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10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2010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10年4月1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农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高、实用性强的课程,是学生了解农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掌握作物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重点介绍农学学科中作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涵盖作物学的发展特点、作物进化与分布、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态环境关系、生产管理技术、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等作物学的主要内容。

能够较好地体现作物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共性和先进性,兼顾内容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旨在为认识和分析作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了解各作物生长发育的共性,并对一些常见农作物的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适用于综合性院校的各个专业。

学习该课程对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开拓学习思路,促进专业学习大有益处。

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1)了解农业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掌握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利用原则,农业生产的实质与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机能与特点;(3) 熟练掌握作物五大生活因素光、热、水、气和矿质营养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和护地制度的重要作用;(4) 正确理解几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综合性院校的各个专业(包括农学含烟化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植保、园艺、农机、资环、林学、农经等)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

本课程共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0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遗传学、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机农业概论绪论教学提纲

有机农业概论绪论教学提纲

2020/5/9
山东农业大学 杨洪强
1、有机农业含义
我国的有机农业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 原理,按照国际有机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完全不 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 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 生产体系。
其核心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建立和 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 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扩展到普通农作物(杂粮和水稻)和动物生产
2020/5/9
山东农业大学 杨洪强
课程内容简介
绪论
有机农业的含义、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无公害、绿色生产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有机农业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有机农业基本原理
有机农业发展目标、有机农业生产的基本理论、 有机农业 与传统农业的关系
第二章 有机标准与规范介绍
2020/5/9
山东农业大学 杨洪强
1、有机农业含义 简单的讲,有机农业指主要或完全依靠来
源生物有机物质和有机能量提高产量的 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2020/5/9
山东农业大学 杨洪强
1、有机农业含义
在哲学上强调“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天人 合一,物土不二”,强调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
在手段上主要依靠自然的土壤,认为土壤是有 生命的,肥料的作用首先是培肥土壤再转给作物, 应该少动土(少耕或免耕等),主张依赖自然的生 物循环;
2020/5/9
山东农业大学 杨洪强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第二节 有机农产品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 关系 第三节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环境与食品安全) 第四节 有机农业的发展
2020/5/9
山东农业大学 杨洪强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农业概论》第1章绪论

农业概论》第1章绪论

15.10.2020
h
10
2、农业的内容
狭义农业 ——农作物栽培业(种植业)。(传统的) 广义农业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业。传统上
概括为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现可分为 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培养业。 最广义(拓展)农业——农、林、牧、副、渔业。即包 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 统。有的甚至扩展到以生物生产为中心 的产业系统。也称大农业。(现代的)
标,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3)发展白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实
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5.10.2020
h
21
(2)按农业发展目标:三高农业
高产——单产高、总产量高 高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安全味美 高效——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
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5.10.2020
h
22
(3)按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方式: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农业产值只包括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15.10.2020
h
13
“十字型大农业”
于光远1982年提出(后作了适当修改)
农 业 服 务 业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生产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15.10.2020
h
14
“飞鸟型大农业”
李昌(1982)在总结黑龙江海化县经验时提出的模 式(1986年作了适当的修改补充。)
15.10.2020
h
17
白色农业的定义
白色农业也称微生物农业。是利用微生物进 行工厂化生产,要求生产环境清洁,生产过程中 没有环境污染,工作人员穿白色服装,故称之为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的简介 白色农业的特征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Agronom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

(二)能力目标: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在作物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提供适宜— 1 —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业务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了解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了解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化概念、意义及措施等。

(二)理解作物生产共性的知识、基本的原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措施。

(三)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加以调控,即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

掌握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布局、复种、间套混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

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知识点:农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知识点: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农学的性质和特点、农作物生产目标和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趋势。

重点:农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农学的特点思考题:— 2 —1、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当前如何认识我国农业及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完整版)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完整版)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六节作物与肥料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概念,了解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熟悉作物的需肥土壤肥力的概念,熟悉土壤的主要性质,了解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第六章作物生产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耕作技术和播种技术,熟悉育苗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技术,了解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化控技术、作物收获与贮藏及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第二节作物与光照
要求学生掌握光照度及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了解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第三节作物与温度
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对作物的影响,熟悉积温及无霜期的概念,了解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
第四节作物与水分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了解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第五节作物与空气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与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关系,了解其他气体及风速对作物的影响。
第六节水分管理技术
1合理灌溉
2节水农业技术
3旱地农业
4涝渍害的防治
第七节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
2虫害防治
3草害防治
第八节化学调控技术
1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九节收获与储藏
1收获
2收获物的初加工
3贮藏
第十节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1作物智能栽培学的形成和定义
第五节良种繁育
1品种审定与推广
2种子繁育体系
3种子检验
第四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1作物的发育特性
2作物的发育阶段
3作物的生育期
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形成
1种子形态与萌发
2营养器官的建成
3生殖器官的建成
4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农学概1

农学概1

《农学概论》教学大纲学分:2 总学时:36理论学时:27 实验学时:9面向专业:植保、植师大纲执笔人:李向东大纲审定人:陈雨海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高、实用性强的课程,是学生了解农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掌握作物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着重介绍作物生产的共性规律、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等学科领域。

内容上力求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普遍性和前瞻性,结构体系上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农学概论》任务就是让植保、植保(师)专业的学生,了解农学以及整个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对我国农业生产及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宜安排学生在学完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七学期。

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规律、环境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原则,作物布局、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作物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作物育种目标、程序及育种方法,种子产业及管理,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意义及措施等。

并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技能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作物生产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要求学生掌握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甘薯等主要农作物的形态特征与功能,认识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和甘薯等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长势长相,学会其田间诊断、管理和测产方法。

《农业概论》第1章_绪论

《农业概论》第1章_绪论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农业产值只包括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十字型大农业”
于光远1982年提出(后作了适当修改)
农 业 服 务 业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生产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飞鸟型大农业”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和区别 (1)生态农业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
标准。 (2)生态农业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
合体,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生态农业的特点 综合性 多样性 高效性 持续性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4)新农业概念 无土农业 观光农业 外向型农业 立体农业 设施农业 都市农业 精准农业 生态农业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生态农业(中国) 生态农业的定义 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 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 程体系。
国内发展前景
优势众多,前景广阔。
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
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
第三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
第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20/5/29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对有机农业的误解:
第一、有机农业就是指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 第二、有机农业就是传统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是在走 回头路。 第三、有机方法种植的作物产量比现代种植的产量低。 第四、有机农业和作物品质低、营养差。 第五、有机食品一定是无污染,不含化学残留物质。 第六、有机农业生产仅仅是简单地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的使用。 第七、有机农业劳动力投入多,成本高。

Gl-sswa《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Gl-sswa《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of Agronomy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编号:0803101014课程总学时:20学时适用专业及年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年级。

先修课程:生命科学概论、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基础、电工学、电子学、机电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备构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

大纲主撰人:张宇光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7年11月3日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2007级专业培养方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与要求,作为专业必修课,“农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使学生对农业生产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必要的了解,对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密切相关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在处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为恰当地解决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方面的协调,促进农业生产的安全、优质、高效、低耗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农学基本知识与理论基础。

为适应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运用维护及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农学理论基础。

三、教学要求(一)了解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律与理论。

(二)了解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

(三)了解为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主要农业生产技术措施。

《现代农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农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农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现代农业概论》是为农业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这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系统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是高水平的综合性生产能力和现代制度建设的结合,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模式与类型、技术体系和应用方式等出现较大变化。

本课程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精细农业的概念和现状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的转化等,从多个角度全面概述了现代农业,为学生日后更好的适应农业发展环境,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农业推广学和农业经济学,能够使学生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营销有初步的了解。

本课程的掌握将为后修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和视频观看,使学生掌握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转化到农业生产的方法、过程和影响,掌握现代农业的类型,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素质目标:提高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提高农业院校学生对现代农业理论的理解与技术技能的实施方法。

了解现代农业的评价方法与研究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学科方法进行改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农业的内含和重要性、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先进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给中国的启示。

2、熟悉农业和农业生产的定义、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特点、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形态、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的措施、特点、经验和教训。

3、了解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三个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运作模式;了解韩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的措施和特点。

【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教学结合小组讨论。

【讲授内容】1、图例讲述农业和农业生产的定义;农业的内含和重要性;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并介绍我国古代以及西方传统农业的发展历程;2、介绍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三个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理解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掌握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解并掌握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形态;理解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3、介绍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运作模式;讲解美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的措施、特征和教训;结合图片讲解荷兰、以色列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的措施、特点和经验;简介韩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的措施和特点;总结先进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给予中国的启示。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农业概论》是一门以初步介绍农业概念、发展历程、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熟悉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熟悉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三、教学内容1.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4.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5.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6.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PPT演示等形式,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网络教学:运用网络平台、在线资源等,拓展教学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

2.学生应认真学习课本和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3.学生应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4.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

2.期中考试:占30%。

3.实验报告和实践成果:占20%。

4.期末考试:占20%。

七、教学参考书目1.《农业概论》(主编:王明华)2.《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主编:张三)八、教学安排1.每周上课2次,每次2小时。

2.教师办公时间:每周三下午2:00-4:00。

以上为《农业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全面,目标明确,希望学生能够踊跃参与,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现代农业概论 教学大纲

现代农业概论 教学大纲

现代农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现代农业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平台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现代农业概论是以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农产品流通、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介绍我国农业现状,从全新的角度探讨我国农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使用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大农业的观念,明确农业产业结构,明确农业生产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明确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异同,对农业历史、现状和发展有较全面地了解,今后更好地发展农业、服务农业。

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现代农业概论涉及面比较广泛。

从知识内容上,它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经济、农业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为后续观光农业概论课程及整个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对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农业的新观念。

2.通过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调查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及其特点,分析一般性问题。

3.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为学生提供有支持的学习。

学生以使用多种媒体教材自学为主,以各级电大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交互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呈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尽量反映农业领域的新进展,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清课程脉络,理解课程重点、难点的媒体,又是远程学习的课堂。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学习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1.课程代码:2.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概论3.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4.课程总学时数:515.课程学分数: 36.授课对象:本科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涉及时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

《农业概论》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与发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入门科学。

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

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本课程旨在研究农业发展与运动的概貌,了解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农业经济管理提供背景知识。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9)共14页文档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9)共14页文档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19 年1月2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宏观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熟制、立体农业、耕地养护等方面的认识及决策能力,微观上能在一个生产单位制定合理的作物结构与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的基本思想以社会需求与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正确处理以用地与养地为核心的资源利用与养护的关系,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即土地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资源利用、产品增长和经济增值同步协调发展。

因此,教学上要做到:(1)掌握耕作学的基本知识。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内容,以及与种植制度有关的作物布局与结构调整、复种多熟、间套作与立体农业、连作与轮作在理论上讲深讲透。

(2)正确处理耕作制度外延的广度与深度。

核心内容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要处理好与外延的关系才能使核心内容具有坚实存在的基础和旺盛的活力。

(3)完善与更新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建设。

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包括集约用地、经济高效、多元养地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理论。

(4)增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并能反映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加改进种植模式组装及配套技术的科技含量和高效益性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5)适当增加耕作制度的管理功能内容,如农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种植业生产管理技术与耕作制度的优化设计,各级政府在宏观技术政策的采用等。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教案适用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农学专科、农业师资专科、农业推广专业等参照执行)。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概论课程代码:AGR101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一、课程目的和任务《农业概论》是农业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农业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发展现状以及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并掌握农业的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为深入学习农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1农业的定义和内涵1.2农业的技术要素和生产要素1.3农业的生产形态和经营模式1.4农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人类农业的演变过程2.1野生植物驯化和农业起源2.2农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2.3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的革新与发展2.4农业制度变迁和现代农业的兴起3.农业的现状与问题3.1全球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3.2农业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3.3农业非生产问题(环境污染、资源不当利用等)3.4农村发展问题(农民收入、人口流动、农村社会保障等)4.农业可持续发展4.1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原则4.2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路径和实践案例4.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4.4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1.1授课:通过教师讲授,介绍和解释农业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和发展现状。

1.2讨论: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农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1.3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2.1田间实践:安排学生参观农田、农业企业,并与农民进行交流,了解实际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情况。

2.2实验:安排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农业状况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农业概论》邓志芳,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书目:1.《农业科学引论》,美国P.C.尤诺延.汉克斯,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年2.《农业学概论》,杨�.朱雪清,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24年3.《农业发展概论》,朱依兰,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年五、考核办法1.课堂出勤及课堂参与度:占总成绩的10%2.作业和小组讨论: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六、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授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整理)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整理)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08 年1月2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宏观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熟制、立体农业、耕地养护等方面的认识及决策能力,微观上能在一个生产单位制定合理的作物结构与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的基本思想以社会需求与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正确处理以用地与养地为核心的资源利用与养护的关系,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即土地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资源利用、产品增长和经济增值同步协调发展。

因此,教学上要做到:(1)掌握耕作学的基本知识。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内容,以及与种植制度有关的作物布局与结构调整、复种多熟、间套作与立体农业、连作与轮作在理论上讲深讲透。

(2)正确处理耕作制度外延的广度与深度。

核心内容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要处理好与外延的关系才能使核心内容具有坚实存在的基础和旺盛的活力。

(3)完善与更新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建设。

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包括集约用地、经济高效、多元养地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理论。

(4)增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并能反映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加改进种植模式组装及配套技术的科技含量和高效益性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5)适当增加耕作制度的管理功能内容,如农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种植业生产管理技术与耕作制度的优化设计,各级政府在宏观技术政策的采用等。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教案适用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农学专科、农业师资专科、农业推广专业等参照执行)。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1.课程代码:2.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概论3.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4.课程总学时数:515.课程学分数: 36.授课对象:本科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涉及时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

《农业概论》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与发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入门科学。

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

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本课程旨在研究农业发展与运动的概貌,了解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农业经济管理提供背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1.课程代码:2.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概论3.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4.课程总学时数:????? ? 515.课程学分数: 36.授课对象:本科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涉及时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

《农业概论》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与发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入门科学。

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

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本课程旨在研究农业发展与运动的概貌,了解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农业经济管理提供背景知识。

培养学生既要了解现代一定的农业专业技术,又要系统掌握经济与管理科学知识,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与进一步深造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运动规律、国内外农业状况、农业各论概况,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驾驭农业全局的能力,提高研究与论文写作水平。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农业概论》有较强的概括性、政策性和实用性,学员应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加深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理解并掌握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理解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掌握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状况;理解并掌握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掌握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绪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农业的概念、内涵;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及特征;理解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重点】农业的概念、内涵;农业生产的本质及特征。

【本章难点】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节思考题】1.农业与其他部门的主要区别在哪里?2.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本章教学目的、要求】领会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理解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农业的起源;农业与原始社会、前工业化社会、工业革命以后的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的经济作用、生态环境作用、社会文化作用。

【本章难点】农业与原始社会、前工业化社会、工业革命以后的农业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农业的起源采集与渔猎、农耕与畜牧第二节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本章节思考题】1.为什么说“锄的出现是原始农业时期的一场技术革命”?2.东西方古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出现分歧?这一分歧对后来的发展,特别是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有什么影响,为什么?3.现代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是否必然下降,为什么?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本章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理解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学习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的相互影响关系,认识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掌握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本章重点】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的相互影响关系。

【本章难点】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二、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三、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第三节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一、环境与农业环境二、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本章节思考题】1.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包括哪些内容?它们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有什么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3.全球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有何影响?你认为人类应如何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中国农业环境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第三章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本章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的内涵;把握农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了解国民经济的划分方法;认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方法;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关系;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章难点】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关系;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本章共分二节。

第一节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三、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第二节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一、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二、农业与第二产业的关系三、农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章节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直接作用?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是否会发生变化?试举例说明。

3.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间接作用?这些作用将逐渐增强还是减弱,为什么?4.试从产业联系的角度分析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的内部结构【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方法,理解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更加清楚地理解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问题。

【本章重点】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方法;中国现行农业总产值的统计口径;农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难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二、种植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三、林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四、畜牧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五、渔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第二节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相互关系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二、农业和非农产业对资源的竞争与互补关系第三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二、农村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本章节思考题】:1.为什么说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2.试举例说明农业内部各部门的物质联系以及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3.试举例说明农村非农产业与农业的物质联系。

4.农村社会的家庭和社区功能有哪些?5.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第二篇世界农业第五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基本的把握世界农业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状况、发展特点。

【本章重点】世界农业发展史;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古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近代农业产生的前提;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本章难点】世界农业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状况、发展特点;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原始农业(石器时代)一、原始农业的初始阶段二、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原始农业的生产技术第二节古代农业(铁制工具大量使用—19世纪中叶)一、古代农业的产生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发展三、古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第三节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一、近代农业产生的前提二、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三、近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第四节现代农业(20世纪中叶—)一、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二、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三、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四、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本章思考题】:1.试述促进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试分析近现代农业阶段农业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简析农业与非农产业关系的发展变化。

4.如何认识当代农业危机的各种表现?5.试述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六章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世界农业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清楚地认识世界十大农区。

【本章重点】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的特点;世界十大农区的分布和特点;世界种植业的主要概况。

【本章难点】世界十大农区的分布和特点。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本章共分两节。

第一节世界农业资源概况一、世界农业资源及其特点二、耕地和种植业三、牧场草地和畜牧业四、林地和林业五、渔场和渔业第二节世界大农区的划分一、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二、北非西亚农业区三、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四、拉丁美洲农业区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六、北美农业区七、西欧、北欧与南欧农业区八、东欧和西伯利亚农业区【本章思考题】:1.试述世界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

2.试综合归纳各大农业区资源利用的主要特征。

第七章世界主要国家农业概况【本章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对世界主要国家(美国、法国、荷兰、印度、巴西、日本以及以色列等)的农业发展状况、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经验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章重点】农场制;农业合作社;农业协同组合;兼业化经营;美国农业的特征;法国、巴西、日本农业的经营形式;荷兰农业的经验;印度农业的结构和生产水平;以色列农业生产的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本章难点】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本章共分七节。

第一节美国农业一、美国农业简史二、美国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带三、美国农业的特征四、美国的农场制五、美国的农业技术革命第二节法国农业一、法国农业简史二、法国农业的自然条件三、法国农业结构与发展水平四、法国农业的经营形式第三节荷兰农业第四节印度农业一、印度农业简史二、印度农业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区三、印度农业的结构与生产水平四、印度农村的土地关系第五节巴西农业一、巴西农业简史二、巴西农业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区三、巴西农业的结构与生产水平四、巴西的土地制度及农业经营形式第六节日本农业一、日本农业简史二、日本农业的自然条件三、日本农业的结构与发展水平四、日本农业的经营形式第七节以色列农业一、以色列农业简史二、以色列农业的自然条件三、以色列农业的生产概况四、以色列的农业生产组织五、以色列农业生产的特点【本章思考题】:1.试述美国农业的特征以及该国农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