思㊂‘礼记㊃曲礼下“: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㊂言曰: 某有负薪之忧㊂ 郑玄注 不能,则辞以疾 云: 士若不能,不得云不能,但当自称有疾也㊂所以然者,夫射以表德,士既升朝,必宜有德;若不能,则是素餐之辱,兼辱君不知人,误用己也㊂ 又注 某有负薪之忧 云: 此称疾之辞也 不直云 疾 而云 负薪 者,若直云 疾 ,则似傲慢,故陈疾之所由,明非假也㊂ [17]郑玄认为,在士与君的交往中 辞以疾 是一种谦辞㊂故而,从表面上来看,诈病与儒家的 信 观念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㊂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㊁孟子已有诈病之举㊂‘论语㊃阳货“: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㊂ [18]‘孟子㊃公孙丑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 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 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㊂ 赵岐注云: 孟子不悦王之欲使朝,故称有疾㊂ [19]孔子㊁孟子诈病,是为了在一种缺乏政治认可的环境中保持儒士的人格尊严㊂ 道不同,不相为谋 ,可能是儒士们以诈病的方式拒任官职的根本原因㊂延光二年(123),安帝聘周燮,族人劝之,周燮对曰: 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㊃21㊃2023年第4期吕金伟:东汉官吏诈病现象研究表1㊀诈病者拒任官职情况①时间身份儒士处士隐士在职官吏故官世家子弟其他合计光武帝时张兴㊁李育孝廉丁邯故大司徒司直王良4章帝时高凤㊁鲁恭㊁何敞郑均4和帝时杨震②1安帝时周燮㊁杨伦薛包3顺帝时郎顗㊁赵宽执金吾梁商黄琼㊁王畅5质帝时故侍中杨厚1桓帝时张楷㊁董扶㊁赵典㊁郭泰㊁仇览㊁孔昱㊁周勰韦著故梁令刘宽黄琬㊁张俭11灵帝时姜肱㊁何休荀爽㊁郑玄㊁申屠蟠姜岐封观7献帝时蔡邕㊁孙资㊁赵昱仲长统㊁任安㊁侯瑾㊁秦宓故临晋侯杨彪程昱9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 辞疾而归 [4]1742-1743;灵帝初,中常侍曹节等专执朝事,征召姜肱为太守,姜肱私下对友人说到: 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志,况今政在阉竖,夫何为哉! 再拜太中大夫,姜肱却让家人对云 久病就医 [4]1750㊂据此可知,为坚守心中之道,儒士周燮㊁姜肱拒任官职,而诈病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㊂第二,为何桓㊁灵㊁献时以诈病的方式拒任官职者人数最多?笔者认为,黑暗的社会现实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㊂对此,儒士郭泰的看法最为典型㊂司马彪‘续汉书㊃郭泰传“: 初以有道君子征,泰曰: 吾观乾象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㊂ 遂辞以疾㊂ [7]471郭泰认识到东汉王朝行将崩塌的事实,便以诈病的方式拒任官职,与政治保持距离㊂(二)诈病与官吏退免退免是两汉官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分两类,即正常退免㊁非正常退免㊂病免是正常退免之一㊂所谓病免,是指官吏患病而免职居家, 病免官吏中,亦不乏假病免者 [20]㊂假病免者,即诈病免官者㊂据统计,东汉时诈病免官者有8人,分别是太常张奋㊁太中大夫张湛㊁左冯翊王丹㊁越骑校尉邓康㊁郎中皇甫规㊁尚书崔寔㊁(汉阳太守㊁司徒)桥玄㊁郡功曹任末③㊂‘后汉书㊃刘平传“序注云: 汉制,吏病满三月当免㊂ [4]1295‘汉书㊃高帝纪“注引孟康曰: 赐㊃31㊃①②③资料来源:范晔‘后汉书“卷25‘鲁恭传“(第874页);卷26‘韦义附韦著传“(第921页);卷27‘王良传“(第933页);卷27‘郑均传“(第946页);卷30上‘杨厚传“(第1050页);卷30下‘郎传“(第1075页);卷34‘梁商传“(第1175页);卷36‘张楷传“(第1243页);卷39‘刘平传“序(第1295页);卷43‘何敞传“(第1480页);卷49‘仲长统传“(第1644页);卷51‘桥玄传“(第1695页);卷53‘周燮传“(第1742-1743页);卷53‘姜肱传“(第1750页);卷54‘杨震传“注引‘续汉 书 “(第1760页);卷54‘杨彪传“(第1789页);卷56‘王畅传“(第1823页);卷60下‘蔡邕传“(第2005页);卷61‘周勰传“(第2031页);卷61‘黄琼传“(第2032页);卷61‘黄琬传“(第2040页);卷62‘荀爽传“(第2057页);卷67‘党锢列传“(第2210㊁2213页);卷76‘循吏列传“(第2481页);卷79‘儒林列传“(第2552㊁2564㊁2582页);卷80‘文苑列传“(第2649页);卷82‘方术列传“(第2734页);卷83‘逸民列传“(第2769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㊂‘后汉书志㊃百官三“注引‘决录注“,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598页㊂谢承‘后汉书“卷2‘赵戒附赵典传“(第23页)㊁司马彪‘续汉书“卷5‘郭泰传“‘封观传“(第471页),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第49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㊂陈寿‘三国志“卷8‘魏书㊃陶谦传“注引谢承‘后汉书“(第249页);卷14‘魏书㊃程昱传“(第426页)㊁卷14‘魏书㊃刘放传“注引‘资别传“(第457页);卷38‘蜀书㊃秦宓传“(第971页)㊁卷38‘蜀书㊃秦宓传“注引‘益部耆旧传“(第972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㊂洪适‘隶释㊃隶续“卷11,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4页㊂高文‘汉碑集释(修订本)“,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1页㊂‘后汉书㊃杨震传“注引‘续汉 书 “称,杨震教授20余年,数次称病不应州郡召㊂据‘后汉书㊃邓骘传“,邓骘在安帝永初元年(107)冬拜为大将军,稍后辟杨震㊂若杨震教授诸生的时间按25年计算,则其数次称病不仕州郡约在83至107年间,历章㊁和㊁殇三帝㊂因此时段中和帝统治时间最长,达16年,故将其诈病列在和帝时㊂参见司马彪‘续汉书“卷3‘张纯传“,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92页;范晔‘后汉书“卷27‘张湛传“(第930页);卷27‘王丹传“(第931页);卷10上‘皇后纪“(第429页);卷65‘皇甫规传“(第2132页);卷52‘崔寔传“(第1731页);卷51‘桥玄传“(第1695-1696页);卷79下‘儒林列传“(第2572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㊂。
后汉书卷二十一

后汉书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5)原文后汉书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5)刘植传,刘植字伯先,巨鹿昌城人。
王郎起事后,刘植与弟刘喜、从兄刘歆率领宗族宾客数千人据昌城。
听说世祖从蓟回来,就开城门迎世祖,世祖以刘植为骁骑将军,以刘喜,刘歆为偏将军,都封为列侯。
这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归附王郎,有众十多万人,世祖派遣刘植去劝说刘扬,刘扬就降了。
世祖因而留在真定,纳了郭后,郭后就是刘扬的外甥女,所以以此厚结。
就与刘扬及诸将在郭氏漆里的家中摆酒庆贺,刘扬为之击筑以为欢,因此得进兵攻拔邯郸,跟从平定河北。
建武二年(26),更封刘植为昌城侯。
讨伐密县贼,死于战事。
子刘向嗣位。
帝使刘喜代为率领刘植的军队,复封为骁骑将军,封为观津侯。
刘喜去世,又以刘歆为骁骑将军,封为浮阳侯。
刘喜、刘歆跟从征伐,都传圭寸国于后代。
刘向徙圭寸为东武阳侯,死后,子刘述嗣位。
永平十五年(72),因与楚王刘英谋反有牵连,封国被废除。
耿纯传,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
父亲耿艾,是王莽济平尹。
耿纯就学于长安,所以授官为纳言士。
王莽败,更始即位,使舞阳王李轶向各郡国招降,耿纯父亲耿艾投降,回去任济南太守。
当时李轶兄弟掌权,独断行于一方,宾客游说的很多。
耿纯连续多次求见不得通报,过了很久才得见。
因而对李轶说:大王以龙虎之雄姿,逢风云之际会,迅速拔地而起,一月之间兄弟称王,但士民们并不知道你有什么德行,你也没有对百姓宣扬有什么功劳,恩宠与官位暴兴,这是聪明人所忌讳的。
兢兢业业警惕自持,还恐怕没有好下场,何况是骤然暴发而自足,难道可以成功吗?李轶很奇异,而且以耿纯是巨鹿的大姓,就以帝旨拜耿纯为骑都尉,授以符节,令他安集赵。
恰逢世祖渡河到了邯郸,耿纯即往谒见, 世祖高兴地接待了他。
耿纯退,看到官属们统帅军队的法度与别的将领不同,就要求自行结交采纳,贡献马匹及缣帛数百匹。
世祖北上到中山,留耿纯在邯郸。
恰逢王郎造**,世祖自蓟向东南奔驰,耿纯与从弟耿讠斤、耿宿、耿植共同率领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者病者都载棺木相随,迎世祖于育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
父艾,为王莽济平尹。
纯学于长安,因除为纳言士。
王莽败,更始立。
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
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
世祖北至中山,留纯邯郸。
会王郎反,世祖自蓟东南驰,纯与从昆弟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于育。
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
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宿归烧其庐舍。
世祖问纯故,对曰:“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
”世祖叹息。
时赤眉、青犊、上江、大肜、铁胫、五幡十余万众并在射犬,世祖引兵将击之。
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
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
世祖曰:“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
”乃以纯族人耿弇为蒲吾长,悉令将亲属居焉。
世祖即位因自请曰:“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
”帝笑曰:“卿既治武,复欲修文邪?”乃拜纯为东郡太守。
时东郡未平,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
居东郡四岁,时发干长有罪,纯案奏,围守之,奏未下,长自杀。
纯坐免,以列侯奉朝请。
从击董宪,道过东郡,百姓老小数千随车驾涕泣,云“愿复得耿君”。
帝谓公卿曰:“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
八年,东郡、济阴盗贼群起,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遣使拜太中大夫,使与大兵会东郡。
东郡闻纯入界,盗贼九千余人皆诣纯降,大兵不战而还。
玺书复以为东郡太守,吏民悦服。
十三年,卒官,谥曰成侯。
(《后汉书》卷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病者皆载木自随 木:棺木
B.老弱在行 行:军队
C.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勒:命令
D.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 著:显著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指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口。
东汉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
B.“修文”即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
等。
文中指耿纯想申请做修订国家典章制度的官员。
C.“玺书”指皇帝的诏书。
古代长途递送文书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
D.“谥”文中是授与,加封的意思,特指死后追封。
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纯谋事深远,见事未形之时。
王莽失败,更始帝登位,他却在乱世英雄中相中了刘秀。
王郎造反,郡国多有归附,他为表明立场,放火焚烧族人的房屋来坚定人心。
B.耿纯赤胆忠心,不惜牺牲家族。
他义无反顾地率领宗族二千人归附刘秀,使其力量大增。
击退贼众后,连皇帝都为他家族安危担忧,安排他率领亲属全部在蒲吾居住。
C.耿纯足智多谋,作战英勇无畏。
贼众大举包围,箭如雨下,士兵死伤严重。
他临危不惧,坚守不动。
选派二千精兵绕到敌人后面鼓噪,两面夹击,取得战争的胜利。
D.耿纯心系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在东郡做太守时,混乱的东郡变得太平清净。
以至百姓随车哭泣挽留。
后来东郡再次发生叛乱,他以一已威信,让九千多人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
(2)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
(3)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
《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4.(3分)D
5.(3分)B
6.(3分)B
7.(10分)
(1)(5分)(耿纯)看见世祖的部下领兵的方法和其他将领不同,于是就请求结交他。
(“将兵”“法度”“结纳”,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
(2)(5分)天下大体已经平定,我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希望让我试着管理一个郡,我会尽力效力。
(“略定”“用志”“自效”,每译对一
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
(3)(5分)耿纯从年轻穿铠甲作小军官罢了,治理郡事竟能这样被百姓思念吗?(“被”“乃”“见”,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