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模型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摘要】本文从公司治理概述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入手,探讨了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和扩展。
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道德风险管理理论,探讨了这些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结合与应用。
对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为提升公司治理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公司治理、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道德风险管理、实际应用效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公司治理概述公司治理是指在公司内部和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决策、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障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
公司治理旨在解决公司内部代理关系中的问题,确保公司董事、管理人员等代理人能够忠诚履行其职责,为公司股东等委托人创造价值。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代理关系的存在,公司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合规风险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公司的经营不善、股东利益受损,甚至引发公司治理危机。
为了更好地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被广泛运用。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关系,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度,以提高代理人的履职效率和保护委托人的利益。
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效果,实现公司和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局面。
1.2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在公司治理领域中,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代理人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意愿,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在委托代理理论中,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以确保代理人能够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代理人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和激励机制设计。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人存在的问题
偷懒——难以监督 内部人——在职消费 敲竹杠——利用对方沉淀成本和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信息隐藏 道德风险——事后隐瞒(信息隐瞒和行为掩
藏)
委托代理理论实质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以下两个费用的权衡: 1.考察代理人行为的费用 2.考察结果和向代理人转移风险的费用
机会主义成本:被发现的惩罚(免职、处分)、 寻租支出(贿赂);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可能 会采取机会主义。
不对称信息
不对称信息:在博弈过程中某些局中人拥有其 他局中人所不了解的信息而造成信息的不均匀 分布结构。
在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理)之间必须 有一种机制(合同),能给代理人提供某种刺 激和动力,使其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 作。
几种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只要一方的行为影响另 一方,就有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有私人信 息的一方是代理人,没有私人信息的称为被代理人 (委托人)。
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董事会-经理-工人的委托-代理链条
公司法的定义有不同:
美国:尽管公司董事不是公司的代理人,但也有类似许多代理人的 责任。
何契约都是)
几种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
法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如果甲乙两人达成一 个协议,甲将做某事的权利交给乙,就形成了委 托-代理关系,甲为委托人(principal),乙为代理 人(agent). 本质:委托人要为代理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代理人对委托人的责任:(1)没有许可,不能再代 理;(2)不能把自己放在与委托人利益冲突的地 位;(3)保密责任和诚信责任。 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责任:(1)补偿责任;(2) 免除法律责任;留置权。
英国:董事会,董事是公司的代理人,尽管法律没有这样写。 利益相关者:工人,债权人,顾客,供应商,政府,都是利益相关 者。
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目录一、绪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股东日益增多,公司制企业以其可以自由转化的企业股权,只需要承担有限责任,独立法人,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主体等优势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和传统的单个业主制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投资主体更多,成分更复杂,经营管理和决策难度更大,企业所有者已不能亲自管理自己决策,而必须逐步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开始雇佣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的管理才能的人员来对公司进行管理,从而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制度;委托代理问题便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导致的问题之一;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1、建立基础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研究此类问题的,我们称为隐藏行为模型;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隐藏的信息,研究此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隐藏信息模型;2、主要内容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委托代理理论从不同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它在解释一些组织现象时,优于一般的微观经济学;3、主要观点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三、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原因委托代理使得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被分离;公司股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及剩余索取权,但是没有经营管理权;相反,公司经理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但是没有企业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这使得经理有可能偏离股东的目标函数,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委托代理问题会导致两种类型的结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就是指代理人借委托人观察监督困难之机而采取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逆向选择就是代理人占有委托人所观察不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私人信息进行决策;我认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虽然公司的经营者享有公司的经营管理劝和最终成果的控制权,但是由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并不能享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由企业所有者享有,因此就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产生了偏差;从财务角度来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此股东的财务目标是实现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亦即股东权益最大化;而股东权益的增多并不一定能使得经营者的收入增多,因此经营者的财务目标是使得个人在当前阶段以及未来阶段自己的收入最大化;经营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追求短期的收入最大化,有可能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以及股东的个人利益;由于财务目标的不一致以及利益的冲突,导致经营者在缺乏委托人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出现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谋求私利、隐瞒行动和信息等行为,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偏差越来越大;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主要是由于交易费用和人为故意隐瞒所造成的;委托人聘请代理人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时,对候选的代理人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无法进行百分之百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代理人虽然对于自己的各方面水平都十分了解,但是未必会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完全向委托人反映,因此就造成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同时,由于成本的考虑、技术上的制约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的干扰,委托人不能对代理人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因此委托人只能根据可以观测到的数据来判断代理人是否存在隐藏信息和行动的情况,这使得委托人的主动权和对代理人的有效监控受到一定的制约;3、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任不对称委托人对企业的盈亏状况承担直接后果,但是失去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代理人对企业的盈亏状况不承担直接后果,并且拥有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这种责任上的不对称性使得对于代理人的行为约束被大大弱化,从而缺乏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压力,进而偏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四、解决途径虽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但是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人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股份制企业股东众多等问题,委托人与代理人又存在着依赖关系,同时代理人又会由于以上矛盾而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我认为委托人需要在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1、完善公司对于代理人的约束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一方面,要想促使经理人努力工作,就必须使他与业绩相连的报酬弹性很大;另一方面,要想保护经理免遭风险,就应给予他的报酬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决定了经理的报酬应由固定的和变动的两部分组成;固定报酬应独立于经营成果,这部分薪金根据公司规模和经理的劳动性质来确定;变动报酬则应与业绩具有紧密相关性;这其中的关键是怎样使经理个人的效用最大化与股东的效用最大化具有一致性;因此,目前最好的方式是采取股票期权的激励制度;根据理性人假设,人们都会选择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因此,将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挂钩,让代理人有权分享公司因利润上涨所获得的收益;具体做法是企业的股东或者董事会授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种权利,即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的股票,让其持有本公司的股权;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够让管理者享受股票升值的收益,从而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和约束力,也可以形成对管理者的长期激励,该报酬能否实现取决于管理者能否通过努力来实现公司的激励目标;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有以下几点好处:①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难以得知代理人是否有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努力,而股票期权将代理人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在做决策时能更加考虑股权权益;此外企业对于代理人的薪酬激励中的工资、福利、津贴都是企业为激励所支付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尤其对于刚刚设立的,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而言,难以支付给管理者较大的现金流,但是如果薪酬水平不合理又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股票期权激励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股权激励对于管理者而言是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这种收入是在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增长在股票市场上得以实现,既不用让企业为激励代理人而支付大量的现金,又能将代理人的管理绩效与自身利益相结合,节约成本;②有利于改善代理人的短视心理和行为股东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考虑的是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代理人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更多的是以自己任期内的管理绩效作为考察自身能力的标准;因此较之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出业绩得到回报的项目,代理人则更可能投资于短期内即可看到成果但是收益不明显的项目,因为当长期项目发挥作用的时候代理人可能都已经退休或者离职,无法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所以代理人更多的是追求短期利润;但是这种追求短期利润的做法对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长期发展来讲是不利的,因此股票期权可以解决委托代理中代理人短期行为,通过让管理者持有公司股票而享受公司长期发展带来的收益,避免其短期行为;2、完善经理人市场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档案,加强对经理人声誉资本的监控和管理,准确地反映其不同时期的价值变动情况,并将其资源统一系统中共享;这样,经理人在努力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市场也会给予他一个新的价值,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在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经理人员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其过去的工作业绩和市场声誉,而其市场价值又决定了他的未来收入,因此,作为具有理性的代理人,经理人员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常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积累自己的工作业绩;通过诚实守信的职业行为,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提升自身市场价值和未来收入;同时,在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经理人员的私人信息趋于公开和透明,这种状况为委托人选择合适的代理人提供了信息便利,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决策风险;因此,作为一种隐性激励机制,经理人市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削减了代理人道德风险滋生的土壤,使得经理人既勤于工作又注意职业操守,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为委托人创造价值的同时提升自身价值,从而形成一种委托人与代理人同心协力、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合作双赢的全新格局;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在企业中发挥着监督作用;独立董事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代理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为了加大对于代理人的监督力度,有必要将独立董事像职业经理人一样,建立一个独立董事的人才市场以及统一管理其档案资料的系统,合理确定企业独立董事的数量,将独立董事的聘用、管理以及考核都予以规范化,从选聘到薪金的发放都由专门的机构来完成,从而就加强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监督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好地行使独立董事监督的职能,为企业服务;五、总结在长期的发展中,公司由业主制企业发展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而委托代理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在现代公司中,只要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代理问题也就存在;要想解决公司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将我国企业的特殊制度背景以及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改革和创新相结合,从而改善公司治理模式;本文对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大致的思路,当然,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待展开;参考文献1李桂荣,宁珊珊.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J.财政监督,20122史健.证券投资基金委托代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价值工程,20123郑永彪,张磊,张生太,刘丹.委托代理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134殷萍萍.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蒋慧.委托代理关系下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16韩瑞铭.双重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公司治理研究J.西部金融,20117陈茜.公司治理中对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8朱模.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研究J.才智,2012。
政府监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政府监管对审计定价 的影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田冠军 邹 丽
(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 0 5 ) 0 0 0 摘要 : 文在对相 关文献进行 回顾的基础上 , 于委托代理理论 , 了政府监 管对 于审计定价的影响 , 本 基 分析 旨 在 降低委 托^与代理人之 间的信 息不对称 ,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强公司治理。 加
关键词 : 政府监管 审计定价 委托代理 代理成本
自 0 1 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 司必须披露审计费用以来 ,我国学者通过借鉴西方审计定价模型开始了对我国审计定 价影 从20年我 响因素的研 究 。 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 , 国学者 主要 关注 了公 司治理 、 从 我 声誉溢价 、 审计师 变更 、 风险因素等对审计定价 的影响 。 其 中, 在公司治理对审计定价影 响的研究 中 , 很多学者更 多的是从公司股权结构 和内部 治理机制的视角来研究其对审计定价 的影响 , 很少有学者关注公 司外部治理机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 因此 ,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 将探讨政府监管对审计定价 的影响 。
一
、
文 献 回顾
( ) 一 代理成本 我 国对代理成本 问题 的探索主要从 以下方面进行 :1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 的影 响: 、 () 宋力 韩亮亮(05 对代 20 ) 理成本 与股权集 中度 和股 权制衡度之间 的关 系进行 了实证 分析 。 结果 表明 , 代理成本 与股权集 中度显著负相关 , 与股权制衡度 显著 正相关 。 蔡吉甫 (O 7发现 , 国上市公 司的代 理问题和治理 机制 的效率会 因公 司控制权 的性质和成长机会 的不同而存在很 大差 2o ) 我 异, 表现在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 成长 机会公 司的代理 问题显得较 突出。 张欣 、 (07通过典型相关 分析发现 , 宋力 20 ) 股权集 中度 和股 权制衡度是影 响代理 成本 的首要因素 。 泉 、 思颖 (09也利用典型相关分析 发现 , 朱顺 曹 2o ) 国有股 比例 和股权集 中度是影 响代理 成本
公司委托代理理论
4 theory of managers
浙江工商大
企业家
➢新古典经济学:人力资本,报酬递增; 熊彼特:企业家是创新者,增长来自创新; 沃特:资本家,利息;企业家,利润; 西蒙、哈耶克:企业家是决策者;
➢产权经济学: 鲍莫尔:企业销售收入的最大化; 科斯:企业家是企业结构的决定者;
浙江工商大
经理理论
权,操作性差。
浙江工商大
国有产权的监督行为
➢国家取得代理权、剩余索取权、控制权后, 形成所谓的国有产权,组建国有企业;
➢监督目标:不可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故不 可能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监督效果:由于剩余所有权不可转让,对机 会主义威胁就变得不可信;
➢监督成本:只能直接监督,成本极高 ➢监督动机:“廉价投票权”导致寻租、设租。
贡献的度量就不准确(也就是“准确” 的成本太高),所以实际上必须按照 “平均值”定价 。 ➢任何“平均原则”都具有某种“奖懒罚 勤”的效应 。 ➢2001年nobel Prize
浙江工商大
代理成本
➢委托人监督成本 “窥探孔” ➢担保成本
就是机会主义成本 “担保金” ➢剩余损失
委托人因为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 一种价值损失
文字可编辑111222333444目录目录目录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010101020202030303040404添加标添加标添加标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会议基调年会视频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聘任与小股东利益保护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聘任与小股东利益保护作者:高垚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11期为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市场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证监会于2001、2002年分别颁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下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并规定“独立董事对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
……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然而,经历了6年多的发展,独立董事制度非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饱受市场批评。
独立董事漠视小股东利益,在英美市场环境下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却失效。
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从独立董事的聘任制度来探讨独立董事独立性丧失的原因。
一、理论分析(一)独立董事的本质:股东的代理人企业可视为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Jensen&Meckling),是市场中一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谢德仁,2005)。
在这个过程中,股东将有形或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并取得对公司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公司管理层则以自己的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投入企业以获取一定的报酬。
随着股权的分散,以及囿于知识和技能的缺陷,股东将决策管理权和决策控制权相分离(Fama&Jensen,1983),并将决策管理权让渡给公司的管理层。
此时,由于管理层拥有了企业内人力资产与非人力资产的剩余控制权(谢德仁,2002),而股东对管理层的劳动投入又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便产生了代理问题:管理层利用手中的资产控制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形成了对公司和董事会的“内部人控制”。
而独立董事制度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为了保护股东利益而产生的一种监督制度。
许多学者以英美国家的公司为样本,对独立董事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当公司股权分散(Li,1994),经营业绩较差(Hermalin&Weisbach.1988)或从外部聘任CEO(Boroknoich,Parrino&Trapani.1996)时,股东往往会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权激励研究综述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权激励研究综述股权制度安排被用来作为公司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是理论界一直关注的问题,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激励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的主要文献进行了回顾,最后提出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政策选择。
一、委托代理理论----股权激励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是相分离的,法马(fama,1980)认为,对大公司来说,这种分离是经济组织中的一种有效形式,但这种分离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eking,1976)指出,当经理人员只拥有公司部分剩余索取权时,他就会制定使自己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决策,因为他获得全部收益而只承担部分成本,所以一个理性的经理人员往往尽可能给公司赚钱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从公司里支出费用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代理成本就随之产生他们认为经理人员拥有的股权越小,其代理成本越大,当没有股权的时候,其代理成本达到最大同时,詹森(jensen,1986)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和所追求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代理人凭着自己拥有大量信息的优势,在决策时可能会背离委托人的要求而投资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去,或甚至做出与委托人利益相反的选择。
代理理论认为经济组织的效率高低关键在于能否设计一套激励机制以诱导代理人透露其私人信息,选择更高的努力水平,使公司资源分配符合帕累托最优或次优,也就是说激励是相容的所以,授予经理人员(或代理人)一定数额的股权是激励代理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使代理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更趋一致,与委托人的目标更靠近詹森和法马(fama,jensen,)认为,当一个或者几个代理人集决策经营权和控制权于一身时,通过将剩余索取权授予决策者来解决所有者与决策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是有效率(fama,jensen)。
总之,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理人员持股能增大公司的价值,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他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关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构建及完善的理论探讨
到监 督的作 用 。所 以说 , 为 了保证 监督 的效率 和 效果 , 引入独 立 的研究工作。比如说, 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后 , 集中度较高的 董 事制度 , 借此 希望 具有独 立性 的董 事对公 司的 正常经营 起到 很 股 权结构对 独立董 事制 度有没 有影 响, 有怎样 的影 响等都是 很值 好 的监 督和 管 理效 果 。进 而 在提 高公 司业绩 的 同时 实现 公司 的 得 去探 讨和研 究 的新课 题 。
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给 出了思路 , 以期对独立董事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独立董事 上市公司 董事会 作者简介: 张琦,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经济法专业, 研究方向: 经济法。
中图分 类号 : D 9 2 2 . 2 9
一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2 0 1 4 ) 0 2 . 0 3 1 0 2
有 了更好 的解 释 。该报 告在 “ 最 佳经 济准则 ”( T h e c o d e o f b e s t 的, 在 作 出有利 于公 司的 发展 战略 的过程 中, 独立 董事在 公 司外 担任 职务 可 以更好 的整 合资源 , 获得 外部信 息 , 并 在成立 战略 联
、
我 国独立 董事 制度构 建 的背景
过程 中 的影响 , 可 以在一 定程度 上解 释独立 董事 行为 。
3 . 资源 依赖 理论
( 一) 独立董事的概念
现 代独 立董事 制度 发源于 美 国, 其初 衷是 进一步 确保董 事会
基于代理视角的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
史春玲( 9 2 )女 , 18 一 , 山东泰 安人 ,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 院助教
公 司治理结构决定 了独立性界定的侧重点 , 国证券监管部门要使 关于独立性 的界定有效并到位 , 各 在制定具体条 款前就必须充分考
虑相应 的公 司治理特征 。 如对于董事会掌握实权 的公司 , 应从独立 于大股东来强 调独立性 ( 如香港 )而对于管理人员控制实权的公 , 司, 应从独立于经营者来强调独立性 ( 如美国 )我 国的上市公 司绝大多数是 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 , 。 其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 ,
我 国的正式确立 。 证监会将独立董事制度作 为完善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 , 望其 在制 衡大股东 , 期 保护 中小股东利益方面发 挥作用 。 我国在监事会难以发挥作用 的情况下 , 引人了独立 董事制度 , 但是经过9 年多的实践 , 国中小股 东的权益依然时常被侵 害, 我 独立董事 的独立性仍然不强 , 并逐渐被冠 以“ 花瓶董事” 的头衔。 这使得我们不得不 重新 审视这项制 度的有效性 , 而独立性是独立董 事 制度 的核 心和灵魂所在 , 要想使独立董事制度 发挥作 用就必须保障其独立性 。 独立性是此项 制度的根本 , 其他各项具体制度如选 聘制度 、 权利义务机制 、 励约束机 制等都是从 中衍生 出来的 , 激 都是为 了保证其独立性而设计 的。 所以 , 本文 以我 国独立董事独立性
侵 害中小股东利益 、 缺乏对 经营者 的有效监督 、 内部人控制 、 大股东操纵等现象相 当普遍 。 对此 , 在界定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时 , 也应该 充分考虑上述公 司治理特征 , 以下两个方面强调独立性 : 从 一是独立于大股东 , 尤其是控股股东 ; 二是独立于经营者。 (二 ) 独立董事与股 东的委托 代理 关 系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 司治理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而委托代理理论又是公 司治理存 在的理 论基础 。 在公司治理结 构中 , 在着 多重委托代理关 系。 存 下面我们 用( ) 反映公 司治理 中较 为重 要的多重 委托代理关 系。 图1来 一般地 讲, 独立董事制度是指 由股 东聘请公 司以外 的与公司无重要关系的董事来参 与公 司治理 , 以达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 , 独立董事 制度实质上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 独立董事作为公 司的特殊 的董事 , 与股东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委托代理关 系, 图1 中的“ 见( ) 委托代理4 。 是股东又可分为大股东和 中小股东 , ”但 那么在这层委托代理关 系中的委托人到底应该是大股东还是
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案例)课后学习
02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 高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减 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委托人对代理 人的评估更加准确。例如,公司可以 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和经营报告等。
03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使代理人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实现公 司利益的最大化。例如,股东可以设 立绩效奖励和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
05 信息经济学在解决委托代 理问题中的作用
信息经济学对委托代理问题的理论贡献
揭示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经济学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揭示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在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普遍存在,从而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
理论基础。
提出激励机制设计
信息经济学通过激励机制设计,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一 种有效的手段,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代理人更
感谢您的观看
货币政策中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策略
1 2 3
激励机制设计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执行货 币政策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减少道德风险。
信息披露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 称程度,有助于中央银行更准确地评估金融机构 的风险和业绩。
监管和惩罚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以减少策略性行为和逆向选择问题。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难以准确评估金融机构 的风险和业绩,可能导致低效的信贷资源配置。
金融机构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可能为了自身 利益而采取不利于中央银行的行动,导致政 策效果偏离预期。
策略性行为
金融机构可能采取策略性行为,以获得更多 的政策优惠或规避政策限制,导致货币政策 效果受到干扰。
促进市场交易
在市场交易中,信息经济学可以帮助交易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 带来的风险,促进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案例研究企业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平衡和决策机制的建立。
委托代理理论是企业治理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股东(委托人)与经理(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提供了一种解决这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的冲突的方案。
为了更好地理解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本文将以知名企业A公司为例进行案例研究。
企业A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业务的跨国公司。
由于公司的规模庞大和国际化经营策略,股东与公司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保护股东利益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企业A公司采用了多种措施来应对委托代理问题。
首先,企业A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会来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
独立董事会由权威的业界人士组成,他们对公司的决策和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并向股东提供透明和准确的信息。
通过设立独立董事会,企业A公司为股东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理问题的发生。
其次,企业A公司建立了激励机制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司通过设立股权激励计划和绩效考核制度,将经理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有当公司的业绩达到一定目标时,经理才能获得相应的激励和回报。
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经理层面上的代理问题,激励他们为公司的长期利益而努力工作。
此外,企业A公司还注重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聘请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对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和审计。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A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代理问题,保护股东的利益。
最后,企业A公司重视与股东的沟通与合作。
公司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向股东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与股东保持密切联系,并充分听取股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与合作,企业A公司能够更好地理解股东的期望和需求,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独立董事选聘程序的完善——基于代理理论的视角
2 .7 , 6 % 另有1 .3 3 %的独立董事 由管理层提名担任 。 由此 可以看 出, 独立董事的提名大多数都 由大股东掌控 。 实际上就是让被监督
者来选择监督 自己的人 , 在这种产生方式下 , 我国独立 董事 的独立性从根本上就难 以保障 , 那么独立董事 的效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 以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 , 分析我国独立董事选聘程序存在 的缺 陷, 并提 出解决措施 , 期望对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行董事或外部董事 。 这里强调主要股东 , 可见我国的独立董事不应代表大股 东的利益 。 中国证监会对设 立独立董事的 目标表述为: “ 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来解决 目前国有股 ‘ 一股独大 ’ 局面下 的内部人 控制 现象保护 中小股东 的合法权
作 者 简介 :
国独立董事之所以缺乏独立性原因在于独立董事的提名、选举等方面难以从根本上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 并
提 出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选聘程序的建议。 关键词 : 独立董事 委托代理 选聘
一
、
问题的提 出
独立董事制度诞生 于2 世纪3 年代的美 国( O 0 当时称之为非雇员董事 )并且在近3 年时间里迅速发展 , , 0 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在 避免 内部人控制和保护中小 股东利益 方面起 到了显著 的作用 。 我国上市公 司一直存 在着“ 一股独大 ” 内部人控制 ” 和“ 等公 司治理结 构问题 , 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 、 虚假出资转移公司资产 , 欺骗 中小股东 , 中小 股东 的利益受到伤害 , 使 以及我国监事会缺乏独立性 , 易 于受到大股东和经理层的控制 , 很难有效发挥 自身的监督作用 。 在这种情况下我 国也逐渐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 期望能够在避免内部 人控制和保护 中小股东利益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 于20 年 8 0 1 月发布 了 《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 见》 这标志着独立 董事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 , 选聘制度是独立 董事制度 的基础 , 选择合适的独立董 事是这个制度赖以发 挥作用 的
董事会独立性与高管薪酬相关性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董事会独立性与高管薪酬相关性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李锦飞;王臻【摘要】以2007年为研究窗口,选择沪深两地全部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从董事会独立性角度,选取独立董事人数、董事薪酬、未领取薪酬董事人数、专业委员会设立个数、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非一致性5个变量,分析了董事会独立性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独立性变量均对高管薪酬水平产生影响,但是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独立董事制度有待强化.【期刊名称】《科技与管理》【年(卷),期】2011(013)003【总页数】4页(P118-121)【关键词】公司治理;董事会独立性;高管薪酬【作者】李锦飞;王臻【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3.7董事会机制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意义所在。
为了确保董事会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绝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治理法律框架中明确要求董事会必须具备相当的独立性。
体现董事会独立性的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董事会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指标,承担着确定高管薪酬水平的重要内部控制职责。
中国上市公司自1998年开始在年报中披露高管的薪酬情况,高管薪酬问题迅速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实证研究主要是针对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的。
董事会独立性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研究主要为宋香荣[1]以2002年沪深两地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后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报酬呈正相关关系;赵息、杜玉鹏[2]以2004—2007年度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后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与高管薪酬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向锐、李琪琦[3]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后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并在10%的置信水平上存在显著性。
虽然对董事会独立性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已有研究仅把独立董事比例作为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因素对高管薪酬施加影响,较少关注未领取薪酬董事人数、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非一致性等因素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从而导致对董事会独立性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研究难以深入。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如何在利益相互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计出有效的契约或机制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
这种理论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如公司治理、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本文将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争议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现状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委托代理模型,以便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
2、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机制设计是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来促使代理人更好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3、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它们是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4、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来协调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在以上四个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有的研究者主张采用基于业绩的激励机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基于权利的激励机制。
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方面,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通过信号传递和筛选来减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另一些人则主张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降低道德风险。
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成果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委托代理理论的优点: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为各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和行为动机。
此外,委托代理理论也为各种治理机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委托代理理论的缺点:虽然委托代理理论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委托代理理论通常假设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这一假设在实际中可能并不成立。
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研究摘要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对独立董事的比例、任职资格或条件、提名和选举、职权范围、薪酬等问题做出详细的规定。
虽然法律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花瓶董事”“人情董事”等等现象,导致了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中国特有的国情条件下,上市公司应当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如何避免关联交易,如何应对市场风险呢本研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试图通过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发现其制度原因,从制度层面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用发挥不彻底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简单回顾了一下委托代理理论,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的角度来引出施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进而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对于上市公司的促进作用。
对于独立董事制度,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保持董事的独立性,我们将从制度层面对其独立性的必要性加以论证。
其次,通过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运作与国外独立董事运作的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度的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在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前后没有显着变化;中国目前的独立董事薪酬水平还不能起到有效激励作用;由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我们也没有相应的名誉激励机制来激励独立董事履行职责。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将从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完善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中国的国情的复杂性,在一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任何一项制度的变迁都会引发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每次变革的出现都是一次博弈。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对比了国内外的独立董事制度运作的情况,试图指出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之路,一个制度的完善必须有法律作为其根本保障,相关部门应当完善立法,从强制力角度出发将中国的公司治理运作带入正轨。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导言一、委托代理理论基本原理委托代理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主要研究公司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调节机制。
在企业实践中,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股东和经理人的利益可能会存在代理问题,即股东委托经理人代为经营公司,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原因,经理人可能会出现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代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确保经理人不会滥用权力,最大程度地保护股东的利益。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点: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和激励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公司经营中,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经理人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股东并不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经理人滥用职权,损害股东利益。
风险规避是指股东为了规避风险而将公司经营权委托给经理人,但这种风险规避可能会导致经理人不尽职尽责。
激励机制是指为了使经理人更好地为股东利益服务,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基于这些原理,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代理问题的方法,比如股权激励、董事会监督、信息披露等,这些方法旨在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经理人行为,激励经理人为股东利益服务,从而解决代理问题,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
二、公司治理问题现状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公司治理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可能会发生冲突,特别是在一些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中,股东数量众多,股权分散,股东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较低,这就为经理人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其次是信息透明度不足。
信息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资源,信息透明度不足会导致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无法有效行使监督权和表决权。
公司治理机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探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理 人 。委 托人有 权决 定支付 代理 人报酬 的规 则或 方案。笔者 比 Me h ns 治 理结 构包括 股权 结构 、 c ai o m 董事会 、 监事会 、 经营班 较赞 成 杰森 和 迈 克林 ( J ne M. e s n&W e kn 对委 托 代 理 子 等 ; M c lg) i 治理 机 制包 括用 人机 制 、 监督 机 制和 激励 机制 ,1 1 人 1 ̄用 : 3 ;
( ) 司治理 机 制对财务 管理 的影 响 二 公
委 托代 理理 论 的 基本 分 析框 架 是 委托 人 为 了实现 自身 效
1用人机 制 。在公 司治理机 制 中 , 财务 管理 方面 , 针对 主要
或称 财 务 总监 、 F 总 会计 师等 ) 选 C O、 的 用最 大 化 , 将其 所 拥 有资 源 的某 些 决策 权 授予 代理 人 , 并要 求 是 涉及 财 务 总负 责 人(
或 多个 行 为主体 指 定 、 雇佣 另一些 行 为主体 为其提 供 服务 。 与 用人 机制 、监督 机 制和 激励机 制三 个 方面 对代 理人 进行 管理 。 此 同时 。 予后 者 一定 的决策 权 利 , 授 并依 据 其提 供 服 务 的数 量 何 家成 认 为 ,公 司治 理 可 以分 为两 个部 分 :一 个 是治 理 结构
提 公 不 公 和 治 依 赖 另一 个 人 的行 动 , 么委 托 代理 关 系就 产 生 了 , 取 行动 理 , 出 “ 司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 同于 “ 司 治 理 ” “ 理 机 那 采
委托代理关系与独立董事制度
委托代理关系与独立董事制度根据资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一般占2/3左右的比例,使得占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拥有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这种专权往往为大股东谋求种种不正当利益提供了通道。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大股东独裁导致股东会形同虚设。
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而来,国有股和法人股成为绝对的控股股东。
加之中小股东的搭便车心理,致使大股东包揽一切事务,独断专行,使股东会成了一言堂,股东会名存实亡,无法制衡董事会。
(二)董事会结构失衡导致董事会功能失灵。
公司董事会的运作通常被控股股东所控制,而不是以集体决策为基础所做出的决策只能代表大股东的意愿,但却有损中小股东的利益。
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兼任公司经理层要职,董事会中内部人的比例过高。
这种情况下,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就变为自我监督。
二、委托代理关系与独立董事制度(一)独立董事的含义。
独立董事又称作外部董事,独立于公司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事务。
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地做出判断的关系。
在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
其不代表出资人:包括大股东也不代表公司管理层。
(二)作为委托代理关系的独立董事制度。
产生代理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
对于所有者而言,其目标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对代理人而言,其行为动机是多元的。
除了获取个人经济收入动机外,还包括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动机,扩大调动资源能力的动机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
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所掌握的经营信息远劣于经营者。
因而,委托人想完全监督代理人是不可能的,委托人难以准确判断代理人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增进股东的利益。
代理人可以利用这种信息非对称性采取机会主义的搭便车行为损害所有者利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代理成本。
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加之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的薄弱,我国上市公司纷纷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108
2012年9月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模型分析
洛阳市职业技术学院 崔蓓
摘 要: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重新对独立董事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认为独立董事实质上具有代理人的性质,独立董事制度设计应以独立董事信息权保障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独立董事的中国模式,选择代理人成本、能力及其努力程度作为基点,以公司利润作为评价标准来构建独立董事委托代理模型,并依据模型分析提出了独立董事制度重构的基础方案。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 独立董事 模型分析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9(a)-108-02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股东大会)是委托人,独立董事接受股东(股东大会)的委托行使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决策权是代理人。
而高管层是在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的董事会的领导下,负责执行董事会的相关决策,负责企业的日常运营,或者只享有部分相对不重要的决策权。
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独立董事)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一是委托人如何选择并确定独立董事人选,需要依据代理人(独立董事)传递的信息——职业声誉和职业能力等;二是委托人(股东)如何了解代理人(独立董事)的努力水平,即代理人(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努力水平,以及运用自身才能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水平。
本文拟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委托代理模型。
1 独立董事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在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考虑风险中性的委托人(股东)和风
险中性的代理人(独立董事),委托人通过设计最优激励方案,委托代理人行使公司管理权。
同时,根据激励方案,代理人选择努力水
平。
作者认为公司利润的影响因素为代理人努力、
代理人能力类型以及市场竞争度,
那么企业利润为。
市场竞争度受产品市场的企业数、产品技术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假设是一个连续
变量,其数值越高,企业的利润越低,即。
代理人的努力是私人信息,委托人不易观察到;代理人的能力类型,其中
,假定服从分布,密度函数为。
1.1 风险态度中立的最优激励机制
本文建立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即独立董事职业能力的社会信号传递系统,委托人可以通过代理人的工作经验、职业水平等因素,以及社会评价系统来了解代理人的工作能力,声誉函数。
委托人支付给代理人的工资为,
代理人的保留效用为,代理人的努力成本为,其中,代理人越努力,成本越高,
即。
一般地,努力的边际成本递增,即。
代理人能力越高,努力成本与之呈反向变化,即。
同时,努力和能力在效用上是互补的,即,,但是代理人努力程度的边际
利润严格递减,即
,努力与竞争度在效用上是替代的,即,代理人的能力类型越高,利润越高,即,代理人
的能力类型越高,努力水平越高,声誉越高,即。
根据以上描述,风险中性代理人的效用函数是:
(1) 由于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独立董事)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股东对于独立董事的激励目标和动机在于激励独立董事获取充分、有效和真实的信息,以做出有效决策。
委托人设计一个激励方案,激励代理人充分利用自身能力获
取并转化信息,即。
可能是c 、和的函数,即。
为了便于计算,简写为
,不影响本文的结论。
代理人经过权衡选择适当的能力信息披露,代理人会根据(2)式选择披露水平:
(2)写出关于的一阶条件,
在时满足此条件,于是激励相容约束为:
风险中性的委托人的效用函数是:
(3)其中代表代理成本,
即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要进行制度设计和执行所要花费的成本。
于是,在
激励相容约束和个人理性约束下,
委托人求解模型:
(4) 1.2 委托代理模型的解
对于委托人来说,提供一个契约,代理人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类型(才能、时间、精力等),选择一个努力水平。
定理1 在不对称信息下,对于
,如果最优努力的内点解存在,即,则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满足:
(5)
委托人的最优工资满足:
如果努力的内点解不存在,则最优性努力为0,委托人支付给代理人保留效用。
证明:首先,忽略个人理性约束,和是要求的变量,
为了让此问题转化为最优控制问题,首先令,则激励相容约束变为:
本文利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先建立H a m i l t o n i a n 函数:
(6)
作者简介:崔蓓(1978-),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公司治理、公司财务研究。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2012年9月
109
在该问题中,是控制变量,和为状态变量,记
,则函数(6)的最优必要条件为:
即常数
第一个必要条件意味选择一个使目标最优,最后两式代
表选择状态变量使目标最优。
边界条件为:
分布函数以及边界条件,可以推出
更进一步,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
由下式确定:
当不考虑个人理性约束条件,可得最优契约条件。
当考虑
约束,
代理人的能力类型对其效用函数的影响为:
即越高,效用越高。
当时,个人理性约束成立,即
此外,易证二阶条件满足,定理成立。
定理2 如果成本函数与无关,
则努力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
更进一步,有且 证明:如果成本函数与无关,则,定理2成立。
1.3 模型解的性质
根据定理1,可以推出:
推论1:如果
,且,那么,最优努力高,即。
如果代理人努力成本与其能力类型无关,在上均匀分布,则有。
证明:记(5)式左边为
,则最优努力满足。
根据隐函数存在定理可知:
其中
当,时,由于和是战略互补
的,可以推得。
当
时,可推出
,
更进一步,
,即代理人能力越低,最优努力越多。
当
服从均匀分布时,
;当成本与
无关时,
,于是推论1的部分条件成立,得出同样
的结论。
从推论1可知,由,就有,满足推论1的成
本函数比较常见,如
,其中。
推论1研究的是对最优努力的影响程度。
由于,从定理1可得推论2。
推论2:如果推论1假设成立,委托人给予高能力的代理人高工
资,即。
推论3:如果努力与竞争在效用上替代,且
,则:(1)
,即竞争越激烈,委托人付给代理人的最优工资越低;
(2),即竞争越激烈,委托人努力水平越低。
证明:由隐函数存在定理可知
其中,
,在推论1的证明中已经证得,当
时,。
更进一步,
,即竞争越激烈,代理人努力水平越低。
由于
,由定理1可得。
于是,当推论3的条件成立时,有
,即竞争越激烈,委托人付给代理人的最优薪酬越低。
2 结语
在委托代理模型中,拥有信息的是代理人,处于信息优势,而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
根据本文的论述,在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独立董事)之间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独立董事作为代理人,却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
本文重新对独立董事进行了制度设计,并引入委托代理模型,以此来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模型分析。
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希望激励代理人努力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代理人披露真实的信息,付出努力,对他自身可能不是最优的。
因而,委托人必须设计一个激励方案激励代理人披露真实的信息,并付出充分的努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Bhagat, S., B.Black. 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Business Lawyer, 1999(54).
[2] 胡勤勤,沈艺峰.独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J].世界经济,2002(7).
[3] Klein, A.Firm Performance and Committee Structure[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9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