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部编版北师大)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部编版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6cad55c928ea81c758f57843.png)
XX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部编版北师大)
第2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联军侵华
根本原因:为了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
时间:186年
侵略者:英法联军
性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自由进入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商船可驶入长江各口岸。
火烧圆明园
时间:1860年
侵略者:英法联军
逃跑皇帝: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
结束
《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赔款。
沙俄趁火打劫
沙俄通过武力强占、签订条约的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0万平方千米。
8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面积最广,达60万平方千米。
沙俄把中国版图从“海棠叶”变成“大公鸡”。
沙俄并未直接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却是最大利益获得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教3A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教3A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22ce87558fafab069dc0248.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初,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论从史出”能力与学史方法)继续:(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从战争的进程来看:(1)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2017秋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pt课件2
![2017秋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a79f79a3ec3a87c24028c4bd.png)
保奋牢以弱道落 护发记史国理后 世图历为无;就 界强史鉴外 要 遗,,,交 挨 产振勿与; 打 。兴忘时 , 中国俱 发 华耻进 展 ;;; 才 是 硬
随堂演练 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D
)
A.英、法
C.英、法、美 案”的国家是( A.英国 C.法国
B.英、法、俄
D.英、法、美、俄 ) B B.俄国 D.美国
1858年中俄《瑷珲条 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 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 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 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天津 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行等特权。
天津条约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 处通商口岸;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 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北京
黄
天津
营口
烟台 烟台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
过程和结果。
2.知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以
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新课讲授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目的: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
提出 扩大权益
矛盾 修约
战争
拒绝 担心危及统治
【精品历史课件】2017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pt课件
![【精品历史课件】2017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42acd3580216fc710afda8.png)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领土( C)
A.100万平方千米 B.80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20多万平方千米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铜牛头、铜猴头、铜虎头
在2000年,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曾斥资3317万港元,从香港佳 士得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购得铜牛首、猴首和虎首3件圆明园文物。 据专家介绍,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中,除回归祖国的4件外,目前 知道铜鼠首、兔首由法国人收藏,铜马首在台湾,而铜龙首、蛇 首、鸡首、羊首、狗首仍下落不明。
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 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 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 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 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 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 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 品,都付之一炬了。
看着圆明园原来的辉煌、被焚毁的惨烈 和近年来圆明园文物的回归,你有怎样的 感想呢?
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A.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改订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4.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C 5.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要求修改《南京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人民有着高超的智慧与工艺 落后就要挨打
03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03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688137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4.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战争与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同时,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材料分析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1.利用图文史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时空观念)2.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事。
(唯物史观)3.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出示诗歌《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让学生查找这首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历史事件,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学习任务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一)原因教师活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相关内容,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国门洞开与社会初变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国门洞开与社会初变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d6e2fcff00bed5b9f31df6.png)
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作为青年学生都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难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因此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的一部分小字和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此统计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状况如何?②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③英国则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提出了什么要求?其要求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要求的实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世纪40、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其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英国资本家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但通过上表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在中国销售量有限.原因有三: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自然抵制性,这是根本原因;二是英国输华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三是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的工业品。
英国资产阶级把他们的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享受的特权有限。
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f357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3.png)
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国家命运的认识。
本节课内容在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命运奋斗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3.资料:收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5.拓展(5分钟)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后的历史变迁,拓宽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pt-课件
![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56675f680203d8cf2f248d.png)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 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 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 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
---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
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 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 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 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 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 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圆明园的陆上建 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 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劫难中的抗争
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难 俄国趁火打劫
抗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1.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
已经过了多少年?( B )
A.12
B.14
C.16
D.18
2.1860年10月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来自( C )。
A.英国 B.法国 C. 英国和法国 D.俄国
万
1860年《北京 条约》:乌苏里 江以东,包括库 页岛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59f281b4daa58da1114a2d.png)
第2第课1第课二鸦次片鸦战片争战争
导入
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 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 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 和主权?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4.过程: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并于第二年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5.结果: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 条约。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过该条约,清政 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1)背景:《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2)概况: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 进逼北京。咸丰帝逃亡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10,英法联军对圆明 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5.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大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了的需要.....
新贸易市场尚待确定。”1856年,法国外交部部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
广”。以上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D )
A.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5)过程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第3课【教学设计】《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
![第3课【教学设计】《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95c55951ddccda38366baf1d.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从而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西北、东北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叙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疯狂的抢劫持续了十几天。
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大火三日不。
2017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7秋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f19426ebb4daa58da1114a7e.png)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第3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PPT教学课件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 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
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
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内的金银财宝,并劫走所有能搬动的珍贵文物,然后纵火焚毁了全园 建筑。这个经过清朝一百多年经营、汇集中国人民血汗的结晶,中西 结合、聚集古今艺术品而成的壮丽宫殿和园林,顿时变成了废墟。法 国大文学家雨果在公元1861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愤怒地斥责英法侵 略者的这一罪行。他写道:“在两个胜利者瓜分赃物的条件下,圆明园 大规模地遭到蹂躏。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 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材料所述“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观点是否恰 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厂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备课方案
授课教师:杨粉授课时间:2017年9月25 日总课时第时
趣导入
引出新知
投影图片圆明园烧毁前后对比图。
师: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就这样付之一炬不复存在,除此之
外侵略者还犯了哪些罪行?
二、教学过程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归纳、总结,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其开始的标志、参与国、重大事件,并结合示意图说明侵略者的进军路线。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 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
材料二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
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材料三 中国人不能同时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
(2)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英国怎样认为呢?为此英国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战争爆发: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
2.1857年,英法攻陷广州。
3.1858年,英法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材料一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
材料二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材料三中国人不能同时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
(2)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英国怎样认为呢?为此英国提出了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