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肺脑复苏教案教学内容
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教案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急救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或模拟的,引导学生 认识到学习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案例可以包括突发心脏 病、疯狂呼吸等急救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知识,包括心肺脑的生理知识、心 息的原因和表现、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操作流程等。可以使用图表、动画或 视觉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很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将病人平放在坚固的地面上,然后交叉放在胸骨下方,用力聚集胸骨,每 分钟 100-120 次,压缩深度为至少 5 厘米。
4. 进行人工呼吸。在完成 30 次胸外预设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 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 1 次。
5. 持续进行间歇和人工呼吸。持续进行胸外间歇和人工呼吸,直到人员到达 或患者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操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 学进度和方式。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 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不 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思考的过程。根据您的描 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操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
5. 讨论与提问:在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提出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 解决,加深他们对心肺脑复苏的理解和理解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的有机组合,学生将能够全面学习和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技能和知 识,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同时,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心肺脑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教案

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教案教案名称: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心肺脑复苏的定义和重要性;2. 学习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原则和实施方法;4. 培养应急情况下正确处理心肺脑复苏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心肺脑复苏的定义和重要性1. 什么是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2. 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肺脑复苏能够维持脑部供氧,防止脑死亡,提高患者生存率。
二、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1.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检查患者呼吸是否正常。
2.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
3.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1.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于坚硬平面上,双手交叉放置于胸骨下方,以身体重量施加压力,按压胸骨至少5厘米深,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3.2. 人工呼吸:将患者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方式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观察胸廓抬起。
3.3. 持续循环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三、基础生命支持的原则和实施方法1. 保护现场和自身安全:确保现场安全,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检查患者呼吸是否正常。
3.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
4. 实施心肺复苏:按照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进行操作,保持持续循环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 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四、应急情况下正确处理心肺脑复苏的能力培养1. 模拟练习:进行实际模拟练习,让学员在真实场景中实践心肺复苏技巧。
2. 情景演练:设计不同的应急情景,让学员在模拟情景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 知识巩固:进行小组讨论,复习和巩固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教学视频;3. 假人模型或实际场景模拟器材;4. 急救手册和参考书籍。
心肺复苏教案全套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原理及重要性。
-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 理解心肺复苏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术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能够在模拟情况下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术。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救死扶伤”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及原理2.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评估与转诊3. 心肺复苏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CLS)4. 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 评估环境安全- 确认伤者意识丧失- 判断呼吸和心跳- 按压位置和手法- 按压频率和深度-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 评估心肺复苏术的效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学生观摩学习。
3. 模拟训练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针对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橡胶人体模型:用于模拟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
3. 心肺复苏术操作视频:提供操作步骤和技巧的直观演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应对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情况?(二)新课讲授1. 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师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三)模拟训练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橡胶人体模型。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最新心肺复苏教案

最新心肺复苏教案一、引言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教育和培训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心肺复苏教案,旨在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指导,以帮助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教案概要最新的心肺复苏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心肺复苏的目的与原则、CPR的步骤、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技术要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三、心肺复苏的目的与原则1. 心肺复苏的目的: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以避免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
2. 心肺复苏的原则:包括早期识别、早期叫救、早期胸外按压、早期电击除颤(如适用)、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等。
四、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的步骤可简化为“ABC”:1. A(Airway):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2. B(Breathing):检查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
3. C(Circulation):进行胸外按压以恢复血液循环。
五、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技术要点1. 胸外按压:- 位置:双手掌放在患者胸骨下缘,手指交叉并扣紧。
- 深度:成人约5厘米,儿童约1/3胸径,婴儿约1/3深度。
- 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 动作:用力均匀、连续地按压胸骨。
2. 人工呼吸:- 方法:对成人和儿童应进行口对口呼吸,对婴儿则进行口对鼻呼吸。
- 频率:每分钟10-12次。
- 注意事项:每次呼吸时间约1秒,观察胸廓是否隆起。
六、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自动诊断心脏情况并提供除颤的设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AED可大大提高急救的成功率,以下是使用AED的步骤:1. 打开AED并按照屏幕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2. 将AED电极贴在患者胸部,并确保贴紧。
3. 按下除颤按钮,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
七、结语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可以挽救生命。
原创心肺复苏教案一等奖

原创心肺复苏教案一等奖一、引言心肺复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心肺复苏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推广心肺复苏技能,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本教案荣获一等奖,旨在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二、背景知识1. 心肺复苏的定义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停止跳动或无效跳动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手段恢复心脏跳动,保持血液循环,为患者争取时间,增加生存率。
2. 心肺复苏的目的•恢复心脏的有效跳动,维持血液循环;•保持供氧供血,防止脑组织缺氧;•延长患者的生命,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
三、心肺复苏教学步骤1. 检查患者安全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患者和救助者的安全。
•将患者从危险环境中移开,如火源、电流等;•确保自己和患者的身体位置稳定,避免二次损伤。
2. 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后,需要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紧急情况并提供详细地址。
3. 检查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的肩膀,喊叫患者的名字,观察其是否有反应;•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反应,需要同时检查其呼吸情况。
4.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反应,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将患者放置在硬而平坦的地面上,仰头后仰,保证呼吸道通畅;•开始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位于心脏下缘的胸骨中部。
5. 进行人工呼吸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需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其鼻子,用自己的嘴对患者嘴进行呼气;•观察患者的胸廓抬升,确保有效通气。
6. 继续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手。
四、心肺复苏教学注意事项1. 动作规范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动作规范:•胸外按压要用力、要快、要坚决,而且按压和松开时间要均匀;•人工呼吸要适度,避免过分用力导致胸腔压力过高。
2. 有节奏地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需要有节奏地进行,以保持血流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心肺复苏应该以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为一组;•每分钟胸外按压的频率应该在100-120次之间。
心肺复苏教案

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规范
01 02
吹气量适度
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 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 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频率适中
口对口吹气频率每分钟10~12次,以明显的胸廓起伏为准。
2024/1/25
02 若无反应,立即检查患者呼吸,观察胸廓是否有 起伏,倾听是否有呼吸声。
02 检查脉搏,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判断心跳是否 存在。
2024/1/25
13
呼救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若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心 跳停止,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
120)。
清楚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状况、所 在位置和联系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持续 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
10
03
现场评估与呼救
2024/1/25
11
现场安全评估
确认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检查是否有火灾、电 01 击、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
若有危险,先排除危险因素,确保自身和患者的 02 安全。
在安全区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03
2024/1/25
12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
01 轻拍患者双肩,大声询问:“你怎么了?”观察 患者是否有反应。
压和人工呼吸。
2024/1/25
14
04
胸外按压技术要点
2024/1/25
15
正确按压部位和姿势
按压部位
在胸骨下半段,即两乳头连线与胸骨 交界处。
按压姿势
施救者双膝跪地,与患者肩部平齐, 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只 手与之重叠,十指相扣并翘起,双肘 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教案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教案一、课题心肺复苏护理操作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心肺复苏护理操作的流程和要点。
2.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护理操作的模拟演练。
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心脏骤停事件的应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增强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果断处理问题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胸外按压的部位、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
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按压与通气的比例等。
2. 教学难点如何确保胸外按压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按压技巧。
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克服紧张情绪,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心肺复苏护理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如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肺复苏的原理等。
2.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心肺复苏护理操作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正确的操作方法。
3. 练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在实践中掌握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技能。
4. 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实际发生的心脏骤停案例,分析在这些案例中如果进行心肺复苏护理操作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加深学生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呀,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会突然发生很危险的情况,比如说有人突然心脏停跳了。
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有人突然倒在地上,没了心跳和呼吸,这时候如果没有人懂得怎么做心肺复苏,那这个人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哦。
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超级重要的心肺复苏护理操作。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开始讲:“那首先咱们得知道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呢,就是当人的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来帮助他恢复呼吸和心跳的一种急救措施。
心脏骤停可能是因为很多原因,像心脏病突发啦,触电啦,溺水啦等等。
那心肺复苏的原理就是通过胸外按压来挤压心脏,让心脏能够重新泵血,再加上人工呼吸,给病人提供氧气。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流程5.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区,准备相关急救器材。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教学PPT、教材、心肺复苏模拟人。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演示操作流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小测试。
7. 课后作业:布置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模拟操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互动。
2. 操作技能评估:通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心肺复苏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知识测试评估: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小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评估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024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CONTENTS•引言•心脏骤停概述•心脑肺复苏基本原理•心脑肺复苏操作技能演示•药物治疗与监测护理要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引言01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掌握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要求学员应全面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病理生理机制,熟悉心脑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除颤等。
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心脏骤停的概念、原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心脑肺复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急救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教学重点心脑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和基本生命支持技能;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教具、急救设备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心脏骤停概述02心脏骤停定义及分类心脏骤停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心脏骤停分类根据心电图表现,心脏骤停可分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心电活动和心脏静止。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心脏骤停的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脑血管意外等。
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心脏骤停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心脏骤停后,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表现,可以诊断心脏骤停。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和呼吸停止,如低血糖、脑卒中、药物中毒等。
心脑肺复苏基本原理03心脑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等情况下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
CPR通过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方式,暂时替代患者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心肺脑复苏术教案副本

心肺脑复苏术教案副本第一章:心肺脑复苏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理解心肺脑复苏术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和注意事项1.2 教学内容心肺脑复苏术的定义和意义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心肺脑复苏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心肺脑复苏术的临床应用和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概念和步骤演示法:展示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的理解程度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第二章: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2.1 教学目标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熟悉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2.2 教学内容判断意识和呼吸呼救和准备急救设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判断和调整循环和呼吸状态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术的每个步骤和要点演示法:展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复苏术的操作2.4 教学评估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要点的理解程度第三章: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3.1 教学目标掌握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了解脑复苏术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3.2 教学内容判断意识和神经功能保护脑细胞和维持脑灌注药物治疗和神经保护措施监测和评估脑功能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脑复苏术的概念和步骤演示法:展示脑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实践法:分组练习脑复苏术的操作3.4 教学评估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脑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要点的理解程度第四章:心肺脑复苏术的临床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的临床操作和决策能力4.2 教学内容心肺脑复苏术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心肺脑复苏术在呼吸骤停中的应用心肺脑复苏术在创伤和中毒中的应用心肺脑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案例分析:分析心肺脑复苏术的临床案例和决策过程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4.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第五章:心肺脑复苏术的培训和认证5.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培训要求和流程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的认证标准和考核内容5.2 教学内容心肺脑复苏术的培训课程安排和教学资源心肺脑复苏术的认证机构和考核要求心肺脑复苏术的继续教育和更新课程心肺脑复苏术的培训经验和案例分享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培训要求和流程讨论法:分享心肺脑复苏术的培训经验和案例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5.4 教学评估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的培训要求和流程的理解程度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第六章:心肺脑复苏术的药物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中药物的作用和应用掌握心肺脑复苏术中常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6.2 教学内容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的应用和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和临床决策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中药物的作用和应用演示法:展示心肺脑复苏术中药物的使用技巧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脑复苏术中药物的使用6.4 教学评估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中药物使用的技巧和熟练程度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中药物的作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第七章:心肺脑复苏术的儿童和婴儿应用7.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在儿童和婴儿中的应用和差异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在儿童和婴儿中的操作技巧和要点7.2 教学内容儿童和婴儿心肺脑复苏术的特点和差异儿童和婴儿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儿童和婴儿心肺脑复苏术的药物应用和剂量儿童和婴儿心肺脑复苏术的临床案例和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在儿童和婴儿中的应用和差异演示法:展示心肺脑复苏术在儿童和婴儿中的操作技巧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脑复苏术在儿童和婴儿中的操作7.4 教学评估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在儿童和婴儿中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在儿童和婴儿中的应用和差异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心肺脑复苏术的急救团队协作8.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中急救团队的协作和配合掌握心肺脑复苏术中急救团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8.2 教学内容急救团队的角色和职责心肺脑复苏术中急救团队的沟通和协调技巧急救团队协作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心肺脑复苏术中急救团队的培训和演练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中急救团队的协作和配合角色扮演:模拟心肺脑复苏术中的急救团队协作场景讨论法:讨论急救团队协作中的经验和教训8.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中急救团队协作的技巧和熟练程度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中急救团队的角色和职责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心肺脑复苏术的后续护理和康复9.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后的患者护理和康复过程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护理和康复的要点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程序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教育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案例分析:分析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案例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技巧9.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护理和康复的理解程度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后患者护理和康复的技巧和熟练程度第十章:心肺脑复苏术的最新研究和进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10.2 教学内容心肺脑复苏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革新心肺脑复苏术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享心肺脑复苏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心肺脑复苏术的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最新研究和进展讨论法:讨论心肺脑复苏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实践法:分组练习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技巧10.4 教学评估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和节奏,以及人工呼吸的频率和吹气力度。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教案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心肺复苏的概念、重要性及适用情况。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判断意识与呼吸、呼叫救援、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3、学生能够在模拟情境中正确、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操作,操作流程规范,按压频率、深度和人工呼吸比例符合标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关键要点,如正确的按压位置、手法、频率和深度,以及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的方法。
(2)强调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果断地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保持正确的按压姿势和力度,避免错误操作。
(2)帮助学生克服在模拟急救场景中的紧张情绪,确保操作流程的顺畅和连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
2、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急救场景的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心肺复苏模拟人、一次性呼吸面膜、纱布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突发心脏骤停的视频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提出问题:“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挽救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肺复苏。
(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心肺复苏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操作,以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
2、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强调心肺复苏在紧急情况下对于挽救生命的关键作用,指出如果在心脏骤停后的 4-6 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将大大提高。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pptx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如没有反应,则可判定伤病者已经意识丧失。
2、呼吸呈叹气样并在数十秒内停止。
3、口唇、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
4、大动脉搏动消失。
7、双侧瞳孔散大(见于多数患者),对光反射消失。
8、短暂(大约持续数秒钟)的四肢抽动和大小便失禁(见于部分患者)
注意:第1、2条是判断心搏骤停的主要指标,具备这两条就能确认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此时不必再做其他 检查应立即展开抢救,立即高声呼救,目的在于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且要尽快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 救中心呼救,使急救医生尽快赶来。大多数急救中心调度人员都能提供你CPR急救指导,然后迅速回到患者身旁。
3、如果怀疑颈椎损伤,则应用改良推颌法。 4、清除口中的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 ☆开放气道的四种方法: ①仰头抬颈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 此法严禁用于颈椎受伤者。 ②仰头推颌法: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在病人的两侧下颌角处,并向上 推举,使头部充分后仰。 ③仰头提领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
注意了解伤病者受伤过程,以确定伤病者是否受伤。如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或高处坠落受伤,若怀疑可能脊柱受 伤,切勿随意搬动伤病者。
☆打开气道:开放气道,气道就是呼吸道,这是关键步骤,当病人意识丧失以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舌根 部贴附在咽后壁,造成气道阻塞。
1、开放气道的目的: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时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 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ongjiaxiao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临沂大众驾驶培训有限公司
初中心肺脑复苏教案

初中心肺脑复苏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心肺脑复苏课程性质:急救技能培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意识和工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2. 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3. 心肺脑复苏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心肺脑复苏?为什么它很重要?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包括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操作步骤(20分钟)1. 教师演示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确保掌握每个步骤。
3. 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的操作,纠正错误,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四、注意事项(10分钟)1. 教师讲解心肺脑复苏的注意事项,包括判断患者意识的方法、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人工呼吸的技巧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五、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模拟心肺脑复苏的场景。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提供及时的反馈。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心肺脑复苏的重点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练习中的体验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能正确进行心肺脑复苏操作,表现出急救意识和工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PPT2. 橡胶人体模型3. 急救技能培训器材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保证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
3.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4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教案

气道管理,可以确保氧气供应,防止窒息,为后续的心肺复苏创造有利
条件。
02
气道管理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策略,包括口咽通气道、鼻咽
通气道、喉罩、气管插管等。对于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气
管插管,以确保气道的通畅和氧气的供应。
03
气道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气道管理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牙齿、舌头和口腔黏膜,避免损
2024/1/28
31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4/1/28
32
2024/1/28
18
实施初级心肺复苏操作
C(胸外按压)
在患者胸骨下半段进行有力且快速的按压,深度至少5cm, 频率100-120次/分钟。
A(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患者气道,确保呼吸道畅 通。
B(人工呼吸)
对患者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 上,使胸廓明显抬起。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进行 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对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以便不断改进处理策略。
2024/1/28
27
PART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REPORTING
2024/1/28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2024/1/28
心脏骤停的定义、原因和识别
学生应掌握心脏骤停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常见原因,学会如何及时识 别心脏骤停。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本教案,希望提高公众对心 脏骤停的认识,了解其紧急性和
危险性。
2024/1/28
心肺脑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心肺脑复苏(CPR)和基础生命支持的教案示例,适用于医学、急救或相关课程。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化的教案,您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教学主题:心肺脑复苏(CPR)和基础生命支持教学目标:了解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性及其在急救中的应用。
学会正确的CPR技术,包括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
了解基础生命支持的步骤和原则。
教学内容:课程一:CPR的重要性和基础知识介绍CPR的定义和背景。
讨论CPR在急救中的作用和意义。
解释心肺脑复苏的目标:恢复血液循环和保护脑部功能。
课程二:CPR步骤和技巧解释CPR的基本步骤:检查响应、呼叫急救、开始CPR。
详细说明胸部按压的正确技巧:位置、姿势、深度和频率。
解释人工呼吸的步骤:正确头颈位置、有效的呼吸量。
演示CPR技术,包括按压和人工呼吸。
可以使用模型进行示范。
课程三:CPR实践学生分组练习CPR技术。
每组成员轮流扮演患者和急救者角色。
教师提供实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他们的技术。
课程四:基础生命支持原则解释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概念。
介绍BLS的步骤:检查响应、呼叫急救、开展CPR、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强调在急救中的团队合作和协调。
课程五:急救场景模拟设计模拟急救场景,让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CPR和BLS技能。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模拟真实情况下的急救响应。
课程六:讨论与总结回顾课程重点,强调CPR和BLS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在模拟中的经验和感受。
开放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
作业和评估:要求学生提交书面报告,总结他们所学的CPR和BLS技能。
在急救场景模拟中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估。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CPR和基础生命支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CPR技术,并在模拟场景中实践急救技能,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时间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心肺脑复苏术教案副本

心肺脑复苏术教案副本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学会应对突发状况下的急救能力,提高生存率。
二、教学内容1. 心肺脑复苏术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a. 判断意识与反应b. 呼救与准备c. 开放气道d. 人工呼吸e. 胸外心脏按压f. 急救药物的应用3. 操作技巧与要点a. 人工呼吸的频率与深度b.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与力度c. 急救药物的选择与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现场演示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要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心肺脑复苏术在急救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的理解。
2. 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能力。
3. 考核:设置心肺脑复苏术的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心肺脑复苏术教程。
2. 教具:模拟人、急救包、心肺复苏仪等。
3. 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活动1. 开场导入:通过展示真实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心肺脑复苏术的兴趣和重视。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技巧。
3. 现场演示:邀请专业急救人员现场演示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要领。
4. 实践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5. 案例分析讨论: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心肺脑复苏术在急救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要点1. 明确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学会应对突发状况下的急救能力,提高生存率。
4. 熟悉急救药物的应用和选择。
心肺脑复苏术教案副本

心肺脑复苏术教案副本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应用场景和适用人群。
1.2 教学内容介绍心肺脑复苏术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心肺脑复苏术的应用场景,如突发心脏骤停、窒息等。
介绍心肺脑复苏术的适用人群,如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心肺脑复苏术的应用场景和适用人群。
第二章: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如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等。
讲解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点,如按压深度、按压频率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采用模拟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练习。
第三章: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如判断意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讲解脑复苏术的操作要点,如头部位置、人工呼吸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脑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采用模拟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脑复苏术的操作练习。
第四章:心肺脑复苏术的联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联合应用和操作流程。
4.2 教学内容介绍心肺脑复苏术的联合应用,如在突发心脏骤停时的操作流程。
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要点,如判断意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联合应用和操作流程。
采用模拟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练习。
第五章:心肺脑复苏术的注意事项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
5.2 教学内容介绍心肺脑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如判断意识的重要性、避免过度按压等。
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潜在风险,如胸外按压过深、人工呼吸不当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心肺脑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
心肺复苏术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心肺复苏术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心肺复苏术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学会正确评估心肺复苏术的效果;4.熟悉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5.意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心肺复苏术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心肺复苏术的评估方法;4.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5.紧急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术实操。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心肺复苏案例视频开始本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心肺复苏术在本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心肺复苏术的定义,即在心脏停搏时通过外部手法和药物等措施,恢复心肺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同时,强调心肺复苏术的目的是确保氧气供应到达重要的组织器官,以防止脑损伤和死亡等不可逆的后果。
3.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在本环节,教师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逐一解释每一步的操作要点。
示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肺复苏术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掌握正确的手法。
4. 心肺复苏术的评估方法教师介绍心肺复苏术过程中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包括检查患者的脉搏、呼吸和身体状况等,并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评估标准。
5. 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在本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苏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药物的名称、适应症、用法和剂量等。
并着重强调药物的正确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等问题。
6. 紧急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术实操在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术实操。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操,模拟真实的心肺复苏场景,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并互相进行技术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理论认知。
2.演示法:通过展示视频和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2024版心肺复苏(最新版)课件

2024/1/28
22
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中的意义
提高抢救效率
通过团队协作,可以迅速有效地 进行心肺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
2024/1/28
充分利用资源
团队成员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共同 协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 高救治效果。
减少救治风险
团队协作可以减少个人在急救过程 中的疏漏和错误,降低救治风险。
根据患者病情和现场条件,选择最合适的转 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转运过程中的监护与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 持呼吸道通畅,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2024/1/28
到达目的地后的交接
与接收医疗团队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病 情、治疗经过、目前状况等。
27
常见并发症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的会 议、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方式等,以确 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畅通。
25
CHAPTER 05
心肺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2024/1/28
26
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转运和交接流程
转运前评估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评估呼吸道、循环 和神经系统状况。
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2024/1/28
2. 电击时应选择合适的能量,避免能量过高或过低影响除颤效果。
20
电除颤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024/1/28
01
3. 电击后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 评估除颤效果。
02
4. 如一次电击未成功,可重复进行 电击,直至恢复窦性心律或医生宣 布停止抢救。
21
CHAPTER 04
心肺复苏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授课班级及时间专业及班级日期周次节次教学内容授课题目:心肺脑复苏教学要点掌握:初期复苏的步骤熟悉:心脏骤停的诊断了解:心脏骤停的类型教学要求重点:初期复苏的步骤难点:院外急救的原则教学进度(步骤):一、小组讨论:遇见心脏骤停患者咋办?二、案例导入任务: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三、讨论心脏骤停的原因、诊断四、小结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法小组讨论问题引导案例分析讲解参考资料:《急危重症护理学》周秀华主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急危重症护理学》孙菁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作业:1.心脏骤停的诊断?2.初期复苏的步骤?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项目一院外急救任务二心肺脑复苏子任务一心肺脑复苏【案例】20XX年8月19号中午12时,第29届奥运会正在举行中,在老山奥运场馆,一位来自南非的58岁男性自行车教练,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担任老山奥运场馆医疗服务志愿者的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医护人员,马上赶到现场实施急救,呼吸心跳恢复后,紧急送往解放军总医院奥运门急诊。
如果您就在现场承担医疗服务,面对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办?【任务描述】一、确保环境安全首先评估现场是否安全,该案例中的场地安全,可以疏散人群后马上实施抢救,但如果是触电的病人,则须先断电,煤气中毒的病人先脱离危险环境然后进行急救。
二、判断意识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再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可判断其无意识。
婴儿则拍击足跟,婴儿不能哭泣,判断为意识丧失。
三、立即呼救当判断伤病员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我是救护人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
”四、判断呼吸、检查循环体征检查呼吸,救护人员将伤病员气道打开,利用视、听、感案例引入5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讲解20分钟觉在10秒钟时间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呼吸。
侧头用耳听伤病员口鼻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
如果胸廓没有起伏,并且没有气体呼出,伤病员即不存在呼吸。
判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
成人及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伤员有无心跳。
颈动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置于颈前正中部(甲状软骨),手指从颈前正中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中点内侧,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搏动。
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压迫,避免刺激颈动脉窦使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并且不可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五、救护体位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人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
若伤病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员应采用侧卧体位(复原卧位),分泌物容易从口中引流。
体位应稳定,并易于伤病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通畅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伤病员到另一侧。
判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
成人及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伤员有无心跳。
颈动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置于颈前正中部(甲状软骨),手指从颈前正中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中点内侧,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搏动。
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压迫,避免刺激颈动脉窦使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并且不可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以防阻断脑部血小组讨论20分钟液供应。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病员,以免造成伤害。
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或颈部外伤者等。
有颈部外伤者需翻身时,为防止颈髓损伤,另一个应保持伤病员头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1.救护人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2.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
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人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4.救护人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人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胯部。
5.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人员侧。
6.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二)救护人员体位救护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
(三)其他体位头部外伤者,则是水平仰卧,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则取头高脚低位;面色青紫,取头低脚高位。
六、人工循环救护人员判断伤病员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膊也摸不清,不要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人工循环及时救护。
(一)成人1.定位与操作小组讨论 20分钟(1)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2)救护人员右手的中指定位于此处,救护人员另一手的掌根部贴于此处并平放,使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定位之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3)救护人员的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4)按压深度4~5厘米。
(5)放松后,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6)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7)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二)儿童:年龄1~8岁定位与操作1.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2.救护人员一手的中指定位于此处,救护人员另一手的掌根部贴于此处并平放,使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
3.手臂伸长,垂直向下用力。
4.按压深度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
5.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6.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7.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8.儿童也可用双手掌根按压,但力量要减小。
(三)婴儿:年龄小于1岁1.胸部正中,贴紧乳头连线下方水平。
2.救护人员用一手示中指置于婴儿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中指、无名指与示指并拢置于胸骨。
3.将示指抬起,中指、无名指同时用力垂直向下按压。
4.按压深度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
5.放松时,手指不要离开胸壁,确保定位准确。
6.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7.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七、打开气道,清除气道内异物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后,全身肌肉松驰,口腔内的舌肌也松驰后坠而阻塞呼吸道。
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伤病员的衣领、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畅通。
再将气道打开。
(一)仰头举颏法1.救护人员用一手的小鱼际(手掌外侧缘)部位置于伤病员的前额,另一手指、中指置于下颏将下颌骨上提,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和地面垂直。
2.救护人员手指不要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二)托颌法1.救护人员将手放置在伤病员头部两侧。
2.握紧伤病员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
3.如伤病员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4.如果需要行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
此法适用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伤病员。
成人头部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儿童、婴儿头部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60度角、30度角。
八、人工呼吸讲解10分钟救护人员经检查后,判断伤病员呼吸停止,应在现场立即给予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救护措施。
(一)口对口吹气1.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员用放在伤病员前额手的拇指和示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以防气体从鼻孔逸出。
2.救护人员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四周,再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持续1秒钟,同时,观察伤病员胸部隆起。
3.吹气完毕,救护人员松开捏鼻翼的手,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胸部有无下降,听、感觉伤病员呼吸情况,准备进行下次吹气。
4.连续进行两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再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5.成人每5~6秒钟吹气一次,每分钟10~12次(儿童每分钟12~20次),每次吹气均要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隆起,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钟。
(二)口对鼻吹气1.口不能张开、口部严重受伤或难以使口密封时而采用。
2.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员用举颏的手将伤病员的双唇紧闭。
3.救护人员吸气,双唇包严伤病员鼻孔并吹气,观察伤病员胸部隆起。
4.完成吹气,救护人员唇移开伤病员鼻孔,松开封闭口唇的手。
5.连续进行两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再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6.成人每分钟10~12次,每次吹气均要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隆起。
7.基本方法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三)口对口鼻吹气1.婴儿可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2.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员双唇包严婴儿口鼻,每分钟吹气12~20次,约3~5秒钟吹气一次。
3.均匀缓缓吹气入肺,观察胸部有隆起即可。
(四)口对呼吸面罩吹气1.透明的有或无单向活瓣的面罩用于口对面罩呼吸,活瓣可直接将救护人员吹出的气体送入伤病员肺内,同时将伤病员呼出的气体排出;有些型号的呼吸面罩备有供氧插头,可以供氧。
2.救护人员位于伤病员头部一侧。
3.将面罩置于伤病员面部,以鼻梁为导向放好面罩。
4.用手固定面罩边缘,并加压于边缘以使其密封,其余手指放在下颌角处。
5.将头部后仰,推举下颌。
6.救护人员口对面罩通气孔缓慢吹气。
7.每分钟吹气次数、量、时间与口对口吹气相同。
九、心肺复苏有效表现如救护人员实施CPR救护方法正确,又有以下征兆时,表明CPR有效。
1.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2.恢复可以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4.伤病员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十、将病人安置成复原体式1.救护人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2.救护人员将靠近自身的伤病员手臂肘关节屈曲置于头部侧方,伤病员另一只手臂弯曲置于胸前3.把伤病员远离救护人员一侧的膝关节弯曲。
4.救护人员用一只手扶住伤病员肩部,另一只手扶住伤病员的膝部,轻轻将伤病员侧卧。
5.将伤病员上方的手置于面颊下方,防止面部朝下,打开气道。
6.将伤病员弯曲的腿置于伸直腿的前方。
十一、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现场的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CPR进行期间,需要检查呼吸、循环体征的情况下,也不能停止超过10秒钟。
如有以下各项可考虑停止——1.患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
2.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
3.有医生到场确定伤病员死亡。
4.救护人员筋疲力尽不能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支持知识】一、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造成了有效排血的停止,称为心博骤停。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心脏病:发生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尤其是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