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Tl)闪烁谱仪系列实验

合集下载

NaI(Tl)闪烁晶体γ能谱测量

NaI(Tl)闪烁晶体γ能谱测量

NaI(Tl) 闪烁晶体γ能谱测量实验人:吴家燕学号:15346036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γ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2、掌握NaI(Tl) γ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3、学会测量分析γ能谱;4、学会测定γ谱仪的能量分辨率、线性、探测效率曲线;5、测定未知放射源的能量和活度。

二、实验原理1、γ谱仪的组成NaI(Tl)闪烁谱仪由NaI(Tl)闪烁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高压电源以及谱仪放大器、多道分析器、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图1 为NaI(Tl)闪烁谱仪装置的示意图。

2、射线与闪烁体的相互作用当γ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发生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散射;(3)电子对效应。

图2 为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单能γ射线的脉冲波形,谱仪测得的能谱图。

图3 是137Cs、22Na 和60Co 放射源的γ能谱。

图中标出的谱峰称为全能峰。

在γ射线能区,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K 壳层。

在击出K 层电子的同时,外层电子填补K 层空穴而发射X 光子。

在闪烁体中,X 光子很快地再次光电吸收,将其能量转移给光电子。

上述两个过程是几乎同时产生的,因此它们相应的光输出必然是叠加在一起的,即由光电效应形成的脉冲幅度直接代表了γ射线的能量(而非减去该层电子结合能)。

3、137Cs 能谱分析4、闪烁谱仪的性能能量分辨率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统计涨落。

即使是确定能量的粒子的脉冲幅度,也仍具有一定的分布,其分布示意图如图4 所示。

通常把分布曲线极大值一半处的全宽度称半宽度即 FWHM,有时也用表示。

半宽度反映了谱仪对相邻脉冲幅度或能量的分辨本领。

因为有些涨落因素与能量有关,使用相对分辨本领即能量分辨率η更为确切。

一般谱仪在线性条件下工作,故η也等于脉冲幅度分辨率,即对于一台谱仪来说,近似地有对于单晶谱仪来说,能量分辨率是以137Cs 的0.662MeV 单能γ射线的光电峰为标准的,它的值一般在8-15%,最好可达6-7%。

NaI(TI)闪烁谱仪系列实验

NaI(TI)闪烁谱仪系列实验

NaI(TI)闪烁谱仪实验一、引言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受激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仪器。

它们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既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且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

它在核物理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目的是了解NaI(TI)闪烁谱仪的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握NaI(TI)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和—射线能谱的刻度,学会NaI(TI)闪烁谱仪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三种过程。

(1)光电效应:入射γ粒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而把束缚电子打出来形成光电子。

由于束缚电子的电离能1E 一般远小于入射γ射线能量E γ,所以光电子的动能近似等于入射γ射线的能量1=E E E E γγ-≈光电(2)康普顿散射:核外电子与入射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散射示意如图。

设入射γ光子能量为h υ,散射光子能量为'h υ,则反冲康普顿电子的动能r E'r E h h υυ=-康普顿散射后散射光子能量与散射角θ的关系为()'11cos h h υυαθ=+- 2e h m cυα= α为入射γ射线能量与电子静止质量之比。

由上式可得,当0θ=时,'h h υυ=。

这时0e E =,即不发生散射;当180θ=︒时,散射光子能量最小,它等于12h υα+,这时康普顿电子的能量最大,为()max 212e E h αυα=⋅+ 所以康普顿电子能量在0至212h αυα⋅+之间变化。

(3)正、负电子对产生:当γ射线能量超过202(1.022)m c MeV 时,γ光子受原子核或电子的库伦场的作用可能转化成正、负电子对。

入射γ射线的能量越大,产生正、负电子对的几率也越大。

在物质中正电子的寿命是很短的,当它在物质中消耗尽自己的动能,便同物质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发生湮没反应而变成一对能量各位0.511MeV 的γ光子。

NaI(Tl)闪烁谱仪r能谱

NaI(Tl)闪烁谱仪r能谱

NaI (Tl )闪烁谱仪测量γ能谱实验目的1. 掌握NaI(Tl) γ闪烁谱仪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NaI(Tl)γ闪烁谱仪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 了解核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

实验内容1. 学会NaI(Tl) 单晶γ闪烁谱仪装置的使用操作方法2. 掌握调整谱仪参数,选择最佳测量工作条件的方法3. 测量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刻度能量线性。

4. 了解数据处理(包括对谱形进行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

一.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γ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γ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当能量为E γ的入射γ光子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可以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而发射出去,光子本身消失。

发射出去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发射光电子的动能为i e B E E -=γB i 为束缚电子所在壳层的结合能。

原子内层电子脱离原子后留下空位形成激发原子,其外部壳层的电子会填补空位并放出特征X 射线。

这种X 射线在闪烁体内很容易再产生一次新的光电效应,将能量又转移给光电子,所以闪烁体得到的能量是两次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能量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必须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自由电子(非束缚电子)不能吸收光子能量而成为光电子。

光电效应的发生除入射光子和光电子之外,还需有一个第三者参加,这第三者就是发射光电子之后剩余下来的整个原子。

它带走一些反冲能量,但该能量十分小。

由于它的参加,动量和能量守恒才能满足。

而且,电子在原子中被束缚得越紧(即越靠近原子核的电子),越容易使原子核参加上述过程。

所以在K 壳层上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最大。

(2)康普顿效应γ光子与自由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电子成为反冲电子,γ光子被散射,改变了原来的能量和方向。

反冲电子的动能为()θγγcos 1120-+=E c m E E e (式中20c m 为电子静止能量,约为0.5MeV ;角度θ是散射光子的散射角。

实验三用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辨识未知源

实验三用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辨识未知源

实验三用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辨识未知源实验三用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辨识未知源一. 实验目的1、了解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学习调整闪烁谱仪的实验技术。

2、掌握测谱技术及分析简单γ能谱的方法。

3、掌握谱仪能量分辨率及能量线性的测量方法。

4、学习谱仪应用的实例——辨别未知源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1、熟悉线性放大器与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以及计算机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使用,调整谱仪至正常工作状态。

137Cs的γ2、选择合适实验条件,用单道测量能谱,确定单道系统的能量分辨率。

60137Co源的全谱;刻度谱仪能量线性,、利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测量Cs源及3137Cs的γ能谱进行谱形分析并与理论比较。

确定能量分辨率、峰康比;对4、测量未知源的γ能谱,确定峰位的能量,进而辨别未知源。

比较NaI和BGO两种不同闪烁体的性能。

5、三. 实验原理1、NaI(T1)单晶γ谱仪简介NaI(T1)单晶闪烁谱仪由一块NaI(T1)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输出器和高压电源以及线性脉冲放大器、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或多道分析器)定标器等电子学设备组成,示意图见图3-1。

源光电多道脉冲烁体输出高压电源示波器图3-1 Nal(T1)闪烁谱仪装置示意图实验三用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辨识未知源γ射线入射闪烁体内,产生次级电子,使闪烁体内原子电离、激发后产生荧光。

这些光信号被传输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经光阴极的光电转换和倍增极的电子倍增作用而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它的幅度正比于该次级电子能量,再由所连接的电子学设备接受放大、分析和记录。

NaI(T1)单晶γ谱仪测量γ射线的过程由图3-2示说明。

射线和闪烁体交互作用至光电倍增管阳极形成电流脉冲的示意图图3-2 γ射线的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价格相对便宜。

可用来测γ这种谱仪对在核物理研究及核技术应用也可用来对辐射进行能量分析,量射线的通量密度,的各领域中广泛使用。

γ谱的谱形分析方法2、单能谱仪测得的是脉冲数按幅度的分布,即脉冲幅度谱,简称脉冲谱,一般提到射线强度按能γγ谱均系指此脉冲谱。

辐射探测实验3-实验报告

辐射探测实验3-实验报告

用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辨识未知源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学号:一. 实验目的1、了解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学习调整闪烁谱仪的实验技术。

2、掌握测谱技术及分析简单γ能谱的方法。

3、掌握谱仪能量分辨率及能量线性的测量方法。

4、学习谱仪应用的实例——辨别未知源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1、熟悉线性放大器与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以及计算机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使用,调整谱仪至正常工作状态。

2、选择合适实验条件,用单道测量137Cs 的γ能谱,确定单道系统的能量分辨率。

3、利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测量137Cs 源及60Co 源的全谱;刻度谱仪能量线性,确定能量分辨率、峰康比;对137Cs 的γ能谱进行谱形分析并与理论比较。

4、测量未知源的γ能谱,确定峰位的能量,进而辨别未知源。

5、 比较NaI 和BGO 两种不同闪烁体的性能。

三. 实验原理1、NaI(T1)单晶γ谱仪简介NaI(T1)单晶闪烁谱仪由一块NaI(T1)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输出器和高压电源以及线性脉冲放大器、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或多道分析器)定标器等电子学设备组成,示意图见图3-1。

γ射线入射闪烁体内,产生次级电子,使闪烁体内原子电离、激发后产生荧光。

这些光图3-1 Nal(T1)闪烁谱仪装置示意源信号被传输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经光阴极的光电转换和倍增极的电子倍增作用而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它的幅度正比于该次级电子能量,再由所连接的电子学设备接受放大、分析和记录。

NaI(T1)单晶γ谱仪测量γ射线的过程由图3-2示说明。

图3-2 γ射线和闪烁体交互作用至光电倍增管阳极形成电流脉冲的示意图这种谱仪对γ射线的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价格相对便宜。

可用来测量射线的通量密度,也可用来对辐射进行能量分析,在核物理研究及核技术应用的各领域中广泛使用。

2、单能γ谱的谱形分析方法谱仪测得的是脉冲数按幅度的分布,即脉冲幅度谱,简称脉冲谱,一般提到谱仪测得γ谱均系指此脉冲谱。

NaI(Tl)闪烁谱仪及伽马能谱测量

NaI(Tl)闪烁谱仪及伽马能谱测量
核物理实验 NaI(Tl)闪烁谱仪及g能谱测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核工程与技术系
NaI(Tl)闪烁谱仪及g能谱测量
实验目的
1、了解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2、熟悉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 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3、掌握闪烁谱仪的几个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观测、分
析γ全能谱。
实验仪器
γ放射源60Co和137Cs;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计 算机等。
X
.
实验原理
一、γ 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康普顿效应
Eg '
Eg Eg 1 1 cos 2 m0 c
Ee
Eg m0c 2 1 Eg 1 cos
NaI(Tl)闪烁谱仪及伽马能谱测量
思考题
1.如何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137 Cs或60Co脉冲波形图, 判断谱仪能量分辨率的好坏? 2.反散射峰是如何形成的?
3.若有一单能伽马源,能量为2 MeV,试预言其谱 形。
常用数据:
60
Co两条伽马射线能量1173.2 keV和1332.5 keV,137Cs伽马射线能量661.7 keV, 反散射 峰能量184 keV。 铝的密度2.7 g/cm3,铅的密度 11.34 g/cm3。 对661.7 keV能量伽马射线,铝的质量吸收系 数理论值0.194 cm-1,铅的质量吸收系数理论 值1.213 cm-1。
NaI(Tl)闪烁谱仪及伽马能谱测量
三、137Cs的γ射线的能谱
图2
137Cs的γ线的能谱
137Cs半衰期30.17年。95%通过贝塔衰变为137m1Ba(半衰期153秒、光子能量
是662 keV),5%直接衰变为稳定的137Ba 。 环境中存在着微量的137Cs,它们 几乎都是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的核试爆及某些核事故中释放出来的。历史上 曾造成137Cs释放进入环境中的著名案例包括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2011年3 月11日,日本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事件发生时,也曾发现它的存在。

NaI(Tl)单晶γ能谱仪实验探索-PPT精选文档

NaI(Tl)单晶γ能谱仪实验探索-PPT精选文档

微机计数
1 实验原理 示波器
2019/5/2
近代物理实验 复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4
NaI(Tl) 单晶γ能谱仪实验
1. 能谱定性探究以及为能谱定标
2 实验内容
2019/5/2
6 s
近代物理实验 复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5
NaI(Tl) 单晶γ能谱仪实验
1. 利用Cs、Co为能谱仪定标
2 实验内容
2019/5/2
E 0 .0 0 1 4 7 R 0 .0 0 6 Me V
近代物理实验 复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6
NaI(Tl) 单晶γ能谱仪实验
3. 康普顿平台边缘的确定
能 量 从 0 到 E
在实验中,我们取下降起点A与谷底C的中 点B作为实验测量的康普顿平台端点。 E c 0 .0 0 1 4 7 3 2 8 0 .0 0 6 0 .4 7 6 M e VΔEEc c 0.4%
计数时间 原则上时间与测到的计数成正比关普顿平台边缘 在实验中总结发现实验与测量技巧,给出如何确定康普顿平台边缘。
2019/5/2
近代物理实验 复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11
感谢近代物理实验室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实验伙伴的讨论与合作!
谢谢!
5. 质量吸收系数的确定
I e I0
lnIlnI0

0.093cm2 / g A 4.021025cm2
N0Z
2 实验内容
2019/5/2
近代物理实验 复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10
NaI(Tl) 单晶γ能谱仪实验
3 实验总结
提高实验质量所做的努力与改进
放射源 实验中采用多个放射源叠加的办法,使实验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NaI(Tl)闪烁谱仪实验报告

NaI(Tl)闪烁谱仪实验报告

实验5:NaI(Tl)闪烁谱仪实验目的1. 了解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2. 学习分析实验测得的137Cs γ谱之谱形。

3. 测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及线性。

内容1. 调整谱仪参量,选择并固定最佳工作条件。

2. 测量137Cs 、65Zn 、60Co 等标准源之γ能谱,确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刻度能量线性并对137Cs γ谱进行谱形分析。

3. 测量未知γ源的能谱,并确定各条γ射线的能量。

原理)1(T NaI 闪烁谱仪由)1(T NaI 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输出器和高压电源以及线性脉冲放大器、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或多道分析器)、定标器等电子学设备组成。

图1为)1(T NaI 闪烁谱仪装置的示意图。

此种谱仪既能对辐射强度进行测量又可作辐射能量的分析,同时具有对γ射线探测效率高(比G-M 计数器高几十倍)和分辨时间短的优点,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辐射探测装置。

当γ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发生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见表1第一行所示:(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散射;(3)电子对效应。

前两种过程中产生电子,后一过程出现正、负电子对。

这些次级电子获得动能见表1第二行所示,次级电子将能量消耗在闪烁体中,使闪烁体中原子电离、激发而后产生荧光。

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将收集到的这些光子转换成光电子,光电子再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最后经过倍增的电子在管子阳极上收集起来,并通过阳极负载电阻形成电压脉冲信号。

γ射线与物质的三种作用所产生的次级电子能量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一条单能量的γ射线,闪烁探测器输出的次级电子脉冲幅度仍有一个很宽的分布。

分布形状决定于三种相互作用的贡献。

表1 γ射线在NaI (Tl )闪烁体中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根据γ射线在)1(T NaI 闪烁体中总吸收系数随γ射线能量变化规律,γ射线能量MeV E 3.0<γ时,光电效应占优势,随着γ射线能量升高康普顿散射几率增加;在MeV E 02.1>γ以后,则有出现电子对效应的可能性,并随着γ射线能量继续增加而变得更加显著。

NaI(Tl)单晶γ能谱的测量

NaI(Tl)单晶γ能谱的测量

NaI(Tl)单晶γ能谱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γ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2、掌握NaI(Tl)γ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3、学会测量分析γ能谱;4、学会测定γ谱仪的能量分辨率、线性、探测效率曲线;5、测定未知放射源的能量和活度。

二、实验原理1、γ谱仪的组成图1 γ谱仪的组成框图NaI(Tl)闪烁谱仪由NaI(Tl)闪烁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高压电源以及谱仪放大器、多道分析器、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图1 为NaI(Tl)闪烁谱仪装置的示意图。

此种谱仪既能对辐射强度进行测量又可作辐射能量的分析,同时具有对射线探测效率高(比G-M 计数器高几十倍)和分辨时间短的优点,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辐射探测装置。

2、射线与闪烁体的相互作用由能带理论,卤化碱晶体能带由价带、禁带和导带组成。

能量最低的为价带,通常为晶体格子所束缚住的电子;中间的一层叫做禁带。

就本征晶体而言,禁带中不存在电子。

但若在价带中的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则可跃迁至导带,并在价带中产生一个空穴。

在导带中的电子及在价带中的空穴均可以自由运动。

同时导带中的电子可能会跃迁回到价带与空穴复合而发出光子。

但是在本征晶体中,电子与空穴复合放出光子的机率是非常小的。

何况,因为价带与导带之间的能隙的限制,在上述情况下发出的光子通常能量较高而不在可见光的范围内。

若在无机闪烁器中加入少量杂质,在晶体中形成缺陷,改变了本征晶体的能带结构,在禁带形成了一些新的能带。

经由这些能态,导带中电子与空穴复合的机率大为增加。

若选用适当的杂质,可以发出可见光。

常用的无机晶体闪烁器有NaI(Tl)、CsI(Tl)、CsI(Na)及ZnS(Ag)等。

当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发生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散射;(3)电子对效应。

前两种过程中产生电子,后一过程出现正、负电子对。

这些次级电子获得动能(见表1 所示),次级电子将能量消耗在闪烁体中,使闪烁体中原子电离、激发而后产生荧光。

浙师大物理实验报告-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及γ射线能谱的测量

浙师大物理实验报告-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及γ射线能谱的测量

浙师大近代物理实验报告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及γ射线能谱的测量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任希物理081 08180123摘要:在了解了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特性与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1)单晶γ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之后,我们通过使用NaI(T1)γ闪烁谱仪,测量137Cs 和60Co的γ能谱,并求出各项指标,分析谱形。

并且进一步了解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并通过仪器测量了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吸收系数,了解γ射线的性质。

关键词:NaI(T1)γ闪烁谱仪137Cs、60Coγ能谱吸收系数引言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H.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以及1898年M.居里和P.居里发现钋和镭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一类元素具有放射性,并陆续发现了其他放射性元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放射性元素最早应用的领域是医学和钟表工业。

后来放射性元素的应用更深入到人类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核电站和核舰艇使用的核燃料,工业、农业和医学中使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工业探伤、测井(石油)、食品加工和肿瘤治疗所使用的某些放射源等。

由此可见放射性元素的价值所在。

在科研、工农业生产、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γ射线的能谱测量技术,可以分析活化以后的物质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但直接测量γ射线的强度是很困难的。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带电粒子转化成带电粒子对物质原子的激发,从而产生发光效应来探测射线的,它还能测量粒子强度和能量,由于具有探测效率高和分辨时间短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正文:1.γ射线能谱的测量实验室所提供的仪器为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其余素材包括Co和Cs两种放射源,还有Pb和Al两种测量吸收系数时所用的材料。

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素材,首先我们需要测量Cs和Co的全能峰,即利用电脑软件画出以上两种元素的能谱图,全能峰的测量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能谱图左侧的高峰虽然有一定的量子数,但是其包含的能量太低,中间的峰虽然有一定的能量,但量子数太低,只有最右侧的全能峰具有一定的量子数和一定的能量,有研究的价值。

近代物理实验NaI(TI)闪烁谱仪

近代物理实验NaI(TI)闪烁谱仪

对未来研究展望
改进实验装置
优化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的选型,提高探测效率和能量分辨率。
拓展应用领域
将闪烁谱仪应用于更广泛的核物理实验中,如中子活化分析、核素识 别等。
结合其他技术
将闪烁谱仪与其他核探测技术相结合,如半导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 等,实现多参数测量和更精确的核素识别。
开发自动化测量系统
开发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测量系统,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处理的 准确性。
相对探测效率
相对探测效率是谱仪探测效率与标准探测器探测效率的比值。 实验结果显示,谱仪的相对探测效率较高,表明其对γ射线的探 测能力较强。
本底计数率测量
本底计数率
在没有放射源的情况下,测量谱仪的 计数率,即为本底计数率。实验结果 表明,谱仪的本底计数率较低,有利 于降低实验误差和提高测量精度。
本底来源分析
通过对本底计数率的测量和分析,可 以了解本底的来源和性质。实验结果 显示,本底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和环 境中的放射性物质。
结果分析与讨论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能量刻度、分辨率、探测效率和本底计数率的测量结果。通过对比理论预期和 实验结果,可以评估谱仪的性能和可靠性。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结果,对谱仪的性能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谱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 探测效率,以及较低的本底计数率。这些特点使得该谱仪在近代物理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实验结 果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05
误差来源与减小方法
误差来源分析
探测器效率不一致
由于探测器之间存在的微小差异,导致探测效率 不完全一致,从而产生误差。
光源稳定性
光源的不稳定性会导致测量结果的波动,进而引 入误差。

闪烁γ能谱测量实验报告

闪烁γ能谱测量实验报告

学号:
γ 射线能谱测量实验系统框图
闪烁晶体主要使用 NaI(Tl)晶体,它的密度大(ρ = 3.67 g /cm),而且高原子序数 的碘(Z=53)占重量的 85%,所以对 γ 射线探测效率特别高,相对发光效率大,它 的光谱最强波长为 415nm 左右,能与光电倍增管的光谱响应较好的匹配,晶体的透明 性也好。测量 γ 射线时能量分辨率也是闪烁晶体中较好的一种。但是 NaI(Tl)晶体容 易潮解,吸收空气中水分会变质失效,所以一般 NaI(Tl)晶体使用时都是装在密封的金 属盒中。 γ射线与 NaI(Tl)晶体相互作用,会使其电离、激发而发射荧光,从闪烁体出来的光 子通过光导射向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由于光电效应,在光阴极上打出电子。光电子经 过各级之间的电压加速、聚焦后射向打拿极。每个光电子在打拿极上击出几个电子,这 些电子射向后续的打拿极。所以,最后射向阳极的电子数目是很多的。阳极把这些电子 收集起来,转变成电信号并输出。
( Ek ) max
2(h ) 2 m0 c 2 h 2
可看出康普顿电子的动能可以从 0 到 ( EK ) max 连续分布。 电子对效应:当γ射线的能量超过 2 倍电子静止能量( 2m0 c 2 1.023Mev )时, γ光子在核场作用下,有可能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其几率随γ光子的能量增加而增 大。但是,当γ光子能量小于 1.5 Mev ,在 NaI(T1)闪烁晶体中产生正、负电子对的几 率甚小。 由此可见,γ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是产生次级电子。这些次级电子的能量又 与γ光子所损失的能量相当,两者之间有确定的关系。通过对次级电子的数量和能量的 测定。也就可以确定γ光子的强度和能量。
1651 1216 868 809 714 722 709 754 791 924 91 5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

近代物理实验 NaI(TI)闪烁谱仪

近代物理实验 NaI(TI)闪烁谱仪

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137Cs和60Co的脉冲波形, 分析波形和谱形对应情况。 2、用计数率表粗测谱形,确定你实验内容 下的全能峰位。 3、分别测量137Cs和60Co谱。本谱仪能量分 辨率为12%,自己确定道宽。 4、用相同几何条件测出另一个137Cs全能峰 曲线。
数据处理
谢 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原理

(一)探头 探头包括晶体、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放在一个屏蔽罩内, 它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1) 射线进入晶体损失能量,使原子受激并发射荧光。 (2)倍增管收集荧光变成光电子,经倍增后在阳极上产 生电压脉冲信号。 (二)脉冲数目按幅度的分布 综上所述,一束单能 射线在晶体中损失能量不同,产 生的脉冲幅度4也不同。三种效应几率不同,各种幅度的 脉冲数目不同。以幅度为横坐标,以该幅度的脉冲数目为 纵坐标,则得到脉冲数目按幅度分布的曲线,简称幅度谱, 4 = K,又可得到脉冲数目按 射线在晶体中损失能量 的分布曲线,简称能谱,它和幅度谱形状一样。实际上我 们已经得到了幅度谱中理想的全能峰谱线,康普顿平台谱 形对产生峰谱线及移动情况。
近代物理实验 NaI(TI)闪烁谱仪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目的
⒈掌握谱仪的工作原理 。 ⒉学会调整和使用谱仪 。 ⒊能够测量 射线的能量和强度 。
实验仪器

闪烁探头、高低压电源、单道脉冲幅度分析
器、示波器、放射源等。
实验原理

NaI(TI)闪烁谱仪是由NaI(TI)晶体、光电倍增管、 前置放大器、线性放大器、幅度分析器、定标器 和高低压电源组成,见图1。它主要用来探测 射 线。概括地工作过程是:一个 光子在晶体中损 失一部分或全部能量,使晶体发射大量的低能荧 光子。荧光进入光电倍增管后转化为光电子,又 经过多次倍增,输出一个较大的脉冲信号。这个 脉冲再送到后面电子学线路中,进入分析并记录。 它既可以测量射线的强度,又可以分析射线的能 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探测器之一。谱仪可以分 为两大部分叙述。

NaI单晶γ闪烁谱仪实验报告

NaI单晶γ闪烁谱仪实验报告
表1:定标数据表
道数
能量(Mev)
329.45
1.33
289.71
1.17
160.24
0.662
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
3.应用定标曲线,找出 的γ能谱康普顿峰计数一半处的道数,求电子能量与理论值比较。
半峰位道数为130ch,根据y=0.00394x+0.02992,得能量E=0.542MeV。
反散射电子动能:
Ek(MeV)
E1(MeV)
E2(MeV)
相对论Pc理论值(MeV)
经典Pc理论值(MeV)
百分差(%)
65.74
17.60
0.03800
0.7423
0.2889
0.3867
0.3990
0.7530
0.6386
1.4
127.12
20.30
0.05150
1.0061
0.5308
0.6263
0.6373
6.用γ放射源进行能量定标时,为什么不需要对γ射线穿过220μm厚的铝膜时进行“能量损失的修正”?
γ射线在空气中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需要修正,而β粒子需要真空条件,因此要用铝膜隔绝空气。
7.为什么用γ放射源进行能量定标的闪烁探测器可以直接用来测量β粒子的能量?
得到的道数与能量关系图本身是由 、 获得的,证明与何种粒子无关,故可以直接测量β粒子。
4.观察狭缝的定位方式,试从半圆聚焦β磁谱仪的成象原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快速电子在磁场作用下受洛仑磁力作圆周运动,狭缝的定位对应不同半径的电子,可获得其有不同能量的电子。
5.本实验在寻求P与△X的关系时使用了一定的近似,能否用其他方法更为确切地得出P与△X的关系?

碘化钠闪烁谱仪

碘化钠闪烁谱仪

8
表4: 60Co 的计数测量
电压( v) 计数 电压( v) 计数 电压( v) 计数
7.3 7.2 7.1 7.0 6.9 6.8 6.7
455 637 748 728 579 347 270
6.6 6.5 6.4 6.3 6.2 6.1 6.0
304 543 840 1091 1155 903 652
68 87 114 227 570 1393 2992 5169 7786 9746 10350 10049 8428 6200 4315 2627 1910 1393 997 785 686 524 515 499 527 565 630 796 1138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7
4
当我们把V取得很小时,所通过的脉冲数目就可以看成是幅度为V0的脉冲数目。 单道脉冲分析器的功能是把线性脉冲放大器的输出脉冲按高度分类。在实际 测量能谱时,我们保持道宽V不变(道宽的选择必须恰当,过大会使谱畸变, 分辨率变坏,能谱曲线上实验点过少;道宽过小则使每道的计数减小,统计涨落 增大,或者使测量时间相应增加) ,逐点增加V0,这样就可以测出整个谱形。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可能产生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 对效应,这三种效应产生的次级电子在NaI(Tl)晶体中产生闪烁发光;如下图所 示。 表1列出了这些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光电转换器件一般采用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但是,后出现的半导体光电器 件,具有高的量子转换效率和低功耗,便于闪烁探测器的微型化和提高空间分辨 率。已有人研制成闪烁体与光电器件均用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单片集成化的闪烁探 测器。

(完整word版)NaI(Tl)单晶闪烁谱仪

(完整word版)NaI(Tl)单晶闪烁谱仪

实验一 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一.实验目的1.了解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原理。

2.掌握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的几个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了解核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

二.实验内容1.学会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用,调试一台谱仪至正常工作状态。

2.测量137Cs、60Co的γ能谱,求出能量分辨率、峰康比、线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谱形。

3.了解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l)单晶γ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

4.数据处理(包括对谱形进行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

三.原理1NaI(Tl)闪烁探测器①概述核辐射与某些物质相互作用会使其电离、激发而发射荧光,闪烁探测器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工作的。

下图是闪烁探测器组成的示意图。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闪烁探测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过程。

闪烁探测器有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子仪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上图中探测器最前端是一个对射线灵敏并能产生闪烁光的闪烁体,当射线(如γ、 )进入闪烁体时,在某一地点产生次级电子,它使闪烁体分子电离和激发,退激时发出大量光子(一般光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并且光子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去)。

在闪烁体周围包以反射物质,使光子集中向光电倍增管方向射出去。

光电倍增管是一个电真空器件,由光阴极、若干个打拿极和阳极组成;通过高压电源和分压电阻使阳极、各打拿极和阴极间建立从高到低的电位分布。

当闪烁光子入射到光阴极上,由于光电效应就会产生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受极间电场加速和聚焦,在各级打拿极上发生倍增(一个光电子最终可产生104~109个电子),最后被阳极收集。

大量电子会在阳极负载上建立起电信号,通常为电流脉冲或电压脉冲,然后通过起阻抗匹配作用的射极跟随器,由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电子学仪器中去。

实用时常将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分压器及射极跟随器安装在一个暗盒中,统称探头;探头中有时在光电倍增管周围包以起磁屏蔽作用的屏蔽筒(如本实验装置),以减弱环境中磁场的影响;电子仪器的组成单元则根据闪烁探测器的用途而异,常用的有高、低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单道或多道脉冲分析器等。

NaI(Tl)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

NaI(Tl)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
NaI(Tl)闪烁谱仪测γ射线 能谱
关于实验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姓名:莫蕴华
学号:11020326 指导教师:陆景彬
NaI(Tl)闪烁探测器优点
闪烁谱仪是利用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光的特性 来探测射线的仪器.它既能探测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 探测中性粒子;既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且探 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在核物理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G-M计数器只能用于测定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分辨粒子 的种类.但其设备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仍有一席之地.
2
实验所要求内容
• 高压对能量分辨率的影响 • 高压对线性关系的影响
结论
当电压较高时能量分辨率较好 当电压较低时能量分辨率较差 当电压较高时线性关系较好 当电压较低时线性关系较差
实验中所发现问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近代物理实验 晏于模 王魁香 吉林大学出版
光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物理 褚圣麟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利用线性定标分析未知源 NaI(Tl)晶体测谱中存在的缺点 实际C11、O15、N18、F18等)标识的试剂投入病人体内, 发射出的正电子同体内结合时,放出淬灭γ线,用光电倍增管进行计 数,用计算机作成体内正电子同位素分布的断层画面,这种装置称为 正电子CT。 γ相机 将放射性同位素标定试剂注入病人体内,通过γ相机可以得到断层图 象,来判别病灶。从闪烁扫描器开始,经逐步改良,γ相机的性能得 到快速的发展。光电倍增管通过光导和大面积NaI(Tl)组合成探测 器 石油测井应用 石油测井中用以确定石油沉积位置以及储量等。内藏放射源、光电倍 增管和闪烁体的探头进入井中,分析放射源被散射的以及地质结构中 的自然射线,判断油井周围的地层类型及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I(Tl)闪烁谱仪系列实验实验原理1.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

(1)光电效应。

入射γ粒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而把束缚电子打出来形成光电子。

由于束缚电子的电离能E1一般远小于入射γ射线能量Eγ,所以光电子的动能近似等于入射γ射线的能量E光电=Eγ-E1≈Eγ(2)康普顿散射。

核外电子与入射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散射的示意图见图1.2-1。

设入射γ光子能量为h,散射光子能量为h,则反冲康普顿电子的动能EeEe=h-h康普顿散射后散射光子能量与散射角θ的关系为(1.2-1)式中,即为入射γ射线能量与电子静止质量所对应的能量之比。

由式(1.2-1),当θ=0时h=h,这时E e=0,即不发生散射;当θ=180°时,散射光子能量最小,它等于h/(1+2α),这时康普顿电子的能量最大,为(1.2-2)所以康普顿电子能量在0至之间变化。

(3)正、负电子对产生。

当γ射线能量超过2m0c2(1.022MeV)时,γ光子受原子核或电子的库仓场的作用可能转化成正、负电子对。

入射γ射线的能量越大,产生正、负电子对的几率也越大。

在物质中正电子的寿命是很短的,当它在物质中消耗尽自己的动能,便同物质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发生湮没反应而变成一对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

2. 闪烁谱仪结构与工作原理NaI(Tl)闪烁谱仪结构如图1.2-2。

整个仪器由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跟随器),高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几部分组成。

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的发光强度与射线在闪烁体内损失的能量成正比。

带电粒子(如α、β粒子)通过闪烁体时,将引起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的激发和电离,这些受激的分子或原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放出光子;不带电的γ射线先在闪烁体内产生光电子、康普顿电子及正、负电子对(当Eγ>1.02MeV时),然后这些电子使闪烁体内的分子或原子激发和电离而发光。

闪烁体发出的光子被闪烁体外的光反射层反射,会聚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上,打出光电子。

光阴极上打出的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出大量电子,最后为阳极吸收形成电压脉冲。

每产生一个电压脉冲就表示有一个粒子进入探测器。

由于电压脉冲幅度与粒子在闪烁体内消耗的能量(产生的光强)成正比,所以根据脉冲幅度的大小可以确定入射粒子的能量。

利用脉冲幅度分析器可以测定入射射线的能谱。

3. 谱仪组件性能一般介绍(1)闪烁体。

闪烁体是用来把射线能量转变为光能的。

闪烁体分无机闪烁体和有机闪烁体两大类。

实际运用中依据不同的探测对象和要求选择不同的闪烁体。

本实验中采用含铊(Tl)的NaI晶体作γ射线的探测器。

(2)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如图1.2-3。

它由光阴极K、收集电子的阳极A与在阳极与光阴极之间十个左右能发射二次电子的次阴极(又称倍增极、打拿极或联极)构成,相邻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一般在100V左右。

当闪烁体发出的光子打到光阴极时,它打出的光电子被加速聚焦到第一倍增极D1上,平均每个光电子在D1上打出3~6个次级电子,增殖的电子又为D1和D2之间的电场加速,打到第二个倍增极D2上,平均每个电子又打出3~6个次级电子,……这样经过n级倍增后,在阳极上就收集到大量的电子,在负载上形成一个电压脉冲。

(3)能量分辨率。

由于形成阳极电流脉冲之前的各种过程的统计性质,对应于某一定能量的粒子,光电倍增管的输出脉冲的幅度的大小仍有起伏(图1.2-4)。

通常把脉冲计数率随脉冲幅度分布的半宽度与计数率最大值对应的脉冲幅度U0之比定义为能量分辨ε。

由于粒子能量与脉冲幅度成正比,所以能量分辨率(1.2-3)影响能量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有:①同一能量的粒子在闪烁体中产生的光子数目不同。

这是由于:a.闪烁体发光过程的统计涨落;b.闪烁体的非均性使不同点的发光效率不同;c.入射粒子穿过晶体的角度、位置不同所带来的在晶体内损失能量的不同。

②粒子的入射位置不同,闪烁体所发出的光能到达光阴极的收集效率也不同。

③光阴极表面的不均匀性,阴极的不同位置发射光电子的效率不同。

④光阴极发射光电子数和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系数的统计涨落。

⑤光电倍增管的本底脉冲噪声将叠加在入射粒子的脉冲信号上使之发生涨落。

NaI(Tl)晶体对137Cs的0.662MeV的γ射线能量分辨率约为6%~8%。

4. 闪烁谱仪对137Cs单能γ射线的响应由于137Cs只放出单一能量的γ射线(Eγ=0.662MeV)。

而此γ射线能量小于正、负电子对的产生阈1.02MeV。

所以Cs的γ射线与NaI(Tl)晶体的相互作用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两个过程。

图1.2-5给出了用NaI(Tl)晶体γ谱仪所测得的137Cs的γ能谱,其中1号峰相应于光电峰,1号峰左面的平台相应于康普顿电子的贡献。

如果康普顿散射产生的散射光子h未逸出晶体,仍然为NaI(Tl)晶体所吸收,也即通过光电效应把散射光子的能量h转换成光电子能量,而这个光电子也将对输出脉冲做贡献。

由于上述整个过程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时间比探测器形成一个脉冲所需的时间短得多,所以先产生的康普顿电子和后产生的光电子,二者对输出脉冲的贡献是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脉冲。

这个脉冲幅度所对应的能量,是这两个电子的能量之和,即Ee+h=h,即等于入射γ射线的能量。

所以这一过程所形成的脉冲将叠加在光电峰1之上使之增高。

为了确切起见,1号峰又称为全能峰。

图 1.2-5的康普顿电子平台上还出现一个2号峰,它是由于入射γ射线穿过NaI晶体,打到光电倍增管上发生180°的康普顿散射,反散射的光子返回晶体,与晶体发生光电效应所形成的。

返回散射光子能量hν′=Eγ-Ec(max)=0.184MeV,所以2号峰称为反散射峰。

当然γ射线在源衬底、源容器材料上的反散射也会对反散射峰有贡献。

图1.2-5中能量最小的那个峰是因为137Cs的β衰变子体137Ba在退激时,可能不发生γ射线,而是通过内转过程,把Ba的K电子打出。

这一过程将导致发生Ba的K系X射线,所以这个峰对应于Ba的K系射线的能量(32keV左右)。

137Cs的γ谱是比较典型的,常用137Cs作为标准源,一方面用来检验γ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另一方面作为γ射线能量测量的相对标准。

5. 闪烁谱仪的能量线性关系利用闪烁谱仪作γ射线能量测定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入射γ射线的能量和它产生的脉冲幅度(指全能峰的位置)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对于理想的闪烁谱仪,脉冲幅度与能量之间应呈线性关系;对于实际NaI(Tl)闪烁谱仪在较宽的能量范围内(100keV到1300keV)是近似线性的。

这是利用该谱仪进行射线能量分析与判断未知放射性核素的重要依据。

通常,在实验上利用系列γ标准源,测量相应全能量峰处的脉冲幅度,建立γ射线能量及其对应峰位的关系曲线,这条曲线即能量刻度曲线。

典型的能量刻度曲线为不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1.2-4)式中x p为全能峰峰位;E0为直线截距;G为增益(即单位脉冲幅度对应的能量)。

能量刻度曲线可以选用标准源137Cs(0.662MeV)和60Co(1.17、1.33MeV)来作,如图1.2-6所示。

实验中欲得到较理想的线性,还要注意放大器和单道分析器甄别阈的线性,进行必要的检验与调整。

此外,实验条件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刻度。

(一)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实验目的1.了解NaI(TI)计数管的几个基本性能。

2.学会正确使用NaI(TI)闪烁谱仪的方法。

3.了解并验证原子核衰变及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质。

实验内容1.熟悉谱仪各组件正确使用方法,并把各组件正确无误地连接起来。

2.按各部件操作规程,启动各部件(高压电源最后启动),检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3.调节光电倍增管工作电压及放大器放大倍数,使放大器输出脉冲的脉冲幅度小于6V。

4.测137Cs和60Co的能谱。

再调节线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137Cs和60Co的全能谱合理分布在适当的区间内,依次或同时测量这两个γ源的能谱。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程计算增益G和截距E0。

5.从测量的计数脉冲幅度曲线,计算闪烁谱仪的能量分辨率δ。

6.验证核衰变规律。

原子核衰变服从统计规律,因此多次测量同一时间间隔内的计数,应服从统计分布,如高斯分布或泊松分布。

实验数据与处理1、放大器电压590V能谱2、放大器电压600V能谱3、放大器电压610V能谱4、闪烁谱仪的能量线性关系(定标)峰道址峰1道址峰2道址经过线性拟合可以得到590V时,G0=0.00335,E0=3.0334E-4经过线性拟合可以得到600V时,G1=0.0029,E0=0.01253经过线性拟合可以得到610V时,G2=0.00254,E0=0.01939(三)快速电子的动量和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实验目的1.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和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2.掌握用β磁谱仪获得单一动量电子的方法和同时测量相应动能的方法。

3.学会测量射线能谱实验内容1.标定NaI(Tl)闪烁谱仪的能量刻度曲线(参看实验1.2内容)。

2.在已抽真空的β磁谱仪上测定电子动量为Pi对应的电子能量Eki,获得一组数据(P i,Eki),(i=1,2,…,n);探测器与β-源的距离Δx应取9cm—24cm范围,这样可以获得动能在0.4-1.8MeV范围的电子。

3.数据处理和计算,计算中需考虑对β-粒子动能的二项修正:(1)在A1膜中能量损失修正;(2)在有机塑料薄膜中能量损失修正。

实验原理(1.6-1)式中E0=m0c2为静止能量,E=mc2为相对论定义的能量,P为相对论定义的动量。

(1.6-2)式中β=v/c,c为光速。

(1.6-3)当β<<1时,式(1.)可展开为(1.6-4)即是经典力学中的动量—能量关系,对于电子有。

本实验就是验证狭义相对论的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式(1.6-3)。

图(1.6-1)显示了经典力学中和狭义相对论中的Ek-PC关系曲线。

2.为了获得单一动量的电子,可以选用半圆聚焦β磁谱仪。

放射源出射的β-粒子经准直后垂直射入一均匀磁场中,β-粒子将受到洛仑兹力作用而作圆周运动,该电子具有恒定动量值而仅仅是方向不断变化。

电子的圆周运动方程为式中e为电子电荷,V为电子速度,B为磁场强度。

由式(1.6-2)可知P=mv,对某一确定的动量值P,其运动速率为一常数,所以质量m是不变的,故有并且有所以得到P=eBR (1.6-5)式中R为电子的运动轨道半径,为源与探测器间距的一半。

从图(1.6-2)和式(1.6-5)可以看出能量探测器放在不同R值处就可获得不同动量的单一动量电子,该动量电子的动能可用实验1.2中的NaI(Tl)闪烁谱仪经137Cs和60Co放射源标定过的能量刻度曲线获得,对应能量的电子束强度通过峰面积也能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