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读书报告《菊与刀》
《菊与刀》 读书报告
《文化人类学》课程论文《菊与刀》中期读书报告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任课教师:学生姓名: ______专业:学号:2014.11.24《菊与刀》读书报告——在“耻感文化”下看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理论(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摘要对《菊与刀》一书作了出版信息、作者、写作背景、主要内容的介绍,并基于本书的核心“耻感文化”,对该书中运用的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理论以及渗透在文本中的人类学思想结合书中实例进行分析,主要为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最后提出了该书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菊与刀耻感文化文化人类学比较研究文化模式1著作介绍1.1出版信息菊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增订版)/(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 R.)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013.7重印)1.2作者简介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887—1948),本姓富尔顿,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
两岁丧父,祖辈曾参加独立战争。
1909年毕业于瓦萨学院(V assar College),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19年秋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文化人类学,师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 1858—1942),1923年获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36年被任命为该校人类学系主任。
1922年至1926年对北美印第安部族进行调查,为其文化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4年《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一书出版,成为文化人类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奠定了鲁思的学术地位。
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一书成就最大。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于194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于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誉为对于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并且对于西方人了解日本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首先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宗教、道德观念、家庭结构、教育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本尼迪克特指出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她认为,日本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集体主义和顺从性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传统宗教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文化的这种集体主义和顺从性的特点,不仅在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中得到了体现,而且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日本的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往往是非常高的,子女们也会尽量去满足家长的期望,这种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另外,在日本的教育制度中,学生们往往会被灌输一种顺从和服从的观念,而不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追随主流,而不是追求个性和独立性。
本尼迪克特还指出,日本文化的这种集体主义和顺从性的特点,也在日本的宗教和道德观念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日本的宗教信仰中,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命运和幸福寄托于神明,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改变命运。
这种宗教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和人生观念,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顺从命运的安排,而不是积极地去改变现状。
另外,在日本的道德观念中,人们往往会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而忽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这种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习俗,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顺从社会的规则,而不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理查茨于1944年出版的一本著作。
该书以日本日常与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日本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结构。
本报告将从几个方面对《菊与刀》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理查茨通过对日本文化中的「恢复关系」和「冷淡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
在日本社会中,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他们注重维持和恢复人际关系的平衡。
这种关系的性质十分微妙,充满了细致的礼节。
而与之相对的是「冷淡关系」,即日本人与外界的冷漠与淡漠。
这种性格特点在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通过对这两种关系进行对比和分析,理查茨揭示了日本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模式。
其次,理查茨对日本文化中的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日本文化中,等级观念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
他们将自己置于一个明确的等级体系中,并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严格遵守这种等级制度。
这种等级观念和行为习惯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存在巨大的区别。
理查茨的研究揭示了这种等级观念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性,并为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理查茨还对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羞耻感」和「自我意识」进行了研究。
在日本文化中,羞耻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情感,是人们对自己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期望的评判标准之一。
自我意识则是日本人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意识。
这两个概念在日本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最后,理查茨还对日本文化中的「群体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
日本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强调个人与群体的利益相统一,个人应当服从群体的整体利益。
群体意识在日本社会中起到了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也是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菊与刀》是一本关于日本文化的深度研究之作。
通过对日本文化中的关系、等级制度、羞耻感、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理查茨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元且复杂的日本社会与文化图景。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对东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帮助我们拓宽了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这本书出版于 1946 年,是作者在二战期间受美国政府委托,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尼迪克特在书中用“菊”与“刀”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概括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菊”代表了日本文化中优雅、精致、温和的一面,如日本的茶道、花道、艺术等;而“刀”则象征着日本文化中好战、残忍、决绝的一面,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军国主义等。
这种双重性在日本的历史和社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
在家庭中,长幼有序,夫妻有别;在社会中,不同的阶层有着明确的划分和职责。
这种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但也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在日本,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重权威,服从上级,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当这种等级制度被滥用时,就会导致压迫和不公。
日本的耻感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日本人更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行为受到了他人的嘲笑或指责,那就是一种耻辱。
因此,日本人在做事时往往会考虑到周围人的感受,尽量避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这种耻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但也容易导致人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道强调忠诚、勇敢、荣誉和牺牲。
在历史上,武士们为了主君可以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日本人的性格,但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武士道精神被扭曲,成为了侵略和杀戮的工具。
书中还提到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表现。
日本在二战期间表现出了极端的疯狂和残忍,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在战败后,日本又能够迅速地转变态度,接受美国的占领和改造。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感到困惑。
通过阅读《菊与刀》,我明白了这是日本文化双重性的体现。
在战争中,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使他们失去了理智;而在战败后,面对现实,日本的务实精神又发挥了作用,他们选择了妥协和改变。
菊花与刀读后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菊花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日本文化的矛盾与复杂性。
初读此书,我便被作者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所吸引,书中所呈现的日本文化的诸多特点,让我对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本尼迪克特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研究,阐述了日本文化中“菊花”与“刀”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象征所代表的意义。
菊花,在日本文化中是高雅、优美的象征,代表着日本文化中温和、宁静、精致的一面;而刀,则象征着日本文化中的武力、好斗、坚韧。
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却恰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日本文化中,等级制度根深蒂固。
人们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有着清晰的认知,并严格遵循相应的规范和礼仪。
这种等级观念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职场,从社交到政治。
例如,在家庭中,长辈拥有绝对的权威,晚辈必须恭敬顺从;在职场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分明,下级对上级要绝对服从。
这种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但也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日本文化中的“义理”和“人情”也是非常独特的概念。
“义理”是指对社会规范和义务的遵守,是一种外在的道德约束;而“人情”则是指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在很多情况下,日本人会在“义理”和“人情”之间挣扎和权衡。
他们可能会为了维护“义理”而压抑自己的“人情”,做出一些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行为。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日本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有所体现。
日本文化中的“耻感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日本人更注重外在的评价和他人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社会的规范和期望,他会感到深深的耻辱。
这种耻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日本人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规范,但也可能导致过度的自我约束和压抑。
此外,日本文化对于“恩”的重视也让我颇为感慨。
日本人认为,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来自父母、师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恩情,一生都要努力报恩。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人文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所著的一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书籍。
本书通过对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作者以饱满的研究精神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跨文化观察,并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描绘,以及对美国文化的对比,引发了读者对文化间差异性的思考。
读完《菊与刀》,让我深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是如此的复杂而有意思。
首先,本书帮助我们理解了文化差异对于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许多日本文化的特点,如集体主义、等级制度和形式主义。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强调个体主义、平等和实用主义。
这两种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差异巨大,导致了人们在面对相同问题时,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和反应。
比如,本尼迪克特指出了日本文化中对于羞辱的敏感与在美国文化中更为重视于对自由和个人权利的追求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观察和分析,读者被引导思考不同文化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其次,本书也提醒了我们文化冲突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二战时期日本与美国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文化差异在国家间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彼此对彼此文化的固有偏见,导致了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在二战期间,美国人往往对日本人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愤怒,而日本人则无法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这样的文化冲突不仅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异同,并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最后,本书还启发了我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反思。
读完《菊与刀》,我发现自己对于自己所处文化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深入和全面。
本书中的比较和分析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和迷恋,以及对东方文化的浪漫化和陌生感。
作者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描绘和西方文化的对比,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将自己所熟悉的文化视为标准,而忽视了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日本文化与社会结构的经典著作。
本书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深刻地揭示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本书首先对日本文化的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日本人对于传统礼仪、家族观念和荣誉感的重视。
作者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描绘,使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深受日本人对传统的尊重和珍视所感动,也对自己所处的现代社会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产生了反思。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常常被忽视,而日本人却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深感敬佩。
另一方面,本书也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日本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作者对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日本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的困惑。
通过对这些冲突的描述,我对日本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对日本文化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不仅是一部描绘日本文化与社会的优秀著作,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人类学作品。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得到了拓展,也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我相信,《菊与刀》会对更多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发更多人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思考与探索。
《菊与刀》读书心得
《菊与刀》读书心得
《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主要研究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心理特点。
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本尼迪克特揭示了日本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阅读《菊与刀》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传统价值观的剖析,揭示了日本文化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如忠诚、礼仪、自我克制和集体主义等。
这些价值观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书中,本尼迪克特还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
她指出,日本社会的组织架构是以家庭和集体为核心,个人的行为和决策通常受到集体利益的影响。
这种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在日本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日本人行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菊与刀》,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尊重和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
对日本文化的新视角,也启发了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我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世界各国的和谐共存。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一部重要著作。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1. 书名寓意:书名《菊与刀》象征着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其中“菊”代表日本皇室家徽,象征着日本人谦和、优雅、尚礼的一面;而“刀”则代表武士道文化,象征着日本人勇敢、刚烈、好斗的一面。
2.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本尼迪克特通过研究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家庭教育、义理观念等方面,揭示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点。
例如,日本人既好斗又谦虚和善,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顺从又不愿受人摆布等。
3. 日本文化的等级观念:书中指出,日本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人们对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非常敏感。
这种等级观念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家庭、学校、企业等。
4. 日本人的义理观念:义理是日本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它要求人们在特定场合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日本人非常注重义理,甚至在某些时候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义理。
5. 日本人的家庭教育:书中提到,日本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在传统观念的熏陶下,子女被要求尊敬长辈、顺从父母、忠诚于家庭等。
6. 日本人的审美观念: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的审美观念独具特色,他们崇尚简约、自然、和谐的美。
这种审美观念在日本的艺术、建筑、园林等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
7. 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书中指出,日本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这种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的发展,但也可能导致日本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国家产生冲突。
《菊与刀》通过剖析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日本民族性的全方位视角。
虽然这本书写于二战时期,但它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念,从而加深与日本人的交流和沟通。
菊与刀读后感_读书感悟五篇范文
菊与刀读后感_读书感悟五篇范文《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除前述首尾两章外,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学到传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我告诉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从来都没有放弃。
今天,把《菊与刀》读完了,之前没读这本书是很想不明白,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为什么那么一个小的国家经济实力却如此强大,那么小的一个国家民族性格却又是如此的残酷。
读完《菊与刀》,我想我明白了。
明白了日本之所以是日本的内在原因,不用解释,你需要去理解。
最近,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接触最多的是日本的动漫。
说起日本动漫,我不得不说《火影》中塑造的鸣人形象,已经成为了我的偶像。
《菊与刀》讲述了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特点和文化。
日本,他的文化和中国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文化中没有善与恶的区别,认为人内心深处都是善的。
所以也就没有报应这一说。
日本崇尚情理,只要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对的,哪怕是恶的。
日本是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国家,最高的是天皇,当然实权并不在天皇手中,后面有幕府、大名、武士等等。
日本人特别重视忠与孝,所以,你会看到,在战争中,日本人宁可战死,切腹自杀,也不做战俘。
日本人的尊严就是战斗到底。
在孝方面,体现在日本人的家中,家里面各种礼节,当然在中国就没有那么复杂。
日本人特别爱干净,每天都洗澡,就像韩国人一样。
其次就是日本民族中,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一面。
日本人在我们看来不可理解,在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不可理解。
日本人讲究各得其所。
我们文化概念和日本人的往往差异是很大的,甚至是相反的。
比如,日本人的婚姻和中国甚至其他国家的差别。
日本人在婚姻和其他性交往的两码事,妻子是妻子,在外面风流也正常。
他们的婚姻就是为了繁衍。
结婚并不能限制他们的性自由。
读完《菊与刀》,我的理解是人的精神如菊花,只要精神在,菊花就会艳丽绽放,人的志向如刀,常常清洗锈蚀之迹,刀就会锋利闪烁。
《菊与刀》读后感1800字
《菊与刀》读后感1800字
《菊与刀》是美国文化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一部关于日本文化与社会的经典著作。
书中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展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刻思考。
从《菊与刀》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日本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日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剖析。
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文化的核心是“儒教伦理”,即尊重权威、忠诚和集体主义。
与之不同的是,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日本与西方在许多方面的不同。
在书中,本尼迪克特也涉及了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情况。
她指出,战后日本的转型是成功的,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占领和改造措施。
通过对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分析,本尼迪克特展示了日本成功的转型模式,对其他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菊与刀》,我对日本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开阔了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其他文化和社会的好奇心。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菊与刀》读书心得
《菊与刀》读书心得
《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一部
关于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首先介绍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其中包括对家庭、礼仪、道德和社会等方面的重视。
通过对日本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进行分析,本尼迪克特揭示了日本文化中的独特特点,使我对这个
东方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本书也探讨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作者指出,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行为规范
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这导致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通过对这些不同之处的剖析,我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意识到了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深
入了解和尊重他者的文化,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跨文化关系,促
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总的来说,《菊与刀》是一部富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著作,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使我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对日本文化的介绍,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和多元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4篇《菊与刀》读后感1日本的很多文化有非常清晰的源自中国文化的部分,但又具有如此鲜明的特色,本书是探讨日本文化不能不读的一本书,仅是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开始读这本书。
开卷之初,略有失望,居然成书在很多年之前,距今有相当长的时间。
但读了一部分之后,就发现作者的文化功底异常深刻,能够深入到文明的底层去解析异域文化。
如原文中的一些观点,个人非常认同:美国人在壮年时期依靠自由的个人选择来实现人生目标;日本人则通过严格的.个人约束,进行精神修养的锻炼来实现人生超凡的境界,而获得自由难以实现的效果。
在日本,画家、诗人、演说家及武士为了实现“无我”的状态几乎都是采用这种修行训练方法的。
他们不是为了学到“无限”的超能力,而是为了能不受干扰地感受有限的美;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是为了学会一种实现目标的调整手段,让自己能够恰如其分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或者对日本文明中体现出来的诸多矛盾性不解的人,非常推荐阅读这本极具思想深度解读的上佳之作。
刀不是用来进攻别人的象征,只是勇敢地剖析自我的比喻。
《菊与刀》读后感2《菊与刀》讲了一套研究方法,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同时,也教会我们怎么样研究一个国家。
这在本书的第一章就可以更客观全面地看待与了解日本人的思想、行为的来源。
但是《菊与刀》由浅入深,越到后面越难理解,很多东西尚不清楚,或只能停留在表层。
菊在中国被称为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古代文人品格高尚,而菊在日本则是代表着皇室的'家徽,菊更多的代表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也说明了日本民族有菊一样的品质。
刀则让人想到日本的武士道,刀是日本武士的随身兵器,在武士眼中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战的一面。
“菊与刀”简简单单三个字承载着太多大和民族的特性,充分概括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大都能从日本人的儿童教养中得到理解。
日本人的儿童教养可以联想到机器生产,但是他们培育出来的儿童却又不缺乏创新。
《菊花与刀》读后感(精选9篇)
《菊花与刀》读后感《菊花与刀》读后感(精选9篇)《菊花与刀》读后感篇1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令日本成为了一个令所有学者都费解的民族。
曾有一段时间迷醉于日本文化,极为痴迷地赞叹日本茶道中蕴含的深意、淡然的技巧,还有那日本建筑沉寂、古典、稍纵即逝的美感,以及日本文学中隐晦细腻、境界唯美的表达。
这一种痴迷正如我之前对埃及的念想,尼罗河上夕阳笼罩的埃及,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时光永恒地停留在金字塔的尖端。
那是单纯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对文化的渴求和震撼。
对日本有所了解,是通过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和《东瀛过客》,而喜爱日本却因各种精美的文学作品,如川端康成《雪国》、《叶隐闻书》、《阴阳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为何那个固守过去、传承经典的日本可以如此毫无芥蒂地接受现代文明,同时又可固守原有的传统,这令人总是禁不住想要堆出“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式,这个答案唯有我在看了历史的那部堪称经典的著作时才得到了解决,它就是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着的《菊花与刀》。
当时作者受到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针对二战后美国到底该如何处置日本,日本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做出一份出色的报告,作者果不负重任,虽然她的一生从未到过日本,但却能从各种文献和战俘的口述中还原出日本人性格的本质,甚至连日本人都对这本书对他们的了解程度不住地赞叹,成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公认最佳读本,至今畅销不衰。
《菊花与刀》由日本人矛盾的本性、岛国的特性引出,深刻地探讨了这种矛盾性格在日本社会、军事、文化、政治各种现象的体现,从而揭露了日本人那些“奇怪”行为的本质。
书中介绍了日本人的道德观、情感圈、自我修养、儿童教育等,其行文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日本人的特点正如文中所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
《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菊与刀》读后感1今天完整读完了《菊与刀》。
加入了读书群以后的确对我读书有督促作用。
看到这个月没有倡议每个人交书目和读书笔记,不过我还是打算完成一下作业。
书的附录有关这本书的学界评论说到:“综观各种评论,大体可以说: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角度评论者对此书评价很高,从哲学、历史学角度评论者则有根本性的质疑和困惑。
撇开具体问题不说,就根本性质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人类学这个新兴学科的看法问题。
实际情况表明: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文化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人类学日益发展。
《菊与刀》这本书也一直畅销。
在日本,有统计说:这本书的日译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间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230万册,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拥有一册。
在美国,《领袖周刊》有文章把这本书列为领袖必读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
”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女学者,为了当时二战后美国社会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战俘以及在美国的日裔写成了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令人赞叹!日本和我们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想好好了解和学习日本,小时候最初有关日本比较深刻的印象大概来自《血疑》,后来还有一部当时电视上播的日剧我记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说一个女孩没有听力但是却打乒乓球的,而记不清是不是同一部剧,有个女孩练习钢琴,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经常练的一首曲子是肖邦的《革命》,那似乎是对我钢琴曲的启蒙,我第一个喜欢的音乐家也是肖邦。
后来看了几部日本的文学作品,村上春树——抱歉对他的小说却印象不深,我印象稍微更深一些的是渡边淳一的几本书。
这些年工作的原因当然对日本的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包括文化根基的兴趣与日俱增,今年初终于第一次到了日本。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是一部关于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比较研究的经典著作。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独特特点,并与美国文化进行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首先对日本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阐释,比如“恩”、“羞耻”、“忠诚”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解读,读者可以感受到日本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与此同时,本尼迪克特还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家庭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展现了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独特特点,比如对自然的崇敬、对传统的尊重、对集体的依赖等,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在与美国文化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本尼迪克特指出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一些差异和冲突。
比如,在价值观念上,日本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在行为方式上,日本文化强调谦逊和克制,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
在社会组织上,日本文化强调家族和社会等集体组织,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平等关系。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两种文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制度中,也体现在两种文化对待战争和和平的态度上。
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文化中的某些特点使得日本人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而美国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尊严,这在二战期间的战争态度中有所体现。
通过对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本尼迪克特旨在帮助西方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消除对日本文化的误解和偏见,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不同文化,更加理性地对待文化冲突和文化交流。
在我看来,《菊与刀》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在阅读完《菊与刀》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
该书由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著,以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对比为主题,旨在分析两种文化差异的根源。
通过对比和解读,本尼迪克特曾引发了许多关于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的思考。
本书一开始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展开,作者在书中揭示了她在日本的田野工作经历,以及她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
通过她对于日本人与美国人行为和价值观的观察和分析,本尼迪克特指出了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可能产生的原因。
首先,本尼迪克特提到了日本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区别。
在日本,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整体的影响,而在美国,个体的意愿更受到重视。
这种差异在他们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中都体现出来。
例如,在日本,人们更注重集体的荣誉感和社会规范,而在美国,个人追求自由和成就更受到重视。
此外,本尼迪克特还提到了美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与日本文化中的时间观念的不同。
在美国,人们更注重效率和时间的紧迫性,准时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准则。
然而,在日本,时间观念更为灵活,人们更重视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对于时间的把握相对较为宽松。
这种不同的时间观念也直接反映在他们的工作习惯和价值观中。
尽管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对日本和美国的对比有很多有趣的观点,然而,这些观点并不能简单地定义整个国家的文化。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
人们在接触不同文化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因此,我认为,本尼迪克特所提出的观点和对于文化差异的思考,对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读完《菊与刀》,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学习和交流中,我们应努力消除对他人文化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学会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共存。
《菊与刀》的文化解读读后感
《菊与刀》的文化解读读后感《<菊与刀>的文化解读读后感》《菊与刀》是一本深入剖析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复杂而独特的日本形象。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菊”与“刀”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象征,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菊花象征着日本皇室的高贵与优雅,以及日本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礼仪的重视;而刀则代表着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勇猛、坚韧和决绝。
这种矛盾的融合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家庭关系中,日本强调等级制度和长辈的权威,但同时也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赖。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然而在特定情况下,个人的意愿和追求又可能与家庭的期望产生冲突。
这种在传统与现代、服从与自主之间的挣扎,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复杂性。
日本的教育体系也体现了这种双重性。
一方面,学生们被严格要求遵守纪律和规范,刻苦学习,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又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个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看似矛盾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在培养既适应社会秩序又能在特定领域有所创新的人才。
日本的艺术文化同样充满了矛盾。
日本的传统绘画、书法、诗歌等艺术形式追求简洁、含蓄和意境的表达,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而现代的动漫、音乐、时尚等文化产业则充满了创新和活力,展现出对流行趋势的敏锐捕捉和大胆尝试。
在社会礼仪方面,日本人的礼貌和谦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注重言行举止的细节,尊重他人的感受。
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表面的礼仪可能会掩盖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导致沟通上的障碍。
书中还探讨了日本的耻感文化。
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日本人更注重他人的评价和社会的认可,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为了避免羞耻,而不是基于内心的道德判断。
这种耻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读完《菊与刀》,我不禁思考,这种文化的双重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许与日本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我选修了“日本文化史”这门课程;同时,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选读了《菊与刀》这本书。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想法。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还是一本学术读物,读的并不是太容易,有些地方有些晦涩,所以读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
虽然如此,学习终归是一件好事,而且我对这些方面也有一些兴趣,所以在读过之后还是有所学习的。
《菊与刀》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畅销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句话说的好“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它是本尼迪克特1944年6月受美国政府委托所作的研究。
当时日本败局已定,但美军正在太平洋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岛屿登陆作战中与日军短兵相接,美国政府对于盟军是否要准备在日本的深山老林中与那些可怕的顽抗分子战斗到底、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是否能不进攻日本本土而使日本投降、战胜日本后是否需要永远实行军事管制、是否保留日本天皇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本尼迪克特发挥她的人类学家专业特长,把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参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感情的习惯、这些习惯形成的行为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新加坡前总理、资政李光耀也说过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论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
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
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
我想李光耀之所以也用“菊花”和“刀”来形容日本应该也有看过这本书的一些感想吧,从而可以看出本书的影响之大。
本书从“战争中的日本人”、“明治维新”、“儿童教育”、“忠、义”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评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①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
而对日本,美国并不了解,因此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
《菊与刀》一书便是作者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进行研究的的研究成果报告。
本文是笔者在文化人类学老师的推荐下阅读该书后写下的一些感想。
文中对该书剖析和评论的重点主要是作者本尼迪克特在书中使用到的、对笔者影响颇深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菊与刀》文化人类学在本学期的“文化人类学”课程中,笔者有幸聆听了教授这门课程的骆老师关于《菊与刀》这本书的介绍。
在介绍中,笔者不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作者本尼迪克特本人从未到达日本,无法进行人类学中最为看重的“实地考察”,为何能够如此准确得得出其研究结论并且该结论如此贴合实际?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阅读了这本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及几部相关著作,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因而有了本篇读书报告。
(一)纵向研究方法与横向研究方法在无法亲自到当地考察的情况下,作者把战时被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才写成本书。
因此笔者认为,该书中最主要的两个研究方法是纵向研究法与横向研究法。
所谓纵向研究,即通过日本民族在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一些民族性格加以研究,进而推导出当时日本民族的大众心理;而横向研究,则是通过对日本人的民族习惯和西方及东方其它国家的民族习惯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日本人性格上的特殊之处,进而推导出日本的民族性格。
纵向比较方法主要运用在该书第三章中,该章从日本幕府时代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出发,参考了当时日本家庭之中仍盛行森严的“家长制”以及战俘中几乎所有人都对天皇有着近乎狂热的崇拜,最终得出了“日本民族制度化”的结论。
这个结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在日本,天皇是日本精神上的最高统治者,是日本国民的象征,是国民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同时,日本的等级制度虽已不再严格盛行,但几乎所有国民都承认天皇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并不是行政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因此,本尼迪克特认为,只要天皇签署投降合约,①商务印书馆1990年出版;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即使日本抵抗最为激烈的太平洋战场,也会乖乖放下武器,接受成为敌人俘虏这一待遇。
当时,大多数学者对其结论表示嗤之以鼻,因为日本军队被俘与战死者的比例大约为1:120,并且当时日本军队面对先进的美国武器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惧怕,在“精神必定战胜物质”的口号下,日本军队战斗意志之顽强令美国深感震撼。
在此情况下,作者的观点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但最终结果正如大家所知道的:1945年8月15号,日本裕仁天皇宣读同意接受波茨坦公约的无条件投降诏书,命令各战区的日本军人放弃抵抗,向盟国军队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正式举行投降仪式。
天皇命令下达之后,几乎所有日本军队都放弃抵抗,甚至对投降抵触情绪最大的日本“关东军”也向其战区的苏联及中国表示投降。
更令人诧异的是,当以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对战后日本本土实行占领的美国官员踏上日本本土后,非但没有遭到任何形式的抵抗,反而受到日本上下的热情欢迎。
不得不说,本尼迪克特十分具有远见,但更为重要的是其得出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十分正确。
因此,在文化人类学研究当中,研究者应清晰的把握该民族的历史,找出该民族历史中存在并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外在或内在征兆的文化加以研究,力求找到该民族隐藏在历史之中的文化特性以完成对该民族的认识。
这种方法也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通过历史,认知当代,正如美国学者科林伍德说的:“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①横向比较方法在该书中则运用十分广泛,书中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章均有用到此方法。
作者本人对这种方法十分推崇,在其另一部著作曾提到“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一种使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模式”②,因此必须通过比较,找到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才能将该民族从世界众多民族中区别开来。
因此在《菊与刀》中,作者将日本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分别同西方及东方其他国家作比较,得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结论。
政治上,作者将日本政府机构和西欧国家比较,得出了在日本“人民的舆论”是完全没有地位的,决策者永远只能是那些“阁下”们的结论。
法律上,作者将日本人对法律的理解与其它民族对照加以研究,得出了一个日本民族独有的法律观:按照日本人的观点,遵守法律就是对他们的最高恩情——“皇恩”——的回报。
因此日本民族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对待法律,认为法律都是“对个人事①[美]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38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②[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45~46页,张燕、傅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务中的个人自由的干涉”,从而无条件的服从法律,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由这点来看,似乎日本军队在接到天皇的投降命令后,所表现的前后如同判若两人的矛盾举止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了。
文化上,作者把日本的人生曲线概括为“浅底U字型曲线”,即幼儿和老年期间具有充分的自由,但青壮年时期则要受到严格的束缚,而美国人的人生曲线则刚好相反,即幼儿老年期间要受到很大的约束,而青壮年时期则有很大自由。
作者认为,日本人的人生与美国人相比,无疑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在一个人体力最强、精力最旺盛时,无疑需要背负更大的责任,从而就需要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约束。
因为他们坚信:约束是最好的精神修炼。
总之,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有着许多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甚至难以理解的因素,这点与西方十分不同。
而笔者认为,如果非要概括,“西方文化的要点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①,而日本,则很难概括出它的文化要点,本尼迪克特的“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厌旧,服从而又不驯”理论仅仅揭示了日本民族文化中的矛盾性,而这仅仅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特点,而不是“要点”。
因此,对日本这个民族,还应当加以更加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尤其是对日本对外扩张首选对象的我国而言,更应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以绝对公正的态度进行文化人类学研究对于《菊与刀》这部人类学,笔者认为它绝对不会是作者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去审视日本而写出的作品。
书中虽然较多的将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进行对比,但这只不过是由于美国文化可以较全面的概括西方文化的特点而已。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绝对不能戴上有色眼镜,而应当以绝对公正的态度去进行研究。
就作者本尼迪克特而言,她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并加以行动,对美国当局的许多违反文化人类学的活动,作者都加以否定甚至批判。
例如,针对美国当局许多人要对日本进行“完全意义上的占领”——即在战后对日本进行完全管制的情况,作者在第八章对此观点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作者写道:有些美国人叫嚷,只有我们推行平等原则,日本人才能获得自尊。
他们其实是犯了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误。
诚然,作者受到美国政府的委托,是不应当说出如此攻击当局决策的话来的,但人类学研究就必须有严谨的态度,如果只站在本民族的角度来观察其他民族,是根本不可能得出什么有价值的成果地。
因此,在进行有关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时,①冯友兰:《冯友兰选集》上卷,66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既不能抱有民族自尊主义,认为出本民族文化之外,其余民族文化都没有可取之处。
也不能带有文化歧视观点,即用自己的眼光来看的,凡是“落后”的文化都没有可取之处。
教授笔者“文化人类学”这门课程的骆老师经常给学生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用“先进”和“落后”两个词去形容文化,文化并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种绝对公正的态度,是值得每一个研究文化人类学的学者和每一个学习文化人类学的学生都应当怀有的。
(三)多推一的表达方法在对其它文化进行研究时,常常有需要表达的内容,用本民族的词汇很难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来,甚至本民族中根本就没有与之相关的词汇。
学者心中了然却表达不出来,确实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就使用了一个简单而有效地方法避免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多推一的表达方法,即使用本民族语言中的多个词汇来表达研究民族的一个词汇。
众所周知,日本民族的许多文化观点迥异于西方文化及许多东方文化,因此其语言中的许多用词非常之古怪。
例如,在日文中,“报恩”、“报仇”、“以德报怨”以及“以怨报德”都是一个词语,统称为“情义的回报”。
再比如,日本民族的军人常在最后关头“向天皇尽忠”而剖腹自杀,这点在西方甚至包括在中中国,都是“自我牺牲”的范畴,但日本人却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他们认为,这么做只是“报答天皇的情义”,这么做并不是高尚的,相反,不这么去做才是不正常的。
因此,这个词不应当完全是“自我牺牲”,而是带有“自重”的性质了。
而本尼迪克特在本书中十分注意词汇的表达,在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在用词上有异议时,常采用多个词汇去解释在日文中只有一个词语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词汇。
这一点在全书各章中几乎都能找到,这里仅仅举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日本人所说的的“恩”,在英文中是包含了很多层面的意思的。
包括“obligation”(义务),如父母对子女的“恩”;有“loyalty”(忠诚),如臣民对天皇、下级对上级的“恩”;有“kindness”(关切),如同龄人、同伴之间的“恩”;甚至还有“love”(爱)的意思,如丈夫对妻子的“恩”。
对于含义如此复杂的“恩”,作者只用了四个词汇就完美的诠释了它,不得不让人对这位伟大的女人类学家的智慧感到由衷赞叹。
多推一的表达方法绝对应当成为文化人类学家最常用的表达方法之一。
它可以使人类学家不必使用很长的篇幅去描写研究对象的一个词汇,从而使文章显得更加简洁。
同时,也可以省去读者苦思许久却难以理解之苦,以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这种表达方法应当值得推广到各个领域的写作之中去。
《菊与刀》一书中涉及到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笔者对此书把握尚浅,因此无法一一列出并加以评价,就是本篇读书报告谈到的对上述几种研究方法的解析也有很多谬误之处,还请老师雅正。
参考书目:[1]《日本文化史》,叶渭渠著。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文化人类学》,[美]艾伦·比尔斯著,骆继光等译。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3]《日欧比较文化》,[葡]路易斯·弗洛伊斯著。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西方文化概论》,方汉文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美]查尔斯·蒂利著,魏洪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