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锂化学品英文名:lithium化学品别名:金属锂CAS No.:7439-93-2EC No.:231-102-5分子式:Li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会跟水激烈反应,生成高度易燃的气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气体,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

预防措施:不得与水接触。

防潮。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沾染:掸掉皮肤上的细小颗粒。

浸入冷水中或用湿绷带包扎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于干燥处。

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会跟水激烈反应,生成可自燃的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如果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锂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锂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锂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腐蚀易燃刺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锂(金属锂)lithiumLiCAS号:7439-93-2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79 闪点:无意义沸点(℃):1317相对密度(水=1):0.53饱和蒸气压(kPa):0.13(723℃)危险特性本品为银白色软金属。

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加热至熔融状态时能在空气中自燃,但粉尘能在常温下燃烧。

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 能引起燃烧。

燃烧后即成熔融物流散,并放出白色浓烟,使火场全部荫蔽。

金属锂能在空气、氧气、氮气或二氧化碳中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腐蚀性,眼和皮肤接触引起刺激或灼伤。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

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灭火剂。

用二氧化碳与干粉也无效。

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干燥石墨粉和干砂闷熄火苗,隔绝空气。

浓度MAC(mg/m3):未制定标准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危险性标志锂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存在锂,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锂 lithium健康危害理化特性本品具有强烈腐蚀性,眼和皮肤接触引起刺激或灼伤。

本品遇湿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不溶于烃类,溶于硝酸、液氨。

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加热至熔融状态时能在空气中自燃,但粉尘能在常温下燃烧。

氨基化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基化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带防尘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八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有氨的气味。
溶解性
不溶于煤油。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制造。
分子式
LiNH2
分子量
22.96
熔点(℃)
373
相对密度(水=1)
1.178
沸点(℃)
430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折射率
无资料
爆炸下限(%)
无资料
黏度(mPa·s)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pH
无资料
其他理化性质
无资料
第九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水、醇类。避免ຫໍສະໝຸດ 触条件潮气。聚合危害
不聚合
第十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刺激性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生态学信息
无资料
有害燃烧产物
氨。

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锂化学品英文名称:lithium中文名称2:金属锂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512CAS No.:7439-93-2分子式:Li分子量: 6.9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锂7439-93-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腐蚀性,眼和皮肤接触引起刺激或灼伤。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遇湿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加热至熔融状态时能在空气中自燃,但粉尘能在常温下燃烧。

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 能引起燃烧。

燃烧后即成熔融物流散,并放出白色浓烟,使火场全部荫蔽。

金属锂能在空气、氧气、氮气或二氧化碳中燃烧,特别是有氧化锂或氮化锂存在下极易燃烧。

锂在高温下能与混凝土或其它含湿的材料猛烈反应,反应放出的氢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卤素、硫、磷等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引起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锂。

灭火方法: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灭火剂。

用二氧化碳与干粉也无效。

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说明书

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说明书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ection1-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Product Name:Li-ion Battery产品名称:锂离子电池Model/Type:186502000mAh 3.7V7.4Wh型号/类型:186502000mAh 3.7V7.4WhManufacturer:ZHUHAI GREAT POWER ENERGY CO.,LTD.生产企业名称: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Address:XINQING TECHNOLOGY PARK,ZHUFENG AVENUE,JING AN TOWN,DOUMEN DISTRICT, ZHUHAI CITY,GUANGDONG PROVINCE地址: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珠峰大道新青科技园Post Code:519100邮编:519100Tel:************电话:************Emergency Telephone:************-1938应急电话:************-1938Fax:************传真:************E-mail:renzheng@great 邮箱:renzheng@great Section2-Hazards Identification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Health Hazards(Acute and Chronic)健康危害These chemicals are contained in a sealed can.Risk of exposure occurs only if the battery is mechanically or electrically abused.Contact of electrolyte and extruded lithium with skin and eyes should avoided.化学物质泄漏会产生危害。

AE Safety - 锂电池安全指南说明书

AE Safety - 锂电池安全指南说明书

AE Safety – Lithium BatteriesHazard Description: Lithium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may get hot, rupture or ignite, causing serious injury and/or damage. Personnel injury or death may occur due to fire and/ortoxic gas release.General Handling:Only purchase electronic devices that bear the label of an independent testing laboratory, such as Underwriter’s Laboratory. Follow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carefully.Only use batteries that are designed for the device you want to power up. Check the manual or the product’s official website when you’re not sure what kind of batteries to use.If you need to install the lithium/lithium-ion battery, and to avoid damage to the battery pack, make sure that the battery pack is positioned away from heat sources in the equipment or in the battery charger.Do not place the battery in fire or heat the batteryDo not install the battery backwards so that the polarity is reversed.Do not connect the positive terminal and the negative terminal of the battery to each other with any metal objectDo not carry or store the batteries together with necklaces hairpins or other metal objectsDo not pierce the battery with nails, strike the battery with a hammer, step on the battery or otherwise subject it to strong impacts or shocks.Do not solder directly onto the batteryDo not expose the battery to water or salt water, or allow the battery to get wet.Do not disassemble or modify the batteryDo not use the battery if it does not recharge within the specified charging time. Doing so may cause the battery to become hot, rupture, or ignite.Prior to the activity:Recharge the batteries.Charge the batteries at room temperature only.Recharging must take place on a flat, hard surface. Do not recharge on a soft surface.When charging the battery, use the specified battery charger.Do not recharge the batteries overnight.Do not attach the batteries to a power supply or plug directly to a car’s cigarette lighter.To avoid overheating batteries, never overcharge your device; unplug the device once it is fully charged.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ctivity, provide a safety briefing:Immediately discontinue use of the battery if, at any time, the battery emits an unusual smell, feels hot, changes color, changes shape, or appears abnormal in any other way. Contact the person running the activity immediately.If a fire occurs, call 911 and exit the area immediately. Lithium batteries emit a toxic gas when on fire.In the event that the battery leaks and the fluid gets into anyone’s eyes, do not rub the eye.Rinse well with water and immediately seek medical care. If left untreated, the battery fluid could cause damage to the eye.Do not remove the battery. Report any problems, issues, or concerns to the senior member in charge of the activity.After the activity:Do not immediately recharge the batteries unless they will be used again in the immediate future.Batteries should be kept in original shipping containers if possible. Do not store loosely.If the battery no longer holds a charge, or if the battery is worn out, insulate the terminals with adhesive tape or similar material before disposal.Do not discharge the battery using any device except for the specified device. When the battery is used in devices aside from the specified device, it may damag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or reduce its life expectancy, and if the device causes an abnormal current to flow, it may cause the battery to become hot, rupture, or ignite and cause serious injury.Avoid keeping li-ion batteries in the open where they can get damaged. Store them in a secure, dry, and cool place, and away from flammable materials. Keep them separate from metal objects as well.Always follow local ordinances for proper disposal. Many places consider lithium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to be hazardous materials. To properly dispose of li-ion batteri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you take them to a battery recycling location or contact your local waste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 for disposal instructions. Put batteries in a sealed metalcontainer before recycling them.。

2023年氟化锂安全技术说明书优质

2023年氟化锂安全技术说明书优质

2023年氟化锂安全技术说明书优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氟化锂安全技术说明书优质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安全技术说明书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MSDS 中文

安全技术说明书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MSDS 中文

日期2016-1-13页码第1页共3页1一、化学品及企业识别1.1产品名称: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1.2制造商的产品代码:1.3危险化学品分类:1.4危险物质分类:1.5公司介绍:制造商/供应商名称:河南华瑞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小店工业园区经十路电话:(860373)3675988传真电话:(860373)3675988应急电话:(860373)联络人:二、成分/组成信息2.1化学类别:混合物2.2物理形态:液体2.3颜色:无色2.4主要用途: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2.5危险组分:LiPF 6化学名称CAS 编号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无%(w/w )符号&健康危险术语DMC 、EMC 、EC 、VC LiPF6等、有毒的。

刺激性的。

对环境会产生危害。

如被吸入是有毒的。

严重伤害眼睛的危险。

对水生物是有毒的,并可能对水环境造成长期的有毒影响。

三、危险性鉴别3.1危险性类别:有毒的。

刺激性的。

3.2危险性信息:如被吸入是有毒的。

严重伤害眼睛的危险。

不得吸入喷雾。

一旦接触到眼睛,应立即用充足的水冲洗并就医处理。

配戴眼睛/面部保护用品。

应在密闭的环境中使用。

废液应作为危险性废物处理。

3.3暴露途径:皮肤接触、吸入和意外吞食3.4健康危害:急性影响眼睛:皮肤:吸入:食入:慢性影响引起刺激或损伤。

引起刺激,不会有明显疼痛,但可能通过皮肤吸收有毒物质。

正常使用时只具有很低的摄入危害。

肺部迅速红肿,积液,甚至导致死亡。

有中等毒性,可能会导致嘴、喉咙、消化道的灼伤。

会导致肾损伤,关节损伤,牙齿受损。

3.5过分接触的影响和症状:引起刺激,不会有明显疼痛,但可能通过皮肤吸收有毒物质。

可能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

四、急救措施4.1眼睛:用大量水清洗10分钟,用1%的葡萄糖酸钙敷在眼部,并向眼科医生咨询。

4.2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5分钟,清除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然后用2.5%的葡萄糖酸钙敷在接触部位,直至疼痛消失。

阿拉丁磷酸锂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阿拉丁磷酸锂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GHS07:感叹号一般的建议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如果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高浓度的锂离子会导致头昏和虚脱,如果钠摄入有限能引起肾损伤。

脱水、失重、皮肤效应和甲状腺功能紊乱都有报道。

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包括失语、视力模糊、感觉丧失、抽搐等。

反复接触锂离子会发生腹泻、呕吐和神经肌肉效应例如震颤、抽筋和反射亢进。

4.3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无数据资料5消防措施5.1灭火介质火灾特征无数据资料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磷的氧化物, 氧化锂5.3救火人员的预防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进一步的信息无数据资料6泄露应急处理6.1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环境预防措施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参考其他部分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7安全操作与储存7.1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特定用途无数据资料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控制参数最高容许浓度成分 CAS No. 值控制参数基准磷酸锂Lithium phosphate 10377-52-3PC-TWA无数据资料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国家标准中的工作场所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无数据资料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8.2暴露控制适当的技术控制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锂电池安全技术说明书

锂电池安全技术说明书

锂电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引言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发展,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密度、轻巧、环保的电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锂电池的安全技术。

二、锂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实现电荷和放电的电化学装置。

它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释放,经过电解液和隔膜的传导,进入负极嵌入。

而在放电过程中,则是锂离子从负极嵌入释放,经过电解液和隔膜的传导,返回正极。

三、锂电池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1. 过充和过放:过充和过放是锂电池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它们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进而引发电池的短路甚至爆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过充保护电路和过放保护电路来监测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状态,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充放电操作。

2. 过热:过热是另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它可能是由于过充、过放、过流或短路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防止过热,我们可以在锂电池设计中加入温度传感器,及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变化,并通过控制系统来调整充放电电流,以保持电池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3. 穿刺和挤压:锂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果电池遭受穿刺或挤压,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短路,进而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和爆炸。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我们可以采用防护措施,如加固电池外壳、加厚隔膜以及增加电池的抗挤压能力。

4. 过充电速率:过快的充电速率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进而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和爆炸。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充电控制电路来限制充电电流的速率,确保电池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充电。

5. 电池老化:锂电池的容量和性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由电池内部材料的老化引起的。

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其安全性,我们可以定期检查锂电池的健康状况,并及时更换老化严重的电池。

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锂化学品英文名:LithiumCAS号:7439-93-2分子式:Li分子量:6.9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气体。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60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气体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23不得与水接触。

——P231+P232在惰性气体中操作。

防潮。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事故响应:——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P402+P404存放于干燥处。

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晴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

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锂。
灭火方法:
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灭火剂。用二氧化碳与干粉也无效。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干燥石墨粉和干砂闷熄火苗,隔绝空气。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酸类、卤素接触。特别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在氩气中操作处理。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3类遇湿易燃物品。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卤素、酸类、氧、氯代烃、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
在空气中可氧化。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高氯酸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高氯酸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高氯酸锂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引言高氯酸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电池、催化剂、陶瓷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正确的使用和储存高氯酸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氯酸锂的安全技术要点,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二、物理性质高氯酸锂是一种无色结晶体,可溶于水。

其化学式为LiClO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39。

高氯酸锂具有较高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应避免与可燃物、还原剂和有机物接触。

三、安全储存1. 储存环境:高氯酸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储存区域应远离有机物、还原剂和易燃物品。

2. 包装容器: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容器,如玻璃瓶或塑料瓶,并确保密封良好,防止高氯酸锂泄漏。

3. 标识标志:在储存区域明显位置设置标识标志,标明储存物品为高氯酸锂,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四、安全操作1.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防酸碱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高氯酸锂溅入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道。

2. 操作环境:操作区域应保持干燥,避免与有机物、还原剂等接触。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操作区域,防止高氯酸锂残留。

3. 操作注意事项:严禁与可燃物、还原剂混合使用。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产生火花或静电,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五、事故应急处理1. 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同时寻求医疗救助。

2. 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洗净后就医。

3. 吸入: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治疗。

4. 吞食:立即给患者饮用大量清水,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六、废弃物处理废弃的高氯酸锂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不得将其排入下水道或环境中,应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或安全填埋。

七、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应定期进行高氯酸锂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高氯酸锂的危险性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八、结论高氯酸锂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物质,正确的使用和储存对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氨基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基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应急处理: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禁止用泡沫。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无资料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高燥清洁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仓温不宜超过10℃。保持容器密封。注意防潮和雨水浸入。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搬运要妥善遮盖。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氨基化锂;氨基锂
含量:
10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可服用盐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接触酸或酸气以及氧化性物质,能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高热。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的或易燃的气体。
建规火险分级:

有害燃烧产物:
氨。
灭火方法: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禁止用泡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燃烧性:
易燃
溶解性:
不溶于煤油。
相对密度(水=1):
1.18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无资料
分子量:
22.96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金属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危险特性:
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加热至熔融状态时能在空气中自燃,但粉尘能在常温下燃烧。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能引起燃烧。燃烧后即成熔融物流散,并放出白色浓烟,使火场全部荫蔽。金属锂能在空气、氧气、氮气或二氧化碳中燃烧,特别就是有氧化锂或氮化锂存在下极易燃烧。锂在高温下能与混凝土或其它含湿得材料猛烈反应,反应放出得氢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卤素、硫、磷等发生剧烈得化学反应,引起燃烧。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与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防护服。
第十六部分:其她信息
回目录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她信息:
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与地方有关法规。用无水正丁醇破坏。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碳酸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锂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Fra bibliotek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
碳酸锂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lithium carbonate
英文名称:
dilithium carbon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832
CAS No.:
554-13-2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碳酸锂
554-13-2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误服中毒后,主要损及胃肠道、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中毒表现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嗜睡、视力障碍、口唇、四肢震颤、抽搐和昏迷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金属锂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

金属锂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

金属锂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一、金属锂的危险特性。

金属锂是个很调皮的家伙呢。

它超级活泼,遇到水或者潮湿的空气就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还可能产生氢气,氢气可是个易燃易爆的小捣蛋鬼哦。

而且金属锂本身也容易着火,一旦烧起来,火势可不好控制。

二、应急处置方案。

1. 着火情况。

如果金属锂着火了,千万不能用水去泼它,那可就像火上浇油啦。

这时候,要用专门的干粉灭火器或者干砂来灭火。

就像给这个调皮的锂宝宝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把火闷灭。

大家可别小看这个灭火的过程,这就像是在和一个小恶魔战斗呢。

干粉灭火器或者干砂能够阻止锂和空气的接触,切断它燃烧的条件。

要是小火的话,也可以用石墨粉。

石墨粉就像是一个温和的小卫士,它能把锂包裹起来,让锂不能继续撒野。

不过在灭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站在上风方向,可别让火焰或者烟雾伤到自己。

2. 泄漏情况。

当发现金属锂泄漏的时候,要尽快把周围的人员疏散开。

因为泄漏的金属锂可能会和周围的水汽或者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危险。

然后呢,要用工具小心地把泄漏的金属锂收集起来,这个过程就像在小心翼翼地捡起掉在地上的玻璃碎片一样。

收集起来的金属锂要放在干燥、密封的容器里,防止它继续和外界接触。

如果泄漏的金属锂已经和其他物质混合了,那就更要小心啦。

要根据混合的物质情况来决定处理的方法。

如果是和一些简单的杂质混合,可能需要先进行物理分离,就像把混在沙子里的小石子挑出来一样。

三、应急处置流程。

1. 发现危险。

不管是着火还是泄漏,一旦有人发现了金属锂的危险情况,要马上大声呼喊,通知周围的人。

这就像是拉响警报一样,让大家都知道有危险啦。

而且这个呼喊要清晰,要让别人知道是金属锂出问题了,而不是其他普通的东西。

2. 报告上级。

然后要迅速报告给上级领导或者相关的安全负责人。

这时候可不能耽搁,就像在传递一个超级重要的消息。

报告的时候要把情况说清楚,是着火了,还是泄漏了,大概的严重程度是怎么样的。

3. 组织应急队伍。

上级领导或者安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就要赶紧组织应急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生物Fra bibliotek解性: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无水正丁醇破坏。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43001
UN编号:
141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锂。
灭火方法:
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灭火剂。用二氧化碳与干粉也无效。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干燥石墨粉和干砂闷熄火苗,隔绝空气。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存于液体石蜡中,注意包装完整密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应与酸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7439-9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强烈腐蚀性,眼和皮肤接触引起刺激或灼伤。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遇湿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MSDS—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危险特性:
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加热至熔融状态时能在空气中自燃,但粉尘能在常温下燃烧。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能引起燃烧。燃烧后即成熔融物流散,并放出白色浓烟,使火场全部荫蔽。金属锂能在空气、氧气、氮气或二氧化碳中燃烧,特别是有氧化锂或氮化锂存在下极易燃烧。锂在高温下能与混凝土或其它含湿的材料猛烈反应,反应放出的氢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卤素、硫、磷等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引起燃烧。
包装方法:
浸没在装有矿物油或液体石蜡的坚固金属容器内,严密封口,再装入坚固木箱中;装入盛有矿物油或液体石蜡的玻璃瓶内,再装入金属容器,严封后装入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运输用车、船必须干燥,并有良好的防雨设施。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酸类、卤素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在氩气中操作处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烃类,溶于硝酸、液氨。
主要用途:
用作还原剂与氢化剂、合金硬化剂、铜和铜合金中脱氧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银白色软金属。
pH:
熔点(℃):
179
沸点(℃):
1317
相对密度(水=1):
0.5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13(723℃)
燃烧热(kJ/mol):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防护服。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3类遇湿易燃物品。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卤素、酸类、氧、氯代烃、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
在空气中可氧化。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1000 mg/kg(小鼠腹腔)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lithium
中文名称2:
金属锂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12
CAS No.:
7439-93-2
分子式:
Li
分子量:
6.9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