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园林工程管理]风景园林概论

[园林工程管理]风景园林概论

(园林工程)风景园林概论农业文明时期园林4个共同特点: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所私有,如苏州的私家园林、的皇家园林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且没有自觉的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此阶段园林界定:园林是于壹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壹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现代园林学的产生:18世纪的产业革命促使各个国家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又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为人们开发大自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人们于从大自然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因其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而造成严重的破坏。

其结果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和空气污染,气候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严重失衡。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由早先的亲和状态逐渐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

于这样的情形之下,壹些有识之士预见到这样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恶果,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现代园林学——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美国现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工作内容:1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来保护自然资源,将大地风貌和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壹部份而加强维护和管理2是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即把农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现代园林学定义:它是壹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设计行业的三姊妹: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景观先行”时国外大型设计项目运作的形式,即先由景观设计师通过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该区域将呈现何种景观风貌,再进壹步进行建筑设计、市政设计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风景园林概论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观赏树木学花卉学中外园林史专业课/设计课:园林规划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工程景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和选型建筑构造环境小品设计专业选修课:美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土壤学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运营管理和法规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能力)中国自然写意风景园天人合壹的哲学观崇尚自然的美学观1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灵囿帝王贵族游乐狩猎的林园2秦上林苑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3西汉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广植果木花卉布置宫观楼台等建筑求仙的神秘氛围私家园林兴起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秦始皇咸阳宫的上林苑汉武帝长安的建章宫4魏晋南北朝:3-6世纪中国园林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田园诗、山水画、玄学,讴歌自然、以隐逸野居为高雅竹林七贤:王戎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均为博学多才之人,对玄学儒学文学音律声乐皆有高深的造诣,且均喜欢于山清水秀的竹林游玩弹琴唱歌写诗不喜做官,嵇康阮籍向秀等人均有高水平著作传世私家园林兴盛:壹种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的倾向,壹种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追求视觉景观的美的享受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王羲之等人会稽兰亭的集会和诗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谢灵运的山水诗山居赋,尽情歌颂自然风景田园生活的意境寺庙园林出现,佛教逐渐中国化北方的洛阳,佛寺始于东汉明帝时的白马寺5隋唐,园林发展的全盛期皇家园林规模日益宏大:隋洛阳西苑唐长安大明宫华清宫兴安宫私家园林:王维兰田山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唐代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从而把诗画情趣和园林山水景物相结合曲江,我国历史上第壹座公共性质的大型园林寺观园林进壹步世俗化,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隋唐时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壹个新的高峰,山水画已形成独立的画种,同时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山水诗文及游记也十分流行文人直接参和造园活动,把造园艺术和诗画相联系,于园林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6宋元填词绘画方面颇有成就,造园风气很盛俩宋时期的皇家园林更多地受到民间的影响,比起隋唐规模变小,皇家气派也有所削弱,但规划设计则趋于清新精致细密宋徽宗时建成俩处新的大内御苑——延福宫、艮岳(金明池、琼林苑)专门机构:应奉局花石纲评价:筑山:构成宾主分明远近呼应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理水: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片溪涧瀑潭;植物配置:70余个品种;建筑:从造景的需要出发;总结:体现儒道思想之最高哲理:阴阳虚实的相生互补,统壹和谐7明中心城市:南京苏州及太湖周围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留园艺圃五峰园叠石装修铺地花窗等园林工程有很多发展、造园技术日益成熟江南壹带出现专业造园家:计成张南垣8清:园林发展的成熟期皇家园林:集锦式园林私家园林兴盛:扬州苏州杭州吴兴珠江三角洲壹带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主要园林类型1皇家园林:皇权至上皇权至尊的规划思想,前宫后苑,空间序列严谨,显示帝王威严以及适应封建礼制和排场的需要,建筑物数量多类型复杂规模尺度大风格持重端庄色彩富丽浓艳,往往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宗教色彩。

中国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作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中国园林,从时间上来说分为中国园林和中国近现代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园林在其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为中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东方风景式园林的源泉,其本身有着独特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

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

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

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

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

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

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

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

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

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境界。

中国园林的演化过程

中国园林的演化过程

一.中国古典园林(封闭古典体系)1.生成期(殷、周、秦、汉)囿、苑、台~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寺观园林~3.全盛期(隋、唐)山水建筑宫苑,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游乐地~4.成熟期及后期(两宋-清初)山水宫苑,山水园林二.中国近代公园(开放非古典体系1840年后)1.租界公园:外滩公园虹口公园复兴公园中山公园2.自建公园:成都人民公园玄武湖公园无锡城中公园 3.西方造园艺术引入三.中国现代公园(城市公园出现1949年以后)1.恢复建设期(1949-1959)2.调整期(1960-1965)3.损坏期(1966-1976)4.发展期(1977-1989)5.前进期(1990- )一.殷、周、秦、汉时期-----生成期(公元前1000-----220年)二.园林形式(雏型):囿,台,园圃“诸子百家”峰火台(一)园林概况1.秦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出现了真正的皇家园林1.2园林特征:人工整治山水上,尚属首次。

1.3园林实例:大咸阳计划。

上林苑。

骊山宫。

兰池宫(中国首次史载筑山理水)。

阿房宫2、汉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铜制仙人仿佛举盘承接雨水(仙露),----园林小品起源园林:私园得到很大发展。

由模仿仙山过渡到临摹自然景色。

*影响园林的社会因素:游士-----隐士----遁及山林-----“归田园居”----隐士庄园著名致仕归田隐士:张衡战国时的著名实例:章华台,姑苏台。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园林)。

甘泉宫。

未央宫。

建章宫(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似的园林)。

高低错落,欣赏趣味偏于实用,自然山水仍不是主角。

3.生成期园林状况小结:A,主流是皇家园林,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比较模糊.B.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C. 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 园林规模不大.游赏功能上升为主要地位(二)促成中国向风景式发展的因素:1、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二.魏晋南北朝园林---------转折期道家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与人们逃避乱世的希望不谋而合,钟情山水的文人学士把笔墨转向了野囿闲庭.园林:园林的艺术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工程技术上的造诣有了较高成就。

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园林概述
除此外还有其他风格的造园手法,例如上海的凡 尔登公园(现国际俱乐部)和法国公园的沉床园, 都具有法国勒诺特式风格;河南鸡公山的颐楼和无 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显然具有意大利台地园风格; 上海的汇山公园(现杨浦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局部 风景区是荷兰式的风格。
新中国诞生后,不少城市人民政府把原来仅供少数 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 园地,很少新建公园。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 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 园林绿化也由恢复变成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 许多城市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街道 绿化,并开展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 的绿化,使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工作上的失误, 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 转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时期,在严重困难 的形势下,园林绿化的资金大大压缩,建设工程被 迫停了下来。片面强调“园林综合生产”、“以园 养园”,出现了公园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
在“文化革命”中借口反对“封、资、修”和破 坏“四旧”,园林绿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城市中 特别是居住区、单位庭院内的绿地大量被侵占,与 此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机构、科研院校也遭 到厄运。中央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已陷于停滞。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萌芽期—形成期—转折期—成熟期—高潮 期—变革期—新兴期 萌芽期:殷、周
园林雏形——园、圃、囿(台) 功能:狩猎场地—游乐、礼祭—游观 代表:周文王灵囿 形成期:秦、汉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代表:阿房宫、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方丈和瀛洲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自然山水园林 寺庙园林
成熟期 : 隋、唐、宋
山水建筑宫苑、 自然山水园林 、写意山水园林 代表: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

近现代园林发展-中国近代园林PPT课件

近现代园林发展-中国近代园林PPT课件
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1
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几个名词辨析
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 计者,计谋、策略之意。
◆ 园林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周维权
◆ 园林景观既是一种社会职业活动,又是一门学科专业,它包括在城市与乡村、 地方与地区范围内从事的景观规划、管理和设计活动。它所关注的是基于当代 及后代福祉的景观及相关价值的保护与提升。
14
英国 · “潜能”布朗、雷普敦——水景设计
15
英国 · 斯坨园——天然牧场
16
三、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历程(3)
3. 19世纪中期城市公园运动 特点:公共建设范畴,注重公众需求。
英国:将自然引入城市,最早出现,面积巨大,未成体系; 法国:城市公园系统,点线面结合,强调环境与社会效益 美国:将城市公园系统化,成熟化,纽约中央公园的兴建 城市公园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美化运动——巴黎城市改扩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 国家公园建设——自然景观资源、自然遗产的保护保护
园林
Gardening
Jardinage, Jardiner
造园
Gardening
Jarnider
花园
Garden
Jardin
林园
Park
Park
园丁
Gar园林
Landscape Gardening Jardin Paysager
风景园林师 Landscape Gardener Jardinier Paysagiste
景观规划师 Landscape Planer
Urbaniste Paysagiste
5
三、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历程(2)

概括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概括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概括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长期以来与汉文化一脉相承,其发展折射了中国古典传统美学与艺术欣赏的发展。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欢迎阅读!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一)先秦及秦汉时期。

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

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紫纹桃”等等。

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

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

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二)唐宋时期。

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

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

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

中外园林史 第7章--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

中外园林史 第7章--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

(二)皇家园林的开放
(二)皇家园林的开放
三、租界公园的兴起与发展
(一)租界公园的兴起
• 租界公园的兴起:鸦片战争之 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相继开放 一些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西 方列强在这些通商口岸城市和 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开始建 立租界,并在租界中修建了各 自的公园绿地,即租界公园。
封建体制的解体
私家造园走向衰落,公共园林获得发展, 促进了现代风景园林知识体系的积累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
国际学术交流不断加强和各 学科在学术领域的相互渗透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基本形成
以“大园林理论”为核心内容的大地园 林规划系统理论最终形成
二、皇家园林的没落与开放
(一)皇家园林的罹难与没落
(二)租界公园的风格特征
•在功能使用上,租界公园被赋予了多样化的主体功能,更强调游览,而不是居住, 主要是供游人散步、打网球、打棒球、打高尔夫球等,以及饮酒休息之用。同时 部分公园还开辟植物园、动物园、儿童游乐场、运动场、游泳池等游览娱乐设施, 以上可以说皆是为西方人兴建,布置特点主要反映了其外来性质。
(二)租界公园的风格特征
•从规划布局上看,呈现出外向型空间布局的西式风格,租界公园多采取法国规则 式和英国风景式两种,小公园以英国维多利亚式较多,大公园多为英国风景式
•在造园要素上,租界公园由于出自西方设计师之手,西式要素中的应用比比皆是。 缓坡大草坪、整形绿篱和栽培美丽植物的规则式花坛、花圃处处可见。建筑物在 公园占的比例很少,均以新式的钢筋混凝土建造。
(二)皇家园林的开放
故宫博物馆
故宫博物馆
(二)皇家园林的开放
• 民国政府还对原皇城和宫城的部分皇家禁苑与庙坛改造而成的对外开放 的公园,主要有中央公园(原社稷坛,1914 年)、天坛公园(原天坛, 1915 年)、北海公园、中南海公园(原三海,1925 年)、城南公园 (原先农坛,1915 年)、三贝子花园(1908 年)、海王村公园 (1918 年)、京兆公园(原地坛,1925 年),太庙(1929 年)等 13 处。

《中国园林》课件

《中国园林》课件

山水要素
山石
利用不同形态、纹理的山石,堆叠成峰、峦、崖、洞等景观,营造出丰富的空 间层次和视觉效果。
水体
水体在中国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池塘、溪流、瀑布等形态,创造出 宁静、流动、欢快的氛围。
建筑要素
01
02
03

作为园林中的重要建筑之 一,亭子以其独特的造型 和功能,成为景观的焦点 和观景点。
早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逐渐发展 并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如诗词、绘画和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与高峰期
成熟期
唐宋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成熟期, 园林在设计、布局和景观营造方面逐 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高峰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在规模、精致度和文 化内涵方面都达到了巅峰。
04
推动园林产业升级,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 升中国园林的国际影响 力。
中国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 的文化内涵,对世界园林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理念和精神内涵对世界园 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山 水布局等元素被广泛借鉴和应用。
04 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
空间层次与景深
空间层次
中国园林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发现 新的景观和空间。
景深
利用建筑、山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深远、层次丰富的景深效果,增强了园林的空间 感和深度。
借景与对景
借景
利用园外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作为园林的借景 ,将园内外的空间相互渗透,扩大园林的视 野和景观范围。
石雕
园林中的石雕工艺注重表现自然美和 形式美,常见的石雕作品有假山石、 石狮、石灯笼等。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 植被为装点。而山水植被是构成自然风景的 基本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的的利 用或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 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和剪裁,从而 出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虽为人做,宛自天开”,达到“一峰山太 华千岳,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3.诗情画意
•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是 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艺术的精 髓,在于所创造出来的意境,这也是中国古 典园林的最本质特征。
园林意境:通过构思创作,表现出园林 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 露出来的思想意蕴。它不象花草树木一样实 在,而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能让人 回味无穷,遐想联翩。
•江南园林
•北方园林
•岭南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 按使用性质 • 可分为宫廷园林、府园(宅园)、陵
墓园、公共园林
•宫廷园林 •府园(宅园) •陵墓园 公共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发展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四、总结
我国造园艺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 其中虽然有起伏曲折,总的说来还是由粗陋而发展 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的。按发展过程的 特点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周至汉:属于萌芽期。主要是皇家苑囿,规模 虽大,但基本属于圈地的性质。周、汉时尽管也出 现过人工开池、堆山活动,但造园的旨意较淡漠。

(完整word版)中外园林史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外园林史汇总,推荐文档

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2.“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6、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

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9、古埃及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供奉太阳神的神庙和崇拜祖先的金字塔陵园10、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1、古希腊园林可以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12、古罗马园林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宫苑园林有洛朗丹.欧洲的别墅庄园园林起源于何时?古罗马时期p2613、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有寺院园林、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以寺院园林为主,圣保罗教堂。

后期以城堡庭园为主。

法国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可以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意大利美第奇式园林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古典庄园、埃菲索罗庄园;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作品有望景楼园.台地园有: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和卡斯特园庄园。

发展史及其趋势(论述)

发展史及其趋势(论述)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及发展中外趋势(论述题)1900年,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立。

而在我国,直到1951年,才真正建立起风景园林学科,下面进行简要的介绍:一、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学科是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名称是造园专业。

由吴良镛先生和汪菊渊先生提议,梁思成先生支持,当时的高等教育部批准的,这在国际上也是设立的比较早的风景园林专业。

二、发展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风景园林领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学科、学科名称、学术刊物、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风景园林师注册制度的酝酿等全方位地开始走向世界,全面与国际接轨。

198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并与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建立了通讯联系。

1987年园林学会正式向建设部申请,要求参加IFLA组织,1989年底,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是中国科协的组织部分,属国家一级学会。

到1995年,中国风景园林师考试注册制度被纳入建设部工作计划。

随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壮大,除北京林业大学外,全国各大农林院校纷纷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三、波折然而,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调整了当时的国家学科和专业目录,取消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使风景园林学科处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当时,在工学类院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被算作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中的一部分,名曰“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从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在国家权威部门的学科或专业目录中就不复存在了。

同时,在农学类学科中,有下属一级学科林学,内含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工程等部分,但没有属于工学类学科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布时间:2006-4-14 14:37:00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

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

“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

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

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

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

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

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

园林工程的发展进程

园林工程的发展进程

生态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实践
生态修复与治理
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治理, 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 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园林工程中注重保护和营造生物 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低碳环保理念
在园林工程中倡导低碳环保理念, 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环境 质量。
06 园林工程的未来展望
未来园林工程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感谢您的观看
当代园林工程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 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园林设计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
生态环保理念的普及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园林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 程中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当代园林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环节中广 泛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也增强 了园林工程的科技感和互动性。
当代园林工程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强化规划引领
制定科学合理的园林工程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空间 布局和实施路径,为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推动技术创新
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园林工程在设计、施工和 养护等方面的科技含量,推动园林工程向智能化、绿色化 方向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
重视园林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 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
01
02
03
功能主义理念
近现代园林规划注重实用 性和功能性,强调空间布 局的合理性和使用的便捷 性。
人文关怀理念
在设计中关注人的需求和 感受,注重景观的人性化 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生态设计理念
遵循生态原则,保护自然 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
植被为装点。而山水植被是构成自然风景的
基本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的的利
用或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
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和剪裁,从而
出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 “虽为人做,宛自天开”,达到“一峰
2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
即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 貌,再配植花草树木和建筑经营,将天然山 水风景浓缩在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内。这类 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

2021/9/15
3
2021/9/15
人工山水园 苏州网师4园
2021/9/15
2021/9/15
38
>> 外国传统园林
2021/9/15
39
一、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以庭园著称,其布局的一般形式是: 庭院中心为池,池内按中国“一池三山”的 概念设岛,岛与陆地以桥相连,有瀑布、溪 流等各式理水,一般在溪流上游筑土山并栽 植盆景式乔木和灌木以象征林地,常设有石 灯笼、洗手钵等园林小品。主要形式有筑山 庭、平庭和茶庭。
2021/9/15
28
什么是写意山水园?写意与写实有什么区别?
简单讲,写实就是还自然的原貌,而不着重渗入人的 主观感受。写意则不然,它虽然也要顾及到自然的原 来面貌,但却注入了人的主观感受。两相比较,它虽 不酷似自然的原貌,但却能传自然之神,所以具有更 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古代,诗人、画家遍游名山大川 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院空间,原封不动的 照搬是不可能的,唯一办法就是像绘画那样,把对于 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就称为写意山 水园。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及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及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与传统园林的区别
传统园林以自然山石、水体、植被等构成的
自然空间,结合清风明月、树影扶摇、山涧 林泉、烟雨迷蒙的自然景观,构成令人心旷 神怡的园林气氛。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以小品、雕塑等人工要素为重心,水土、地 形、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成了拾遗补缺的点缀, 心理上的虚荣胜于物质上的满足林
中国现代园林, 基本上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 设思想,积皇家的气势与私家的幽美于一身,本着为 人民服务的原则,开拓更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色,服 务最广大人民群众,更具现代理念,更为科学的现代 园林美学思想.中国现代园林有着高超的艺术成就。 它把大自然的山水、花木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 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山石结构、道路设计、 植物配制而再现了自然景色之美。
中国深圳,黄埔雅苑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2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目前,园林中应用的陶瓷制品,主要有彩釉砖、无 釉砖、劈离砖、麻面砖、玻花砖、渗花砖、陶瓷锦 砖、陶瓷壁画以及琉璃制品等。琉璃瓦自古以来就 被作为园林中建筑物、构筑物的优良装饰材料。值 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开发研制出的陶瓷透水砖,由其 铺设的场地在下雨时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增 加地下水含量,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对缺水 地区尤其具有应用价值。混凝土也由于其良好的可 塑性和经济实用的优点,受到各方建设者的青睐, 如运用于装饰路面的彩色混凝土,较好地活跃了环 境的气氛。
中国现代园林继承和发扬的理念和手法
6、循序渐进的空间格局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 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多 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环境之中,需要在人工 与“自然”之间营造出一系列过渡性空间, 并以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起到联系和过渡 作用。园林空间因此而划分成一系列不同形 状、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 此之间又密切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论著
1 程世抚.冯纪忠,钟耀华.绿地研究报告.上海市 人民政府工务局都市计划研究委员会出版,1951. 2 程世抚.关于绿地系统的三个问题.建筑学报, 1957,(7).
3 程世抚.城市规划管理的几个问题.城市建设, 1959,(12).
4 程世抚.城市建筑艺术布局与园林化问题.建筑学 报,1960,(6).
学习简历
• 陈植1918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林科。

1919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科学习,专 攻造林学和造园学。
工作业绩
• 1922年回国后,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教员,江苏教育 团公有林(后改为江苏教育林)技术主任、场长。1926 年担任总理陵园设计委员。1931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1933-1937年任江苏地政局技正,江苏省建 设厅技正、科长,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等职。 1937年抗战开始,陈植转入后方,到云南大学农学院 任教期间,他完成了由中国人自编《中国木本植物名 志》的宏愿。抗战胜利后,陈植被任命为海南岛接收 大员。他通过接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编著了《海南 岛资源之开发》、《海南岛新志》两书。
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
刘云祥
程世抚 程世抚,园林专家、城市规划专家。早年担任教学工 作时,便开始从事城市规划、风景区、公园规划的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负责上海市人民公园、人民 广场、曹扬新村等工程的绿化规划工作,成绩显著。他 提出大环境的绿地系统、以植物造景为主发展园林等学 术观点以及探讨把态学、建筑学、植物学和美学融为 一体的新领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习简历

• • •
1907年7月12日
1924—1929年 1930年 1932年
生于黑龙江省。
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读书,获学士学位。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生。 获美国康奈尔大学风景建筑及观赏园艺硕士。
工作业绩
• 早在30年代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就开始了城市规划、 风景区、公园规划的实践。如浙江奉化溪口公园设计、浙 江四明山风景区规划、广西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成都市规 划方案的制定等并完成了成都少城公园设计。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走出校门,到上海从事城市公园、广 场的规划设计,编制了上海市、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完 成了上海市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设计与施工、曹扬新村、 控江新村居住区规划建设。
• • •
章守玉
• 章守玉,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他在主持南京 中山陵园及其植物园和其他风景点的绿化规划设计与 施工建设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院校园林专 业的创建者之一。
学习简历
• 1897年8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 家庭。 191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 1915年毕业,留校在农场实习。 1919年春考入千叶高等园艺学校
陈植
• 陈植(1899-1989) 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南京林业 大学教授,字养材。1899年6月1日出生,上海崇明人。 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与陈 俊愉院士、陈从周教授一起并称为“中国园林三陈”。 陈植对造园科学及林业遗产的研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已问世的专著达20多部,散见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论 文有数百篇,共500多万字。陈植研究中国造园艺术, 编写了《造园学概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 园学专著,奠定了中国造园学的基础,使造园学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跻身于世界科学之林。


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南昌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 1952年院系调整,被调到华中农学院林学系任教授。 1955年他与华中农学院林学系师生一同并入南京林学 院。
主要论著
• 陈植研究中国造园艺术,编写了《造园学概论》。这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专著,奠定了中国造园 学的基础,使造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跻身于世 界科学之林。 根据多年从事教育林场及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感受,撰 写了《十五年来中国林业》一文,1933年发表在商务 印书馆出版的《学艺小丛书》第六册上。 1937年自编《中国木本植物名志》。 通过接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编著了《海南岛资源之 开发》、《海南岛新志》两书,先后于1948年、1949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 •
工作业绩
• • • • 1922年在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任教,讲授花卉园艺、 造园和园艺通论等课程,兼管农场工作。 1927年夏,应殷良弼校长邀请,到福建集美学校任教。 1928年3月南京中山陵园成立,章守玉任陵园园艺股 技师,后兼任园艺股主任。 1938年底去陕西,任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讲授造 园学、温室花卉、露地花卉等课程。 1941年起为西安市的革命公园和莲湖公园做了改造和 整理工作。


主要观点
• 自古以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具 有恢复和自我补偿的能力,人类和一切生物才能和谐 地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程世抚认为建设风景区切忌 “人定胜天”,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资源,即对地 形、地貌、植被、各类动物、水土保持、积蓄水利资 源等要加以保护,不得随意破坏。根据实用性、科学 性和经济性,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达到以 最少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规划者的任 务。
5 程世抚.郑孝燮,安永瑜,周干峙.关于居住区规划设 计几个问题的探讨.建筑学报,1962,(3). 6 程世抚.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古为今用的探讨.建筑学报, 1980,(3). 7 程世抚.城郊园林空地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建筑学 报,1982(2). 8 程世抚.园林科学发展趋向的初步探讨.建筑学报, 1982(12)


1954年5月,调北京以后,几十年来,参加无锡、杭 州、温州市的城市规划,广州、海南岛的植物园规划; 完成了洛阳涧西工业区规划,苏州、韶山、庐山、九 江以及大连市棒锤岛的环境规划等。 1978年冬天,程世抚以高度的工作热情,赶写了长沙 市革命纪念点及绿地系统修改意见。1979年,他抱着 病弱之躯亲自赶往湖南,主持了岳阳市及南湖风景区 规划。1980年,73 岁高龄的程世抚还参加了天津市 总体规划的制定,并对井岗山革命纪念地、自然保护 区及风景区规划提出了书面报告。 他没有洋洋大观的著述,没有引人入胜的讲话,他所 有的就是这些融进绿色中的默默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