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12《⾃然辩证法概论》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对认识⼈与⾃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法的运⽤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独⽴的⽣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独⽴的⽣命?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的异化和对⾃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作者进⾏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化与⼈⽂⽂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的、⾰命的⼒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发展民⽣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物,为唯⼼主义的产⽣提供了借⼝,最终导致⼈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第1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
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立自然辩证法的工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潜心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止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极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1873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里,恩格斯致力于对自然辨证法的全面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辨证法》手稿一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力下,《自然辩证法》首次出版发行。
随后,此书各种语言版本相继面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二届科学史世界大会上作了题为《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日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了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十二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自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这一更名被看做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分为三大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统一的版块。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XX年《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4)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5)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6)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7)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8)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1)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3)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14)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15)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15)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46(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P37(1)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把哲学结论建立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作了有意义的哲学概括,促使哲学重点从本体论转移到认识论上来,以科学知识为武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尽管是以机械力学的观点说明一切,但是他们终究是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它在十九世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占统治地位。
(3)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却把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绝对化,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本质上则是彻底的反动。
自然辩证法概论经典思考题和答案
1 论述自然界演化的复杂性问题(一)渐变与突变自然界中,当某一具体自然物的演化表现为缓慢、逐渐和连续的形式,这种演化就成为渐变。
渐变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如星云引力收缩、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地球公转周期的变化、岩石的变质作用、海洋水分的蒸发、大多数物种的形成、胚胎的发育等等。
但是,当同一自然物的演化表现为短暂、变化强度迅速激烈、变化量大、呈现间断性的形式,这种演化就被称为突变。
例如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
再如,有的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在其演化后期,当内部燃料耗尽时,由于自身强大的引力作用,星体会突然坍塌。
与此同时,向外的冲击波把外层物质猛烈地抛向星际空间,这就是一直恒星世界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
其他的自然界突变还有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小行星撞击地球、森林大火等等。
渐变和突变虽然都是自然界演化必然表现的两种形式,但一般说来,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渐变比突变都表现得更普通、更经常。
因此,可以说自然界的演化更多表现为渐变形式。
同时渐变与突变是对立统一的。
所谓对立是指渐变和突变有着不同的特征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统一性表现为,渐变和突变的相对性,渐变和突变是相互依存的。
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渐变和突变。
离开了渐变,就无所谓突变;离开了突变,渐变也就无从谈起。
渐变和突变也是有层次性的,在同一自然物质层次上,简便和突变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严格的界定。
某种具体的自然变化过程,在低层次可以称为突变,而在高层次,则属于渐变。
最后渐变和突变时可以相互转化得。
在一定条件下,渐变可以转变为突变,突变也可以转变为渐变。
(二)有序和无序有序和无序是描述自然物质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范畴。
有序是指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系统之间有规则的联系和转化,以及系统运动转化的有规则性;无序是指系统内部的要素或系统之间无规则的组合,以及系统运动转化的无规则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是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的?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学科内容包括哪些?3.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工作者有何意义?第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什么是自然观,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2.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有何相似之处,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对中西方医学的发展有何影响?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自然科学基础如何?4.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思想和特征。
5.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有哪些?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什么是自组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条件有哪些?怎样理解涨落在自然界演化中的作用?7.耗散结构论是如何分析和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之间矛盾的?8.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9.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0.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11.传统发展观有哪些缺陷?12.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1.什么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2.16世纪以后,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哪两个有代表性的科学方法论派别,它们的观点如何?3.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进行科研选题?4.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有哪些?与观察方法相比实验方法有何特点和优势?科学观察和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5.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如何?捕捉机遇应具备哪些条件?6.科学思维方法在科学假说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7.检验科学假说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假说实践检验的结果?8.系统方法的特点有哪些?它与古代整体方法及近代还原方法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三篇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2.简述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或科学的社会规范)。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第1章★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1.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
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
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
自然辩证法概论张国安主编课后思考题部分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张国安主编部分习题思考题答案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是什么?答:(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曾指出人和自然是具有绝对的相互关联性的。
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界具有同源性,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不存在与人类无关的自然界,没有自然界的进化和发展就没有人类产生的可能,没有人类和自然界的联系的自然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是不存在的。
(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没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资料,人类就无法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更无所谓的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
此外,人类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资料,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活动离不开自然。
(三)社会是自然和人类的统一体。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社会的本质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社会作为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的纽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存在着广泛而又普遍的有机联系,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
其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类作为迄今为止最高的生命体在于,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即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前者反应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后者反应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因而,人类具有双重属性,正因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才形成了人的基本特性。
进而形成人与自然的原始生态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两方面的关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即人、自然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答:自然是复杂的,但可以用简单性来认识。
简单性实质是对复杂性的简约或者简化。
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常用方法。
复杂性是自然界的属性,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它与自然界的整体性紧密联系。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
马克思的自然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在自然,既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又包括尚未被人类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
马克思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6]二是人化的自然,即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客观对象的自然,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体现了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与自然界有机统一的自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首先,“人化自然”或者“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内容。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最后,实践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介。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研究和贯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文明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
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因此,马克思提倡的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摆正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
4、如何理解近代18、19世纪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关系。
答:(1)18世纪未19世纪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历史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从18世纪60年代起始于英国的第一头次技术革命和继之而来的产业革命,既向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事实,更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交流方法,从而使科学在19世纪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影响深远的一些重要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
如在天文学上,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1796年)分别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去假设。
在地质学上,英国科学家莱伊尔1830年发表“地球演化学说”,在物理学上焦耳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从而动摇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在化学上1824年由维等人合成尿素,在生物上,1838年施旺提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1958年达尔文创立特种起源论,对于这些重要的发现,恩格斯经过反复研究,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
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把蕴含在当时诸多科学发现中的思想精华作了概念性升华,从而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凤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完善,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毕竟是19世纪的产物,其中的一些表述已过时,有些表述不包括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条件下发展恩格斯的观点,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发展恩格斯自然观的基础,开成新自然观,对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加以概括,提升补充到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中,开成新的方法论,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多元互动关系,形成新的科学技术观。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5、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各是什么?技术和科学的区别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
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6、如何区别科学、伪科学、非科学和科学作弊?科学作弊有什么危害?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7、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形式有:科学进化和科学革命。
技术发展的形式有:技术改良和技术革命。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有:(1)科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2)科学理论自身的矛盾。
(3)不同学说之间的争鸣与讨论。
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有:(1)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
(2)各种不同技术之间的矛盾。
社会诸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A、经济需要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B、经济支持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C、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刺激力量。
(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A、政治、法律、制度决定科技发展方向和规律。
B、科技体制是政治对科技发展影响的中介。
C、战争对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
(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教育决定科技队伍的数量、质量以及为今后科技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4)文化中哲学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对科学研究起重要影响。
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答: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9、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规范各是什么?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全阀”。
科学家的伦理规范构建仅靠舆论支持、道德示范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体制上缺乏科技道德行为的惩戒机制,对社会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对科技界的非道德行为通过法律的手段坚决予以惩治和消除,新的伦理规范确立才可能有效的保证。
现代科技伦理的建构,需要借助科技立法和执法,才能规范科技行为。
利用法律对科技活动有效调控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当前,我国科技立法取得一定的成绩,制定了一些科技法律、法规条例,但仍存在着科技法规不健全的现象,在科技活动中钻法律漏洞的大有人在。
只有严于执法,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才能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
起到规范科技行为的作用。
科学活动的过程需要社会道德的规范。
要想使现代科学积极而有效地运行,就必须对科学内部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和规范,而这些关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关系就是伦理道德关系。
这些关系主要表现在科学工作者如何对待前人,如何对待名利,如何对待真理,如何进行科技合作,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奋斗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系等等。
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之后,科学才能有条不紊地、健康与快速地发展,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关系都没能协调好,那么现代科学将会是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