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医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创伤中心。19 66年,美国库克郡医院、芝加哥医院和旧 金山陆军总医院也相应成立了创伤中心 ? 近20 年创伤体系发展迅速, 上世纪80 年代 后, 美国各州和主要城市均建立了较完善的 创伤体系, 并逐步发展为全国性网络体系。 ? 包括建立各级创伤中心( trauma centers) , 形成预防机制。
来自百度文库
2004 年10月 17 “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2人猝死,图为北京交大
学生刘红斌。警察面对 大学生猝死时的无奈与 无助
……所以
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 现场抢救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 互救知识,学习 创伤救护技术
? 必须完善创伤急救体系
? 1941年,William在英国伯明翰意外事
,造
?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创伤急救转运网络: ? 院前由单纯的平面急救模式逐渐向立体交叉型急救模式发
展; ? 途中由单纯运输型转为医疗急救与快速转运为一体的监护
型转运;院内创伤救治模式由依赖型向独立型转变; ? 人员由流动型向固定型转变,明显提高了救治效果
? 但是,我国至今尚无创伤急救外科专业存在。
? 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 不下。
? 1、观念陈旧,救治队伍不稳定,水平不高
? 指挥协调能力较差 ? 2、急救网络不健全 ? 救治半径多数>5公里,救治时间多数
>15分钟
? 国外:救治半径≤5公里,救治时间5~8 分钟
? 国内:救治半径<7公里,救治时间15~
? 3、第一目击者多无救治能力
? 严重创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缩短了6
0min,达到70min以内;严重多发伤
患者(平均ISS≥16分)死亡率从
12.62%降至4.35%
? 使创伤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 完善的创伤体系应包括从院前救治至康复各 ? 个环节, ? 主要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医院救治、心理 ? 和机体康复治疗及广泛、有效的创伤预防机制。
? 1.完善创伤急救学科建设: ? 首先应当形成学科理论特色 ? 其次,应当加强学科人才培养 ? 2.建立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 ? 3.建立康复与预防机制 ? 4.借鉴国外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急诊外科接诊
各专科病房 门诊留观 门诊一般处理
康复科、高压氧舱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 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 由于建立院前急救→急诊外科→手术室→IC U→创伤外科病房救治一体化的快速综合创伤
急救体系
? 同时,由创伤外科专科医生按照损伤控制理论 总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治疗,
? 杜绝了过去推诿患者和盲目手术的弊病,使我 院的创伤急救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在救治过程中缺乏院前与院内统一的创伤 伤情评估方法,缺乏有效的预警分级系统 。
? 院前与院内缺乏有效的衔接
?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缺乏高质量的创伤中心 ? 创伤的救治基本上是依靠医院的各个外科。
? 1967年7月17日,美国佛罗 ? 里达洲线路抢修时,一电工 ? 被电击伤后 ,不省人事地头朝 ? 下栽了下去,另一电工爬 ? 上后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 ? 呼吸的抢救。随后,又有 ? 一名电工爬上,他们一起 ? 把伤者背下,背到电杆一半 ? 高的地方,伤者苏醒了,被 ? 救护车运走
? 国外院前急救模式:由受过急救训练的消防队 员承担
? 国内院前急救模式:
? 中心指挥型:只调度,不出诊(广州)
? 分散型:多个急救站在医院附近或院内,
?
本身不收病员(上海)
? 独立型:急救、急诊科、ICU和部分专科(北
京)
? 依托型:隶属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重庆)
? 国外创伤院内急救模式: ? 普外科模式:普外科 +创伤培训 ? 创伤专家模式:创伤专家 +危重病管理 ? 欧洲模式:创伤医师 +术后监护 ? 创伤急诊外科模式:创伤外科 +急诊外科
?
有些医务人员急救水平不高
?
创伤评估标准不统一或不熟悉
?
轻、重、缓、急难区分,抢救程序不规范
? 4、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不符合现代创伤
?
①“首诊负责制”、“多科会诊”的方式不
适应创伤
?
急 救(多发伤)
?
②急诊科全面开展创伤救治模式只在少数医
院执
?
行,未普及。
?
③各专科只注重本专科疾病,整体观念不强
?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创伤专科、康复治疗中心为 一体的工伤急救体系。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工伤事故现场 13家卫生所 急救站(救护车)
总医院急诊科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创伤病员就诊
急诊ICU 手术室
外科ICU 创伤外科病房
? 国内创伤院内急救模式:
? 院前急救型:仅进行院前创伤急救 ? 绿色通道型:简单处理 +专科会诊处理 ? 创伤中心型:独立布局 +独立专业医师
? 1.提高公众防控创伤意识,加强创伤急救知识的培 训
? 2.特别强调特殊从业人员创伤急救的培训(如:消 防员、警察、客车司机、小车司机)
? 3.树立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是可以防控的意识。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谢佩玲
? 完善创伤急救医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他山之石——介绍香港创伤急救体系
? 急诊护士在目前的创伤急救体系中的作用
?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约 500 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 9%。
? 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约 70万左右,是第 5位死亡 原因。
? 通常意义上的“急诊外科”在我国大部分医院仅 仅以处理轻度创伤的,简单的清创缝合为主业, 对于ISS评分超过15分的多发伤仅能起到约 请会诊的病源“分拣处”的作用。在多数医院, 创伤急诊患者特别是严重创伤患者仍难以得到满 意的救治
? 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救治规 范和救治流程,
? 院前急救人员也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专 业培训
创伤发生前
创伤发生后
减少创伤损害
预防为主 通过综合预防 措施,可避免
大多数创伤
积极救治 提升公众初级创伤 急救和意外伤害 急救能力,黄金时间 内救治,加强康复, 重返社会
? 预防措施: ? 提高自我防伤意识 ? 去掉不良习惯 ? 当心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 警惕交通事故伤 ? 防止动物咬蜇伤 ? 避免运动创伤
来自百度文库
2004 年10月 17 “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2人猝死,图为北京交大
学生刘红斌。警察面对 大学生猝死时的无奈与 无助
……所以
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 现场抢救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 互救知识,学习 创伤救护技术
? 必须完善创伤急救体系
? 1941年,William在英国伯明翰意外事
,造
?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创伤急救转运网络: ? 院前由单纯的平面急救模式逐渐向立体交叉型急救模式发
展; ? 途中由单纯运输型转为医疗急救与快速转运为一体的监护
型转运;院内创伤救治模式由依赖型向独立型转变; ? 人员由流动型向固定型转变,明显提高了救治效果
? 但是,我国至今尚无创伤急救外科专业存在。
? 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 不下。
? 1、观念陈旧,救治队伍不稳定,水平不高
? 指挥协调能力较差 ? 2、急救网络不健全 ? 救治半径多数>5公里,救治时间多数
>15分钟
? 国外:救治半径≤5公里,救治时间5~8 分钟
? 国内:救治半径<7公里,救治时间15~
? 3、第一目击者多无救治能力
? 严重创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缩短了6
0min,达到70min以内;严重多发伤
患者(平均ISS≥16分)死亡率从
12.62%降至4.35%
? 使创伤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 完善的创伤体系应包括从院前救治至康复各 ? 个环节, ? 主要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医院救治、心理 ? 和机体康复治疗及广泛、有效的创伤预防机制。
? 1.完善创伤急救学科建设: ? 首先应当形成学科理论特色 ? 其次,应当加强学科人才培养 ? 2.建立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 ? 3.建立康复与预防机制 ? 4.借鉴国外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急诊外科接诊
各专科病房 门诊留观 门诊一般处理
康复科、高压氧舱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 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 由于建立院前急救→急诊外科→手术室→IC U→创伤外科病房救治一体化的快速综合创伤
急救体系
? 同时,由创伤外科专科医生按照损伤控制理论 总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治疗,
? 杜绝了过去推诿患者和盲目手术的弊病,使我 院的创伤急救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在救治过程中缺乏院前与院内统一的创伤 伤情评估方法,缺乏有效的预警分级系统 。
? 院前与院内缺乏有效的衔接
?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缺乏高质量的创伤中心 ? 创伤的救治基本上是依靠医院的各个外科。
? 1967年7月17日,美国佛罗 ? 里达洲线路抢修时,一电工 ? 被电击伤后 ,不省人事地头朝 ? 下栽了下去,另一电工爬 ? 上后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 ? 呼吸的抢救。随后,又有 ? 一名电工爬上,他们一起 ? 把伤者背下,背到电杆一半 ? 高的地方,伤者苏醒了,被 ? 救护车运走
? 国外院前急救模式:由受过急救训练的消防队 员承担
? 国内院前急救模式:
? 中心指挥型:只调度,不出诊(广州)
? 分散型:多个急救站在医院附近或院内,
?
本身不收病员(上海)
? 独立型:急救、急诊科、ICU和部分专科(北
京)
? 依托型:隶属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重庆)
? 国外创伤院内急救模式: ? 普外科模式:普外科 +创伤培训 ? 创伤专家模式:创伤专家 +危重病管理 ? 欧洲模式:创伤医师 +术后监护 ? 创伤急诊外科模式:创伤外科 +急诊外科
?
有些医务人员急救水平不高
?
创伤评估标准不统一或不熟悉
?
轻、重、缓、急难区分,抢救程序不规范
? 4、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不符合现代创伤
?
①“首诊负责制”、“多科会诊”的方式不
适应创伤
?
急 救(多发伤)
?
②急诊科全面开展创伤救治模式只在少数医
院执
?
行,未普及。
?
③各专科只注重本专科疾病,整体观念不强
?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创伤专科、康复治疗中心为 一体的工伤急救体系。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工伤事故现场 13家卫生所 急救站(救护车)
总医院急诊科
摘自: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8月 《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创伤病员就诊
急诊ICU 手术室
外科ICU 创伤外科病房
? 国内创伤院内急救模式:
? 院前急救型:仅进行院前创伤急救 ? 绿色通道型:简单处理 +专科会诊处理 ? 创伤中心型:独立布局 +独立专业医师
? 1.提高公众防控创伤意识,加强创伤急救知识的培 训
? 2.特别强调特殊从业人员创伤急救的培训(如:消 防员、警察、客车司机、小车司机)
? 3.树立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是可以防控的意识。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谢佩玲
? 完善创伤急救医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他山之石——介绍香港创伤急救体系
? 急诊护士在目前的创伤急救体系中的作用
?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约 500 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 9%。
? 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约 70万左右,是第 5位死亡 原因。
? 通常意义上的“急诊外科”在我国大部分医院仅 仅以处理轻度创伤的,简单的清创缝合为主业, 对于ISS评分超过15分的多发伤仅能起到约 请会诊的病源“分拣处”的作用。在多数医院, 创伤急诊患者特别是严重创伤患者仍难以得到满 意的救治
? 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救治规 范和救治流程,
? 院前急救人员也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专 业培训
创伤发生前
创伤发生后
减少创伤损害
预防为主 通过综合预防 措施,可避免
大多数创伤
积极救治 提升公众初级创伤 急救和意外伤害 急救能力,黄金时间 内救治,加强康复, 重返社会
? 预防措施: ? 提高自我防伤意识 ? 去掉不良习惯 ? 当心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 警惕交通事故伤 ? 防止动物咬蜇伤 ? 避免运动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