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创伤救治中心的急救执行流程
创伤救治中心的急救执行流程
1. 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 在到达事故现场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并尽快评估现场
的安全状况。
- 确定受伤人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
呼叫更多救援人员。
- 开始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措施,如心肺复苏和止血。
- 对于有呼吸困难或严重出血的伤员,应尽快进行急救处理,
并保持通畅的呼吸道。
- 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进一步加重伤者的伤情。
2. 搬运和转运伤员
- 在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后,需要进行搬运和转运。
- 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避免进一步损伤伤员。
- 根据伤员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稳定性,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如救护车或直升机。
-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与伤员的密切联系,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3. 创伤救治中心的急救流程
- 伤员到达创伤救治中心后,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伤员的伤情和急救需求。
- 根据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安排急诊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 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X光、CT扫描、手术等。
- 在急救过程中,及时记录伤员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以便后续医疗工作。
4. 伤员的后续处理和康复
- 在急救和治疗阶段结束后,对伤员进行康复护理。
- 提供必要的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帮助伤员尽快康复。
- 与家属保持沟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以促进伤员的康复进程。
- 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确保伤员的康复情况。
以上是创伤救治中心的急救执行流程,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救治伤员,并尽可能减少伤员的伤害。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腹股沟; 胸、腹部的冲击伤或挤压伤; 连枷胸; 脊髓受伤瘫痪情况; 邻近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明显的长骨
骨折; 开放性或可疑头骨骨折; 不稳定骨盆或疑似不稳定骨盆骨折。
TRAUMA CAII
1.A&E医生判断患者情况,如属于上述情况的任 何一项,让程序护士通过打分机电话给接线员激 活TRAUMA CAII。
临床评估原则和大量输血实施
变量 Hg ≤ 7 gm/dL Hg 7.1-10 gm/dL SBP≤90 mmHg GCS ≤ 8 HR≥120/min 分离性骨盆骨折 CT或快速血糖阳性
BE ≤ -5 mmol/L
得分 10 1 3 1 1 1 2
1
第一步
得分 ≥6
评分 得分 0-5
S第te二p步2::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14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84
Male Female
No. of P atient
A g e (Y e a r)
原因分布
切/刺伤 6%
烧伤 7%
摩托车者 6%
近20 年创伤体系发展迅速, 上世纪80 年代后, 美国 各州和主要城市均建立了较完善的创伤体系, 并逐 步发展为全国性网络体系。
包括建立各级创伤中心( trauma centers) , 形成预 防机制。
使创伤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完善的创伤体系应包括从院前救治至康复各 个环节, 主要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医院救治、心理 和机体康复治疗及广泛、有效的创伤预防机制。
急性创伤救治工作制度
急性创伤救治工作制度一、目的为规范急性创伤救治工作,提高急性创伤救治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急性创伤救治指南》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性创伤救治工作的管理和操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创伤救治领导小组,负责急性创伤救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急性创伤救治专家小组,负责急性创伤救治技术的指导和支持。
3. 组建急性创伤救治团队,负责具体救治工作。
四、救治流程1. 初步判断病情:接诊医护人员应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 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 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 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 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
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0.22-0.32上升到0.7-0.8。
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机体的代偿功能存在,当出现氧利用率提高,即可认为此时氧载不足或相对不足,在一定限度内,氧利用率的上升就意味着组织缺氧在恶化。
当其超过0.4时,说明缺氧超过危险限,要加强干预。
如果其持续在0.40-0.50达3-4小时以上,则提示预后不良。
6. 创伤救治措施:根据患者伤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清创、缝合、骨折固定、内脏修补等。
7. 转诊: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将患者转至相关专业科室或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严重创伤患者和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严重创伤患者和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严重创伤患者和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指导,旨在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减少患者死亡率。
1. 创伤救治中心建设1.1 设立条件- 创伤救治中心应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
- 人员配置应满足专业要求,包括骨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等专业医生和护士。
1.2 建筑设计- 创伤救治中心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安全和便利性。
- 应设置紧急通道和适应特殊需求的设施,如残疾人通道、无障碍设施等。
1.3 管理机制- 创伤救治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指挥体系、人员培训、信息化管理等。
- 需制定应急预案和流程,确保高效救治和应对突发事件。
2. 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管理2.1 院前抢救- 创伤救治中心应与急救中心紧密合作,提供高效的院前抢救服务。
- 应设立24小时急救电话,提供紧急医疗指导。
2.2 院内抢救- 创伤患者抢救应迅速有效,依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
- 重症创伤患者应快速转入重症监护室,并进行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
2.3 抢救措施- 对创伤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处理并解决伴随问题,如出血、气道阻塞等。
- 手术治疗应尽早进行,确保最佳救治效果。
3. 创伤救治中心的维护与改进3.1 质量控制- 创伤救治中心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评估指标的制定和医疗质量监测。
- 需进行定期的内部评估和外部质量审核,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3.2 学术研究与教育培训- 创伤救治中心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推动创新和进步。
- 需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3.3 数据管理与信息化- 创伤救治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患者信息、治疗方案和效果的记录和分析。
- 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严重创伤患者和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指导原则,帮助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
创伤中心建设背景及推进
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接受外院转诊患者比例。 需要转诊治疗的创伤患者转诊比例。 创伤患者年平均住院日。 创伤患者均次住院费用。
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张力性气胸或中等量气血胸时,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时间。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严重创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之间的手术次数。 严重创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
时间。 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
正常通气时建立人工气道时间。
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严重创伤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长(以小时为单位)和呼吸 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严重创伤患者(ISS≥16 者)抢救成功率。 创伤患者入院诊断与出院时确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年收治创伤患者人数。
创伤中心的创建是医疗急救模式的突破,而不是 医疗技术的创新
急救前移、多学科诊疗是创伤中心建设的基础 规范化的救治流程是中心发展的保障 不断优化院内绿色通道,构建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截止到2020年05月01日)
主要内容
创伤中心建设背景 提升创伤救治能力
➢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 创伤中心质量控制指标
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
➢现场评估 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
创伤患者院内急救流程:
➢及时报告 ➢做好准备 ➢伤员伤情交接 ➢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
创伤中心建设
急诊医学科
主要内容
创伤中心建设背景 提升创伤救治能力
➢ 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 创伤中心质量控制指标
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 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 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2018—2020年 改善医疗服务 行动计划重点 在10个方面创 新医疗服务:
创伤急救的模式(蔡国强)
四,创伤急救模式的讨论
1. 创伤急救模式的不确定性: 创伤急救模式的不确定性: 另一种新型创伤急救模式是将院前急救, 另一种新型创伤急救模式是将院前急救,急 诊科,创伤病房及ICU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 诊科,创伤病房及ICU融为一体,形成专业 化救治创伤患者的整体模式, 化救治创伤患者的整体模式,注重了创伤救 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缩短了创伤救治的时 提高了救治效果. 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院前创伤救治的任务是:救命,保肢,预防感染和安全后送. 如马里兰休克创伤中心专门配备一支现场救护组(Goterm).由一名接受过现场创伤急救EMS计划,现场安全, 直升机安全,灾害源识别,应急事件管理,交通事故急救, 急救车驾驶和现场手术等多方面培训的主治医师(麻醉师, 外科医师,危重病医师)担当.要求与现场救护人员紧密协 作,一旦现场稳定病人后,由他决定将患者送至最近,最合 适的创伤中心救治. 在现场对患者的转运是根据优先级别进行的,已经危及生命 的;可能危及生命的;再次需要医学观察的的伤者.
四,创伤急救模式的讨论
2. 创伤急救技术的可训练性和可掌握性: 创伤急救技术的可训练性和可掌握性: 创伤急救技术包括手术性急救技术和非手术性急救 技术. 技术. 非手术性急救技术主要用于创伤患者的复苏, 非手术性急救技术主要用于创伤患者的复苏,创 伤并发症的监测和救治以及为手术性急救做准备等. 伤并发症的监测和救治以及为手术性急救做准备等. 手术性急救对大多数创伤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性急救对大多数创伤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甚 至说是关键性,救命性措施, 至说是关键性,救命性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手术止 修复或切除损伤的脏器,清除血肿和减压, 血,修复或切除损伤的脏器,清除血肿和减压,骨 折的复位和内外固定等. 折的复位和内外固定等.
创伤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流程
创伤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创伤中心建设的模式1. 独立型创伤中心特点:独立设置,拥有专门的医疗团队和设施。
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 进一步推动建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提升创伤救治能力, 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按照**省卫健委创伤中心建设的要求, 结合我院工作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通过创伤中心建设, 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 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 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 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进一步推动建立创伤救治体系, 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成立医院创伤中心建设领导组织(一)成立医院创伤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创伤中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医院医务科。
主任:协调员:成员:秘书:数据管理员:创伤中心委员会职责:1、审议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培训方案、计划, 并监督实施。
2.审议由办公室提交的创伤中心工作计划、发展思路、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等。
3.制定创伤中心建设进程有关的工作目标及资金预算。
4、建立考核评估制度, 制定考核标准, 确定考核指标, 定期评估考核;不断完善救治工作流程, 建立奖惩机制。
5、每季度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 总结分析上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并督导各项措施的落实;遇重大、特殊事项, 随时召开紧急会议商议。
6.创伤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创伤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
创伤中心办公室职责:1、全面负责创伤中心的日常行政管理, 直接对创伤中心委员会负责。
2、组建创伤中心救治团队, 主持制定创伤中心发展规划和计划、培训及演练计划和方案, 并组织实施。
3.制定并组织实施创伤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4、负责联合例会的组织工作, 对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组织调研并提出报告。
5.根据创伤中心建设要求和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 及时向委员会和科室反馈。
6.负责创伤中心的急诊及院前急救的协调工作, 负责与120建立制度化联动机制。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标题: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次或者多次外伤引起的多个部位的严重损伤,通常需要紧急抢救和处理。
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现场急救1.1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包括呼吸、循环、神志等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
1.2 创伤处理:对出血、气道阻塞等紧急情况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保护现场: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并通知医疗救援人员前来支援。
二、院前抢救2.1 快速转运: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减少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
2.2 治疗措施:在转运途中进行基本抢救处理,包括止血、通气、输液等。
2.3 与医院沟通:提前通知医院患者的情况,为患者的接诊和治疗做好准备。
三、院内急救3.1 快速评估:医院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明确伤情和治疗方案。
3.2 多学科协作:外科、重症医学、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预患者的抢救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3 快速处理: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或者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四、术后治疗4.1 重症监护: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2 有效通气: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氧合和通气功能。
4.3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五、康复与出院5.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匡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5.2 心理辅导:提供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和辅导,匡助他们应对创伤事件的影响。
5.3 出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复诊计划,确保患者的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结语:建立完善的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通过现场急救、院前抢救、院内急救、术后治疗和康复与出院等环节的有序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的执行
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的执行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及,我国创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医院对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力,减少创伤患者死亡率,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高效、专业的医院创伤中心。
本方案将详细阐述创伤中心的建设目标、组织架构、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2. 提升医院在创伤救治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实现区域协同救治。
4. 提高创伤救治的专业水平,培养专业化创伤救治人才。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和监督创伤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2. 设立创伤急救科室,负责创伤患者的初期救治和转入其他专科的协调工作。
3. 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包括外科、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救治。
四、设备配置1. 急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2. 影像设备:如CT、DR、MRI等,用于创伤患者的快速诊断。
3. 实验室设备:包括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
4. 专用创伤手术室:配置先进的手术设备,满足创伤患者手术需求。
五、人员培训1. 开展创伤救治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创伤救治理论知识。
2. 组织实地操作演练,提升医护人员的创伤救治技能。
3. 派遣专业人员赴国内外知名创伤中心进修学习,引进先进救治技术。
4. 建立创伤救治培训基地,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的创伤救治人才。
六、运营管理1. 制定创伤中心管理制度,确保救治流程的顺畅和质量控制。
2. 建立创伤患者数据库,分析救治数据,持续优化救治方案。
3. 加强与周边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区域协同救治。
4. 定期开展创伤救治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七、总结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一个高效、专业的医院创伤中心,提高医院在创伤救治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患者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创伤救治服务。
我们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稳步推进创伤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工作,为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提高人民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引言:创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而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挽救受伤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展示人们在创伤急救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一、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历程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在过去,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对创伤救治的认识不足,创伤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危险。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创伤急救体系得以建立起来。
二、创伤急救体系的现状1. 前线救护:在战争和紧急救援中,前线救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线救护人员通过迅速的反应和专业的技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为创伤患者提供急救措施,有效降低死亡率。
2. 急救中心:各地的急救中心起到了监测、救治和转运创伤患者的关键作用。
急救中心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提供全面的急救服务,包括创伤评估、止血、疼痛缓解等。
3. 医疗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在重大事故和灾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能够快速组织起来,调动资源,为受伤的人们提供紧急救治和医疗救援。
三、创伤急救体系的进步与挑战1. 进步: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许多创伤患者得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
同时,创伤急救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
2. 挑战:尽管创伤急救体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急救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其次,创伤急救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结语: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和现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提高创伤急救技术水平,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创伤预防和安全教育,以减少创伤事件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创伤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我国严重创伤分级救治体系建设
战地医院(combat support hospital,CSH)
可快速展开的、移动的、模块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方舱医院, 提供多数战伤专科治疗、重症监护(248张床,6个手术 台,3d内治疗)
22
FST任务
表1 美军FST能力建设 在卫生连支持下可连续工作72h 2张手术台,24h内可完成20台手术(<135min/台) 对到达的伤员行接收、分类、手术准备、手术及30名伤员连续术后治疗72h 对8名后送前伤员行术后护理治疗 对师外科医院和外科医生部进行技术咨询和支持 向上级传达II级救治阶梯的外科相关信息 加强III级阶梯的外科力量
收治患者数量 48460
创伤患者数 量 7459
二级医院
15760
1828
一级医院
8516
876
注:不包括瑞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创伤患者百分率(%)
18.95 13.15 10.29
创伤患者在住院患者10.29%~18.95%,创伤是最主要的住院病种之一
但在手术患者中,随医院级别升高,创伤手术比例逐渐下降,其中一级医院最高,达41.86%;三级医院最低,为15.91%(表3)。创伤是各级医院中手术最主要
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建设
三级医院均建设各外科专科、重症医学科 各级医院均能提供24h在位的创伤救治服务,CT和超声均24h开放 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二级和一级医院不能提供神经外科、心胸外科、
颌面外科等专业创伤的确定性治疗
浙二医急诊医学科:以生命支持为核心的多发伤救治特色
创伤收治模式、救治流程各具特色
依据医疗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设立丌同级别的创伤救治中心觃定创伤救治中心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条件等二级和一级医院对多収伤等严重创伤患者应主要承担稳定血流劢力学等紧急处置将伤员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脑胸腹等部位的严重创伤不疾病丌同丌能选择到大城市医院迚行择期手术必须就近就急在二级和一级医院中紧急手术救治多种非医疗因素影响基层医院越级救治三级医院康复患者延滞住院等现象仍然存在一级创伤中心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联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等学术组织组织规划认证定期评估改进二级和三级创伤中心由省级行政区域卫生主管部门和省级学术组织组织规划认证和考评建立创伤分级救治制度涉及医疗资源的有效调配迄今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救治费用的支付机制创伤患者的救治经费一般包括责任方支付各种保险支付各种救劣基金支付政府戒个人支付等多种形式应研究建立不创伤中心分级相配套的医疗费用支付制度建立相应机构戒借劣第三方机构作为卫生资源配置手段和管理工具落实相关制度实现各级医疗机构资源的合理使用包括控制转院双向转诊等使各级医院均能収挥相应的技术效益避免低使用率浪费及超负荷运转等情况明年7月下旬浙江余姚第八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衷心感谢上述各级医院的领导同道
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县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号有关要求,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在地级市和县级区域内,进一步推动建立区域性创伤急救体系,提升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创伤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结合***人民医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急、重度创伤是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病情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在我院现有基础上,整合全院相关急救资源,通过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规范创伤急救安全流程,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建立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及相关要求(一)创伤中心标识与指引设置要求(科教科负责)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大厅、急诊入口和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醒目指引标志,引导患者快速到达急诊的创伤急救中心。
2.医院分诊、挂号、诊室、收费、影像、抽血、检验、药房等各窗口处设置急诊、创伤患者优先标识。
3.在急诊科设置创伤患者进入救治绿色通道的明显标识。
4.设立健康教育板报,以宣传栏、知识角、电子屏等方式宣传创伤救治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对各种创伤防治的认识和健康素养。
(二)创伤急救中心人员和相关技术开展要求(医务部牵头)1.急诊科: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加强进行创伤急救的院前急救处置知识培训,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的人员,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紧急气道管理、骨折固定与运输、开放伤口处置和止血等),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2.外科团队:具有24小时实施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外科手术并有资质的专业人员。
创伤中心急救步骤管理制度
创伤中心急救步骤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确保急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本制度对创伤中心的急救步骤进行了详细规定。
请各部门严格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急救设备及药品准备1.1 创伤中心应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创伤固定装置等。
1.2 创伤中心应备有充足的急救药品,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止血药物、止痛药物等。
1.3 各部门应定期检查急救设备及药品,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急救流程2.1 接诊- 接诊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其伤情及生命体征。
- 接诊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护士,准备进行急救。
2.2 医生救治- 医生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
-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制定救治方案,并立即开始急救。
2.3 护士配合- 护士应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药物治疗。
- 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伤口处理、止血、包扎等操作。
2.4 转诊-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诊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 转诊前应与接收科室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需求。
三、急救培训与演练3.1 各部门应定期进行急救培训,提高员工的急救技能及意识。
3.2 创伤中心应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检验各部门的急救流程及协作能力。
3.3 各部门应对培训及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四、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4.1 创伤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急救过程进行持续监控。
4.2 各部门应定期对急救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3 创伤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急救流程及制度,以提高救治效果。
请各部门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执行,确保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创伤救治中心实施方案及方案
创伤救治中心实施方案及方案一、引言。
创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伤害,对受伤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创伤救治中心对于提高伤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创伤救治中心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方案,以期提高创伤救治的效率和质量。
二、创伤救治中心的建立。
1. 地点选择。
创伤救治中心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医疗资源充足的地区建立,以便能够更快地为伤者提供紧急救治。
2. 人员配备。
创伤救治中心需要配备专业的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他们应具备丰富的创伤救治经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设备设施。
创伤救治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手术室、ICU等,以确保对各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创伤救治中心的实施方案。
1. 制定救治流程。
对于不同类型的创伤,创伤救治中心应制定相应的救治流程,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伤者最有效的救治。
2. 实施快速救援。
创伤救治中心应建立紧急救援队伍,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并将伤者转运至救治中心进行进一步救治。
3. 强化团队协作。
创伤救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团队协作,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确保伤者能够得到全面的救治。
四、创伤救治中心的方案。
1. 提高救治效率。
创伤救治中心应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救治任务。
2. 加强技术培训。
创伤救治中心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救治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完善患者康复服务。
创伤救治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患者康复服务体系,为伤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五、结语。
创伤救治中心的建立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共同努力,将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和运作得更加完喕,为伤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
?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创伤急救转运网络: ? 院前由单纯的平面急救模式逐渐向立体交叉型急救模式发
展; ? 途中由单纯运输型转为医疗急救与快速转运为一体的监护
型转运;院内创伤救治模式由依赖型向独立型转变; ? 人员由流动型向固定型转变,明显提高了救治效果
? 但是,我国至今尚无创伤急救外科专业存在。
?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创伤专科、康复治疗中心为 一体的工伤急救体系。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工伤事故现场 13家卫生所 急救站(救护车)
总医院急诊科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创伤病员就诊
急诊ICU 手术室
外科ICU 创伤外科病房
? 使创伤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 完善的创伤体系应包括从院前救治至康复各 ? 个环节, ? 主要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医院救治、心理 ? 和机体康复治疗及广泛、有效的创伤预防机制。
? 1.完善创伤急救学科建设: ? 首先应当形成学科理论特色 ? 其次,应当加强学科人才培养 ? 2.建立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 ? 3.建立康复与预防机制 ? 4.借鉴国外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 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 不下。
? 1、观念陈旧,救治队伍不稳定,水平不高
? 指挥协调能力较差 ? 2、急救网络不健全 ? 救治半径多数>5公里,救治时间多数
>15分钟
? 国外:救治半径≤5公里,救治时间5~8 分钟
? 国内:救治半径<7公里,救治时间15~
? 3、第一目击者多无救治能力
? 国内创伤院内急救模式:
? 院前急救型:仅进行院前创伤急救 ? 绿色通道型:简单处理 +专科会诊处理 ? 创伤中心型:独立布局 +独立专业医师
? 1.提高公众防控创伤意识,加强创伤急救知识的培 训
? 2.特别强调特殊从业人员创伤急救的培训(如:消 防员、警察、客车司机、小车司机)
? 3.树立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是可以防控的意识。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谢佩玲
? 完善创伤急救医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他山之石——介绍香港创伤急救体系
? 急诊护士在目前的创伤急救体系中的作用
?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约 500 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 9%。
? 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约 70万左右,是第 5位死亡 原因。
2004 年10月 17 “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2人猝死,图为北京交大
学生刘红斌。警察面对 大学生猝死时的无奈与 无助
……所以
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 现场抢救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 互救知识,学习 创伤救护技术
? 必须完善创伤急救体系
? 1941年,William在英国伯明翰意外事
急诊外科接诊
各专科病房 门诊留观 门诊一般处理
康复科、高压氧舱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 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 由于建立院前急救→急诊外科→手术室→IC U→创伤外科病房救治一体化的快速综合创伤
急救体系
? 同时,由创伤外科专科医生按照损伤控制理论 总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治疗,
? 杜绝了过去推诿患者和盲目手术的弊病,使我 院的创伤急救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有些医务人员急救水平不高
?
创伤评估标准不统一或不熟悉
?
轻、重、缓、急难区分,抢救程序不规范
? 4、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不符合现代创伤
?
①“首诊负责制”、“多科会诊”的方式不
适应创伤
?
急 救(多发伤)
?
②急诊科全面开展创伤救治模式只在少数医
院执
?
行,未普及。
?
③各专科只注重本专科疾病,整体观念不强
? 在救治过程中缺乏院前与院内统一的创伤 伤情评估方法,缺乏有效的预警分级系统 。
? 院前与院内缺乏有效的衔接
?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缺乏高质量的创伤中心 ? 创伤的救治基本上是依靠医院的各个外科。
? 1967年7月17日,美国佛罗 ? 里达洲线路抢修时,一电工 ? 被电击伤后 ,不省人事地头朝 ? 下栽了下去,另一电工爬 ? 上后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 ? 呼吸的抢救。随后,又有 ? 一名电工爬上,他们一起 ? 把伤者背下,背到电杆一半 ? 高的地方,伤者苏醒了,被 ? 救护车运走
? 严重创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缩短了6
0min,达到70min以内;严重多发伤
患者(平均ISS≥16分)死亡率从
12.62%降至4.35%
故医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创伤中心。19 66年,美国库克郡医院、芝加哥医院和旧 金山陆军总医院也相应成立了创伤中心 ? 近20 年创伤体系发展迅速, 上世纪80 年代 后, 美国各州和主要城市均建立了较完善的 创伤体系, 并逐步发展为全国性网络体系。 ? 包括建立各级创伤中心( trauma centers) , 形成预防机制。
? 通常意义上的“急诊外科”在我国大部分医院仅 仅以处理轻度创伤的,简单的清创缝合为主业, 对于ISS评分超过15分的多发伤仅能起到约 请会诊的病源“分拣处”的作用。在多数医院, 创伤急诊患者特别是严重创伤患者仍难以得到满 意的救治
? 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救治规 范和救治流程,
? 院前急救人员也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专 业培训
? 国外院前急救模式:由受过急救训练的消防队 员承担
? 国内院前急救模式:
? 中心指挥型:只调度,不出诊(广州)
? 分散型:多个急救站在医院附近或院内,
?
本身不收病员(上海)
? 独立型:急救、急诊科、ICU和部分专科(北
京)
? 依托型:隶属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重庆)
? 国外创伤院内急救模式: ? 普外科模式:普外科 +创伤培训 ? 创伤专家模式:创伤专家 +危重病管理 ? 欧洲模式:创伤医师 +术后监护 ? 创伤急诊外科模式:创伤外科 +急诊外科
创伤发生前
创伤发生后
减少创伤损害
预防为主 通过综合预防 措施,可避免
大多数创伤
积极救治 提升公众初级创伤 急救和意外伤害 急救能力,黄金时间 内救治,加强康复, 重返社会
? 预防措施: ? 提高自我防伤意识 ? 去掉不良习惯 ? 当心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 警惕交通事故伤 ? 防止动物咬蜇伤 ? 避免运动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