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合集下载

【公文技巧】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技巧】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一、“机制”“体制”“制度”的区别与用法“机制”“体制”和“制度”都是多义词,在涉及社会生活时,它们有一个义项意思比较接近,在使用时需要辨析。

“机制”可用来表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例如:1.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2.在继续完善荒山租赁承包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的新机制。

3.这个村的实践说明,让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4.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基金管理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

5.这件事也反映出市政府危机事件反应机制尚不够迅速、灵活、高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机制”所指,都跟某种“作用”有关。

可以说,“机制”多用来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

“体制”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

例如:1.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3.我们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4.这家医院为全市医疗体制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5.许多同志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并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体制”指某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运作。

“制度”可用来指“在某方面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例如:1.要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2.“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3.该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和下岗分流制度。

4.商家在对消费者承诺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内部员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5.要加快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制度”指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如果侧重于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侧重于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宜用“机制”;如果侧重于指某个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运作,宜用“体制”;如果侧重于指某方面的规定、规程、规章或行动准则,宜用“制度”。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一、“机制”“体制”“制度”的区别与用法“机制”“体制”和“制度”都是多义词,在涉及社会生活时,它们有一个义项意思比较接近,在使用时需要辨析。

“机制”可用来表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例如:1.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2.在继续完善荒山租赁承包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的新机制。

3.这个村的实践说明,让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4.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基金管理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

5.这件事也反映出市政府危机事件反应机制尚不够迅速、灵活、高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机制”所指,都跟某种“作用”有关。

可以说,“机制”多用来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

“体制”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

例如:1.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3.我们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4.这家医院为全市医疗体制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5.许多同志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并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体制”指某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运作。

“制度”可用来指“在某方面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例如:1.要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2.“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3.该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和下岗分流制度。

4.商家在对消费者承诺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内部员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5.要加快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制度”指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如果侧重于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侧重于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宜用“机制”;如果侧重于指某个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运作,宜用“体制”;如果侧重于指某方面的规定、规程、规章或行动准则,宜用“制度”。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作为秘书工作者,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音同形似而意义有差异甚至迥异的词语,若运用不当,就会影响表情达意或产生谬误。

现列举数例,供写作时参考。

截止与截至“截止”一词偏重于“止(停止或结束)”,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就停止或结束。

如:报到于×月×日截止(不能用截至)。

“截至”则偏重于“至(到)”,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

如:报到日期截至×月×日;截至目前。

以致与以至“以致”一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如:小李在公司不好好工作,以致被老板“炒了鱿鱼”。

“以至”也是连词,一方面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老张、老李、老王以至看大门的老赵都知道这件事,你却不知道。

另一方面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大家每天都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以至3万双鞋的生产任务提前一周就完成了。

盈利与营利“盈利”是名词,有两个含义:①企业单位的利润。

②获得的利润。

如:该企业月盈利10万元。

“营利”则是动词,意思是“谋求利润”。

如:该组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暴发与爆发这两个都是动词,都有“突然、迅速地发生”的含义。

“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

如:大雨导致山洪暴发。

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得势,与“户”字连用。

如: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暴发户。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

“爆发”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弹药、火山、火势、打雷等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

也可用于战争、斗争、革命、起义、暴动等。

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爆发”还可用于形容众人的声音(欢呼声、喊杀声、掌声等),如:局长话音刚落,同志们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启用与起用“启用”指的是“开始使用”,用的对象多指物。

如:某某印章自×月×日开始启用。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 组词语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 组词语

一、“截止”与“截至”“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后;“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状态,是及物动词,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要带宾语。

如:“报名时间昨天已经截止”、“截至9月10日”。

二、“制订”与“制定”“制订”是指创制拟定,是经过研究商讨形成的,不一定是定案,强调过程,具有创造性,多用于计划、方案等;“制定”是指将拟议或创制的东西确定下来,成为定案,不可轻易更改,强调动作已完成,具有权威性,多用于政策、法规、纲领、方针、决议等。

如:“制订计划”、“制定法律”。

三、“汲取”与“吸取”两者为近意词。

“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多用于书面语;“吸取”的搭配对象非常广泛,既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也有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如“汲取经验”、“吸取养料”。

四、“倍受”与“备受”“倍受”表示加倍得到,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备受”表示完全得到。

如:“倍受鼓舞“、“备受欢迎”。

五、“作出”与“做出”二者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

“作出”的宾语一般比较抽象,多为思想上的;“做出”的宾语一般比较具体,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

如:“作出贡献”、“做出一个高难动作”。

六、“督察”与“督查”“督察”是指监督察看,多用于承担法定监督工作的部门依法进行例行监督工作;“督查”是指督促检查,多用于监督、催促和检查某项具体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如:“土地例行督察”、“督查工程进度”。

七、“决不”与“绝不”“决不”是指决心不,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绝不”是指绝对不,是无条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如:“决不退缩”、“绝不允许”。

八、“必须”与“必需”“必须”是指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侧重于“一定得要”,是副词,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必需”是指一定要有,是动词,多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作状语。

!公文常见易混淆词语辨析

!公文常见易混淆词语辨析

【教祺】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教师的祝愿。

祺,是吉祥、福气的意思。

【编安】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编辑的祝愿。

【钧安】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上级或尊长的祝愿。

【此令】公文中的习惯用语,多用于命令的正文末尾。

“就这样命令”的意思。

【特此函达】公文中的习惯用语,是“特地这样通过信件传告”的意思。

【希见复】公文中的习惯用语,是“希望答复我”的意思。

【钧裁】请求上级或长辈作决定时的习惯用语,钧,敬辞。

【谨启】恭敬地陈述。

【届时】到时候。

【鉴于】由于考虑到。

【业经】已经经过。

【兹将】现在把。

兹,“现在”的意思。

【电悉】通过电报(或电话)了解到。

悉,知道,了解。

【逾期】超过期限。

【缄】封,闭。

【毋庸】不需要。

【援用】引用,比照。

【以资】用来作为。

【莅临】亲临,到。

含尊敬意。

【为荷】多用于介绍信的末尾表示感谢。

笔者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启用和起用例句:①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起用。

②经学校研究同意,自即日起正式启用“中国共产党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印章。

③特别要大胆启用年轻优秀人才,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解释:【启用】开始使用:~印章。

~新域名。

铁路已建成~。

【起用】①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②提拔使用:~新人。

大胆~年轻干部。

启,(启,开也。

见许慎《说文解字》)本义是“开,打开”,引申指“开始”。

启用,就是“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启用系统、启用设备设施等等。

“启”是相对于“封”而言的,所以,凡是以前封着的、没有用过的东西,如新建的机场、新建的体育场馆、新建校区等,开始第一次使用时都叫“启用”。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单词和短语非常重要。

毕竟,笔误和拼写错误可能会导致误解和误解。

因此,人们需要尤其小心,以避免常用易错的字词的混淆。

以下是一些公文中常见的易错字词以及它们的正确用法。

一、经济类词汇1.1 账户 (account) 与帐户 (account)这两个单词看似只是繁简体的不同,但在公文写作中差别却非常重要。

账户(account)是指计算、统计、记录财务交易的方法,如银行账户、借记卡账户等。

帐户(account)则是指公文中用于建议、申请或询问的书面形式。

因此,当我们在写公文时,需要注意是用哪一个单词。

1.2 投资 (investment) 与拨款 (appropriation)投资是指将资金或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放到某个行业或企业中的行为,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回报。

而拨款则是从政府或组织的预算中划拨资金的行为。

在公文写作时,需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以避免误解。

1.3 支付 (payment) 与付款 (disbursement)这两个词都涉及将钱支付给某人或某机构,但两者的含义略有不同。

支付(payment)是指向某个账户或者以某种方式把钱支付给某人或者某机构的行为。

付款(disbursement)则指向某一项费用、计划或活动发放汇款或派遣款项的行为。

二、政治类词汇2.1 同胞 (compatriot) 与同伴 (companion)同胞(compatriot)在政治文件中通常泛指国家公民,而同伴(companion)则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伴侣。

因此,在撰写公文时,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

2.2 关系 (relationship) 与联系 (connection)关系(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的一种联系;联系(connection)则是指物质上的连接或人与人之间的关联。

在政治文件中,它们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容易混淆。

必须注意它们的用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7组易混字词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7组易混字词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7组易混字词写作中最怕的就是写错字、用错词。

有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音似或形似的字词,这些字词有的意义相近,有的意义迥异,若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表情达意或产生谬误。

一篇好文章在用字和用词上都很讲究,所以,写作时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需要格外留心。

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易混淆的典型字词,供大家先收藏学习。

写作中常见的易混淆的单字有的字音似或形似,在用法上要严格区分,避免误用。

例如:“做”与“作”、“即”与“既”、“连”与“联”、“俩”与“两”、“辨”与“辩”、“和”与“与”,等等。

一、“做”与“作”在文章中,如果后面接名词,则用“做”;如果后面接动词,则用“作”。

“做”侧重于具体事物,“作”侧重于抽象事物。

另外,“做工作”这一搭配,“工作”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均用“做”。

例如:作贡献、作表率、作斗争、作为;做生意、做买卖、做饭二、“即”与“既”这两字容易混用,要细加区别。

“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发”;“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

“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如“既成事实”“既然如此”“既往不咎”和“既得利益”。

“既”也是连接词,如“既聪明又用功”。

三、“记”与“纪”“记”与“纪”,有时是同义词,而用时要注意其区别。

“记”多义,抄写下来用“记录”“记载”。

留存在心中用“记忆”。

也有“标志”“符号”之意,如“标记”。

“纪”也有记下来的意思,如“纪实”就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

“纪行”一般不写作“记行”。

请记住,在“纪念”“纪元”“纪律”和“创纪录”“纪录片”等词中,不要用“记”。

四、“连”与“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

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

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五、“俩”与“两”“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一、容易混淆的词组1、截止、截至。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

二者不能混用。

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

2、制订、制定。

“制订”是指创制拟定,“制定”是指定出。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方案、计划等的形成过程,而后者则强调法规等的定型和拍扳定案。

3、权利、权力。

“权利”是指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

4、以至、以致。

“以至”是指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是指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至”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5、急待、亟待。

“急待”是指紧急待办,“亟待”是指极须,急迫待办。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

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6、决不、绝不。

“决不”是指决心不,“绝不”是指绝对不。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就本身而言,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而后者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虽然也适用于自身,但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7、记取、汲取。

“记取”是指记住,“汲取”是指吸取。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

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8、检察、监察。

“检察”是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监察”是指监督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

检察与监察的区别有三:第一,方式不同。

一个是审查,一个是监督。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1.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2. 决定和决议: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决议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3.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4. 决定和命令: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命令是由领导机关、领导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发布的,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的公文。

5.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6.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7. 报告和请示: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公文;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公文常见100组易错词语

公文常见100组易错词语
公文常见100组易错词语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3.《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
4.国家总体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
5.“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倡议
6.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政府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
95.不记其数→不计其数
96.顶力相助→鼎力相助
97.世外桃园→世外桃源
98.直接了当→直截了当
99.六根清静→六根清净
100.百尺杆头→百尺竿头
71.常驻人口→常住人口
72.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73.严峻形式→严峻形势
74.外化于形→外化于行
75.度过难关→渡过难关
76.复原军人→复员军人
77.收关之年→收官之年
78.权利清单→权力清单
79.自由散慢→自由散漫
80.不烦不燥→不烦不躁
81.山青水秀→山清水秀
82.详细纪录→详细记录
83.以偏盖全→以偏概全
43.渡假村→度假村
44.莫虚有→莫须有
45.年青人→年轻人
46.爱滋病→艾滋病
47.一柱香→一炷香
48.入场卷→入场券
49.名信片→明信片
50.大姆指→大拇指
51.跘脚石→绊脚石
52.活性碳→活性炭
53.记录片→纪录片
54.一服药→一副药
55.笑咪咪→笑眯眯
56.至高点→制高点
57.孤伶伶→孤零零
58.显象管→显像管
59.照像机→照相机
60.爆发户→暴发户
61.甘败下风→甘拜下风
62.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63.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易混易错的公文字词辨析是中文写作和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在使用这些常用公文字词时,很容易混淆它们的意思。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公文字词以及它们的辨析。

1. 公共与共用:公共表示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共同拥有或可使用的资源或设施。

共用表示由多个人或组织共同使用的东西。

例如,公共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而共用的车辆可能是由几个人共享的。

2. 确定与确定:确定表示明确或确认某个事物的性质、存在或结果。

确定表示对某个事物有所了解,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

例如,你可以确定一个问题的答案并决定如何解决它。

3. 处理与处理:处理表示对问题或情况进行处理或解决。

处理表示对材料或物品进行加工或处理。

例如,你可以处理一个紧急事态,并且处理食物使其更加可口。

4. 全面与全面:全面表示包括所有方面或方向的。

全面表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或技能。

例如,全面的发展意味着在各个方面都有进步。

5. 可能与可能:可能表示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能表示可以实现或完成的事物。

例如,这个计划可能会失败,但有可能实现。

6. 仔细与细心:仔细表示做事时小心、谨慎或耐心。

细心表示注重细节,做事认真。

例如,你可以仔细检查一份文件,并细心处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7. 失败与失败:失败表示没有成功或达到预期目标。

失败表示在某个方面或能力上不如其他人或事物。

例如,他在考试中失败了,但他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8. 亲自与亲自:亲自表示亲自参与或亲自完成。

亲自表示亲密或亲近的关系。

例如,我亲自去参加了会议,并与亲人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易混易错的公文字词,我们可以在写作和阅读中更准确地使用它们,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公文写作中出错率最高的20组词语和文字,看看你是不是都用对了

公文写作中出错率最高的20组词语和文字,看看你是不是都用对了

公文写作中出错率最高的20组词语和文字,看看你是不是都用对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很多词语和文字看着相近或者发音相同,但意思和用途千差万别,使用起来经常混淆,尤其是在公文中常常被错误使用。

下面20组词语和文字被错误使用的概率就非常高,在写作公文时要格外注意。

1.“必须”与“必需”•二者的词性不同。

“必须”是副词,“必需”是动词。

•二者所修饰搭配的成分不同。

“必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必需”用在名词前作谓语或定语。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必须”侧重于一定要做,带有命令的语气,而“必需”侧重于一定要有,说明不可或缺。

例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指出”“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医疗是人民必需”“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2.“交代”与“交待”•“交代”有三层意思:一为“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类似于“交接”,例如“交代工作”;二为“嘱咐”,例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三为“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或“把罪行坦白出来”,比如“交代政策”“交代问题”。

•“交待”有两层意见,一为“同'交代’”;二为“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例如“差点把自己给交待进去了”。

公文中,一般用“交代”,不用“交待”。

3.“其他”与“其它”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别的”、“另外的”的意思,但是“其他”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而“其它”只用于事物。

并且,在公文中,统一规范使用“其他”。

4.“截止”与“截至”•截至,表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停止,但没有结束,后面继续展开。

例如“截至昨天”、“截至某月某日”、“截至目前”。

•截止,表示在某一时刻停止,强调'停止';“截止“通常在时间词之后使用。

例如“网上注册将在明天截止”。

5.“制定”与“制订”“定”更重视结果,“订”则更强调过程。

如果指将要或者已经出台什么政策、制度,用“制定”;而如果是正在进行、在讨论、研究等的过程中,则用“制订”。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实词辨析是很多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1. 重视与重视。

“重视”指对某事物或某人认真看待,认为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重视”则指对某事物或某人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量或重要性。

2. 研究与研究。

“研究”指对某一问题、现象或事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探讨和分析;“研究”则指对某一问题、现象或事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探讨和分析。

3. 推进与推进。

“推进”指使事物向前发展或向前移动;“推进”则指使事物向前发展或向前移动。

4. 培养与培养。

“培养”指通过教育、训练等手段使人的能力、品质得到发展;“培养”则指通过教育、训练等手段使人的能力、品质得到发展。

5. 着手与着手。

“着手”指开始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着手”则指开始进
行某项工作或活动。

6. 确定与确定。

“确定”指对某事物或某人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决定;“确定”则指对某事物或某人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决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实词辨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和总结,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
记忆。

祝你考试顺利!。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一、引言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可能会造成误解或者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以供参考使用。

二、同音词1. 使/事这两个词的发音相同,但含义不同。

使指的是让某人或者某物发生某种状态或者动作;而事指代具体的事件或者事情。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使他明天来见我。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事他明天来见我。

2. 辈/备辈指代同辈、同一级别的人;备则指准备或者提供。

正确使用示例:他们是同辈的好朋友。

错误使用示例:他们是同备的好朋友。

3. 家族/家具家族指的是家庭中的亲属系统;家具则指放置在家中供人使用的物品。

正确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习俗。

错误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具的传统习俗。

4. 执/侦执指的是执行、实施;侦则指调查、研究。

正确使用示例:他负责执法工作。

错误使用示例:他负责侦法工作。

5. 取/趣取表示取得某物,采取某种行动;趣则表示兴趣、爱好。

正确使用示例:你可以去取车票。

错误使用示例:你可以去趣车票。

三、同义词1. 取得/获得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获取或者得到,但用法上有所不同。

取得强调的是经过努力或者斗争获得某物;获得则强调的是通过某种手段达到目的。

正确使用示例: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错误使用示例:他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 传达/表达传达指的是将信息或者意见传递给他人;表达则强调用语言、行动或者其他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等。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他。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表达给他。

3. 组织/机构组织指的是由成员组成的系统或者机构;机构则指专门进行某种活动或者管理某种事务的组织。

正确使用示例: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组织。

错误使用示例: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全球性机构。

4. 问题/难题问题和难题的意思都是指困扰、待解决的事情,但问题更常用,泛指各种各样的待解决的事情;而难题则指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以下是 6 条关于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及例子:
1. “必须”和“必需”。

哎呀,你可别小瞧这两个词儿啊!比如说“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做到;而“生活中必需的物品”,强调的是缺少不了的东西。

想想看,如果用错了,那意思可就差得远啦!
2. “截止”和“截至”。

嘿呀,这俩词真挺容易弄混的呢!“报名截止到明天”,就是说到明天就结束了;“截至目前的情况”,就是说从开始到现在的情况。

这不仔细区分还真容易搞错呀,是不是?
3. “制定”和“制订”。

哎呀呀,好多人分不清呢!“制定国家政策”,那可是很严肃、很正式的;“制订一个计划”,相比之下就稍微灵活一些啦。

它们的用法不一样,弄错了可就闹笑话啦,你说呢?
4. “反应”和“反映”。

这两个词也容易让人晕乎啊!“他的反应很快”,是说他做出的回应;“向上级反映情况”,就是把事情呈现出来。

可不能乱用呀,要不然别人能明白你的意思吗?
5. “启用”和“起用”。

你看啊,“启用新设备”,那是开始使用新的东西;“起用新人”,就是让新人得到任用。

这俩词虽然长得像,但意思可有差别呢,得牢记呀!
6. “推脱”和“推托”。

哇塞,这俩也是容易搞混的呀!“他总是推脱责任”,就是不想承担;“找借口推托不去”,就是找理由不去。

这么一解释是不是清楚多啦,可别再用错咯!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在公文中可得特别注意呀,用错了可能会导致意思完全不一样,大家一定要认真区分!。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分量”不是“份量”。

份:整体里的一部分,如:把一斤糖分成四份,股份等;分(fèn):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过分,恰如其分,分内事等。

“欢度”不是“欢渡”。

度:指时间,从此时到彼时,如:欢度春节,度假村;渡:指渡河,从此岸到彼岸;如:横渡长江,飞渡太平洋。

“渡过”难关要用“渡”。

“国是”不是“国事”。

国是:指国家大计、方针政策、大是大非的问题,如:与民主党派共商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新事,如:进行国事访问。

“九州”不是“九洲”。

九州:指古代的行政区划,九州为中国古代的代称。

洲:指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如:五大洲、欧洲。

“嘉宾”不是“佳宾”。

嘉宾:指美好的客人,是对客人的尊称,不能错用为“佳宾”。

“作”与“做”。

作:用于表示抽象意义的范围。

如:作了规定,作了报告,作出努力;做:用于表示具体行为的范围。

如:做功课,做工作,做事。

二者很多地方不能通用和互相替代。

“截止”与“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到……为止,截至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制定”与“制订”。

制定:定出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决定,不可改变,如:制定法律、法规;制订:经过研究和商讨拟制、订立办法、措施,还可修订,如:制订活动方案。

“其他”与“其它”。

有人用“其他”指人,用“其它”指物,其实不然。

“其他”:另外的、别的之意,用于人和事物均可。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均用“其他”。

“起用”与“启用”。

起用: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启用:指开始使用、提拔年轻干部。

“委曲”与“委屈”。

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的婉转、曲转或俯就于人,如:委曲求全;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亏待或对不住人,如:受了委屈。

“定金”与“订金”。

定金: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订金: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

“譬如”与“比如”。

譬如:指打比方,如:瞎人摸象;比如:指举例时的发端语,如: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比如:乘车难,上学难等等。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加紧(开展、进行)生产2.合龙、合拢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

“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

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

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

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

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

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

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

“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

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

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置刚好相反。

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

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4.制订、制定“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它的使用对象多为相对问题简单、单项性的、短期的、规模较小的规划活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加紧(开展、进行)生产2.合龙、合拢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

“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

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

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

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

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

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

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

“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

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

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置刚好相反。

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

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4.制订、制定“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它的使用对象多为相对问题简单、单项性的、短期的、规模较小的规划活动等。

例如:制订季度工作方案。

“制定”的意思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它的使用对象多为比较复杂、正式、规范、规模较大的规划活动等。

例如:制定宪法。

另外,“制订”是联合型词语,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它未必形成了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它所形成的结果不一定算数,还可能需要修改,或是要通过一定程序去批准。

例如:我们要迅速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

“制定”是动补型,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多强调行为的结果,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

例如: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5.公平、公正、公开公平,词典释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它要求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强调的是衡量标准的同一尺度,至于尺度本身是否合理、正当,公平并不予以考虑。

公正,词典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它是指“给每个人所应得”,侧重于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就公平、公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而言,它们的涵义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英文当中,公正为justice,公平为fairness,写法的不同说明了两者之间是有细微差别的。

公平的现实成分多一些,公正的“应然”成分多一些。

公平与公正的最大区别在于,凡是公正的事情必定是公平的事情,但是公平的事情不一定是公正的事情。

公开,词典释为: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

它跟“秘密”相对。

公开和“公平、公正”两词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

公开是公平、公正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阳光”的最好手段。

6.制度、体制、机制制度的释义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行动准则”,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体制的释义为“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机制的释义为“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制度,通常是指社会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

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税收、教育、保障制度等。

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经管理制度等。

体制,是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实施的组织架构,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单一性,而体制则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

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7.成分、成份①在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的形势下,要通过制度建设开展工作、促进发展。

②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面对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给学生思想带来的新冲击。

《现代汉语词典》相关解释为:【成分】(成份)①指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化学~。

营养~。

减轻了心里不安的~。

②指个人早先的主要经历或职业:工人~。

他的个人~是学生。

在实际写作中,这两个词语的使用都很广泛,用百度搜索“成分”,找到相关网页约44,400,000篇;搜索“成份”,找到相关网页约15,600,000篇。

但在《辞源》、《古代汉语词典》、《近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这两个词,说明“成分”一词在古代,包括近代还没有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了,因应用不够广泛而未被收录。

有学者曾依据《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电子版对“成分”和“成份”两词在经史、子、集等几百部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发现“成分”作为词语使用,最早出现于清代无垢道人著的小说《八仙得道》:“心中本来就怀疑他这个人和平常人有些不同,因此还把惊骇的成分,减少了一大半。

”在清代各类作品中,“成分”的使用寥寥可数,仅有三四例而已,却未发现一例使用“成份”的情况。

对毛泽东、邓小平著作进行检索,也发现《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中只采用“成分”,没有“成份”。

《邓小平文选》中“成分”多达17例,而“成份”却仅有一例。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体例,“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即异形词,区分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已有国家试行标准的,以推荐词形立目并作注解,非推荐词形加括号附列于推荐词形之后”,那么,“成分”是推荐词形,“成份”是非推荐词形。

所以,我们认为“成分”一词应作为规范词形来使用,而对于混淆使用的“成份”,则应该加以摒弃。

以上例①、例②中的“成份”也都应该用“成分”。

8.交代、交待①对主动交待问题积极退赃的,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

②不仅要在工作上完成党组织交待的任务,同时也要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到自律。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交代】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工作。

②嘱咐:他一再~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

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政策。

~问题。

也作交待。

【交待】①同“交代”③。

②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了。

许慎《说文解字》:交,交胫也。

“交”是象形字,两腿交叉,本义是交叉;代,更也,本义是更迭、更替;待,俟也,本义是等待、等候。

可见,“交”的“交叉”义与“代”的“更替”义接近,而“代”和“待”除了声音相同,意义迥然不同。

从词语构造来看,现代汉语合成词的语素结合方式主要有联合式、附加式、补充式、陈述式、支配式,“交”和“代”可以组成联合式,而“交”和“待”根本无法组合。

所以,“交代”和“交待”是在汉语使用中形成的同音代替现象,在写作中,除了“完结”义外,都应该用“交代”。

至于“交待”的“完结”义,应该也是“交代”的引伸义,只不过在使用中约定俗成“交待”罢了(参见王锡丽《也谈交代与交待》,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9卷第2期)。

因此,以上例①、例②中的“交待”都应该用“交代”。

9.启用、起用①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起用。

②经学校研究同意,自即日起正式启用“中国共产党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印章。

③特别要大胆启用年轻优秀人才,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解释:【启用】开始使用:~印章。

~新域名。

铁路已建成~。

【起用】①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②提拔使用:~新人。

大胆~年轻干部。

“起用”,陈述的对象只能是人。

原来专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罢免的官员,后泛指提拔使用,所以,从普通人中选拔从未任过公职的人担当重任,也可以叫“起用”。

所以,例①是错误的,应该用“启用”;例②是正确的;例③是错误的,应该用“起用”。

10.部署、布署《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部署”,不收“布署”:【部署】安排;布置(人力、任务):~工作。

战略~。

~了一个团的兵力。

但在公文写作中,还是用“部署”比较规范一些,以上例句①、②的“布署”换成“部署”为好。

11.度过、渡过“度过”和“渡过”是短语,《现代汉语词典》相应的义项是:【度】过(指时间):主要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欢~春节。

光阴没有虚~。

【渡】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主要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因为具有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由此至彼的含义,所以引申出“由此到彼”的比喻义,如“渡过难关”。

横~。

远~重洋。

12.权利、权力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权利和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

13.以至、以致以至: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

以致: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以至与以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14急待、亟待急待:紧急待办。

亟待:极须,急迫待办。

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

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