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马丽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本综述分析了1993-2012年关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国计划经济的利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整合。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

一、导言

从建国初期开始,一代一代中共领导人带领中国进行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56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苏永乐2004)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经曲折。

二、中国计划经济

笔者根据检索到的90余篇文章中提炼总结出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特点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表现为低水平和不稳定性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体现为一种相互矛盾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促使市场经济改革的必要性提前成熟,另一方面又增大了改革的阻力,造成了改革的长期性和渐进性。(赵大兴2009)

2、中国经济体制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就经济运行来说,经历了一个由计划与市场并存向计划经济转变、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国在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武力2003)因此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有其特殊的历史性的。

(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

1、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单一银行体制与高度集中的货币信贷管理制度,这是整个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环境。单一银行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综合信贷计划直接控制现金发行量和贷款总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实现"保证币值稳定,使流通中的货币与商品量相适应"的货币政策目标。

2、1952—1957年间,中国人民银行以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直接调控,对货币政策变量能够有效控制。1958年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破坏了与单一银行体制相对应的制度安排,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总量失控,结果引发严重通胀。1966—1978年间,银行组织机构虽然遭到破坏,但中央仍掌握对信贷的控制权,货币供给没有失控,这期间通过严格管制价格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张鹏,许亦平,林桂军2010)

(三)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承认计划经济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不知社会生产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脱离市场需求,单纯追求生产的高指标。这种不顾社会需求,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率的作法,使得生产的增长往往不代表有效需求的增加,其结果只能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不可能使国家走向富强。(刘炬1993)

2、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后的20年里,尽管它在集中资源加快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基本保持了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长久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高效率,而这正是计划经济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的真正原因。(武力2003)

3、因此,我认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致命弊端有二:一是从经济看,它必然会导致重大的经济决策失误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是从政治上看,在政治体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它已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说明中国经济体制必须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

(四)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做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进入了转变时期。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脱去了过去强加在市场经济上意识形态的外衣,恢复了市场经济客观性的本来面目;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了斯大林所设置的社会主义体制,改变了其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大经济特征;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搞市场经济近百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何伟2012)

1978年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完成了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并将逐步完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如何更好的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代背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经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梁艳丽2008)

这将有利于我们把握经济建设的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真正将我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原因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经济体制的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总体市场化程度达到70%左右,

成效显著。(陈宗胜,高连水,周云波2009)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趋向集约型为主、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以数量规模扩张、外延扩大、追求速度、高投入、高消耗、高积累、低消费为重要特征,并且具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外需拉动作用显著、效率有所提高的新特征;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和优化的趋势,是要形成科学发展方式。(简新华,叶林2011)

(二)走市场经济道路原因

1、原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2、排斥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高尚全1992)

3、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模式,这是它本身内在的矛盾决定的,也已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明。

4、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并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必经之路。(池雪峰2004)

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走向

(三)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现状与问题

1、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从非国有经济的增量发展、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以及外贸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展开的制度创新和制度转型过程。当前,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认识上一阶段改革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确定下一步改革的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郑春芳2005)

2、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快,成果大,问题多。中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较强,在拓宽投资渠道、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催生上市公司、激励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市场总体不成熟,存在对融资者的差异需求服务弱,层次不够、品种不足,投资功能差、回报低,市场机制缺损、主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刘克崮2012)

3、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差距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决定了中国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尚有很多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甚至某些方面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这在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实施机制三个方面都有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