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变迁研究论述及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题目: 政策变迁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4
2017年6月27
政策变迁研究论述及展望
摘要:
政策变迁是一种对现行政策所从事的变革活动。众所周知,在早期的传统政策循环论中并没有讲公共政策的变迁这一过程纳入其中,而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重视对政策变迁的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政策变迁的发展历史、主要、政策变迁中相关参与者角色以及国内外运用政策变迁相关理论的相关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总结并提出展望,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或者政策变迁决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关键词:政策变迁渐进主义间断-平衡模型倡导联盟框架政策制定参与者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国家内部的政策制定和国际政策的制度都十分重要,涉及的范围极大涉及的利益群体也极其广泛。同时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其参与者也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对国际国内2010-2013年间对于政策变迁相关内容的综述。对这一时期“政策变迁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国内外已有学者对这一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前瞻研究,3年时限较短因此本文主要是从横向出发(多领域多角度进行综合论述)再适当加以纵向分析(主要以时间为线索)了解政策变迁相关的发展。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政策变迁研究的成果,并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指出了可能的方向。并提出对于当代政策变迁的建议。
二、政策变迁概念辨析
所谓的政策变迁就是国家机关、公共组织或者其他组织由于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动,原有的政策不适合而不能继续适用而通过对原有政策的修改或者从新出台的变迁过程。
政策变迁作为政策动态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政策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
表现。美国学者安德森曾指出,政策变迁是一个或多个政策取代现有的政策,包括新政策的采行和现行政策的修改和废止,一般而言,政策变迁有三种形式:(1)现有政策的渐进改变;(2)特定政策领域内新法规的颁布;(3)重新选举后导致的重大政策转变”。
政策变迁包括长期渐进发展和短期间断两个过程。
绝大部分公共政策都经历这样一种线形过程:问题建构、议题设定、政策规划、政策设计合法化、政策执行与结果评估,而没有关注公共政策的变迁过程。因此关于“政策变迁”这一主题的研究兴起。
三、研究发展历程及模型理论
1.发展历程
如何解释政策变迁的因果过程?早期的研究从主流政治科学中直接引入(如制度主义途径、理性选择途径和社会经济途径)或改进相关理论(如网络途径和观念途径),试图解释政策变迁的因果过程。但是这些早期研究途径对政策变迁因果过程的解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2.模型构建
2.1间断-平衡模型
2.1.1内容
“间断—平衡模型”以库恩的“范式”为理论基础,认为政策变迁是一个政策进行调试
性修正,从而呈现出渐进变迁的“平衡”和原有政策经调试后仍不能解决问题。该模型
关注长期的政策变迁过程,不仅关注政策的渐进发展———平衡过程,还关注政策的
转变———间断过程。鲍姆加特勒和琼斯提出“间断—平衡模型”来解释在政策实践
中的这种现象:政治过程通常由一种稳定和渐进主义逻辑所驱动,但是偶尔也会出现
不同于过去的重大变迁。
2.1.2模型预设基础
有限理性理论,公众对公共问题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不同时期公众会把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议题上。
2.1.3评价
该模型主要补充的是逻辑经验主义方法论的政策研究所认为的政策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的这一理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在长远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存在间断式或者突变式的政策变化。既有政策的渐进变化又考虑到了随着社会发展可能存在的爆发式的环境改变导致的政策急剧变化。
2.2倡导联盟框架(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CF)
2.2.1内容
倡导联盟框架,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用以分析政策过程、探究政策变迁因果机制的复合型理论。ACF 以对“阶段分析法”的批判为基础,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倡导联盟理念“为把在公共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中已有的各种理念组织和规划起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架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可能存在“非线性”,而“倡导联盟框架”就是“非线性”政策过程理论的代表。
2.2.2评价
ACF 契合了当代政策研究“网络”范式的发展。ACF 延续了系统结构的分析取向,并实现了与团体模型的结合。CF 的产生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由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发展趋势相契合。ACF 实现了政策执行研究中“下行”模式与“上行”模式的整合。ACF 的提出源于对政策分析及科学技术信息作用的强调,谋求将政策分析文献整合进政策过程的研究之中。倡导联盟框架即是朝向“科学理论”的一种努力。
2.3多源流理论
2.3.1内容
在借鉴科恩(Cohen )、马奇(March )和奥尔森(Olsen )的垃圾桶模型(Garbage Can Model )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学家金登(Kingdon)建立了多源流理论,该理论最早出现于1984年金登出版的《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Agendas ,
Alternatives,and Public Policies )一书中。金登认为,"一个项目被提上议程是由
于在特定时刻汇合在一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并非它们中的一种或另一
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这种共同作用也就是多源流理论所讲的问题源流
(Problem Stream)、政策源流(Policy Stream )和政治源流(Political Stream)三者的
连接与交汇。
2.3.2评价
金登的多源流模式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缘何走向政策议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描述政策制定的动态本质的多源流分析框架。在我国政策制定
日渐民主化科学化的过程中,不论是参与主题还是政策制定过程都值得借鉴该理论
相关部分。
四、多视角下理解政策变迁
1.政策学习角度
1.1概念剖析
政策学习研究中的“政策”是一个公共政策范畴的概念,并不局限于社会政策的领域。而学习则具有不同的概念(见下表)。
表1 三种类型的学习与政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