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荧光素

合集下载

常见的荧光量子产率标准物

常见的荧光量子产率标准物

常见的荧光量子产率标准物
荧光量子产率是指在光激发下,发射出荧光的分子数量与吸收入激发态的光子数量之比。

这个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对于不同的荧光染料和荧光物质,其荧光量子产率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荧光标准物质和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
1.荧光素(Fluorescein):
•荧光量子产率:约80%
2.罗丹明B(Rhodamine B):
•荧光量子产率:约80%
3.吡啶(Pyridine):
•荧光量子产率:约50%
4.奎宁(Quinine):
•荧光量子产率:约54%
5.硫化苯(Benzene Sulfur):
•荧光量子产率:约1%
6.铝酞菁(Aluminum Phthalocyanine):
•荧光量子产率:约15-20%
需要注意的是,荧光量子产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温度、化学环境等。

上述数值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测得的标准值,实际应用中可能因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研究人员通常使用这些标准物质来校准和比较不同荧光物质的性能。

在实验和应用中,了解荧光量子产率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荧光染
料至关重要。

几种常见荧光素极其特性介绍

几种常见荧光素极其特性介绍
几种常见荧光素极其特性介绍
荧光素(英语:Fluorescein,又称为荧光黄)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它是具有光致荧光特性的染料,外观为暗橙色/红色粉末,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在蓝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荧光染料种类很多,目前常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有以下几种:异硫氰酸荧光素,四乙基罗丹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目前荧光素广发应用在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中。
4、其它荧光素
单激光束三色荧光分析时,要求单激光激发,所选择的三种荧光素的发射光波长应该有所不同。除FITC(发射绿光)、PE(发射橙光)外,还应选择发射红光或深红光的藻红蛋白-花青素(phycoerythrin and cyanidinPC5)、叶绿素蛋白(peridinin chorophyll protein,PerCP)或藻红蛋白-德克萨斯红(phycoerythrin and Texas Red tandem,ECD)。因为这些荧光素在受到488nm的蓝光激发CD是由在空间结构上互补的两个荧光素分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组成一个荧光分子。PC5由PE和cyanidin 5组成,ECD由PE和Texas Red组成。他们前一个分子的发射光波谱与后一个分子的激发光波谱相重合,这样,当前一个分子受激光激发后,产生的发射光可直接激发后一个分子,最后由后一个分子的发射光体现出整个组合的荧光特性。因此,此组成上说是两个分子,但表现为一个分子的物理性质。
(2)PerCP是从一种生活于深海区域的鞭毛虫中发现的色素,其功能为将可渗透入深海的落光传递至鞭毛虫的叶绿素发色基团,进而发出红光。需注意的是PerCP为单个分子。
(3)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和花青素5(cyanidin 5,Cy5)这两种荧光素的激发光波长要求在630nm左右,需第二根激光来激发。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4)镧系:Eu、Tb 5)PE:吸收光490~560nm,发射光595nm,红色
荧光。 6)其它: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物质。
2021/4/4
3
三、分类
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2021/4/4
4
四、应用
将病毒接到敏感细胞上进行增殖复制, 待病价最高的时候进行间接荧光免疫实 验
用于分毒时,确定有无病毒的存在 测抗体
2021/4/4
2
二、常见荧光素特性
1)FITC:黄色结晶粉末,吸收光:490~495nm, 发射光:520~530nm,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2)RB200:橘红色粉末,吸收光570nm,发射光 595~600nm,橘红色荧光。
3)TRITC:紫红色粉末,吸收550nm,发射光 620nm,橙红色荧光。
8
谢谢!
2021/4/4
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4
10
间接荧光免疫实验
2013307341 叶苹苹
2021/4/4
1
一、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 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 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 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 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 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 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 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 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 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2021/4/4
5
五、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优点:特异性高、敏感性高、速度快
缺点:非特异性染色
注意事项:
1、每次试验应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2、应注意荧光抗体的质量

含有氨基的荧光素标记

含有氨基的荧光素标记

含有氨基的荧光素标记
荧光素标记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其中荧光素分子被连接到另一个分子上,以便在特定波长下发出荧光。

荧光素标记通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含有氨基的荧光素标记通常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生物分子标记应用。

氨基是荧光素分子中的一个重要官能团,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荧光素分子与目标分子的连接。

其中,5-氨基荧光素(5-Aminofluorescein,也称为5-FAM)是一种常用的荧光素标记。

它具有活泼的胺基官能团,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如与蛋白质、抗体、核酸等进行共价连接,实现特异性荧光标记。

由于其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和稳定性,5-氨基荧光素通常被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标记研究。

另外,ATTO 647N NHS酯(ATTO 647琥珀酰亚胺酯,ATTO 647N活性酯)也是一种常用的含有氨基的荧光素标记。

它是一种基于罗丹明的荧光标记,用于红色光谱区,具有强吸收、高荧光量子产率、高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和良好的吸收性能,ATTO 647N NHS酯通常被用于单抗和多抗的标记研究。

总之,含有氨基的荧光素标记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标记技术,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荧光标记,从而更好地研究它们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等。

荧光剂的主要成分

荧光剂的主要成分

荧光剂的主要成分荧光剂是一类能够在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荧光剂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有机荧光剂和无机荧光剂两大类。

有机荧光剂是指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质,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发光寿命。

其中,最常见的有机荧光剂之一是荧光素。

荧光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荧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生物荧光成像、荧光标记和荧光探针等领域。

另一类有机荧光剂是吡啶类化合物,如吡啶、噻吩和咔唑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和荧光量子产率,可以通过调节其结构和取代基来改变其发光性质,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无机荧光剂是指由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组成的无机物质,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和较窄的发光峰宽。

其中,最常见的无机荧光剂之一是铜离子。

铜离子可以与有机配体形成络合物,在发光过程中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荧光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稀土离子也是重要的无机荧光剂。

稀土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和特殊的发光性质,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其中,钆离子、铽离子和镧离子等常用的稀土离子在生物荧光成像和荧光探针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有机和无机荧光剂,还有一类特殊的荧光剂是量子点。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

量子点的荧光颜色可以通过调节其粒径和组成元素来控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光电器件和荧光探针等领域。

荧光剂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荧光剂、无机荧光剂和量子点。

这些荧光剂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荧光剂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荧光(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教学提纲

荧光(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教学提纲
• 光源 • 滤光片 • 光路 • 聚光器 • 镜头 • 图像采集系统
荧光光源:高压汞灯、氙灯或卤素灯
滤色系统: 激发滤色片:置于光源与物镜之间,用于选择激发光范 围,只有能激发荧光染料发光的特定波长 的光通过。 阻挡滤色片:物镜和目镜之间,选择性通过特异的荧 光,呈现专一的荧光色彩。
光路
透射荧光显微镜光路(a)
(二)盖玻片
盖玻片厚度在0.17mm左右,光洁。为了加强激发光,也可用 干涉盖玻片,这是一种特制的表面镀有若干层对不同波长的光起 不同干涉作用的物质(如氟化镁)的盖玻片,它可以使荧光顺利 通过,而反射激发光,这种反射的激发光女可激发标本。
(三)标本
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不能太厚,如太厚激发光大部分消耗在 标本下部,而物镜直接观察到的上部不充分激发。另外,细胞重 迭或杂质掩盖,影响判断。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是 : 光源 单色器或滤光片 样品池 单色器或滤光片 检测器荧光分光 Nhomakorabea度计原理图
注意事项:
(1) 注意开机顺序。 (2) 注意关机顺序。 (3) 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扫描速度、负高
压、狭缝的设置一般不宜选在高档。 (4) 关机后必须半小时(等氙灯温度降下)
方可重新开机。
8 荧光技术的应用
(四)封裱剂 封裱剂常用甘油,必须无自发荧光,无色透明,荧光的亮
度在pH8.5~9.5时较亮,不易很快褪去。所以,常用甘油和 0.5mol/l pH9.0~9.5的碳酸盐缓冲液的等量混合液作封裱剂。
(五)镜油 一般暗视野荧光显微镜和用油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用镜
油,最好使用特制的无荧光镜油,也可用上述甘油代替,液体石 蜡也可用,只是折光率较低,对图像质量略有影响。
荧光技术
韩东洺 细胞生物学科

常见荧光素

常见荧光素

常见荧光素:(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FITC纯品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和酒精溶剂。

有两种异构体,其中异构体Ⅰ型在效率、稳定性与蛋白质结合力等方面都更优良。

FITC分子量为389.4,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FITC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

其主要优点是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

(2)四乙基罗丹明(rhodamine, RB200) :RB200为橘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600nm,呈现橘红色荧光。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etramethyl rhodamine isothiocynate, TRITC):TRITC为罗丹明的衍生物,呈紫红色粉末,较稳定。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5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620nm,呈现橙红色荧光,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

因其荧光淬灭慢,也可用于单独标记染色。

(4)镧系:镧系螯合物某些3价稀土镧系元素如铕(Eu3)、铽(Tb3)、铈(Ce3)等的螯合物经激发后也可发射特征性的荧光,其中以Eu3 应用最广。

Eu3螯合物的激发光波长范围宽,发射光波长范围窄,荧光衰变时间长,最适合用于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5)藻红蛋白(P-phycoerythrin,PE):PE是在红藻中所发现的一种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然荧光色素,分子量为240kD的蛋白,最大吸收峰为564 nm,当使用488 nm激光激发时其发射荧光峰值约为576 nm,对于单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来说,推荐使用585±21nm的带通滤光片,双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推荐使用575±13nm的带通滤光片。

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发光原理

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发光原理

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发光原理1. 引言:荧光的魅力说到发光,大家脑海中是不是会闪现出五光十色的景象?比如夜空中的星星、深海中的生物,甚至是那些可爱的小虫子们。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的发光原理。

这俩家伙可不简单,它们在科学界可是赫赫有名!就像小朋友们喜欢的超级英雄一样,它们都有各自的“超能力”。

那么,这些荧光家伙到底是怎么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呢?2. 绿色荧光蛋白(GFP)2.1 GFP的起源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一种海洋水母中发现的。

想象一下,这水母在海里游来游去,随时随地都能发出迷人的绿色光芒,简直就像海底的明星!后来,科学家们把这个神奇的蛋白提取出来,发现它在研究生物体时可以发挥大作用。

比如,它可以标记细胞,帮助研究人员观察细胞的活动,真是个无敌的小帮手。

2.2 GFP的发光原理那么,GFP是怎么发光的呢?这就要提到它的结构了。

GFP里有一种叫“色氨酸”的氨基酸,平时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它一遇到特定的光照,就开始“激动”起来。

经过一番“舞动”,它就会释放出能量,变成美丽的绿色光芒。

就好比一颗小星星在黑夜中闪烁,光彩夺目。

这种发光过程,我们称为“荧光”。

而且,GFP是相对稳定的,能在细胞中长时间发光,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研究中。

3. 荧光素(Fluorescein)3.1 荧光素的介绍说到荧光素,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可是在化学界里炙手可热的存在!荧光素是一种合成染料,颜色多样,最常见的当然是鲜艳的绿色。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环保监测,甚至是材料科学。

这玩意儿就像一位多才多艺的明星,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展现自己的才华。

3.2 荧光素的发光原理荧光素的发光原理和GFP有点相似,但又各有千秋。

它的分子结构里有多个共轭双键,这些双键就像一条条“小桥”,让电子在分子间自由游走。

当荧光素被激发光照射时,这些电子就会快速跃迁,随后又很快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释放出能量,形成荧光。

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

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

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荧光染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并在吸收能量的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的化学物质。

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例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荧光染料及其主要用途。

1. 墨水蓝(BR):墨水蓝是一种具有强烈蓝色荧光的染料,常用于生物实验中的DNA染色。

它与DNA结合后能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从而在实验中方便地观察和分析DNA的存在和定位。

2. 罗丹明B(RhB):罗丹明B是一种红色荧光染料,广泛用于组织切片和细胞染色。

它能够与细胞核和胞浆中的核酸结合,以显示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帮助科研人员研究细胞分裂和组织结构变化。

3. 草酸罗丹明G(OG):草酸罗丹明G是一种绿色荧光染料,主要应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定量分析。

在分光光度计中配合荧光检测器使用,可以精确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和核酸的浓度。

4. 罗丹明110(Rh110):罗丹明110是一种黄绿色荧光染料,常用于细胞活性检测。

通过与细胞内的酶或细胞膜结合,罗丹明110可以用来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存活情况,特别适用于细胞毒性测试和细胞增殖研究。

5. 荧光素(FITC):荧光素是一种与生物相容性极高的荧光染料,常用于免疫染色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它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中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以及细胞表面标记。

以上只是常见的荧光染料中的几种,它们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荧光染料不断问世,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更有力的工具。

通过荧光染料的运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物质和环境,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常见荧光基团

常见荧光基团

Dihydrorhodamine 123 二氢罗丹明123Tetramethylrhodamine-6-maleimide 四甲基罗丹明-6-马来酰亚胺Tetramethylrhodamine-5-maleimide 四甲基罗丹明-5-马来酰亚胺5--IAF ,5-Iodoacetamidofluorescein 5-吲哚乙酰氨基荧光素6-TET 6-羧基-2',4,7',7-四氯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BIS[N,N-BIS(CARBOXYMETHYL)AMINOMETHYL]FLUORESCEIN TETRASODIUM SALT 双[NN-双(羧甲基)氨甲基]荧光素四钠盐Fluorescein-5-maleimide 荧光素-5-马来酰亚胺5-FITC cadaverine 5-异硫氰酸荧光素尸胺Sulforhodamine G 磺基罗丹明G7-Hydroxy-4-methylcoumarin 7-羟基-4-甲基香豆素3-Cyano-7-hydroxycoumarin 3-氰基-7-羟基香豆素Fluorescein, disodium salt 荧光素二钠盐Fluorescein 荧光素6-FAM phosphoramidite 5'-荧光素氨基磷酸酯6-TRITC四甲基罗丹明-6-异硫氰酸6-Carboxy-X-rhodamine, succinimidyl ester 6-羧基-X-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5-Carboxy-X-rhodamine, succinimidyl ester 5-羧基-X-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6-Carboxy-X-rhodamine 6-羧基-X-罗丹明5-TAMRA, 5-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 succinimidyl ester 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6-TAMRA, 6-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 6-羧基四甲基罗丹明5-TAMRA, 5-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 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6-CR6G, 6-Carboxyrhodamine 6G 6-羧基罗丹明6G5-FITC, luorescein-5-iso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荧光素6-FAM,succinimidyl ester 6-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5-FAM,succinimidyl ester 5-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5-FAM 5-羧基荧光素6-FAM 6-羧基荧光素Rhodamine B 罗丹明BRhodamine 6G 罗丹明6GAMC, 7-Amino-4-methylcoumarin 7-氨基-4-甲基香豆素Cy3,succinimidyl ester Cy3,succinimidyl esterCy3 Cy3 AP2635 Cy5,,succinimidyl ester Cy5,,succinimidyl esterCy5 Cy5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0F3T)罗丹明B二氢罗丹明123四甲基罗丹明-5(6)异硫氰酸酯荧光素5-吲哚乙酰氨基荧光素6-TET 6-羧基-2',4,7',7-四氯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异硫氰酸荧光素酯5-FITC尸毒素磺基罗丹明G7-羟基-4-甲基香豆素3-氰基-7-羟基香豆素6-FAM6-TRITC 四甲基罗丹明-6-异硫氰酸6-羧基-X-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6-羧基-X-罗丹明异硫氰酸荧光素7-氨基-4-甲基香豆素Cy3Cy5 荧光素类:Cyanine (花青素)罗丹明类:亚甲蓝Methylene blueTexas Red6-JOE 荧光素类AMCA 香豆素类Alexa Fluor:通过香豆素,若丹明,呫吨(例如荧光素),和花青染料的磺化合成。

常见荧光基团

常见荧光基团

Di h ydrorhodamine 12 3 二氢罗丹明123Tet r ameth y I r ho d amine-6-m a I eimi d e 四甲基罗丹明・6 —马來酰亚胺bTet r ameth y Irhodam ine-5-maleimid c 四甲基罗丹明・5•马來酰亚胺b5-IAF , 5-Iodoaceta m i dofluore s cein 5 -眄I喙乙酰氨基荧光素6 -TET 6-^基一2’ • 4. 7\ 7•四氯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BIS[N,N-BIS(CARBOXYMETHYL)AM I NOMETHYLJFLU0RESCEIN TETRASODIUM SALT 双[NN•双(技甲基)氨甲基]荧光素四钠盐F I uo r c s c ein-5-ma l e im i de 荧光素・5—马來酰亚胺b5・F I TC c adaver i ne 5 —异硫貳酸荧光素尸胺^Sulfor h o d am i ne G确基罗丹明Gb7・Hydroxy・4・me t hyl c o u marin 7 •轻基-4 •甲基香豆素3 b-Cyano・ 7 ・hy d roxycoumar i n 3 •眾基一7 •羟基香豆素bF ] uoresc e i n, d i sodium s a It荧光素二钠盐bFluorc s cc i n荧光素6-FAM phosphoramid i t e 5•—荧光素氨基磷酸酣6b・TR I TC四甲基罗丹明・6•异硫報酸6b・Carb oxy X-rhodamin e , succinimi d yl c ster 6•拔基・X-罗丹明琥旳酰亚胺酣5 -Carb o xy-X-rhodamine, succinimidyl es t e r 5•竣基-X—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酣6-Ca r box y -X-rho d amine 6—拔基罗丹明5—TAMRA, 5-Carbo x y t e t ra m e thy 1 r hodam i ne, succin i midyl ester 5-)^基四甲基罗丹明琥珀酰亚胺商6b—TAMRA, 6・Ca r boxy t etramethyl r hodamine 6—按基四甲基罗丹明 b 5 一TAMRA, 5~Ca rbox y t c t r a methylrh o d amine 5 •拔基四甲基罗丹明b 6 -CR6G, 6・Ca r boxy r ho damin c 6G6—竣基罗丹明6G 5b-FlTC,luorescc i n-5-iso t h i ocya n ate 界硫辄酸荧光素6- F AM, s u c c i nim i d yl ester 6•拔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5b—F A M,SU ccinimid y I e s t er 5•按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凿b 5・F A M 5•拔基荧光素b 6 -FAM 6 •按基荧光素R h od a m i ne B 罗丹明B bR h od a mine 6G 罗丹明6 GA MC, 7-Ami n o-4-m ethyl c o um a r in 7—氨基・4 •甲基香豆素bCy3,s u c c i n i mid y I c sterCy3?succinimid y I estersC y 3 Cy3 AP2635 Cy5,,su c c i nimidyl es t er C y 5 … s u c cin i mi d yl es t er bC y 5 Cy51, 3-二苯基异苯并咲喃(0F3T )罗丹明B二氢罗丹明1235眄|喙乙酰氨基荧光素6-TET 6•竣基2 ,47\7.|U|氮荧光素琥珀陆亚胺酯异硫鼠酸荧光素酯5-FI TC尸毒素确基罗丹明G7•務基・4•甲基香豆素3•報基一7—耗基香豆素6-FAM四甲基罗丹明一 5 (6)异硫氟酸酯II c I I6- TRITC |丿屮卩基罗丹明・6•界硫鼠酸6 •竣基・X•罗丹明琥珀联亚胺酯6•按基一X-罗丹明Cyanin c (花青7•氮基・4 •甲基香豆素6-Fam CPGTET素)6—JOE 荧光素类Quasar570 CEQuasar570 NHS Quasar670 NHS罗丹明类: TAMRA ROXAMCA香豆素类Alexa Fluor:通过香豆素,若丹明,咕吨(例如荧光素),与花青染料得磺化合成。

荧光探针分类

荧光探针分类

荧光探针分类
荧光探针是一种用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荧光信号来标记和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活动。

根据其结构和应用,荧光探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荧光染料。

荧光染料是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有机分子,可以通过与生物分子结合来标记和检测它们。

常见的荧光染料包括荧光素、罗丹明、乙酰胆碱等。

荧光染料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光谱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第二种类型是荧光蛋白。

荧光蛋白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具有荧光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荧光性能和特异性。

常见的荧光蛋白包括绿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

荧光蛋白具有标记特异性高、无毒性、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第三种类型是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可以通过与生物分子结合来检测其存在和活动。

常见的荧光探针包括荧光酶、荧光标记核酸探针、荧光标记抗体等。

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定量检测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荧光探针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具,可以通过荧光信号来标记和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活动。

根据其结构和应用,荧光探针可以分为
荧光染料、荧光蛋白和荧光探针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荧光探针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荧光探针进行研究。

5-羧基荧光素的检测方法

5-羧基荧光素的检测方法

5-羧基荧光素的检测方法1. 5-羧基荧光素的概念5-羧基荧光素,又称5-羧基荧光素酸,是一种含有羧基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它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能够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

这种荧光性能使得5-羧基荧光素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化学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5-羧基荧光素的应用领域由于5-羧基荧光素具有高荧光强度、较长的荧光寿命和较高的光稳定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用于细胞成像、分子探针、药物传递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5-羧基荧光素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如水质污染的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等。

此外,5-羧基荧光素还可以用作化学分析中的标记物,用于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目标分子。

3. 常见的5-羧基荧光素检测方法3.1 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5-羧基荧光素的方法。

通过测量5-羧基荧光素在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强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5-羧基荧光素的含量。

此外,荧光光谱法还可以用于研究5-羧基荧光素的荧光性质和稳定性。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通过HPLC分离柱对样品中的5-羧基荧光素进行分离,再通过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对5-羧基荧光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技术进行分析的方法,常见的有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

5-羧基荧光素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性质,可以在电极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来检测5-羧基荧光素的存在和浓度。

3.4 其他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检测5-羧基荧光素的方法,如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研究目的选择使用。

总结:本文介绍了5-羧基荧光素的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常见的检测方法。

5-羧基荧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化学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荧光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是常用的5-羧基荧光素检测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荧光物质与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荧光物质与现象.

荧光现象
荧光物质的益处
荧光灯--节能,显色性赶不过白炽灯,但显色性基本 符合日常照明,其高光效就标志着能源利用率高。
生化和医药--荧光在生化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把具有荧光性的化学基团粘到生物 大分子上,然后通过观察示踪基团发出的荧光来灵敏地探 测这些生物大分子。
宝石、矿物--宝石,矿物,纤维以及其他一些可以作为 犯罪取证的材料可以在紫外线或者X射线的照射下发出不 同性质的荧光。 红宝石、翡翠、钻石可以在短波长的紫外线下发出红色的 荧光,绿宝石、黄晶(黄玉)、珍珠也可以在紫外线下发 出荧光。钻石还可以在X射线下发出磷光。
原来原来发光猪肉发光猪肉是由于猪肉中含有磷是由于猪肉中含有磷光发光杆菌这种杆光发光杆菌这种杆菌适宜在低温的环境菌适宜在低温的环境下生长肉在气温低下生长肉在气温低的环境里放置一两天的环境里放置一两天后杆菌就0年12月6日新华网湖南频道发出报道: 今年以来,湖南长沙市个别市场销售的猪 肉在夜间居然能发出幽幽的蓝光,这一现 象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恐慌。
原来,“发光猪肉” 是由于猪肉中含有磷 光发光杆菌,这种杆 菌适宜在低温的环境 下生长,肉在气温低 的环境里放置一两天 后,杆菌就会使肉发 出“荧光”。
什么是荧光物质?
在足够强度的光照的激发下,物质中的 电子可以进入激发态,然后电子跃迁回 到基态,产生一定波长的荧光的物质。 自行发光的原因同矿物成分中有“三价 稀土元素进入晶格形成发光中心和电子 捕获中心”有关,光子从高能级落到低 能级时发出荧光;荧光物质经某种光的 照射后发出荧光的能力降低。
所以请大家最好不要使用带夜光材料的东西!为了以后着想!不是 所有的都有害,小摊上买的夜光小物品如钥匙链、小牌子、一般不 会有事。其实夜光手表、夜光贴画、夜光的小饰品都很多你注意一 下就行了。这个当然不是绝对的,也要看你的这个夜光的首饰质量如 何?如何不是正规的地方买的话,很有可能辐射过大的,确实是对身体 不好的,所以带这个东西你要谨慎了!一般性的便宜的东东发光的, 都是磷粉。但是儿童的最好不要买。装有液体的最好不要买。

pe荧光素分子量

pe荧光素分子量

pe荧光素分子量
PE荧光素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荧光染料,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

PE荧光素是由荧光素(Fluorescein)和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结合而成的。

荧光素是一种具有强荧光性质的染料,而聚乙烯亚胺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关于PE荧光素的分子量,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值。

因为荧光素和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以及它们在结合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分子量。

一般来说,PE荧光素的分子量范围可能在几千至几十万道尔顿之间。

具体的分子量大小取决于制备方法和条件,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测定来确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PE荧光素的分子量并不是其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唯一因素。

其荧光性质、稳定性、溶解性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在选择PE荧光素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荧光染料。

总的来说,PE荧光素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荧光染料,其分子量大小取决于制备方法和条件。

在选择和使用PE荧光素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各种性能指标和应用需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需更多关于PE荧光素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钞票荧光的化学成分

钞票荧光的化学成分

钞票荧光的化学成分引言钞票荧光是指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钞票上的某些区域会发出特殊的荧光。

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技术,以帮助检测假钞。

钞票荧光的化学成分是实现这种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钞票荧光的化学成分及其原理。

钞票荧光的原理钞票荧光的原理基于荧光现象。

荧光是一种物质在吸收能量后,经过短暂的激发态存在,然后以辐射能量的形式返回到基态的过程。

具体来说,钞票上的某些区域被设计成含有特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会发出可见光的荧光。

钞票荧光的化学成分钞票荧光的化学成分通常是荧光染料。

荧光染料是一类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出可见光的化合物。

常见的钞票荧光染料包括:1.荧光素:荧光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强烈的荧光特性。

它在钞票上常常被用作荧光染料,因为它的荧光效果明显且稳定。

2.苯酞染料:苯酞染料是一类合成的荧光染料,具有高度的荧光效果和稳定性。

它们在钞票上的应用广泛,能够产生鲜艳的荧光颜色,提高钞票的防伪性能。

3.银基染料:银基染料是一种含有银离子的荧光染料。

它们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会发出蓝色或绿色的荧光。

银基染料在钞票上的应用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可以被使用。

钞票荧光的应用钞票荧光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防伪领域。

通过设计钞票上的荧光区域,可以使假钞与真钞在荧光特性上产生明显的差异,从而方便人们通过紫外光检测假钞。

钞票荧光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钞票的安全性,还可以帮助打击假钞犯罪。

钞票荧光的检测方法钞票荧光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使用紫外灯。

紫外灯是一种能够发射紫外光的光源,可以将钞票上的荧光区域激发出荧光。

通过观察荧光的颜色和强度,可以判断钞票的真伪。

钞票荧光的局限性虽然钞票荧光在防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荧光染料可能会受到光照和化学物质的影响而褪色,降低了防伪效果。

其次,一些假钞制造者可能会采用类似的荧光染料来制作假钞,从而模仿真钞的荧光特性。

因此,钞票荧光只是防伪技术的一部分,还需要与其他防伪措施相结合使用。

酶标仪检测荧光原理

酶标仪检测荧光原理

酶标仪检测荧光原理一、引言酶标仪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检测各种生物分子的含量和反应情况。

其中,荧光检测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泛的线性范围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酶标仪检测荧光原理。

二、荧光基础知识1. 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物质在受到紫外线或其他激发能量的作用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从高能级返回低能级时所放出的可见光。

这种现象与磷光不同,后者是指物质在受到激发后,在不需要外界能量作用下自发地放出可见光。

2. 荧光素和荧光染料荧光素是指天然存在于生物体内或合成出来具有荧光性质的化合物。

例如,绿色荧光蛋白(GFP)就是一种常见的荧光素。

而荧光染料则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或其他手段制备出来具有荧光性质的化合物。

3. 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荧光现象的产生需要外界能量的激发,而这种激发通常是通过紫外线或其他特定波长的光源来实现的。

这个波长就称为激发波长。

而荧光现象所产生的可见光则称为发射波长。

三、酶标仪检测荧光原理1. 荧光素或荧光染料的标记在酶标仪检测中,通常会将荧光素或荧光染料与待检测物质结合起来,以便在后续检测过程中能够追踪其存在情况。

这种结合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亲和力等方式实现。

2. 激发和发射将样品放入酶标仪中后,首先需要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源照射样品,使得其中的荧光素或荧光染料被激发到高能级。

然后,这些物质会自然地返回低能级并放出可见光,即荧光信号。

这个信号可以通过酶标仪中的探测器进行捕捉和记录。

3. 荧光强度和含量计算由于荧光强度和荧光素或荧光染料的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计算待检测物质的含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并测量其荧光强度,建立一个标准曲线。

然后,将待检测物质的荧光强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含量。

四、应用酶标仪检测荧光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例如,在分子生物学中,可以使用酶标仪检测PCR扩增产物中的目标DNA片段;在医学中,可以使用酶标仪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等。

免疫荧光总结

免疫荧光总结

⑴ 固定目的 • 防止细胞、细菌或切片从玻片上脱落
• 去除组织中妨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质
• 易于保存
⑵ 常用的固定方法: 抗原 固定剂
蛋白质 Ig类 酶类 激素 类脂质 多糖(细菌) 95%乙醇 甲醇 丙酮 CCl4 10%福尔马林 10%福尔马林 丙酮、甲醇 无水乙醇 丙酮、CCl4
固定方法
室温3~10min或4℃30min 同上 同上 同上 室温3~10min 室温3~10min或4℃30min
3 荧光的产生:
物质吸收外界能量而进入激发状态,在回复基态 时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即发光, 这种光称为荧光。这种物质称为荧光素
由光激发所引起的荧光,为光致荧光 ------荧光免疫技术 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荧光,为化学荧光 ------化学发光技术
4 荧光素的荧光特性: ⑴ 停止供能,荧光现象随即终止 ⑵ 对光的吸收和荧光的发射具高度选择性 入射光波长<发射光波长 ⑶ 荧光效率: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荧光效率= 吸收光的光量子数 ⑷ 荧光猝灭现象:荧光素的辐射能力减弱
病毒
室温5~10min或4℃30~60min 或-20 ℃60min以上
二、试验类型
1 2 3 4
直接法 间接法 补体结合法 双标记法
荧光 抗原 光源 标记 抗体
直接法原理示意图
荧光
抗原
抗体
标记 抗体 光源
间接法原理示意图
三、 方法 1. 在35mm培养皿中接种细胞,至生长旺盛时, 用甲醇直接固定5min 2. 加1ml PBST振荡洗涤3次,每次5min
6 合适荧光素的选择 ⑴ 具有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
荧光素-N=C +NH-蛋白质 ‖ ︱ S H 荧光素-N-C-N-蛋白质 ︱‖ ︱ H S H

荧光素酶和荧光素

荧光素酶和荧光素

荧光素酶和荧光素荧光素酶和荧光素是生物学领域中经常用到的两种物质。

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但都可以通过荧光发射来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篇文章将介绍荧光素酶和荧光素的基本概念、应用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荧光素酶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一类能够氧化光亮基因检测物质的酶类。

荧光素酶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最常见的是火萤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和雌性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

1. 火萤虫荧光素酶火萤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是最常用的荧光素酶之一。

它的基因来源于火萤虫和其他节肢动物。

火萤虫荧光素酶可以与荧光素结合并氧化,产生亮光。

利用该酶能够检测基因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荧光素产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荧光素酶的浓度、荧光素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关。

1. 生物百科技术荧光素酶和荧光素的应用最广泛的是生物百科技术领域。

例如,利用荧光素酶与荧光素结合的原理,可以检测基因表达或蛋白质相互作用。

其过程简述如下:将荧光素酶或荧光素表达在细胞或动物组织中,然后加入荧光素,待两者结合并氧化产生荧光信号后,利用荧光成像系统或荧光分析仪进行拍摄或检测。

这种技术通常被称为“生物发光技术”。

2. 病毒检测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在病毒检测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病毒载体通常会将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基因与目标基因融合,使得目标基因表达时同时表达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在检测荧光强度时就可以准确地判断目标基因是否存在。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病毒进行溯源和追踪。

3. 内窥光作用内窥光作用是一种利用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发出光来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技术。

内窥光作用可以在临床中应用于食管、胃肠道、胆道等部位的检测。

通过口咽腔患处注入含有荧光素酶和荧光素的药物,然后进行内窥光作用,可以直接观察和检测患处的病变情况。

在生物技术领域,荧光素酶和荧光素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荧光素发光原理

荧光素发光原理

荧光素发光原理荧光素(Fluorescein)是一种常见的荧光染料,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荧光显微镜和荧光探针等领域。

荧光素具有发光的特性,其发光原理是通过吸收能量并释放出较长波长的光,从而产生荧光现象。

荧光素的发光原理主要涉及能量吸收、电子激发和能量释放三个过程。

当荧光素与外部能量相互作用时,荧光素分子中的某些电子会被激发到一个较高的能级。

这种能量可以来自于激光、紫外线或其他光源。

在这个过程中,荧光素分子吸收了能量,但并未发出光线。

接下来,这些激发态的电子会暂时停留在高能级上,形成激发态荧光素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的能级发生变化,由较低的基态跃迁到较高的激发态。

激发态荧光素分子会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并恢复到基态。

这个过程中,荧光素分子会发出具有较长波长的光线,即荧光。

荧光素发光的波长通常在可见光区域,呈现绿色或黄绿色。

这是因为荧光素分子的电子激发能级和能量释放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对应着可见光的波长。

荧光素发光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荧光素可以作为标记物用于细胞和组织的染色,从而观察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在荧光显微镜中,荧光素可以通过特定的滤光片选择性地观察和记录样品的荧光信号,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此外,荧光素还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的活性和浓度,如DNA、蛋白质和药物等。

荧光素的发光原理是通过吸收外部能量、电子激发和能量释放三个过程实现的。

荧光素的发光现象在生物医学研究、显微镜观察和生物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荧光素发光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荧光素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荧光素:
(1)异硫氰酸荧光素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FITC纯品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和酒精溶剂。

有两种异构体,其中异构体Ⅰ型在效率、稳定性与蛋白质结合力等方面都更优良。

FITC分子量为389.4,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FITC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

其主要优点是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

(2)四乙基罗丹明 (rhodamine, RB200) :RB200为橘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 57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600nm,呈现橘红色荧光。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etramethyl rhodamine isothiocynate, TRITC):TRITC为罗丹明的衍生物,呈紫红色粉末,较稳定。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 55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620nm,呈现橙红色荧光,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

因其荧光淬灭慢,也可用于单独标记染色。

(4)镧系:镧系螯合物某些3价稀土镧系元素如铕(Eu3)、铽(Tb3)、铈(Ce3)等的螯合物经激发后也可发射特征性的荧光,其中以Eu3 应用最广。

Eu3螯合物的激发光波长范围宽,发射光波长范围窄,荧光衰变时间长,最适合用于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5)藻红蛋白(P-phycoerythrin,PE):PE是在红藻中所发现的一种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然荧光色素,分子量为240kD的蛋白,最大吸收峰为564 nm,当使用488 nm激光激发时其发射荧光峰值约为576 nm,对于单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来说,推荐使用585±21nm的带通滤光片,双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推荐使用575±13nm的带通滤光片。

FL2探测器检测PE。

(6)多甲藻叶绿素蛋白(peridinin chlorophyll protein,PerCP):PerCP 是在甲藻和薄甲藻的光学合成器中发现的,是一种蛋白复合物,分子量约为
35kD,最大激发波长的峰值在490nm附近,当被488nm氩离子激光激发后,发射光的峰值约为677nm。

FL3探测器检测PerCP。

(7)碘化丙啶( propidium iodide,PI):可选择性地嵌入核酸(DNA、RNA)的双螺旋碱基对中。

在对DNA染色时,需用RNase对细胞进行处理,以排除RNA
对DNA荧光定量精度的影响。

在488nm波长激发下,PI的发射光谱为610-620nm。

FL2探测器检测PI。

常见荧光素的特性:
(1)FITC:黄色结晶粉末,吸收光:490~495nm,发射光:520~530nm,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2)RB200:橘红色粉末, 吸收光570nm,发射光595~600nm,橘红色荧光。

(3)TRITC:紫红色粉末,吸收550nm,发射光620nm,橙红色荧光。

(4)镧系:Eu、Tb
(5)PE:吸收光490~560nm,发射光595nm,红色荧光。

(6)其它: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物质。

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物质:
酶底物产物激发光发射光
B-G MUG MU 360 450
AP MUP MU 360 450
HRP HPA 二聚体317 414
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某些化合物本身无荧光效应,一旦经酶作用便形成具有强荧光的物质。

例如,4-甲基伞酮-β-D半乳糖苷受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分解成4-甲基伞酮,后者可发出荧光,激发光波长为360nm,发射光波长为450nm。

其他如碱性磷酸酶的底物4-甲基伞酮磷酸盐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对羟基苯乙酸等。

镧系螯合物某些3价稀土镧系元素如铕 (Eu3+)、铽 (Tb3+) 等的螯合物可发射特征性的荧光,而且激发光波长范围宽、发射光波长范围窄、荧光衰变时间长,最适合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