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同购销模式的风险及套保策略
机械制造购销的九大风险与防范策略
机械制造购销的九大风险与防范策略在机械制造领域,购销是一项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工作。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机械制造购销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购销的九大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策略,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并顺利开展购销活动。
一、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机械制造业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较大,需求的增加或减少都可能对企业的购销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企业应保持敏感的市场触觉,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此外,建立合理的市场预测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波动。
二、供应链中断风险机械制造企业通常需要依赖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的中断可能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为了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之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同时还需要建立备用供应商的库存,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产品质量问题风险机械制造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声誉风险。
为了防范产品质量问题风险,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此外,建立售后服务团队,及时解决客户的质量问题,也是防范这一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技术创新不跟进风险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跟进技术创新,将难以保持竞争力。
为了防范技术创新不跟进的风险,企业应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吸收新技术,同时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五、合同履行风险机械制造购销过程中签订的合同起到了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的作用。
然而,合同履行风险存在合同未履行、延迟履行或者合同纠纷等问题。
为了防范合同履行风险,企业应严格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此外,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也是防范这一风险的重要手段。
六、不可控风险机械制造购销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法预测和控制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国际经济环境等。
购销中的风险与责任
购销中的风险与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购销合同在商业交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购销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各种风险和责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购销中的风险与责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质量问题的风险与责任购销过程中,质量问题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无论是销售商还是购买商,都希望所买到的产品能够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然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例如产品存在缺陷、不合格等情况。
当购买商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他们有权要求退货、赔偿或修理。
在购销合同中,销售商应提供明确的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法律和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购买商应在购买前仔细检查商品,确保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如果经过合理的检查,购买商在购买后发现质量问题,他们有权要求销售商赔偿或修理。
为了避免质量问题的争议,购销双方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检验程序和赔偿责任。
确保合同的条款充分明确,可以为双方提供指导,减少争议发生的可能性。
二、交付问题的风险与责任在购销过程中,交付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销售商应确保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交付商品,而购买商应按时接收商品。
然而,交付问题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如天气、运输问题等。
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交货时间、地点和方式,并确保交货过程的可行性。
如果交付出现问题,例如延误或破损,责任应根据合同条款来确定。
销售商可能需要赔偿购买商由此产生的损失,例如运输费用或延误造成的损失。
类似地,购买商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拒绝接收货物时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
为了减少交付问题的风险,购销双方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例如,销售商可以选择可靠的运输公司和保险服务,以确保货物安全送达。
购买商可以提前做好接收准备,例如提供合适的仓储条件。
三、市场波动的风险与责任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购销合同中的价格条款应当充分考虑该风险。
例如,购销合同可以包含价格调整条款,以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
当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购销双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进行价格的调整。
企业不同购销模式的风险及套保策略
企业不同购销模式的风险及套保策略近几年,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的功能不断强化,套期保值理念也已渐入人心,但不同的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保值的策略和方案不同。
道理很简单,企业的经营模式千差万别,面对的风险自然有很大差异。
冶炼企业、采购企业和消费企业各有各的经营模式,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风险。
下面我们主要针对企业不同购销模式下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企业各自经营模式的套期保值策略。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消费企业或加工企业的三种购销模式:模式一,先确定采购结算价,后确定销售结算价,采购结算价按照一口价确定,销售结算价按照月均价进行结算;模式二,月均价采购、月均价销售;模式三,销售按照月均价结算,采购是卖方点价。
模式一:先一口价确定采购价,后按月均价确定销售价该购销模式的风险在于一口价确定后,存在库存贬值的风险,也可理解为销售价格下跌的风险。
该购销模式的优势在于采用了均价结算方式,将价格下跌风险进行了平均化。
与通过现价结算相比,该购销模式在价格下行的过程中风险已经变小。
当然,该模式也有缺点,即在价格上行的过程中因销售采取均价结算,会损失潜在利润;在振荡行情中,无法明确比较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损失。
该购销模式的风险敞口为一口价确定的采购数量。
假设为一个月的采购量,销售按照工作日进行,可以均匀销售,也可以不均匀销售。
套保策略及目标对于该购销模式,企业应积极采取卖出套期保值,在卖出套期保值过程中利用基差的变化趋势进行期现套利操作。
该套保策略的目标是对已经定价采购的现货进行保值操作,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存货贬值风险,相应地也可以理解为保证采购方稳定赚取加价利润。
.套保方案一、套保时点。
传统的套保模式是在确定一口价的同时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一般原则是在确定一口价的当日进行保值,保值时点和一口价确定的时点相对应,对应的越好,套保效果越好,但缺点是会损失价格上涨带来的价差利润。
前面提到,采购方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是价差,因此并不是完全的套期保值就是最好的方式。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在商业活动中,购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行为,涉及到商品或服务的买卖。
然而,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存在,购销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顺利进行购销活动,企业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本文将探讨购销中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
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购销活动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购销活动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如需求波动、竞争加剧)、合同风险(如违约、欺诈)、财务风险(如支付风险、信用风险)等。
如果企业没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
因此,购销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案。
2.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购销中实施风险管理时,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的,即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
其次,风险管理应该是系统性的,即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来实施。
另外,风险管理应该是灵活的,即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最后,风险管理应该是参与性的,即购销双方需要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共同承担责任。
3.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为了降低购销中的风险,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合同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合同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交付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
其次,加强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调查和评估,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也是关键。
此外,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采购和销售策略,分散风险。
例如,进行多渠道采购和销售,避免单一依赖。
此外,购买保险也是一种常见的风险管理手段,可以为购销活动提供保障。
4.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除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也是不可忽视的。
风险防范是指在购销活动中采取措施来减少可能的风险。
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常规检查、质量控制、资金管控等。
购销双方应密切合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5. 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实施为了有效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购销双方需要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策略,并将其付诸实施。
企业在购销中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企业在购销中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法律风险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购销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购销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这些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详细探讨企业在购销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
一、合同风险合同是购销活动的重要依据,合同条款的不完善、不明确或者违法,都可能导致合同风险。
1、合同主体资格风险在签订合同前,企业应当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
如果对方是企业,要审查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照是否齐全、有效;如果对方是个人,要审查其身份证件。
如果与不具备主体资格的主体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给企业带来损失。
2、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具体、完整,包括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交付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
如果合同条款模糊不清或者存在漏洞,可能会引发争议和纠纷。
例如,对于质量标准的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在交付商品或服务时,双方对质量问题产生分歧;对于付款方式的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收款困难或者逾期付款的纠纷。
3、合同形式风险法律对某些合同规定了特定的形式要求,例如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些形式要求,可能会影响合同的效力。
防范建议:(1)在签订合同前,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审查。
(2)聘请专业律师起草和审查合同,确保合同条款的完善和合法。
(3)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签订合同。
二、知识产权风险在购销活动中,企业可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1、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风险如果企业在购销过程中,采购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或者服务,或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使用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可能会面临侵权诉讼,承担赔偿责任。
2、知识产权保护风险企业在自主研发产品或者服务时,应当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没有及时申请,可能会被他人抢先申请,导致企业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
购销中如何处理履行的风险
购销中如何处理履行的风险在商业活动中,购销关系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经济往来之一。
然而,在购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履行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声誉损害甚至法律纠纷。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购销中的履行风险,成为了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购销履行风险的类型1、质量风险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可能导致买方拒绝接收、要求退货或索赔,从而给卖方带来损失。
2、交付风险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可能影响买方的生产经营,引发违约纠纷。
3、价格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购销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利益失衡,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卖方成本增加,或者产品价格下跌使买方遭受损失。
4、信用风险买方或卖方可能因财务状况恶化、破产等原因无法履行支付或交付义务,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
5、法律风险购销合同可能存在法律漏洞或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6、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影响购销合同的履行,使双方遭受损失。
二、购销履行风险的成因1、信息不对称购销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可能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导致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预期存在差异,从而增加履行风险。
2、合同不完善合同条款不清晰、不全面、不严谨,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
3、市场变化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供求关系变化、价格波动、竞争加剧等,可能影响购销双方的履约能力和意愿。
4、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企业在生产、物流、财务等方面的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无法按时、按质、按量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
5、外部环境因素不可抗力事件、政策法规变化等外部因素超出了购销双方的控制范围,增加了合同履行的风险。
三、购销履行风险的处理策略1、风险评估与预防在签订购销合同之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对方的信誉、财务状况、生产能力等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要求对方提供担保、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制定应急预案等。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商业交易中,购销双方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降低风险,购销双方需要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本文将探讨购销中常见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是购销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市场供求变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价格的波动,给购销双方带来风险。
为了应对价格风险,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采用长期合同。
通过签订长期合同,购销双方可以确保在一段时间内价格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此外,购销双方还可以采用价格指数锁定策略。
价格指数锁定是一种衍生品工具,通过与特定商品的价格指数相关联,保护购销双方免受价格风险的影响。
二、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指的是由于供应链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交货延迟或无法按时供应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供应中断、生产设备故障、运输问题等因素引起。
为了应对供应链风险,购销双方可以考虑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建立多个合作伙伴,购销双方在一个供应商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转移到其他供应商,保证供应的连续性。
此外,购销双方还可以采用备货策略。
购销双方可以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产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供应链中断情况。
这样即使供应链上出现问题,双方仍有一定的库存可以供应,减轻风险影响。
三、市场需求风险市场需求风险是指购销双方未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带来的风险。
如果预测市场需求错误,可能导致库存积压或销售不畅,给双方造成损失。
为了降低市场需求风险,购销双方可以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共享。
双方可以共同分析市场趋势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外,购销双方还可以采取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灵活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购销双方快速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指的是买方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卖方无法提供货物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买方资金问题、卖方信用问题等引起的。
为了应对支付风险,购销双方可以采用一些支付保障措施。
企业不同购销模式的风险及套保策略
企业不同购销模式的风险及套保策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购销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根据采用的不同购销模式,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
本文将从传统模式、合同模式和期货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不同购销模式的风险及相应的套保策略。
传统模式传统模式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即买方与卖方之间直接进行产品交换,各自承担买卖双方的风险。
在传统模式下,风险主要来自于货物的质量、数量、交付和付款等方面。
其中,最大的风险在于货款未能及时支付,导致卖方的资金周转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卖方的经营和盈利。
此外,如果买方不能按时支付货款,则卖方可能亏本出售货物或无法及时赚取资金;而如果卖方不能按时交付货物,则买方会面临生产计划的延误和订单无法完成等问题。
因此,建议企业采取一些套期保值措施来降低风险。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信用证来保证交易支付安全;采用货款分期付款方式来降低对单笔资金的过度依赖;在交易前对买卖双方的信誉进行评估,选定可靠的合作伙伴等等。
合同模式合同模式是指买卖双方在协商后签订正式的合同,明确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以及支付方式等条件。
在这种购销模式下,合同有法律效力,既增强了交易的信誉度,又保证了双方的权益。
不过也存在一些风险,例如合同的履行可能受到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如天气、自然灾害等;或者当一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另一方会因此受到损失。
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及降低不可预见风险,企业可以对合同进行再保险,选取可靠的保险公司来承担相应风险。
另外,企业可以使用期货交易来实现套期保值,即于合同签订之后,通过购买或者卖出相应的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价格,降低因市场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期货模式期货交易是通过合约交易制度进行的标准化交易,主要是以期货价格的变动为基础,买卖双方通过签订正式合同确定未来的报价和市场价格。
在期货模式下,企业将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但同时也有套保的机会。
公司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以降低原材料采购、销售收入等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机械制造购销的常见陷阱及防范策略
机械制造购销的常见陷阱及防范策略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存在着许多购销陷阱,其中涉及到供应商和买家之间的合同关系、质量问题、支付方式以及交货期等方面。
为了避免陷入这些陷阱,供应商和买家应采取一些防范策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机械制造购销的常见陷阱,并提供相应的防范策略。
1. 质量问题陷阱在机械制造购销过程中,质量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陷阱。
供应商可能会在产品质量上偷工减料,或者提供次品给买家。
为了防范质量问题,买家需要与供应商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
同时,买家可以进行抽样检查和现场检验,以确保所购买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另外,买家还可以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质量问题产生的责任和赔偿方式。
2. 交货期延误陷阱交货期延误是机械制造购销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供应商可能因为生产计划不合理、原材料短缺或物流问题等原因,导致交货期无法按时履行。
为了防范交货期延误,买家可以与供应商签订包含明确交货期的合同,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生产计划。
买家还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交货期延误的问题。
在合同中可以明确交货期延误的违约责任和违约金的支付方式,以约束供应商按时履行交货期。
3. 价格虚高陷阱价格虚高是机械制造购销中的一个常见陷阱,供应商可能会故意将价格定得过高,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为了避免价格虚高,买家可以与多个供应商进行比较,寻找合理的市场价格。
此外,买家还可以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争取更好的价格。
在签订合同时,买家可以约定价格调整机制,以适应市场价格的波动,避免被供应商利用价格虚高的陷阱。
4. 支付方式陷阱支付方式陷阱是机械制造购销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供应商可能会要求提前付款或采用不安全的支付方式,从而增加买家的风险。
为了防范支付方式陷阱,买家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确定合理的付款方式,如分批付款或采用信用证支付。
在付款时,买家应仔细核对产品数量和质量,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以确保付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购销的风险管理措施
购销的风险管理措施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购销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购销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
一. 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购销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需求不稳定、价格波动等问题。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多元化供应链: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供应链中的波动。
2. 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避免库存过剩或过低,以减少因供需不平衡而引起的风险。
3. 关注市场趋势: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趋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以应对市场风险。
二.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是指由于供应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交货延误、产品质量问题等风险。
为了降低供应链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其财务状况、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合作。
2. 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制定供应商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的风险。
3.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技术,共同应对供应链风险。
三.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买方无法履约或违约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的信用评估:在与潜在买方建立业务关系之前,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包括买方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等。
2. 控制信用额度:为每个客户设定信用额度,并定期审核和更新,确保信用额度与客户的信用能力相匹配。
3. 签订合同和使用担保:与买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使用银行担保、保险等工具来增加交易的安全性。
四. 配送和物流风险管理配送和物流风险是指由于运输延误、货物损坏或丢失等问题而引起的风险。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和保险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和保险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购销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然而,与购销活动紧密相连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防范风险并保障企业利益,风险管理和保险成为购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购销活动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首先,购销活动涉及到众多环节,包括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
例如,采购环节可能遇到供应商质量问题;生产环节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人员伤害;运输环节可能出现交通事故或货物丢失;销售环节可能面临市场波动或售后风险。
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其次,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购销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手段进行管理。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或避免。
同时,企业还可以选择购买保险等方式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自身的损失。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风险管理的措施针对购销中的各种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首先是风险评估和预防。
企业可以通过对采购、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例如,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选择供应商时注意其质量管理体系,降低采购环节的质量风险;企业可以定期维护设备、培训员工,提高生产环节的安全性。
其次是风险控制。
一旦发生风险,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例如,企业可以建立紧急处置预案,对不同的风险情况进行应急处理,确保风险事件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最后是风险转移。
尽管企业可以通过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风险,但无法完全消除风险。
因此,风险转移成为重要的备选方案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以分散和减少损失。
购销中的风险保险种类很多,如货物运输保险、贸易信用保险、责任保险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进行保障。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一、引言粮食企业作为重要的食品行业之一,购销业务是其经营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一环。
在进行购销业务时,企业面临着种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质量风险等。
对于粮食企业来说,及时掌握和分析购销业务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保障企业利益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本文将就粮食企业购销业务中的风险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购销业务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粮食企业购销业务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
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购销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一旦市场需求下降或竞争加剧,企业将面临销售困难和价格下跌的风险。
2.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包括原材料供应不足、供应商资信状况不佳、物流运输延误等问题。
如果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生产和销售,甚至可能导致订单无法按时交付,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关系。
3.质量风险粮食企业作为食品行业的一部分,产品质量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企业的信誉。
质量风险主要来自于原材料和生产环节中的各种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或生产环节中的设备故障等,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4.政策法规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化、食品安全法规的调整等。
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甚至可能导致该企业的产品无法上市销售。
5.合同履行风险购销合同是企业购销业务的重要保障,但如果合同的内容模糊不清、责任不明确,则购销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分歧和纠纷,甚至无法顺利履行合同约定。
三、对策分析在面对市场风险时,粮食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调研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的价格和推广策略。
提前建立和维护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及时沟通和了解供应商的资信状况和生产能力,同时建立备用供应商,以应对突发情况。
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握货物的运输情况,以确保货物的及时到达。
公司采购中的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
公司采购中的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在现代商业运作中,采购是各类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然而,采购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潜在的风险,例如供应商信用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市场波动风险等。
为了确保采购的顺利进行,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探讨公司采购中的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1. 供应商信用风险的预警供应商信用风险是采购过程中最为普遍且关键的风险之一。
为了预防供应商的信用问题,公司可以进行供应商的背景调查,评估其财务状况和供货能力。
此外,建立供应商信用评级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预警机制,评估供应商的信用状况,并根据评级结果决定是否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2. 合同履行风险的预警在公司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是规范双方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供应商可能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合同履行风险的产生。
为了预警此类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并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掌握其履约情况。
其次,建立监控机制,对供应商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最后,制定合同违约的惩罚措施,以降低供应商的违约概率。
3. 市场波动风险的预警市场波动是影响采购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预警市场波动风险,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
可以通过建立市场情报系统,收集并分析市场数据,及时捕捉市场的波动。
同时,定期与供应商进行交流,了解其对于市场波动的看法和预期。
这样可以有利于公司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1. 多元化供应商资源为了减少供应商信用风险,公司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资源。
通过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降低对于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性。
同时,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得双方能够共同应对风险。
2. 建立灵活的合同条款为了应对合同履行风险,公司可以制定灵活的合同条款,包括允许双方在特定情况下进行调整或变更的条款。
这样可以在风险发生时,快速做出反应,降低损失。
购销中的风险与保险责任
购销中的风险与保险责任在商业交易中,购销双方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并对双方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购销双方经常使用保险来转移风险,并确保交易的安全与可持续性。
本文将讨论购销中的风险,并探讨保险责任在购销交易中的作用。
一、购销中的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波动、供求变化等原因造成的价格波动风险。
在购销交易中,价格变动可能会导致购买方或销售方的利润减少或亏损。
例如,在原材料购买方面,如果市场价格上涨,购买方将面临采购成本的增加。
而销售方则面临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产品无法售出的风险。
2.运输风险运输风险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或延误风险。
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面临被丢失、受损、被盗等风险。
运输风险可能造成货物无法按时交付,导致合同履行不了或导致一方的损失增加。
3.质量风险质量风险是指货物或服务不符合预期质量标准的风险。
购销双方可能面临供应商提供次品货物或不合格服务的风险。
这可能导致购买方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损害商誉,或者导致一方的产品无法按时交付给客户。
二、购销保险责任购销保险是购销双方为了减轻风险并确保交易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保险公司作为中间方,提供购销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的保险保障。
以下是一些购销保险责任的例子:1.货物运输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是一种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失的保险责任。
购销双方可以购买货物运输保险来减少运输风险。
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损或丢失,保险公司将负责赔偿受损方的损失。
2.质量保险质量保险是一种保障购销双方在质量方面风险的保险责任。
购销双方可以购买质量保险来保证货物或服务的质量。
如果货物或服务不符合预期质量标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偿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3.价格波动保险价格波动保险是一种保障购销双方在价格波动方面风险的保险责任。
购销双方可以购买价格波动保险来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
如果市场价格发生大幅波动,保险公司将负责赔偿购买方或销售方的经济损失。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问题
购销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问题购销是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环节,而风险则是伴随购销过程中的常见因素。
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买家,在购销合作中都需要面对各种潜在风险,而管理这些风险并寻求相应的保险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购销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问题,包括风险的类型、风险管理方法以及购销保险的种类和功能。
一、购销中的风险类型在购销合作中,存在着多种风险类型。
首先,经济风险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包括贸易合作中的价格波动、货币汇率变动以及支付风险等。
其次,物流风险也是购销中需要注意的一类风险,如运输事故、货物损坏或丢失等。
此外,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也是购销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二、购销中的风险管理方法为了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购销合作中的各方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方法。
首先,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关键。
通过建立合理的物流规划和仓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物流风险。
其次,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需求变化,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
此外,对法律和政治环境的评估和预期,以及与专业人士合作,有助于规避法律和政治风险。
最后,购销双方可以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支付方式和补偿机制,以减少经济风险的影响。
三、购销保险的种类和功能购销保险是管理购销中风险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购销保险包括货物保险、运输保险、信用保险等。
货物保险主要针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或损坏进行赔偿,为购销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
运输保险则主要保障运输途中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如交通事故、火灾等。
信用保险则主要用于保障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遭遇的经济风险,如买方违约、付款困难等。
购销保险的功能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
首先,购销保险将风险从买卖双方转移到保险公司,降低双方的经济风险。
其次,购销保险可以提供风险分担的机制,让双方在承担损失时得到公平对待。
最后,购销保险在风险发生时提供及时的经济补偿,帮助买卖双方恢复经济损失,保持业务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购销中的风险管理与保险问题是购销合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如何防范购销中的风险
如何防范购销中的风险在商业活动中,购销合同的签订与执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买卖双方还是中间商,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购销中涉及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购销种风险,并提供一些防范措施,以帮助商家提高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预防供应链风险在购销过程中,供应链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包括供应商的信誉度、货物的品质以及运输和物流方面的问题。
为了降低供应链风险,商家应该:-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其信誉度、资质和历史记录。
-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和协作。
- 进行货物检验:在货物到达之前或之后进行检验,确保货物符合合同要求。
- 寻找备选供应商:为了应对突发的供应链问题,商家应该寻找备选供应商,以降低单一供应链带来的风险。
2. 防范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竞争、需求变化或价格波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为了防范市场风险,商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动态和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 多元化产品线: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
- 灵活定价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灵活调整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顾客忠诚度。
3. 防范合同风险购销合同是保障买卖双方权益的法律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合同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防范合同风险,商家应该:- 明确条款和责任: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避免产生模棱两可的情况。
- 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合同中列明纠纷解决的方式和程序,以减少争议的发生。
- 合法合规:合同的内容和涉及的交易应符合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引发风险。
- 监督执行:合同签订后,商家应密切监督合同的执行,确保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4. 防范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购销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商家应该采取措施来确保支付安全:- 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根据交易的性质和金额,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如银行转账、信用证等。
购销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购销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购销交易是商业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涉及到商品的购买和销售。
然而,购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供应风险、价格风险和质量风险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购销交易的顺利进行。
一、供应风险供应风险是指由于供应商无法按时、按量或按质供应商品所带来的损失。
供应风险可能由于供应商的经营困难、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原因造成。
为应对供应风险,采取以下措施十分必要:1. 多元化供应商:建立一个供应商的网络,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即使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其他供应商仍能保证供货。
2. 完善供应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供应商应履行的义务和交货日期等重要条款。
同时,明确违约责任和补偿措施,以减少供应商的不履约行为。
3. 建立备货库存:积极管理库存,建立合理的备货库存。
这可以缓解供应商延迟供货或无法供货的情况。
二、价格风险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市场行情的波动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对购销双方造成损失。
价格风险常常由外部因素引起,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
为了管理价格风险,可采取以下策略:1. 定期协商:双方定期进行协商,针对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以保证双方利益的合理平衡。
2. 期货合约:合理运用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合约锁定商品的价格。
这样,即使市场价格波动,购销双方也能按照合约价格进行交易。
3. 风险管理工具: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如衍生品等,对价格波动进行管理。
这可以帮助购销双方降低价格风险的影响。
三、质量风险质量风险是指商品的质量问题给购销交易带来的风险,如产品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等。
为了减少质量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选择供应商:与信誉良好、具备相关认证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严格的供应商评估,确保商品质量的可靠性。
2. 严格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控制。
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商品达到预期质量要求。
购销风险防范策略
购销风险防范策略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购销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购销风险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因素,如市场需求波动、价格变动、资金回收风险等。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战略来防范购销风险。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探讨购销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市场调研及需求预测在购销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于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和销售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动态等,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动,并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采购和销售策略,以减少由于需求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以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和高质量。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供应商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来减少采购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降低依赖某一供应商或某一市场的风险。
三、定价策略定价是购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价格波动对盈利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灵活的定价政策来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如差异化定价、弹性定价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控制成本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降低购销风险。
四、金融工具的运用企业可以通过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来降低购销风险。
例如,企业可以购买商品期货合约或使用期权等金融工具来对冲价格风险;可以通过建立信用保证金、保理融资等方式来解决资金回收风险;还可以通过购买货物运输保险、信用保险等方式来减轻外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五、建立供销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供销风险管理机制,以规范购销流程和降低风险。
这包括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以及建立灵活的风险应对机制和紧急预案。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购销风险,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购销风险防范措施
购销风险防范措施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购销风险成为了各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购销风险指的是在商品购买和销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如供需不平衡、市场波动、经济衰退等。
为了降低和防范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购销风险防范措施并探讨它们的有效性。
1. 多元化供应商为了减少依赖单一供应商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一来,当其中一个供应商面临问题时,企业仍然可以从其他供应商那里获得所需商品,并避免停产或延迟交货的风险。
此外,多元化供应商还可以带来竞争优势,促使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2. 定期市场调研市场波动是购销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
为了及时了解市场状况,企业应建立起定期的市场调研机制。
通过调查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行为和消费者偏好等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市场调研将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市场情报,帮助其做出准确的销售和采购决策。
3. 风险对冲合同购销合同是购销过程中的重要保障措施。
除了传统的购销合同外,风险对冲合同也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风险对冲合同根据市场风险的特点,将价格波动、汇率风险等因素考虑进来,双方可以协商合适的解决方案,一旦出现风险,可以通过合同来平衡损失。
4. 库存管理合理的库存管理是购销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库存都会带来风险。
过高的库存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存储费用和风险,同时阻碍资金的流动。
而过低的库存可能导致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企业声誉和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预测和规划,确保库存处于适当的水平。
5. 风险管理团队购销风险防范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负责,企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团队或委派专人负责购销风险的相关工作。
这个团队应该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能力,并与销售、采购和财务等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他们将负责监测市场变化、评估风险情况,并及时提出应对方案。
综上所述,购销风险防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如何对购销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如何对购销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在商业活动中,购销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分析和应对这些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对购销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购销风险的来源。
这包括市场的不确定性、供应商或客户的信用状况、产品质量问题、价格波动、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物流运输等方面。
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都可能对购销活动产生影响。
例如,一款热门产品可能突然因为新的技术出现或者消费者偏好的改变而失去市场份额,如果企业在采购和销售过程中没有预见到这种变化,就可能面临库存积压和销售下滑的风险。
供应商或客户的信用状况也不容忽视。
供应商如果无法按时交付货物或者提供的货物质量不符合要求,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同样,客户如果不能按时付款或者出现违约情况,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回笼的压力和坏账损失。
产品质量问题是购销风险中的常见问题。
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过关,可能导致生产出的成品不合格,影响企业的声誉和销售。
而销售的产品如果存在质量缺陷,不仅会引发客户投诉和退货,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
价格波动是购销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而产品价格的下跌则可能降低企业的销售收入。
特别是对于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商品,如大宗商品和电子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更为显著。
法律法规的变化也会给购销带来风险。
例如,环保法规的加强可能导致某些原材料的采购受到限制,或者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出更高的要求。
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物流运输方面的风险包括运输延误、货物损坏、丢失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交货时间,还可能增加额外的成本。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这包括对市场趋势的研究、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调查、对产品质量标准的了解、对价格走势的监测以及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跟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不同购销模式的风险及套保策略近几年,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的功能不断强化,套期保值理念也已渐入人心,但不同的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保值的策略和方案不同。
道理很简单,企业的经营模式千差万别,面对的风险自然有很大差异。
冶炼企业、采购企业和消费企业各有各的经营模式,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风险。
下面我们主要针对企业不同购销模式下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企业各自经营模式的套期保值策略。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消费企业或加工企业的三种购销模式:模式一,先确定采购结算价,后确定销售结算价,采购结算价按照一口价确定,销售结算价按照月均价进行结算;模式二,月均价采购、月均价销售;模式三,销售按照月均价结算,采购是卖方点价。
模式一:先一口价确定采购价,后按月均价确定销售价该购销模式的风险在于一口价确定后,存在库存贬值的风险,也可理解为销售价格下跌的风险。
该购销模式的优势在于采用了均价结算方式,将价格下跌风险进行了平均化。
与通过现价结算相比,该购销模式在价格下行的过程中风险已经变小。
当然,该模式也有缺点,即在价格上行的过程中因销售采取均价结算,会损失潜在利润;在振荡行情中,无法明确比较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损失。
该购销模式的风险敞口为一口价确定的采购数量。
假设为一个月的采购量,销售按照工作日进行,可以均匀销售,也可以不均匀销售。
套保策略及目标对于该购销模式,企业应积极采取卖出套期保值,在卖出套期保值过程中利用基差的变化趋势进行期现套利操作。
该套保策略的目标是对已经定价采购的现货进行保值操作,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存货贬值风险,相应地也可以理解为保证采购方稳定赚取加价利润。
.套保方案一、套保时点。
传统的套保模式是在确定一口价的同时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一般原则是在确定一口价的当日进行保值,保值时点和一口价确定的时点相对应,对应的越好,套保效果越好,但缺点是会损失价格上涨带来的价差利润。
前面提到,采购方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是价差,因此并不是完全的套期保值就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行情灵活确定保值时点。
如果认为后期仍是上涨行情,可选择当日少量套保或不套保,在之后的行情阶段顶部进行套保。
该操作相对灵活,但操作要求较高。
另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一口价定价的基础。
(1)一口价如果按照当时的市价确定,说明供应商看淡后市或基本满足供应商经营利润目标,能够在该价位上充分供应。
采购商可在确定一口价时点附近的交易日或当日进行卖出套保操作,并根据基差确定保值力度。
(2)若一口价按照当时的市价存在一定溢价,说明供应商仍看涨后市,但仍能够在该价位上充分供应。
采购商可以根据基差情况在一口价之后一段时间确定套保时点,也有可能是因为原材料紧张导致供应商的高报价。
(3)如果一口价按照当时的市价存在一定折价,说明供应商看淡后市,但仍能够在该价位上充分供应。
采购商可以根据基差情况在一口价当日进行套保操作。
二、套保比例。
传统的套期保值模式中保值比例是根据现货采购的数量确定的,基本上按照1∶1的比例确定。
以锌锌精矿套保为例,由于锌矿的销售价是按照上海有色金属网现货报价减去加工费计算得到,因此锌矿的传统保值比例也是1:1(折成金属量)。
.但是,一般情况下,现货价格波动往往与期货价格波动存在差异,按照1∶1的比例进行套保,其中存在基差风险。
通过测算发现,在行情波动过程中,套保比例会出现一定差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需要根据行情波动趋势及现货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来选择具体的套保比例。
整体上看,根据我们测算的结果,大致可采用—倍的比例进行套保,在上涨过程中采用—倍的比例进行套保,在下跌阶段采用—1倍的比例进行套保。
需要注意的是,该比例并没有综合考虑行情波动中的灵活操作部分,只是根据传统的完全套期保值理念测算出来的,也没有综合考虑企业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等因素。
三、基差因素。
在这里,我们以锌锭为例解释基差因素的影响。
我们对锌锭的基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自2009年年底以来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每月月底或下月月初的基差均相对较大,而临近交割时基差都会很小。
我们可以选择月底或月初加大套期保值力度,甚至可以更细致地测算出基差(现货和主力合约价差),根据基差区间确定套保时点及比例。
四、合约选择。
套期保值合约选择需要根据企业购销规模进行确定,(1)规模适中的企业可选择主力合约进行套保,这是因为主力合约流动性好,价格波动性相对小一些。
如沪锌主力合约成交量小的时候每日也在100万手以上,能够为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2)如果规模较小,可以选择次主力合约进行套保,如沪锌次主力合约日成交量也在10万—20万手,可以为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套保手段。
次主力合约波动一般比主力合约大,若操作得当,可以获得额外利润。
五、建仓条件(1)具体建仓条件需要根据套保时点、套保比例、基差因素、行情走势及企业对风等因素综合确定。
险的态度.(2)在套期保值操作当日建仓时应尽量选择当日均线上方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操作;在趋势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基差大(绝对值)的时候进行操作。
六、平仓条件(1)卖出现货的同时进行买入平仓操作,平仓价格尽量选择在当日均线下方,最好选择基差缩小的时候进行平仓。
(2)由于企业销售采用的是月均价进行结算,等同于日均匀销售模式。
传统的套期保值方法使用的平仓数量是按照日均匀销售数量进行平仓而不是实际的销售数量。
(3)如果按照实际销售(金属量)数量进行平仓操作,会带来因数量上的不均匀导致的风险敞口。
(4)如果采用现价销售模式,那么只要保证平仓数量和销售数量一致即可。
模式二:月均价采购,月均价销售该购销模式的优点是价格基本对锁,只要控制好数量,就可以控制好风险,企业基本上能够稳定赚取加工费。
该购销模式在采购量和销售量相同的时间段内(如月内相等)是没有风险敞口的。
如果月内采购数量和销售数量不一致,就会存在风险敞口。
套保策略及目标该购销模式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采购和销售的数量差异对于上表中的情形二,可以采取卖出套期保值,结合期现套利进行交易。
其目标是规避采购的原材料贬值风险,或者该部分原材料制成品销售价格下跌风险。
对于情.形三,可采取买入套期保值。
其目标是规避提前销售产成品部分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风险。
对于该部分我们将在模式三中详细介绍。
套保方案由于采用月均价采购和月均价销售,其将价格下跌和上涨幅度均平均化,因此,在套期保值的过程中需要将保值量也平均化,避免出现过量保值的情况。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购销模式其中仍然会有一些不同。
比如,虽然是均价采购,但有可能月初就已全部到货或月中集中到货,销售则是均匀销售;又比如,采购是均匀采购、销售也是均匀销售,但采购数量大于销售数量。
按照完全保值的理念,在月均价采购、月均价销售的模式下,只要保证采购和销售数量一致就不存在风险。
在套期保值操作过程中只要将差值部分在期货头寸上找足即可(按照月度理解),每日的建仓额度为日采购量与日销售量差值的累积值的平均值,这样能够和均价采购和销售的模式对应上,避免扩大或者缩小套保额度。
但实际上,之所以采购量大于销售量,说明看涨后市,因此在实际套保的时候应该结合行情进行操作。
灵活的保值方案只需要根据行情调整期货头寸即可。
下面我们仍以锌为例进行说明:未进行套期保值的结果如下:以上由于未进行套期保值,采购销售均价为10021元/吨,期末存货为30吨,较元(期初价格与均价之差计20357吨的销售价格,存货相当于贬值了/元10700期初算,不考虑违约情况,若考虑违约情况,只能按照现价进行销售的话,损失就扩大为61500元)。
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后,期货上存在45540元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贬值的损失。
为了与均价销售相对应,在套保的时候把采购与销售的差值进行期内平均,这样可以避免扩大或者缩小套保头寸。
进行套期保值的期末结果如下:采用这种购销模式的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进行套保操作:价格上涨时,以采购量定销售量;价格下跌时,以销售量定采购量;差异部分在期货上找足。
模式三:采购是卖方点价,销售按月均价结算该购销模式中由于月均价的确定与卖方点价的时间和方式上不对称,存在销售价格小于卖方点价的风险,其风险敞口相对复杂,见下表:套保策略及目标该购销模式在今年6—7月份被锌精矿采购方和矿场采用。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锌精矿价格较低,矿场惜售,采购方把点价权力让给矿场。
采购方可以提前拿到锌精矿进行交易,并且获得现金流。
获得的资金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保值操作。
对于上表中的情形一,企业应采取买入套期保值,目标是锁定未来的采购成本。
对于情形二,企业在点价前,应采取买入套期保值;点价后,采取卖出套期保值。
目标是在点价前相对锁定采购成本,在点价后锁定销售价格。
套保方案情况一:卖方点价必须在销售月之后这种模式对采购方来说,风险相对较好控制。
推荐采购方使用该模式。
套保模式。
买入套期保值,锁定采购成本。
保值时点和头寸。
在这样的前提下,采购方操作相对容易一些。
传统的套保模式中,采购方可以根据当天的销售量确定期货头寸,期货头寸是当月销售量累计值的月平均即可。
当月的期末头寸能够和销售数量相对应,这样期货头寸的建立可以认为是均匀建立,可看做是在期货上均匀地锁定采购成本。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和销售均价相对应,均匀地锁定采购成本,相对稳健地赚取加价利润;缺点是,很可能会损失掉因行情继续下跌带来的超额利润。
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套保方式和行情研判结合起来,头寸也可适量调节。
套保比例。
保值比例的问题在任何套期保值模式中均会存在,主要是由现货和期货价格波动的不同造成的。
建仓条件。
具体建仓条件需要根据基差因素、行情走势及企业对风险的态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套保操作当日建仓时应尽量选择当日均线下方进行买入套期保值操作;在趋势选择上尽量选择基差小或出现正值的时候进行操作。
平仓条件。
传统的平仓方式是在卖方点价的同时进行平仓操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并不能保证完全是同时,因此可根据采购方的风险偏好、行情等因素具体判定。
如果行情有继续上行的可能,可适量平仓,适量留仓,也可保守一些在点价当日或附近的交易日全部平仓。
平仓位置尽量选择在均线上方进行。
情况二:卖方在当月点价套保模式。
这样的前提下,保值模式相对复杂,分点价前和点价后两种情形。
点价之前,采购方可根据当日的销售量确定期货头寸,头寸是当月销售量累计值的月平均即可。
该操作要延续到点价时点。
到卖方点价时,平掉期货头寸。
点价之后,立即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操作。
传统的套保方式是点价当天就需要平仓买入套保头寸并建立卖出套期保值头寸。
卖出套保头寸数量是点价前已经卖出的现货数量。
这样能够锁定这部分的加价利润空间,之后的现货销售可以根据点价价格和市场价格比较进行。