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第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解决策略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路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
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
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
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进,实现对农业资源更好的优化与整合,推进地方农业经济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地区存在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不断努力,以期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农民的生活条件。
本文将从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和农村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首先,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农业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农民缺乏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
这导致了农产品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以及农业增长速度缓慢的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支持和指导。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其次,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近年来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农民的工资和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且波动性较大。
农民面临着市场风险和不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另一方面,农村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扶贫措施,培育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新型农业产业和农村旅游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最后,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亟需关注和改善。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条件落后,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子女的升学机会和就业前景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同时,政府可以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子女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提供免费教育、奖学金和就业机会等。
综上所述,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一、“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与城市化、工业化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市化就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
目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方面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率远低于GDP的增长率和人均GDP的增长率。
图1显示,从1994年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急剧下降,从1994年的32.49%下降到2000年的1.95%,下降了30.5个百分点,2000年后虽有所上升,但仍低位运行,最高点也仅达到2004年的11.98%。
与GDP的增长率相比,在1995~199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均GDP的增长率和GDP的增长率,农民收入状况有了改善,但自1997年之后,农民人均收入就大大低于人均GDP增长率和GDP的增长率。
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3.农民购买力不足,农村市场难以启动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二、“三农”问题的认识误区人们日益认识到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三农”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几个误区:1.以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以打开“三农”问题的症结在许多文献中经常见到这样的说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第一产业就业多和产值比重低是因为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是由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农业,因而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和农民收入。
但这种分析却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2.以为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三、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选择近年来,国家针对“三农”和收入分配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工业反哺农业,采用严厉的货币政策乃至行政手段控制房地产业投资和钢铁等基础工业的投资,通过出口退税刺激出口的增加等,这些政策在短期内也取得一些成效,然而从长期来看则未必有良好成效。
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基于科学研究的视角
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基于科学研究的视角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科学研究的视角,探讨当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等多个方面。
首先,农业生产面临着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资源减少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农村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强大,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再次,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完善,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策略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科学研究可以提供宝贵的思路和支持。
以下是几个基于科学研究的解决策略:1.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 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是农村改革的核心。
实施土地确权、流转和集体经营等改革,可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吸引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
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
4. 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完善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5.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当前“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二)“三农”问题阐述(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二、当代“三农“问题存在问题(一)收入缓慢与负担过重形成的问题(二)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产生的问题(三)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挑战三、当代“三农”问题解决对策(一)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二)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四、结语参考文献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摘要】:“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也是必然现象。
“三农”问题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民负担过重形成的矛盾问题、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矛盾问题和当前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 是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主要难题。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对策有: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 切实增加农民实惠;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逐步撤消乡级政府, 减轻农民负担;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三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从而出现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现象,所导致的后果是农村务农的积极性下降,农业的经历投入和设备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的人稀少。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三农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
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而农民则是农村工作的主体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然而,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和传统工业,缺乏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结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供稳定可靠的水利和电力供应。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权益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是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滞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在中国,农村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地区的发展不仅关乎着数亿农民的生活状况,也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三农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一、农村问题的现状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虽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经济实力更强,而农村地区则面临许多困境,如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2.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虽然农民的劳动是中华民族的基石,但目前很多农民的收入依然较低。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仍然不稳定,农村的土地收益也难以满足农民的期望。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问题。
3.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学校和医院的设施和师资都存在差距,这使得农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农村问题的发展方向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问题的关键之一。
政府应加大投资,改善农村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2.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
农村产业升级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多元化农业、农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优化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亟需得到优化。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医院的投入,加强师资培训,改善设施条件,提高农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待遇。
4.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更多土地流转和经营的机会,增强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
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保障。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享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路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努力。
当前“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二)“三农”问题阐述(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二、当代“三农“问题存在问题(一)收入缓慢与负担过重形成的问题(二)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产生的问题(三)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挑战三、当代“三农”问题解决对策(一)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二)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四、结语参考文献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摘要】:“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也是必然现象。
“三农”问题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民负担过重形成的矛盾问题、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矛盾问题和当前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 是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主要难题。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对策有: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 切实增加农民实惠;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逐步撤消乡级政府, 减轻农民负担;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三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从而出现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现象,所导致的后果是农村务农的积极性下降,农业的经历投入和设备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的人稀少。
分析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分析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在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农产品的质量随之降低,为此,我国必须在保护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
关键词:“三农”问题;现状;原因;对策.中国“三农”问题的起源和演变与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是紧密相关的,要想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针对其特殊性质,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扩展视野,从更长远的历史时段进行溯源,联系中国现代化的独特历程,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困境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三农”问题现状.(一)农产品供给缺口大,粮食需求过于依赖进口.虽然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粮食生产供不应求的现状并未改变,粮食缺口有几千万吨。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较2012年增加1235.6万吨,同比增长2.1%。
从2004年算起,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
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丰年缺粮”的现实也不可否认,只有2008年与2009年两年时间产稍大于需,剩下年份均是产不足需,且粮食供需缺口日益增大。
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进口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4%。
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完全依赖国际市场来满足农产品与食物的需求是不现实的。
(二)农村基础设施差,教育落后.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机会匮乏,造成农村失业人口向大城市聚集。
集中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城市就业的增长速度,导致城乡发展失衡,农村落后凋敝,出现过度城市化和平民窟问题。
此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镇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7.26%和3.87%。
在我国8.5亿6岁及以上乡、镇人口中,未上过学的占6.3%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1%,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1%。
按照这种教育状况来看,完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建设需求,更加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浅谈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和建议
浅谈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和建议【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中主要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
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发展与全民素质、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有关。
只有在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的条件下,切实落实可行的政治方案,才可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城镇化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这三个被组合在一起简称为三农问题。
其中,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产生的基础条件。
工业革命致使很多地区城市化,因为工业快速发展的地区领先解决了三农问题,从而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而转变未成功的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历史、政府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三农问题仍然存有。
农民作为三农问题的中心,农业发展也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
因此,农业的发展取决于人,农业的发展成果应由人来享有。
一、我国存在的主要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
所以党和国家都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从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可以看出来,每年都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
我国三农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农村保障体系不完善,农业用地得不到保障,土地规划不合理;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少量的中年劳动力也得不到适当的安置和指导;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不够,农业的科技利用率较低,农业科技化转型不成功;三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
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掌握程度不够,技术能力差,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这使得其自身收入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
实际上,这三个问题是相依相存的,农民的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其对农业科技的利用率较低;土地利用不合理又使得农业规模化经营得不到实现。
二、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一)城乡人口自由迁移渠道不畅。
长久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自动把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制,这就会对农民进入城市带来严重的阻碍。
原则上,所有人天生平等。
在当前的社会中,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益,不应受到不同待遇。
因此,政府应高度关注农民的就业问题,放宽相应的政策去鼓励农业发展。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面临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找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促进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具有重要性的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领域的困难和挑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农民的利益诉求。
三农问题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1. 农业资源约束:中国农业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
由于农业资源较为有限,导致了农民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迁往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
3. 政策扶持不足:在过去的农业政策中,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贫困问题持续存在。
4. 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
二、三农问题的影响1. 农村经济的滞后: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加剧。
2. 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产品销售,因此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3. 农村社会问题的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土地流转问题等,农村社会问题逐渐增加,包括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4. 乡村振兴的障碍:三农问题的存在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阻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消费,带动内需增长。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doc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doc展开全文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一)当前xx市“三农”主要特征同广大中西部地区一样,主要表现为农业衰弱、农村凋敝、农民贫困,“三农”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从当前黄石市“三农”现状来看,尽管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致富技能、投资理财、结算服务等等,但最核心、最迫切、农行又能有所作为的是信息服务和资金扶持。
1、农业基础薄弱,缺乏现代农业的强力牵引。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危及人畜饮水和农业浇灌。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益日益下滑,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技术对农业支撑作用不强。
规模经济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极低。
2、农村贫穷落后,缺乏走向富裕之路的有效载体。
农村人口多、底子薄、信息闭塞、经济规模小、就业压力大,传统农业和自耕自足的自然经济难以承载农村快速富裕的重任。
3、农民势单力薄,缺乏脱贫致富的救济途径。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的最弱势群体,但因缺乏有效帮助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渴望脱贫致富。
尤其是新一代有一定文化和技术特长的年青农民,创业致富的欲望更为强烈。
但由于在信息、技术,尤其是资金上缺乏必要的支持,脱贫之梦难圆,绝大部分农民家庭仍是靠年长者在家种田养家糊口,年轻者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增收渠道异常狭窄。
4、xx市金融服务“三农”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宗旨,自然对规模小、附加值低、风险度高的广大农村经济不屑一顾,从而造成在中国范围最大、最需要金融造血的广大农村成为金融服务的空白地带,成为银行信贷投入的“真空”地带。
如xx市20xx年各家银行年投放贷款累计达50多亿元,直接投向“三农”的贷款不足1%。
农村金融机构本来就极少,能直接或间接与“三农”联系相对密切只有农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去年仅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即灵溪风味有限公司)从农行贷款200万元,农村合作银行政策规定农户每家可贷。
三农论文文档
三农论文引言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的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的现状农业生产水平低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这是由于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
目前,农村使用的大多数农业技术仍然是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法,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的价格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价格波动大,农民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农民收入不稳定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波动大和市场风险较高,农民的收入常常不稳定。
特别是小农户,由于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很难获取稳定的收入来源。
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案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农业生产水平低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组织入股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应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扶持农民合作社与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减少价格的波动性,提高农民的收入稳定性。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政府应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农业保险等方面,以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方案。
该战略包括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和农村金融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结论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三农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的基本人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国家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当前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三农经济的现状备受瞩目。
不少人对于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发展问题产生了疑虑,下面将对三农经济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
一、三农经济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农村的面貌也在不断改变。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农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乡村环境得到了改善。
同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尽管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机械化程度不足,劳力投入大,收入水平有待提高。
这也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一大原因。
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屡有发生,影响了农产品出口质量和国内市场信任度。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须要加强监管和标准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四、农民收入增长不均衡尽管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够快,增长不均衡。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工收入仍然偏低。
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五、土地流转问题亟待解决土地流转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虽然土地流转有所加快,但依然存在规模小、交易成本高、流转肯能性低等问题。
土地规模化、产权化、经营化的进程亟需加快,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六、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一些传统产业过剩,一些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需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转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
七、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农业废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论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化解之道
论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化解之道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问题日益凸显,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尤其是当前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如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土地改革问题、农村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早已突破了经济领域的范畴,是一个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因此,如何化解三农问题,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农问题的症结农业现代化进程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规模偏小,农民使用的机械化农具少,低效耕作等对农业技术现代化程度有很大影响。
同时,农业生产缺乏科研技术支撑;很多农民还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惯于舒适地做低保成本、低回报的散户农业,导致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发展。
如缺少现代化的道路和交通工具,使得农产品流通成本太高,农村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影响了信息传递和农产品的价格形成等问题。
农村土地和资源的集中化和流失土地是农村的血脉,是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计来源。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还没有完全顺利,农民自主选择性种植和经营的土地受到限制,导致了土地和资源的集中化趋势,使得有些农民失去耕种土地的生产权和生计来源。
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尽管我国近年开展了一些“惠农政策”,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农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动受到阻碍,导致了农民收入能力的限制。
三农问题的化解之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基础步骤。
要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技术,引导农民逐步转变传统的模式,开展高效率、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大田育种基地、农机合作社等;要加强农业中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要积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道路建设、电力通讯设施等建设工程,解决农民和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交通瓶颈问题,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谈我国三农问题
浅谈我国三农问题一、我国“三农”问题的成因及现状(一)“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1.宏观经济体制和外部环境改善较慢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缓慢, 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也远远低于预期, 基本维系在投入多、贡献少的低速低效运营状态中。
国家一方面要投入资源维系国有企业的运营, 另一方面还要安置上千万下岗职工。
当然,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看, 近年来国家税收和外汇储备在增加, 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从微观经济层面看,我国多数与“三农”紧密相关的县级财政多年处于极度窘迫状态。
入不敷出, 寅吃卯粮, 甚至长期存在拖欠公务人员工资、水电费的情况,致使国家出台的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大都受制于微观层面的财政极度困难而无法兑现。
2.有限的收入是造成农副产品市场低迷的关键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已持续四年低迷, 许多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大低于生产成本, 造成“谷贱伤农”。
如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后, 市场价大幅度下降, 每担仅30~38元, 大大低于生产成本价45元的水平。
此外, 油价上涨使机耕、机播等每亩的成本增加15~20元。
安徽宿州市,全年因油价上涨而增加农业生产成本115亿元,亩均20元。
许多地区出现谁种粮、谁赔钱的状况。
在以粮豆生产为主的黑龙江垦区, 谁承包种植玉米、小麦、大豆, 谁赔钱, 亏损挂账的情况较为普遍, 许多家庭农场拒绝承包。
在部分地区农民弃地而走, 出现较大面积的土地搁荒。
除粮食外, 水果、蔬菜、肉类、禽蛋的价格也长期低迷, 砍树、烂菜、烂果的情况也常见报端。
市场长期低迷的原因何在?关键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且对未来预期不佳, 出现无钱消费或不敢消费的状况。
1999年, 我国城镇职工年均工资8346元, 不足1000美元; 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仅为2749元。
仅有如此低微收入的城镇居民还要面对房改、医改、教育费增加、养老保险、服务费用上涨以及不知何时下岗等种种增支减收的预期, 不紧紧捂住自己的“钱袋子”,行吗? 最近, 有专家测算, 我国目前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口为1 亿人。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摘要】本文针对“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指出当前“三农”问题存在的现状以及现状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三农”问题和谐社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入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相对城市的发展,“三农”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
“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的社会进步,而且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差近万元。
农民收入增长长期滞缓, 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沙漠化面积仍在扩大,水资源短缺,水的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
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华北的几个沙漠地带和西部的三江源地区的荒漠化趋势尤其明显。
(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差与城市相比,农村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村得不到与城市同等发展的机会和地位。
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差,村庄普遍缺乏有效规划,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不配套,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劣于城市,导致农村的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向城市流动,而城市的污染等劣质资源流向农村。
城市化加速推进,加剧了这种趋势。
(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的自由流动。
由于我国历史上就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设置了许多障碍。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农民就业和流动的束缚逐渐解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制约有所弱化,但城乡分割制度并没有实质性变革。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国的三农问题进入了复杂多变的新阶段,如何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三农问题现状1.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
目前,农民收入普遍偏低,贫富差距进一步加深。
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比城市低是导致农民缺乏消费能力、教育、医疗能力的主要原因。
2.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存在欠发达现象,许多农民仍然仅靠种植、养殖等传统业务维持生计。
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空间较为有限。
3.农民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目前农民的土地质量已经下降。
一些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了环境问题,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二、三农问题解决方向1.加强农村土地保护与利用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
必须加强农村土地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土地使用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贯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理念贯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理念是完善三农政策的重要方向。
要发挥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和规模的提高,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需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投入,推进科技兴农,使得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成本进一步降低,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三农问题解决的难点和挑战1.经营主体单一目前,农村经营主体仍然主要是个体农民,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村产权制度、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改革,增强经营主体的活力。
2.缺乏创新人才现代化农业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但农村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这成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目前,尽管我国已经被国际组织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列入了世界前十名,甚至有些国际组织从增长潜力上来看,说将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会进入世界前三强,但因为中国是个二元结构的社会,有机会到农村去看的同志都会看到,农村相对还是比较贫困,比较落后的。
大多传统农业区应该说还不能跟上整个国家高速现代化过程。
因此,人们越来越多的把目光集中到农村问题上,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已经慢慢开始接受这样一个概念,中国的问题不是农业问题,中国出问题是出在“三农”上。
对“三农”问题有个通俗的说法:“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虽然农村的情况在日益好转,中央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但“三农”问题还并未根本改观。
本文对“三农”问题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一些思考,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清“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也希望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一、“三农”问题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现状1.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劳动力严重过剩。
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一个突出矛盾,根据最新调查,我国共有耕地20亿亩,但人均耕地也就1.7亩左右。
一些国际专家认为,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养活养好一个人不能少于4亩耕地。
现在中国用一亩多的耕地养活了一个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中国人均耕地毕竟太少,且今后人均耕地还要继续缩减。
耕地问题直接关系到粮食供给问题,因此能不能保护好耕地也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的问题。
我们的农业劳动力到现在为止,按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是5个亿,即劳动年龄人口是5个亿,但至少要加30%的半劳动力,下过乡的人都知道在农村60岁以上的人,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也得干活,这样算下来就有了6个多亿。
但按现在的生产力条件算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仅需要1亿多(粗算一亿五),劳动力绝对过剩。
2.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中国有限的耕地以每年上百万亩的速度急剧减少。
建工厂、修公路、盖住宅、发展小城镇、遍地开花的开发区,大量挤占耕地,工业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洪涝灾害、过渡放牧和掠夺式耕种,使大量耕地草场越来越趋向贫瘠和荒漠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论文(2013年度)题目: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法专业系别数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组长班级日期 2013年5月3日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法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产品数量问题和质量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问题和农村生存环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和社会政治权利问题等,它们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方法、政策扶持、社会政治权利权利一、何谓“三农”“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
“三农问题”十三弄得各个方面的弱质性带来的,有其质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刻原因;“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
二、农村问题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中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因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与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首先公共服务的内涵是指为大量公民提供服务,其自身具有非竞争性和非他性的特性;它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而公共服务是用地域概念界定的公共服务。
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一,农村公共服供给严重不足。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以农补工已经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我国财政的支农支出徘徊不前。
我国的农业已属于弱质产业,收益低,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三农”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第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
重点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现行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下,由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由中央和城市政府提供,有充足的工商税收来源。
因此,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低廉的基础教育,发达的交通,优越的市政设施以及整洁的环境。
但农村居民不仅与此无缘,而且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条件远低于城市的状况下,还要为享用基本的公共服务交纳相关费用。
这对于农村居民和农村地区来讲,显然是不公平的。
农村各地区间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
市场经济发达、乡镇企业多、财源丰裕的东部沿海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充足,政府能够提供较多的公共服务。
而其他资源条件落后,交通不便,乡镇企业少的中西部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公共服务供给自然就呈现短缺的状况。
第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权责不明。
根据财政分权理论,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性公共服务的提供,地方政府则负责地方性公共服务的提供。
但实践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划分上不尽合理,乡镇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承担了许多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出,无形中将一部分本应由国家负担的支出转嫁给了农村居民。
第四,农村公共资金管理混乱。
在农村公共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数村子没有建立完整的会计账簿,有的村子甚至一人身兼会计和出纳两职。
二是会计记账没有严格执行财经法规,白条入账比较普遍。
三是公共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性,滥用、挪用现象严重。
四是公共资金管理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严重,没有建立村级政务公开制度,农村居民很难知道本村财务状况。
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和成本上升,加重了农村居民负担。
2、如何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由以上问题可知,如何在中国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如何让农村居民真正地享受到方便称心的公共服务同样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投资主体地位。
一要强化政府投资主体地位,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
二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政府根据农村地区间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公共服务对策。
再者,转变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其次,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上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最后,强化监督,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项目的绩效管理。
一要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县乡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二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增强农村公共服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要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基础。
它一方面为人类提供必须得生活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容纳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染物,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然而目前,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因此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止和防护措施,必将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系统主要面临以下问题:第一,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农业从改革开放历来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带来了高产稳产,使我国的农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但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不仅危害土地质量和生物环境,也给农业产品带来了潜在的农药污染。
我国的农药利用率偏低,很多农药并没有被利用,而是进入了土壤、水体、空气等媒介中,有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危害的潜在危险。
大量不合理的农药的使用不仅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和其它非目标昆虫,同时也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农业不得不用更大剂量的农药来消灭害虫。
农药具有效果迅速、可防治、适用面广、价格低廉的优点而受到农业的大量使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得更加危险。
第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肥农药等带来高产稳产以及一定的增产,但化学肥料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也是我国农业的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药的利用率的问题低在农业化学肥料的使用上也是相同的,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低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
大量氮素化肥的浪费使水体水质富营养化,在农村富营养化湖泊中,大量的水生植物的生长影响了农村鱼塘经济鱼类的生产,水质恶化使鱼塘鱼苗的存活率低,水质含氧量减少也影响了经济鱼类的生产。
浪费的化肥通过降水、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最终流入大海,使得海洋赤潮问题的经常化和严重化,严重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环境稳定性,同时浪费的化肥也进入当地地下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使土地的肥力不断下降、土壤板结化、有机物含量不断降低,使农业生产更依赖于大量使用化肥,从而使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最终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第三,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的相对落后,相当多农业资源得不到利用而被浪费或是成为污染来源。
北方农民习惯于小麦玉米收获后焚烧秸秆玉米杆,这些焚烧下的灰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的清理土地再耕种下一季农作物的劳动,但是焚烧秸秆和玉米杆带来的农村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同时也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
北方农业的秸秆和玉米杆焚烧带来的空气问题也使农村居民的健康受到影响,焚烧的烟雾刺激眼睛喉咙,使人呼吸困难可能导致人呼吸道的问题。
第四,残留塑料薄膜的环境污染。
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广大大提高的农业的生产力,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量,同时也丰富了农业产品。
塑料薄膜的使用残留也影响了农业环境,残留塑料薄膜积累会危害土地肥力。
目前,我国农业的降解地膜的使用还是较少,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塑料薄膜的残留问题,地膜在土地中较难降解,同时分解的一些有害成分也导致了农作物的食品安全问题。
第五,高污染工业转移到农村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农村,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大量的投资来提高农村地区的 GDP 导致了高污染企业在农村扎根落户。
虽然这些企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政府的税收,但是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染物也极其严重的危害到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2、如何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农村环境问题。
第一,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积极宣传农业新科技产品,同时推广农业新产品,推广使用高效、低污染、低残留的的农药和化肥。
推广使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尽量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
第二,推广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积极宣传新技术的优点,减少农村秸秆和玉米杆的焚烧从而降低大气的污染。
农村的秸秆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秸秆和玉米杆的焚烧,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新的清洁能源,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对于农村转移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
控制高污染工业的农村转移,对于高污染工业,要求有合理适当的工业废物处理,不污染或者减少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关停。
推广乡镇工业的清洁生产。
第四,在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规模适度、增强特色、强化功能”的原则,统筹安排城镇各类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协调落实好工业、商业、交通、文化、教育、住宅、环保和公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