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合集下载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做的一篇合悼五位烈士(柔石、白莽、李伟森、胡也频、冯铿)的纪念性文章,是在烈士殉难两周年纪念之际,写下的这篇战斗檄文。

《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并没有全面的写五位烈士的事迹,而是着重写了两位,其余的三位只简约的点到而已。

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时代背景
《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所写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

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

即1933年2月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
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 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 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 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缘木求鱼:指用错误的办法来追求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 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ppt图表: . /tubiao/
ppt下载: . /xiazai/
ppt教程: . /powerpoint/
资料下载: . /ziliao/
范文下载: . /fanwen/
试卷下载: . /shiti/
教案下载: . /jiaoan/
耸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夸大或捏造事实。 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不能用于形 容唱歌。) 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能理解为“文章写得不好, 读不下去” ) 解甲归田: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1926年3月18日的那一幕,令鲁迅先生铭心刻骨,五年之后,反动派再次 向进步青年举起屠刀,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惨遭杀害,鲁 迅先生又一次失去了好朋友,中国又一次失去了好青年。试想,鲁迅先生会 怎样?是沉默还是高声呐喊?
文题解读
为了忘却的记念
“忘却”,将悲哀摆 脱、搁置
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
“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弄文学)
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 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 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 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 ——不至于此罢? ……”

《为了忘却的纪念》精美课件

《为了忘却的纪念》精美课件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 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 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 轻轻一擦,质感很好,而且还有一种隐隐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 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 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被我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 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 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八年 了,一眨眼的工夫。”她轻轻叹息。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 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
迁移练笔-示例
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 性差了吗?
▲ 王

五烈士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又写下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现在我们一起走近这篇文章,透过先生那耐人
寻味的语言,感受一个“守夜人”的爱与恨,体悟一个战士的清醒与
执着。
为了忘却的记念
文/鲁迅
梳理文章每一小节的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节 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第二节 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第三节 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的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第四节 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第五节 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 式,不少于300字。
迁移练笔-示例
“你还记得这些手帕吗?十几年的全都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 的,还记得吗?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 给你擦汗。”看着她在我面前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 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 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为了忘却的纪念》-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为了忘却的纪念》-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罗曼谛.克(dì) 艺苑.(yuàn) 吮.血(shǔn) 客栈.(zhàn) 轻率.(shuài)
篇目2 为了忘却的纪念
1
2
3
语基·预习任务单 文本·鉴赏任务单 文本对应练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简洁·简捷
[辨词]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简单”的意思。“简洁”指(说
话或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①指说话直截了
篇目2 为了忘却的纪念
1
2
3
语基·预习任务单 文本·鉴赏任务单 文本对应练
[运用] ①老张的散文文字优美,格调高雅,但他的小说就 相形见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探究一 一词一句蕴深意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任务导引] 面对革命青年的无辜被杀,鲁迅先生用带着满腔悲愤饱含血泪 的笔,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字字含泪,句句有情,将对青 年遇害的悲愤和对反动政府的愤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任务设计] 1.文章第一部分第二段中“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 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 约其辞的文章”一句的含意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析课文题解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为记念“左联”五烈士遇难两周年而作的。

它表现了作者极度悲愤的心情:既有对牺牲的战友的深切哀悼,也有对杀害青年作家的反动派的愤怒声讨。

标题中“忘却”一词,意思是“摆脱悲哀”,“为了忘却”实际上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

因此,标题把“忘却”与“记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矛盾,实际上这正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的必胜的信念。

课文简析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又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的散文。

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无限崇敬和怀念的深情,以及对反动派的愤恨。

作者从回忆自己与烈士们交往和对他们的印象中,选取既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又能表现作者的感情、态度的典型材料,歌颂烈士们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从而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与卑劣。

例如写白莽,通过三次见面的细节和几回通信的记叙,描述了他单纯、热情、朴实、坦率、坚强、乐观的性格和献身革命的精神,从而控诉了反动派的罪恶。

全文共五个部分,每部分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过渡自然。

第一部分主要赢余作者与白莽三次见面的经过,第二部分回忆作者与柔石交往的经过,并由柔石写到冯铿。

这两个部分的过渡(由白莽写到柔石)是极其自然的。

第三部分写柔石、白莽同时被捕,这是全文的过渡段。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烈士的深切悼念,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第五部分结束全文,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表达对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然的坚强信念。

特点提示1.文中作者运用了三个典故。

第一个是从柔石的“硬气”和“迂”的特点想到了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这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和“迂”的特征,同时也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像明成祖朱棣一样惨无人道、诛杀无辜的罪行。

第二个是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到《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这也是为了说明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什么两样,同时表明自己不像高僧那样“坐化”,而是“逃走”,存实力,继续战斗。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整体感知
见面次数
事件
形象特征
第一次
亲自送来书稿,曲译“国民诗人”为“民众诗人”。
积极追求真理、做事认真负责、阳光端正、直率坦诚、爱憎分明。
第二次
亲自送译稿,“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
认真负责,直率坦诚。
第三次
白莽出狱,跑到鲁迅处,并且告诉鲁迅他是一个革命者。
坚强乐观,勇敢无畏,追求真理,敢于反抗。
以记叙为主,多以事实说话,融入议论和抒情,从而揭示烈士们遇害的真相,抒发难以压抑的悲痛之情。
语言
激烈犀利,抑扬顿挫。
含蓄沉稳,隐晦曲折。
风格

是拍案而起的严正控诉,在激愤沉痛的呼号中显示出一股喷薄而出、奋发突进的反抗力量,风格雄健激越。
是痛定思痛的冷静追忆,在悲愤沉痛的回忆中表现出一股强烈的坚忍不拔的斗争意志,风格沉郁厚重。
鲁迅:那时我确无写处的,身上穿源自一件黑袍子,故有缁衣之称。尾联同是写实。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三个典故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大冤案、大惨案、大悲剧,这正影射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柔石、白莽等革命者和进步青年的罪行。 ①用朱棣屠杀方孝孺十族:朱棣即映衬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方孝孺暗示的是柔石,既表现了柔石的“硬气”:威武不屈,舍生取义;也反映了他的“迂”:天真、单纯、愚忠,以致连累亲友。 ②秦桧以“莫须有”构害岳飞并赶尽杀绝的行径:暗示了柔石等烈士遇难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的;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恐吓、通缉鲁迅的事类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正如巨奸秦桧当权而致社会黑暗压抑的局面等同。鲁迅“逃走”正是其不愿坐以待毙,而要保持“韧的战斗”的明智选择。 ③司马政权杀害嵇康等文士:表明向秀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嵇康等友人的深厚情谊。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以简短笔墨曲折隐晦地表达哀伤愤激之情。鲁迅用此典,正揭露了蒋介石统治是极端黑暗的,毫无言论自由的,既类比了自己艰险处境,也表达了悲愤心情,更揭露了政治黑暗和专制压抑。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文原文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文原文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文原文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的作品,原文如下: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过。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我居于沪上,与人合租公寓。

室友叫做王二,是个爱酒之人。

他每晚都要喝得烂醉如泥,有时甚至整夜不归。

我对此颇感不适,但也不好发作。

某夜,我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

出门一看,只见王二与一群酒友在街头斗殴。

他的朋友们帮他混战着,而我却只能袖手旁观。

突然,我感觉到一股力量将我推倒在地上。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

我赶紧将他扶起来,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老人感激地看着我,说:“谢谢你,年轻人。

他们欺负我,但你不同,你是个好人。


听到这句话,我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不知道这个老人是谁,但他的话让我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我于是继续走着,心里想着:“或许这就是生命的奇妙之处吧。

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人,在某个时刻相遇,互相扶持,共同走过一段旅程。


这篇课文表达了鲁迅对于生命的感悟。

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当下。

他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的。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身边的人,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走得更远。

为了忘却的纪念原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原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原文《为了忘却的纪念》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情侣的爱情故事和他们之间的经历。

这篇小说以其明快、幽默而又充满哲思的风格吸引了不少读者,被认为是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的标题“为了忘却的纪念”开头那一句,直接把情感切入了主题。

其中的“忘却”指的是时间与记忆的流逝,而“纪念”则代表了往事,两者形成了一种悖论。

故事的主人公高村以及他的女友洋子正处于这样的悖论之中。

许多年前,这对恋人相爱了,发生了很多事情,而这些同时也只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

现在,他们生活苦涩,却依然相信着过去的美好。

小说极富张力的情节和对真实感情的描写,让人不由得被吸引。

作者从叙述者的角度,以清晰而悬念式的方式,将故事循序渐进地揭示给我们。

小说中提到的各种具体场景,又令人想起了那些热恋时主人公所经历的场景,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与生命的深思与体感。

小说的主要人物在情感和经历上都十分丰满,他们之间善良的感情和垂涎于过去的爱情错综复杂。

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过于华美,也不会显得沉重。

相反,作者运用了冷峻的语言来深刻描绘他们矛盾的外表与内心深处的想法。

这种表达方式中的错位感,会使人感到愉悦又受挫,因为生活并不是总是如我们期待的一样美好。

小说中的情节紧凑且有张力,一气呵成地传递出情感的力量。

它充满了日本文化的精神与哲理,体现了细节的生命力。

整个故事在一系列细节中得以展开,这些细节又不影响文字的简洁与明了。

作者运用深沉的文字气息,将读者带入了日本的文化微观世界观赏。

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村上春树深深地探索了时光的力量和人的命运,在现实和梦想之间,自由与束缚之间,情感与清醒之间完成了巧妙的转换。

作者通过描述人们的情感世界,引发出读者对爱情,生活,命运以及人性存在的一系列思考。

总的来说,村上春树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一部很值得深入阅读的小说,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通过深入的探讨日本文化与哲学,展现了一个由现实和梦想所组成的细节化宇宙,借此启示我们裹挟着时间的前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体味生命的价值与美好。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知人论世: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 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 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1930年3月,“左联”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 会、创造社等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 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 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 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2.6.2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学习目标
厘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 内容
体会白莽、柔石等人的性格特征,把 握其人物形象。
体会作者对以白莽为代表的青年烈士 的哀悼之情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 之情。 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 手法,提高复杂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李伟森
知人论世:左联五烈士
1903年8月生于湖北武昌,笔名求实。 1917年考入武汉高等商业专科学校。五四时, 参加领导学生运动。1921大学学习。后当选团中央委员, 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 1930年8月,任中央宣传部秘书。1930年春, 参加上海“左联”的领导工作。有《小品文 杂感集》,译著《朵思退夫斯基》。
知人论世:左联五烈士
冯铿
1907生于广东潮州,又名岭梅。五卅时 期在潮州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开始发表文 学作品。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 加“左联”。《新女性歌》三十年代风靡一 时:“真正的妇女是洗掉她们唇上的胭脂, 作为一个铿铿锵锵,推进时代进展的整个集 团的一份子。烈火中的斗士,来寻找它们真 正的出路!”或是其名由来。有短篇小说集 《铁和火的新生》,中篇小说《重新起来》。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1.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

2.本文选自《鲁迅全集·南腔北调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故事新编》、《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

3.五位烈士分别是:白莽、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

4.文章开头,“悲愤”与“悲哀”能否交换?不能。

悲哀指作者对五位青年革命家牺牲而感到深切悲痛,而悲愤则不仅表明了作者对五位青年的哀悼之意,也抒发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丑恶行径的愤懑之情。

而作者想要摆脱的是失去同伴的悲哀,从而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不懈地斗争。

若两者交换,则连同对反动派的厌憎,愤懑也一并忘却,显然不符文意。

5.“我很想借此竦身一摇”中“此”指?指写下这篇文章。

6.结合第一端末尾:“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联系文章标题,谈谈语义相反的“忘却”与“纪念”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忘却”指忘却失去同伴的悲伤之情,“纪念”则指他们的勇气将激励后人,永远为后人所纪念。

作者要忘却悲伤,化悲痛为力量,以牺牲者们的勇气激励自己与后人,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斗争,以此纪念逝者。

因而不矛盾。

7.第二段中,“不敢”、“不屑”、“不愿”、“隐约其词”这四个词分别表现了各媒体什么态度?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分别表现各媒体对反动派势力怀有畏惧、与反动派狼狈为奸、袖手旁观、忌惮反动派的态度,反应了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社会黑暗,白色恐怖极度严重的社会现实。

也说明五位烈士被秘密杀害。

8.文章末位“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采用了排比、对比手法。

作者与革命家们的经历形成对比,表现时间流逝,也写出了作者对于这些青年革命家们难以忘怀,强烈抒发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哀悼以及怀念之情,暗含着对反动派凶残行径的愤懑、厌憎。

连用三句排比,与本外开头“这两年来,悲愤总是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形成呼应。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相关文段
勤奋好学
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 《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 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
夜里,我将译文和爱原憎文分粗明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 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 字率的直,坦都诚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 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 压似的。……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
写作背景
遭国民党秘密杀害的五位青年作家,被称为“左联五烈士 ”。“左联”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 个进步的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目的是与中国国民 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写作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大肆 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 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他们被秘密杀害。之后,鲁迅即 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 界的现状》等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1933年2月7-8日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内容 一 交代写作目的,重点回忆与白莽的交往过程 二 详写与柔石之间的往来,略写对冯铿的印象
三 叙写托柔石给白莽带书,二人不久被捕之事
四 叙述柔石等青年被捕、遇害的经过及作者的
境遇与悲愤心情

抒发悲愤情感,揭露社会黑暗,呼应开头
任务一
鲁迅笔下的白莽、柔石等青年有何特点?
活动一
思考讨论:梳理白莽相关情节,分析白莽是一个 怎样的青年?鲁迅为何反复提及彼得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共31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共31张ppt)
6.2《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2.分析文章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情感,梳理情感 脉络。 3.分析并概括柔石、白莽的形象特征。 4.学习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为进步事业而舍生忘死、勇于 献身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左联”
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成立,它 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发起 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左联"倡 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 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 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
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 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鲁迅
主要作品: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
三、写作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 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 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1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 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淞沪警备司令部,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也时刻面 临被捕的危险境地,但他丝毫不畏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
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鲁迅发表《中国无产阶级 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 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1933年2月7-8日,鲁迅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此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原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原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原文《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一部由石黑一雄创作的小说,在日本文学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一部受到全世界读者爱戴的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残疾的画家的生活经历,以及与他相处的人们的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不仅描绘了残疾画家的内心世界,还通过他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人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小说的名字“为了忘却的纪念”,本身就充满了深意。

忘却是一种痛苦,但却是人们渴望拥有的一种快乐。

当人们遭遇了一些不可逆转的挫折和打击时,往往选择“忘记”,去淡化那些伤痛,去尽量让自己回到过去的自己。

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想要留住一些东西,让它们成为“纪念”。

因为只有在那个底色里,人们才能感受到曾经的美好,才能再次激起内心深处的感动。

小说中的嗣永桃之助就是一个注定无法忘记的人。

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右腕和视力,成为了一名残疾人。

但桃之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原本喜欢的艺术,反而用尽全力去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坚韧和执着令人感动,也是小说中最值得我们思考的一点。

除了桃之助,这本小说中还有很多闪光点。

特别是对于人性的刻画,作者作了很多深刻的探讨。

在小说中,人性被分成了两部分:一方面是诱惑、虚荣、嫉妒等负面情绪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对渴望、爱、信仰等美好情感的追求。

这些都成为了小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如,桃之助的女儿夏子就是一位相当有意思的人物。

她母亲离去后,一直相信自己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她为了让父亲看起来更像一个“英雄”,每天给他练习耳东西、使用刀叉、穿衬衫等东西。

这在我们看来或许很奇怪,但这也说明了夏子对父亲的无限爱和信仰。

究竟这种情感能否抵挡住生活的重重打击?这也是作者想要令读者思考的问题。

小说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容易理解的作品。

其中充斥着很多难以理解的象征和寓意,需要我们仔细品味。

但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才成为了一部充满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启示我们思考生命的真谛,思考人性的本质,思考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和价值。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背景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背景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背景1.《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二月七——八日写的,记念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革命作家,他们是在两年前,即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活埋或枪杀的。

自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不幸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就疯狂地施行法西斯的血腥统治,可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不但没有被“剿尽杀绝”,反而一天天壮大起来。

从一九二七年到鲁迅逝世后不久的一九三七年这一段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第三个时期――“新的革命时期”。

毛主席指出:“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这两种‘围剿’,在帝国主义策动之下,曾经动员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反革命力量,其时间延长至十年之久,其残酷是举世未有的,杀戮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摧残了几百万工农人民。

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

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

”中国人民的文化战线,一九二七年以后一直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

到一九三O年后,由于中国自由大同盟(一九三O年二月)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三O年三月二日)的成立,白色恐怖愈加残酷。

鲁迅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自由大同盟的成立宣言中,说明了当时反动派进行残酷压迫的情况。

宣言说:“我们处在现在统治之下,竟无丝毫自由之可言!查禁书报,思想不能自由;检查新闻,言语不能自由;封闭学校,教育读书不能自由;一切群众组织,未经委派整理,便遭封禁,集会结社不能自由。

至于一切政治运动与劳苦群众争求改进自己生活的罢工抗租的行动,更遭封杀禁止。

甚至任意拘捕,偶语弃市,全无保障,不自由之痛苦,达于极点!”反动派一方面“禁止书报,通缉作家,封闭书店”;另一方面“收买流氓、侦探,堕落文人,组织其民族主义和三民主义文学运动”。

关于前者,书刊方面“不但内容略有革命性的,而且连书面用红字的,作者是俄国的,绥拉菲摩维支、伊凡诺夫和奥格涅夫不必说了,连契诃夫和安特来夫的有些小说,也都在禁止之列”,甚至“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202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优秀课件

202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优秀课件

二、梳理文章思路
浏览课文,给每一章拟定一个小标题 (试用四1字词语)
交代写作目的,解题 五人被害后社会反应
1 回忆白莽
3 柔、白被捕 5 抒写悲愤/
纪念意义
2 追忆柔石 4 烈士遇害
点面结合,详略有致
时隔七年,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笔触回忆与白莽、 柔石等人的交往的?请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一至第 四章,完成表格填写。
《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 • 缁(zī)衣:即黑色的衣服。
第四部分:“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课文中 多处地方有所表述,试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
首联“挈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
惯于长夜过春时, 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写“我”保存实 挈妇将雏鬓有丝。 力的“逃走”。 梦里依稀慈母泪, 颔联“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紛传我被 城头变幻大王旗。 捕,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写母 忍看朋辈成新鬼, 子情。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颈联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 月光如水照缁衣。 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冕了”,写烈士遭难。
将柔石与
类比,借方孝孺称颂柔石。
第四章中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 么用意?
相似点: 岳飞、柔石,都是被人谋杀的; 秦桧、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残害无辜; 高僧、作者: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
不同之处: 高僧坐化,消极反抗; 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走,
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交往概括
人物品质
合办朝花社、做印本、做杂务,拼命译书还 借款(二3-6)

《为了忘却的纪念》(正式版)

《为了忘却的纪念》(正式版)
说明了只两次会面白莽就完全信任了鲁迅先生,相信 他是革命者最可信任的同志,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帮助, 甚至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他;前两次见面表明自己的身 份,证明了白莽在白色恐怖之中的时刻保持着高度的 警惕性。
3、第一部分末尾处,为什么要提及给白 莽送书是托柔石送去的?
为下文集中笔墨写柔石做铺垫。 4、柔石是怎样的一个人?(到文中找出相 关句子并加以分析。) • ①为人随和,单纯、善良。(“迂”) ②联系全文得出柔石是一位认定真理就 一往无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 (硬气)
而“没写处”
揭露
专制黑暗
映衬
心情悲愤
类比
处境危殆
3、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 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 尾。现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
• 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 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 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 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 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 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 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
二、把握人物形象
1、在鲁迅的印象中,白莽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和白莽共有三次会面:第一次只记住了他的 外貌,第二次和第三次则发现了在白莽身上具有 的直率、自尊、乐观、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信任 同志、内心世界崇高等特点。
2、作者和白莽第三次相见时,白莽才告诉作 者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出”,这 说明了什么?
当年鲁迅逝世,上海万人送葬,长街十里步行两 小时。这场面,掌权的国民党不会去组织,他们视 鲁迅为反叛,通缉令早已发出,暗杀的枪口一直没 放下。万里长征的共产党又远在陕北,立足未稳。 出面的是蔡元培、宋庆龄等一批社会贤达,自发举 哀的是成千上万冒着风险的民众。人们将一面“民 族魂”的旗帜覆盖在他的棺上。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注释和赏析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注释和赏析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注释和赏析⼀我早已想写⼀点⽂字,来记念⼏个青年的作家。

这并⾮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今没有停⽌,我很想借此算是竦⾝⼀摇,将悲哀摆脱,给⾃⼰轻松⼀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九三⼀年的⼆⽉七⽇夜或⼋⽇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有《⽂艺新闻》上有⼀点隐约其辞的⽂章。

那第⼗⼀期(五⽉⼆⼗五⽇)⾥,有⼀篇林莽先⽣作的《⽩莽印象记》,中间说:“他做了好些诗,⼜译过匈⽛利诗⼈彼得斐的⼏⾸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但他却是不愿见名⼈的⼈,结果是鲁迅⾃⼰跑来找他,竭⼒⿎励他作⽂学的⼯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间⾥写,⼜去跑他的路了。

不久,他⼜⼀次的被了捕。

……”这⾥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

⽩莽并没有这么⾼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我也没有这么⾼慢,对于⼀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原⽂是载在诗集前⾯的,邮寄不便,他就亲⾃送来了。

看去是⼀个⼆⼗多岁的青年,⾯貌很端正,颜⾊是⿊⿊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说姓徐,象⼭⼈;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是这么⼀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也有些和她不⼤对劲了。

就只剩了这⼀点。

夜⾥,我将译⽂和原⽂粗粗的对了⼀遍,知道除⼏处误译之外,还有⼀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了。

第⼆天⼜接到他⼀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冷,好像受了⼀种威压似的。

我便写⼀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的爱憎,将原⽂改变。

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诗,以供读者的参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简介

1927年“四 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叛变革命, 从军事、文化两方面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围剿, 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 步的文艺团体、书店,查禁进步书刊,通缉、逮 捕甚至秘密屠杀进步作家。1931年1月17日, “左联”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 频等人被秘密逮捕,于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五烈 士遇难两周年之日,鲁迅发表此文深刻揭露国民 党反动派的罪行。后收入《南腔北调集》。
二、文章三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了三个典故: • 一是用方孝孺的典故 • 一是用高僧的典故 • 一是用向子期写《思旧赋》
• 第一个典故:
• • •
方孝孺与柔石同乡,精神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他 们都面对着残无人道的暴力。 方孝孺:硬气——宁折不弯,舍生取义 迂 ——固执,不适应实际
• 柔 石:硬气——为信仰而坚持不懈 • 迂 ——书生气,缺乏经验 •
为了忘却的记念
2016
关于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 日),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 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 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 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 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 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主要的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 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多本杂 文集,如《坟》 、《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他 的笔像匕首,像投枪,一如他的人生:耿介、正直、 嫉恶如仇。
文章分析

三、白莽、柔石是怎样的人?

白莽是一个的革命青年, 他纯朴耿直、年轻有为、乐观 向上 。 • 柔石质朴、忠厚、任劳任怨、 损己利人、埋头苦干,为信仰 而坚持不懈,但是又对恶势力 缺乏认识,缺少经验。他们都 是难得的好青年。
四、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作者要忘却的 是什么?要记念的又是什么? • “忘却”,将悲哀摆脱 ; “记念”, 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二者 联结起来,有三层含义: • (1) 烈士往事历历在目,鲜血如在眼前, 两年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 有停止”,“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 • (2) 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化悲痛为力 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 • (3) 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他们永远 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
• 第三个典故: • 鲁迅以自己写此文与向子期写《思
旧赋》类比,两件事有相似点: • 向子期:生活在魏晋时期司马氏政 权的高压之下,没有言论自由。 • 鲁迅:生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 恐怖中,也没有言论自由。 • 两件事也有不同之处: • 向子期:不敢写 • 鲁迅:以古喻今,曲折地抨击了国 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巧妙地表达了 自己的感情。 • 通过类比揭露社会的黑暗
《说岳全传》中的高僧坐化是为躲避来追捕的差役, 作者逃走是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两件事 情有相似点。 • 岳飞柔石 :都是被人谋杀的 • 秦桧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残害无辜 • 高僧 作者: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 • 两件事情也有不同之处: • 高僧坐化:消极反抗 • 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 走,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 通过类比揭露了敌人的卑劣
永诀: jué
囚系: xì
信札: zhá
累及: lêi
寥寥:
liáo
大王旗: dài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形容说话含含糊糊,躲躲闪闪。
隐约其辞
形容因匆忙、紧张、害怕而不知所措。 仓皇失措 好东西落到了坏人的手里。比喻怀才不遇。明珠暗投 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情随事迁 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 延口残喘
多积累词语会笔下生辉
吮血:shŭn 惴惴 :Zhuì
戳穿: chūo
挈妇: qiè
缁衣: zī
将雏:chú
涅槃: nièpán
不屑: xiè
客栈:zhàn
偈子: jì
解往: jiè
曲译: qū
多积累词语会笔下生辉
押解: jiè 铿锵 : kēng mú jí
夹衫: jiá
譬如: pì
模样:
编辑: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人心险恶难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人心惟危 郑重其事
佛教用语。意思是,寂灭,解脱。指佛和高层 的逝世。是佛教所信奉的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涅槃
第一部分:重在记叙,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重在记叙,写与柔石的交往及为人(兼 及冯铿) 。 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五作家被害经过、作者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悲愤心情。 第五部分:抒发悲愤心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坚 定信念。
研习: 1、分析白莽、柔石的形象 2、作者将非常“宝贝”的两本书 送给并不十分熟识的白莽,说明什 么? 3、分析第三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4、“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诗如 何理解? 5、如何理解文中三个典故的作用? 6、如何理解标题
勿忘历史——左联
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 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 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 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 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 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 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 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