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其解决建议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其解决建议探讨
责编:nok,来源: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企业的投资扩张等重大决策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及时的向社会披露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资金浪费严重不重视成本控制、企业改革创新跟不上时代变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知识不足作风不正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相关人员做出研究和探讨,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使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健康向前发展。一、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国企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由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法人代表要求国家政府部门放松管控,财政部门对国企的财务管理力度逐渐降低。在这种政府部门管理力度降低而企业的管理能力没有提升上来的情况下,导致国企的财务管理工作上却存在严重的监管控制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在企业资金运营上,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查的工作都做的不到位。国企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监督失效,很容易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例如廊房市有一个重点企业,在政府筹集资金对其经济改造之前,各方面经济实力都不错,等对厂子改革成功后,厂长离职时发现其内部的亏损资金接近3000万,调查时发现损益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控制不足,原材料等使用超标乃至仓库亏空。由于内部制度管理不善出现的问题都值得相关部门人员加以重视。 2.资金浪费严重,不重视成本控制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之所以困难重重,很大原因就是国企中资金浪费严重,不重视成本控制。很多国企管理者都有着包赢不包亏的心理,认为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漏洞再大可以由国家财政补贴。企业资金在使用上,存在使用效率低,成本控制不足的现象。很多国企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遵循调查、预算的步骤,融资撤股时随意性较大,不注重考虑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很多工程局等施工类企业,常常会出现原材料浪费、员工私做贸易的现象,导致企业最后的支出总是超出预算。这些情况,都会加重国企的财务负担。 3.不能及时向社会披露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国有企业作用政府的代言人,财务管理工作常常存在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不能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的财务资金使用状况。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已经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的利益与效益,导致国企的公信度不足。很多国有企业在对外公布自己的财务状况时,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公布的财务信息遮遮掩掩。更有甚者,为了掩盖国企内部的实际财务情况,对内对外两本账,账实不符向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据调查表明,社会公众认为国有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完全可信的不足9%。在对100家的机构投资者的调查中发现,没有一家认为国企公布的数据完全可信。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工程亏损原因交待不明确,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不减反增。长期下去,自然会影响国企的持续发展。 4.企业改革创新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国有企业的运营体制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国企的体制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在管理方法与手段上都适应不了当前的形式与要求,难以步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很多国有企业虽然顺应时势,对企业进行改组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但其经营观念和财务管理方式都仍然停留在有的计划经济时代。在企业运转时能做到独立经营,但做不到自负盈亏。现在盛行的“业主产权论”造成国家、企业法人代表、员工三者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政企交错,政府过多的干预了企业的经营模式,致使国企缺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 5.财务管理人员知识能力不足,作风不正如果说国企体制的落后是国企财务管理的硬伤,那么国企财务管理人员知识能力不足,作风不正就是国企财务管理的软肋。由于现在的国企会计机构与财务都是设置的在一起的。很多进行财务管理的人员也参与了会计核算工作,在处理会计核算报表生成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上,还不够成熟。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决定都习惯听从上级指挥,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不够主动,管理措施也缺乏创新精神。国家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人用上,存在重使用而轻培养的诟病,致使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工作压力,不能对自我进行能力再提升。此外,很多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上级指令,为了满足企业法人的利益需求,常常做假账、虚报企业财务情况,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二、解决国企财务管理工作难点的相关策略及具体应用 1.改善健全现有的国企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国企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努力完善与改革的领地,但直到现在仍然问题多多。制度虽有,但鲜有人遵守。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国企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之力与改善现有的国企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个人无论是领导还是个人,都要一视同仁的做出惩戒。针对目前财务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使用的不合理、单位内部人员杂多、会计工作职责不分等现象,要坚决整治。以中石化为例,中石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了由国家控股法人治理结构,对于企业中存在的不合理人员配置,进行了调整,形成了财务管理制度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新型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诚信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财务信息确保社会公信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日臻成熟与完善,公民的政治民主思想提高,全社会了解政府财政信息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要想维护好国企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就要诚信的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国企财务管理作首先要确定一套受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都时刻遵守公司制度的此项章程。其次,要及时的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信息,以便其他投资入股者能够直观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做好投资决策。最后,国企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对于像市政、桥梁工程和政府大楼等公用设施建设,也应当向社会披露此项工程完工的资金使用情况。财务信息透明,才能确保市场经济有效,国企持续健康发展。 3.合理使用国企资金并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要使国企能够长期健康
的发展,就要合理使用国企资金,并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在大的方面,企业要选择最优的负债结构,灵活的利用各银行的贷款利率,确定合理的贷款金额与贷款期限。在小的层次,国企财务管理要要积极做好企业的成本预算。以总预算为指导,对原材料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等各项预算都要做出明细说明。预算的每个分支,每一个款项的具体数字都要根据充分的材料,再做好预算。等这种事前的预算都做好后,要一层一层的落实到企业个人,使国企中的每个员工都在清楚预算费用后,各司其职。事中执行时要做好监督工作,材料采购使用上做到坚决不浪费,事后做好资金核算和成本清算工作。通过这种成本控制与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完善国企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国企的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与投资。 4.面对入世挑战,积极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我国国企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给国企的财务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入世后,国企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民营企业,还有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尽管我国很多国企,比如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建等,已经都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但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因此,面对入世挑战,我国国企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坚定不移的走创新的道路,不仅要在体制上创新还要在管理上创新。在体制上,要抛弃旧有的观念,实行政企分家制度,政府不再过多的干预企业的财务管理,大胆让企业走出去,要求企业不仅要能自主经营,还要能自负盈亏。在管理上,要积极学习他国经验,寻找属于自己企业的一套管理方法,并不断改进。唯有这样,才能经历时代的洗礼,才能使国企屹立于世界之林。 5.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素质一个高素质、高效率、高能力的国企财务管理体系离不开一个高素养的财务管理队伍。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还是得依赖人才,这就要求国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素质。要求财务管理团队跟紧时代思想的变化,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在社会信息高速发展,财务管理知识高速发展不断完善的现在,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列举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做假账等经济犯罪的案例,及时为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不正思想敲上警钟。三、总结经济发展的越快,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要越做越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理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潮流,积极改善和健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国企本身在财务管理体制上的创新,诚信的向社会公众公布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达到财政支出透明,改善和维护好国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健康发展。[1]武建国.论国企股份制改造中的误区和困境[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范大路,李华光.美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启示[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3]杨冬民.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刘本仁.高举全面质量管理的大旗坚定不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A].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周年大会论文集[C].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