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影响煤比重的因素:
1. 煤的种类(成因因素);
2. 岩相组成;
3. 煤化度; 4. 矿物质种类和含量; 5. 水分及风化。
2. 色
煤的颜
一般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煤的颜色和 煤的性质有关,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变化。 褐煤呈褐色,主要是由于褐煤中含有腐植酸; 烟煤呈黑色;无烟煤呈钢灰色。如果用显微镜 对煤薄片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煤的颜色从长焰 煤到焦煤是有规律地变化,但其也受变质程度 和矿物质的不同的影响,如变质深的褐煤呈深 褐色到黑色。
单位
%
测定值
小数后一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一位

小数后二位
小数后一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结渣性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全硫 各种形态硫 碳酸盐二氧化碳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 灰中硅,铝,钛,钙,镁,钾,钠,硫,磷 矿物质 真相对密度 视相对密度
单位
% % % % % % % % % 无 无
测定值 报告值
小数后 二位
小数后 二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汞 氯、灰中锰、磷 灰熔融性特征温度
奥阿膨胀度特征温度 胶质层指数(x、y) 坩埚膨胀序数 发热量
单位
g/g % ℃
℃ mm 无 MJ/kg J/g
测定值
小数后三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三位
十位
个位 0.5
1/ 2
十位
个位 0.5
1/ 2
小数后三位 个位
奥阿收缩度 粘结指数 磨损指数 罗加指数 年轻煤的透光率
%1)
%1) 无 mg/kg %1) % 小数后一位 个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释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释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释义一、煤的基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可以将煤炭中的某些成分去除之后视为一个新的组合体,然后计算各组分的含量,这种组合体就称为"基准"。

换句话说就是以一个特定的煤炭状态表示化验结果,这样更科学更实用。

常用的燃煤基准有四种:(1)空气干燥基(简称:空干基,原称:分析基),符号:ad ,是指: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由实验室直接测定出的结果一般都是分析基结果,如Mad、Aad、Vad等。

(2)干燥基(简称:干基),符号:d,是指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干基结果是换算出来的。

(3)收到基(原习惯称:应用基),符号:ar,是指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收到基结果也是换算出来的,收到基指标在运销中使用较多,一般用户都要求收到基结果。

(4)干燥无灰基(原习惯称:可燃基),符号:daf,是指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也是换算出来的。

表示燃煤的化验结果时,只有标明了基准才有实用意义,因为同一组分的化验结果,用不同的基准表示会相差很大,以至于缺少可比性,引起诸多不便。

使用基准的方法是,先将化验项目的代表符号用大写英文字母书写好,将基准的代表符号用小写的英文字母写在右下角,例如:Mar,表示"收到基水分"(M是水分的代表符号,ar是收到基的代表符号)。

同样,其他项目都有固定的代表符号。

不同基准间也可以进行换算。

这样既正确反映了煤的质量,也方便了技术人员的使用。

二、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

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炭质量分级及低位发热量计算

煤炭质量分级及低位发热量计算

目录煤的分级 (1)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 (3)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 (4)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 (5)煤的固定碳分级 (7)煤中磷分分级 (7)煤中磷分分级 (7)煤中氯含量分级 (8)煤中砷含量分级 (8)煤中铅含量分级 (9)煤中汞含量分级 (9)煤中锗含量分级 (9)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10)烟煤粘结指数分级 (10)煤的着火温度 (10)稀散元素 (11)灰粘度 (11)结渣性 (11)煤炭粒度分级 (12)沾污指数的分级 (13)结渣指数分级 (13)1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14)中国煤炭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种工业用煤的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炭分析试验项目专用符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17)2煤的分级煤炭质量的好坏、煤的性质如何,均需通过不同的煤质标准来评价。

因此国家和煤炭行业标准,分别依据煤的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硫分、可磨性、煤灰熔融性等主要煤质指标并按全国煤炭资源的实际情况对煤进行了分级。

(一)全水分分级1煤灰流动温度(FT)分级(MT/T 853.2-2000)见下表:2(GB/T15224.1-2004)(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灰分(A 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灰分分级。

2、煤炭灰分分级3(GB/T15224.3-2004)(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实施)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 gr,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JB/T 9222-1999 湿型铸造用煤粉JB/T 9225-1999 铸造用粘土、膨润土化学分析方法GB/T 11957-2001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2937-1995 煤岩术语GB/T 15223-1994 液体树脂密度的测定方法比重瓶法GB/T 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 15224.1-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 15224.2-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 15224.2-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 15224.3-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3-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 15334-1994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微波干燥法GB/T 15458-1995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9-1995 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60-2003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GB/T 15588-2001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9-1995 显微煤岩类型分类GB/T 15590-1995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GB/T 16414-1996 煤矿科技术语岩石力学GB/T 16658-1996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773-1997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GB/T 17607-1998 中国煤层煤分类GB/T 17608-1998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9-1998 铸造焦用煤技术条件GB/T 17610-1998 水煤气两段炉用煤技术条件GB 14181-1997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T 18023-2000 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8342-2001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18510-2001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18511-2001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18702-2002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GB/T 18711-2002 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GB/T 18712-2002 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19092-2003 煤粉浮沉试验方法GB/T 19093-2003 煤粉筛分试验方法GB/T 19222-2003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GB/T 19224-2003 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GB/T 19225-2003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GB/T 19226-2003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GB/T 19227-2003 煤和焦炭中氮的测定方法半微量蒸汽法GB/T 19494.1-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 19494.2-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3-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GB/T 19559-2004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9560-2004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容量法GB/T 189-1997 煤炭粒度分级GB/T 212-200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200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1996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3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8-1996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397-1998 冶金焦用煤技术条件GB/T 476-200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7-1998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8-2001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9-2000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80-2000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483-1998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 3812-1983 褐煤蜡试样的采取和缩制方法GB/T 1341-200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2-2001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3-2001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4-1995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5-2001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GB/T 1819.6-2004 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锑量的测定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2559-1981 褐煤蜡熔点测定方法GB/T 2560-1981 褐煤蜡滴点测定方法GB/T 2561-1981 褐煤蜡中溶于丙酮物质(树脂物质)测定方法GB/T 2562-1981 褐煤蜡中苯不溶物测定方法GB/T 2563-1981 褐煤蜡灰分测定方法GB/T 2564-1981 褐煤蜡酸值和皂化值测定方法GB/T 2565-1998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2566-1995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4632-1997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715-1996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 3813-1983 褐煤蜡密度测定方法GB/T 3814-1983 褐煤蜡粘度测定方法GB/T 3815-1983 褐煤蜡加热损失量测定方法GB/T 3816-1983 褐煤蜡中地沥青含量测定方法GB/T 4633-1997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4-1996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4757-2001 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 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GB 481-1993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T 5447-1997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电加热法GB/T 5449-1997 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50-1997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6948-199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9-199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7560-2001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7561-1998 合成氨用煤技术条件GB/T 7562-1998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7563-2000 水泥回转窑用煤技术条件GB 8207-1987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 8208-198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T 8899-1998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GB/T 9143-2001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技术条件MT/T 736-1997 无烟煤电阻率测定方法MT/T 801-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悬浮性能测定方法MT/T 740-1997 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MT/T 800-1999 煤系高岭岩(土)煅烧土白度测定方法MT/T 737-1997 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MT/T 963-2005 煤中汞含量分级MT/T 964-2005 煤中铅含量分级MT/T 965-2005 煤中铬含量分级MT/T 966-2005 煤中氟含量分级MT/T 967-2005 煤中锗含量分级MT/T 799-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沉降体积测定方法MT/T 917-2002 工业型煤结渣性测定方法MT/T 918-2002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MT/T 849-2000 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 851-2000 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741-1997 煤系高岭岩三氧化二铝浸出率测定方法MT/T 852-2000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MT/T 739-1997 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MT/T 916-2002 工业型煤样品制备方法MT/T 738-1997 选煤厂水力分级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915-2002 工业型煤样品采取方法MT/T 230-2005 哈氏可磨性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MT/T 936-2005 锤式破碎缩分联合制样机通用技术条件MT/T 938-2005 烟煤奥阿膨胀计通用技术条件MT/T 939-2005 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MT/T 940-2005 煤中氟、氯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GB/T 3058-1996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2559-2005 褐煤蜡测定方法GB/T 213-1996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MT/T 732.1-1997 水泥回转窑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2.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2.3-1997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3.1-1997 合成氨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3-1997 水泥回转窑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4-1997 高炉喷吹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4.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郑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4.2-1997 高炉喷吹用郑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5.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蒲白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 163-1997 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表通用技术条件MT/T 846-1999 煤体导水性分类MT/T 850-2000 煤的全水分分级MT/T 853.1-2000 煤灰软化温度分级MT/T 853.2-2000 煤灰流动温度分级MT/T 877-2000 DZS型电磁振动高频筛MT/T 698-1997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699-1997 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MT/T 701-1997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2-1997 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14-1997 煤粉生产防爆安全技术规范MT/T 724.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澄合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5.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新汶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5.2-1997 冶金焦用新汶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6.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肥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6.2-1997 冶金焦用肥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7.1-1997 蒸汽机车用阜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7.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阜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8.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大通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2-1997 水泥回转窑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3-1997 冶金焦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1-1997 冶金焦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2-1997 蒸汽机车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3-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1.1-1997 冶金焦用峰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1.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峰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988-2006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MT/T 1009-2006 动力配煤导则MT/T 621-2006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采取方法MT/T 1010-2006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采取方法MT/T 1011-2006 固定床气化用型煤技术条件MT/T 1012-2006 煤的转鼓试验方法MT/T 1013-2006 煤炭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MT/T 1014-2006 煤灰中主要及微量素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6-2006 煤和煤矸石浸出试验方法SN/T 1599-2005 煤灰中主要成分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SN/T 1600-2005 煤中微量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T/T 996-2006 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的测试方法MT/T 997-2006 活性炭吸附NH3穿透容量和穿透时间的试验方法MT/T 998-2006 活性炭吸附SO2饱和容量的试验方法MT/T 999-2006 活性炭水溶物的试验方法GB/T 15458-2006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9-2006 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7608-2006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20475.1-2006 煤中有害素含量分级第1部分:磷GB/T 20475.2-2006 煤中有害素含量分级第2部分:氯MT/T 1034-2006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MT/T 240-1997 煤矿降尘用喷咀通用技术条件MT/T 712-1997 煤矿防尘措施的分级除尘效率测定方法MT/T 713-1997 煤矿粉尘真密度测定方法MT/T 752-1997 煤的甲烷吸附量测定方法(高压容量法)MT/T 764-1997 矿用泡沫除尘剂性能测定方法MT/T 1025-2006 煤炭检测报表规范(动力煤)MT/T 1026-2006 煤炭检测报表规范(炼焦、喷吹煤)MT/T 1027-2006 煤芯煤样视相对密度测定MT/T 1028-2006 煤中硒含量分级MT/T 1029-2006 煤中镉含量分级MT/T 239-2006 褐煤蜡技术条件MT/T 1030-2006 烧结矿用煤技术条件GB/T 483-2007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1341-2007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4-200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6416-2007 褐煤中溶于稀盐酸的钠和钾测定用的萃取方法GB/T 16658-2007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8207-2007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T 8208-200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MT/T 1017-2007 选煤用磁铁矿粉GB/T 3715-2007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MT/T 737-2007 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JB/T 9222-2008 湿型铸造用煤粉。

煤质分析

煤质分析

分类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标准操作步骤水分干燥称重法GB 212-2001方法A:通氮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

在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出水分的质量分数方法B: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内,于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量分数灰分高温灰化法GB 212-20011. 缓慢灰化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人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加热到(815士10)℃ ,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

以残留物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2. 快速灰化法方法A:将装有煤样的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士10)℃的灰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人仪器内完全灰化,后送出。

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分方法B:将装有煤样的灰皿由炉外逐渐送人预先加热至(815110)℃的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加热称重法GB 212-2001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柑涡中,在(9士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固定碳减重法GB 212-2001100-(水分+灰分+挥发分)1.高位发热量;一定量的分析试样在氧弹热量计中.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燃烧,根据试样燃烧前后量热系统产生的温升,并对点火等附加热进行校正后即可求得试样的弹筒发热量。

煤发热量热量计法GB 213-2003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硫酸与二氧硫形成热之差)即得高位发热量,氧弹热量计的热容量通过相近条件下燃烧一定量的基准量热物苯甲酸来确定2.低位发热量恒容低位发热量和恒压低位发热量可以通过分析试样的高发热量计算得出 计恒容低位发热量,要知道煤样中水分和氢的含量.计算恒压低位发热量,要知道煤样中氧和氮的含量硫GB 214-2007艾士卡法①.将空气干燥煤样和艾氏剂混合均匀。

煤质分析化验

煤质分析化验

01
有机硫含量测定
通过化学反应将煤中的硫元素转化为硫 酸盐,再测定硫酸盐的含量,以评估煤 中硫的含量和脱硫效果。
02
03
灰分和挥发分测定
测定煤在高温下燃烧后的残留物和挥 发性组分的含量,以评估煤的燃烧特 性和工业应用价值。
工业分析方法
粘结指数测定
通过测定煤在加热过程中粘结力的变化,评 估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以指导炼焦配煤和 焦炭质量预测。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强化质量监控,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智能化和自动化
01
02
03
自动化采样系统
实现自动采样、制样和送 样,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 时间。
智能化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煤质 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 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 确性。
煤质分析化验的重要性
煤质分析化验是煤炭科学利用的前提,通过了解煤的品质,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燃烧技术和设备,提高燃煤效率和减少污 染物排放。
煤质分析化验有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对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02
煤质分析化验方法
物理分析方法
新技术应用
01
02
03
人工智能
物联网技术
新型检测仪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煤质分析,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高分析准确 性和效率。
将物联网技术与煤质分析相结合, 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数据传输, 提高分析效率。
研发更高效、更精准的煤质分析 仪器,提高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 性。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SD321-89(精)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SD321-89(精)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煤的高位发热量的测定方法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炭质页岩的发热量的测定。

1 定义1.1 热量单位热量的单位为焦〔耳〕,单位符号为J。

1J〔焦(耳)〕=1N·m(牛顿·米)=107erg(尔格)。

我国过去惯用的热量单位为20℃cal(卡),简称卡,现已废除。

1cal(卡)(20℃)=4.1816J〔焦(耳)〕1.2 发热量的表示方法发热量测定结果以J/g(焦/克)或MJ/kg(兆焦/千克)表示。

1.2.1 弹筒发热量在氧弹中,有过剩氧的条件下〔氧气初始压力2.6~3.0MPa(26~30at)〕,燃烧单位质量的煤样所产生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硫酸、硝酸、呈液态的水和固态的灰。

终点温度每升高1K(开),煤和苯甲酸的燃烧热约降低0.4~1.3J/g。

当按规定在相近的温度下标定热容量和测定发热量时,温度对燃烧热的影响可近于完全抵销,而无需加以考虑。

注:任何物质(包括煤)的燃烧热都是随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而改变的,其温度越高,燃烧热越低。

因此,一个严密的发热量定义,应对燃烧产物的终点温度有所规定。

但在实际测定发热量时,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把终点温度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或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都是不现实的。

1.2.2 恒容高位发热量煤在工业装置的实际燃烧中,硫只生成二氧化硫,氮则生成游离氮,这是同氧弹中的情况所不同的。

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稀硫酸生成热和二氧化硫生成热之差以及稀硝酸的生成热,得出的就是高位发热量。

因为弹筒发热量的测定是在恒定容积(即弹筒的容积)下进行的,由此算出的高位发热量,也称恒容高位发热量,它比工业上的恒压(即大气压力)状态下的发热量约低8~16J/g,一般可忽略不计。

1.2.3 恒容低位发热量工业燃烧与氧弹中燃烧的另一个不同条件是:在前一情况下全部水(包括燃烧生成的水和煤中原有的水)呈蒸汽状态随燃烧废气排出,在后一情况下水蒸气凝结成液体。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项目ISO标准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项目ISO标准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
GB/T18510-2001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
GB/T18702-2002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
ASTM D2639-04
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3175-2007
煤和焦炭术语
ASTMD121-01a
从所得各种数据中计算煤和焦炭分析结果标准规范

固体矿物燃料——艾士卡法测氯
ISO 587:1997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
ASTM D2361-2002
氧化水解微库仑分析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 6721-2001
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煤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
ASTM D 4208-2002
ASTM D 3180-1989
规定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T483-2007
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G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751-2009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GB/T16772-1997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
GB/T16772-1997
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 灰分
GB/T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 硫分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511-2001
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
GB/T19224-2003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GB/T 20104-2006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GB/T 18666-2002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GB/T 19952-2005

第十二节 煤的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第十二节 煤的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第十二节煤的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1方法提要
量取6~13mm粒度的煤样,在(850±15)℃的马氟炉中隔绝空气加热30min,称量,筛分,以粒度大于6mm的残焦质量之和的百分数作为稳定性指标TS+6;以3~6mm和小于3min的残焦质量分别各级残焦质量之和的百分数作为热稳定性辅助指标TS3~6、TS-3
2测定步骤
2.1按GB474的规定制备6~13mm粒度的空气干燥煤样约1.5kg,仔细筛去小于6mm的粉煤,然后混合均匀,分成两份。

2.2用坩埚从两份煤样中各取500cm3煤样,称量(称准到0.01kg)并使两份质量一致(±1g)。

将每份煤样分别装入5个坩埚,盖好坩埚盖并将坩埚放入坩埚架上。

2.3迅速将装有坩埚的架子送入已升温到900℃的马氟炉恒温区内,关好炉门,将炉温调到(850±15)℃,使煤样在此温度下加热30min。

煤样刚送入马氟炉时,炉温可能下降,此时要求在8min内炉温恢复到(850±15)℃,否则测定作废。

2.4从马氟炉中取出坩埚,冷却到室温,称量每份残焦的总质量(称准到0.01kg)。

2.5将孔径6mm和3mm的筛子和筛低盘叠放在振筛机上,然后把称量后的一份残焦倒入6mm筛子内,盖好筛盖,并将其固定。

2.6开动振筛机,筛份10min。

2.7分别称量筛分后粒度大于6mm、3~6mm及粒度小于3mm的各级
残焦的质量(称准到0.01kg)。

2.8将各级残焦的质量相加与筛分前的总残焦质量相比,二者之差不应超过±1g,否则测定作废。

煤质分析简介(Q、一般规定)

煤质分析简介(Q、一般规定)

弹筒发热量Qb: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燃烧 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和固态灰时 所产生的热量。由实验室直接测得Qb,ad。
恒容高位发热量Qgr: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 ,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及固 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数值上等于弹筒发热量减去硫酸校正热和硝酸生 成热 Qgr,ad= Qb,ad-94.1*St.ad-α * Qb,ad
=47.05 %
四、常用数理统计术语及其定义
极差:一组观测值中,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 误差:观测值和可接受的参比值间的差值。 方差:分散度的量度。数值上为观测值与它们的平均值之 差的平方和除以自由度(观测次数减1)。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准确度:观测值与真值或约定真值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所得独立试验结果间的符合程度。 临界值:统计检验时,接收或拒绝的界限值。 允许差: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两个或多个观测值间允许的 最大差值。
热容量的标定要求 1、精密度要求:一般进行五次重复试验,计算五次重复 试验结果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差,相对标准差不超过 0.2% , 若超过 0.2% ,再补做一次试验,取符合要求的五次结果 平均值,修约至1J/K,作为该仪器的热容量。 2、准确度要求:用标准煤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之差在 不确定度范围内;或用苯甲酸五次反标,平均值与标准热 值之差不超过50J/g。 3、稳定性要求:如果量热系统没有显著改变,重新标定 的热容量与前一次热容量值相差不应大于0.25%。
• • • • • • • • • • •
例:对一新热量计进行标定的结果如下: △t ℃ E J/ ℃ 2.012 10002 2.020 9994 2.385 10010 2.9045 10008 3.2005 9990 3.5023 9986 3.7503 10001 3.8911 10005 请判定△t与E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本次标定是否有效?

煤质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煤质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煤质专业知识考试题一、选择题1 .气煤是一种()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

[单选题]*煤化度V粘结性2 .肥煤()较厚,粘结性强,加热时产生大量的胶质体。

[单选题]*胶质层V结焦层3 .煤镜质体反射率及其分布图由于能够有效地鉴别(),常作为炼焦煤性质评价的必要检测指标。

混煤,单种煤4 .瘦煤粘结性较差,单独炼焦时焦炭的耐磨性差,但其收缩裂纹少,在配煤中配入瘦煤,可以提高焦炭(\[单选题]*块度,反应后强度5 .中煤是介于()和砰石之间的产品。

[单选题]*精煤。

混煤6 .评定化验结果的依据是数据的()和准确度。

[单选题]*精确度7 .哈氏可磨指数是反映煤的()的重要指标。

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可磨指数越大,煤越容易磨碎成粉。

在发电煤粉锅炉和高炉喷吹用煤,可磨指数是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单选题]*可磨性√耐磨性8 .人炉煤的()主要影响焦炭的强度和气孑碎,同时炼焦过程当中,人炉煤水分对煤料的堆密度以及焦炉温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单选题]*水分V粒度9 .随着煤的变质程度不同,煤的元素组成相应发生变化,煤的变质程度(),煤中氢含量就越高。

越高V越低10 .配合煤的()在炼焦中全部转入焦炭。

[单选题]*灰分V硫分挥发11 .肥煤的粘结指数比焦煤(\[单选题]*高V低12 .在加热时不能形成胶质体的煤,没有(工[单选题]*可塑性13 .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工[单选题]*A褐煤√B焦煤C气煤D瘦煤14 .国标无烟煤、褐煤的Vdaf分类指标为()[单选题]*A≤10%x≥36%B≤1O%∖>37%√SU%、≤36%D≤11%x>37%15 .煤的结焦率一般为73-78%,煤的灰份()转入焦炭,硫份()转入焦炭。

[单选题]*A全部、全部B全部、60~70%√C60~70%∖全部D60-70%.60-70%16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格模板项目ISO标准GB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格模板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格模板项目ISO标准GB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格模板
ASTMD3684-2001(2006)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
GB/T19225-2003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
GB/T8207-200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
GB/T8208-2007
煤中硒的测定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GB/T16415-2008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GB/T19226-2003
煤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
GB/T15224.2-2004
水煤浆
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18855-2008
水煤浆试验方法
GB/T18856-2008
第1部分:采样
第2部分:浓度测定
第3部分:筛分试验
第4部分:表观黏度测定
第5部分:稳定性测定
第6部分:密度测定
第7部分:pH值测定
GB/T217-1996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6949-1998
元素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镉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8-2003
煤中铬、镉、铅测定方法
GB/T16658-2007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汞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7-2003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16659-1996
氧弹燃烧原子吸收测定煤中汞含量的标准方法
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19494-2004
煤样的采取方法
ASTMD2234//2243M-07
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ASTMD346-04(2001)
煤和焦炭取样及分析ASTM法实验室评定标准规范
ASTMD4182-1997
制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
ISO18283-2006(E)

Chap 6 煤的性质 (part 1 --12.15~16)

Chap 6 煤的性质 (part 1 --12.15~16)


H-显微硬度,MPa; 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 d-压痕对角线长度,mm; -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
说明:煤化程度对煤的显微硬度有重要影响。
3)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变化规律: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 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 碳含量为75 % ~80 %(长焰 煤、气煤)之间有一个极大值; 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 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 85%左右最低;煤化程度再 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 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 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直线增 加。
本节重点介绍煤的透光率和红外光谱。
1、煤的透光率
1)概念 是指煤样在100℃的稀硝酸溶液中处理90min,所得有色 溶液对一定波长(475nm)的光的透过率。有色溶液透光率的 测定有分光光度计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分光光度计法因其
重现性差,一般用得不多,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目视比色法测
定有色溶液的透光率,用 PM 表示。 2)PM的用途
2、煤的磁化率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变化规律: 比磁化率随煤化程度提高
而直线增加,在碳含量79%~
91%之间出现转折,增大幅度 减缓,此后则急剧增大。即煤
的比磁化率在烟煤阶段增大幅
度较小,无烟煤阶段最大,褐 煤阶段居中。
利用煤与矿物质在磁性上
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来,即 磁选法选煤。
3、煤的核磁共振
1)概念 原子核在强磁场作用下吸收一定波长射频的能量而 产生跃迁的现象。
★ 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影响最大
泥炭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TRD 0.72
0.8~1.35
1.25~1.50
1.36~1.80
2、 煤的视(相对)密度【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ARD】

煤炭质量指标

煤炭质量指标

煤炭质量指标煤炭质量,是指煤炭产品在自身的形成和开采、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

根据煤炭产品质量特性和用途,可用一定的质量指标(或标准)来表示。

如按煤的工业分析,可用煤的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等指标来表示;按煤的元素分析,可用煤中碳(C)、氢(H)、氧(n)、氮(N)、硫(S)、磷(P)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来表示;按煤的工艺性质,煤炭质量又可用煤的发热量(0)、煤的粘结性(R·I)和结焦性(y)、煤的热稳定性(TS)、煤灰的熔融性(DT、ST或FT)、煤的反应性、煤的燃点(T)以及煤的可选性等指标来表示。

一、水分1、外在水分(Wwz):外在水分是指在煤开采、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以及大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

它以机械方式与煤相连结着,较易蒸发,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相等。

在空气中放置时,外在不分不断蒸发,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压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为止,此时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

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应用煤,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风干煤。

外在水分的多少与煤粒度等有关,而与煤质无直接关系。

2、内在水分(Wnz):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

内在水分指将风干煤加热到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学方式(吸附等)与煤相连结着,较难蒸发,故其蒸汽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

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绝对干燥或干煤。

二、灰分1、灰分的来源和种类:煤灰几呼全部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但煤在燃烧时,矿物质大部分被氧化,分解,并失去结晶水,因此,煤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别很大。

我们一般说的煤的灰分实际上就是煤灰产率,煤中矿物质和灰分的来源,一般可分三种。

(1)原生矿物质: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难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

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这部分数量很小。

(2)次生矿物质: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砂粒或由水中钙、镁、铁等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

煤的灰分及其测定知识点解说(全面版)资料

煤的灰分及其测定知识点解说(全面版)资料

煤的灰分及其测定知识点解说(全面版)资料煤的灰分及其测定一、灰分测定的意义灰分是降低煤炭质量的物质,在煤炭加工利用的各方面都带来有害的影响,因此测定煤的灰分对于正确评价煤的质量和加工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1.灰分是表征煤炭质量的最主要指标,是考核煤矿和选煤厂煤炭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商品煤灰分是煤矿、选煤厂和用(户)煤单位结算的依据;灰分也是现阶段我国制定煤炭出厂价格的基本依据。

2.煤用作动力燃料时,灰分增加,煤中可燃物质含量相对减少。

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灰分影响锅炉操作(如易结渣、熄火),加剧了设备磨损,增加排渣量。

煤用于炼焦时,灰分增加,焦炭灰分也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系数。

3.煤的灰分大小,直接影响着煤作为工业原料和能源使用时的作用。

如炼焦、气化、加氢液化以及制造石墨电极等都要求煤的灰分在一定限度以下,否则将影响这些工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

在工业利用上,灰分小于10%称为特低灰煤,灰分在10%~15%称为低灰煤,灰分在15%~25%称为中灰煤,灰分在25%~40%称为富灰煤,灰分大于40%为高灰煤。

灰分对煤而言,虽然是“废料”,如何变废为宝,各地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如用煤灰制造硅酸盐水泥,矿渣支架、矿渣砖等。

煤灰还可以改良土壤,此外,从煤灰中可提炼锗、镓、钠、钒等重要元素,为国防工业和其它工业提供原料。

二、灰分来源煤中的灰分不是煤的固有成分,而是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灰分常称为灰分产率。

煤中矿物质分为内在矿物质和外在矿物质。

内在矿物质,又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1.原生矿物质,是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其含量一般不超过1~2%;2.次生矿物质,是成煤过程中泥炭沼泽液中的矿物质与成煤植物遗体混在一起成煤而留在煤中的。

次生矿物质的含量一般也不高,但变化较大。

内在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内在灰分只能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国家 标 准
GB/ 1 7 - 2 0 ' 53 0 1 r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代 替 GB/ 1 7- 1 8 T 5 3 9 9
Deemiain tema sa it o c a tr n to o h r l bly o l f t i f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测定煤 的热稳定性所用 的煤样 、 仪器设 备、 测定 步骤 、 结果计算和精密度 本标准适 用于褐煤 、 无烟煤 以及不粘结性烟煤。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 所包 含的条文 ,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 为本标 准的条文。本标准 出版时 ,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 准都会被修订 ,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 用下 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 9 6 煤样 的制备方法(q IO 8 :95 4 -19 7 ev 1 8 17) S 9 G / 4 - 98 3 19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B T 8

G / 17-20 B ' 53 01 r 温恢复到 (5 士巧) 否则测定作废 。 8。 C,
54 从马弗炉中 . 取出 钳A, 冷却到室温. 称量每份残焦的总质量( 称准到 。0 g. .1 )
55 将 孔径 6 和 3 的筛子和筛底盘(- ) . mm mm ( 3叠放在振筛机 (.) , 4 42上 然后 把称量后 的一 份残焦倒 人 6 mm筛 子内 , 盖好筛盖并将其 固定 56 开 动振筛机 , 分 1 mi, . 筛 0 n
3 方法提要
量取 6 -3 1 mm 粒度 的煤样 , (5 士1) ^ 在 8。 5 C的马弗炉 中隔绝空气加热 3 mn 称量 , 分 以粒度 0 , i 筛 大于 6 的残 焦质 量 占各 级残 焦质量之 和的百 分数 作为 热稳定 性指标 T 十; 3 - m 和小 于 mm S 。以 ^ 6 m 3 、 mn的残焦质 量分别 占各级残焦质量之和 的百分数作 为热稳定性辅助指标 r 36T - S-, S 3 0
煤的热稳定性指标 , %; 煤的热稳定性辅 助指标 , %;
。— 各级残焦质量之 和, ; 9
阴 。 粒度大于 6 十— m m残焦质量,; 9
-3 -- 粒度为 3 mm残焦质 量 .; -6 g
。一 , 粒度小于 3 — m m残焦质量,o g
57 分别称量筛分后粒度大于6 ,-6 . m 3 m m m及粒度小于3 m m的各级残焦的质量( 称准到。0 g. 1 )
58 将 各级残焦的质量相加 与筛分前的总残焦质量相 比, . 二者之差不应 超过 士1 否则 测定作废。 g , 6 结 果计算 6 1 煤 的热稳定性指标和辅助 指标按式() . 1一式 () 3计算 :
I 7 -4 CS 3 0 0 n 1 2
G8
c / 1 7-2 0 s T 3 01 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煤 的热 稳定 性 测定 方 法
D tr n t n te ma sa i t o c a eemiai o h r l bl y o l o f t i f
4 仪 器、 备 设
41 马弗炉 : 区不小于 10 X 0 带 有恒温调节装 置并能保 持在(5士1) 附有热电 . 恒温 0 mm 2 mm 3 80 5 C。 偶和高温计 。炉后 壁留有挥发分排 出孔和热电偶插人 孔 4 2 振筛 机 : . 往复式 , 幅(0 ) 振 4 士2mm; 频率(4士2 ) i-o 20 0mn ' 4 3 圆孔筛 : 筛机相匹配的方形筛 。孔径为 6 . 与振 mm和 3 并配筛盖和筛底 盘 m m
测定 步骤
51 按 G 44 . B 的规定制备 6 3 度的 7 ^1m m粒 空气干燥煤样约 15 仔细筛去小于6 . . k g m m的粉煤, 然
后混合均匀 , 分成两份 。 52 用柑1 45从 两份煤样 中各取 50 煤样 , 量( 准到 。0 g 并使两份 质量一致 ( g . . M(. ) 0c ' m 称 称 1 ) 士1 ) 将 每份煤样分 别装人 5个增祸 , 盖好增 I盖并将柑祸 放人柑祸架 (. 。 N 46 ) 上 53 迅速将装 有1#的架 子送 人已升温到 90 . #1 0c 的马 弗炉 (. 41恒温 区内, ) 关好炉 门. 将炉温 调到(5 80 士1) 使煤样在此 温度下加热 3 mi。煤样刚送人马弗炉 时. 5 c, 0 n 炉温可能下 降, 此时要求在 8 n内炉 mi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质且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 一 1 1 批 准 01 1 一2 20 -8 0 02 0 -1实施
62 计算两 次重复测定各级残焦指标 的平均 值。 63 将各级残 焦指标的平均值按 G / 43 . B 丁 8 规定 的数据修 约规则修约到 小数后 一位 , 作为最后结果 报
出。 精密度
各项 指标的两次重复测定 的差值都不得超过 30a . 0,
T十 鄂 X 100பைடு நூலகம்S一 ‘ T,一m 又 100 S, m6 - a _
TS
. … 。 .·..··… … … .... ..·
(1)
(2 )
ma 100 mX _
.........。.·… … (3 ) .........。。。
式 中: 7 +— ' 6 S T 36 S- 3 S-, T
44 工业天平: . 最大称量 1 感量为 0 1 k, g . g 0 .
45 带 盖增祸 : 量为 10 , . 容 0 c 瓷钳涡 或刚玉增祸 。 m 46 增 祸架 : . 用耐温 90 0 C以上的金 属材料制成 。根据马弗炉恒 温区的大小 , 柑涡架可 以制成 能放置 5 个或 1 0个钳 锅。
2 0 一 1 1 发布 01 1 一 2
20 一 8 0 0 2 0 一 1实 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匡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I W k
GBT 53 20 / 7- 01 1


本 次修订 内容 主要根据 GB T 3 19《 / 4 - 98煤炭分析试 验方法 一般规定 》 原标 准中有关 的术 语和 8 对 符号以及表述方法进行 了修改 , 并增加了前 言部分 , 标准 的主要技术内容基本 不变。 本 标准 自实施之 日起 , 替 GBT 7- 18 0 代 / 1 3 99 5 本 标准 由原 国家煤 炭工业局提 出。 本 标准由全国煤 炭标准化技术 委员 会归 口。 本标 准起草单位 : 煤炭科学研 究总院煤炭分析实验 室。 本标 准主要起草人 : 陈丽珠 、 姚恩题 、 施玉英 。 本标 准于 9 9 17 年 7 月制定 ,99 1 18 年 2月进行第一 次修订 。 本标 准委托煤炭科学 研究总院煤炭分 析实验室负责解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