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浙大微生物笔记
浙大优秀学长学姐经验
浙大优秀学长学姐经验一.请教学长学姐,采访校友■核心观点:我比对了工作和科研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觉得自己更适合科研。
在申请耶鲁大时,面试官要求让他们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本,我写得比较详细,实验时间精确到分钟,还有一沓每两周一次的实验报告复印件,可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皮若溪,女,入学时为理科试验班,后确认到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将去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4年前填报志愿,你是怎么考虑的?选择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听取了谁的建议?4年前填报志愿,主要是考虑到浙江大学是大类招生的,对于当时还是高中生,不了解各种专业的我非常适合。
我本人从小在北方长大,当时想通过读大学了解一下我国南方的自然气候,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现状,增长自己的见识。
浙江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杭州,让我非常向往。
并且填报志愿时,自己已经通过了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及面试,加上估分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分数有可能达到浙江大学的分数线,所以选择了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我在高中是理科生,比较喜欢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自然科学,所以凭兴趣爱好选择了理科大类。
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是听取了老师,父母,朋友多方意见的,但主要还是凭借自己个人的分析,那时候觉得浙江大学是最适合自己的。
2、在专业和学校之间,你怎么权衡?我一直认为自己未来有多大的成就主要是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在专业和学校之间,我更加看重专业优势。
不管在哪个大学读书,学习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都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更加看重一个大学在专业上的优势,而非大学本身的综合排名。
我在选择攻读博士的美国学校的时候也是以这样的思想做出选择的。
3、现在回过头去看,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怎么选?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觉得之前在每个需要做出选择的时间点所做的选择基于当时的考虑都是最正确的,包括高考填报志愿,确认专业,选择社团,参加科研实践等。
我做出选择的标准就是取自己喜欢做的事和适合自己的事的交集,这样的事才值得我去付出和拼搏,这样的路才值得我去走,不管出现怎样的结果,都不会遗憾和后悔。
微生物笔记实用总结
细菌 细胞壁 G+G-壁磷酸 + - 外膜 -+ 芽孢 + - G-:特异多糖(O 抗原)、鞭毛(H 抗原)G-:外膜可阻挡溶菌酶、抗生素、碱性染料等进入;某些G-(如淋病奈瑟氏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亦敏感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是:G- 壁磷酸和LPS 有抗原性初次分离需CO2: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布鲁菌最强毒素:肉毒毒素 糖发酵: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痢疾杆菌乳糖 + -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细胞壁细胞膜蛋白质 核酸万古霉素 两性霉素B 大环内脂类(红霉素)利福平 异烟肼酮康唑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酮康唑:固醇、真菌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R 质粒:接合、转化 转座子:跳跃基因 白假丝酵母菌:鹅口疮 特殊结构 病原体鞭毛大肠杆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菌毛奈瑟菌属芽孢厌氧芽孢梭菌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伊红美蓝紫黑色:大肠杆菌皮试:破伤风抗毒素繁殖最慢:结核分枝杆菌不被超广谱β-内酰胺酶灭活——亚胺培南(碳氢霉烯类)病原体首选药物青霉素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红霉素(飞鸿)立克次体四环素、多西环素(赐死)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环丙沙星(沙粒环星)厌氧菌、阴道毛滴虫甲硝唑(莺燕假笑)药物药理利福平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氨基糖苷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解旋酶多西环素抑制蛋白质合成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菌种无效药物立克次体磺胺类药物无芽孢厌氧菌氨基糖胺类全身感染:全身感细菌染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内毒素血症菌血症伤寒(二次)、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大肠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脑膜炎奈瑟菌、伤寒菌细菌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外毒素产生菌作用机制所致疾病:症状和体征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梭菌阻断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破伤风: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肉毒毒素肉毒梭菌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肉毒中毒:肌肉松弛性麻痹细胞毒素白喉毒素白喉棒状杆菌灭活延长因子-2,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合成白喉:荚膜形成、中毒性心肌炎致热外毒素A群溶血性链球菌为超抗原,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猩红热:高热、全身鲜红色皮疹霍乱肠毒素霍乱弧菌激活腺苷环化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霍乱:严重的上吐下泻,米泔样粪便志贺肠毒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降解核糖体60S亚基28SrRNA,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合成出血性肠炎:血性腹泻痢疾志贺菌同上细菌性痢疾: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葡萄球菌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超抗原,刺激呕吐中枢食物中毒:以呕吐为主、腹痛、腹泻非致病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机会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靠毒素致病: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靠侵袭力致病:肺炎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多途径传播:结核分支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胞内菌: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沙门内结合)保温送检:淋病奈瑟氏菌、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α溶血A群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与M蛋白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白细胞明显下降:伤寒沙门菌人类是唯一易感者:霍乱、淋病、白喉、梅毒、流脑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捻发感:产气荚膜梭菌菜花样菌落: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5-15mmVi抗原:伤寒沙门菌IgA蛋白酶:淋病奈瑟菌皮试:抗毒素、青霉素种所致疾病传播媒介宿主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莫氏)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虱啮齿类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革兰染色 - - - 细胞壁 -++培养 培养基 活细胞内 活细胞内 繁殖 多种二分裂二分裂药敏红霉素(首选)、强力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促其生长) 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变形杆菌—外斐实验:立克次体 有独特发育周期:衣原体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细菌或特异性抗原查抗体血清学试验 应用举例 外斐试验 立克次体病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钩端螺旋体病 RPR 、TPHA 梅毒冷凝集试验 肺炎支原体肺炎沉淀试验 Elek 平板毒力试验白喉毒素 中和试验 抗O 试验 链球菌性风湿热 免疫标记技术ELISA多种病原菌感染血琼脂平板链球菌巧克力色琼脂培养基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伊红美蓝或SS培养基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碱性蛋白胨水霍乱弧菌高盐培养基副溶血弧菌布氏血琼脂培养基幽门螺杆菌吕氏血清培养基白喉棒状杆菌罗氏培养基结核分支杆菌(罗杰)嗜肺军团菌活性炭-酵母提取物琼脂培养基疫苗接种:乙肝疫苗016、脊髓灰质炎疫苗234、百白破疫苗345百白破: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疫苗、破伤风疫苗牛心肌心脂质:梅毒初筛M蛋白:抗吞噬、抗原性、A群链激酶:溶血链道酶:溶DNA易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损血管内皮细胞:莫氏立克次体变形杆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包涵体:衣原体快速血浆反应素(PRR):辅助诊断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衣原体无肽聚糖我国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致病菌:金葡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超敏反应药物Ⅱ型超敏反应(补体)Ⅲ型超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风湿热Ⅳ型超敏反应(免疫细胞介导)肠热症(伤寒沙门菌)、结核菌素试验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淋病奈瑟球菌菌毛:抗吞噬能引起食物中毒,但不以肠道症状为主:肉毒杆菌不能引起食物中毒:伤寒沙门菌溶菌酶:聚糖骨架青霉素:肽聚糖脂多糖(LPS):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质A(毒力)不可鉴别细菌结构:菌毛细菌素:细菌分型、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耐药性:转座和R质粒接合球菌中只有奈瑟菌属为G-肠杆菌科为G-病毒长期保存:-70℃流感病毒无病毒血症通常不参与抗病毒感染免疫:中性粒细胞清除病毒感染主要依赖于:CTL和CD4+T细胞病毒感染可诱发二三四型超敏反应潜伏感染:潜伏期查不出病毒慢性感染:持续检测出病毒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金刚烷胺:甲型流感病毒二次病毒血症:脊髓灰质炎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病毒性心肌炎B组柯萨奇病毒:疱疹性咽峡炎肝炎病毒:HBsAg HBeAg抗-HBs 抗-HBe抗-HBcLgM抗-HBcLgG结果分析++--+-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俗称“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急、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既往感染-----+既往感染HBsAg :6个月以上转慢性;携带者肝功正常,HBsAg 长期阳性抗-HBs :免疫力HBeAg :PreC 蛋白翻译加工产物,阳性提示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HBe :一定免疫力抗-HBc LgM :复制中,传染性强抗-HBc LgG :持续时间长,提示感染过,低滴度提示既往感染,高滴度提示急性感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鸡尾酒疗法):两种核苷类药物+1种非核苷类药物或蛋白酶抑制剂胎儿先天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TORCH (火炬):T-弓形体、O 其他病原微生物(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等 ),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 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药物种类 作用机制应用金刚烷胺阻止脱壳流感病毒齐多夫定抑制逆转录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拉米夫定抑制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无环鸟苷与dGTP竞争病毒DNA聚合酶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利巴韦林抑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多种DNA病毒和RNA 病毒干扰素诱生抗病毒蛋白,抑制毒蛋白质合成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沙奎那韦抑制蛋白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应用丙种球蛋白或高价病毒血清做紧急预防的疾病:麻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具有逆转录过程的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为DNA的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脂溶剂能破坏包膜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属于:刺突、易变异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核蛋白和M蛋白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主要依据是:血凝度和神经氨酸酶柯萨奇病毒:病毒性心肌炎、疱疹性咽峡炎。
浙大07食品微生物学
浙大07食品微生物学浙江大学2007年食品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2、共生和拮抗3、D值和Z值4、腐败和酸败5、天然培养基与合成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 ( ) ( ) ( ) ( )和()2、可用筛选法使微生物同步生长,筛选法可分为()()和()三种3、食品中细菌数量的卫生学意义主要有()()4、细菌质粒的主要特性为()()()5、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四种类型6、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主要有()()()三、选择题1、能抑制病毒生长和成熟的物质是()A抗生素B干扰素C制霉菌素D青霉素2、有足细胞的霉菌为()A毛霉B根霉C曲霉D链霉菌3、C/N比是指()A提供C源、N源两种物质的重量之比B提供C源、N源两种物质的摩尔比CC、N重量比DC、N摩尔比4、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过程中,酒精酵母利用发酵醪液中的哪些成分发酵产生酒精()A淀粉B单糖和双糖C纤维素D蛋白质5、最容易生长细菌的食品是()A桔子B葡萄C饼干D鲜肉6、能在蜂蜜中生长的微生物最可能是()A噬菌体B酵母菌C细菌D放线菌7、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细菌B放线菌C霉菌D噬菌体8、酸性食品是指()Aph>7Bph<7Cph>4.5Dph<4.59、()是枯草芽孢杆菌10 、( ) 是曲霉四、简述题1、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有何区别?2、简述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3、简述微生物的遗传变异性及其特点五、问答题1、单细胞微生物生曲线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2、请你阐述微生物的生长与基质的pH值之间的关系?3、请你谈谈近年来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07年真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将遗传物质不同的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新细胞的一种技术;基因工程是指基因水平上的育种手段,是用人工方法把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割后,通过对接受遗传物质的受体细胞的培养处理,使供体DNA片段进入受体内,与受体细胞的DNA进行重组,或把它和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使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菌种。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作为原材料,根据微生物各自的生长特点,配制不同成分的微生物培养基。
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培养,在分离出相应微生物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然后观察其形态特征,并通过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对其种类进行鉴定,最后研究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关键字:培养基,分离,纯化,鉴定,环境条件一、实验材料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材料: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O3、MgSO4·7H2O、FeSO4·7H2O等。
新鲜土壤;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装);试剂:5000U/mL 链霉素液、0.5%重铅酸钾液。
2、细菌、真菌、放线菌纯化与鉴定的材料: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实验分离的未知菌;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硫化氢实验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油脂培养基;试剂:碘液。
菌种:枯草杆菌斜面;灵杆菌菌液;黑曲霉斜面。
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0mL)、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淀粉琼脂培养基(10mL);供试药剂:2.5%碘酒,75%酒精,0.1%HgCl,5%石炭酸。
2二、实验步骤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步骤(一)、培养基配制l. 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放于搪瓷杯中。
(2)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根据实验需要加入蒸馏水或自来水),用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值(调pH也可以在加琼脂后再调),用1N NaOH或1N HCl调pH,用pH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在琼脂溶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所失水分,一般数量少,时间短不必补水。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笔记生物膜和运输
红细胞质膜内外单层膜 磷脂的不对称分布
不同功能的膜含有不同的蛋白质
• 不同来源膜的蛋白质组成比其脂质组成的变化 更大,反映在膜功能的特化上。脊椎动物视网 膜杆状细胞对于接受光为高度特化, 90% 以上 的膜蛋白是光吸收蛋白—视紫红质;特化较低 的红细胞质膜约含20种显著的蛋白及十几种较 少的蛋白,其中多数的蛋白为运输载体,每一 种蛋白运输一种跨膜的溶质等。
• 有些膜蛋白还有一个或多个脂共价结合,后者 可能形成一种疏水的稳定体系以保证蛋白质存 在于膜中。
膜的超分子结构
所有生物膜拥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对多 数极性分子或带电分子不通透,允许非极 性分子通透;约5-8 nm厚,横切电镜照片近 似三层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生物膜和运输
Biological Membrane and Transport
生物膜和运输(Biological Membrane and Transport)
生物膜的形成对于生物能量的贮存及细 胞间的通讯起着中心作用。膜的生物活性 来自于膜自身显著的特性:膜连接紧密但 有弹性;膜自我封闭,对极性分子有选择 性通透;膜的弹性允许膜在细胞生长和运 动中改变形状;暂时破裂且可自封闭的能 力可保证两个细胞或两个膜状包裹物的融 合。
膜的分子组成
生物膜几乎所有的质量都由蛋白质和 极性脂质组成,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也是 糖蛋白或糖脂的一部分。蛋白质和脂类 的相对比例因不同的膜而不同,反映着 膜生物作用的广泛性。神经元的髓鞘主 要由脂类构成,表现为一种被动的电子 绝缘体;但细菌、线粒体、叶绿体的膜 上由许多酶催化的代谢过程发生,含有 的蛋白比脂类要多。
膜内(嵌入)蛋白与脂 通过疏水作用维系在膜中
嵌入蛋白通常富 含 疏 水 氨 基 酸 区 域 (可在中间段,也可在氨基端或羧基 端),有些可有多个疏水序列,如 - 螺 旋,可横贯整个膜脂双分子层。
微生物复习笔记整理(生态、环境专业)
微⽣物复习笔记整理(⽣态、环境专业)绪论1、微⽣物:是对所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个体微⼩、构造简单的低等⽣物的总称。
2、⾮细胞⽣物——病毒(包括分⼦⽣物:类病毒、朊粒等)⽣物原核⽣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细胞⽣物⾼等动植物真核⽣物藻类:低等藻类、⾼等藻类低等⽣物真菌类原⽣动物除了⾼等动植物、⾼等藻类,其它都属微⽣物。
4、微⽣物的应⽤:微⽣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类的进步,在医药卫⽣、⼯业、农业、环保、⽣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重⼤贡献。
5、微⽣物的五⼤共性①体积⼩,⽐表⾯积⼤②吸收多,转化快③⽣长旺,繁殖快④适应性强,易变异⑤分布⼴,种类多6、微⽣物学是在细胞、分⼦或群体⽔平上研究微⽣物的形态构造、⽣理代谢、遗传变异、⽣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于⼯业发酵、医药卫⽣、⽣物⼯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第⼀章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原核(微)⽣物:即⼴义的细菌, 指⼀⼤类细胞核⽆核膜包裹, 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物, 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类, 其中除少数属古细菌外,多数属真细菌。
2、细菌⼜称真细菌,包括普通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原体、⽴克次⽒体和⾐原体等。
3、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经过培养形成⾁眼可见的,有⼀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细胞集团。
菌台:⼤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接种,长出的⼤量菌落相互连接成⽚。
4、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图(以细菌为例),见书15页。
【重点】5、细菌⼀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内含物、原核。
特殊构造:糖被、鞭⽑、菌⽑、性⽑、芽孢、伴孢晶体。
【重点,具体了解下即可,见笔记4-6】6、由于细菌细胞微⼩⼜透明,⼀般先要经过染⾊才能作显微观察,其中⾰兰⽒染⾊法最重要。
7、⾰兰⽒染⾊法:C. Gram(⾰兰)于1884年发明⼀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法,通过⾰兰⽒染⾊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分为⾰兰⽒阳性(G+)和⾰兰⽒阴性(G-)。
浙大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浙大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
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
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
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式中:R-----分辨距离;λ------作用光的波长;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质空气水玻璃香柏油折射率1 13 55 1.56三、实验内容(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
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
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
微生物学课堂笔记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巴斯德的工作:∙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的工作(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配制培养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柯赫原则: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个体小、∙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1500个杆菌首尾相连= 一粒芝麻的长度;∙10-100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1毫克∙面积/体积比: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密切相关。
结构简、无细胞结构(病毒);单细胞;简单多细胞;胃口大、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大肠杆菌:1小时;人:500年(按400斤/年计算)食谱广、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食谱之广是动植物完全无法相比的!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气、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
繁殖快、一头500 kg的食用公牛,24小时生产 0.5 kg蛋白质,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为原料,24小时可以生产 50000 kg优质蛋白质。
易培养、很多细菌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人工培养!在自然界中(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生存有大量的微生物!分析表明,微生物占地球生物总量的60%!分布广、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数十公里的高空(最高为离地85公里,须用火箭采样);几千米的地下;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常年封冻的冰川;种类多、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多;微生物的种数“多”;虽然目前已定种的微生物只有大约10万种,远较动植物为少,但一般认为目前为人类所发现的微生物还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
(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浙江大学-《微生物学》-第十一章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5
生物操纵技术治理污染水体
微生物对土壤的污染
✓ 来源:未经处理的粪 便、垃圾、城市废水、 养殖场废弃物等。
✓ 危害:土传病原菌
✓ 防治:进入土壤的污 水要经预处理
危险废物填埋场
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可通过 各种途径污染食品,造成极大的危害。
17
第二节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Microorganisms and
1 1.7~3.3 2.5 0.2~1.9
1.1 0.04 β-腐生带
2 1.6~3.4 2.4 0.9~3.0
2.0 0.08 β-腐生带
3 1.9~3.0 2.5 0.2~6.0
2.9 0.11 β-腐生带
4 4.3~5.0 4.6 9.7~16.5 13.3 0.30 α-腐生带
5 1.8~3.6 2.6 1.4~6.2
环境污染:
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物质进入环境的速度和数量 超过了环境本身能利用分解该物质的速度和数量(即 环境容量),从而积累于环境中,造成环境中物理因 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改变,包括对人类和其他生 物产生不利影响的环境压力,从而使环境降低甚至完 全失去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观赏价值的状况。
3
一、微生物对大气的污染
3.0 0.11 β-腐生带
6 3.5~6.8 4.8 59.2~175.2 116.0 2.42 多-腐生带
7 3.1~4.4 3.7 19.2~20.5 20.0 0.54 α-腐生带
8 2.0~2.7 2.3 10.3~36.2 20.2 0.84 α-腐生带
9 2.3~6.9 4.0 10.8~147.6 64.9 1.62 多-腐生带
污染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海洋大面积赤潮、水传病 原菌、自来水管的微生物腐蚀、矿尾酸水
2024年浙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浙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加浙大培训的学生,我在这段时间里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今天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分享一下我在这次培训中的所思所感。
首先,浙大培训给予了我非常充实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在这个培训期间,我们的学习进度非常紧凑,每天都有大量的课程和阅读材料需要完成。
在每周的学习计划中,我们会被分配阅读任务、观看相关学习视频,并完成一些实践和作业。
这种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节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培养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浙大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和学科基础,还有许多实践环节。
例如,在某些课程中,我们会被要求参与小组讨论,进行项目演讲和展示,还有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能够将课程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浙大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程中,老师们鼓励我们多思考,多提问,勇于挑战自己的思维模式。
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如何提升创新能力的指导和方法。
例如,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定位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思维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开始尝试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此外,浙大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社交和职业技能。
例如,我们参加了一些分享会和交流活动,与一些业界专家和企业领导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专业领域的看法和对于未来发展的建议。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既能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自己的发展做好规划。
最后,浙大培训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人生体验。
在这个培训期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同学,与他们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共同进步。
这种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收获了一些真挚的友谊。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霸笔记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霸笔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霸笔记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地球上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类生物体中,对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学食品微生物知识点整理汇总.
一、绪论二、食品微生物形态与分类- 原核微生物三、食品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微生物四、食品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五、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六、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七、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八、微生物的污染及腐败变质九、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十、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十一、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一、绪论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指一类形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它们的个体,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个体的一类微小生物的统称。
从进化的角度看,微生物是比较原始的生物。
2、生物体分类3、微生物特点1)个体小,结构简单结构简单: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真菌有些是单细胞,有些是简单的多细胞;病毒和噬菌体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2)分布广,种类多3)适应性强,易变异4)生长快,培养容易5)起源早,发现晚4、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三位重要人物:巴斯德的重要贡献:否定了自生说☐免疫学---提出了预防接种措施(制备了狂犬疫苗)☐提出了巴氏杀菌法,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其他:消毒法、家蚕软化(病原学说)科赫的重要贡献:证实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
创立了柯氏法则:即某一种微生物是否是相应疾病的病原菌的基本原则5、微生物的具体分类与名称1)种(Species)它是一大群表型、性状、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的与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和,即是以某个“典型菌株”为代表、十分类似的菌株的总称。
1987年,国际细菌分类委员会颁布,DNA同源≧ 70%,而且其T m≦5o C的菌群为一个种2)亚种(Subspecies)在种内,有些菌株在遗传学上关系密切,而且在表型上仅存在较小的某些差异,在种内分成2个或2个以上的分类单位,即为亚种亚种以下:生物变型——表示特殊的生化或生理特征;血清变型——表示抗原结构不同;致病变型——表示某些寄主的专一致病性;噬菌变型——表示对噬菌体的特异性反应;形态变型——表示特殊的形态特征;菌株:不同来源的相同种,如每一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纯培养都可以称为一个菌株菌株常用数字,地名或符号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微生物学讲义微生物学教学组(二00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概念的提法、名词的解释和语言运用等都适合现代生物学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优化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体系。
2.在课堂教学中以“打开窗口”、“安装接口”的方法反映当代微生物学科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窗口”看到学科发展的前沿,通过“接口”看到目前学的基础知识与前沿的接轨,看到基础知识的延伸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最新信息,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3.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及专题讲座相接合,并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本课程讲授按每周4学时安排,全学时共54学时。
教学内容及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一、绪论(4)二、纯培养和显微技术(3)三、微生物类群与形态(10)四、微生物的营养(3)五、微生物的代谢(4)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4)七、病毒(4)八、微生物遗传(8)九、微生物与基因工程(2)十、微生物的生态(4)十一、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与分类鉴定(4)十二、感染与免疫(4)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教学内容〗1、武汉大学“微生物学”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2、本学期的教学安排3、微生物与我们4、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5、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思考题: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第2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使他们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为后面介绍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1无菌技术1.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1.3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1.4单细胞(孢子)分离1.5选择培养分离1.6二元培养物2、显微镜和显微技术2.1 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2.2 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思考题:1、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试列举在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第3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学习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1、真细菌1.1 一般形态及细胞结构1.2 放线菌1.3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1.4 粘细菌(myxobacteria)1.5 蛭弧菌(Bdellovibrio)1.6 蓝细菌(Cyanobacteria)2、古生菌2.1 概念的提出2.2 细胞形态2.3 细胞结构3、真核微生物3.1 霉菌3.2 酵母菌思考题: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以及根据不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培养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1.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2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nutritional types)2、培养基2.1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2.2 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3.1扩散(diffusion)3.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3.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3.4膜泡运输(memberane vesicle transport)思考题: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5章:微生物的代谢〖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代谢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
〖教学内容〗1、代谢概论2、生物产能代谢2.1 生物氧化2.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2.3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2.4 能量转换3、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3.1 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3.2 次级代谢的调节思考题: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1、生物生长的测定1.1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1.2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2.1 生长曲线2.2 同步培养2.3 连续培养3、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3.1 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3.2 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武大微生物讲义续集思考题: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其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第七章:病毒〖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病毒,包括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的生活周期,掌握反映病毒生长繁殖规律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及有关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特别是噬菌体溶原性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概述1.1 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1.2 病毒的特点和定义1.3 病毒的宿主范围1.4 病毒的培养和纯化2、毒粒的性质2.1 毒粒的形态结构2.2 毒粒的化学组成3、病毒的复制3.1 病毒的复制周期3.2 病毒感染的起始3.3 病毒大分子的合成3.4 病毒的装配与释放4、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4.1 概念4.2 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
思考题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第8章:微生物遗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及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质粒和转座子)的结构和基本特点,掌握微生物基因突变、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1、遗传的物质基础1.1 DNA作为遗传物质1.2 RNA作为遗传物质1.3 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2.1 概念:2.2 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2.3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3、质粒和转座因子3.1 质粒的分子结构3.2 质粒的主要类型4、基因突变及修复4.1 基因突变的特点4.2 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4.3 诱变剂与致癌物质——Ames试验5、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5.1 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5.2 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5.3 细菌的遗传转化(genetic transformation)5.4 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6、菌种保藏6.1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6.2 防止衰退的措施6.3 菌种保藏思考题:1、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 - b - c + d + 和a + b + c - d - )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2、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转化质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别? 第9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1、基因工程概述1.1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1.2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1.3 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关系2、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2.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2 DNA连接酶(DNA ligase)2.3 其它工具酶3、微生物与克隆载体3.1 质粒克隆载体3.2 λ噬菌体克隆载体3.3 柯斯质粒载体3.4 M13噬菌体载体3.5 噬菌粒载体3.6 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3.7 人工染色体4、微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4.1 宿主的基本要求与性质4.2 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5、基因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方法5.1 PCR的原理和应用5.2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举例思考题: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其中哪些需涉及到微生物的参与?2、为什么说微生物学不仅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技术?第10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的有关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理论,掌握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教学内容〗1、进化的测量指征1.1 进化指征的选择1.2 RNA作为进化的指征1.3 rRNA和系统发育树2、细菌分类1.1 分类单元及其等级1.2 微生物的命名3、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3.1 形态学特征3.2 生理生化特征3.3 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3.4 其它4、伯杰氏手册思考题1、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2、为什么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你知道有哪些项目已被用于细菌学分类和鉴定?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分布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微生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然界中的微生物1.1 空气中的微生物1.2 水体中的微生物1.3 土壤中的微生物1.4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1.5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1.6 不可培养的微生物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2.1 互生2.2 共生2.3 寄生2.4 拮抗2.5 竞争2.6 捕食3、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思考题:1、试从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其分布比动植物更广泛的原因,为什么无菌操作技术是一切微生物学工作的基础?2、试论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你认为对此类污染该如何进行防治?3、试用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