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所的用法
所以的文言文用法
所以的文言文用法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
(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
(3).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
(5).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6).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
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
(7).可以。
《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及例句1. 文言文里“所以”的用法所以的用法有很多,在中学课本里只有以下两种用法: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1、可以。
《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2、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注:“以,为也。
”3、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
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 前蜀贯休《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老舍《黑白李》:“ 黑李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白李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文言文中 所以 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林妹妹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
状语后置句。
出自《孟子》,原句为: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意思为: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林妹妹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5_ “所”“为”的用法(含解析)1
“所”“为”的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
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所”“为”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所”“为”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一、“所”字的用法(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固定格式“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三)复音虚词1.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3.所在:到处;所在之处,处所。
①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促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二、“为”字的用法(一)动词,读wéi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设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做)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显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担任)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二)介词,一般读wèi。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及其延伸
文言文中“所以”结构的用法及其延伸一、在文言文中,“所以”属于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翻译方法:其一,译成“……的原因”;其二,译成“用来……的方法(人、东西等)。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这是我用来...并且是忠于陛下的职分呢。
..报答先帝的方法像这样的例子,中学教材中还不少: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圣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说》)..为圣,愚人之所以5.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荆轲刺秦王》)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以上四例中,“所以”均译成“……的原因”。
7.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输》)我知道用来...,我不说。
..对抗你的方法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察今》)先王用来...是老百姓。
..制定法律的依据9.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即使世道变了事情不同了,用来...,情致是一样的。
..生发感慨的东西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说》)老师是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以上四例,译法稍有差别。
二、由“所以”引申出来的固定结构就是“有以”和“无以”。
通常情况下,“有以”就等于“有所以”,“无以”就等于“无所以”。
(一)先看使用“有以”的例子:1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1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第11例译成“……我就能有用来...。
”...报答太子的方法第12例译成“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去游玩,确实有这样做的原因...呢。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和意义“所以”这个词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有多个用法和意义,下面将分别进行解释和阐述。
首先,“所以”可以用来表示原因和理由。
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考虑过了。
”在这个句子中,“所以”表示原因,它连接了主句和从句,使得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其次,“所以”可以用来表示方法或手段。
例如:“我是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在这个句子中,“所以”表示方法,它连接了主语和谓语,表明主语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再次,“所以”可以用来表示结果或结论。
例如:“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所以。
”在这个句子中,“所以”表示结果,它连接了前半句和后半句,表明主语通过努力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最后,“所以”还可以用来表示目的或意图。
例如:“他这么做是为了所以。
”在这个句子中,“所以”表示目的,它连接了主语和宾语,表明主语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
综上所述,“所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义非常丰富,它可以用来表示原因和理由、方法或手段、结果或结论以及目的或意图。
在现代汉语中,这些用法仍然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使用情境中需要注意语义的准确性和语境的合理性。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文言文中的“而”有多重用法,下面是其主要的用法和例子:1、作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其用法相当于“与”、“又”、“而且”,例如:“仲尼之贤,而不肖子舆。
”(翻译:孔子的贤能,如同美玉不假雕琢,天然而成。
)2、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其用法相当于“然而”、“却”,例如:“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况于人乎?”(翻译:事情有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有本来就存在的,然而人的思想感情呢?)3、作为代词,表示“你”、“你的”,例如:“于戏!可乎而不可者,我无是也。
”(翻译:唉!可以做到却不可怜做到的,我没有这种毛病啊。
)4、作为助词,表示语气延长,相当于“地”、“然”,例如:“舍而攻秦。
”(翻译:放弃进攻秦国。
文言文中的所
文言文中的所
1. “所”字最基本最常见的用法是充当助词,放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例如: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2. “所”字结构可以充当名词,表示处所或事物,前面通常加介词“在”或“于”引导。
例如:无所不在、有目共睹。
3. “所”字也可以与“为”结合,构成固定词组“所谓”,表示引述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所说的”。
例如:所谓成功,不是看你有多聪明,而是看你能否在失败中站起来。
4. “所”字还可以充当动词,表示原因、处所等。
例如:不知所措、所适从。
5. 此外,“所”字还可以与“以”结合,构成固定词组“所以”,表示原因或根据。
例如: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努力。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 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 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林妹妹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作者:张天川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4期一.实词“所”的用法举例(一)“所”作名词,在初中有如下几种解释:1.“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析:“所”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2.道理,方法,原因。
如: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析:“所以然”即“所以如此”,“所”指原因或道理。
(二)“所”作形容词,在初中有如下几种解释:1.表示范围,解释为一切、所有。
如: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⑵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送东阳马生序》)⑶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⑷无所不有。
(《口技》)析:“所”都表示范围,可理解为所有、一切。
例⑴,“所”后面虽然跟了一个动词“识”,但“识”后跟了宾语“穷乏者”。
例⑶,“不能”这里是个名词性词组,解释为本来不具备的才能,所以前面的“所”在这里,只能是个形容词。
2.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如:优劣得所。
(《出师表》)析:这里的“得所”是“得其所”,即“得到他们适宜的”,也就是我们《语文教学参考》上说的“得到合理的安排”。
3.理解为“可以的”。
如: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使楚》)析:例句译为“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
其中“与”后省略了“之”,而“非”又是个表否定的副词,所以,此处的“所”只能是个形词。
(三)“所”作量词讲,可以用于地点、位置、建筑物。
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山市》)析: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见数十所宫殿”,“所”的位置处于数词“数十”我名词“宫殿”之间,自然应解释为“座”。
(四)作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哪里”。
如: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析:“所从来”即“从所来”,是一个典型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所”理应解释为“哪里”,遗憾的是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把它理解为“处所、地方”,显然不够贴切。
二.虚词“所”的用法举例(一)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5.“所”“为”的用法(含解析)
“所〞“为〞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一个相对概念。
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与意义虚词。
明辨了虚词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所〞“为〞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虚词,那么“所〞“为〞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与提高警觉地方呢?一、“所〞字用法〔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构造,表示“所……人〞“所……事物〞“所……情况〞等。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注:“所〞与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构造,那么所字构造起定语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固定格式“为〞与“所〞照应,组成“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三〕复音虚词1.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方法〞“是用来……〞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
相当于“……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所谓:所说。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3.所在:到处;所在之处,处所。
①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促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二、“为〞字用法〔一〕动词,读wéi“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拟灵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设计〕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
〔做〕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显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担任〕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二〕介词,一般读wèi。
文言文中 所以 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林妹妹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
文言文所字的用法
文言文所字的用法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文言文所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文言文所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所作为代词的用法
这,此
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
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
——《汉书》
若,如果
如:所不(誓词。
假使不)
文言文所作为副词的用法
尚,还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乐府诗集》
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
——《史记·留侯世家》
从弟子女十人所。
——《史记·滑稽列传》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
文言文所作为量词的用法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
如:有房两所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
——《括地志》
用于建筑物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班固《西都赋》
文言文所作为助词的用法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
地方、原因、对象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聊斋志异·促织》。
“所”字结构
所代词、词头。
一、代词“所”是古代汉语中一个特殊的代词,它称代一定的人或物,但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及物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前面,指代行为的对象,构成“所”字结构,才能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所以叫做辅助性代词。
“所”字结构的常见用法有四种:(一)位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组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赤壁之战)(232)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报任安书)(395)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古知今,以所见知所不见。
(察今)(647)“所”字在这里都是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所望”就是“期望的情况”,“所出”就是“提出的办法,“所见”就是“看见的东西”。
(二)“所”、“者”同时出现,构成“所…者”格式,它的作用和单用“所”字的结构相同,仍是指代行为的对象。
例如:即举所坐者...送之。
(身无长物)(16)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张中丞传·后叙)(238)然则所重者...在乎人民也。
(谏逐客书)(383)...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所坐者”就是坐的东西,指的是“竹席”。
“所欲者”就是要忠于的对象,即“国与主”。
“所重者”等于“所重”、“所轻”,指的是“色乐珠玉”和“人民”。
(三)“所”字结构的前面还可以用行为的主动者作定语来修饰它。
有定语后不加“之”的。
例如:皆崩崖所陨....。
(巫山·巫峡)(29)骞身所至者....。
(张骞传)(190)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张中丞传·后叙)(239)吾所欲者....土地也。
(五蠹)(644)有定语后加“之”的。
例如:必为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谏逐客书)(382)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膝之所踦....。
(庖丁解牛)(601)....,足之所履(四)“所”字结构的后面有时出现具体的行为对象,这时,“所”字结构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
例如: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 存在的地方。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 决疑惑的人。
❖2、所和以连用,表示“·········的原 因”“用来····的东西”
所字的用法
所作名词 ❖1 、 处所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苏武传》
❖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 人,分别投放到其他的处 所。
❖2、适宜的地位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 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 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代词
❖1、所加动词,为:所字结构, 相 当于名词
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说》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 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3、“为······所·····” 表被动。 皆为陛下所成就。 《苏武传》
❖(我们)都被陛下栽培。
❖4、假若、如果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倘若守关的将领不是自己的亲信, 就会变为叛乱者。 或:倘若 匪: 通非,不是
❖ 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